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pdf
《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146692.X (22)申请日 2019.11.21 (71)申请人 通号 (长沙) 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有限 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区岳麓西大道2199号通号 (长沙) 产业 园通号研发楼 (72)发明人 侯晓亮吴鹤翔刘志国陈士科 林志祥潘卫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43114 代理人 龚燕妮 (51)Int.Cl. G05B 19/04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
2、机构控制电 路及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 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其中控制电路包括 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 储能监控模块; 所述储 能监控模块包括电源单元、 电压比较单元和开关 单元, 电源单元连接有一对电源接点A1和A2, 电 压比较单元连接有一对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 开 关单元包括一对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 以及一对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 A1和A2分别连接于电 源的正、 负极; J1和J2分别连接于合闸储能电容 的正、 负极, 构成储能实时监测回路; K1和K2分别 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储能电 压监控范围、 输出响。
3、应时间可按不同使用要求在 电压比较单元中设定, 提高了准确性、 可控性, 并 实现储能监控合闸闭锁功能, 提高供电系统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0837240 A 2020.02.25 CN 110837240 A 1.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永磁机构驱动控制 模块、 储能监控模块; 所述储能监控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及与电源单元连接的电压比较单元和开关单元, 电源 单元连接有一对电源接点A1和A2, 电压比较单元连接有一对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 开关单元 包括一对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 以及一对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4、和K6; 其中, 电源接点A1和A2分别连接于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电源的正、 负极; 电压 采集接点J1和J2分别连接于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 构成储 能实时监测回路;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合闸控 制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外引 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路;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 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合闸 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
5、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合闸控制闭 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开关单 元还包括一对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 储能状态反馈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源、 合闸储能电容CH、 分闸储能电容CF、 永磁机构线圈L、 合 闸接触器KMC、 分闸接触器KAC、 逆止二极管D1、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D3、 逆止二极管D4 以及辅助。
6、开关; 逆止二极管D1正极与电源正极E+连接, 合闸储能电容CH的正、 负极分别与逆止二极管D1 负极、 电源负极E-连接,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逆止二极管D1负极连接, 分 闸储能电容CF的正、 负极分别与逆止二极管D3负极、 电源负极E-连接, 逆止二极管D2负极与 合闸接触器KMC的一对主触点的一端连接, 合闸接触器KMC的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分别与永 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 分闸接触器KAC的一对主触点的一端连接, 永磁机构线圈L的另一端 L-分别与合闸接触器KMC的另一对主触点的一端、 逆止二极管D4负极连接, 合闸接触器KMC 的另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 分闸接。
7、触器KAC的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均与电源负极E-连接, 分 闸接触器KAC的另一对主触点的两端分别与分闸储能电容CF正极、 逆止二极管D4正极连接; 合闸接触器KMC的线圈上端连接辅助开关常闭点一端接点QF4, 辅助开关常闭点另一端 接点QF3连接外引端子; 分闸接触器KAC的线圈上端连接辅助开关常开点一端接点QF2, 分闸 接触器KAC线圈下端和辅助开关常开点另一端接点QF1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限流电阻RC、 限流电阻R1、 限流电阻R2, 限流电阻RC的一端与逆止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限流 电阻RC的另一端。
8、分别与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限流电阻R1串接于逆止二 极管D4负极与永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之间, 限流电阻R2串接于永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与 分闸接触器KAC的连接电源负极的一对主触点的一端之间。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的控 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837240 A 2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源单元获取电源提供的电能, 进入工作状态;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比较单元获取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值, 并与预先设定监控范围进 行比较;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
