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978718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档描述: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20755.4 (22)申请日 2019.07.10 (30)优先权数据 16/031,263 2018.07.10 US (71)申请人 福特汽车公司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 (72)发明人 巴里布朗马努基帕特纳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8 代理人 刘小峰 (51)Int.Cl. B29D 99/00(2010.01) (54)发明名称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 方法 (57)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 “使用注。

2、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 成包裹部件的方法” 。 一种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 包括: 将注塑外皮定位在模具中; 抵靠注塑外皮 形成现场发泡(FIP)泡沫基板; 从FIP泡沫基板移 除注塑外皮; 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FIP泡沫基板; 以及重复使用注塑聚烯烃外皮以形成另外的FIP 泡沫基板。 可将分隔层结合到FIP泡沫基板与外 部包裹物之间并与两者结合。 注塑外皮可由聚烯 烃聚合物形成, 并且可以是诸如热塑性硫化橡胶 的热塑性弹性体。 FIP泡沫基板可以是FIP聚氨酯 泡沫基板, 并且外部包裹物可以是皮革包裹物或 人造皮革包裹物。 注塑外皮是能重复使用的并且 可在被替换注塑外皮替换之前使用预定次数, 例 如。

3、, 至少十次。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110696403 A 2020.01.17 CN 110696403 A 1.一种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 其包括: 将注塑外皮定位在现场发泡(FIP)模具中; 抵靠所述注塑外皮形成FIP泡沫基板; 从所述FIP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外皮; 以及 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以形成包裹部件, 其中所述注塑外皮随后用于 形成另一包裹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注塑外皮包括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并且优选地 由热塑性硫化橡胶(TPV)形成的注塑聚烯烃外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注塑外皮包括在约0.5。

4、mm与约1.5mm之间的厚度, 并且所述FIP泡沫基板包括具有在约2.0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度的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皮革包裹物或人造皮革包裹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还包括: 在使用所述注塑外皮预定次数之后 形成替换注塑外皮。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还包括: 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 与所述外部包裹物之间并与两者结合。 7.一种形成多个仪表板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由聚烯烃聚合物形成的注塑可移除外皮定位在现场发泡(FIP)模具中; b.在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

5、之间形成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c.从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并在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上形成外表面; d.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以形成仪表板; 以及 e.使用同一注塑可移除外皮来重复步骤a-d, 以形成另外的仪表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还包括: 在使用所述注塑外皮预定次数之后形成替换注 塑可移除外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替换注塑可移除外皮以小于约120秒的循环时间 来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并且优 选地由热塑性硫化橡胶(TPV)形成。 11。

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包括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 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包括在约2.0mm与约20.0mm 之间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皮革包裹物。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人造皮革包裹物。 15.如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d还包括: 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 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并且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分隔层以形成所述仪表 板, 使得所述外部包裹物通过所述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

7、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696403 A 2 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具有结合到基板的外部包裹物的包裹部件, 并且具体地, 涉及使用可 重复使用的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来形成具有结合到基板的外部包裹物的包裹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本章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 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 诸如车辆仪表板、 车辆中央控制台、 家具扶手等部件通常通过形成具有期望形状 的基板并用外部包裹物覆盖或 “包裹” 所述基板来制造。 这种 “包裹部件” 的基础或经济模型 可包括由诸如聚氯乙烯(PVC)形成的外部包裹物(在本。

8、文中也称为 “外皮” ), 而包裹部件的 高端或豪华模型可包括由皮革、 人造革等形成的外部包裹物。 另外, 豪华模型可包括位于外 部包裹物下方的分隔层以确保包裹部件具有 柔软 或 舒适 感和外观。 0004 包裹部件的豪华模型可通过用另外的层包裹经济模型来形成。 例如, 可将分隔层 和皮革层施加或包裹到经济模型包裹部件的PVC外皮上, 以便形成包裹部件的豪华模型。 在 此类情况下, PVC外皮称为 “虚设” 外皮或虚设层, 因为它除为待施加的分隔层和皮革层提供 表面之外不起作用。 然而, 虚设外皮增加包裹部件的重量和成本。 0005 本公开解决使用虚设外皮的包裹部件的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00。

