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pdf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50211.X (22)申请日 2019.12.09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811502413.4 2018.12.10 CN (71)申请人 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地址 226156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灶港 镇发展大道88号 申请人 上海和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陈浩王朋王志刘甜甜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1219 代理人 石之杰 (51)Int.Cl. A22C 29/02(2006.01) A23L 。
2、17/4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 用的渔船, 属于水产加工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水 产加工分配系统包括: 真空泵吸单元; 过滤缓冲 单元, 其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称重单元, 其 与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连接; 多向输送单元, 其与 所述称重单元连接; 控制系统, 其与所述多向输 送单元连接, 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每个方向的 水产分配量。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渔船上各生产 线的操作人员数量多, 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的 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0754513 A 202。
3、0.02.07 CN 110754513 A 1.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真空泵吸单元; 过滤缓冲单元, 其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称重单元, 其与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连接; 多向输送单元, 其与所述称重单元连接; 控制系统, 其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每个方向的水产分配 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还包括 第一缓冲槽, 所述第一缓冲槽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缓冲单元中还包 括皮带滤水器, 所述皮带滤水器倾斜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槽。
4、内, 所述皮带滤水器的进料端 低于所述皮带滤水器的出料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槽设有第一 液位传感器, 用于监测第一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产加工分配系统还 包括多个第二缓冲槽, 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槽分别连接于所述称重单元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 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槽内设 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用于监测第二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 液位传感器连。
5、接, 根据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第二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控制所 述多向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及输送方向。 8.一种渔船,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船体; 甲板, 其安装在所述船体上; 冷海水舱, 其设置在所述甲板上, 用于储存打捞上来的水产;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甲板上, 与所述冷海水舱连接; 所述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包括: 真空泵吸单元; 过滤缓冲单元, 其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称重单元, 其与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连接; 多向输送单元, 其与所述称重单元连接; 控制系统, 其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每个方向的水产分配 量; 多条生产线, 每一条生产线分别与所述。
6、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多条 生产线连接, 接收所述多条生产线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与称重单 元连接, 根据所述称重单元反馈的物料重量信息及所述多条生产线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控 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及输送方向。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754513 A 2 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加工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 船。 背景技术 0002 渔船上的水产有些。
