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pdf
《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pdf(1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50487.3 (22)申请日 2019.10.31 (71)申请人 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沙洲 湖科技创新园A-1幢9层 (72)发明人 罗寅张胜丁国华谭在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叶倩 (51)Int.Cl. H05B 45/36(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 流。
2、驱动电路, 包括半桥驱动芯片、 全波整流电路、 半波整流电路、 电流取样电路、 PFC电路, 第一、 第 二功率管由半桥驱动芯片控制, 由第一、 第二功 率管与谐振电感、 第二变压器、 谐振电容构成LLC 谐振环路, 全波整流电路外接LED负载, 半波整流 电路在LLC谐振环路启动后为半桥驱动芯片提供 电源, 电流取样电路将LLC谐振环路的电流信号 转换成电压信号, 并将信号反馈到半桥驱动芯片 中, PFC电路利用LLC谐振环路的LLC谐振信号构 成, 负责矫正电路的功率因数。 本电路利用半桥 驱动芯片直接控制LLC谐振的功率管, 省去了功 率管的驱动变压器, 提高了响应速度同时利用 LLC谐。
3、振信号构成PFC电路, 省去了专用的PFC电 路, 极大降低了电路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0708820 A 2020.01.17 CN 110708820 A 1.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整流电路、 半桥驱动芯 片、 第一功率管、 第二功率管、 谐振电感、 谐振电容、 第一变压器、 第二变压器、 第一至第五二 极管、 第一至第三电容、 第五至第六电容、 第一电阻, 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四二极管 连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IN引脚, 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 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的栅极 分别接半桥驱动芯片的HO引脚和LO。
4、引脚, 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半桥驱动芯片的HS引脚和 第二功率管的漏极, 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IN引脚, 第二功率管的源极接 半桥驱动芯片的PGND引脚和地, 半桥驱动芯片的PVCC引脚接电源VCC, 半桥驱动芯片的GND 引脚接地, 第一电容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的HB引脚和HS引脚之间, 第五二极管连接在半桥 驱动芯片的VCC引脚和HB引脚之间, 第二电容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和地之间, 谐 振电感的一端接在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和第二功率管的漏极之间, 另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 原边绕组的同名端, 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绕组, 第二变压器的输 出绕组连接第一。
5、二极管的正极, 第二变压器的副边辅助绕组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 第二二 极管的负极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第三电容的一端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另一端接在第二 变压器的输出绕组和副边辅助绕组之间, 在第三电容的两端引出LED负载接线端子, 第二变 压器的原边辅助绕组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 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 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半桥驱动芯片的CS引脚, 第一电阻接在第一变压器副边 绕组的同名端与地之间, 谐振电容接在第二变压器输入绕组的同名端和整流电路的正输出 端之间, 第二电容接在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地之间, 第六电容并联接在第四二极管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
6、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 桥驱动芯片包括欠压检测模块、 整流器模块、 误差放大器、 压控振荡器、 逻辑处理模块、 电平 移位模块、 高边驱动模块、 低边驱动模块, 欠压检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引出作为VIN引脚, 欠 压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VCC引脚, 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整流器模块的输入端引出作为CS引脚, 整流器模块的输出端接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 误 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压控振荡器的输入端, 压控 振荡器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 。
7、端, 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接高边驱动模块的输入端, 高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HO 引脚, 高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HB引脚, 高边驱动模块的地端引出作为HS引脚, 逻辑 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低边驱动模块的输入端, 低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LO引脚, 低 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PVCC引脚, 低边驱动模块的地端引出作为PGND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 桥驱动芯片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 过温保护模块和过零检测模块,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入端 接CS引脚,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