9、06 在本公开的一种形式中, 一种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包括: 将注塑外皮定位在模具 中; 抵靠所述注塑外皮形成现场发泡(FIP)泡沫基板; 从所述FIP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外 皮; 以及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以形成包裹部件。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将 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并且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分隔层。 所述注塑外皮 是可重复使用的并且随后定位在所述模具中以形成另一包裹部件。 所述注塑外皮可具有在 约0.5毫米(mm)与约1.5mm之间的厚度, 并且可由聚烯烃聚合物形成。 例如, 所述注塑外皮可 以是诸如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热塑性弹性体(TPE)。 所述FIP。

10、泡沫基板可由聚氨酯形成, 并且可具有在约2.0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度。 所述外部包裹物可以是皮革包裹物或人造 革包裹物。 所述方法可包括在使用所述注塑外皮预定次数之后形成替换注塑外皮。 所述替 换注塑外皮可以小于约120秒的循环时间来形成, 从而允许以及时方式进行所述注塑外皮 的替换。 0007 在本公开的另一形式中, 一种形成多个仪表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由聚烯 烃聚合物形成的注塑可移除外皮定位在模具中; (b)在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 之间形成现场发泡(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c)通过从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 塑可移除外皮来在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

11、板上形成外表面; (d)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 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以形成仪表板; 以及(e)使用同一注塑可移除外皮来重复 步骤a-d, 以形成另外的仪表板。 所述方法可包括在使用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预定次数之后 形成由聚烯烃聚合物形成的替换注塑可移除外皮。 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可以小于约120秒 说明书 1/7 页 3 CN 110696403 A 3 的循环时间形成并且由例如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 所述注塑可 移除外皮可具有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的厚度, 并且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可具有在 2.0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度。 所述外部。

12、包裹物可由皮革或人造皮革形成。 在本公开的一些 方面, 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并且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 到所述分隔层, 使得所述外部包裹物通过所述分隔层结合到所述外表面。 0008 在本公开的再一形式中, 一种形成具有外部皮革或人造皮革表面的多个仪表板的 方法包括: 将由聚烯烃聚合物形成的注塑可移除外皮和基板背衬层定位在现场发泡(FIP) 模具中。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与所述基板背衬层间隔开约2.0mm与约 20.0mm之间的距离。 通过在所述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之间形成并结合FIP聚 氨酯泡沫基板来形成仪表板预成型体。 将所述预成型体。

13、从所述FIP模具移除并且将所述注 塑可移除外皮从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 将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从所述FIP聚氨酯泡 沫基板移除在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上形成外表面, 并且可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 述外表面, 以形成仪表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可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 板的所述外表面并且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分隔层, 以形成所述仪表板。 可使用同 一注塑可移除外皮来重复形成所述仪表板的步骤以形成至少10个另外的仪表板, 所述步骤 即以下步骤: (a)定位注塑可移除外皮; (b)在所述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之间 形成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c)从所述FIP。

14、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 以及 (d)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外表面。 也就是说, 所述注塑可移除外 皮是能重复使用的并且可在使用替换注塑可移除外皮来形成另外的仪表板之前使用多次。 0009 另外的适用领域将通过本文提供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 应理解, 描述和具体示例 仅意图用于说明的目的, 而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形 式, 在附图中: 0011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方法形成的包裹部件的透视图; 0012 图1A是图1中的截面A-A的剖视图; 0013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教。

15、导的用于形成包裹部件的过程的示意图; 0014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其中注塑可移除外皮定位在现场发泡(FIP)模具的腔 体内的FIP模具的示意图; 0015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其中FIP冲模定位在FIP模具的腔体内的图3中FIP模具 的示意图; 0016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其中FIP基板抵靠注塑可移除外皮形成的图4中FIP模 具和FIP冲模的示意图; 0017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形成的包裹部件的透视图; 0018 图6A是图6中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并且 0019 图7A至图7F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用于形成包裹部件的步骤的示意图。 0020 本文所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

