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81066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2.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档描述: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025624.1 (22)申请日 2019.01.11 (71)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381号 (72)发明人 刘述梅吴彦城赵建青黄皓浩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向玉芳 (51)Int.Cl. C08J 5/18(2006.01) C08G 73/10(2006.01) G01N 21/77(2006.01) G01N 21/78(2006.01) C08L 79/08(。

2、2006.01) (54)发明名称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 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 胺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是将芳香二胺单体与 芳香二酐单体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混合, 加入催化剂,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多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反应, 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再 制备纤维状聚酰亚胺; 将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 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 充分搅拌溶解后均匀 涂抹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除去溶剂, 冷却后浸泡 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 膜。 本发明含有羟基芴的聚酰亚胺薄膜可以直接 裁剪。

3、成片状使用, 传感器件制作十分方便, 用于 氟离子的测定, 灵敏度达到10-4mol/L, 且选择性 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CN 109796613 A 2019.05.24 CN 109796613 A 1.一种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 其特征在于, 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芴 基团, 分子结构通式为: 其中n表示重复结构单元的平均个数, 取值为100201; R1和R2为H或者CH3; Ar为以下结 构通式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1)将芳香二胺单体与芳香二酐单体在强极性非质子有。

4、机溶剂中混合, 加入催化剂, 在 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多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 先在2585反应212小时, 然后升 温到150220继续反应1248小时, 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将该聚酰亚胺溶液滴加到乙醇 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滴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除去有机溶剂, 将沉淀干燥, 得到纤维状聚酰 亚胺; 所述催化剂为异喹啉、 乙酸酐、 三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所述芳香二胺单体的结构式为: 其中R1和R2为H或者CH3; 所述芳香二酐单体为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 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 3,3,4, 4-二苯基砜四羧酸二酸酐或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

5、(酞酸酐); (2)将步骤(1)所得的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 控制固含量为 1015wt, 充分搅拌溶解后均匀涂抹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多次抽真空, 直至无气泡, 再升 温除去溶剂,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芳香二胺单体与芳香二酐单体的摩尔比控制为1: 0.9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N-甲基吡咯烷酮、 二甲基亚砜、 N,N-二甲基乙 酰胺和间。

6、甲酚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催化剂的用量为芳香二胺单体摩尔数的0.010.1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所述的将沉淀干燥是将沉淀置于95105下真空干燥812小时; 所述的在室温下抽 真空-通氩气循环的次数为两次; 所述的乙醇用量为聚酰亚胺溶液体积的1015倍。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9796613 A 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所述的玻璃板为二氧化硅玻璃板; 所。

7、述的升温除去溶剂是从室温升至70真空干燥8 12小时; 再从70升至120真空干燥36小时; 再从120升至200真空干燥23小时。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测定氟离子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将 所述聚酰亚胺薄膜裁成条状, 浸泡在待测溶液中, 浸泡2060分钟, 取出用乙醇冲洗, 观察 薄膜颜色变化; 只有浸泡在含有氟离子的溶液中时, 聚酰亚胺薄膜由黄色变为绿色, 颜色产 生通过目视可以识别的明显变化, 该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具有明显的显色传感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测定氟离子的应用,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待测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为10-。

8、40.1mol/L; 将所述聚酰亚胺薄膜裁成0.52cm 的长条片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测定氟离子的应用,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由黄色变为绿色后浸泡在含有0.010.1mol/L的三氟乙酸的乙醇 溶液中进行再生处理, 520分钟后, 薄膜颜色由绿色恢复到原来的黄色, 仍然对氟离子具 有同样灵敏的显色传感作用; 反复10次, 该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具有同样灵敏的显色传 感作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9796613 A 3 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类测定氟离子的聚酰亚胺薄膜传感。

9、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类显色传 感, 目视即可测定氟离子的聚酰亚胺薄膜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属于材料科学领 域与离子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氟离子作为最小的阴离子, 在许多生物和化学过程起到重要而基础的作用, 适量 的氟离子能够预防蛀牙和骨质疏松症, 但过量的摄入氟离子将引起氟中毒, 高浓度的氟离 子会严重危害环境, 氟离子的存在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 很多场合都需要快速、 高效地识别 和检测氟离子浓度。 利用对氟离子敏感的化学物质, 借助仪器,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 荧光 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等进行测定是较普遍的方法, 目前已发现的氟离子化学传感物质多为 小分子化合物, 配制。

