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0841095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9.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330670.9 (22)申请日 2019.12.20 (71)申请人 大连交通大学 地址 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 路794号 (72)发明人 王海涛王杨周营沈向军 贾金青郭晓峰高军程高仁哲 吴锋刘维李志明田江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1212 代理人 李洪福 (51)Int.Cl. E02D 17/20(2006.01) E03F 5/10(2006.01) E03F 3/04(2006.01) E03F 5/14(。

2、2006.01) E03F 5/06(2006.01) E02D 5/74(2006.01) E03F 5/22(2006.01) A01G 9/029(2018.01) A01G 25/02(2006.01) A01G 2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 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所述的系统包括集水井、 主 水管、 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 所述集水井内设置 水泵; 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与坡顶的主水管连 接, 所述主水管通过分流管与环形滴灌管连接, 所述主水管、 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均安装在钢网 上。

3、, 所述钢网通过锚杆和锚头固定在边坡上, 钢 网上面铺设生态毯。 本发明为边坡上生态毯的绿 植提供了水分条件, 不仅适用于坡度大于60 的 较陡边坡, 也可用于坡度较缓的边坡。 本发明收 集自然雨水及灌溉后多余水分, 既有利于边坡排 水, 又为边坡上生态毯储存并提供水分。 本发明 的坡底集水及排水设备均有防护措施, 防止大直 径杂物落入, 外观美观安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1058461 A 2020.04.24 CN 111058461 A 1.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集水井(12)、 主水管(15)、 分 流管(6)和环形滴灌管(1。

4、7), 所述集水井(12)设置在边坡的底部, 集水井(12)内设置水泵 (14); 所述水泵(14)通过输水管(11)与坡顶的主水管(15)连接, 边坡底部设有坡底排水沟 (10)收集天然雨水, 集水井(12)上部安设井盖(8), 坡底排水沟(10)顶部设有水沟盖板 (18); 边坡上部设置截水沟(1), 拦截边坡上侧雨水, 并通过坡面排水沟(2)将雨水引入坡底 排水沟(10); 所述主水管(15)通过分流管(6)与环形滴灌管(17)连接, 所述主水管(15)、 分 流管(6)和环形滴灌管(17)均安装在钢网(5)上, 所述钢网(5)通过锚杆(7)和锚头(19)固定 在边坡上, 钢网(5)上面。

5、铺设生态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毯 (3)和环形滴灌管(17)之间设置吸水海绵(4), 为生态毯(3)中的植物根系提供潮湿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海 绵(4)采用PVA吸水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水管 (11)、 主水管(15)、 分流管(6)和环形滴灌管(17)均采用PE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环形 滴灌管(17)上均布多个出水孔(16。

6、), 相邻两个出水孔(16)中心之间的弧长为101cm, 出水 孔(16)直径约为1.00.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坡底排 水沟(10)底部具有流向集水井(12)的坡度, 便于集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 (14)安装在集水井(12)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坡底排 水沟(10)与集水井(12)连接处安装过滤网(9); 坡底排水沟(10)和集水井(12)底部及四周 设置防水层(13)。 9.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

7、环系统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 对边坡作业面进行修整, 在作业面上进行钻孔并打入锚杆(7), 注入砂浆对锚杆(7) 进行封口, 通过锚杆(7)和锚头(19)挂钢网(5); 所述的钢网(5)的丝径为2.2mm, 钢网(5)孔 径为5050mm; B、 埋设管道: 将主水管(15)、 分流管(6)以及环形滴灌管(17)铺设在钢网(5)上, 并用钢 丝将主水管(15)、 分流管(6)以及环形滴灌管(17)分别固定在钢网(5)上; C、 修建集水、 排水设施: 在坡底边缘处开挖尺寸为111.5m的集水井(12), 集水井 (12)侧壁安设水泵(14), 并与输水管(11)相连;。