9、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 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欠压报警信号,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合 闸控制回路断开;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点 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 回路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储能状态反 馈接点K3、 K4之间回路截止, 发出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
10、时, 储能状态反馈 接点K3、 K4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完成状态信号。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837240 A 3 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控制保护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 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我国工矿企业、 铁路、 水利、 市政、 电力等行业供配电系统中, 还有相当一部 分高、 低压开关储能监控技术还停留在依靠行程开关机械传动上传信号的监控手段, 其使 用寿命短暂, 实时性、 可靠性较差, 应用在弹簧机构的监控电路之中, 而永磁机构储能监控 电路领域一。
11、直空白。 配置永磁机构的高、 低开关多以储能电容作为脉冲励磁电路的电源, 储 能电容电压的实时监控不仅能保证永磁机构可靠的合、 分闸动作,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员 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减少运行中的误动作、 误操作情况发生, 但这一难题从未得到有效的 解决。 0003 永磁机构储存的动作能量是电能, 对电能监测手段虽然不少, 但既要能实时监控, 又要具备监控信号实时上传反馈功能、 还需和永磁机构动作性质匹配适合, 最终实现电气 联锁, 这样的电气设计思路目前还没被人在永磁机构控制的范围使用过, 相比弹簧机构储 存能量为机械势能(弹簧拉伸储存的能量), 利用弹簧的位移触发行程开关, 将位移转换为 。
12、信号输出的原理更加复杂, 其性能更加可靠, 精准和先进, 永磁机构较弹簧机构储能监控方 面一直是一个功能性的弊端和缺陷, 因此也制约着永磁式高、 低压开关扩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 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以实现储能监控具备实时性、 准确性, 同时实现对永磁机构的储能 监控合闸闭锁功能。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包括永磁 机构驱动控制模块、 储能监控模块; 0006 所述储能监控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及与电源单元连接的电压比较单元和开关单元, 电源单元连接有一对电源接点。
13、A1和A2, 电压比较单元连接有一对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 开关 单元包括一对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 以及一对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 0007 其中, 电源接点A1和A2分别连接于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电源的正、 负极; 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分别连接于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 构 成储能实时监测回路;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合 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 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路; 0008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
14、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 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 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合闸控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0837240 A 4 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0009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连接的外引端子及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6连接的外引端子为永 磁断路器二次航空插头端子, 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连接的外引 端子为储能欠压报警接口,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6连接的外引端子为合闸控制回路接口。 0010 电源接点A1和。
15、A2分别与电源的正、 负极连接, 实现对储能监控模块的供电; 电压采 集接点J1和J2分别与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连接, 以实现储能监控模块对合闸储能电容储 能的实时监测;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合闸控制 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 路。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时间达到预设定值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合闸控制闭锁 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回路导通, 合闸接触器可进行合闸操作。
16、; 当储能监控模块 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未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或时间未达到预设 定值时, 储能监控模块休眠,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合闸控 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合闸控制回路截止, 合闸接触器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提高了 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可根据实际需要, 预先在电压比较单元中设定储能电压监 控范围和输出响应时间, 提高了储能监控的准确性、 可控性, 增加适用范围。 0011 进一步地, 开关单元还包括一对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 K4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状态反馈回路。 。
17、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连接的外引端子为 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连接的外引端子为储能状态反馈接口。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时 间达到预设定值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储能状态反馈接 点K3、 K4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完成状态信号;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 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未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或时间未达到预设定值时, 储能监控模块休 眠,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回 路截止。
