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922290.8 (22)申请日 2019.09.27 (71)申请人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国际教 育园北区学府路287号 (72)发明人 温丙帅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51)Int.Cl. D03D 11/00(2006.01) D03D 15/00(2006.01) D03D 15/08(2006.01) D06M 11/13(2006.01) D06M 11/3。
2、8(2006.01) D06M 13/256(2006.01) D06M 13/402(2006.01) D06M 15/263(2006.01) D06M 15/356(2006.01) D06M 15/53(2006.01) D06M 15/643(2006.01) D06M 16/00(2006.01) D06M 101/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 制备方法,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 内层由质量比为1:3-5的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 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4-8:1的棉纤维。
3、和聚 丙烯腈纤维组成, 所述的外层由质量比为1:1-3: 1-2:1-3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 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成。 该面料每层均由不同种 类的纤维混纺而成, 内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中 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外层具有良好的速干性, 并且每层均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面料综合透 气速干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发 明所述面料作为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10714253 A 2020.01.21 CN 110714253 A 1.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其特征在于,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 。
4、质量比为1:3-5的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4-8: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 腈纤维组成, 所述的外层由质量比为1:1-3:1-2:1-3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 醛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5-10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3-6份生物酶、 5-10份柔软 剂、 10-20份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30-5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5-10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5-10%NaOH水溶液中浸 渍20-40min。
5、, 然后取出再置于1-3%的HCl溶液中浸渍20-40min, 取出后再置于5-10%的甲醛 溶液中浸渍30-40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5-10的质量比将外层原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 纤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20-4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1-3的脂肪 酶和淀粉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软。
6、剂为双十八烷基琥珀酸磺酸 盐、 氨基聚硅氧烷或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亲水助剂为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 咯烷酮或聚甲基丙烯酸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714253 A 2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透气速干面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面料, 现有的透气速干面料主要是利用纤维截面 异形化 (Y字形、 十字形、 W形和骨头形等) 使纤维表面形成凹槽, 借助凹槽的芯吸导湿结构, 迅速吸收皮肤表层。
7、湿气及汗水, 并瞬间排出体外, 再由布表的纤维将汗水扩散并迅速蒸发 掉, 从而达到吸湿排汗、 调节体温的目的, 使肌肤保持干爽与凉快。 然而, 面料经过长时间的 使用后, 纤维的结构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 从而影响面料的透气速干效果。 因此, 进一步 开发具有持久透气速干效果的运动面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 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质量比为1:3-5 的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
8、量比为4-8: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组成, 所 述的外层由质量比为1:1-3:1-2:1-3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 纤维组成。 000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5-10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3-6份生物酶、 5-10份柔软 剂、 10-20份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30-5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5-10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5-10%NaOH水溶液中浸 渍20-40min, 然后取出再置于1-3%的HCl溶液中浸渍20-40min, 取出后。
9、再置于5-10%的甲醛 溶液中浸渍30-40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5-10的质量比将外层原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 纤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20-4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1-3的脂肪酶和淀粉酶。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柔软剂为双十八烷基琥珀酸磺酸盐、 氨基聚硅氧烷或脂肪酸二乙 醇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亲水助剂为聚乙二醇、。
10、 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甲基丙烯酸的一种或 多种组合。 0009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面料共有三层, 并且每层均由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而成, 内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中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0714253 A 3 外层具有良好的速干性, 并且每层均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面料综合透气速干性能的提 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层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经生物酶和柔软剂处理后, 提高了该层的透气 性和润湿性, 中层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经酸碱处理、 再经甲醛处理后, 提高了该层的吸 水性能, 外层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
11、聚丙烯纤维经亲水助剂处理 后, 提高了该层的散湿速干性能。 因此, 本发明所述面料作为透气速干运动面料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 并不对本发 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 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 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0011 实施例1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质量比为1:4的 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6: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组成, 所述的 。
12、外层由质量比为1:2:1.5:2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 成。 001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8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5份生物酶、 8份柔软剂、 15份 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4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8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8%NaOH水溶液中浸渍 30min, 然后取出再置于2%的HCl溶液中浸渍30min, 取出后再置于8%的甲醛溶液中浸渍 35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7的质量比将外层原。