16、, 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说明书 2/7 页 4 CN 110696403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 而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 应用或用途。 应理 解, 贯穿附图, 对应附图标记指示相似或对应部分和特征。 0022 参考图1, 示出通过现有技术方法形成的包裹部件100。 包裹部件100具有外表面 102和内表面104。 如本文所用, 短语 “包裹部件” 是指包括基板和覆盖并附接到基板的至少 一个表面的外部材料层的物体。 短语 “外表面” 是指包裹部件的面朝使用包裹部件的个体的 表面, 而 “内表面” 背对使用包裹部件的个体。 包裹部件的非限。

17、制性示例包括诸如仪表板 (IP)、 中央控制台、 车门滚动件、 车门扶手等车辆部件和诸如椅子或沙发扶手、 椅子或沙发 座椅、 椅子或沙发支腿支撑件等家具部件。 因此, 包裹部件100的外表面102可以是车辆IP、 中央控制台、 车门扶手等的面朝就座于车辆中的个体的表面, 而内表面104可以是背对就座 于车辆中的个体的表面。 0023 包裹部件100可包括位于如图1A示意性描绘的外表面102与内表面104之间的多个 层。 例如, 包裹部件100可包括外部包裹物层112、 相邻于且结合到外部包裹物层112的分隔 层114、 相邻于且结合到分隔层114的虚设层116、 相邻于且结合到虚设层116的F。

18、IP基板118 以及相邻于且结合到FIP基板118的基板背衬层122。 如本文所用, 术语 “包裹物” 或 “包裹物 层” 是指结合到表面的材料层或片, 并且短语 “外部层” 或 “外部包裹层” 是指作为本文所述 的包裹部件的最外层的材料层或片。 用于制造这种包裹部件100的过程可大体上包括: 将虚 设层116定位在FIP模具的模具腔体内, 然后将附接有基板背衬层122的FIP冲模定位在模具 腔体内, 使得基板背衬层122与虚设层116间隔开并且其间存在间隙。 使用FIP过程用泡沫填 充间隙, 从而形成包括FIP基板118的预成型体(未示出), 所述FIP基板118结合到虚设层116 与基板背。

19、衬层122之间并与两者结合。 通常将预成型体从FIP模具移除, 并且将分隔层114和 外部包裹物112附接到虚设层116以形成包裹部件100。 0024 现在参考图2, 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用于形成包裹部件的过程20的示意图。 过 程20大体上包括使用可从FIP泡沫基板(本文中也称为 “注塑可移除外皮” )移除且在另外的 包裹部件的形成中重复使用的注塑外皮。 过程20包括在步骤22处将注塑可移除外皮定位在 FIP模具内和在步骤24处抵靠注塑可移除外皮形成FIP泡沫基板以提供包裹部件的预成型 体。 注塑可移除外皮在于步骤22处定位在FIP模具内和抵靠注塑可移除外皮形成FIP泡沫基 板之前可不进。

20、行火焰处理。 也就是说, 如果注塑可移除外皮在形成FIP泡沫基板之前进行火 焰处理, 则注塑可移除外皮可粘附到FIP泡沫基板, 使得难以从其进行移除和/或在从其进 行移除时可撕断或撕裂。 因此, 如果注塑可移除外皮在定位在FIP模具之前并不进行火焰处 理, 则可更易于将其从FIP泡沫基板移除。 如本文所用, 短语 “火焰处理的 (flame treated)” 、“火焰处理(flame treatment)” 、“进行火焰处理(flame treating)” 是指将气 火焰施加到材料的表面上, 以改进表面到另一表面的粘附。 0025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预成型体通过将FIP泡沫基板结合到注。

21、塑可移除外皮与附 接到FIP冲模的基板背衬层之间并与两者结合来形成。 在步骤26处将注塑可移除外皮与FIP 泡沫基板分开(移除)并且在步骤27处重复使用以在步骤22和24处形成另外的FIP基板。 在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 将预成型体从FIP模具移除, 然后在步骤26处将注塑可移除外皮与FIP 泡沫基板分开(移除)并且在步骤27处重复使用以在步骤22和24处形成另外的FIP基板。 0026 注塑可移除外皮可重复使用超过10次。 例如, 注塑可移除外皮可重复使用超过20 说明书 3/7 页 5 CN 110696403 A 5 次、 30次、 40次、 50次或超过60次, 以在步骤22和24中形成。