10、成溶液测定, 存在使用不方便、 难以实现循环使用等缺点, 开发简单、 方 便的检测氟离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 以固态薄膜为传感材料, 利用其与氟离子结合后发生只需目视即可观察到的颜色 变化 , 以此测定氟离子浓度, 不需要复杂的仪器 , 操作简单、 方便。 中国发明专利 CN201010202940.0将对氟离子敏感的配体茜素络合剂分子单层负载到表面沉积10层二氧 化钛膜的滤纸纤维上, 实现对氟离子的显色传感和测定, 但该发明借助定量滤纸作载体, 制 备方法复杂, 只能一次使用。 0004 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949644.4公开了一种以2-溴-9,9-(N-咔唑-己。

11、基)芴为原 料, 与三甲基乙炔基硅反应, 再经过电化学聚合得到聚1,4-二(4-(9,9-双(N-咔唑-己基)芴 基)-1,2,3-三唑基)苯薄膜, 该薄膜可用作检测氟离子的荧光传感膜, 灵敏度高, 但需要专 门的荧光检测仪。 目前尚未有通过目视颜色变化即可测定氟离子的显色传感固态薄膜材 料。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目视颜色变化即可测定氟离子的显色传感聚酰 亚胺薄膜; 00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在氟离子测定中的应 用。 0008 本发明通过将羟基芴结构引入到聚酰。

12、亚胺中, 其分子结构上的羟基可以与氟离子 形成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致使聚酰亚胺链中的羟基发生去质子化, 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效 应增强, 导致在可见光区域有强吸收; 该聚酰亚胺薄膜放入氟离子溶液中浸泡后, 取出, 颜 色从黄色变成绿色, 颜色变化明显, 通过目视绿色的深浅, 就可以估算对应的氟离子浓度, 实现氟离子的定量测定, 不需要借助其他分析化学仪器。 0009 通常氟离子都是溶解在水或乙醇、 甲醇或丙酮等常用低沸点溶剂中配制成溶液进 说明书 1/7 页 4 CN 109796613 A 4 行测定, 这就需要传感材料有好的耐水性、 耐溶剂性、 热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和一定的力学 强度。 本。

13、发明聚酰亚胺是一类主链含有亚酰胺环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 具有优异的热稳定 性、 耐水性、 耐溶剂性、 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 本发明含有羟基芴的聚酰亚胺薄膜对氟 离子具有灵敏的显色反应, 通过目视即可测定氟离子的浓度, 且可以通过再生的方法恢复 传感作用, 多次使用。 该薄膜可以直接裁剪成片状, 传感器件制作方便, 应用价值大。 0010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1 一种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芴基团, 分子 结构通式为: 0012 0013 其中n表示重复结构单元的平均个数, 取值为100201; R1和R2为H或者CH3; Ar为以 下结构。

14、通式中的一种: 0014 0015 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6 (1)将芳香二胺单体与芳香二酐单体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混合, 加入催化 剂,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多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 先在2585反应212小时, 然后升温到150220继续反应1248小时, 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将该聚酰亚胺溶液滴加 到乙醇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滴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除去有机溶剂, 将沉淀干燥, 得到纤维 状聚酰亚胺; 所述催化剂为异喹啉、 乙酸酐、 三乙胺和吡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0017 所述芳香二胺单体的结构式为: 0018 0019 其中。

15、R1和R2为H或者CH3; 0020 所述芳香二酐单体为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 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 3, 3,4,4-二苯基砜四羧酸二酸酐或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酞酸酐); 0021 (2)将步骤(1)所得的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 控制固含 量为1015wt, 充分搅拌溶解后均匀涂抹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多次抽真空, 直至无气泡, 再升温除去溶剂,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 0022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 优选地, 所述芳香二胺单体与芳香二酐单体的摩尔比 控制为1: 0.91.1。 0023 优选地,。

16、 所述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N-甲基吡咯烷酮、 二甲 基亚砜、 N,N-二甲基乙酰胺和间甲酚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说明书 2/7 页 5 CN 109796613 A 5 0024 优选地, 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芳香二胺单体摩尔数的0.010.1倍。 0025 优选地, 步骤(1)所述的将沉淀干燥是将沉淀置于95105下真空干燥812小 时; 所述的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的次数为两次; 所述的乙醇用量为聚酰亚胺溶液体 积的1015倍。 0026 优选地, 步骤(2)所述的玻璃板为二氧化硅玻璃板; 所述的升温除去溶剂是从室温 升至70真空干燥812小时; 再从70升至1。

