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装置.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10837315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47.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喇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喇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喇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档描述:

《喇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喇叭装置.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080004.8 (22)申请日 2019.01.28 (30)优先权数据 107136833 2018.10.18 TW (71)申请人 台湾立讯精密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一段 252号2楼 (72)发明人 廖冠淳陈俊元郑志强黄教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祁建国 (51)Int.Cl. H04R 9/06(2006.01) H04R 9/02(2006.01) (54)发明名称 喇叭装置。

2、 (57)摘要 一种喇叭装置包括音箱、 喇叭单元及低音补 强单元。 音箱包括一内腔体, 内腔体的腔体容积 介于0.5毫升至1毫升之间, 且音箱具有腔体声学 顺性值, 腔体声学顺性值为腔体容积除以空气密 度与声速平方的乘积。 喇叭单元设置于内腔体 中, 喇叭单元包括振膜与悬边, 悬边环绕设置于 振膜周围, 喇叭单元具有喇叭声学顺性值与有效 出音面积, 喇叭声学顺性值为悬边的机械顺性值 与有效出音面积平方的乘积, 其中有效出音面积 正比于振膜的面积, 且喇叭声学顺性值与腔体声 学顺性值的比值小于等于1。 低音补强单元设置 于内腔体中, 低音补强单元根据喇叭单元的运作 而输出低频响应频率。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 CN 111083614 A 2020.04.28 CN 111083614 A 1.一种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音箱, 包括一内腔体, 该内腔体的一腔体容积介于0.5毫升至1毫升之间, 且该音箱具 有一腔体声学顺性值, 该腔体声学顺性值为该腔体容积除以一空气密度与一声速平方的乘 积; 一喇叭单元, 设置于该内腔体中, 该喇叭单元包括一振膜与一悬边, 该悬边环绕设置于 该振膜周围, 该喇叭单元具有一喇叭声学顺性值与一有效出音面积, 该喇叭声学顺性值为 该悬边的一机械顺性值与该有效出音面积平方的乘积, 其中该有效出音面积正比于该振膜 的面积, 且该喇叭声。

4、学顺性值与该腔体声学顺性值的比值小于等于1; 以及 一低音补强单元, 连通于该内腔体, 该低音补强单元根据该喇叭单元的运作而输出一 低频响应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内腔体包括一第一腔体与一第二腔 体, 该第一腔体具有一第一出音口, 该第二腔体具有一第二出音口, 该喇叭单元对应于该第 一出音口, 该低音补强单元包括一低音反射管, 该低音反射管对应于该第二出音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低音补强单元包括一被动辐射器, 该 被动辐射器包括一从动振膜, 该从动振膜响应该喇叭单元的运作而振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5、该悬边的该机械顺性值介于0.12mm/N 1.2mm/N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喇叭单元更具有一振动质量, 该振动 质量为该喇叭单元内部的至少一振动件的质量总和, 该振动质量与该悬边的该机械顺性值 成反比, 以维持该喇叭单元于一共振频率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至少一振动件包括该振膜与该悬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喇叭单元包括一磁性体与一音圈, 该 音圈邻设于该磁性体且包括一第一组线圈与一第二组线圈, 该第一组线圈与该第二组线圈 彼此并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音圈的一。

6、绕线圈数与一线圈截面积成 反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组线圈环绕于该第二组线圈外 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组线圈与该第二组线圈彼此交 织而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083614 A 2 喇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音频播放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喇叭(或称扬声器)为目前十分常见的声音播放装置, 喇叭的功能是可将电气信号 转换成振膜的机械振动, 进而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以产生声音供周遭的人聆听。 0003 对于一些大型喇叭来说, 为了加强低频段的声压, 一。

7、般会在音箱中加入低音加强 装置, 例如低音反射管(Bass reflex)或被动辐射器(Passive Radiator)等, 以利用相位反 转的特性, 达到强化低频的作用。 0004 随着现今电子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 平板计算机或 笔记本电脑等等)由于内部空间小, 因此, 大多都是采用微型喇叭以减少占用的体积与厚 度。 然而, 微型喇叭的音箱容积非常小(大多在1毫升以下), 若导入低音加强装置不仅无法 正常发挥强化低频的作用, 反而还会造成减损喇叭原有的输出表现。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 于一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喇叭装置包括音箱、 喇叭单元及低音补强单 。

