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伱** 文档编号:10833617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档描述:

《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50133.3 (22)申请日 2019.12.09 (71)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 地址 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东风西 路195号 (72)发明人 叶国东赵笑天黄婉秋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陈嘉毅 (51)Int.Cl. C08F 116/14(2006.01) C08F 2/48(2006.01) A61L 24/00(2006.01) A61L 24/06(2006.01) B01J 13/18(20。

2、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 其制备方法, 所述聚合微球由烯丙基二糖醚和光 引发剂经光照, 得到所述烯丙基二糖醚化学式如 式()或式()所示, R1, R2, R3, R4, R5, R6, R7, R8是彼此独立的氢或者烯 烃基, 所述烯烃基为烯丙基和/或甲基烯丙基, 所 述烯烃基的数量为28个, 所述光引发剂与所述 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为646:100。 本 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 方法。 该微球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分散性的 功能特性, 该制备方法既绿色环保, 又可以在低 。

3、温下进行, 高转化率高, 为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 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 CN 111072823 A 2020.04.28 CN 111072823 A 1.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烯丙基二糖醚和光引发剂, 经光照 至少10min制成, 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化学式如式( )或式()所示, R1, R2, R3, R4, R5, R6, R7, R8是彼此独立的氢或者烯烃基, 所述烯烃基为烯丙基和/或甲基 烯丙基, 所述烯烃基的数量为28个, 所述光引发剂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 为646: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糖基骨。

4、架的聚合微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与所述烯 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为22: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 其特征在于, 光照时间至少30min。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如 下: 将烯丙基二糖醚、 光引发剂、 稳定剂和水混合得到反应液; 将紫外光源照射所述反应液, 光照时间至少10min; 然后纯化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剂 的质量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质量的比值为310: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

5、特征在于, 所述烯丙基 二糖醚按照加入反应体系时摩尔含量, 包括以下组分: 加入1份二糖, 28份氯丙烯或溴丙 烯或甲基氯丙烯或甲基溴丙烯, 以及水, 调节pH为913, 搅拌混匀后, 加入0.010.04份的 四丁基高氯酸铵或四丁基高溴酸铵, 缓慢加热到6080, 继续搅拌1826h, 搅拌结束后 萃取35次, 除水, 2050减压浓缩后得到粗产品, 纯化后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所述烯丙 基二糖醚中的烯丙基的数量为28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的 速度在5001500r/min。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072823 。

6、A 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烯丙基 二糖醚按照加入反应体系时摩尔含量, 包括以下组分: 加入1份二糖, 4.5份氯丙烯或溴丙烯 或甲基氯丙烯或甲基溴丙烯, 以及水, 调节pH为913, 搅拌混匀后, 加入0.010.02份的四 丁基高氯酸铵或四丁基高溴酸铵, 加入后继续搅拌, 缓慢加热到6080, 继续搅拌18 26h, 搅拌结束后萃取35次, 除水, 2050减压浓缩后得到粗产品, 纯化得到烯丙基二糖 醚, 所述烯丙基的数量为4个。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二糖为乳糖、 蜜二。

7、糖、 曲二糖、 蔗糖、 麦芽糖或海藻糖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光引发剂为裂解型或提氢型光引发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072823 A 3 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医学对中晚期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方法进行治疗。 它具有靶向性好、 创伤 轻微、 并发症低等众多优势。 栓塞材料使用的是微球。 0003 中国专利, 申请号为2015。

8、10456136.8的 “一种多糖-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的制备方 法” 该多糖-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由聚乙烯醇和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共混交联而成的弹性微球。 该多糖-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弹性, 便于微导管输送使用, 且制备方法简 单; 同时可针对不同肿瘤病症的情况进行栓塞周期的控制, 能够有效避免多次栓塞情况的 出现, 便于临床应用。 但用多糖和聚乙烯醇共聚得到栓塞微球, 高粘度的聚乙烯醇不仅导致 微球的溶解性和分散性低, 其变形问题还会引起微球内的聚合反应。 因此, 聚乙烯醇作为反 应性单体在聚合过程中需要更精确的参数控制变形反应。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微球生物相容性差。