8、端引出 作为FB引脚, 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过温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接 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连接, 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半桥驱动芯片 的VCC引脚, 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共接端接半桥驱动芯片的FB引脚, 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 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708820 A 2 于, 所述第一功率管、 第二功率管均采用NMOS管。 6.如权。
9、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 流电路采用四个二极管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实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 辑处理模块包括驱动信号时序处理单元和保护信号逻辑处理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 边驱动模块、 低边驱动模块均采用轨到轨运放的驱动方式。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708820 A 3 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LED恒流驱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通。
10、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 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LLC谐振拓扑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因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业界发展方向, LLC谐振原 边功率管工作在ZVS (零电压开关) 模式, 开关损耗小, 效率高。 同时LLC谐振电路外围器件 少, 应用成本低。 所以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成为很多厂家的首选。 0003 通常LLC谐振控制电路与输入电源之间需接有PFC (功率因数校正) 电路, LLC谐振 的原边功率管需要采用变压器驱动, 这增加了方案应用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 控制性能佳的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 恒流驱动电路, 。
11、通过该电路可有效缩短LED灯的启动延迟时间, 并利用带半桥驱动的电路IC 直接控制LLC谐振的功率管, 省去了功率管的驱动变压器, 提高了响应速度的同时也使得 LLC谐振能够工作于更高的频率, 有效降低了LED恒流驱动方案的应用成本。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 驱动电路, 包括整流电路、 半桥驱动芯片、 第一功率管、 第二功率管、 谐振电感、 谐振电容、 第 一变压器、 第二变压器、 第一至第五二极管、 第一至第三电容、 第五至第六电容、 第一电阻, 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IN引脚, 整流电路的负输。
12、出端 接地, 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的栅极分别接半桥驱动芯片的HO引脚和LO引脚, 第一功率 管的源极连接半桥驱动芯片的HS引脚和第二功率管的漏极, 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半桥驱 动芯片的VIN引脚, 第二功率管的源极接半桥驱动芯片的PGND引脚和地, 半桥驱动芯片的 PVCC引脚接电源VCC, 半桥驱动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第一电容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的HB引 脚和HS引脚之间, 第五二极管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和HB引脚之间, 第二电容连接 在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和地之间, 谐振电感的一端接在第一功率管的源极和第二功率 管的漏极之间, 另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 第。
13、一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 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绕组, 第二变压器的输出绕组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 第二变压器的副 边辅助绕组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 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第三电容的一 端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另一端接在第二变压器的输出绕组和副边辅助绕组之间, 在第三 电容的两端引出LED负载接线端子, 第二变压器的原边辅助绕组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 第三 二极管的负极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 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半桥驱动芯 片的CS引脚, 第一电阻接在第一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地之间, 谐振电容接在第二变 压器输入绕组的同名端和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 第二电容接在第四二。
14、极管的负极与地 之间, 第六电容并联接在第四二极管的两端。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半桥驱动芯片包括欠压检测模块、 整流器模块、 误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708820 A 4 差放大器、 压控振荡器、 逻辑处理模块、 电平移位模块、 高边驱动模块、 低边驱动模块, 欠压 检测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引出作为VIN引脚, 欠压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VCC引脚, 欠压 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整流器模块的输入端引出作为CS引脚, 整流 器模块的输出端接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 误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 误差 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压控振荡器的输入端。