8、元。 音箱包括一内腔体, 内腔体的腔体容积介于0.5毫升至1毫升之间, 且音箱具有腔体声学 顺性值, 腔体声学顺性值为腔体容积除以空气密度与声速平方的乘积。 喇叭单元设置于内 腔体中, 喇叭单元包括振膜与悬边, 悬边环绕设置于振膜周围, 喇叭单元具有喇叭声学顺性 值与有效出音面积, 喇叭声学顺性值为悬边的机械顺性值与有效出音面积平方的乘积, 其 中有效出音面积正比于振膜的面积, 且喇叭声学顺性值与腔体声学顺性值的比值小于等于 1。 低音补强单元连通于内腔体中, 低音补强单元根据喇叭单元的运作而输出低频响应频 率。 0006 于一实施例中, 该内腔体包括一第一腔体与一第二腔体, 该第一腔体具有一。

9、第一 出音口, 该第二腔体具有一第二出音口, 该喇叭单元对应于该第一出音口, 该低音补强单元 包括一低音反射管, 该低音反射管对应于该第二出音口。 0007 于一实施例中, 该低音补强单元包括一被动辐射器, 该被动辐射器包括一从动振 膜, 该从动振膜响应该喇叭单元的运作而振动。 0008 于一实施例中, 该悬边的该机械顺性值介于0.12mm/N1.2mm/N之间。 0009 于一实施例中, 该喇叭单元更具有一振动质量, 该振动质量为该喇叭单元内部的 至少一振动件的质量总和, 该振动质量与该悬边的该机械顺性值成反比, 以维持该喇叭单 元于一共振频率范围。 0010 于一实施例中, 该至少一振动件。

10、包括该振膜与该悬边。 0011 于一实施例中, 该喇叭单元包括一磁性体与一音圈, 该音圈邻设于该磁性体且包 括一第一组线圈与一第二组线圈, 该第一组线圈与该第二组线圈彼此并联。 0012 于一实施例中, 该音圈的一绕线圈数与一线圈截面积成反比。 说明书 1/7 页 3 CN 111083614 A 3 0013 于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组线圈环绕于该第二组线圈外部。 0014 于一实施例中, 该第一组线圈与该第二组线圈彼此交织而成。 0015 综上所述, 本发明喇叭装置通过将喇叭声学顺性值与腔体声学顺性值的比值调整 至小于等于1, 使低音补强单元导入内腔体较小(例如腔体容积介于0.5毫升至1毫升。

11、的内腔 体)的音箱时, 确保低音补强单元能够发挥加强低频段的声压的作用, 强化喇叭装置的输出 表现。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喇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声压-频率曲线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喇叭单元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9为本发明喇叭单元一实施例的音圈示意图。 0025 图10为本。

12、发明喇叭单元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26 其中, 附图标记: 0027 1 喇叭装置 0028 2 智能型手机 0029 10 音箱 0030 101 中空基座 0031 102 盖体 0032 11 内腔体 0033 111 第一腔体 0034 112 第二腔体 0035 12 第一出音口 0036 13 第二出音口 0037 20 喇叭单元 0038 21 振膜 0039 22 悬边 0040 23 磁性体 0041 24 音圈 0042 241 第一组线圈 0043 242 第二组线圈 0044 25 支架 0045 26 轭铁 0046 G 磁间隙 说明书 2/7 页 4 CN 1。

13、11083614 A 4 0047 30 低音补强单元 0048 31 低音反射管 0049 32 被动辐射器 0050 33 从动振膜 0051 E 区域 0052 C1C4 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图1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喇叭装置一实施例的 分解立体图。 如图1与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为包括音箱10、 喇叭单元20及低音补 强单元30, 喇叭单元20与低音补强单元30设置在音箱10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 喇叭装置1 可为微型喇叭以应用于内部空间较小的薄型或小型电子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 平板计算 机或笔记本电脑)。 例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

14、例中, 喇叭装置1是设置于一智能型手机2内部, 用以发出声音供周遭的人聆听, 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0054 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音箱10包括有一内腔体11, 在本实施例中, 内腔体11包 括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 也就是说内腔体11进一步区分成两个腔体, 第一腔体111具 有第一出音口12, 第二腔体112具有第二出音口13, 其中第一出音口12与第二出音口13设置 于音箱10的同一侧, 但此并不局限, 第一出音口12与第二出音口13也可设置音箱10的不同 侧。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音箱10包括一中空基座101与一盖体102, 于制造过程中, 可先将喇 叭单元20与低。

