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系统.pdf
《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系统.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048656.X (22)申请日 2019.10.31 (71)申请人 武汉旗云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发区高新大道999号未来科技城海外 人才大楼A座18楼181室 (72)发明人 石鸿凌杨乐江小平李成华 丁昊廖邓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臻诚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2233 代理人 宋业斌 (51)Int.Cl. G01R 31/00(2006.01) G06K 9/00(2006.01) G06N 3/04。
2、(2006.01) G06N 3/08(2006.01) G06T 11/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 方法和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 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包括: 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 情况下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对该电压和电 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将处理后的用电设 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生成不同时刻用电设 备的电压-电流轨迹曲线, 对各个时刻的电压-电 流轨迹曲线进行归一化和图像二进制化处理。 将 负载的一个周期内的不同时刻的二值图像以叠 加的方式构建输入层。 基于3D卷积的神经网络结 构, 引。
3、入表示卷积与池化操作的时间深度参数; 本发明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 通过3D卷积核在时 间轴上滑动组合连续帧的空间特征, 挖掘连续子 图像的时空特征, 能够有效的利用电压电流轨迹 空间形状特征以及循环方向上的信息, 从而提高 监测精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111103477 A 2020.05.05 CN 111103477 A 1.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下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对该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 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2)根据步骤。
4、(1)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备在不同 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处理, 以 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3)将步骤(2)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进行叠加处理, 并输入训练好的3D卷 积神经网络模型中, 以得到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 并将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发送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滤波过程是先后采用中值滤 波法和均值滤波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不同时刻用电 设备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的生成过程是先以用电设备。
5、的电压数据为基准, 从步骤(1)处理 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中截取10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 并获取这10个完整周期的电流 数据; 随后, 对这10个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后求其均值, 从而分别形成 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将这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分别平 均划分成N个部分; 随后, 使用第一部分的电压数据作为纵坐标, 第一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 横坐标生成前1/N个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使用前两部分的电压数据作为纵坐标, 前 两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横坐标生成前2/N个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依此类推, 直到最 终生成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共。
6、N帧, 用于展示出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 迹生成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3D卷积神经 网络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的 (3-1)采集多个类别的用电设备在稳态时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作为数据集; (3-2)对数据集中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 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3-3)根据步骤(3-2)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备在 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处 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并将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
7、轨迹图像输入 3D卷积神经网络; (3-4)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3D卷积神经网络中每层的权重参数进行更新和优化, 以得 到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 (3-5)对步骤(3-4)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 直到该3D卷积神经网络的 损失函数达到最小为止; (3-6)使用步骤(3-1)得到的数据集中的测试集对迭代训练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进行 迭代验证, 直到得到的分类精度达到最优为止, 从而得到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3D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 L为: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103477 A 2 其中N表示训。
8、练集的样本总数, K表示训练集中类别的数量, t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 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后的预测结果, y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对应的真实结果, 且k 1, K, 表示正则化程度, W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时的权重参 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4)中的优化过程是 采用Adam优化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3D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网络 结构为: 第一层是输入层, 对一个周期内N个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做叠加处理构建输 入层, 输入大小为N*40*40*1; 第。