17、20真空干燥36小时; 再从120升至200 真空干燥23小时。 0027 所述的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测定氟离子的应用: 将所述聚酰亚胺薄膜裁 成条状, 浸泡在待测溶液中, 浸泡2060分钟, 取出用乙醇冲洗, 观察薄膜颜色变化; 只有浸 泡在含有氟离子的溶液中时, 聚酰亚胺薄膜由黄色变为绿色, 颜色产生通过目视可以识别 的明显变化, 该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具有明显的显色传感作用。 0028 优选地, 所述的待测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为10-40.1mol/L; 将所述聚酰亚胺薄膜 裁成0.52cm的长条片状。 0029 优选地, 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由黄色变为绿色后浸泡在含有0.010.1m。

18、ol/L的三 氟乙酸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再生处理, 520分钟后, 薄膜颜色由绿色恢复到原来的黄色, 仍 然对氟离子具有同样灵敏的显色传感作用; 反复10次, 该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具有同样 灵敏的显色传感作用。 0030本发明中, 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的为:4,4-氧双邻苯二甲 酸酐(ODPA)的结构式为:3,3,4,4-二苯基砜四羧酸二酸酐(DSDA)的结构式 为:4 ,4 -(4 ,4 -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酞酸酐)(BPADA)的结构式为: 003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的效果: 0032 1、 本发明含有羟基芴的聚酰亚胺薄膜不溶于水和乙醇、 甲醇或丙酮等常用低沸点。

19、 溶剂, 氮气氛围中5热失重温度达到500, 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70, 热膨胀系数小于 70ppm/, 拉伸模量大于3.0GPa, 拉伸强度大于90MPa, 断裂伸长率达到8, 满足氟离子传 感材料对耐水性、 耐溶剂性、 热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的需要。 0033 2、 本发明含有羟基芴的聚酰亚胺薄膜可以直接裁剪成片状使用, 传感器件制作十 分方便, 用于氟离子的测定, 灵敏度达到10-4mol/L, 且选择性高; 0034 3、 本发明含有羟基芴的聚酰亚胺薄膜可通过再生的方法恢复传感作用, 多次用于 氟离子的测定。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得到聚酰亚胺薄膜产物的。

20、全反射红外光谱图, 其中: a 为实施例1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产物, b为实施例2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产物, c为实施例3所得聚 说明书 3/7 页 6 CN 109796613 A 6 酰亚胺薄膜产物, d为实施例4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产物。 003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4所得到聚酰亚胺溶于氘代二甲基亚砜测得的核磁共振氢 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本发 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8 实施例1 0039 将1.241g 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与1.522g 2,7-二羟基-9,9-二(4-氨苯 基)芴(AHF)。

21、加入到100mL单口烧瓶中, 加入25毫升间甲酚为溶剂, 8滴异喹啉作为催化剂, 磁 力搅拌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两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 分别在85和200 各反应12小时; 结束反应, 冷却到室温, 得到粘稠的聚酰亚胺溶液; 将其滴加到400mL乙醇 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滴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将沉淀在100下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纤维状 聚酰亚胺; 取部分干燥的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 控制固含量为10, 充分搅拌溶解后, 均匀涂抹在干净的二氧化硅玻璃板上, 多次抽真空, 直至无气泡, 在真空 干燥箱中70下干燥12小时, 120下干燥3小时, 。

22、200下干燥3小时,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 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ODPA-AHF型聚酰亚胺薄膜; 0040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为黄色, 不溶于水、 乙醇、 甲醇和丙酮; 采用热重分析仪 (TGA)测得在氮气氛围中5失重温度为525;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测得其玻璃化 转变温度为410; 采用静态机械分析仪(TMA)测试得到该聚酰亚胺薄膜的热膨胀系数 (CET)为60.57ppm/; 根据GB/T 1040.3-2006标准测得该薄膜的拉伸模量为4.3GPa, 拉伸 强度为101.5MPa, 断裂伸长率为14。 薄膜产物的全反射红外(IR)光谱如附图1中a, 谱图上 310036。

