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

上传人:二狗 文档编号:10891279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75.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档描述: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46636.3 (22)申请日 2019.12.07 (71)申请人 湖南浩天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 (72)发明人 黄登仓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833 代理人 尹均利 (51)Int.Cl. H05K 5/02(2006.01) H05K 7/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 键结构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 站快。

2、捷拨片按键结构, 涉及-领域, 包括手持式 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 控制站主体的前端外表面镶嵌有屏幕与鼠标, 所 述鼠标位于屏幕的下方, 所述屏幕上设置有界面 虚拟按键,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 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柄与第一摇杆。 本发明通过设 置的第一手柄、 第二手柄、 第一上拨片、 第二上拨 片、 第一拨轮、 第二拨轮、 第一下拨片与第二下拨 片, 能够与手部完美对应, 设计合理, 便于操控人 员进行软件的重要即时操作,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 风力冷却机构与对流散热机构, 能够大幅度提高 散热效果, 为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内 部结构提供温度保护。 权利要求书。

3、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10891390 A 2020.03.17 CN 110891390 A 1.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包括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 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镶嵌有屏幕(2)与 鼠标(10), 所述鼠标(10)位于屏幕(2)的下方, 所述屏幕(2)上设置有界面虚拟按键(3), 所 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柄(4)与第一摇杆(6), 所述第一 摇杆(6)位于第一手柄(4)的上方,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 第二手柄(5)与第二摇杆(7),。

4、 所述第二摇杆(7)位于第二手柄(5)的上方, 所述手持式无人 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上拨片(8)、 第一拨轮(11)与第一下拨片 (13),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上拨片(9)、 第二 拨轮(12)与第二下拨片(14), 所述第一下拨片(13)与第二下拨片(14)的数量均为两组, 所 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后盖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与第一手柄(4)之间设有第一条状缝口, 所述第 一上拨片。

5、(8)、 第一拨轮(11)与第一下拨片(13)均位于第一条状缝口内, 所述第一上拨片 (8)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侧, 所述第一拨轮(11)与第二拨轮(12)位于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侧,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与第二手 柄(5)之间设有第二条状缝口, 所述第二上拨片(9)、 第二拨轮(12)与第二下拨片(14)均位 于第二条状缝口内, 所述第二上拨片(9)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侧, 所 述第二拨轮(12)与第二下拨片(14)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

6、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屏幕(2)由触控屏(2001)UV胶层(2002)PE保护膜(2003)与纳米自洁涂层(2004)组 成, 所述PE保护膜(2003)通过UV胶层(2002)粘贴固定于触控屏(2001)的前端外表面上, 所 述纳米自洁涂层(2004)涂抹于PE保护膜(2003)的前端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透孔(16), 所述后盖板(15)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 合剂粘贴固定有第一防尘网(20), 所述第一防尘网(20)的固定位置与透孔(16)的位置相对 应。 5.根据权。

7、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风力冷却机构(17)、 对流散热机构(18)与平面支 撑机构(19), 所述对流散热机构(18)位于风力冷却机构(17)的下方, 所述平面支撑机构 (19)的数量为四组, 所述平面支撑机构(19)分布于后盖板(15)的后端边缘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风力冷却机构(17)由双向风机(171)、 法兰盘(172)、 螺栓(173)、 封堵板(174)、 连接 管(175)、 第二防尘网(176)与扩散喷头(177)。

8、组成, 所述双向风机(171)的一端开口, 所述封 堵板(174)嵌入安装于双向风机(171)的另一端内部, 所述法兰盘(172)通过焊接固定安装 于双向风机(171)的开口端, 所述法兰盘(172)通过螺栓(173)固定安装于后盖板(15)的后 端外表面, 所述双向风机(171)的内部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相通, 所 述连接管(175)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双向风机(171)的外壁上, 所述扩散喷头(177)固定安 装于连接管(175)的底端, 所述第二防尘网(176)通过粘合剂粘贴固定于扩散喷头(177)的 底部外表面。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891390 。

9、A 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对流散热机构(18)由导热板(181)与散热鳍片(182)组成, 所述后盖板(15)的后端 外表面开设有矩形开口, 所述导热板(181)嵌入安装于矩形开口内, 所述散热鳍片(182)通 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导热板(181)的后端外表面, 所述散热鳍片(182)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各组 之间均设有缝隙, 所述导热板(181)为覆铜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平面支撑机构(19)由支撑脚(191)、 螺纹孔(192)、 螺丝(193)、 防滑。

