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pdf
《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160395.0 (22)申请日 2019.11.23 (71)申请人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云岭东路345号 (72)发明人 陆辉扬沈安曹育才李永清 倪晨胡宇才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5 代理人 顾艳哲 (51)Int.Cl. C07C 45/68(2006.01) C07C 49/784(2006.01) B01J 31/22(2006.01) C07F 15/00(2006.01) (54。
2、)发明名称 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 的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 采用饱和氮杂环卡宾结 构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剂, 在含氧气氛中, 催化芳 基卤化物或类卤化物和羰基-位的分子内或分 子间的偶联反应, 制备得到取代芳基酮, 本发明 提供的方法, 采用新的催化体系, 氮杂环卡宾催 化剂中的金属钯配合物采用饱和氮杂环卡宾结 构, 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可在极低催化剂用量以 及在含有氧气气氛的条件下高效制备各种取代 -芳基酮, 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CN 110818545 A 2020.02.21 CN 110818545。
3、 A 1.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式(A)所示氮杂环卡宾催化 剂, 在含氧气氛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备得到取代芳基酮(D): 上述反应式中: R1、 R2、 R3、 R4、 R5、 R6、 R7、 R8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烷基、 杂烷基、 烯基或芳基, 且相邻的两个 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团, 上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环; X为氟、 氯、 溴或碘; 其中, 式(A)所示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上述结构中: 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代表烷基、 杂烷基、 烯基或芳基;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烷基、 。
4、杂烷基、 烯基或芳基, 且相邻的两个基团可 以组成环状基团, 上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环; Y选自氟、 氯、 溴、 碘或乙酰氧基; M为过渡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C1-C15烷基、 C1-C15烷氧 基、 硅烷基、 C1-C15杂烷基、 C1-C15烯基或C1-C28芳基, 其中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 团, 上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环; 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代。
5、表C1-C15烷基、 C1-C15烷氧基、 硅烷基、 C1-C15杂烷基、 C1-C15烯基 或C1-C40芳基; M选自铬、 铁、 镍、 铜、 锌、 银、 钯、 铑、 钌、 铱、 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选自H、 甲基、 甲氧基、 乙基、 乙氧基、 丙基、 异 丙基、 丙氧基、 丁基、 异丁基、 丁氧基、 戊基、 异戊基、 环戊基、 戊氧基、 己基、 己氧基、 环己基、 苯基、 苯氧基、 庚基、 庚氧基、 甲基苯基、 。
6、甲基苯氧基、 辛基、 辛氧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二甲基苯氧基、 乙基苯氧基、 壬基、 壬氧基、 三甲基苯基、 甲基乙基苯基、 丙基苯基、 三甲基苯 氧基、 甲基乙基苯氧基、 丙基苯氧基、 癸基、 癸氧基、 四甲基苯基、 二甲基乙基苯基、 甲基丙基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818545 A 2 苯基、 二乙基苯基、 丁基苯基、 四甲基苯氧基、 二甲基乙基苯氧基、 甲基丙基苯氧基、 二乙基 苯氧基、 丁基苯氧基、 萘基、 萘氧基、 甲基萘基、 甲基萘氧基、 乙烯基、 丙烯基、 丁烯基、 异丁烯 基、 戊烯基、 异戊烯基、 己烯基、 氮二甲基、 氮二乙基、 三甲基硅基、 三。