7、需要在渔船上直接进行加工, 以保证水产品的新鲜度及品质, 例如在南极地区工作的渔船, 由于区域的限制通常将捕获的水产直接在渔船上进行加工, 在此类渔船上设有多条生产线, 以丰富产品的类型, 更好的贴合市场需求, 有效的提高渔船 上各种产品的竞争力。 但由于生产线较多, 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尤其是当多条生产线同时运 行的时候, 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来完成各条生产线的配合作业, 稍有不慎则会导致各条生 产线的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及所应用的渔船, 解决了现有的渔 船上各生产线的操作人员数量多, 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4 为解决。
8、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包括: 0006 真空泵吸单元; 0007 过滤缓冲单元, 其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0008 称重单元, 其与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连接; 0009 多向输送单元, 其与所述称重单元连接; 0010 控制系统, 其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每个方向的水产 分配量。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还包括第一缓冲槽, 所述第一缓冲 槽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001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过滤缓冲单元中还包括皮带滤水器, 所述皮带滤 水器倾斜放置在所述。
9、第一缓冲槽内, 所述皮带滤水器的进料端低于所述皮带滤水器的出料 端。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缓冲槽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用于监测第一 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 00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水产加工分配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缓冲槽, 每个 所述第二缓冲槽分别连接于所述称重单元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之间。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槽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用于监 测第二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 001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 根据所述 第二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第二缓冲槽内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的输送。
10、速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0754513 A 3 度及输送方向。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渔船, 其包括: 0018 船体; 0019 甲板, 其安装在所述船体上; 0020 冷海水舱, 其设置在所述甲板上, 用于储存打捞上来的甲板; 0021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甲板上, 与所述冷海水舱连接; 0022 所述水产加工分配系统包括: 0023 真空泵吸单元; 0024 过滤缓冲单元, 其与所述真空泵吸单元连接; 0025 称重单元, 其与所述过滤缓冲单元连接; 0026 多向输送单元, 其与所述称重单元连接; 0027 控制系统, 其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控制所述。
11、多向输送单元每个方向的水产 分配量; 0028 多条生产线, 每一条生产线分别与所述多向输送单元连接。 002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多条生产线连接, 接收所述多条 生产线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003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系统与称重单元连接, 根据所述称重单元反 馈的物料重量信息及所述多条生产线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控制所述多向输送单元的输送速 度及输送方向。 0031 本发明可以极大的减少各生产线的操作人员数量, 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改 善渔船生产环境, 杜绝人为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减产, 将大量人力物料分配改为全自 动机械化物料分配, 有助于提升。
