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pdf
《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pdf(2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1165.0 (22)申请日 2019.05.08 (71)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金 鸡西路789号 (72)发明人 秦晓柯陈姣林金煌邹云辉 何振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代理人 朱清娟梁永芳 (51)Int.Cl. F24F 11/64(2018.01) F24F 11/61(2018.01) F24F 11/65(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2、、 装置、 存储 介质及空调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 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空调, 该方法包括: 确定室 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 设定波动阈值; 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 动阈值, 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 其中, 所述自适应模式, 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 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 本发明的方案, 可以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 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感觉忽冷忽 热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 达到提升用户的 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7页 CN 110107994 A 2019。
3、.08.09 CN 110107994 A 1.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 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 所述自适应模式, 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 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 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包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 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
4、值;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 有设 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 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 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 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 负荷阈值, 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 间的第。
5、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 值, 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重新确定的 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 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 度;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 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
6、3或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 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 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二恒 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 一恒温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 第一恒温温度。 权利要求书 1/4 页 2 CN 110107994 A 2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 。
7、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 定室内设定温度;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 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其中, 所述记忆模式, 包括: 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 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 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包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
8、设定时间阈值, 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 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 温度阈值, 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 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 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 的记忆模式;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则 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 和室内温度差, 包括: 获取。
9、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 第一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 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 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 度的第二设定时间、 第二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 内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 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9.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控制单元, 用于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 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 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
10、, 所述自适应模式, 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 定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 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包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 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 有设 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 权利要求书 2/4 页 3 CN 110107994 A 3 达。
11、到设定波动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 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 负荷阈值, 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 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 值, 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
12、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重新确定的 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 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 度;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 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 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
13、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 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二恒 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 一恒温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 第一恒温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之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 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直接。
14、 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 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根据 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其中, 所述记忆模式, 包 括: 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 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 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包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 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 权利要求书 3/4 页 4 CN 1101。
15、07994 A 4 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 温度阈值, 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 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 模式的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 的记忆模式;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则 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 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包括: 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
16、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 第一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 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 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 度的第二设定时间、 第二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 内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 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17.一种空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9-16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 置。 18.一种存储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 所述多条指令, 用于 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
17、方法。 19.一种空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执行多条指令; 存储器, 用于存储多条指令; 其中, 所述多条指令, 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 并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 1-8任一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权利要求书 4/4 页 5 CN 110107994 A 5 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装置、 存储介 质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设定温度自适应的空调器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 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以空调器制热时为例, 随着室外温度。
18、的升高, 建筑热负荷降低, 但是空调器制热量 却增加, 用户会感觉较热。 此时用户通常会通过降低设定温度来减少热感觉。 但是用户并不 确定设定温度的具体调低量, 不确定自己所需的恒温空间, 只是根据冷热感来调节温度, 即 感觉热时调低设定温度, 感觉冷时调高设定温度。 由于设定温度调低量过多, 会感觉较冷, 又将设定温度调高, 反反复复会造成室内温度忽高忽低, 用户感觉忽冷忽热, 舒适性体验 差。 0003 如图10为热泵在蒙古示范期间某一示范户全天24h监控数据。 由图10可知, 当天早 上0点-6点期间, 室外温度最低, 低至-21, 房间设定温度为28, 由于此时室内温度较高 且室外温度。
19、较低, 建筑热负荷较大; 早上6:00以后, 一方面, 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建筑热负 荷将降低, 另一方面, 空调制热量增加, 用户会感觉较热。 因此, 8:00以后, 当室外温度继续 升高时, 此时建筑热负荷会继续降低, 用户将设定温度由28调低至25, 但是用户并不确 定设定温度的具体调低量, 只是根据冷热感来调节温度, 由于设定温度调低量过多, 中午 12:00时用户感觉较冷, 又将设定温度调高, 尤其是在下午16:30以后, 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 度, 导致室内环境在2130之间波动, 用户感觉忽冷忽热, 舒适性体验差。 0004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并不代表承认上述。