15、, 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 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接高边驱动模块 的输入端, 高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HO引脚, 高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HB引 脚, 高边驱动模块的地端引出作为HS引脚, 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低边驱动模块的输入 端, 低边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LO引脚, 低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PVCC引脚, 低 边驱动模块的地端引出作为PGND引脚。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半桥驱动芯片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 (OVP) 、 过温保 护模块 (OTP) 和过零检测模块 (ZCD) ,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
16、入端接CS引脚,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 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引出作为FB引脚, 过压保护模块的 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过温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 连接, 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半桥驱动芯片的VCC引脚, 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共接端接半桥 驱动芯片的FB引脚, 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功率管、 第二功率管均采用NMOS管。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整流电路采用四个二极管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实 现。 0011 。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逻辑处理模块包括驱动信号时序处理单元和保护 信号逻辑处理单元。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 所述高边驱动模块、 低边驱动模块均采用轨到轨运放的 驱动方式。 0013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LED恒流驱动电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 结构合理稳定, 体积紧凑, 通过使用半桥驱动芯片直接控制LLC谐振原边功率管, 省去了功率管的驱动变压 器, 提高了响应速度的同时, 也使得LLC谐振环路能够工作在更高的频率, 进而可缩小外围 电感和电容的尺寸, 有效降低应用成本; 同时利用半桥驱动芯片的VIN输入电压为电源VCC 充电的高压快速启动方式, 有效缩短了LED负载的启动。
18、延迟时间。 另外, 在电路中利用LLC谐 振信号来构成PFC电路, 省去了传统的专用PFC电路, 极大地降低了电路成本。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路中半桥驱动芯片的内部功能框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路中LLC谐振频率。 0017 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路中PFC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路中PFC电路的工作波形图。 0019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稳定工作后半桥驱动芯片的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 说明书 2。
19、/6 页 5 CN 110708820 A 5 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0022 如图1所示, 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通过LLC谐振控制的LED恒流驱动 电路, 包括整流电路、 半桥驱动芯片IC1、 第一功率管N1、 第二功率管N2、 谐振电感L1、 谐振电 容C4、 第一变压器T1、 第二变压器T2、 第一至第五二极管、 第一至第三电容、 第五至第六电 容、 第一电阻Rcs、 第二电阻Rfb2和第三电阻Rfb1, 将整流电路采用四个二极管构成的全桥 整流电路实现, 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通过第四二极管D4。
20、连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VIN引脚, 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 第一功率管N1和第二功率管N2是LLC谐振原边功率管, 均采用 NMOS管, 由半桥驱动芯片IC1进行驱动控制。 第一功率管N1和第二功率管N2的栅极分别接半 桥驱动芯片IC1的HO引脚和LO引脚, 第一功率管N1的源极连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HS引脚和 第二功率管N2的漏极, 第一功率管N1的漏极连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VIN引脚, 第二功率管 N2的源极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PGND引脚和地。 半桥驱动芯片IC1的PVCC引脚接电源VCC, 半 桥驱动芯片IC1的GND引脚接地, 第一电容C1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IC1的HB引脚。