22、另外的FIP基板。 也就是说, 注塑可 移除外皮可重复使用10至20次、 20至30次、 30至40次、 40至50次、 50至60次或超过60次, 以在 步骤22和24处形成另外的预成型体。 在本公开的一个形式中, 在步骤28处, 将分隔层结合到 FIP泡沫基板并且将外部层结合到分隔层。 在本公开的另一形式中, 在步骤29处, 将外部包 裹物直接结合到FIP泡沫基板, 即, 不将分隔层结合到FIP泡沫基板与外部包裹物之间并与 两者结合。 0027 现在参考图3, 示出具有模具腔体34的FIP模具30的示意图。 FIP模具30可包括在 FIP过程期间提供热量的任选的加热器元件32。 注塑可移除。

23、外皮210可定位在模具腔体34内 (过程20的步骤22)。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可使用真空将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保持在模具腔 体34内。 也就是说, 在FIP过程期间, 通过FIP模具30的壁(未标记)的真空(抽吸)将注塑可移 除外皮210保持抵靠模具腔体34的壁和表面(未标记)。 注塑可移除外皮210可由热塑性弹性 体(TPE)形成并且可具有在约0.5毫米(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度。 TPE的非限制性示例包 括在不撕裂注塑可移除外皮210或FIP泡沫基板的情况下可与FIP泡沫基板分开的热塑性硫 化橡胶(TPV)、 热塑性烯烃(TPO)、 热塑性聚烯烃(TPO)等。 另外, 注塑可移。

24、除外皮210可不进 行火焰处理(即, 不经受火焰处理)。 在一些方面, 注塑可移除外皮210可具有在约0.5mm与约 10.0mm之间的厚度。 例如, 注塑可移除外皮210可具有在约0.5mm与约1.0mm之间、 约1.0mm与 约1.5mm之间、 约1.5mm与约2.0mm之间、 约2.0mm与约3.0mm之间、 约3.0mm与约4.0mm之间、 约 4.0mm与约5.0mm之间、 约5.0mm与约6.0mm之间、 约6.0mm与约7.0mm之间、 约7.0mm与约8.0mm 之间、 约8.0mm与约9.0mm或约9.0mm与约10.0mm之间的厚度。 0028 现在参考图4, 示出其中FI。

25、P冲模36定位在模具腔体34内的FIP模具30的示意图。 在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基板背衬层220可移除地附接到FIP冲模36的壁(未标记)。 类似于注塑 可移除外皮210可移除地附接到模具腔体34的壁, 基板背衬层220可使用真空来可移除地附 接到FIP冲模36的壁。 在本公开的其他方面, 不将基板背衬可移除地附接到FIP冲模36的壁 (未标记)并且在FIP冲模36与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之间形成FIP泡沫基板。 在这种方面, FIP 冲模的壁可包括剥离剂, 所述剥离剂导致在预成型体(图4未标记)已形成且FIP冲模36从模 具腔体34移除之后FIP泡沫基板并不粘附或粘着到FIP冲模的壁。 00。

26、29 FIP冲模36无论是否具有基板背衬层220均可具有与FIP模具30的形状互补的形 状, 使得FIP冲模36的壁(未标记)与定位在模具腔体34内的注塑可移除外皮210间隔开。 也 就是说, 间隙 G 可设置在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与基板背衬层220(及FIP冲模36的壁)之间, 如图4示意性描绘。 应理解, 间隙G允许将泡沫设置(例如, 插入并形成)在注塑可移除外皮 210与基板背衬层220(及FIP冲模36的壁)之间。 也就是说, 间隙G允许形成FIP泡沫基板230 并且如图5示意性描绘地提供包括注塑可移除外皮210、 基板背衬层220和FIP泡沫基板230 的预成型体200p。 0030。