9、、 溶胀性太高的问题, 提供一种二糖基 骨架的聚合微球, 该微球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溶胀性在1.52倍的聚合微球。 还提供 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在水中采用光引发诱导聚合, 调节一定的配比, 控 制反应的时间, 在短时间便可以得到微球。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 主要由烯丙基二糖醚和光引发剂, 经光 照至少10min制成, 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化学式如式( )或式()所示, 说明书 1/9 页 4 CN 111072823 A 4 0007 0008 R1, R2, R3, R4, R5, R6, R7, R8是。

10、彼此独立的氢或者烯烃基, 所述烯烃基为烯丙基和/或 甲基烯丙基, 所述烯烃基的数量为28个, 所述光引发剂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 尔比为646:100。 0009 优选的, 所述光引发剂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为22: 100。 在此配方 下, 烯丙基二糖醚展现出较高的转化率。 0010 优选的, 光照时间至少30min。 能够使得烯丙基二糖醚与光引发剂充分交联, 以便 分筛时获得多种不同规格的微球, 满足不同类型的肿瘤栓塞要求。 0011 反应原理: 光引发剂在光照下产生自由基进攻烯丙基上的双键, 双键变为初级自 由基, 该自由基与烯丙基二糖醚上的烯丙基上的双键反应, 引发链增。

11、长生成交联聚合物, 获 得微球。 第二种机理为引发剂产生出自由基/三线态, 然后提取烯烃基的C-H, 然后生成H2C HC-CH-O-R自由基, 再与H2CCH-CH2-O-R形成五元环, 持续进行提氢-环化两个过程不 断交替, 最终得到聚合物。 光照时间影响聚合微球的交联度, 交联度的大小影响聚合微球的 溶胀性, 聚合微球表面及内部有羟基, 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氢键, 故聚合微球吸水膨胀。 在一 定范围内, 当光照时间增加时, 聚合微球交联度增加, 溶胀性也增加。 当烯丙基二糖醚和光 引发剂交联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很难再进行吸水膨胀, 即再延长光照时间, 也不会进行新的 吸水膨胀。 0012 所。

12、述微球以二糖为骨架, 在基础代谢酶作用下容易分解为单糖, 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慢慢代谢。 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羟基的存在增加了微球的溶胀性, 使微球在吸水 溶胀后在血管中具有一定的填充, 提高栓塞效果。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步骤如下: 0014 将烯丙基二糖醚、 光引发剂、 稳定剂和水混合得到反应液; 将紫外光源照射所述反 说明书 2/9 页 5 CN 111072823 A 5 应液, 光照时间至少10min; 纯化干燥。 0015 所述纯化干燥的步骤是: 将所述反应液离心58min, 水洗涤23次后, 静置沉淀, 将沉淀物透析并经过冷冻干燥后得。

13、到含有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16 上述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室温下进行。 0017 对所得的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分筛过滤, 可得到以下5种规格的微球: 50150 m, 100300 m, 300500 m, 500700 m, 700900 m。 以满足不同类型肿瘤栓塞的要求。 0018 优选的, 所述稳定剂的质量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质量比值为310:100。 0019 本发明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稳定剂, 配合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紫外辐射强度 和搅拌器转速, 进行单体自聚的化学交联。 加入稳定剂, 使微球之间分散性良好, 避免了微 球在交联过程中互相粘连在一起, 可以在较大范。

14、围内调节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好, 表面光 滑, 球形度好及尺寸可控的微球。 通过化学交联的方式制备微球的粒径大小与稳定剂的含 量也是密切相关的, 稳定剂的含量越高, 溶液中各物质分散性越好, 制备的微球粒径也越 小。 稳定剂的质量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质量比值大于10, 会造成分散乳化效果增强而 无法成球, 稳定剂的质量与所述烯丙基二糖醚的质量比值小于3, 制备出的微球有部分团 聚现象, 也无法分散均匀成球状, 选择在310的含量时以使得制备的微球大部分分布 于50900 m的粒径范围内, 符合临床栓塞时对粒径的要求范围。 0020 优选的, 所述的紫外光源具体为点光源或中压汞灯; 小批量合成时,。