23、00cm-1间出现宽的对应羟基的特征吸收峰, 1777cm-1和1711cm-1处分别对应酰亚胺 环中CO的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特征峰, 1368cm-1处对应酰亚胺环的C-N键伸缩振动吸 收峰, 其它峰归属如下: 3063、 3043cm-1(芳香环不饱和C-H伸缩振动),1607、 1509cm-1(芳香 环骨架振动),1337cm-1(C-N伸缩振动),1273、 1234、 1084cm-1(C-O伸缩振动); 其核磁共振氢 谱(600MHz,DMSO-d6)如附图2中a, 各化学位移(ppm)归属为 9.46(s,2H) ,8.04(d,J 7.8Hz,2H),7.65-7.54(。

24、m,6H),7.39(d,J8.5Hz,4H),7.27(d,J8.5Hz,4H),6.82(s,2H), 6.77(d,J8.0Hz,2H); 将其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 采用GPC法测得其数均分子量为 7.15104, PDI1.64, 重复结构单元平均个数为109; 由上推知所得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 式为: 0041其中n109。 0042 实施例2 0043 将1.241g 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与1.572g 2,7-二羟基-9,9-二(3,5-二 甲基-4-氨苯基)芴(DMAHF)加入到100mL单口烧瓶中, 加入30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 剂, 6ml乙。

25、酸酐和4ml吡啶作为催化剂, 磁力搅拌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两 说明书 4/7 页 7 CN 109796613 A 7 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 分别在25反应6小时, 然后升温到150继续反应18小时; 结束反 应, 冷却到室温, 得到粘稠的聚酰亚胺溶液; 将其滴加到400mL乙醇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滴 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将沉淀在105下真空干燥8小时得到纤维状聚酰亚胺; 取部分干燥的 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 控制固含量为10, 充分搅拌溶解后, 均匀涂 抹在干净的二氧化硅玻璃板上, 多次抽真空, 直至无气泡, 在真空干燥箱中70下干燥6小 。

26、时, 120下干燥5小时, 200下干燥4小时,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 感ODPA-DMAHF型聚酰亚胺薄膜。 0044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为黄色, 不溶于水、 乙醇、 甲醇和丙酮; 采用TGA测得在氮气 氛围中5失重温度为527, 采用DMA法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2; 采用TMA测试得到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CET为56.76ppm/; 根据GB/T 1040.3-2006标准测量得到该薄膜的拉伸 模量为3.6GPa, 拉伸强度为93.9MPa, 断裂伸长率为11。 薄膜产物的全反射IR光谱如附图1 中b, 数据结果为: IR(cm-1): 31003600(O-H。

27、伸缩振动),3067、 3031(芳香环不饱和C-H伸 缩振动),2955、 2922、 2864(饱和C-H伸缩振动),1776、 1713(CO伸缩振动),1605、 1472(芳 香环骨架振动),1363(C-N伸缩振动),1272、 1232、 1102(C-O伸缩振动); 产物的核磁共振氢 谱(1H NMR, 600MHz,DMSO-d6)如附图2中b,各化学位移(ppm)归属为: 9.46(s,2H),8.07(d,J 8.3Hz,2H),7.70(s,2H),7.65(d,J8.1Hz,2H),7.56(d,J8.2Hz,2H),6.97(s,4H), 6.84(s,2H),6.。

28、77(d,J7.8Hz,2H),2.01(s,12H), 将其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 采用 GPC法测得数均分子量为1.43105, PDI2.46, 重复结构单元平均个数为201; 由上推知所 得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式为: 0045其中n201。 0046 实施例3 0047 将1.746g 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与1.921g 2,7-二羟基-9,9-二(4- 氨苯基)芴(DMAHF)加入到100mL单口烧瓶中, 加入30毫升间甲酚为溶剂, 10滴异喹啉作为催 化剂, 磁力搅拌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两次, 然后在氩气保护下, 分别在80 反应6小时。