12、渔船的科技含量和船上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维持产 品的高质量和高竞争力。 0032 当然, 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0034 图1为本发明一种渔船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图1中水产加工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图1中水产加工分配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
13、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0754513 A 4 003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渔船, 其包括: 船体1、 甲板2、 冷海水舱3、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和 多条生产线5。 0039 甲板2安装在船体1上, 冷海水舱3也设置在船体1上,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及多条生 产线5设置在船体1上,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
14、与冷海水舱3连接, 多条生产线5与水产加工分配 系统4连接。 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包括: 真空泵吸单元41、 过滤缓冲单元42、 称重单元43、 多向 输送单元44和控制系统。 其中真空泵吸单元41与冷海水舱3连接, 冷海水舱3内的水产物料 被真空泵吸单元41输送至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中, 过滤缓冲单元42与真空泵吸单元41连接, 真空泵吸单元41吸进的水产物料落入过滤缓冲单元42中进行沥水, 称重单元43与过滤缓冲 单元42连接, 沥水后的水产物料进入称重单元43进行称重传输, 多向输送单元44与称重单 元43连接, 经过称重的水产物料进入多向输送单元44。 控制系统根据称重单元43反馈的物 料。
15、重量信息及多条生产线5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控制多向输送单元44的输送速度及输送方 向, 从而实现向多条生产线5进行有序的物料分配, 本实施例中例如设有三条生产线, 分别 为第一生产线51、 第二生产线52和第三生产线53。 004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 其包括: 真空泵吸单元41、 过滤缓冲单 元42、 称重单元43、 多向输送单元44和控制系统。 0041 真空泵吸单元41, 可以包括例如第一真空泵、 过滤装置、 吸料管、 抽气管、 收集筒、 脉冲阀和放料阀门。 在放料阀门关闭时, 在第一真空泵的驱动下, 收集筒和物料管内产生真 空, 在真空的作用下, 水产由冷海水舱3内。
16、被吸出, 经过吸料管被吸入收集筒中, 过滤器可以 阻止水产物料被吸入第一真空泵中, 而只允许气体进入第一真空泵中被带走, 从而实现物 料与气体分离, 防止损坏真空气泵。 水产物料在输送的同时, 压缩空气经脉冲阀反吹气至收 集筒内。 当吸取的水产物料到达收集筒所设置的上限时, 第一真空泵停止运作, 放料阀门打 开, 水产物料经放料阀门排出, 此时压缩空气经脉冲阀释放, 产生脉冲气流, 将黏附在收集 筒筒壁上的水产物料冲刷下来。 当收集筒内的物料排出至所设置的下限时, 放料阀门关闭, 第一真空泵再次工作, 进行重复的循环动作。 0042 真空泵吸单元41, 也可以包括例如第一真空压缩机、 第二真空。
17、压缩机、 吸料管、 抽 气管、 真空罐、 遥控阀等。 关闭真空罐的进口遥控阀和出口遥控阀, 在第一真空压缩机的驱 动下, 在真空罐内产生真空, 打开进口的遥控阀, 在真空的作用下, 水产由冷海水舱3内被吸 出, 经过吸料管被吸入真空罐中。 然后关闭进口遥控阀和打开出口遥控阀, 在第二真空压缩 机的压力作用下, 水产物料经真空罐的出口被压力输送至下一阶段。 如此不断循环动作, 达 到连续真空泵吸的目的。 0043 过滤缓冲单元42包括第一缓冲槽421和皮带滤水器422, 第一缓冲槽421与真空泵 吸单元41连接, 接收储存来自真空泵吸单元41泵吸上来的水产物料。 第一缓冲槽421内的水 产物料经。
18、皮带滤水器422进行滤水输送。 其中皮带滤水器422例如可以包括支架、 驱动轮、 从 动轮、 传送带和滤布, 其中从动轮安装在支架的进料口一端, 驱动轮安装在支架的出料口一 端, 传送带绕过驱动轮和从动轮, 在驱动轮的驱动下, 传送带携带物料由进料口向出料口方 向传动, 传送带上垂直于其行进方向设有多个凹槽, 凹槽中央设有通孔, 滤布安装在传送带 上, 用于过滤物料中的水分, 水分通过凹槽中央的通孔回流至第一缓冲槽421内, 在第一缓 冲槽421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排水孔, 将第一缓冲槽421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至冷海水舱3。 另 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 皮带滤水器422还可以包括第二真空泵、 储水。
19、箱和气液分离器, 凹槽中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0754513 A 5 央的通孔通过连接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 第二真空泵与气液分离器顶部出口连接, 储水箱 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出口连接。 通过第二真空泵抽气, 在传送带的凹槽中形成负压, 使滤布 上物料中的水分在滤布底部负压作用下能更迅速的进入凹槽中, 凹槽中的水分之后进入气 液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 分离后的气体从真空泵中排出, 分离后的液体流入储水箱。 通过 上述过程对水产品物料进行脱水沥干。 在其他实施例中, 皮带滤水器422还可以倾斜设置, 即物料进口端低于物料出口端, 以利于皮带滤水器422更快速的脱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 。