15、 紫外点光源的 辐射强度为2050mW/cm2。 大批量合成时, 紫外点光源的辐射强度为3045mw/cm2。 0021 优选的, 所述烯丙基二糖醚按照加入反应体系时摩尔含量, 包括以下组分: 加入1 份二糖, 28份氯丙烯或溴丙烯或甲基氯丙烯或甲基溴丙烯以及水, 调节pH为913, 搅拌 混匀后, 加入0.010.04份的四丁基高氯酸铵或四丁基高溴酸铵, 缓慢加热到6080, 继 续搅拌1826h, 搅拌结束后萃取35次, 除水, 2050减压浓缩后得到粗产品, 纯化后得 到烯丙基二糖醚, 所述烯丙基二糖醚中的烯丙基的数量为28个。 0022 所述水用于溶解、 均匀分散加入反应体系的物质, 。

16、具体含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0023 纯化的方式可经柱层析, 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0024 将溶液的调节pH为913之间, 目的是利用碱性的环境活化二糖上的羟基, 使得氯 丙烯或溴丙烯更容易进攻羟基发生取代, 四丁基高氯酸铵和四丁基高溴酸铵是作为相转移 催化剂, 有助于二糖和氯丙烯或溴丙烯两相互溶。 0025 优选的, 所述搅拌的速度在5001500r/min。 得到较为均一的微球。 搅拌速度的大 小与微球的粒径大小成反比。 0026 优选的, 所述烯丙基二糖醚按照加入反应体系时摩尔含量, 包括以下组分: 加入1 份二糖, 4.5份氯丙烯或溴丙烯或甲基氯丙烯或甲基溴丙烯以及水, 调节pH为91。

17、3, 搅拌混 匀后, 加入0.010.02份的四丁基高氯酸铵或四丁基高溴酸铵, 加入后继续搅拌, 缓慢加热 到6080, 继续搅拌1826h, 搅拌结束后萃取35次, 除水, 2050减压浓缩后得到粗 产品, 纯化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所述烯丙基的数量为4个。 制备出的微球表面光滑, 分散性均 匀。 动物实验组织切片中, 栓塞后微球与组织相容性良好。 0027 可以选择乙酸乙酯或者氯仿等作为萃取剂萃取。 可以选择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 镁等作为除水剂除水。 稳定剂可以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相转移催化剂 可以选择常用的四丁基高氯酸铵或四丁基高溴酸铵、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

18、、 四丁基溴 说明书 3/9 页 6 CN 111072823 A 6 化铵、 四丁基氯化铵、 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 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类。 0028 优选的, 所述二糖为乳糖、 蜜二糖、 曲二糖、 蔗糖、 麦芽糖或海藻糖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组合。 0029 优选的, 所述光引发剂为裂解型或提氢型光引发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光 引发剂包括液体光引发剂或固体光引发剂。 所述光引发剂包括有2-羟基-2-甲基-1-苯基- 1-丙酮(俗称: 光引发剂HMPP或1173)、 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俗称: 光引发 剂T。

19、PO-L)、 , -乙氧基苯乙酮(俗称: DEAP)、 苯甲酰甲酸甲酯(俗称: MBF)、 苯甲酰甲酸一缩 二乙二酯、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俗称: 光引发剂184)、 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 氧基)苯基-1-丙酮(俗称: 光引发剂2959)、 1, 1-(亚甲基二-4, 1-亚苯基)双2-羟基-2-甲 基-1-丙酮(俗称: 光引发剂127)、 苯基双(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俗称: 光引发剂 BAPO)、 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俗称: 光引发剂TPO)、 2-甲基-2-(4-吗啉 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俗称: 90。

20、7)、 2-苯基苄-2-二甲基胺-1-(4-吗啉苄苯基) 丁酮(俗称: 光引发剂369)、 安息香、 安息香双甲醚(俗称: 光引发剂651)、 安息香乙醚、 安息 香异丙醚、 安息香丁醚、 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 苯基双(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 (1- 3-(6-邻甲苯甲酰基-N-乙基咔唑)-1-乙酮肟-O-乙酸酯)(俗称: 光引发剂OXE-2)、 过氧 化苯甲酸叔丁酯、 香豆素、 二苯甲酮、 4-苯基二苯甲酮、 和硫杂蒽酮、 2-异丙基硫杂蒽酮、 2- 氯硫杂蒽酮、 樟脑醌; 其中液体引发剂的聚合效率高于固体粉末光引发剂。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