8、 在坡底靠近边坡处挖设深度为0.5m、 宽度为 0.5m的坡底排水沟(10), 并在集水井(12)与坡底排水沟(10)相连处安设过滤网(9); 在边坡 顶部修筑深度为0.5m、 宽度为0.5m的截水沟(1); 在的边坡最左侧或最右侧挖设纵向的坡面 排水沟(2), 宽度为0.5m; 最后安装水沟盖板(18)和井盖(8); D、 铺设吸水海绵(4)和生态毯(3): 将PVA吸水海绵(4)置于分流管(6)和环形滴灌管 (17)上, 均匀铺满在整个边坡上; 在吸水海绵(4)上安装生态毯(3)。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058461 A 2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

9、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及灌溉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 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当代人对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对建筑景观效益的进一步追求, 绿色护坡工 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现有的绿色护坡领域中, 大部分技术针对于坡度较缓的边坡 类型, 对于岩质边坡, 特别是坡度大于60 的边坡, 多采用基材喷播或生态毯等技术, 其中植 物的存活与否对其能否发挥固坡作用至关重要; 而在生态毯中, 水分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 植物存活, 因此针对于植物的灌溉就成了一个急需攻克的问题。 并且我国北方地处干旱与 半干旱气候区, 显著特点就是降雨量小, 并且边坡水分流。

10、失严重, 因此对于自然雨水的有效 利用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要设计一种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用于 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 包括集水井、 主水管、 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 所述集水井设置在边坡的底部, 集水井内设置 水泵; 所述水泵通过输水管与坡顶的主水管连接, 边坡底部设有坡底排水沟收集天然雨水, 集水井上部安设井盖, 坡底排水沟顶部设有水沟盖板; 边坡上部设置截水沟, 拦截边坡上侧 雨水, 并通过坡面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坡底排水沟; 所述主水管通过分流管。

11、与环形滴灌管连 接, 所述主水管、 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均安装在钢网上, 所述钢网通过锚杆和锚头固定在边 坡上, 钢网上面铺设生态毯。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生态毯和环形滴灌管之间设置吸水海绵, 为生态毯中的植物根系 提供潮湿环境。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吸水海绵采用PVA吸水海绵。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输水管、 主水管、 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均采用PE材料制成。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的环形滴灌管上均布多个出水孔, 相邻两个出水孔中心之间的弧 长为101cm, 出水孔直径约为1.00.1cm。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坡底排水沟底部具有流向集水井的坡度, 便于集水。 0010。

12、 进一步地, 所述水泵安装在集水井的侧壁。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坡底排水沟与集水井连接处安装过滤网; 坡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底 部及四周设置防水层。 0012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的施工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3 A、 对边坡作业面进行修整, 在作业面上进行钻孔并打入锚杆, 注入砂浆对锚杆进 行封口, 通过锚杆和锚头挂钢网; 所述的钢网的丝径为2.2mm, 钢网孔径为5050mm;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058461 A 3 0014 B、 埋设管道: 将主水管、 分流管以及环形滴灌管铺设在钢网上, 并用钢丝将主水 管、 分流管以及环形滴灌管分别固定在钢网上; 。

13、0015 C、 修建集水、 排水设施: 在坡底边缘处开挖尺寸为111.5m的集水井, 集水井侧 壁安设水泵, 并与输水管相连; 在坡底靠近边坡处挖设深度为0.5m、 宽度为0.5m的坡底排水 沟, 并在集水井与坡底排水沟相连处安设过滤网; 在边坡顶部修筑深度为0.5m、 宽度为0.5m 的截水沟; 在的边坡最左侧或最右侧挖设纵向的坡面排水沟, 宽度为0.5m; 最后安装水沟盖 板和井盖。 0016 D、 铺设吸水海绵和生态毯: 将PVA吸水海绵置于分流管和环形滴灌管上, 均匀铺满 在整个边坡上; 在吸水海绵上安装生态毯。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 现。