20、还 可以在物料出口端的支架上安装鼓风机或暖风机, 加速水分的蒸发或对经过的物料进行烘 干, 以便进一步减少物料的含水率。 0044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缓冲槽421内还可以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423, 第一液位传 感器423可以安装在靠近槽口的侧壁位置, 用于监测第一缓冲槽421内的液位高度是否高于 上限值, 第一液位传感器423也可以安装在靠近第一缓冲槽421底部侧壁的位置, 用于监测 第一缓冲槽421内的液位高度是否低于下限值。 0045 称重单元43与过滤缓冲单元42连接, 经过过滤缓冲单元42脱水沥干后的水产物料 被送至称重单元43中进行称重, 本实施例中, 称重单元43可以采用传输带。
21、称重装置, 即在传 输带上设置称重传感器, 通过称重传感器测量传输带上的水产物料重量数据, 所获的数据 可以在本地显示, 也可以上传至控制系统。 在其他实施例中, 还可以采用核子传输带称重装 置或激光-核子传输带称重装置利用伽马射线采集传输带上水产物料的密度、 厚度或体积 等参数从而获得传输带上水产物料的重量。 0046 多向输送单元44与称重单元43连接, 接收经过称重单元43称重的水产物料。 多向 输送单元44可以采用多条输送带拼接而成, 多条输送带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例 如呈放射型、 T字型或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布置方位设置的其他形式。 本实施例中, 例如对南 极磷虾进行加工的生产。
22、线的数量设置为三条, 与三条生产线连接的多向输送单元44例如包 括两条输送带, 例如第一输送带441和第二输送带442, 第一输送带441和第二输送带442之 间布置为T字型, T字型的三个输出端分别与三条生产线连接, 其中每条输送带都可以正反 两个方向传送, 当输送带所连接的生产线物料过剩时, 则可以通过调整输送带的传送方向 从而改变物料的输送方向, 进而有效的对各生产线上的物料量进行调配。 0047 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每条输送带与相应的生产线之间还可以设有一第二缓冲槽 47, 用来暂时存放输送带输送来的水产物料, 第二缓冲槽47为相应生产线的起始端, 存放在 第二缓冲槽47内的水产物料通。
23、过生产线中的物料运输设备进入相应的生产线中, 用于生产 对应的水产品。 在其他实施例中, 每个第二缓冲槽47内还可以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48, 第二 液位传感器48可以安装在靠近槽口的侧壁位置, 用于监测第二缓冲槽47内的液位高度是否 高于上限值, 第二液位传感器48也可以安装在靠近第二缓冲槽47底部侧壁的位置, 用于监 测第二缓冲槽47内的液位高度是否低于下限值。 0048 控制系统与真空泵吸单元41、 称重单元43、 多向输送单元44和多条生产线5连接, 控制系统可以接收多条生产线5上监测到的物料需求量信息, 控制系统根据每条生产线上 的物料需求量信息及称重单元43反馈的称重信息, 控制与此。
24、生产线连接的输送带的传送方 向及传送速度, 进而有效的对各生产线上的物料量进行调配。 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多条生 产线5的物料需求量, 控制真空泵吸单元41的输送速度及真空泵吸单元41的启停, 从而达到 调配各生产线上物料量的目的。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0754513 A 6 0049 在其他实施例中, 控制系统还可以与第一液位传感器423连接, 当第一液位传感器 423监测到第一缓冲槽421内液位高度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时, 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真空 泵吸单元41的输送速度或真空泵吸单元41的启停。 0050 在其他实施例中, 控制系统还可以与第二液位传感器48连接, 当第二液位传。
25、感器 48监测到第二缓冲槽47内液位高度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时, 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对应连 接的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及输送速度。 0051 以下以南极磷虾船上的南极加工生产线为例, 详述本发明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的 结构及工作流程。 0052 南极磷虾船根据需求, 考虑设置例如三条加工生产线, 例如分别为第一生产线51、 第二生产线52和第三生产线53, 对应到磷虾加工生产线中例如分别为冻虾加工生产线、 虾 肉加工生产线和虾粉加工生产线, 可以连续生产冻虾、 虾肉和虾粉。 磷虾到达渔船上的冷海 水舱3后, 由真空泵吸单元41输送至本发明的水产加工分配系统4, 磷虾进入分配系统后, 经 过沥水和称重,。
26、 可以准确的得出总的磷虾供应量, 然后通过例如两条T字型设置的可正反转 的第一输送带441和第二输送带442将磷虾输送至三条生产线, 可直接在控制系统内输入各 条生产线的需求量, 由输送带来完成对各生产线的精确供料。 对渔船上各条生产线进行研 究和估算, 得出各条生产线所涵盖的加工处理能力及单位时间内所需的物料量, 然后对设 备进行选型。 根据各生产线主要设备的外形尺寸、 生产线的流程顺序及相互关联程度, 结合 船上现有的空间来合理排布上述主要设备。 在确定主要设备的初步位置后, 根据各条生产 线之间的输送来考虑设置不同功能的输送装置。 0053 具体的, 冷海水舱3内的磷虾被真空泵吸单元41。
27、输送至第一缓冲槽421内, 第一缓 冲槽421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423, 当后续生产线出现故障或来不及处理时, 第一缓冲槽 421内的磷虾量会越来越多, 达到第一缓冲槽421的上限位后会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外部真 空泵吸单元41的输送速度, 或者暂停向第一缓冲槽421内输送磷虾, 第一缓冲槽421内设有 皮带滤水器422, 可将第一缓冲槽421内的虾水混合物逐步提升并沥干海水, 经过提升和沥 干的磷虾掉落在传输带称重装置上。 传输带称重装置可对输送带上的磷虾进行连续称重, 输送带上设有称重传感器, 可以测得传输带上的磷虾重量, 磷虾重量可在本地显示, 同时此 重量信息也被反馈至控制系统, 以便。