21、和HS引脚之 间, 第五二极管D5连接在半桥驱动芯片IC1的VCC引脚和HB引脚之间, 第二电容C2连接在半 桥驱动芯片IC1的VCC引脚和地之间, 谐振电感L1的一端接在第一功率管N1的源极和第二功 率管N2的漏极之间, 另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 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 绕组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输入绕组, 第二变压器T2的输出绕组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 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辅助绕组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第一二极管 D1的负极, 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 另一端接在第二变压器T2的输出绕 组和副边辅助绕组之间, 在第三电容C3的。
22、两端引出LED负载接线端子。 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 辅助绕组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 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VCC引脚, 第 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CS引脚, 第一电阻Rcs接在第一变压 器T1副边绕组的同名端与地之间, 谐振电容C4接在第二变压器T2输入绕组的同名端和整流 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 第二电容C2接在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地之间, 第六电容C6并联接 在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 第二电阻Rfb2和第三电阻Rfb1串联连接, 第二电阻Rfb2的另一端 接半桥驱动芯片IC1的VCC引脚, 第二电阻Rfb2和第三电阻Rfb1的共接端接半桥驱。
23、动芯片 IC1的FB引脚, 第三电阻Rfb1的另一端接地。 0023 在上述电路中, 第一功率管N1、 第二功率管N2、 谐振电感L1、 第二变压器T2及谐振 电容C4构成了LLC谐振环路。 并利用半桥驱动芯片IC1直接控制LLC谐振原边功率管, 省去了 功率管的驱动变压器, 提高了响应速度的同时, 也使得LLC谐振环路能够工作在更高的频 率, 进而可缩小外围电感和电容的尺寸, 有效降低应用成本。 第二变压器T2、 第一二极管D1、 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三电容C3构成了全波整流电路, 在第三电容C3两端的LED负载接线端子 外接LED负载。 第二变压器T2与第三三极管及第五电容C5构成半波整流电。
24、路, 其在LLC谐振 环路启动后为半桥驱动芯片IC1提供电源。 第一变压器T1与第一电阻Rcs构成了电流取样电 路, 其将LLC谐振环路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并从半桥驱动芯片IC1的CS引脚反馈到 半桥驱动芯片IC1中。 第四二极管D4、 第二电容C2、 谐振电容C4及第六电容C6构成了PFC电 路, 负责矫正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 第五二极管D5与第一电容C1构成了自举电路, 为半桥驱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0708820 A 6 动芯片IC1的高边驱动通道提供电源。 第二电阻Rfb2和第三电阻Rfb1构成了电压检测电路, 其将VCC引脚的电压取样并输送到半桥驱动芯片IC1的。
25、FB引脚。 0024 下表1为上述电路中半桥驱动芯片IC1的管脚功能描述。 NO.NameFunction 1VIN高压启动输入 2NC空脚 3VCC信号电源 4NC空脚 5FB电压反馈输入 6CS电流采样输入 7GND信号地 8PGND功率地 9LO半桥驱动低边栅极输出 10PVCC功率电源 11NC空脚 12HS半桥驱动高边地 13HO半桥驱动高边栅极输出 14HB半桥驱动高边电源 0025 如图2所示, 为半桥驱动芯片IC1的内部功能框图, 半桥驱动芯片IC1包括欠压检测 模块 (Under voltage detection) 、 整流器模块 (Rectifier) 、 误差放大器 (。
26、Error amplifier) 、 压控振荡器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n) 、 逻辑处理模块 (Logic) 、 电平 移位模块 (Levelshifter) 、 高边驱动模块 (DRV) 、 低边驱动模块 (DRV) , 欠压检测模块的电压 输入端引出作为VIN引脚, 欠压检测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VCC引脚, 欠压检测模块的输出 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整流器模块的输入端引出作为CS引脚, 整流器模块的输出端 接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 误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 接压控振荡器的输入端, 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
27、块的输入端, 逻辑处理模块的 输出端接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入端, 电平移位模块的输出端接高边驱动模块的输入端, 高边 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HO引脚, 高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HB引脚, 高边驱动模 块的地端引出作为HS引脚, 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低边驱动模块的输入端, 低边驱动模 块的输出端引出作为LO引脚, 低边驱动模块的电源端引出作为PVCC引脚, 低边驱动模块的 地端引出作为PGND引脚。 0026 所述半桥驱动芯片IC1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 (OVP) 、 过温保护模块 (OTP) 和过零检 测模块 (ZCD) ,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接CS引脚, 过零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
28、块的 输入端, 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引出作为FB引脚, 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 的输入端, 过温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接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0027 在上述的半桥驱动芯片IC1中, 欠压检测模块: 负责检测VCC引脚的电压值, 在当 VCC引脚的电压值低于阈值电压时关闭半桥驱动芯片IC1。 整流器模块: 是将CS引脚输入的 正弦波电压信号变换成直流电压信号。 误差放大器: 是比较并放大整流器输出电压与内部 基准电压Vref的差值。 压控振荡器: 根据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调整振荡器的输出频率。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0708820 A 7 逻辑处理模块: 功能主要包括驱动。