20、内容是现有技 术。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针对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装置、 存 储介质及空调, 以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感觉忽冷忽热 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 达到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包括: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 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 则按设定 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其中, 所述自适应模式, 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 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0007 可选地,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
21、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包 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 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若两 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 有设定数量个 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 说明书 1/16 页 6 CN 110107994 A 6 波动阈值。 0008 可选地, 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 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
22、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 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 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 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若所 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 则重新 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 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0009 可选地,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 。
23、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 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 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0010 可选地, 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 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二恒 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 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 若所述第一。
24、空调制热量小于所 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0011 可选地, 还包括: 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若确定 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 温度;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未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 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其中, 所述记忆模式, 包括: 根据用户两次调节 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0012 可选地, 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包 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
25、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或 等于设定时间阈值, 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所述时间差 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则发起 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 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情况下将记 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若所 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则将记忆模 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0013 可选地,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
26、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包括: 获取用户 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 第一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一设 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 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二设定 时间、 第二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内温度; 确定所 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设 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0014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 包括: 确 说明书 2/16 页 7 CN 110107994 A 7 定单元, 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
27、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控制单 元, 用于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 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 其中, 所述自适应模式, 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 定温度。 0015 可选地,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 波动阈值, 包括: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确定两个以上 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 动阈值;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 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则确定。
28、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 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0016 可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具体包括: 确定第 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 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 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则确定与所述第一 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 定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负荷 阈值, 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
29、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重新确定 的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 0017 可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 荷, 包括: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 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所述第一恒温 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0018 可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 热负荷, 包括: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 。
30、和空调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根 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其中,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 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于第一恒温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 制热量小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0019 可选地, 还包括: 所述确定单元, 还用于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 的自适应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 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 式, 则直接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 还用于若确定在空调开 机后未接收到用户。
31、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 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其中, 所述记忆模式, 包括: 根据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 和室内温度差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0020 可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 适应模式, 包括: 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确定所述时间差 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 并确定所述室内温度差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阈值; 若 所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且所述室内温度差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温度阈 说明书 3/16 页 8 CN 110107994 A 8 值。
32、, 则发起提醒用户是否选择自适应模式的提醒消息, 并在确定用户未选择自适应模式的 情况下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 模式; 若所述时间差大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 或所述室内温度差大于所述设定温度阈值, 则 将记忆模式下存储的各设定时间、 各设定温度以及各室内温度清零而进入新的记忆模式。 0021 可选地,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 包括: 获取用户第一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度的第一设定时间、 第一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 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一室内温度, 并获取用户第二次调节所述室内设定温 度的第二设定。
33、时间、 第二设定温度、 以及空调基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运行稳定后的第二室 内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以及所述第二室内温 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之间的室内温度差。 0022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 包括: 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 度的确定装置。 0023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包括: 所述存储介质中存 储有多条指令; 所述多条指令, 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 方法。 0024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执行多条 指令; 存储器, 用于存。
34、储多条指令; 其中, 所述多条指令, 用于由所述存储器存储, 并由所述 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所述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0025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 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可以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 提升空调的 智能化程度。 0026 进一步,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 量相平衡原则, 使空调器通过 “自适应” 功能, 确定设定温度, 可保证室内舒适性, 提升用户 体验。 0027 进一步,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 呃逆温度。
35、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体验, 并减少操作的繁琐性。 0028 进一步,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 导致室内温 度波动较大时, 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 使空调 器通过 “自适应” 功能, 确定设定温度, 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 实现空调器智能 化。 0029 进一步,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 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或者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 和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可以保证室内舒适性, 。