21、031 所述微球为二糖通过键合烯丙基或者甲基烯丙基, 形成具有分散性良好的生物医 用微球。 以二糖为骨架, 在基础代谢酶作用下容易分解为单糖,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代 谢。 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0032 羟基的存在增加了微球的溶胀性, 使微球在吸水溶胀后在血管中具有一定的填 充, 提高栓塞效果。 但并没有聚乙烯醇的制作的微球溶胀性那么高, 溶胀性太大会引起团 聚, 形变太大, 导致微球的球形变化。 本发明制备的微球的溶胀性是1.52倍之间, 足以填 充血管, 同时微球的球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0033 采用光引发诱导聚合, 相比于传统的热聚合, 工艺简单, 通过在水中的反应, 控制 反。

22、应的时间, 在短时间便可以得到微球。 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有利于产品在工厂应用上 提供了潜在价值。 同时, 利用紫外光照合成微球, 大大提高了微球制备的产率, 相比于传统 的悬浮聚合的工艺, 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 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实施例1中烯丙基二糖醚与引发剂HMPP聚合后微球的交联结构; 0035 图2是实施例1中烯丙基二糖醚与引发剂HMPP的实时红外实验的检测结果图; 0036 图3是实施例2中烯丙基二糖醚与引发剂127的实时红外实验的检测结果图; 0037 图4(a)是实施例5制备的聚合微球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0038 图4(b)是实施例5制备的聚合微球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23、 0039 图5(a)是实施例6制备的聚合微球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0040 图5(b)是实施例6制备的聚合微球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说明书 4/9 页 7 CN 111072823 A 7 0041 图6(a)是实施例7制备出蔗糖基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低倍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0042 图6(b)是实施例7制备出蔗糖基为骨架的聚合微球的高倍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0043 图7(a)是栓塞前正常组织的切片, 图7(b)是栓塞后微球与组织的切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5 实施例1 0046 向盛有25ml纯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g麦芽糖(相当于1份麦。

24、芽糖), 搅拌分散均匀。 再加入5.302g的溴丙烯(相当于3份溴丙烯), 调节pH为11, 磁力搅拌15min后, 将0.050g的四 丁基高氯酸铵(相当于0.01份四丁基高氯酸铵)加入反应液中。 混合溶液加热升温到75, 反应继续搅拌24h后, 萃取后洗涤干燥, 过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0047 分别配制出光引发剂HMPP与烯丙基二糖醚的摩尔配比为7 .43, 13 .15, 18.98, 21.38和36.50的混合物, 均匀涂抹在干燥的溴化钾片上, 使用傅里叶变换实 时红外(RT-IR)获得光聚合的动力学曲线。 0048 图1为烯丙基二糖醚与引发剂HMPP聚合后微球的交联结构。

25、, 如图2所示, 用双键转 化率近似模拟烯丙基二糖醚的转化率, 其中发现当配比为21.38时, 烯丙基二糖醚展现出 较高的转化率。 实验发现, 二糖: 溴丙烯的摩尔比是1: 4.5, 制得四个烯丙基取代的烯丙基二 糖醚, 分散性好, 成球性好。 0049 实施例2 0050 向盛有15ml纯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g蔗糖(相当于1份蔗糖), 搅拌分散均匀。 再加 入3.535g的溴丙烯(相当于2份溴丙烯), 调节pH为9, 磁力搅拌15min后, 将0.050g的四丁基 高氯酸铵(相当于0.01份四丁基高氯酸铵)加入反应液中。 混合溶液加热升温到75, 反应 继续搅拌24h后, 萃取后洗涤干燥, 。

26、过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0051 分别配制出光引发剂127与烯丙基二糖醚的摩尔配比为2.96, 4.72, 7.68, 10.49, 14.91和22.14的混合物, 均匀涂抹在干燥的溴化钾片上, 使用傅里叶变换实 时红外(RT-IR)获得光聚合的动力学曲线。 如图3所示, 用双键转化率近似模拟烯丙基二糖 醚的转化率, 其中发现当配比为22.14时, 可看出烯丙基二糖醚展现出较高的转化率。 结 合图2和图3, 固体引发剂127与液体引发剂HMPP相比, 在同种配比下, 固体引发剂127的转化 率比液体引发剂HMPP低。 0052 实施例3 0053 向盛有25ml纯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