7、甲基硅氧基、 三乙基硅 基、 三乙基硅氧基、 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三苯基硅基、 三苯基硅氧基, 其中相邻的两个基团可 以组成环状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R9、 R10、 R11 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 甲氧基、 乙基、 乙氧基、 丙基、 异丙基、 丙氧基、 丁基、 异丁基、 丁氧基、 戊基、 异戊基、 环戊基、 戊氧基、 己基、 己氧基、 环己基、 苯基、 苯氧基、 庚基、 庚氧基、 甲基苯 基、 甲基苯氧基、 辛基、 辛氧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二甲基苯氧基、 乙基苯氧基、 壬基、 壬 氧基、 三甲基苯基、 甲基乙基苯基、 丙基。
8、苯基、 二丙基苯基、 三甲基苯氧基、 甲基乙基苯氧基、 丙基苯氧基、 癸基、 癸氧基、 四甲基苯基、 二甲基乙基苯基、 甲基丙基苯基、 二乙基苯基、 丁基 苯基、 四甲基苯氧基、 二甲基乙基苯氧基、 甲基丙基苯氧基、 二乙基苯氧基、 丁基苯氧基、 萘 基、 萘氧基、 甲基萘基、 甲基萘氧基、 乙烯基、 丙烯基、 丁烯基、 异丁烯基、 戊烯基、 异戊烯基、 己烯基、 氮二甲基、 氮二乙基、 三甲基硅基、 三甲基硅氧基、 三乙基硅基、 三乙基硅氧基、 叔丁 基二甲基硅基、 三苯基硅基、 三苯基硅氧基、 二戊基苯基、 二苯基甲基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
9、征在于, 反应所用 的溶剂选自水、 烷烃、 芳烃或者醇醚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反应所用 的碱为有机碱或无机碱, 选自碱金属、 碱土金属的有机碱或无机碱, 甲醇钠、 甲醇钾, 乙醇 钠、 乙醇钾、 氢化钠、 氢化钙、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锂、 叔丁醇钠、 叔丁醇 钾、 碳酸钾、 碳酸钠、 碳酸铯、 磷酸钾、 硫酸氢钾、 过硫酸钠、 乙氧基镁、 丁基镁、 丁基氯化镁、 丁基溴化镁、 甲基丁基镁中的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反应温。
10、度 为-80-150, 反应物(B)和(C)的摩尔比为0.019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含氧气氛 的含氧量在1-40(体积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Y为氯、 溴 或乙酰氧基中的一种, M为镍、 钯、 铂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选自三甲基苯基、 二丙基苯基、 二戊基苯基、 二苯基甲基苯基。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818545 A 3 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技术。
11、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芳基羰基官能团不仅是许多天然产物(Chin.J.Org.Chem.2005,25(3):282- 289) 、 医药中间体 (Chem .-Eur .J .2017 ,23 (16) :3832-3836) 、 合成中间体 (Angew.Chem.Int.Ed.2001,40(18):3284-3308)和发光聚合物前体(Acc.Chem.Res.2003, 36(4):234-245; )的重要组成部分, 含有 -芳基羰基官能团双芳基烷酮及其衍生富烯也是 合成茂金属催化剂重要。
12、的配体原料之一。 0003 利用酮 -芳基化反应制备 -芳基羰基化合物是最为高效的方法, 即在碱性条件 下, 采用过渡金属催化芳基卤化物或类卤化物和羰基 -位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偶联反应。 虽然过渡金属钯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US.Patent 20060287544A1; CN.Patent 201310370437.X), 例如: 将常用的过渡金属膦配体改为氮杂环卡宾配体 (NHCs), 降低了反应体系对水和氧的敏感程度(J.Org.Chem.2005,690,5832-5840; ), 通过 增加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促使惰性氯代底物参与反应(Chem.-Eur.J.2015,。
13、21(10):3906- 3909; ), 但是工业化生产所面临的贵金属钯用量大, 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目 前只有Nolan报道出一个用量1的氮杂环卡宾钯化合物在无惰性氛围保护下催化合成了 一个2-(2-甲氧基苯基)-1-苯丙-1-酮(Chem.-Eur.J.2014,20(52):17272-17276; )产物。 虽 然上述报道的催化剂能在底用量下催化芳基化反应, 但是催化剂溶液的配置和碱的称量只 能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操作。 0004 由上述文献报道可以看出, 大幅降低制备取代芳基酮所需催化剂的用量和避免苛 刻反应操作条件, 开发出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取代芳基酮的方法具有重要的。
14、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完全在含氧氛围中实现低催化用 量的酮芳基化反应的问题, 而提供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在极 低催化剂用量以及在含有氧气气氛的条件下高效制备各种取代 -芳基酮。 0006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使用式(A)所示氮杂环卡宾催 化剂, 在含氧气氛中通过以下反应过程, 得到取代芳基酮(D): 0008 说明书 1/11 页 4 CN 110818545 A 4 0009 上述反应式中: R1、 R2、 R3、 R4、 R5、 R6、 R7、。