36、并减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 动作, 实现空调器智能化。 0030 由此, 本发明的方案, 通过在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 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或者根据用户两次调节是呃逆温度的时间差和 室内温度差确定空调的设定温度, 解决解决用户根据室外温度频繁调节空调的设定温度使 得用户感觉忽冷忽热而存在舒适性体验差的问题, 从而, 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过程繁琐、 智 说明书 4/16 页 9 CN 110107994 A 9 能化程度低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 实现操作过程简单、 智能化程度高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 效果。 0031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
37、阐述, 并且, 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 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0032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 波动阈值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例的流程 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建筑热负荷的一实 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7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38、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 热负荷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8 图6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一实施 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9 图7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空调的记忆模式下的存储信息确定是否开启设定的自 适应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40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用户两次调节室内设定温度的时间差和室内温度差的 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发明的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全天24h房间设定温度、 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 0043 图1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设定温度自适应的。
39、空调器控制策略的实现流 程示意图; 0044 图12为本发明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自适应确定设定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45 结合附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0046 102-确定单元; 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 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 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提供。
40、了一种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 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该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0和步骤 S120。 0049 在步骤S110处,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 说明书 5/16 页 10 CN 110107994 A 10 值。 0050 可选地, 可以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 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说明步骤S110中确定室内环 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是否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具体过程, 可以包括: 步骤S210 至步骤S230。 0051 步骤S。
41、210, 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 0052 步骤S220, 确定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 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0053 步骤S230, 若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 绝对值中, 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值, 则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 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0054 由此, 通过在设定时长内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的两个以上室内环境温度中每两个 相邻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中, 有设定数量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波动阈 值, 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
42、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 使得对室内环境温度 的波动情况的确定精准而可靠。 0055 在步骤S120处, 若所述波动情况达到所述设定波动阈值, 则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 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0056 其中, 所述自适应模式, 可以包括: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 定室内设定温度。 0057 例如: 当空调器感应出用户频繁调节设定温度, 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时, 在用户 自愿的情况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 使空调器通过 “自适应” 功能, 确定设定温度。 从而, 一方面可保证室内舒适性, 解决空调器舒适性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减 少用户频繁操作空调器的动作, 实现。
43、空调器智能化, 解决用户需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频繁调 节设定温度而显得空调器不够智能的问题。 0058 由此, 通过在室内环境温度在设定时长内的波动情况达到设定波动阈值的情况 下, 根据建筑热负荷与空调器制热量相平衡原则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实现对室内设定温度 的自适应设置, 减少了用户的频繁操作, 也提升了室内舒适性。 0059 可选地, 可以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说明步骤S120中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的具体过程, 可以包括: 步骤S310至步骤S330。 0060 步骤S310, 确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
44、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例如: 确 定第一空调制热量, 并确定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一建筑热负荷。 0061 更可选地, 可以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 的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说明步骤S310中确定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 所属环境的建筑热负荷的具体过程, 可以包括: 步骤S410和步骤S420。 0062 步骤S410, 获取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如获取假设的用户所 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0063 步骤S420, 根据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 。
45、所述第一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说明书 6/16 页 11 CN 110107994 A 11 0064 例如: 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 温1, 根据T恒 温1、 T室 外计算建筑热负荷 Q热 负 荷1, 根据T恒 温1、 T出 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 热 量1, 若|Q制 热 量1-Q热 负 荷1| , 则T恒 温1为最终确定的设 定温度T设。 0065 由此, 通过根据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一恒温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建 筑热负荷, 并根据该第一恒温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空调制热量, 使得对建筑热负荷和 空调制热量的获取便捷且精准。 0066 步骤S3。
46、20, 确定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 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0067 步骤S330,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 于或等于设定负荷阈值, 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和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均相关的用 户所需恒温空间的第一恒温温度为室内设定温度。 0068 或者, 步骤S340,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差值的绝 对值大于设定负荷阈值, 则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 荷, 并根据重新确定的第二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按迭代法重 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00。
47、69 例如: 空调器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 温1, 根据T恒 温1、 T室 外计算建筑热负荷 Q热 负 荷1, 根据T恒 温1、 T出 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 热 量1, 若|Q制 热 量1-Q热 负 荷1| , 则按照迭代法最终确认 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 温n, 使得|Q制 热 量n-Q热 负 荷n| , 则T恒 温n为最终确定的设定温度T设。 0070 由此, 通过确定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 并根据空调制热量和建筑热负荷确定 室内设定温度, 使得对室内设定温度的确定精准而可靠, 有利于提升室内舒适性。 0071 更可选地, 可以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重新确定第二空调制热量、。
48、 以及空调 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说明步骤S340中重新确定第二 空调制热量、 以及空调所属环境的第二建筑热负荷的具体过程, 可以包括: 步骤S510和步骤 S520。 0072 步骤S510, 获取假设的用户所需恒温空间的温度为第二恒温温度, 并获取室外环 境温度和空调出风温度。 0073 步骤S520,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计算第二建筑热负荷, 并 根据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和所述空调出风温度计算第二空调制热量。 0074 其中,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大于所述第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小 于第一恒温温度。 若所述第一空调制热量小于所述第。
49、一建筑热负荷, 则所述第二恒温温度 大于第一恒温温度。 0075 例如: 首先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 温1, 根据T恒 温1、 T室 外计算建筑热负荷Q热 负 荷1, 根 据T恒 温1、 T出 风计算空调器制热量Q制 热 量1, 若Q制 热 量1Q热 负 荷1, 假设用户所需恒温空间为T恒 温2, T恒 温2 T恒 温1; 若Q制 热 量1T恒 0076 温1。 0077 由此, 通过根据第一空调制热量和第一建筑热负荷之间的大小关系, 重新确定第 二建筑热负荷和第二空调制热量, 进而重新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以便找到更加精准的室内 设定温度, 更好地提升室内舒适性。 0078 在一个可选实施。
50、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 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 说明书 7/16 页 12 CN 110107994 A 12 定温度的过程。 0079 下面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 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进一步说明确定是否按设定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的 具体过程, 可以包括: 步骤S610至步骤S630。 0080 步骤S610, 确定在空调开机后是否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0081 步骤S620, 若确定在空调开机后已接收到用户选择的自适应模式, 则直接按设定 的自适应模式确定室内设定温度。 0082 例如: 空调器开机后, 若用户。
- 内容关键字: 设定 温度 的确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空调
台灯.pdf
用于针织纱筒的寻纱吸纱机构.pdf
流延机色母添加装置.pdf
隔砖装置.pdf
拼装式棚盖和棚顶.pdf
在线留孔推砖装置.pdf
染色机印染染料连续定量化料配送系统.pdf
往复式珠片排片机.pdf
应用于波码分注井的轮注配水器.pdf
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pdf
低压维持电磁阀.pdf
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液态物料计量检测装置.pdf
车辆尾部自行车携带挂架.pdf
连续化液氨中和水处理系统.pdf
网络通信设备散热装置.pdf
混凝土原料输送装置.pdf
透过玻璃对涂层的热辐射进行测量的装置.pdf
电缆切割装置.pdf
两步法绿色糠醛生产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体.pdf
桥梁巡检无人船浮筒组件.pdf
具有充电温度监测功能的车辆充电桩.pdf
建筑结构减震装置.pdf
道路桥梁养护检测设备运输用防护机构.pdf
义齿加工用检测装置.pdf
具有防倾倒结构的面积测量仪.pdf
薄壁形钛合金铸件补焊防变形装置.pdf
直流脉冲氩弧焊机.pdf
车身部件质量模型的生成式数据增强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消融针快速拆装夹持结构及其穿刺装置.pdf
减小通态损耗的零开关损耗非隔离逆变电路及调制方法.pdf
深海钢管桩脱离回收装置及施工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