10、垫(194)与凹孔 (195)组成, 所述支撑脚(191)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 所述螺丝 (193)由端头部分与螺柱部分组成, 所述螺丝(193)的螺柱部分贯穿防滑垫(194)螺纹安装 至螺纹孔(192)内, 所述螺丝(193)的端头部分位于凹孔(195)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扩散喷头(177)的底部开口为矩形, 所述扩散喷头(177)的底端靠近导热板(181)的 中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891390 A 3 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00。

11、01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配件领域, 具体为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 “无人机” , 英文缩写为 “UAV” , 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 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与有人 驾驶飞机相比, 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 “愚钝, 肮脏或危险” 的任务。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 可分为军用与民用。 军用方面, 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 民用方面, 无人机加行业应用, 是 无人机真正的刚需; 目前在航拍、 农业、 植保、 微型自拍、 快递运输、 灾难救援、 观察野生动 物、 监控传染病、 测绘、 新。

12、闻报道、 电力巡检、 救灾、 影视拍摄、 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 大 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 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0003 目前, 无人机的使用还需要搭配地面控制站使用, 通过地面控制站对无人机进行 控制, 目前大部分地面控制站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由于集成了遥控器、 地面控制 系统、 数据链, 相对较重, 需要双手持握手柄操作, 因此在实际飞行操作时在需要快速反应 的时候, 难以即时用手对屏幕触控操作, 也难以即时用鼠标进行操作, 此外, 地面控制站内 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对地面控制站内部结构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严 重时会导。

13、致地面控制站内部结构损坏,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 拨片按键结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 提供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快捷拨片按键结构, 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 拨片按键结构, 包括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 前端外表面镶嵌有屏幕与鼠标, 所述鼠标位于屏幕的下方, 所述屏幕上设置有界面虚拟按 键,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柄与第一摇杆, 所述第一摇杆 位于第一手柄的上方, 所。

14、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手柄与第二 摇杆, 所述第二摇杆位于第二手柄的上方,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一侧外表 面设置有第一上拨片、 第一拨轮与第一下拨片,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另一 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上拨片、 第二拨轮与第二下拨片, 所述第一下拨片与第二下拨片的数 量均为两组,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后盖板。 0006 优选的,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与第一手柄之间设有第一条状缝口, 所述第一上拨片、 第一拨轮与第一下拨片均位于第一条状缝口内, 所述第一上拨片位于手 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前侧, 所述第一拨轮。

15、与第二拨轮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 站主体的后侧, 所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第二条状缝口, 所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891390 A 4 述第二上拨片、 第二拨轮与第二下拨片均位于第二条状缝口内, 所述第二上拨片位于手持 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前侧, 所述第二拨轮与第二下拨片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 制站主体的后侧。 0007 优选的, 所述屏幕由触控屏UV胶层PE保护膜与纳米自洁涂层组成, 所述PE保护膜 通过UV胶层粘贴固定于触控屏的前端外表面上, 所述纳米自洁涂层涂抹于PE保护膜的前端 外表面上。 0008 优选的, 所述后盖板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

16、透孔, 所述后盖板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 合剂粘贴固定有第一防尘网, 所述第一防尘网的固定位置与透孔的位置相对应。 0009 优选的, 所述后盖板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风力冷却机构、 对流散热机构与平面支 撑机构, 所述对流散热机构位于风力冷却机构的下方, 所述平面支撑机构的数量为四组, 所 述平面支撑机构分布于后盖板的后端边缘区域。 0010 优选的, 所述风力冷却机构由双向风机、 法兰盘、 螺栓、 封堵板、 连接管、 第二防尘 网与扩散喷头组成, 所述双向风机的一端开口, 所述封堵板嵌入安装于双向风机的另一端 内部, 所述法兰盘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双向风机的开口端, 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于后。