15、 R8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烷基、 杂烷基、 烯基或 芳基, 且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团, 上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 环; X为氟、 氯、 溴或碘; 气氛的含氧量水平为1-40(体积比); 0010 其中式(A)所示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0011 0012 上述结构中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代表烷基、 杂烷基、 烯基或芳基;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烷基、 杂烷基、 烯基或芳基, 且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团, 上 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环; Y选自氟、 氯、 溴、 碘或乙酰氧基, M为过渡金。
16、 属。 0013 优选地,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代表氢、 C1-C15烷 基、 C1-C15烷氧基、 硅烷基、 C1-C15杂烷基、 C1-C15烯基或C1-C18芳基, 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代表 C1-C15烷基、 C1-C15烷氧基、 硅烷基、 C1-C15杂烷基、 C1-C15烯基或C1-C40芳基, 分别独立地代表 氢、 C1-C15烷基、 C1-C15烷氧基、 硅烷基、 C1-C15杂烷基、 C1-C15烯基或C1-C28芳基, 其中相邻的两 个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团, 上。
17、述基团也可以和苯环进一步稠合成多元芳环, M选自铬、 铁、 镍、 铜、 锌、 银、 钯、 铑、 钌、 铱、 铂。 0014 优选地,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12、 R13、 R14、 R15、 R16分别独立地选自H、 甲基、 甲氧 基、 乙基、 乙氧基、 丙基、 异丙基、 丙氧基、 丁基、 异丁基、 丁氧基、 戊基、 异戊基、 环戊基、 戊氧 基、 己基、 己氧基、 环己基、 苯基、 苯氧基、 庚基、 庚氧基、 甲基苯基、 甲基苯氧基、 辛基、 辛氧 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二甲基苯氧基、 乙基苯氧基、 壬基、 壬氧基、 三甲基苯基、 甲基。
18、乙 基苯基、 丙基苯基、 三甲基苯氧基、 甲基乙基苯氧基、 丙基苯氧基、 癸基、 癸氧基、 四甲基苯 基、 二甲基乙基苯基、 甲基丙基苯基、 二乙基苯基、 丁基苯基、 四甲基苯氧基、 二甲基乙基苯 氧基、 甲基丙基苯氧基、 二乙基苯氧基、 丁基苯氧基、 萘基、 萘氧基、 甲基萘基、 甲基萘氧基、 乙烯基、 丙烯基、 丁烯基、 异丁烯基、 戊烯基、 异戊烯基、 己烯基、 氮二甲基、 氮二乙基、 三甲基 硅基、 三甲基硅氧基、 三乙基硅基、 三乙基硅氧基、 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三苯基硅基、 三苯基 硅氧基, 其中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组成环状基团。 0015 优选地, R9、 R10、 R11分别独立。
19、地选自甲基、 甲氧基、 乙基、 乙氧基、 丙基、 异丙基、 丙氧 基、 丁基、 异丁基、 丁氧基、 戊基、 异戊基、 环戊基、 戊氧基、 己基、 己氧基、 环己基、 苯基、 苯氧 基、 庚基、 庚氧基、 甲基苯基、 甲基苯氧基、 辛基、 辛氧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二甲基苯氧 基、 乙基苯氧基、 壬基、 壬氧基、 三甲基苯基、 甲基乙基苯基、 丙基苯基、 二丙基苯基、 三甲基 苯氧基、 甲基乙基苯氧基、 丙基苯氧基、 癸基、 癸氧基、 四甲基苯基、 二甲基乙基苯基、 甲基丙 基苯基、 二乙基苯基、 丁基苯基、 四甲基苯氧基、 二甲基乙基苯氧基、 甲基丙基苯氧基、 二乙 基苯氧基、 丁基。
20、苯氧基、 萘基、 萘氧基、 甲基萘基、 甲基萘氧基、 乙烯基、 丙烯基、 丁烯基、 异丁 说明书 2/11 页 5 CN 110818545 A 5 烯基、 戊烯基、 异戊烯基、 己烯基、 氮二甲基、 氮二乙基、 三甲基硅基、 三甲基硅氧基、 三乙基 硅基、 三乙基硅氧基、 叔丁基二甲基硅基、 三苯基硅基、 三苯基硅氧基、 二戊基苯基、 二苯基 甲基苯基。 0016 优选地, 反应所用的溶剂选自水、 烷烃、 芳烃或者醇醚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的混合物, 优选自水、 甲苯、 二甲苯、 正己烷、 环己烷、 正庚烷、 二氯甲烷、 1,2-二氯乙烷、 四氢 呋喃、 吡咯烷、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21、、 正丁醇、 叔丁醇、 环己醇、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 基乙酰胺、 乙醚、 异丙醚、 甲基叔丁基醚、 甲基环戊醚、 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最多三种的 混合物。 0017 优选地, 反应所用的碱为有机碱或无机碱, 优选自碱金属、 碱土金属的有机碱或无 机碱, 甲醇钠、 甲醇钾, 乙醇钠、 乙醇钾、 氢化钠、 氢化钙、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 氧化锂、 叔丁醇钠、 叔丁醇钾、 碳酸钾、 碳酸钠、 碳酸铯、 磷酸钾、 硫酸氢钾、 过硫酸钠、 乙氧基 镁、 丁基镁、 丁基氯化镁、 丁基溴化镁、 甲基丁基镁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8 优选地, 反应温度为-80-150, 进一。