18、, 发出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源、 合闸储能电容CH、 分闸储能电容 CF、 永磁机构线圈L、 合闸接触器KMC、 分闸接触器KAC、 逆止二极管D1、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 极管D3、 逆止二极管D4以及辅助开关; 0013 逆止二极管D1正极与电源正极E+连接, 合闸储能电容CH的正、 负极分别与逆止二极 管D1负极、 电源负极E-连接,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逆止二极管D1负极连 接, 分闸储能电容CF的正、 负极分别与逆止二极管D3负极、 电源负极E-连接, 逆止二极管D2负 极与合闸接触器KMC的一对主触点的。
19、一端连接, 合闸接触器KMC的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分别 与永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 分闸接触器KAC的一对主触点的一端连接, 永磁机构线圈L的另 一端L-分别与合闸接触器KMC的另一对主触点的一端、 逆止二极管D4负极连接, 合闸接触器 KMC的另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 分闸接触器KAC的一对主触点的另一端均与电源负极E-连 接, 分闸接触器KAC的另一对主触点的两端分别与分闸储能电容CF正极、 逆止二极管D4正极 连接; 0014 合闸接触器KMC的线圈上端连接辅助开关常闭点一端接点QF4, 辅助开关常闭点另 一端接点QF3连接外引端子, 该外引端子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其为合闸控制回路。
20、接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0837240 A 5 口; 分闸接触器KAC的线圈上端连接辅助开关常开点一端接点QF2, 分闸接触器KAC线圈下端 和辅助开关常开点另一端接点QF1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该处外引端子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 能接口, 其为分闸控制回路接口。 0015 进一步地, 还包括限流电阻RC、 限流电阻R1、 限流电阻R2, 限流电阻RC的一端与逆止 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限流电阻RC的另一端分别与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D3的正极连 接, 限流电阻R1串接于逆止二极管D4负极与永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之间, 限流电阻R2串接 于永磁机构线圈L的一端L+与分闸接触器。
21、KAC的连接电源负极的一对主触点的一端之间。 0016 本发明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的控制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7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源单元获取电源提供的电能, 进入工作状态; 0018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比较单元获取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值, 并与预先设定监控范 围进行比较; 0019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 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欠压报警信号,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 止, 合闸控制回路断开; 0020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
22、范围时, 欠压报警 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 控制回路导通。 0021 进一步地, 还包括: 0022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储能状 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回路截止, 发出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 0023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储能状态 反馈接点K3、 K4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完成状态信号。 0024 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可根据实 际需要, 预先在电压比较单元中设定。
23、储能电压监控范围和输出响应时间, 提高了储能监控 的准确性、 可控性, 增加适用范围; 同时, 通过将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所述永磁 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路, 当 监测到储能完成时, 导通合闸控制回路, 合闸接触器可进行合闸操作, 当储能未完成时, 截 止合闸控制回路, 合闸接触器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实现了储能监控合闸闭锁功能的实现, 也 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电路的发明, 填补了永磁机构储能监控领域的空白, 对推动永磁式高、 低压开关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 关键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
24、式提供的永磁机构的储能监控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8 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包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0837240 A 6 括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 储能监控模块; 0029 所述储能监控模块包括电源单元及与电源单元连接的电压比较单元和开关单元, 电源单元连接有一对电源接点A1和A2, 电压比较单元连接有一对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 开关 单元包括一对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 以及一对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 0030 其中, 电源接点A1和A2分别连接于。