17、盖板的后端外表面, 所述双向风机的内部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内部相 通, 所述连接管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双向风机的外壁上, 所述扩散喷头固定安装于连接管 的底端, 所述第二防尘网通过粘合剂粘贴固定于扩散喷头的底部外表面。 0011 优选的, 所述对流散热机构由导热板与散热鳍片组成, 所述后盖板的后端外表面 开设有矩形开口, 所述导热板嵌入安装于矩形开口内, 所述散热鳍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 导热板的后端外表面, 所述散热鳍片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各组之间均设有缝隙, 所述导热板 为覆铜板。 0012 优选的, 所述平面支撑机构由支撑脚、 螺纹孔、 螺丝、 防滑垫与凹孔组成, 所述支撑 脚通过焊接。

18、固定安装于后盖板的后端外表面, 所述螺丝由端头部分与螺柱部分组成, 所述 螺丝的螺柱部分贯穿防滑垫螺纹安装至螺纹孔内, 所述螺丝的端头部分位于凹孔的内部。 0013 优选的, 所述扩散喷头的底部开口为矩形, 所述扩散喷头的底端靠近导热板的中 部。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通过设置的第一手柄、 第二手柄、 第一上拨片、 第二上拨片、 第一拨轮、 第二拨轮、 第一下拨片与第二下拨片, 在实际操作中, 双手分别握于第一手柄与 第二手柄处,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屏幕朝正上方, 双手的握持姿势为半握拳式, 大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19、主体上方, 可对第一上拨片与第二上拨片进行操控, 食指、 中指、 无名指与小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下方, 可对两组第一下拨 片、 两组第二下拨片、 第一拨轮与第二拨轮进行操控, 通过硬件接口与测控站软件结合, 使 这六个快捷按键和两个拨轮, 对应屏幕上的六个虚拟按键及菜单选择, 可以进行软件的重 要即时操作。 0016 2、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风力冷却机构与对流散热机构, 在实际使用中, 手持式无人 机地面控制站主体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对流散热机构中的导热板处, 导热板的 导热性能优异, 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 散热鳍片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散发掉, 风力 冷却机构中的双。

20、向风机内部扇叶顺时针转动, 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流动速度, 空气于透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0891390 A 5 孔处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内部, 并携带部分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 内部的热量, 经过双向风机的进风端于出风端排出, 实现风力冷却, 由于双向风机的一端被 封堵板堵住, 此时, 双向风机的出风端为双向风机与连接管的连接处, 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 连接管后于扩散喷头处进入外部环境中, 扩散喷头的安装位置靠近散热鳍片, 在风冷的同 时, 能够辅助散热鳍片进行散热, 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 利于使用, 此外, 透孔处粘贴有第一 防尘网, 扩散喷头的出风端粘贴有第二。

21、防尘网, 能够防止灰尘等固态颗粒物进入到手持式 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的内部, 双向风机内部的扇叶可进行顺时针转动与逆时针转动, 第 一防尘网上附着灰尘时会增加空气穿过时的阻力, 控制双向风机内部扇叶逆时针转动, 空 气由扩散喷头处进入, 最终于透孔处排出到外部环境中, 在排出时, 能够使附着于第一防尘 网上的灰尘脱落, 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中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的放大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中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中风力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

22、023 图7为本发明中对流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中平面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 1、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 2、 屏幕; 2001、 触控屏; 2002、 UV胶层; 2003、 PE保护膜; 2004、 纳米自洁涂层; 3、 界面虚拟按键; 4、 第一手柄; 5、 第二手柄; 6、 第一摇 杆; 7、 第二摇杆; 8、 第一上拨片; 9、 第二上拨片; 10、 鼠标; 11、 第一拨轮; 12、 第二拨轮; 13、 第 一下拨片; 14、 第二下拨片; 15、 后盖板; 16、 透孔; 17、 风力冷却机构; 171、 双向风机; 172、 法。

23、 兰盘; 173、 螺栓; 174、 封堵板; 175、 连接管; 176、 第二防尘网; 177、 扩散喷头; 18、 对流散热机 构; 181、 导热板; 182、 散热鳍片; 19、 平面支撑机构; 191、 支撑脚; 192、 螺纹孔; 193、 螺丝; 194、 防滑垫; 195、 凹孔; 20、 第一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上” 、“下” 、“内” 、“外”“前端” 、“后端” 、 “两端” 、“一端” 。

24、、“另一端”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 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 置有” 、“连接” 等,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连接” ,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 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

25、媒介间接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0891390 A 6 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请参阅图1-8,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 按键结构, 包括手持式无人机地。