22、步优选-20-150; 反应物(B)和(C)的摩 尔比为0.0199, 进一步优选为0.1-10。 0019 优选地, 气氛的含氧量水平在5-25(体积比)。 0020 优选地, Y为氯、 溴或乙酰氧基中的一种, M为镍、 钯、 铂中的一种。 0021 优选地, R9、 R10、 R11分别独立地选自三甲基苯基、 二丙基苯基、 二戊基苯基、 二苯基 甲基苯基。 002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酮芳基化制备取代芳基酮的方法, 采用新的催化体系, 氮杂环 卡宾催化剂中的金属钯配合物采用饱和氮杂环卡宾结构, 通过将不饱和双键还原成饱和单 键, 增加碳碳键长, 有利于减少五元氮杂环张力, 因而使得配体的的配。
23、位能力有所增加, 较 低刚性的氮杂环卡宾配体能在催化循环过程中更好地与金属原子配位, 使其比非饱和的氮 杂环卡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23 本发明方法反应操作条件简单, 利用该催化体系可实现在含氧气气氛条件进行反 应, 大大简化操作步骤, 节约设备成本, 有利于工业化实施。 0024 本发明催化活性高, 针对副反应较多且复杂的酮芳基化反应, 能够以最低0.1 mol催化剂用量实现最高99的产率,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但绝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6 实施例1: 0027 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
24、钯催化剂(A1)的合成 0028 在反应器中加入2,6-二异丙基苯胺177.3g(1mol), 二氯甲烷400mL, 再加入乙二醛 43g(0.5mol), 室温搅拌3小时, 将反应液过滤, 同时用20mL无水乙醇洗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 真空干燥至衡重, 即得淡黄色固体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346.4g, 产率 92。 0029 在反应器中加入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101.6g(0.27mol), 甲醇 250mL, 四氢呋喃250mL, 然后将温度降0以下分批加入102g(2.7mol)硼氢化钠, 室温搅拌3 小时。 然后加入将配置好的饱和氯化铵溶。
25、液至无白色絮状物出现为止。 然后用二氯甲烷萃 说明书 3/11 页 6 CN 110818545 A 6 取旋蒸得粗产品, 再用50mL甲醇洗涤滤饼干燥至衡重, 即可得到目标产物1,3-双(2, 6-二异 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 产品为灰白色固体, 65g, 产率80。 0030 在惰性氛围下, 向反应器中加入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32.0g (76.8mmol), 氯化钯16.3g(76.8mmol), (E)-N,1-二苯基-1-亚胺15.0g(76.8mmol), 碳酸钾 1.08g(76.8mol), 无水四氢呋喃400mL, 加热至80, 搅拌反应24h, 将。
26、反应液过滤, 用100mL 乙酸乙酯洗涤, 合并滤液后出去溶剂并干燥即得亮黄色固体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 化咪唑钯催化剂25g, 产率48。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 氯化咪唑钯催化剂。 H NMR(500MHz,CDCl3, )7.74(dd,J7.8,1.7Hz,0H),7.627.49(m, 1H),7.397.28(m,1H),7.207.10(m,1H),3.973.82(m,1H),3.17(hept,J6.5,1.0Hz, 1H),3.03(s,0H),1.25(dd,J25.0,6.5Hz,5H)。 0031 实施例2: 。
27、0032 1,3-双(2,6-二(戊-3-基)苯基)氯化咪唑钯催化剂(A2)的合成 0033 将实施例1中的2,6-二异丙基苯胺177.3g(1mol), 改为2,6-二(戊-3-基)苯胺 233.4g(1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E, 2E)-N,N-双(2,6-二(戊基-3基)苯基)乙 烷-1,2-二亚胺195g, 产率8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E, 2E)-N,N-双(2,6-二(戊 基-3基)苯基)乙烷-1,2-二亚胺。 0034 将实施例1中的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101.6g(0.27mol), 甲醇 200mL, 四氢呋喃20。