29、, 然后升温到220反应6小时; 结束反应, 冷却到室温, 得到粘稠的聚酰亚胺溶 液; 将其滴加到500mL乙醇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滴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将沉淀在95下真 空干燥12小时得到纤维状聚酰亚胺; 取部分干燥的纤维状聚酰亚胺溶解在N,N-二甲基乙酰 胺中, 控制固含量为10, 充分搅拌溶解后, 均匀涂抹在干净的二氧化硅玻璃板上, 多次抽 真空, 直至无气泡, 在真空干燥箱中70下干燥8小时, 120下干燥6小时, 200下干燥2小 时,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6FDA-DMAHF型聚酰亚胺薄膜。 0048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为黄色, 不溶于水、 乙醇、。

30、 甲醇和丙酮; 采用TGA测得在氮气 氛围中5失重温度为516, 采用DMA法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6; 采用TMA测试得到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CET为62.09ppm/; 根据GB/T 1040.3-2006标准测得该薄膜的拉伸模量 为3.5GPa, 拉伸强度为95.5MPa, 断裂伸长率为8。 薄膜产物的全反射IR光谱如附图1中c, 数据结果为: IR(cm-1): 31003600(O-H伸缩振动),3072、 3030(芳香环不饱和C-H伸缩振 动),2958、 2924、 2865(饱和C-H伸缩振动),1783、 1714(CO伸缩振动),1609、 1479(芳香环 说明书 5。

31、/7 页 8 CN 109796613 A 8 骨架振动) ,1366(C-N伸缩振动) ,1293、 1251、 1191、 1142、 1103(C-O伸缩振动); 产物的1H NMR(600MHz,DMSO-d6)如附图2中c,各化学位移(ppm)归属为: 9.46(s,2H) ,8.15(d,J 7.2Hz,2H) ,7.90(s,4H) ,7.56(d,J8.0Hz,2H) ,6.97(s,4H) ,6.84(s,2H) ,6.77(d,J 7.5Hz,2H),2.02(s,12H); 将其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 采用GPC法测得数均分子量为 9.74104, PDI1.76。

32、, 重复结构单元平均个数为115; 由上推知所得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 式为: 0049其中n115。 0050 实施例4 0051 将2.082g 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酞酸酐)(BPADA)与1.834g 2,7-二 羟基-9,9-二(4-氨苯基)芴(DMAHF)加入到100mL单口烧瓶中, 加入30毫升间甲酚为溶剂, 10 滴异喹啉作为催化剂, 磁力搅拌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抽真空-通氩气循环两次, 然后在氩气 保护下, 分别在80反应8小时, 然后升温到200反应12小时; 结束反应, 冷却到室温, 得到 粘稠的聚酰亚胺溶液; 将其滴加到400mL乙醇中, 产生纤维状沉淀,。

33、 滴加完成后, 静置过滤; 将沉淀在100下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纤维状聚酰亚胺; 取部分干燥的纤维状聚酰亚胺溶 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 控制固含量为10, 充分搅拌溶解后, 均匀涂抹在干净的二氧化 硅玻璃板上, 多次抽真空, 直至无气泡, 在真空干燥箱中70下干燥12小时, 120下干燥4 小时, 200下干燥3小时, 冷却后浸泡在热水中剥膜, 得到氟离子显色传感BPADA-DMAHF型 聚酰亚胺薄膜。 0052 该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为淡黄色, 不溶于水、 乙醇、 甲醇和丙酮; 采用TGA测得在氮 气氛围中5失重温度为501, 采用DMA法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70; 采用TMA测试得。

34、 到该聚酰亚胺薄膜的CET为69.06ppm/; 根据GB/T 1040.3-2006标准测得该薄膜的拉伸模 量为3.3GPa, 拉伸强度为92.8MPa, 断裂伸长率为13; 薄膜产物的全反射IR光谱如附图1中 d, 数据结果为: IR(cm-1): 31003600(O-H伸缩振动),3061、 3023(芳香环不饱和C-H伸缩 振动),2968、 2924、 2852(饱和C-H伸缩振动),1777、 1709(CO伸缩振动),1608、 1460(芳香 环骨架振动) ,1365(C-N伸缩振动) ,1291、 1214、 1102(C-O伸缩振动); 产物的1H NMR (600MHz。