15、音补强单元30分别安装至中空基座101内, 再将盖体102盖设固定于中空基座 101上, 使喇叭单元20与低音补强单元30分别固定在第一腔体111与第二腔体112中。 0055 如图2与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音箱10的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V介于0.5毫升至1毫 升之间以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小的薄型或小型电子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 腔体容积V可为内 腔体11的第二腔体112的净容积, 也就是排除第二腔体112内部其他元件(如低音补强单元 30)的容积。 0056 承上, 音箱10具有一腔体声学顺性值Cab, 其中腔体声学顺性值Cab为腔体容积V除 以空气密度 与声速c平方的乘积, 也就是说, 腔体。

16、声学顺性值Cab的计算式为CabV/ c2, 其中V为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 为空气密度(约1.29Kg/m3), c为声速(约343m/s)。 由上述计 算式可见, 腔体声学顺性值Cab与腔体容积V彼此为正相关, 换言之, 腔体容积V越小, 音箱10 的腔体声学顺性值Cab就越小。 0057 如图2与图3所示, 喇叭单元20对应于音箱10的第一出音口12并可通过黏固、 锁固 或卡固等方式固定在音箱10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 喇叭单元20是朝向第一腔体111内部而非 正对于第一出音口12, 但此并不局限。 在另一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喇叭单元20也可直接朝 向第一出音口12, 以由第一出音。

17、口12输出声音。 如图4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 喇叭单元20可为 动圈式喇叭而包括振膜21、 悬边22(surround)、 磁性体23、 音圈24、 支架25及轭铁26。 其中磁 性体23为导磁材料所制成并结合于轭铁26, 轭铁26具有环状的磁间隙G, 音圈24绕设于轭铁 26的磁间隙G中而邻近于磁性体23, 且音圈24不接触于轭铁26并与振膜21相连, 使音圈24运 动时能带动振膜21同步振动。 悬边22环绕设置于振膜21周围并连接于振膜21与支架25之 间。 借此, 当音圈24有电流通过时, 即可产生交变的磁场变化, 并于磁间隙G中切割磁力线而 说明书 3/7 页 5 CN 111083。

18、614 A 5 产生随时间而改变的劳伦兹力以驱使音圈24运动, 进而使连接于音圈24的振膜21同时振 动, 从而产生声波以通过空气由第一出音口12传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 上述悬边22可为弹 性材质所制成, 例如橡胶、 聚丙烯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由于悬边22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 使振膜21振动时, 悬边22能产生均匀变形与应力, 以使振膜21运动更为柔顺, 从而产生较佳 的音质。 0058 如图2与图4所示, 低音补强单元30对应于音箱10的第二出音口13, 低音补强单元 30可通过黏固、 锁固或卡固等方式固定在第二腔体112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 低音补强单元 30包括低音反射管31而构。

19、成音箱10形成一低音反射式音箱(bass reflex enclosure)。 其 中低音反射管31为开放式管路, 也就是说, 低音反射管31的两端未受到封闭, 且低音反射管 31一端位于第二出音口13, 另一端连通于音箱10的第二腔体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 低音补 强单元30也可设置于音箱10外部并与第二腔体112连通, 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0059 此外, 如图2与图3所示, 低音反射管31可根据喇叭单元20的运作而输出一低频响 应频率, 以加强喇叭装置1于低频段的声压。 举例来说, 低音反射管31的低频响应频率的计 算式为其中f为低频响应频率, c为声速(约343m/s), A为低音。

20、反射管31的截面 积, V为音箱10的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 L为低音反射管31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 假设低音 反射管31的截面积A为0.636mm2, 低音反射管31的长度L为5mm, 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V为 700mm3, 代入上述计算式可得出低频响应频率f为735.7Hz, 也就是说, 当喇叭单元20的运 作时, 低音反射管31可产生735.7Hz的低频响应频率f, 以加强喇叭装置1于735.7Hz附近的 低频段声压。 0060 在另一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 低音补强单元30也可包括一被动辐射器32(Passive Radiator), 在此被动辐射器32与喇叭单元20分别设于内。