26、面控制站主体1,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端外 表面镶嵌有屏幕2与鼠标10, 鼠标10位于屏幕2的下方, 屏幕2上设置有界面虚拟按键3, 手持 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柄4与第一摇杆6, 第一摇杆6位于第一手柄 4的上方,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手柄5与第二摇杆7, 第二摇 杆7位于第二手柄5的上方,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上拨 片8、 第一拨轮11与第一下拨片13,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 第二上拨片9、 第二拨轮12与第二下拨片14, 第一下拨片13与第二下拨片14的数量均为两 组, 手。

27、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后盖板15, 便于对第一上拨片 8与第二上拨片9、 第一下拨片13、 第二下拨片14、 第一拨轮11与第二拨轮12进行操控, 通过 硬件接口与测控站软件结合, 使这六个快捷按键和两个拨轮, 对应屏幕2上的界面虚拟按键 3及菜单选择, 可以进行软件的重要即时操作。 0031 操控过程中,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屏幕2朝正上方, 双手的握持姿势 为半握拳式, 大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上方, 可对第一上拨片8与第二上 拨片9进行操控, 食指、 中指、 无名指与小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下方, 可对两组第一下拨片13、。

28、 两组第二下拨片14、 第一拨轮11与第二拨轮12进行操控, 通过硬件 接口与测控站软件结合, 使这六个快捷按键和两个拨轮, 对应屏幕2上的六个界面虚拟按键 3及菜单选择, 可以进行软件的重要即时操作,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 站主体1与第一手柄4之间设有第一条状缝口, 第一上拨片8、 第一拨轮11与第一下拨片13均 位于第一条状缝口内, 第一上拨片8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侧, 第一拨轮 11与第二拨轮12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侧,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 体1与第二手柄5之间设有第二条状缝口, 第二上拨片9、 第二拨轮12与第二下拨片14均。

29、位于 第二条状缝口内, 第二上拨片9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前侧, 第二拨轮12与 第二下拨片14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后侧。 0032 UV胶层2002的设计, 能够提高PE保护膜2003的连接强度, 不易脱落, 纳米自洁涂层 2004的设计, 使得水、 油等污渍无法强力附着于PE保护膜2003上, 便于清理, 本实施例中, 优 选的, 屏幕2由触控屏2001UV胶层2002、 PE保护膜2003与纳米自洁涂层2004组成, PE保护膜 2003通过UV胶层2002粘贴固定于触控屏2001的前端外表面上, 纳米自洁涂层2004涂抹于PE 保护膜2003的前端外表面上。。

30、 0033 透孔16能够使外部空气进入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 提高空气 流通率, 便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热量散出, 空气在进入时, 携带的灰尘等 固态颗粒物被第一防尘网20截留, 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 的内部, 对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后盖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0891390 A 7 板15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透孔16, 后盖板15的前端外表面通过粘合剂粘贴固定有第一防尘 网20, 第一防尘网20的固定位置与透孔16的位置相对应。 0034 通过风力冷却机构17与对流散热机。

31、构18进行散热, 防止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主体1的热量难以散出, 导致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结构于过热环境中运行, 导致损坏,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风力冷却机构17、 对流散热 机构18与平面支撑机构19, 对流散热机构18位于风力冷却机构17的下方, 平面支撑机构19 的数量为四组, 平面支撑机构19分布于后盖板15的后端边缘区域。 0035 风力冷却机构17中的双向风机171内部扇叶顺时针转动, 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与 流动速度, 空气于透孔16处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 空气进入手持式无 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后, 携带部分。

32、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的热量, 经 过双向风机171的进风端于出风端排出, 实现风力冷却,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风力冷却机构 17由双向风机171、 法兰盘172、 螺栓173、 封堵板174、 连接管175、 第二防尘网176与扩散喷头 177组成, 双向风机171的一端开口, 封堵板174嵌入安装于双向风机171的另一端内部, 法兰 盘172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双向风机171的开口端, 法兰盘172通过螺栓173固定安装于后盖 板15的后端外表面, 双向风机171的内部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相通, 连 接管175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双向风机171的外壁上, 扩散喷头。