35、,DMSO-d6)如附图2中d, 各化学位移(ppm)归属为: 9.45(s,2H) ,7.97(d,J 8.2Hz,2H),7.56(d,J8.1Hz,2H),7.38(dd,J20.7,8.9Hz,8H),7.14(d,J8.0Hz,4H), 6.95(s,4H),6.84(s,2H),6.76(d,J7.7Hz,2H),1.97(s,12H),1.69(s,6H); 将其溶解于N, N-二甲基甲酰胺中, 采用GPC法测得数均分子量为9.2104, PDI1.52, 重复结构单元平均 个数为100, 由上推知所得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式为: 0053其中n100。 0054 由上可知, 实施例。

36、14所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不溶于水和乙醇、 甲醇或丙酮等常 用低沸点溶剂, 氮气氛围中5热失重温度达到500, 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70, 热膨胀 说明书 6/7 页 9 CN 109796613 A 9 系数小于70ppm/, 拉伸模量大于3.0GPa, 拉伸强度大于90MPa, 断裂伸长率达到8, 满足 氟离子传感材料对耐水性、 耐溶剂性、 热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的需要。 0055 实施例5: 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显色传感的灵敏性实验 0056 将实施例4所得到聚酰亚胺薄膜裁成0.52cm的长条片状, 采用四丁基氟化铵溶 解在乙醇中配制成氟离子浓度分别为10-6、 10-5、 10。

37、-4、 10-3、 10-2和0.1mol/L的溶液; 取所裁 聚酰亚胺薄膜条分别浸泡在各溶液中40分钟, 取出后用乙醇冲洗, 观察薄膜颜色变化; 结果 发现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 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即使当浸泡 在浓度低至10-4mol/L的氟离子溶液时, 也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明显转变为淡绿色, 所得到 的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具有较灵敏的显色传感作用。 实施例1、 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得的 聚酰亚胺薄膜均如同实施例4一样, 对氟离子的测定灵敏度达到10-4mol/L。 0057 实施例6: 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显色传感的选择性实验 0058 将实施例2所得到聚酰亚胺薄。

38、膜裁成0.52cm的长条片状, 分别浸泡在0.1mol/L 的Cl-、 Br-、 I-、 AcO-、 H2PO4-、 HSO4-、 BF4-、 NO3-或ClO4-的乙醇溶液中, 浸泡60分钟后取出, 用乙 醇冲洗, 可以发现, 即使这些阴离子的浓度高达0.1mol/L, 仍然不会引起聚酰亚胺薄膜颜色 的变化, 而实施例5中提到即使当氟离子浓度低至10-4mol/L时, 仍然引起该聚酰亚胺薄膜的 颜色变为淡绿色, 说明该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的识别具有高的选择性; 将实施例2所得到 聚酰亚胺薄膜改为实施例1、 实施例3和实施例4所得的聚酰亚胺薄膜均一样对氟离子的显 色传感作用具有高的选择性。 0。

39、059 实施例7: 聚酰亚胺薄膜对氟离子显色传感作用的再生 0060 将实施例3所得到聚酰亚胺薄膜裁成0.52cm的长条片状, 将其浸泡在由四丁基 氟化铵溶解在乙醇中配制的0.1mol/L的氟离子-溶液中, 60分钟后取出晾干, 薄膜变为绿 色; 将其浸泡在0.05mol/L三氟乙酸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再生处理, 10分钟后取出晾干, 薄膜 颜色由绿色恢复到原来的黄色, 仍然具有对氟离子的显色传感作用; 且使用10次以上, 每次 经过再生处理后, 用于氟离子的测定, 仍可保持同样的显色灵敏性; 实施例1、 实施例2和实 施例4所得的聚酰亚胺薄膜均如同实施例3一样, 可以通过再生处理后多次用于氟离子。

40、的测 定。 0061 由实施例57可知, 本发明聚酰亚胺薄膜可以直接裁剪成片状使用, 传感器件制 作十分方便, 用于氟离子的显色传感, 测定灵敏度达到10-4mol/L, 且选择性高, 还可通过再 生的方法恢复传感作用, 多次用于氟离子的测定。 现有技术氟离子检测显色传感器是基于 小分子化合物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202940.0), 其不能直接成膜, 需负载到表面沉积 10层二氧化钛膜的滤纸纤维上, 制备方法十分复杂, 且只能使用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 发明的聚酰亚胺薄膜用于氟离子的传感测定具有明显的便利优势, 成本优势, 应用价值更 大。 0062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 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保护范围 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界定。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09796613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1 CN 109796613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离子 显色 传感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氟离子显色传感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8106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