9、二层是卷积层, 其接受来自输入层的N*40*40*1的立方体, 其中卷积核通道数为16, 卷积核大小为3*5*5, 其中5x5是卷积核在空间维度上的长度和宽度而且3是时间维度上连 续帧的数量, 该层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0*40*16; 第三层是池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2)*20*20*16; 第四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5*5, 卷积核通道数为64,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1, 该 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2)*20*20*64; 第五层是池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4)*1。
10、0*10*64; 第六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3*3, 卷积核通道数为256,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1, 该 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10*10*256; 第七层是全局平均池化层, 池化窗口大小为(N/4)*10*10, 步长为(N/4)*10*10, 其输出 节点数量为256; 第八层是全连接层, 输出节点数量为11个。 8.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模块, 用于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下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对该电压数据和电 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第二模块, 用于根据第一模块处理。
11、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 设备在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 化处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第三模块, 用于将第二模块处理后的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进行叠加处理, 并输入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 以得到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 并将用电设备的用 电信息发送给用户。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103477 A 3 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 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
12、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 高效利用电力资源是解决能源过度消耗这一问题的关键, 而有效利用电力 资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电气负载(例如家用电器等)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取用电 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电力供应商通过该用电信息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来进行电力能源的分 配, 或者根据用户使用的用电设备来预防因用电不规范而引发的火灾, 而且用户也可以通 过用电信息去改善自身的用电情况。 0003 现有的电气负载监测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分析电气负载的启动 过程时间、 启动电流最大值、 启动电流最大值时间、 稳态电流频谱等特征, 通过两两或者多 个特征进行组合的方法实现对电气负载的监测;。
13、 第二种是将电流波形和电压波形引入诸如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ian Model, 简称NB)、 决策树(Decision tree, 简称DT)、 支持向量 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简称SVM)等机器学习算法中, 使用计算得到的模型来识别电 气负载。 0004 然而, 上述现有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均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第 一种方法, 其为了采集电气系统启动时的暂态特征参数, 数据采样装置需要对电气系统进 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 才不会遗漏负荷投入/切除运行时稍纵即逝的暂态过程, 这会增加系 统能耗, 且采集过程中必须使用高精度的设备, 这会。
14、导致监测成本过高; 而在上述第二种方 法中,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出的模型识别率不高, 且模型的鲁棒性和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 电气负载监测方法和系统, 其目的在于, 解决现有基于暂态特征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中存 在的系统能耗高、 检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以及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气负载监测方 法中存在的识别率低、 模型鲁棒性和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 气负载监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下。
15、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对该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0008 (2)根据步骤(1)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备在 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处 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0009 (3)将步骤(2)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进行叠加处理, 并输入训练好的 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 以得到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 并将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发送给用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1103477 A 4 户。 0010 优选的, 滤波。
16、过程是先后采用中值滤波法和均值滤波法。 0011 优选的, 步骤(2)中不同时刻用电设备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的生成过程是先以用 电设备的电压数据为基准, 从步骤(1)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中截取10个完整周期 的电压数据, 并获取这10个完整周期的电流数据; 随后, 对这10个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 据分别进行叠加后求其均值, 从而分别形成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将这 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分别平均划分成N个部分; 随后, 使用第一部分的电压 数据作为纵坐标, 第一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横坐标生成前1/N个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 像, 使用前两部分的电压数据作为纵坐标,。