13、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 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3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0013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2的脂肪酶和淀粉酶。 0014 所述柔软剂为质量比为1: 1的双十八烷基琥珀酸磺酸盐和氨基聚硅氧烷。 0015 所述亲水助剂为聚乙二醇1000。 0016 实施例2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质量比为1:3的 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4: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组成, 所述的。
14、 外层由质量比为1:1:1:1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成。 0017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5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3份生物酶、 5份柔软剂、 10份 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3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5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5%NaOH水溶液中浸渍 20min, 然后取出再置于1%的HCl溶液中浸渍20min, 取出后再置于5%的甲醛溶液中浸渍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0714253 A 4 30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
15、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5的质量比将外层原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 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2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0018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1的脂肪酶和淀粉酶。 0019 所述柔软剂为氨基聚硅氧烷。 0020 所述亲水助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0021 实施例3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质量比为1:3.5 的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5: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
16、组成, 所述 的外层由质量比为1:2:1:1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 成。 002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6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4份生物酶、 6份柔软剂、 12份 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35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6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6%NaOH水溶液中浸渍 25min, 然后取出再置于1.5%的HCl溶液中浸渍25min, 取出后再置于6%的甲醛溶液中浸渍 35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6。
17、的质量比将外层原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 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25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0023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1.5的脂肪酶和淀粉酶。 0024 所述柔软剂为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0025 所述亲水助剂为聚甲基丙烯酸。 0026 实施例4 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 该面料由内层、 中层和外层组成, 所述内层由质量比为1:5的 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组成, 所述的中层由质量比为8:1的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组成, 所述的 外层由质量比为1:3。
18、:2:3的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组成。 0027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气速干运动面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以1: 10的质量比将内层原料粘胶纤维和麻纤维置于由6份生物酶、 10份柔软剂、 20 份水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中浸渍5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2) 以1: 10的质量比将中层原料棉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置于10%NaOH水溶液中浸渍 40min, 然后取出再置于3%的HCl溶液中浸渍40min, 取出后再置于10%的甲醛溶液中浸渍 40min, 水洗2-3次将纤维混合物烘干后进行混纺; (3) 以1: 10的质量比将外层原料聚酯纤维、 聚氨酯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和聚丙烯纤 维置于亲水助剂中浸渍40min, 取出干燥后进行混纺; (4) 外层与中层之间利用外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中层与内层之间利用内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0714253 A 5 层纬纱与中层经纱交织结为一体。 0028 所述生物酶为质量比为1: 3的脂肪酶和淀粉酶。 0029 所述柔软剂为双十八烷基琥珀酸磺酸盐。 0030 所述亲水助剂为质量比为1: 1的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0714253 A 6 。
- 内容关键字: 透气 运动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双层厚片吸塑成型机.pdf
冲压件接料及转运装置.pdf
原料输送装置.pdf
防粘黏EVA颗粒用分切设备.pdf
用于电解锂的电解质取样装置及电解槽.pdf
具有逆向冲刷结构的封闭式固液分离过滤罐.pdf
电池搬运堆垛机.pdf
畜牧养殖用食槽.pdf
螺纹钢自动调节卷圆机.pdf
水利工程用闸门结构.pdf
茶叶包装用茶叶压制装置.pdf
旋振筛筛网的分切设备.pdf
压力管道焊缝检测装置.pdf
箱包缝纫机的包边机构.pdf
油套管抛丸堵头装置.pdf
鞋底注塑成型模具.pdf
对用于问答的大语言模型进行样本筛选的方法及装置.pdf
装饰板切割装置.pdf
水环固定调整装置.pdf
用于自动驾驶3D障碍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pdf
改性钛钙型药皮堆焊电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应急广播图文报警方法、报警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复合果泥生产用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实验室的乳酸菌发酵萝卜干的培养装置.pdf
物面流体仿真中粒子的近邻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pdf
机械设备自动化生产用图像处理系统.pdf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光学平面面形绝对检测方法.pdf
面向遥感基础模型的异构NPU训练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语义的相似事件检索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pdf
融合充电约束和容量约束的多电动物流车调度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审批方法及系统.pdf
聚苯醚的制造方法.pdf
一种低密度束缚水压井液.pdf
一种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合成方法.pdf
马铃薯stu-miR5992a和stu-miR5992b及其应用.pdf
一种玫瑰花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pdf
肉苁蓉小分子肽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pdf
一种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pdf
含纳米气泡的组合物及其用途.pdf
紫外线固化型再剥离性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合片.pdf
一种用于靶向杂交捕获的修饰性DNA杂交探针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非综合征耳聋基因检测膜条以及PCR引物.pdf
含碳黑的液晶聚酯组合物.pdf
可自动控制供气流量的线性聚乙烯脱气仓.pdf
用于丁烯和乙烯制丙烯的方法.pdf
通过热解废胶获得炭黑粉末的方法、由此获得的炭黑及其用途.pdf
一种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以及装置.pdf
一种定位HCM致病基因的方法.pdf
一种大环内酯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菌用途.pdf
制备存储稳定有机硅树脂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