27、5g曲二糖(相当于1份曲二糖), 搅拌分散均匀。 再加入5.291g的甲基氯丙烯(相当于4份甲基氯丙烯), 调节pH为9, 磁力搅拌15min后, 将 0.050g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相当于0.02份四丁基高氯酸铵)加入反应液中。 混合溶液加热升 温到75, 反应继续搅拌24h后, 萃取后洗涤干燥, 过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0054 实施例4 0055 向盛有40ml纯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g乳糖(相当于1份乳糖), 搅拌分散均匀。 再加 入10.582g的甲基氯丙烯(相当于8份甲基氯丙烯), 调节pH为13, 磁力搅拌15min后, 将 0.200g的四丁基高氯酸铵(相当于0.04份四。

28、丁基高氯酸铵)加入反应液中。 混合溶液加热升 温到75, 反应继续搅拌24h后, 萃取后洗涤干燥, 过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烯丙基二糖醚。 说明书 5/9 页 8 CN 111072823 A 8 0056 实施例5 0057 烯丙基二糖醚单体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0058 将制得的1g烯丙基二糖醚(相当于17份烯丙基二糖醚), 0.07g光引发剂HMPP(相当 于3.74份光引发剂), 依次加入到25g蒸馏水中, 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 0.10g, 搅拌5min后, 将反应液置于紫外辐射强度30-50mW/cm2的LED的点光源下反应5min、 10min、 20min、 。

29、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然后收集产物, 透析, 冷冻干燥后即得到以蔗糖 基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59 如图4(a)和图4(b)所示, 将反应液在点光源下反应60min制备出的微球表面光滑, 分散性均匀。 0060 实施例6 0061 烯丙基二糖醚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3相同。 0062 将制得的1g烯丙基二糖醚(相当于22份烯丙基二糖醚), 0.04g光引发剂TPO(相当 于1.32份光引发剂), 依次加入到20g蒸馏水中, 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 0.03g, 搅拌5min后, 将反应液置于紫外辐射强度30-50mW/cm2的LED的点光源下反应。

30、5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然后收集产物, 透析冷冻干燥后即得到以蔗糖基 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63 如图5(a)和图5(b)所示, 将反应液在点光源下反应60min制备出的微球表面光滑, 分散性均匀。 0064 实施例7 0065 烯丙基二糖醚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4相同。 0066 将制得的1g烯丙基二糖醚(相当于6份烯丙基二糖醚), 0.38g光引发剂BAPO(相当 于2.76份光引发剂), 依次加入到30g蒸馏水中, 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 0.06g, 搅拌5min后, 将反应液置于紫外辐射强度30-5。

31、0mW/cm2的LED的点光源下反应5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然后收集产物, 透析, 冷冻干燥后即得到以蔗糖 基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67 如图6(a)和图6(b)所示, 将反应液在点光源下反应60min制备出的微球表面光滑, 分散性均匀。 0068 吸水倍率测定: 将干燥好的微球, 分析天平精准测量以后, 记录样品各自重量W0, 将样品吸水溶胀后分别记录不同时间下的重量W1, 具体重量按表所示。 吸水率(W1-W0)/ W0, 即本发明所提的溶胀性。 0069 光照5min有少量聚合出微球, 当光照时间大于30min时,。

32、 吸收倍数在1.5-2倍最好, 体积在原先基础上扩大1.52倍, 能够堵塞细支毛细管, 符合临床要求, 溶胀性小于1.5倍 不易栓塞, 溶胀性大于2倍又容易团聚。 0070 表1实施例5实施例7吸水率实验结果 说明书 6/9 页 9 CN 111072823 A 9 0071 0072 0073 实施例8 0074 将实施列5中制得的聚合微球, 经过分筛后得到的100-300 m的微球, 紫外灭菌后, 与造影剂碘海醇混合, 通过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打入兔子的左肾中, 其中右肾作为对照组构 建肿瘤模型, 经过7天后将实验动物解剖, 取出肾脏做病理切片。 如图7所示, 图7(a)是栓塞 前正常组织的切。