27、 现在参考图6和图6A, 在图6中示意性地描绘预成型体220p在从FIP模具30移除之 后的透视图, 而在图6A中示意性地描绘图6中截面A-A的剖面图。 预成型体200p包括外表面 202和内表面204。 在外表面202与内表面204之间延伸的是注塑可移除外皮210、 基板背衬层 220以及定位在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与基板背衬层220之间且结合到它们的FIP泡沫基板 230。 0031 虽然图6A仅仅示意性地描绘三个层(即, 注塑可移除外皮210、 基板背衬层220和 说明书 4/7 页 6 CN 110696403 A 6 FIP泡沫基板230), 但应理解,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另外的层。

28、可包括在预成型体220p的外 表面202与内表面204之间。 另外的层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位于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与FIP泡 沫基板230之间和/或位于基板背衬层220与FIP泡沫基板230之间的粘合剂层、 填料层、 支撑 件层等。 0032 现在参考图7A至图7F, 示意性地描绘在由预成型体200p形成包裹部件200时可包 括的一系列步骤。 特别地, 在图7A中示意性地描绘在步骤24(图2)期间形成且包括注塑可移 除外皮210、 基板背衬层220和定位在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与基板背衬220之间且结合到它们 的FIP泡沫基板230的预成型体200p。 在图7B中示意性地描绘步骤26(图2)中注塑。

29、可移除外 皮210的移除, 而在图7C中示意性地描绘移除注塑可移除外皮210以在FIP泡沫基板230上形 成外表面232。 应理解, 图7B中示意性地描绘的注塑可移除外皮210的与FIP泡沫基板230接 触的表面(未标记)可不进行火焰处理, 从而辅助或允许在不撕裂或撕断注塑可移除外皮 210和/或FIP泡沫基板230的情况下从FIP泡沫基板230移除注塑可移除外皮210。 也就是说, 一旦形成FIP泡沫基板230就对注塑可移除外皮210的接触FIP泡沫基板230的表面(未标记) 进行火焰处理可防止在不撕裂或撕断的情况下从FIP泡沫基板230移除注塑可移除外皮 210。 0033 现在参考图7D。

30、至图7E,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 如图7D示意性地描绘, 将分隔层240 结合到外表面232, 并且如图7E示意性地描绘, 将外部包裹物250设置在分隔层240之上以形 成包裹部件200。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 例如用粘合剂(未示出)将分隔层240直接附接到FIP 泡沫基板230的外表面232, 并且例如用粘合剂(未示出)将外部包裹物250直接附接到分隔 层240的外表面(+Y方向, 未标记)。 虽然未在图7E中示出, 但应理解, 如上文所述的另外的层 可设置在基板背衬220与FIP泡沫基板230之间、 FIP泡沫基板230与分隔层240之间和/或分 隔层240与外部包裹物250之间。 003。

31、4 现在具体地参考图7F, 在本公开的其他方面, 在其间没有分隔层240的情况下将外 部包裹物250结合到外表面232, 以形成包裹部件200 。 例如, 如图1A示意性地描绘, 当外皮 116保持在基板118上时, 可能需要分隔层240来使包裹部件具有 “柔软” 感。 然而, 当使用注 塑可移除外皮210来形成预成型体200p并然后如图7B至图7C示意性描绘地移除时, FIP泡沫 基板230本身可提供柔软感, 使得不需要分隔层240。 因此, 可在无需定位在其间的分隔层 240的情况下将外部包裹物250附接到FIP泡沫基板230的外表面232以形成包裹部件200 。 虽然未在图7F中示出, 。

32、但应理解, 另外的层可设置在基板背衬220与FIP泡沫基板230之间 和/或FIP泡沫基板230与外部包裹物250之间。 另外的层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是粘合剂层。 还应理解, 在无需分隔层240的情况下形成包裹部件200 减少包裹部件200 的重量和成本。 0035 根据本公开应理解, 提供一种用于在无需虚设外皮的情况下形成包裹部件的方 法。 所述方法提供并使用注塑可移除外皮来形成包括基板背衬层、 FIP泡沫基板和注塑外皮 的包裹部件预成型体。 所述注塑外皮是可移除的, 即, 它从包裹部件预成型体移除并重复使 用来形成多个包裹部件。 所述注塑外皮可用注射模制机以小于约120秒、 例如小于约60秒。

