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隧道的天线.pdf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于隧道的天线.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414487.7 (22)申请日 2019.12.31 (71)申请人 京信通信技术 (广州) 有限公司 地址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金碧路6号 (72)发明人 陆尧李宗源费锦洲万江成 林学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米晶晶 (51)Int.Cl. H01Q 1/38(2006.01) H01Q 1/52(2006.01) H01Q 19/10(2006.01) H01Q 21/00(200。
2、6.01) (54)发明名称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包括 反射板、 第一阵列、 第二阵列及第三阵列; 第一阵 列设置于反射板上, 第一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 辐射单元; 第二阵列设置于反射板上, 且第二阵 列的中心线与第一阵列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第二 阵列包括与第一辐射单元一一对称设置的第二 辐射单元; 第三阵列设置于反射板上, 且第三阵 列设置于第二阵列与第一阵列之间, 第三阵列包 括第三辐射单元, 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 及第二辐射单元之间不同行错开设置, 且相邻两 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三辐射单元。 该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能够抑制水平面。
3、副瓣电平, 优 化轴向交叉极化比, 有利于提升隧道环境的信号 覆盖质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111063995 A 2020.04.24 CN 111063995 A 1.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反射板; 第一阵列, 所述第一阵列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上, 所述第一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辐射 单元; 第二阵列, 所述第二阵列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上, 且所述第二阵列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 阵列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阵列包括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一一对称设置的第二辐射 单元; 及 第三阵列, 所述第三阵列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上, 且所述第三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阵列 与所。
4、述第一阵列之间, 所述第三阵列包括第三辐射单元,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 射单元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间不同行错开设置, 且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设有一个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所述第 二辐射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激励功率比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所述第 二辐射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均为高频辐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阵列与所述第三阵 列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1, 所述第二阵列与所述第三阵列之。
5、间的水平间距为L2, 所述应用于 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1(0.30.7) , L2(0.30.7)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在所述反 射板可动设置, 使得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或使得所 述第三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为L3,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 间的纵向间距为L4, 所述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6、 L3(0.5 0.7) , L4(0.50.7)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阵列中相邻两个所 述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均相等, 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L5, 所述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5(11.4)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 两个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 两个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构成 “X” 字形的阵列单元,。
7、 且相 邻两个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L6, 所述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 长为 ; 其中, L6(1.52.1) 。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包括 间隔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反射边界、 设置于所述第一阵列与所述第三阵列 之间的第二反射边界、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阵列与所述第三阵列之间的第三反射边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边界、 所述 第二反射边界及所述第三反射边界凸出所述反射板的高度为H, 所述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063。
8、995 A 2 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H(1.52.1) 。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063995 A 3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 高速、 高铁及地铁线路中隧道数量正在呈井喷式增长, 据统 计, 一些高速及高铁线路隧道占正线比达到50以上。 隧道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 外部信 号很难穿透进入, 目前大多数隧道仍处于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的盲区。 如何更好地实现隧道 全覆盖已成为移动通讯建设无缝覆盖的重要目标。 0003 而常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指标水平面旁瓣电。
9、平值较高, 轴向交叉极化较差, 会形 成显著的多经效应, 使信号覆盖不均匀, 不利于提高隧道内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能够抑制水平面副瓣电平, 优化轴向 交叉极化比; 应用于隧道, 有利于提升隧道环境的信号覆盖质量。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包括反射板、 第一阵列、 第二阵列及 第三阵列; 第一阵列设置于反射板上, 第一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辐射单元; 第二阵列设置 于反射板上, 且第二阵列的中心线与第一阵列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第二阵列包括与第一辐 射单元一一对称设置的第二辐射单元; 第。
10、三阵列设置于反射板上, 且第三阵列设置于第二 阵列与第一阵列之间, 第三阵列包括第三辐射单元, 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及第二 辐射单元之间不同行错开设置, 且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三辐射单元。 0007 如此布置, 第三辐射单元能够与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及第二辐射单元构成阵列单 元, 该天线由若干个阵列单元在反射板上实现, 能够减少反射的电磁波分量又相互叠加, 避 免因路径损耗偏大而导致信号覆盖不均匀, 有利于抑制水平面副瓣电平; 同时且相邻两个 第一辐射单元之间设有一个第三辐射单元, 有利于减少第三阵列的辐射单元的数量, 有利 于优化轴向交叉极化。 该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能够抑。