25、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电源的正、 负极; 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分别连接于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 构 成储能实时监测回路;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合 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 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路; 0031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 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当电压比较单元监测到 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26、 K2之间回路截止, 合闸控 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0032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连接的外引端子及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6连接的外引端子为永 磁断路器二次航空插头端子, 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连接的外引 端子为储能欠压报警接口,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6连接的外引端子为合闸控制回路接口。 0033 电源接点A1和A2分别与电源的正、 负极连接, 实现对储能监控模块的供电; 电压采 集接点J1和J2分别与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连接, 以实现储能监控模块对合闸储能电容储 能的实时监测; 欠压报警接点K1和K2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欠压报警回路; 合闸控。
27、制 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 路。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时间达到预设定值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合闸控制闭锁 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控制回路导通, 合闸接触器可进行合闸操作; 当储能监控模块 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未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或时间未达到预设 定值时, 储能监控模块休眠,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合闸控 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合闸控制。
28、回路截止, 合闸接触器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提高了 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可根据实际需要, 预先在电压比较单元中设定储能电压监 控范围和输出响应时间, 提高了储能监控的准确性、 可控性, 增加适用范围。 0034 本实施例中, 开关单元还包括一对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和K4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储能状态反馈回路。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连接的外引端子 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和K4连接的外引端子为储能状态反馈接 口。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时间达到预设定值时, 欠压报警。
29、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储能状态反馈 接点K3、 K4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完成状态信号; 当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 实时监测合闸储能电容未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或时间未达到预设定值时, 储能监控模块 休眠,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 回路截止, 发出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 0035 本实施例中, 所述永磁机构驱动控制模块包括电源、 合闸储能电容CH、 分闸储能电 容CF、 永磁机构线圈L、 合闸接触器KMC、 分闸接触器KAC、 逆止二极管D1、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 说明书 4/6。
30、 页 7 CN 110837240 A 7 二极管D3、 逆止二极管D4以及辅助开关, 辅助开关包括接点QF1、 QF2、 QF3、 QF4, 限流电阻RC、 限 流电阻R1、 限流电阻R2; 0036 其中逆止二极管D1正极与电源E+串接, 限流电阻RC串接在逆止二极管D1的负极与 节点2之间, 合闸储能电容CH正、 负极分别与节点2、 电源E-连接, 逆止二极管D2、 逆止二极管 D3正极与节点2连接, 逆止二极管D3负极连接分闸储能电容CF正极, 分闸储能电容CF负极和 合闸储能电容CH负极连接相交于节点6; 由逆止二极管D2负极串接在合闸接触器KMC的一对 主触点的一端, 其主触点的另。
31、一端与永磁机构线圈L+、 限流电阻R2尾端连接在节点4, 同理, 合闸接触器另一对主触点的一端与永磁机构线圈L-、 限流电阻R1尾端连接在节点5, 其另一 端与节点6连接, 构成永磁机构合闸驱动回路; 分闸接触器KAC其中一对主触点的一端与逆 止二极管D3负极、 分闸储能电容CF正极连接相交于节点3, 其另一端连接逆止二极管D4正极, 逆止二极管D4负极则与限流电阻R1的前端连接, 分闸接触器KAC另一对主触点的一端连接在 限流电阻R2前端, 其另一端连接节点6, 构成永磁机构分闸驱动回路; 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上 端连接辅助开关常闭点一端QF4, 辅助开关常闭点另一端QF3连接外引端子, 构。
32、成具有闭锁功 能的合闸控制回路, 该外引端子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能接口, 其为合闸控制回路接口; 分闸 接触器KAC线圈上端连接辅助开关常开点一端QF2, 分闸接触器KAC线圈下端和辅助开关常 开点另一端QF1分别连接外引端子, 构成分闸控制回路, 该处外引端子为永磁断路器对外功 能接口, 其为分闸控制回路接口。 0037 具体实施时, 储能监控模块JK可选择通过电压继电器实现, 如选择欠电压继电器, 预先设定储能电压值, 电源接点A1和A2连接电源使电源线圈得电, 为欠电压继电器提供工 作电能。 电压采集接点J1和J2分别连接合闸储能电容的正、 负极, 当监控线圈检测到电压大 于预先设定储能电。
33、压值时, 此时欠电压继电器的输出端保持常态, 即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和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保持闭合, 分别输出储能完成信号和使合闸控制回 路保持导通, 同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保持断开, 解除储能欠压报警, 即不输出储能欠 压报警信号。 当监控线圈检测到电压小于于预先设定储能电压值时, 此时欠电压继电器的 输出端动作, 使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闭合, 输出储能欠压报警信号, 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和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断开, 输出储能未完成信号, 并使合闸控制回路断开。 00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储能监控。