33、的 循环时间来形成, 从而以及时且成本有效的方式被替换注塑外皮替换。 另外, 本文所公开的 注塑可移除外皮可使用已经存在于包裹部件制造设施内的注射模制装备来制造, 使得可不 需专用装备或材料来形成替换注塑外皮。 0036 除非另外明确说明, 否则表示机械/热性质、 组分百分比、 尺寸和/或公差或其他特 说明书 5/7 页 7 CN 110696403 A 7 性的所有数值应被理解为在描述本公开的范围时由词 “约” 或 “大约” 修饰。 另外, 术语 “约” 是指本文所公开的测量值的实验或测量误差/不确定性。 0037 本公开的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 因此, 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变型意图 。

34、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不应将此类变型视为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0038 根据本发明, 一种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包括: 将注塑外皮定位在现场发泡(FIP)模 具中; 抵靠所述注塑外皮形成FIP泡沫基板; 从所述FIP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外皮; 以及将 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以形成包裹部件, 其中所述注塑外皮随后用于形成另 一包裹部件。 0039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注塑外皮包括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的注塑聚烯烃外 皮。 0040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TPE包括热塑性硫化橡胶(TPV)。 0041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注塑外皮包括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的厚度。 0。

35、042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FIP泡沫基板包括具有在约2.0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度的 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0043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皮革包裹物。 0044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人造皮革包裹物。 0045 根据一个实施例, 上文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在使用所述注塑外皮预定次数之后形 成替换注塑外皮。 0046 根据一个实施例, 上文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泡沫基板与所 述外部包裹物之间并与两者结合。 0047 根据本发明, 一种形成多个仪表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由聚烯烃聚合物形成 的注塑可移除外皮定位在现场发泡(FIP)模具。

36、中; 在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之 间形成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从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并在所述 FIP聚氨酯泡沫基板上形成外表面; 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 表面以形成仪表板; 以及使用同一注塑可移除外皮来重复步骤a-d, 以形成另外的仪表板。 0048 根据一个实施例, 上文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在使用所述注塑外皮预定次数之后形 成替换注塑可移除外皮。 0049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替换注塑可移除外皮以小于约120秒的循环时间来形成。 0050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 0051 根据一个实。

37、施例, 所述TPE是热塑性硫化橡胶(TPV)。 0052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包括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的厚度。 0053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包括在约2.0mm与约20.0mm之间的厚 度。 0054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皮革包裹物。 0055 根据一个实施例, 所述外部包裹物包括人造皮革包裹物。 0056 根据一个实施例, 步骤d还包括: 将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 外表面并且将所述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分隔层以形成所述仪表板, 使得所述外部包裹物 通过所述分隔层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 0。

38、057 根据本发明, 一种形成具有外部皮革或人造皮革表面的多个仪表板的方法, 所述 说明书 6/7 页 8 CN 110696403 A 8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包括聚烯烃聚合物的注塑可移除外皮和基板背衬层定位在现场发泡 (FIP)模具中, 其中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与所述基板背衬层间隔开约2.0mm与约20.0mm之间 的距离; 在所述基板背衬层与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之间形成FIP聚氨酯泡沫基板; 从所述 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移除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 其中移除所述注塑可移除外皮在所述FIP聚 氨酯泡沫基板上形成外表面; 将外部包裹物结合到所述FIP聚氨酯泡沫基板的所述外表面 以形成仪表板; 以及使用与步骤a中相同的注塑可移除外皮来重复步骤a-d, 以形成至少10 个另外的仪表板。 说明书 7/7 页 9 CN 110696403 A 9 图1 图1A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0 CN 110696403 A 10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1 CN 110696403 A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2 CN 110696403 A 12 图6 图6A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3 CN 110696403 A 13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4 CN 110696403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使用 注塑 虚设 外皮 形成 包裹 部件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使用注塑可移除虚设外皮形成包裹部件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97871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