21、腔体11的相对两侧, 被动辐射器32 包括一从动振膜33, 当喇叭装置1运作而使振膜21振动发出声音时, 从动振膜33可经由空气 产生低频共振, 以产生低频响应频率加强喇叭装置1于低频段的声压。 0061 如图4所示, 喇叭单元20具有一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一有效出音面积S, 喇叭声学 顺性值Cas为悬边22的一机械顺性值Cms与有效出音面积S平方的乘积, 也就是说, 喇叭声学 顺性值Cas的计算式为CasCmsS2, 其中Cms为悬边22的一机械顺性值, S为有效出音面 积。 所述有效出音面积S正比于振膜21的面积或喇叭单元20的口径, 换言之, 振膜21的面积 或者喇叭单元20的口径越大。

22、, 有效出音面积S则越大。 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代表的是悬 边22的柔顺性, 举例来说, 机械顺性值Cms越大时, 代表悬边22柔顺性越大(刚性越小), 机械 顺性值Cms越小时, 代表悬边22柔顺性越小(刚性越大)。 由上述计算式可见, 喇叭声学顺性 值Cas与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彼此为正相关, 换言之, 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越小, 则 喇叭声学顺性值Cas则越小。 0062 此外, 本发明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更将喇叭单元20的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音箱10 的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调整至小于等于1(也就是Cas/Cab1), 可使低音补强单元30 应用于内腔体11较小(。

23、例如腔体容积V介于0.5毫升至1毫升的内腔体11)的音箱10时, 确保 低音补强单元30能够发挥加强低频段的声压的作用, 强化喇叭装置的输出表现。 0063 详言之, 由于应用于内部空间较小的薄型或小型电子产品的喇叭装置1的腔体容 说明书 4/7 页 6 CN 111083614 A 6 积V都相当小(多介于0.5毫升至1毫升之间), 因此, 腔体声学顺性值Cab也会随着减小(由于 CabV/ c2)。 因此,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通过降低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 以降低喇叭 单元20的喇叭声学顺性值Cas(由于CasCmsS2), 使喇叭声学顺性值Cas能够小于等于腔 体声学顺性值Ca。

24、b, 从而使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调整至小于等 于1。 0064 在一实施例中, 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可调整至介于0.12mm/N1.2mm/N之间, 例如通过调整悬边22的外形结构或材质以减小机械顺性值Cms。 举例来说, 悬边22可使用较 高硬度的材质以提高悬边22的刚性, 从而使悬边22柔顺性减小而降低机械顺性值Cms。 或 者,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通过在悬边22加上纹路或者增加悬边22厚度, 以提高悬边22的刚 性而降低机械顺性值Cms。 举例来说, 如下述表一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 V为0.7毫升, 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

25、调整至0.75mm/N, 喇叭单元20的有效出音面积S为 81mm2, 将上述数值代入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计算式(CabV/ c2)以及喇叭声学顺性值Cas 的计算式(CasCmsS2), 并计算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 即可 得出比值约为0.98。 0065 表一 0066 参数数值单位 Cms0.75mm/N S81mm2 V0.7cc 1.29kg/m3 c343m/s M88mg Fc(Fh)872.6Hz 0067 如图6所示, 为本发明实施例将喇叭单元20的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音箱10的腔体 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调整至小于等于1后, 实际测试出的喇叭。

26、装置1的声压-频率曲线图。 在本图中可看出, 横轴代表的是频率(Hz), 左边纵轴代表的是声压(dB), 其中曲线C1代表的 是过去采用封闭式音箱所产生的声压-频率曲线, 曲线C2曲线C4代表的是本发明实施例 的喇叭装置1(音箱10的内腔体11的腔体容积V介于0.5毫升至1毫升之间、 以及喇叭声学顺 性值Cas与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调整至小于等于1)后所产生的声压-频率曲线。 其中 曲线C2是以低音反射管31的长度L为4mm为例, 曲线C3是以低音反射管31的长度L为6mm为 例, 曲线C4是以低音反射管31的长度L为10mm为例。 经由比对曲线C1曲线C4可明显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

27、将喇叭声学顺性值Cas与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调整至小于等于1 后, 即使是音箱10较小的喇叭装置1, 低音补强单元30也能够顺利发挥加强低频段的声压的 作用, 例如在本图中, 曲线C2曲线C4约在400Hz700Hz区段的声压明显大于曲线C1的声 压。 0068 由于调整降低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会相对造成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Fc(Fh) 提高。 因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为了降低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以维持在预定范围, 可通过提高喇叭单元20的一振动质量M来实现, 例如通过将振动质量M与机械顺性值Cms成 说明书 5/7 页 7 CN 111083614 A 7 反比的方式。