28、0mL, 改为(1E, 2E)-N,N-双(2,6-二(戊基-3基)苯基)乙烷-1,2-二亚胺 131.9g(0.27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3-双(2, 6-二戊基苯基)氯化咪唑盐 40.7g, 产率3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3-双(2, 6-二戊基苯基)氯化咪唑盐。 0035 将实施例1中的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32.0g(76.8mmol)改为加 入1,3-双(2, 6-二戊基苯基)氯化咪唑盐53.7g(100mmol), 其余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得到产 品为亮黄色固体, 50.4g, 产率60。 H NMR(500MHz,CDC。
29、l3, )7.787.71(m,1H),7.647.49 (m,4H) ,7.37(dd,J7.9,1.6Hz,1H) ,7.307.23(m,2H) ,7.17(tt,J7.5,1.5Hz,1H) , 7.046.91(m,6H),4.003.77(m,4H),3.01(s,3H),2.60(pd,J5.8,1.1Hz,4H),1.771.58 (m,16H),0.89(t,J7.3Hz,24H)。 0036 实施例3: 0037 1,3-双(2, 4, 6-三甲基苯基)氯化咪唑钯催化剂(A3)的合成 0038 将实施例1中的2,6-二异丙基苯胺177.3g(1mol), 改为2,4,6-三。
30、甲基苯胺135.2g (1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E, 2E)-N,N-二甲基乙烷-1,2-二亚胺102.3g, 产率 7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E, 2E)-N,N-双(2,6-二(戊基-3基)苯基)乙烷-1,2- 二亚胺。 0039 将实施例1中的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101.6g(0.27mol), 甲醇 200mL, 四氢呋喃200mL, 改为(1E, 2E)-N,N-二甲基乙烷-1,2-二亚胺78.9g(0.27mol), 其他 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3-双(2, 4, 6-三甲基苯基)氯化咪唑盐50g, 产率60。 重复。
31、上述 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3-双(2, 4, 6-三甲基苯基)氯化咪唑盐。 0040 将实施例1中的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32.0g(76.8mmol)改为加 入1,3-双(2, 4, 6-三甲基苯基)氯化咪唑盐34.1g(100mmol), 其余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得到 产品为亮黄色固体, 50.2g, 产率78。 H NMR(500MHz,CDCl3, )7.76(dd,J7.8,1.5Hz, 说明书 4/11 页 7 CN 110818545 A 7 1H),7.607.48(m,3H),7.457.35(m,2H),7.347.25(m,2H),7.17(t。
32、t,J7.5,1.5Hz,1H), 6.82(s,4H),3.973.79(m,4H),3.01(s,3H),2.27(s,6H),2.13(s,12H)。 0041 实施例4: 0042 1,3-双(2,6-二苯基甲基)氯化咪唑钯催化剂(A4)的合成 0043 将实施例1中的2,6-二异丙基苯胺177.3g(1mol), 改为2,6-二苯基甲基苯胺 273.38g(1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E, 2E)-N,N-双(2,6-二苄基苯基)乙烷-1, 2-二亚胺256.0g, 产率9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够多的(1E, 2E)-N,N-双(2,6-二苄基苯 基)乙烷-1。
33、,2-二亚胺。 0044 将实施例1中的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101.6g(0.27mol), 改为 (1E, 2E)-N,N-双(2,6-二苄基苯基)乙烷-1,2-二亚胺153.5g(0.27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 反应后可得1,3-双(2,6-二苄基苯基)氯化咪唑盐133.5g, 产率8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足 够多的1,3-双(2,6-二苄基苯基)氯化咪唑盐。 0045 将实施例1中的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32.0g(76.8mmol)改为加 入1,3-双(2,6-二苄基苯基)氯化咪唑盐61.8g(100mmol), 其余条件不变。
34、, 经反应后得到产 品为亮黄色固体, 36.7g, 产率40。 H NMR(500MHz,CDCl3, )7.777.71(m,1H),7.637.49 (m,4H),7.37(dd,J7.8,1.6Hz,1H),7.297.21(m,10H),7.207.12(m,13H),6.926.80 (m,6H),3.973.78(m,12H),3.01(s,3H)。 0046 实施例5: 0047 1,3-双(1-胺丁烷)氯化咪唑钯催化剂(A5)的合成 0048 将实施例1中的2,6-二异丙基苯胺177.3g(1mol), 改为正丁胺73.4g(1mol), 其他 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N,N-。