17、 前两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横坐标生成前2/N个周 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依此类推, 直到最终生成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共N 帧, 用于展示出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生成过程。 0012 优选的, 3D卷积神经网络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的(3-1)采集多个类别的用电 设备在稳态时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作为数据集; 0013 (3-2)对数据集中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 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0014 (3-3)根据步骤(3-2)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 备在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18、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 处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并将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输 入3D卷积神经网络; 0015 (3-4)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3D卷积神经网络中每层的权重参数进行更新和优化, 以得到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 0016 (3-5)对步骤(3-4)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 直到该3D卷积神经网 络的损失函数达到最小为止; 0017 (3-6)使用步骤(3-1)得到的数据集中的测试集对迭代训练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 进行迭代验证, 直到得到的分类精度达到最优为止, 从而得到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 0018 优选的, 3D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
19、函数L为: 0019 0020 其中N表示训练集的样本总数, K表示训练集中类别的数量, t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 练样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后的预测结果, y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对应的真实结果, 且k1, K, 表示正则化程度, W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时的权 重参数。 0021 优选的, 步骤(3-4)中的优化过程是采用Adam优化器。 0022 优选的, 3D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网络结构为: 0023 第一层是输入层, 对一个周期内N个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做叠加处理构 建输入层, 输入大小为N*40*40*1; 0024 第二层是卷积层, 其。
20、接受来自输入层的N*40*40*1的立方体, 其中卷积核通道数为 16, 卷积核大小为3*5*5, 其中5x5是卷积核在空间维度上的长度和宽度而且3是时间维度上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1103477 A 5 连续帧的数量, 该层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0*40*16; 0025 第三层是池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2)*20*20* 16; 0026 第四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5*5, 卷积核通道数为64,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 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2)*20*20*64; 0027 第五层是池。
21、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4)*10*10* 64; 0028 第六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3*3, 卷积核通道数为256,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 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10*10*256; 0029 第七层是全局平均池化层, 池化窗口大小为(N/4)*10*10, 步长为(N/4)*10*10, 其 输出节点数量为256; 0030 第八层是全连接层, 输出节点数量为11个。 0031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系统, 包括: 0032 第一模块, 用于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下的电压数据和电流。
22、数据, 并对该电压数据 和电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0033 第二模块, 用于根据第一模块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 用电设备在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 二值化处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0034 第三模块, 用于将第二模块处理后的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进行叠加 处理, 并输入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 以得到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 并将用电设备 的用电信息发送给用户。 0035 总体而言,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 能够。
23、取得下列有 益效果: 0036 1、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步骤(1), 其数据来源仅需要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情况下一 段时间内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大大降低了对数据采样设备的精度要求, 因此能够解决 现有基于暂态特征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由于需要数据采样装置持续不间断工作所导致的 系统能耗高、 检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37 2、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步骤(2)和步骤(3), 其利用电压电流轨迹生成过程中的多张 轨迹图像进行像素化作为负载标记, 增添了原始电压电流轨迹特征不具备的时间信息, 并 利用3D卷积神经网络作为识别分类器, 能够有效的利用电压电流轨迹时间以及循环方向上 的信息, 因此能够解决现有。
24、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中存在的识别率低的技 术问题。 0038 3、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步骤(1)和步骤(2), 其首先利用了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在 保存了轨迹整体形状的前提下实现了信号的平滑; 其次通过二值化处理, 使轨迹的特征增 强了对噪声的容错性以及自身的鲁棒性, 因此能够解决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气负载 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鲁棒性和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1103477 A 6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0040 图2(a)至(e)是本发明方法的步骤(2)中得到的不同时刻用电设备的电压-。