29、信号时序处理和保护信号逻辑处理。 电平移位模块: 将低 压控制信号移位到高压的半桥高边通道。 高边驱动模块和低边驱动模块分别作为高压的半 桥高边通道和低压的半桥低边通道为LLC谐振原边功率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过压保护模 块: 是当VCC引脚的电压值超过正常工作范围时关闭半桥驱动芯片IC1的输出。 过温保护模 块: 是当环境温度超过正常工作范围时关闭半桥驱动芯片IC1的输出。 过零检测模块: 检测 LLC谐振环路的电流变为零的时刻。 0028 整流电路经VIN引脚输入半桥驱动芯片IC1, 将VCC引脚外接的第五电容C5的电压 快速充电到欠压检测模块的阈值电压, 半桥驱动芯片IC1进入正常工作状。
30、态, 并将VIN引脚 的充电通道关闭, 此后半桥驱动芯片IC1将由VCC引脚外接的第五电容C5供电。 半桥驱动芯 片IC1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 低压的半桥低边通道的栅极驱动信号LO输出高电平, 将第二功 率管N2开启, HS引脚被拉低为低电平, 第五二极管D5为第一电容C1充电, 此后第一电容C1为 高压的半桥高边通道供电, 栅极驱动信号HO与LO异步输出高电平以控制第一、 第二功率管 N2轮流导通, 使得LLC谐振环路振荡起来。 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与第一二极管D1、 第二 二极管D2全桥整流LLC谐振环路的电流, 并输送到LED负载接线端子外接的LED负载, 同时 LED负载上的电压值。
31、反过来钳位第二变压器T2原边绕组上的电压。 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 组取样出LLC谐振环路的电流信号, 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将该电流信号经第一电阻Rcs 转换成电压信号, 并输送到半桥驱动芯片IC1的CS引脚。 CS引脚输入的电压信号被整流积分 后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放大, 放大后的电压控制芯片内部的压控振荡器, 使得内部压 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与芯片外部LLC谐振频率同步, 以控制半桥驱动芯片IC1的输出信号LO 和HO。 0029 在当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与第二变压器T2原边及次边匝数比确定后, LLC谐振频 率将取决于输出负载, 如图3所示, 图中箭头所指处的频率为典型工作频率: 。
32、f=1/(2) -C为谐振电容C4C4的容值 -L为谐振电感L1L1的电感值 另外, 由第二电容C2、 谐振电容C4、 第六电容C6、 第四二极管D4以及整流桥二极管构成 的PFC电路, 其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 AC信号为LLC振荡的电压信号时, 当整流桥输出电压VPE高于VIN的输出电 压时, 第四二极管D4导通, 整流桥输出电压VPE直接给第二电容C2充电, 为LLC谐振环路供 电。 而当VPE的电压低于VIN时, VPE在AC为低电平时给谐振电容C4充电, VPE在AC为高电平 时, 谐振电容C4将VPE的电平抬高, 使得整流桥二极管关断, 而第四二极管D4导通, 谐振电容 C4。
33、为第二电容C2充电。 0030 AC信号为LLC谐振的高频振荡信号时, VPE将高频振荡信号断续地为第二电容C2充 电, 拓展了VPE为VIN充电的时间, 从而提高了PFC参数。 第六电容C6在第四二极管D4关断时 与谐振电容C4串联, 闭环了LLC谐振环路。 图5给出了PFC电路工作时的波形图, 图中VA为 220V 50Hz交流电输入。 图6是为图5的局部放大对比图, 图7为整个电路稳定工作后半桥驱 动芯片IC1的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波形图。 0031 因此, 在本发明的电路中利用LLC谐振信号来构成PFC电路, 省去了传统的专用PFC 电路, 极大地降低了电路成本, 并且利用高压启动功能可。
34、快速启动LLC谐振, 有效缩短了LED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708820 A 8 负载的启动延迟时间。 0032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 还包括 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708820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0 CN 110708820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1 CN 110708820 A 11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2 CN 110708820 A 12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3 CN 110708820 A 13 。
- 内容关键字: 通过 LLC 谐振 控制 LED 驱动 电路
介孔蛋黄壳纳米颗粒及其在构建分泌物代谢指纹谱图中的应用和用其筛选的代谢标志物.pdf
制袋机的放卷机构.pdf
双枪激光焊机.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异常料筛分装置.pdf
用于芯片开盖的可调整平台.pdf
防腐伸缩蝶阀.pdf
可分离式检修插座箱.pdf
自承重保温复合屋面板.pdf
螺杆钻具定子壳体打磨装置.pdf
提升机机尾增压防尘结构.pdf
简易分条机构.pdf
煤矿探水钻孔快速密封装置.pdf
新能源电池储能充电用触发控制电路.pdf
加速植株晾干设备.pdf
高可靠电容切换开关.pdf
散热器翅片的冲片装置.pdf
可拆式偏心加强撑.pdf
农业种植用可调节式农业种植架.pdf
饮品和冰棒的新型包装袋.pdf
卧式搅拌反应釜.pdf
平板玻璃切割加工系统.pdf
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df
基于单片FPGA的PET正弦图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风机轴承剩余有效寿命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远程控制车辆分享解锁方法及系统.pdf
多轴分布式电驱车辆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无对照HRD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pdf
人工植入物以及介入系统.pdf
实心分割铝导体高压电缆制备方法.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影动方向计算系统及屈光度估计系统.pdf
热塑性复合工程材料缸盖罩自动校平装置及校平方法.pdf
多尺寸的晶圆传输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