28、随时控制磷虾的总量, 经过称重的磷虾被输送至多向 输送单元44, 多向输送单元44例如包括两条T字型设置的第一输送带441和第二输送带442。 0054 磷虾掉落在第一输送带441上, 控制系统根据各条生产线的额定处理能力、 当前处 理能力以及生产线的准备情况来自动判断输送带的运转方向和分配磷虾, 依靠输送带电机 的正、 反转和速度控制来完成向虾肉加工生产线输送磷虾, 或向冻虾和虾粉加工生产线输 送磷虾。 0055 例如当第一输送带441正转, 则将磷虾输送至例如虾肉加工生产线方向, 掉落至此 生产线对应的虾肉第二缓冲槽47内, 虾肉第二缓冲槽47为虾肉加工生产线的起始端, 虾肉 第二缓冲槽4。
29、7内设有虾肉第二液位传感器48, 当后续生产线出现故障或来不及处理时, 虾 肉第二缓冲槽47内的磷虾量会越来越多, 达到虾肉第二缓冲槽47的上限位时会通过控制系 统来调节第一输送带441的输送速度, 或者暂停向虾肉第二缓冲槽47输送磷虾, 转而向冻虾 和虾粉加工生产线输送磷虾。 0056 例如当第一输送带441反转, 则将磷虾输送至例如冻虾和虾粉加工生产线方向, 磷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0754513 A 7 虾被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 磷虾掉落在第二输送带上后, 控制系统根据各加工生产线的额 定处理能力、 当前处理能力以及生产线的准备情况来自动判断输送带的运转方向和分配磷 虾, 。
30、依靠输送带电机的正、 反转和速度控制来完成向虾粉加工生产线输送磷虾, 或向冻虾加 工生产线输送磷虾。 0057 例如当第二输送带442正转, 将磷虾输送至例如虾粉加工生产线方向, 掉落至虾粉 第二缓冲槽47内, 虾粉第二缓冲槽47为虾粉加工生产线的起始端, 虾粉第二缓冲槽47内设 有虾粉第二液位传感器48, 当后续生产线出现故障或来不及处理时, 虾粉第二缓冲槽47内 内磷虾量会越来越多, 达到虾粉第二缓冲槽47内的上限位时会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第二输 送带442的输送速度, 或者暂停向虾粉第二缓冲槽47输送磷虾, 转而向冻虾加工生产线输送 磷虾。 0058 例如当第二输送带442反转, 将磷虾输。
31、送至例如冻虾加工生产线方向, 掉落至冻虾 第二缓冲槽47内, 冻虾第二缓冲槽47为冻虾加工生产线的起始端, 冻虾第二缓冲槽47内设 有冻虾第二液位传感器48, 当后续生产线出现故障或来不及处理时, 冻虾第二缓冲槽47内 磷虾量会越来越多, 达到冻虾第二缓冲槽47的上限位时会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第二输送带 442的输送速度, 或者暂停向冻虾第二缓冲槽47输送磷虾, 转而向其他加工生产线输送磷 虾。 0059 通过各缓冲槽内的液位传感器反馈至控制系统的各缓冲槽内的液位信息, 系统不 断控制各输送带的正反转和速度及真空泵吸单元41的输送速度和启停来完成整个分配系 统的磷虾分配工作。 0060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 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 叙述所有的细节, 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 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 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 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 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 本发明仅 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0754513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9 CN 110754513 A 9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0 CN 110754513 A 10 。
- 内容关键字: 水产 加工 分配 系统 应用 渔船
基于捕获模块验证的载波防错锁方法、装置及数据接收机.pdf
浅层气浮设备.pdf
安全防护装置及冲床.pdf
市电路灯灯杆结构及其LED路灯.pdf
激光复合清洗装置.pdf
具有防撞功能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安装装置.pdf
通讯线缆盘卷装置.pdf
防尘式EVA塑料粒破碎机.pdf
晶圆检测的承载治具.pdf
多级滑杆机构的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pdf
新型锚索注浆装置.pdf
便于定长控制的不锈钢激光切割机.pdf
用于输配电线路仿线飞行的激光雷达.pdf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pdf
具有防尘功能的振动电机.pdf
矿用单轨式吊载人车.pdf
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污水回用设备.pdf
条装食品装袋机的条装食品组输送机构.pdf
条装食品的堆叠机.pdf
建筑施工振捣装置.pdf
节能型白法沥青烟净化系统.pdf
可调节取样位置的取样器.pdf
管柱筒调节支架机加工定位工装.pdf
高压厚壁球壳外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pdf
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pdf
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智能充电桩用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矩形托盘孔识别方法及系统.pdf
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高抗风强度的三角通讯塔结构.pdf
电传改装系统、其安装方法及车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