35、二丁基丁烷-2,3-二亚胺78g, 产率80。 重复上述步骤, 制备 足够多的N,N-二丁基丁烷-2,3-二亚胺。 0049 将实施例1中的N,N-双(2,6-二异丙基苯基)乙烷二亚胺101.6g(0.27mol), 甲醇 200mL, 四氢呋喃200mL, 改为N,N-二丁基丁烷-2,3-二亚胺196.3g(1mol), 其他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可得1,3-二丁基-4,5-二甲基-4,5-二氢-1H-咪唑盐35.0g, 产率60。 0050 在惰性氛围下, 将实施例1中的1,3-双(2, 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32.0g (76.8mmol)改为加入1,3-二丁基-4,5-二甲基-4,。
36、5-二氢-1H-咪唑盐21.1g(100mmol), 其余 条件不变, 经反应后得到产品为亮黄色固体, 28g, 产率57。 H NMR(500MHz,CDCl3, )9.63 (s,1H),7.71(dd,J7.7,1.6Hz,1H),7.58(d,J1.3Hz,1H),7.577.48(m,2H),7.40(td,J 7.7,1.6Hz,1H),7.31(ddd,J17.9,7.9,1.5Hz,3H),7.17(tt,J7.4,1.5Hz,1H),6.42 (s,1H),3.01(s,3H),2.612.51(m,2H),2.482.32(m,4H),1.49(p,J6.6Hz,4H),1。
37、.40 1.27(m,10H),0.93(t,J7.6Hz,6H)。 0051 实施例6: 0052 在空气条件下, 向反应器中加入13 .9g苯乙酮(115 .6mmol) , 10 .9g氯苯 (96.7mmol), 11.1g叔丁醇钠(115.6mmol)和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以及 70mL1,4-二氧六环溶剂。 然后在100条件下剧烈搅拌4小时后停止反应。 除去反应液的溶 剂后得到粗产品再通过柱层析纯化, 得到目标产物15.6g, 分离产率79。 0053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40g A2、 0.49g A3、 0.59g A4。
38、、 0.40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81、 79、 83、 85。 说明书 5/11 页 8 CN 110818545 A 8 0054 1H NMR(500MHz,CDCl3, )8.02(dd,J8.4,1.3Hz,2H),7.56(t,J7.5Hz,1H), 7.46(t,J7.5Hz,2H),7.33(t,J7.5Hz,2H),7.297.22(m,3H),4.29(s,2H)。 0055 对比例: 0056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如下结构饱和催化剂 0.40g, 分离产率仅为70。 0057 0058 实施例7: 0059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0。
39、.9g氯苯(96.7mmol)改为12.2g邻氯甲苯(96.7mmol), 其 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9.1g, 分离产率94。 0060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40g A2、 0.49g A3、 0.59g A4、 0.40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89、 97、 93、 85。 0061 1H NMR(500MHz,CDCl3, )8.03(dd,J8.3,1.2Hz,2H),7.59(t,J7.5Hz,1H), 7.49(t,J7.7Hz,2H),7.247.10(m,4H),4.32(s,2H),2.27(s,3H)。 0062 实施例8:。
40、 0063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0.9g氯苯(96.7mmol)改为13.6g邻氯甲苯(96.7mmol), 其 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21.0g, 分离产率97。 0064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40g A2、 0.49g A3、 0.59g A4、 0.40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3、 90、 93、 89。 0065 1H NMR(500MHz,CDCl3, )8.09(d,J8.0Hz,2H),7.61(t,J7.5Hz,1H),7.52(t, J7.7Hz,2H),7.147.03(m,3H),4.38(s,2H),2.22(s,6H。
41、)。 0066 实施例9: 0067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3.9g苯乙酮(115.6mmol), 10.9g氯苯(96.7mmol), 11.1g叔 丁醇钠(115.6mmol)和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改为12.2g对甲氧基苯乙酮 (81.4mmol), 9.7g邻甲氧基氯苯(67.8mmol), 7.8g叔丁醇钠(81.4mmol)和0.24g氮杂环卡宾 亚胺类钯催化剂,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6.0g, 分离产率92。 0068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8g A2、 0.34g A3、 0.41g A4、 0.29g A5, 分。