11、制水平面副瓣电平, 优化轴向交叉极化 比, 使得两个方向上的干扰得以消除; 应用于隧道, 有利于提升隧道环境的信号覆盖质量。 0008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辐射单元、 第二辐射单元及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激励 功率比为1:1:2。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辐射单元、 第二辐射单元及第三辐射单元均为高频辐 射单元。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阵列与第三阵列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1, 第二阵列与第 三阵列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2,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1 (0.30.7) , L2(0.30.7) 。 0。
12、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三辐射单元在反射板可动设置, 使得第三辐射单元与第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063995 A 4 一辐射单元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或使得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为 L3, 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为L4,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 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3(0.50.7) , L4(0.50.7) 。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阵列中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均相 等, 且相邻两个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
13、L5,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 长为 ; 其中, L5(11.4) 。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 均相等。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三辐射单元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 以及相邻的两 个第二辐射单元构成 “X” 字形的阵列单元, 且相邻两个第三辐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L6, 应用 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6(1.52.1) 。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反射板包括间隔设置于反射板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反射边 界、 设置于第一阵列与第三阵列之间的第二反射边界、 以及设置于第二阵列与第三阵列之。
14、 间的第三反射边界。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反射边界、 第二反射边界及第三反射边界凸出反射板 的高度为H,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H(1.52.1) 。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实施例一所示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图1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水平面指标仿真图; 0022 图4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增益指标仿真图; 0023 图5为实施例二所示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隧道的天线进行激励后的水平面指标仿真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
15、026 100、 反射板; 110、 第一反射边界; 120、 第二反射边界; 130、 第三反射边界; 200、 第 一阵列; 210、 第一辐射单元; 300、 第二阵列; 310、 第二辐射单元; 400、 第三阵列; 410、 第三辐 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 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 释本发明, 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设置于” 、“固设于” 或 “安设于” 另一个元 件, 它可以。
16、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进一步地, 当一 个元件被认为是 “固定传动连接” 另一个元件, 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 也可以 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 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 如套接、 卡接、 一体成型固定、 焊接等, 在现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063995 A 5 有技术中可以实现, 在此不再累赘。 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 理想状态是垂直, 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 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
17、的” 、“左”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 实施方式。 0029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及/或” 包括一个或多个 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 本发明中涉及的 “第一” 、“第二” 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 分。 0031 目前常规的隧道方案有两种, 一种为采用同轴馈电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 该方案 设计灵活且覆盖均匀, 但造。
18、价成本高、 施工难度大且不便于工程检修维护; 另一种为直放站 加常规天线, 此种方案结构及施工简单、 成本低廉。 但上述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水平面旁瓣 电平值较高, 轴向交叉极化较差, 会形成显著的多经效应, 使信号覆盖不均匀, 严重影响隧 道内的通信质量。 0032 基于此, 如图1及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应用于隧道的天线, 包括反射板 100、 第一阵列200、 第二阵列300及第三阵列400; 第一阵列200设置于反射板100上, 第一阵 列20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10; 第二阵列300设置于反射板100上, 且第二阵列300的 中心线与第一阵列200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19、 第二阵列300包括与第一辐射单元210一一对称 设置的第二辐射单元310; 第三阵列400设置于反射板100上, 且第三阵列400设置于第二阵 列300与第一阵列200之间, 第三阵列400包括第三辐射单元410, 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第一辐 射单元210及第二辐射单元310之间不同行错开设置, 且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10之间设 有一个第三辐射单元410。 0033 如图3及图4所示, 如此布置, 第三辐射单元410能够与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210及 第二辐射单元310构成阵列单元, 该天线由若干个阵列单元在反射板100上实现, 能够减少 反射的电磁波分量又相互叠加, 避免因路径损耗偏大而导。
20、致信号覆盖不均匀, 有利于抑制 水平面副瓣电平; 同时相邻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10之间设有一个第三辐射单元410, 有利于 减少第三阵列400的辐射单元的数量, 降低成本, 且能够优化轴向交叉极化。 该应用于隧道 的天线, 能够抑制水平面副瓣电平, 优化轴向交叉极化比, 使得两个方向上的干扰得以消 除; 将本方案应用于隧道中, 其水平面副瓣抑制可达到-15dB以上, 解决了水平面副瓣电平 值高对隧道信号覆盖的影响; 对比传统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能够将轴向交叉极化比优化至 15dB以上, 使得两个方向上的干扰得以消除, 有利于收窄波束, 有利于提升隧道环境的信号 覆盖质量。 0034 需要说明是的。