33、片, 图7(b)是栓塞后微球与组织的切片, 其中图7(b)显示栓塞后微球与组 织的相容性良好, 兔子术后三天后, 正常活动也未表现出不良反应。 0075 对比例1 0076 壳聚糖-聚乙烯醇栓塞微球 0077 步骤一: 共混液制备: 将聚乙烯醇和壳聚糖天然高分子溶解在水中, 采用电动搅拌 说明书 7/9 页 10 CN 111072823 A 10 器搅拌, 搅拌速率为5005000rpm, 配制成浓度为10(w1/w2)的共混液1000ml。 其中, 壳聚 糖和聚乙烯醇质量比(w1/w2)分别为1:0.01、 1:0.1、 1:3。 0078 步骤二: 乳化交联: 将步骤一制备得到的壳聚糖-。

34、聚乙烯醇共混液500ml加热至90 , 以5000rpm搅拌速率搅拌30min, 使之溶解为透明液体, 静置去除气泡。 将0.01(w1/w2) 的Span80与500ml液体石蜡分散均匀后, 然后用注射器将其滴加到液体石蜡中, 搅拌60min 后, 再用注射器加入0.01(w1/w2)的戊二醛, 持续搅拌3h。 同时, 交联后溶液中将步骤一中 剩余未交联共混液注射到交联后溶液中, 形成交联与未交联颗粒的共混溶液, 其中, 乳化交 联共混液与未交联乳化共混液的质量比(w1/w2)为1:0.1。 0079 步骤三: 洗涤脱水干燥: 于步骤二中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溶液交联溶液滴加1 (v1/v2)。

35、的异丙醇, 搅拌30min后, 沉淀加入500ml的无水乙醇搅拌20min后, 静置30min, 取下 层溶液, 重复以上操作3次, 用布氏漏斗抽滤, 取滤渣, 于60烘干。 洗涤完成后, 将沉淀至于 50下流动空气中干燥得到微球。 0080 步骤四: 筛分: 将步骤三中干燥的样品进行筛分, 制备得到粒径范围分别为50 100 m、 300500 m、 500700 m和700900 m微球作为最终产品, 包装后采用辐照灭菌。 0081 表2对比例1吸水率实验结果 0082 0083 对比例2 0084 烯丙基二糖醚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 唯一区别在于光引发剂与烯丙基 二糖醚的官能团摩。

36、尔比为4: 100。 0085 将制得的1g烯丙基二糖醚(相当于17份烯丙基二糖醚), 0.013g光引发剂HMPP(相 当于0.68份光引发剂), 依次加入到25g蒸馏水中, 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 0.04g, 搅拌5min后, 将反应液置于紫外辐射强度30-50mW/cm2的LED的点光源下反应5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然后收集产物, 透析, 冷冻干燥后即得到以蔗糖 基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86 对比例3 0087 烯丙基二糖醚的制备方法基本与实施例3相同。 唯一区别在于光引发剂与烯丙基 二糖醚的官能团摩。

37、尔比为48: 100。 0088 将制得的1g烯丙基二糖醚(相当于22份烯丙基二糖醚), 0.32g光引发剂TPO(相当 于10.56份光引发剂), 依次加入到20g蒸馏水中, 搅拌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 0.04g, 搅拌5min后, 将反应液置于紫外辐射强度30-50mW/cm2的LED的点光源下反应5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然后收集产物, 透析冷冻干燥后即得到以蔗糖基 为骨架的聚合微球。 0089 表3对比例23吸水率实验结果 说明书 8/9 页 11 CN 111072823 A 11 0090 0091 对。

38、比例1中微球吸收倍率为1013倍之间, 但实际应用时, 溶胀性太大会引起团 聚, 形变太大, 导致微球的形状发生变化。 而实施例5实施例7制备的微球, 并没有多糖-聚 乙烯醇的制作的微球溶胀性那么高, 如图3图5所示的聚合微球的光学显微镜图和场发射 扫描电镜图, 溶胀性在1.52倍以内, 足以填充血管, 满足手术需要, 同时微球的球形不会 有太大的变化。 0092 对比例2中, 当光引发剂与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为4: 100时, 溶胀性太小, 仅在1.5以下, 不易栓塞, 对比例3中, 当光引发剂与烯丙基二糖醚的官能团摩尔比为48:100 时, 溶胀性太大, 高达2.2以上, 通过对比例。

39、3制备的微球在显微镜下开始团聚, 这样的微球 不适合在下一步体内实验中评价。 0093 显然,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9/9 页 12 CN 111072823 A 12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3 CN 111072823 A 13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4 CN 111072823 A 14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5 CN 111072823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二糖基 骨架 聚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糖基骨架的聚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83361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