25、电流轨 迹图像。 0041 图3(a)至(e)是对图2(a)至(e)中不同时刻用电设备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分别进 行归一化和二值化处理后得到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0042 图4是本发明方法最终得到的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 0043 图5是本发明3D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阶段的损失函数和准确率变化曲线的示意 图。 0044 图6是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3D卷积神经网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 下面所描。
26、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 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46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该方法将视频分类 的思想和非侵入式负载监测技术进行结合, 这是由于, 电压电流轨迹是信号在一个的周期 内形成的闭环曲线, 而不是在特定的时间点t所形成。 因此, 本发明将电压电流轨迹形成 的过程作为负载的标记, 并使用轻量级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分类器进行训练。 0047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气负载监测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0048 (1)采集用电设备在稳态下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对该电压数据和电流数。
27、据 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0049 具体而言, 本步骤中每次采集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的持续时间是1秒, 采样频率是 25到30KHz之间, 优选是30KHz。 0050 本步骤滤波过程是先后采用中值滤波法和均值滤波法, 其具体是将采集到的一系 列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替, 目的是去除信 号中的突变点, 然后对信号的平滑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均值滤波, 目的是去除电压数据和电 流数据中的不相关数据点。 0051 (2)根据步骤(1)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备在 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28、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处 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0052 具体而言, 本步骤中不同时刻用电设备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的生成过程是先以 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为基准, 从步骤(1)处理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中截取10个完整周 期的电压数据Vten(其中需要根据10个完整的周期电压数据中第一个电压数据和最后一个 电压数据的幅值和斜率来确保截取了完整的10个周期), 并获取这10个完整周期的电流数 据Iten; 随后, 对这10个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后求其均值, 从而分别形 成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并将这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数据。
29、和电流数据分别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1103477 A 7 平均划分成N个部分(其中N值一般选择310, 在本发明中优选是5); 随后, 使用第一部分的 电压数据作为纵坐标, 第一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横坐标生成前1/N个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 图像, 如图2(a)所示; 使用前两部分的电压数据作为纵坐标, 前两部分的电流数据作为横坐 标生成前2/N个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如图2(b)所示, 依此类推直到最终生成一个 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共N帧, 用于展示出一个完整周期的电压电流轨迹生成过 程, 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 N5)。 0053 本步骤中图像归一化和二值化。
30、处理后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尺寸为40*40, 深度为 1, 如图3所示。 0054 本步骤中归一化和二值化处理的目的, 是增强信号特征的鲁棒性以及容错率。 0055 (3)将步骤(2)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进行叠加处理, 并输入训练好的 3D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 以得到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如图4所示), 并将用电设备的用电信 息发送给用户。 0056 在图4中, 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包括用电设备的负荷分析值、 负荷率分析值、 电能 量分析值、 以及负荷预测值。 0057 具体而言, 本步骤中的3D卷积神经网络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的(3-1)根据步 骤(1)的方法, 本发明中采集了多个类。
31、别的用电设备在稳态时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作为 数据集; 0058 具体而言, 本发明中使用了11类用电设备, 包括: 空调、 日光灯、 风扇、 电冰箱、 电吹 风、 热得快、 台灯、 笔记本电脑、 微波炉、 吸尘器及洗衣机。 应该理解的是,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 述用电设备, 任何用电设备都被纳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 共采集了1074个样本数据作为数据集, 并将其按7: 3的比例划分 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0060 (3-2)对数据集中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滤波和采样处理, 以分别得到处理 后的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 0061 (3-3)根据步骤(3-2)处理后的。
32、用电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生成多帧用电设 备在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对每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先后进行归一化和二值化 处理, 以得到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 并将处理后的多帧电压-电流轨迹图像输 入3D卷积神经网络; 0062 (3-4)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3D卷积神经网络中每层的权重参数进行更新和优化, 以得到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 0063 具体而言, 3D卷积神经网络中每层需要更新的参数包括权重参数和偏置参数, 权 重参数的初始值是使用标准差为0.1的截断式正态分布输出的随机值, 偏置参数的初始值 设为0; 0064 具体而言, 为了加快损失值的下降速度, 本发明采用。