21、, 阵列可以理解为至少两个辐射单元沿同一方向排成一列。“水平间 距” 可以理解为反射板100的宽度方向上间距, 如图1及图5所示。“纵向间距” 可以理解为反 射板100的长度方向上的、 或陈列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 如图1及图5所示。 003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第一辐射单元210、 第二辐射单元310 及第三辐射单元410均为高频辐射单元。 如此, 第三阵列400与第一阵列200及第二阵列300 之间可以进行合成波束, 有利于提升隧道环境的信号覆盖质量。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063995 A 6 003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22、 第一阵列200与第三阵列400之间的水 平间距为L1, 第二阵列300与第三阵列400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2,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 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1(0.30.7) , L2(0.30.7) 。 有利于进一步抑制水平 面副瓣电平, 提升了隧道环境的信号覆盖质量。 0037 具体地, L10.3 、 0.4 、 0.5 、 0.6 或0.7 , L20.3 、 0.4 、 0.5 、 0.6 或0.7 。 003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 210之间的纵向间距为L3, 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相邻的第二辐射单元310之。
23、间的纵向间距为 L4,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3(0.50.7), L4(0.5 0.7) 。 如此,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轴向交叉极化比, 不增加成本, 解决了常规隧道天线的技术 短板。 0039 具体地, L30.5 、 0.6 或0.7 , L40.5 、 0.6 或0.7 。 004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如图3及图4所示, 一实施例中, , 第一阵列200中相邻两个 第一辐射单元210之间的纵向间距均相等, 且相邻两个第三辐射单元410之间的间距为L5,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L5(11.4) 。 如此, 该应用于隧 。
24、道的天线可增益高达21.5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27.4 33.6 , 水平面副瓣电平抑制 -15.8dB, 轴向交叉极化比24.1dB。 0041 具体地, L5 、 1.1 、 1.2 、 1.3 或1.3 。 004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相邻的两个第一 辐射单元210之间的纵向间距均相等。 004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如图5及图6所示, 另一实施例中, , 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相 邻的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10、 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单元310构成 “X” 字形的阵列单元, 且 相邻两个第三辐射单元410之间的间距为L6, 应用于。
25、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 为 ; 其中, L6(1.52.1) 。 该天线拥有若干 “X” 型排列的阵列单元组成, 同样可实现提高 轴向交叉极化比, 进一步抑制水平面副瓣电平的技术效果。 004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如图1及图2所示, 一实施例中, , 反射板100包括间隔 设置于反射板100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反射边界110、 设置于第一阵列200与第三阵列400之间 的第二反射边界120、 以及设置于第二阵列300与第三阵列400之间的第三反射边界130。 如 此, 有利于减少干扰, 提升该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性能。 0045 进一步地, 一实施例中, , 第一反射边界11。
26、0、 第二反射边界120及第三反射边界130 凸出反射板100的高度为H, 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率波长为 ; 其中, H(1.5 2.1) 。 如此, 可以更好地适应应用于隧道的天线的性能优化。 0046 具体地, H1.5 、 1.6 、 1.7 、 1.8 、 1.9 、 2 、 2.1 。 0047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第一辐射单元210、 第二辐射单元310 及第三辐射单元410之间的激励功率比为1:1:2。 在保证天线增益的情况下, 可进一步提升 天线水平副瓣抑制指标。 0048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一实施例中, , 第三辐射单元410在。
27、反射板100可动设 置, 使得第三辐射单元410与第一辐射单元210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或使得第三辐射单元410 与第二辐射单元310之间水平间距可调。 根据具体电气要求, 在水平方向进行第三阵列400 或部分第三辐射单元410位移, 从而改变三列阵列之间的水平间距, 进而可以调节天线远场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1063995 A 7 波瓣图的叠加, 实现对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及前后比指标等的优化。 0049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盾, 都应当认。
28、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 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063995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9 CN 111063995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0 CN 111063995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1 CN 111063995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2 CN 111063995 A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3 CN 111063995 A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4 CN 111063995 A 14 。
- 内容关键字: 应用于 隧道 天线
双层厚片吸塑成型机.pdf
冲压件接料及转运装置.pdf
原料输送装置.pdf
防粘黏EVA颗粒用分切设备.pdf
用于电解锂的电解质取样装置及电解槽.pdf
具有逆向冲刷结构的封闭式固液分离过滤罐.pdf
电池搬运堆垛机.pdf
畜牧养殖用食槽.pdf
螺纹钢自动调节卷圆机.pdf
水利工程用闸门结构.pdf
茶叶包装用茶叶压制装置.pdf
旋振筛筛网的分切设备.pdf
压力管道焊缝检测装置.pdf
箱包缝纫机的包边机构.pdf
油套管抛丸堵头装置.pdf
鞋底注塑成型模具.pdf
对用于问答的大语言模型进行样本筛选的方法及装置.pdf
装饰板切割装置.pdf
水环固定调整装置.pdf
用于自动驾驶3D障碍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pdf
改性钛钙型药皮堆焊电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应急广播图文报警方法、报警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复合果泥生产用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实验室的乳酸菌发酵萝卜干的培养装置.pdf
物面流体仿真中粒子的近邻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pdf
机械设备自动化生产用图像处理系统.pdf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光学平面面形绝对检测方法.pdf
面向遥感基础模型的异构NPU训练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语义的相似事件检索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pdf
融合充电约束和容量约束的多电动物流车调度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审批方法及系统.pdf
含油滑动轴承.pdf
一种下载文件的管理方法及装置.pdf
社交网络数据发布的混合随机化隐私保护方法.pdf
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pdf
硬盘模组与电子装置.pdf
一种以海水及盐湖卤水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方法.pdf
一种永磁体及其机架.pdf
终端设备及其运行状态同步方法.pdf
一种接口模式转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触控模组及使用该光学触控模组的触控装置.pdf
一种含有机污染物的工业污盐处理方法.pdf
自动转换喷冲方向的止回喷冲阀.pdf
泛光灯结构.pdf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发酵方法.pdf
一种山楂红枣茶.pdf
一种开启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pdf
一种触摸屏及其触控检测方法.pdf
多核处理器软错误压力测试程序生成系统及方法.pdf
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和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