42、离产率依次为91、 92、 95、 91。 0069 1H NMR(500MHz,CDCl3, )8.03(d,J8.8Hz,2H),7.24(d,J8.1Hz,1H),7.17(d, J7.4Hz,1H),6.876.93(m,4H),4.23(s,2H),3.87(s,3H),3.79(s,3H)。 0070 实施例10: 0071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9 .7g邻甲氧基氯苯(67 .8mmol)改为8 .5g邻氯甲苯 (67.8mmol),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4.3g, 分离产率88。 0072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8g A2、 0。
43、.34g A3、 0.41g A4、 0.29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0、 89、 93、 90。 说明书 6/11 页 9 CN 110818545 A 9 0073 1H NMR(500MHz,CDCl3, )8.01(d,J9.1Hz,2H),7.097.24(m,4H),6.95(d,J 8.8Hz,2H),4.26(s,2H),3.88(s,3H),2.27(s,3H)。 0074 实施例11: 0075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9 .7g邻甲氧基氯苯(67 .8mmol)改为8 .5g间氯甲苯 (67.8mmol),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6.1g, 分离产率99。 00。
44、76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8g A2、 0.34g A3、 0.41g A4、 0.29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2、 93、 95、 93。 0077 1H NMR(500MHz,CDCl3, )8.057.92(m,2H),7.19(t,J7.5Hz,1H),7.05(dd,J 13.6,6.6Hz,3H),6.976.86(m,2H),4.18(s,2H),3.85(s,3H),2.31(s,3H)。 0078 实施例12: 0079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9 .7g邻甲氧基氯苯(67 .8mmol)改为8 .5g对氯甲苯 (67.8mmol),。
45、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6.2g, 分离产率100。 0080 1H NMR(500MHz,CDCl3, )8.057.93(m,2H),7.14(q,J8.1Hz,4H),6.996.87 (m,2H),4.19(s,2H),3.86(s,3H),2.31(s,3H)。 0081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8g A2、 0.34g A3、 0.41g A4、 0.29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4、 97、 94、 94。 0082 实施例13: 0083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3.9g苯乙酮(115.6mmol), 10.9g氯苯(96.7mm。
46、ol), 11.1g叔 丁醇钠(115.6mmol)和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改为12.1g对甲氧基苯丙酮 (73.7mmol), 7.8g邻氯甲苯(61.4mmol), 7.1g叔丁醇钠(73.7mmol)和0.22g氮杂环卡宾亚胺 类钯催化剂,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5.0g, 分离产率96。 0084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6g A2、 0.32g A3、 0.38g A4、 0.26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5、 92、 95、 95。 0085 1H NMR(500MHz,CDCl3, )7.82(dd,J9.0,2.0H。
47、z,2H),7.20(d,J7.1Hz,1H), 7.09(p,J7.3Hz,2H),7.03(d,J7.1Hz,1H),6.886.76(m,2H),4.71(q,J6.7Hz,1H), 3.81(d,J2.0Hz,3H),2.50(s,3H),1.46(dd,J6.8,1.9Hz,3H)。 0086 实施例14: 0087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3.9g苯乙酮(115.6mmol), 10.9g氯苯(96.7mmol), 11.1g叔 丁醇钠(115.6mmol)和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改为12.1g对甲氧基苯丙酮 (73.7mmol), 7.8g间氯甲苯(61.4mmol),。