34、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0039 当储能监控模块JK监测合闸储能电容CH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时间达到预设定 值时,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和合闸控制闭锁接点 K5、 K6之间回路导通, 此时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储能完成状态信号发出, 解除合闸控制回路闭 锁, 保持合闸控制回路导通。 此时若合闸控制回路接收到合闸控制信号, 则合闸控制电流经 过辅助开关常闭点QF3、 QF4后, 合闸接触器KMC线圈得电, 其两对常开主触点闭合, 合闸储能 电容CH与永磁机构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 合闸储能电容CH正向释放电能, 其电流由其正极经 。
35、二极管D2从永磁机构线圈L+流进, 由永磁机构线圈L-流出, 最终回到其合闸储能电容CH负 极, 永磁机构线圈L获取正向电流后完成合闸动作, 辅助开关接点在永磁机构驱动轴转动带 动下同步切换, 使其常闭点QF3、 QF4转换为开点, 常开点QF1、 QF2转换为闭点, 永磁机构处于 分闸准备状态。 此时若分闸控制回路接收到分闸控制信号, 则分闸控制电流经过辅助开关 闭点QF1、 QF2, 分闸接触器KAC线圈得电, 其两对常开主触点闭合, 分闸储能电容CF与永磁机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0837240 A 8 构线圈L形成闭合回路, 分闸储能电容CF正向释放电能, 其电流由其正极经。
36、二极管D4、 限流电 阻R1从永磁机构线圈L-流进, 由永磁机构线圈L+流出, 再流经限流电阻R2最终回到其分闸储 能电容CF负极, 完成分闸动作, 辅助开关接点在永磁机构驱动轴转动带动下同步切换, 使其 开点QF3、 QF4转换为常闭点, 闭点QF1、 QF2转换为常开点, 永磁机构处于合闸准备状态。 0040 当储能监控模块JK监测合闸储能电容CH未达到预设定监测值范围, 储能监控模块 JK休眠, 欠压报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储能状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和合闸控制闭锁接 点K5、 K6之间回路截止, 此时储能欠压报警工作, 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发出, 启动合闸控制回 路闭锁,。
37、 保持截止。 此时若合闸控制回路接收到合闸控制信号, 因其合闸控制回路受保护处 于断路状态, 合闸接触器KMC线圈未能通电, 其两对常开主触点不能动作闭合, 合闸储能电 容CH与永磁机构线圈L未能形成闭合回路, 合闸储能电容CH无法释放电能, 永磁机构线圈L无 法获取正向电流导致永磁机构未响应合闸信号动作, 故完成合闸保护闭锁。 004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 的控制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2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源单元获取电源提供的电能, 进入工作状态; 0043 储能监控模块的电压比较单元获取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值, 并与预先设定监控范 围进。
38、行比较; 0044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 警接点K1、 K2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欠压报警信号,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截 止, 合闸控制回路断开; 0045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欠压报警 接点K1、 K2之间回路截止, 储能欠压报警解除, 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 K6之间回路导通, 合闸 控制回路导通。 0046 进一步地, 还包括: 0047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未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储能状 态反馈接点K3、 K4之间回路截止, 发出储能未完成状态信号; 。
39、0048 当电压比较单元获取的合闸储能电容的电压达到预先设定监控范围时, 储能状态 反馈接点K3、 K4之间回路导通, 发出储能完成状态信号。 0049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储能监控功能的永磁机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可根据实 际需要, 预先在电压比较单元中设定储能电压监控范围和输出响应时间, 提高了储能监控 的准确性、 可控性, 增加适用范围; 同时, 通过将合闸控制闭锁接点K5和K6分别串入所述永磁 机构驱动控制模块中合闸接触器KMC线圈下端与外引端子之间, 构成合闸控制闭锁回路, 当 监测到储能完成时, 导通合闸控制回路, 合闸接触器可进行合闸操作, 当储能未完成时, 截 止合闸控制回路, 合闸接触器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实现了储能监控合闸闭锁功能的实现, 也 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电路的发明, 填补了永磁机构储能监控领域的空白, 对推动永磁式高、 低压开关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 关键的作用。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0837240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0 CN 110837240 A 10 。
- 内容关键字: 具有 监控 功能 永磁 机构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新型推拉式化妆容器.pdf
车辆后桥制动油管安装结构.pdf
电动玩具车零件喷漆用工件架.pdf
玩具车.pdf
筒体内外圆机加工支撑装置.pdf
多功能加热破壁料理机.pdf
芳烃吸附分离装置程控球阀.pdf
内衣生产用布料收卷机构.pdf
离心机的转篮机构.pdf
铜及铜合金半连续铸造装置.pdf
积木琴玩具.pdf
健身器材用弹簧减震结构.pdf
包装瓶烫金用定位工装.pdf
积木块.pdf
双孔快速均匀进料滤板组合结构.pdf
快速高效过滤器滤芯.pdf
集成防电墙式恒温阀及应用该恒温阀的热水器.pdf
合金钢异型材成型一体机.pdf
液体药物浓度调节器.pdf
游客分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再生铅环集烟气除尘脱硫设备.pdf
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系统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安检图像查验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半导体电阻值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散热膜及其应用的手机后盖.pdf
电催化氧化医院废水处理装置.pdf
单相复合钙钛矿陶瓷粉体、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半导体用超纯电子级化学试剂纯化装置.pdf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pdf
织机了机时间预测方法.pdf
受限空间内燃气燃爆超、动压测试装置及方法.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一种超实木防水组合踢脚线.pdf
电气柜前门板门锁装置.pdf
双人正杆器.pdf
一种纳米铝塑复合板.pdf
强磁打捞器.pdf
一种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环卫车电动扫盘系统.pdf
一种可调节型门铰链.pdf
一种用于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船筏式试验装置.pdf
免贴墙砖.pdf
一种聚氨酯仿石材防火保温装饰复合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