33、Adam-Optimizer作为优化器, 这是由于该优化器具有动量以及自适应学习率的优势。 0065 (3-5)对步骤(3-4)更新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迭代训练, 直到该3D卷积神经网 络的损失函数达到最小为止; 0066 3D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L为: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1103477 A 8 0067 0068 其中N表示训练集的样本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 其为751), K表示训练集中类别的 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 其为11), t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后的预 测结果, y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对应的真实结果, k1, K, 表示。
34、正则化程度, 其取 值为0.01, Wi,k表示第k类第i个训练样本输入3D卷积神经网络时的权重参数, 其随着3D卷积 神经网络的训练自行变化。 0069 (3-6)使用步骤(3-1)得到的数据集中的测试集对迭代训练后的3D卷积神经网络 进行迭代验证, 直到得到的分类精度达到最优为止, 从而得到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 0070 本发明中训练的损失函数和分类精度曲线如图5所示, 按照变化曲线可以发现最 终测试集得到94的准确率。 0071 对于本发明中的3D卷积神经网络而言, 其包括了输入层, 输出层, 3个3D卷积层、 2 个3D最大池化层和1个3D全局池化层(如图6所示), 其具体网络结。
35、构如下: 0072 第一层是输入层, 对一个周期内N个不同时刻的电压-电流轨迹图像做叠加处理构 建输入层, 输入大小为N*40*40*1; 0073 第二层是卷积层, 其接受来自输入层的N*40*40*1的立方体, 其中卷积核通道数为 16, 卷积核大小为3*5*5, 其中5x5是卷积核在空间维度上的长度和宽度而且3是时间维度上 连续帧的数量, 该层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0*40*16; 0074 第三层是池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2)*20*20* 16; 0075 第四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5*5, 卷积核通道。
36、数为64,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 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2)*20*20*64; 0076 第五层是池化层, 卷积核大小为2*2*2, 步长为2, 该层输出矩阵为(N/4)*10*10* 64; 0077 第六层是卷积层, 卷积核大小为3*3*3, 卷积核通道数为256, 使用全0填充, 步长为 1, 该层输出矩阵大小为(N/4)*10*10*256; 0078 第七层是全局平均池化层, 池化窗口大小为(N/4)*10*10, 步长为(N/4)*10*10, 其 输出节点数量为256; 0079 第八层是全连接层, 输出节点数量为11个。 0080 总而言之,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描述,。
37、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0081 1、 通过利用电压电流轨迹生成过程中的N帧的轨迹图像进行像素化作为负载标 记, 增添了原始电压电流轨迹特征所不具备的时间信息; 0082 2、 通过利用3D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监测分类器, 能够有效的利用电压电流轨迹时间 以及循环方向上的信息。 0083 测试结果 0084 将323个测试集样本输入到本方法训练好的3D卷积神经网络中, 网络自动识别负 载类别并给出识别结果。 如下表1所示, 可以看出与本发明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三种本领域 常用的负载检测识别方法比较, 本发明的识别准确率更高。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1103477 A 9 0085。
38、 表1 0086 008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 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1103477 A 10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11 CN 111103477 A 11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2 CN 111103477 A 12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3 CN 111103477 A 1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4 CN 111103477 A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5 CN 111103477 A 15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卷积 神经网络 电气 负载 监测 方法 系统
农用无人机喷施效率现场检测装置.pdf
双线全自动冷轧管机生产线.pdf
汽车双色透光按钮.pdf
便于残渣分离的活性氧化锌制备装置.pdf
五金件CNC加工车床.pdf
拖拉机翻转连接架.pdf
物流箱投送物流架.pdf
对虾无节幼体流水养殖装置.pdf
烧结网管状过滤元件对接拼焊结构.pdf
车辆顶舱盖机构及车辆.pdf
节能型有机废气高效吸附脱附装置.pdf
新型储能电源.pdf
方便运输的可折叠储物罐.pdf
镜头易拆卸安装的玩具显微镜.pdf
预拌砂浆筛砂机.pdf
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破碎装置.pdf
方便维修的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协作机器人侧装升降机构.pdf
TBM隧道施工注浆装置.pdf
便携式毫米波接力机.pdf
中频炉金属硅粉快速下料装置.pdf
即时传输及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佩戴牢固的蓝牙耳机.pdf
基于3D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位姿跟踪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模型协作的数据加权学习方法.pdf
蓝牙耳机信号传输测试装置.pdf
异常报价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存储介质.pdf
混凝土布料任务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转载溜槽及包括其的带式输送机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手术后目标血红蛋白的方法及系统.pdf
中频炉换炉开关.pdf
患者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多功能脸盆.pdf
针对TAU的抗体.pdf
一种铸造汽车刹车用连接件的砂型.pdf
一种竹荪培养料.pdf
一种萝卜葵氨基酸中草药复混肥.pdf
具有靶向结合特异性的嵌合多肽.pdf
一种巧剖黄鳝泥鳅器.pdf
一种凹凸棒用于肥料增效剂的用途.pdf
一种节能型门窗自动施胶装置.pdf
一种甲基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生产工艺.pdf
一种智能节能油烟机.pdf
一种香蕉除芽剂及其应用.pdf
速度可调的轮滑鞋.pdf
一种提高平面交叉路口通行效率的方法.pdf
卷对卷连续水平式高电流电镀系统.pdf
一种新型脱除二噁英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互补型DMG的热功转换与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及方法.pdf
一种基于改进的倒双谱分析的控制回路非线性检测方法.pdf
同轴反向双螺旋桨高效推进器的设计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