48、 7.1g叔丁醇钠(73.7mmol)和0.22g氮杂环卡宾亚胺 类钯催化剂,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4.1g, 分离产率90。 0088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6g A2、 0.32g A3、 0.38g A4、 0.26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89、 97、 93、 85。 0089 1H NMR(500MHz,CDCl3, )7.997.92(m,2H),7.227.14(m,1H),7.137.07(m, 2H),7.01(d,J7.5Hz,1H),6.86(m,2H),4.61(q,J6.8Hz,1H),3.81(s,3H),2.3。
49、1(s,3H), 1.51(d,J6.9Hz,3H)。 0090 实施例15: 0091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3.9g苯乙酮(115.6mmol), 10.9g氯苯(96.7mmol), 11.1g叔 丁醇钠(115.6mmol)和0.35g氮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改为12.1g对甲氧基苯丙酮 说明书 7/11 页 10 CN 110818545 A 10 (73.7mmol), 7.8g对氯甲苯(61.4mmol), 7.1g叔丁醇钠(73.7mmol)和0.22g氮杂环卡宾亚胺 类钯催化剂, 其他条件都不变, 得到目标产物15.0g, 分离产率96。 0092 将实施例6中的0.35g氮。
50、杂环卡宾亚胺类钯催化剂A1换为0.26g A2、 0.32g A3、 0.38g A4、 0.26g A5, 分离产率依次为98、 93、 98、 98。 0093 1H NMR(500MHz,CDCl3, )7.94(d,J8.5Hz,2H),7.17(d,J7.5Hz,2H),7.09(d, J7.5Hz,2H),6.84(d,J8.5Hz,2H),4.60(q,J7.0Hz,1H),3.79(s,3H),2.27(s,3H), 1.49(d,J7.0Hz,3H)。 0094 实施例16: 0095 将实施例6中所加入的13.9g苯乙酮(115.6mmol), 10.9g氯苯(96.7mm。
- 内容关键字: 芳基化 制备 取代 芳基酮 方法
农用无人机喷施效率现场检测装置.pdf
双线全自动冷轧管机生产线.pdf
汽车双色透光按钮.pdf
便于残渣分离的活性氧化锌制备装置.pdf
五金件CNC加工车床.pdf
拖拉机翻转连接架.pdf
物流箱投送物流架.pdf
对虾无节幼体流水养殖装置.pdf
烧结网管状过滤元件对接拼焊结构.pdf
车辆顶舱盖机构及车辆.pdf
节能型有机废气高效吸附脱附装置.pdf
新型储能电源.pdf
方便运输的可折叠储物罐.pdf
镜头易拆卸安装的玩具显微镜.pdf
预拌砂浆筛砂机.pdf
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破碎装置.pdf
方便维修的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协作机器人侧装升降机构.pdf
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pdf
便携式毫米波接力机.pdf
中频炉金属硅粉快速下料装置.pdf
即时传输及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佩戴牢固的蓝牙耳机.pdf
基于3D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位姿跟踪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模型协作的数据加权学习方法.pdf
蓝牙耳机信号传输测试装置.pdf
异常报价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pdf
混凝土布料任务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转载溜槽及包括其的带式输送机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手术后目标血红蛋白的方法及系统.pdf
中频炉换炉开关.pdf
患者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一种2氨基4环丙基5羧酸乙酯噻唑的合成方法.pdf
一种金属粘合剂的生产方法.pdf
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pdf
一种离子液体合成方法.pdf
吡嗪和乙二胺混合物的分离方法.pdf
从含有己二酸二铵、己二酸一铵和/或己二酸的发酵液制备己内酰胺及其衍生物的方法.pdf
一种VC胶粘剂及铝箔胶带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有机混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太阳能背板用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无卤阻燃耐水解聚丙烯树脂及其制成薄膜的加工工艺.pdf
一种连续炼钢电炉用石灰石造渣方法.pdf
一种在水基胍胶压裂液中能快速分散的油溶性降滤失剂及制备方法.pdf
橡套软电缆用无异味CPE与SBR并用型绝缘橡皮.pdf
作为IRAK4调节剂的吡唑并1,5A嘧啶和噻吩并3,2B嘧啶衍生物.pdf
一种9NI钢冶炼方法.pdf
一种硅酸盐绿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pdf
高强度工业玻璃纤维细纱所用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超细化C250马氏体时效钢晶粒的变温循环处理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