28、调整, 也就是机械顺性值Cms调整越小时, 振动质量M则调整越大。 在一实施例 中, 振动质量M为喇叭单元20运作时, 喇叭单元20内部的至少一个振动件(例如振膜21、 悬边 22或音圈24等)的质量总和。 0069 承上, 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Fc(Fh)、 机械顺性值Cms及振动质量M的关系式为 其中Fc(Fh)为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 M为振动质量, CAT为喇叭系统 声学总顺性。 此外, 上式中的喇叭系统声学总顺性CAT与喇叭声学顺性值Cas及腔体声学顺性 值Cab的关系式为由上述关系式可见, 当机械顺性值Cms调整越小时, 喇 叭声学顺性值Cas与喇叭系统声学总顺性CAT就越小,。

29、 而使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Fc(Fh)提 高, 因此, 可通过提高喇叭单元20的振动质量M, 例如增加音圈24或振膜21的重量以提高振 动质量M, 从而降低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Fc(Fh)至预定的共振频率范围内。 0070 如上述表一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假设喇叭单元20预定的共振频率范围 介于870Hz至875Hz之间, 当悬边22的机械顺性值Cms调整至0.75mm/N, 使喇叭声学顺性值 Cas与腔体声学顺性值Cab的比值为0.98时, 可将喇叭单元20的振动质量M调整升高至88mg, 以使喇叭单元20的共振频率Fc(Fh)为872.6Hz而维持在预定的共振频率范围内。 0。

30、071 承上, 由于提高喇叭单元20的振动质量M会造成喇叭单元20输出的声压略为降低。 据此, 如图7与图8所示, 其中图8为图7的区域E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是将音圈24拆分成 两组线圈(如图中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圈242), 其中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圈242 的圈数可相同或不同。 此外, 本实施例更将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圈242彼此并联, 此请 对照图9与图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组线圈241是环绕设置于第二组线圈242外部, 且 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圈242分别电性连接于供电源而达成并联型态。 然而, 上述实施 例仅为举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组线圈。

31、241与第二组线圈242也可彼此交织而成(例如彼 此交错设置或彼此缠绕设置), 此实施例图面省略绘示。 0072 借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音圈24分成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圈242并彼此并 联, 可达到降低音圈24的总电阻值及提高的力量因子, 以提高喇叭装置1输出的声压。 详言 之, 力量因子与劳伦兹力的关系式为FiBL, 其中F为劳伦兹力, i为电流, B为磁场强度, L为 音圈24总长度, 力量因子为磁场强度B与音圈24总长度L的乘积, 因此, 当喇叭装置1在运作 时, 通过电流磁效应所产生的劳伦兹力为电流i与力量因子BL的乘积, 因此, 当力量因子或 电流i越大时, 可产生的劳伦兹。

32、力也越大, 而能提高喇叭装置1输出的声压。 0073 举例来说, 请对照下述表二与图10, 通过将音圈24分成第一组线圈241与第二组线 圈242并彼此并联, 相对于过去音圈24非并联的方式来说, 可大幅降低音圈24总电阻值(R total)而相对提高总电流值与力量因子, 达到提高喇叭装置1输出的声压。 在一些实施例 中, 也可将音圈24拆分成两组以上的线圈并彼此并联, 以进一步降低音圈24总电阻值而提 高声压。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 也可通过调整音圈24的绕线圈数与线圈截面积的比例而产生适 当力量因子。 举例来说, 如下述表二所示, 在固定的绕线空间下, 当音圈24圈数越多时, 音圈 。

33、24的截面积可调整越小, 也就是说, 通过将音圈24的绕线圈数与线圈截面积成反比的方式 说明书 6/7 页 8 CN 111083614 A 8 调整, 以在固定的绕线空间下, 调整产生最佳的电阻值及线圈长度, 而得到最佳的劳伦兹 力, 从而适用于不同产品或功能需求。 0075 表二 0076 0077 当然,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7/7 页 9 CN 111083614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10 CN 111083614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1 CN 111083614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2 CN 111083614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3 CN 111083614 A 13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4 CN 111083614 A 14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5 CN 111083614 A 15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6 CN 111083614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喇叭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喇叭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83731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