14、有的边坡绿化技术大多局限于坡度为30 的较缓坡, 对于大于60 的较陡边坡 的绿色护坡, 一般采用生态毯技术。 本发明为边坡上生态毯的绿植提供了水分条件, 为生态 毯的边坡绿色护坡技术创造条件, 不仅适用于坡度大于60 的较陡边坡, 也可用于坡度较缓 的边坡。 0019 2、 本发明收集自然雨水及灌溉后多余水分, 既有利于边坡排水, 又为边坡上生态 毯储存并提供水分。 本发明设计合理、 易于施工操作、 成本低、 可用于边坡的生态防护。 0020 3、 本发明的坡底集水及排水设备均有防护措施, 防止大直径杂物落入, 外观美观 安全。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0022 图2为本。

15、发明的立面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的平面图。 0024 图中: 1-截水沟、 2-坡面排水沟、 3-生态毯、 4-吸水海绵、 5-钢网、 6-分流管、 7-锚 杆、 8-井盖、 9-过滤网、 10-坡底排水沟、 11-输水管、 12-集水井、 13-防水层、 14-水泵、 15-主 水管、 16-出水孔、 17-环形滴灌管、 18-水沟盖板、 19-锚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与功效易于理解,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 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6 如图1-3所示, 本发明的微润循环系统, 集水井12侧壁安设水泵14, 通过水泵14将 水输进输水管11并送。

16、至坡顶主水管15中, 所述集水井12顶部设有井盖8, 可防止杂物进入并 且美观安全。 边坡底部沿坡底挖设坡底排水沟10用来收集天然雨水以及多余水分, 所述坡 底排水沟10与集水井12连接处安设有过滤网9, 坡底排水沟10顶部设有由钢格栅板压焊而 成水沟盖板18, 可防止杂物进入并且美观安全, 坡底排水沟10排水沟及集水井12底部及四 周设置防水层13, 防止水流失。 坡顶主水管15连接边坡上的分流管6, 所述分流管6通过钢丝 固定在钢网5上, 分流管6连接下方的环形滴灌管17, 所述环形滴灌管17上设有出水孔16, 所 述环形滴灌管17沿边坡纵向和横向均匀排列。 锚杆7及锚对边坡上的钢网5起固。

17、定作用, 分 流管6和环形滴灌管17均设置钢网5和生态毯3之间, 生态毯3的下方放置吸水海绵4, 为生态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058461 A 4 毯3中的植物根系提供潮湿环境。 0027 本发明的环形滴管灌和边坡上其他给水管材质均为PE(聚乙烯), 具有输水能耗 低、 重量轻、 水流阻力小、 安装简便迅速、 造价低、 寿命长、 具有保温功能、 耐腐蚀、 不易滋生 微生物等优点。 采用公称直径为20mm。 0028 本发明的吸水海绵4采用PVA吸水海绵4, 具有吸水性能优异、 可完全自然降解, 不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 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耐碱性、 耐酸性等优点。 0029 。

18、本发明的环形滴灌管17的环形直径约为1m, 采用PE(聚乙烯)材料, 每隔10cm一个 出水孔16, 出水孔16直径约为1cm, 最上部的生态毯3尺寸约为22m。 0030 本发明的坡底排水沟10上设有由钢格栅板压焊而成水沟盖板18, 其施工安装简 单、 重量轻、 承载好、 抗冲击能力强、 排水优秀等优点, 产品表面经过热镀锌处理后美观使 用, 防锈防腐。 0031 本发明的坡底排水沟10尺寸为深0.5m、 宽0.5m, 且底部设有一定坡度, 便于集水; 截水沟1尺寸为深0.5m、 宽0.5m; 集水井12尺寸为111.5m。 0032 本发明的生态毯3中植物种子选用生长周期短, 早强度较高、 耐寒、 耐旱、 耐贫瘠的 灌木种子。 0033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一切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 所作出的结构 上的改进,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058461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11058461 A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11058461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绿化 循环系统 施工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边坡绿化的微润循环系统及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8410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