33、177固定安装于连接管175的 底端, 第二防尘网176通过粘合剂粘贴固定于扩散喷头177的底部外表面。 0036 在使用过程中,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传导至 对流散热机构18中的导热板181处, 导热板181的导热性能优异, 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 片182上, 散热鳍片182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散发掉, 达到对流散热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 优 选的, 对流散热机构18由导热板181与散热鳍片182组成, 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开设有矩 形开口, 导热板181嵌入安装于矩形开口内, 散热鳍片182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导热板181的 后端外表面, 散热鳍片182的数量。

34、为若干组且各组之间均设有缝隙, 导热板181为覆铜板。 0037 整体结构水平放置时, 屏幕2朝正上方, 支撑脚191能够使风力冷却机构17以及对 流散热机构18的组件不与放置平面贴合, 增加空气流通空间, 不会对散热造成影响, 此外, 防滑垫194的设计, 能够提高整体结构水平放置时的防滑能力, 并且, 防滑垫194采用螺丝 193进行安装, 不易脱落, 防滑垫194上凹孔195的设计, 使螺丝193的端头部分不于防滑垫 194的底部凸起, 保证了整体结构水平放置时的平稳,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平面支撑机构19 由支撑脚191、 螺纹孔192、 螺丝193、 防滑垫194与凹孔195组成。

35、, 支撑脚191通过焊接固定安 装于后盖板15的后端外表面, 螺丝193由端头部分与螺柱部分组成, 螺丝193的螺柱部分贯 穿防滑垫194螺纹安装至螺纹孔192内, 螺丝193的端头部分位于凹孔195的内部。 0038 由于双向风机171的一端被封堵板174堵住, 因此, 风冷过程中, 双向风机171的出 风端为双向风机171与连接管175的连接处, 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连接管175后于扩散喷头 177处进入外部环境中, 扩散喷头177的安装位置靠近散热鳍片182, 在风冷的同时, 能够辅 助散热鳍片182进行散热, 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扩散喷头177的底部 开口为矩形。

36、, 扩散喷头177的底端靠近导热板181的中部。 003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时, 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屏幕2 朝正上方, 双手的握持姿势为半握拳式, 大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上方, 可对第一上拨片8与第二上拨片9进行操控, 食指、 中指、 无名指与小拇指位于手持式无人机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891390 A 8 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下方, 可对两组第一下拨片13、 两组第二下拨片14、 第一拨轮11与第二 拨轮12进行操控, 通过硬件接口与测控站软件结合, 使这六个快捷按键和两个拨轮, 对应屏 幕2上的六个界面虚拟按键3及菜单选择, 可以。

37、进行软件的重要即时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 手 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对流散热机构18中的导热板 181处, 导热板181的导热性能优异, 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182上, 散热鳍片182以对流 的形式将热量散发掉, 达到对流散热的目的, 风力冷却机构17中的双向风机171内部扇叶顺 时针转动, 控制空气的流动方向与流动速度, 空气于透孔16处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 站主体1的内部, 空气在进入时, 携带的灰尘等固态颗粒物被第一防尘网20截留, 防止灰尘 等颗粒物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 对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 内部结构造成影响, 空。

38、气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后, 携带部分手持式无 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内部的热量, 经过双向风机171的进风端于出风端排出, 实现风力冷 却, 由于双向风机171的一端被封堵板174堵住, 因此, 风冷过程中, 双向风机171的出风端为 双向风机171与连接管175的连接处, 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连接管175后于扩散喷头177处进 入外部环境中, 扩散喷头177的安装位置靠近散热鳍片182, 在风冷的同时, 能够辅助散热鳍 片182进行散热, 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 利于使用, 此外, 透孔16处粘贴的第一防尘网20能够 防止灰尘等固态颗粒物进入到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

39、 双向风机171内部的 扇叶可进行顺时针转动与逆时针转动, 第一防尘网20上附着灰尘时会增加空气穿过时的阻 力, 控制双向风机171内部扇叶逆时针转动, 空气由扩散喷头177处进入, 空气在进入时, 携 带的灰尘等固态颗粒物被第二防尘网176截留, 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进入手持式无人机地面 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 对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主体1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 最终于透孔 16处排出到外部环境中, 在排出时, 能够使附着于第一防尘网20上的灰尘脱落, 便于清理。 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 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891390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0 CN 110891390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1 CN 110891390 A 11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2 CN 110891390 A 12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3 CN 110891390 A 13 图8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4 CN 110891390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手持 无人机 地面 控制站 快捷 按键 结构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手持式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快捷拨片按键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8912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