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

上传人:南*** 文档编号:10783508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8.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描述:

《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110832.8 (22)申请日 2019.11.14 (71)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 究所 地址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 268号 (72)发明人 董金发宋晔张晶晶武智强 孟科李玉丛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2209 代理人 张博 (51)Int.Cl. G06F 16/29(2019.01) G06T 11/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 融合显示方。

2、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航海导航领域, 尤其是一种S57 数字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 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建立S57符号库和中国 图式纸质符号库; 步骤2: 确定海图区域范围, 确 定相同的地理范围; 步骤3: 对比指定范围内的海 图符号; 步骤4: 建立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图 式纸质符号映射关系, 并建立物标对照表; 步骤 5: 匹配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 完成物标 匹配; 步骤6: 完成海图符号绘制, 根据设置显示 S57符号和纸质符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0928970 A 2020.03.27 CN 1109289。

3、70 A 1.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1: 建立S57符号库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 步骤2: 确定海图区域范围, 确定相同的地理范围; 步骤3: 对比指定范围内的海图符号; 步骤4: 建立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映射关系, 并建立物标对照表; 步骤5: 匹配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 完成物标匹配; 步骤6: 完成海图符号绘制, 根据设置显示S57符号和纸质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中, S57符号库包括颜色表、 查找表、。

4、 绘制指令, 其中颜色表包括白天 颜色表、 黑夜颜色表、 黄昏颜色表, 查找表包括线状查找表、 传统符号查找表、 简化符号查找 表、 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简化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绘图指令包括点状符号绘图指令、 线状符 号绘图指令、 面状符号绘图指令; 纸质符号库包括中国图式纸质符号点、 线、 面绘图方法、 符 号样式库、 白天黄昏黑夜颜色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海图符号主要包括点、 线、 面类型, 根据点线面的几何位置和属性 进行对比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

5、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 映射关系包括点映射关系、 线映射关系和面映射关系; 所述的中国 纸质海图图式符号编码唯一, S57物标根据物标编码和属性值唯一确定; S57一个或多个物 标与一个纸质要素对应, 从而建立相应的映射关系形成物标对照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 所述物标匹配为根据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和S57电子海图符号库, 根据物标对照表, 一一对照属性值, 几何匹配, 完成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纸质海图图式 符号物标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

6、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 分别读取S57符号库的配置文件、 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的配置文件和物标对 照表的配置文件; 步骤5.2: 循环中国图式链表, 即循环每个图式符号的信息, 并获取一个信息; 步骤5.3: 根据获取的信息在S57符号库中循环S57属性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标的属 性值, 查找对应的物标和属性; 步骤5.4: 查找到相应属性值后, 查找对应属性描述; 步骤5.5: 判断属性描述与中国图式的相应信息的对应性, 并创建一个类对象; 步骤5.6: 对于类对象记录赋值; 步骤5.7: 根据记录赋值在S57符号库中循。

7、环S57物标匹配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标编 码, 根据相应编码获取一个属性并查找相应的S57物标, 判断属性是否相同; 步骤5.8: 重复上述步骤获取物标匹配链表中的每个物标, 并插入属性, 即视为完成中 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中一个物标的匹配;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0928970 A 2 步骤5.9: 重复步骤5.2-5.8, 直至完成每个物标的匹配, 并存入物标对照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0928970 A 3 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航海导航领域, 尤其是一种S57数字海图符号与中国。

8、图式纸质符号融 合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船舶航海过程中, 海图是不可缺少的导航标示用具。 以往的航海过程中多应用 纸质海图, 但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即时通信技术的革新, 电子海图的应用越来越广, 但由 于习惯的延续性, 目前纸质海图依然被大量使用。 0003 纸质海图一般只包括特征物标一个层次, 而电子海图则在该基础上增加了属性, 属性值等结构关系, 真实世界中每个实际存在、 具体存在(如海标)或规定存在(如锚地)等 实体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反应。 0004 在电子海图得以推广纸质海图基数庞大的环境下, 如何提供一种即可集合电子海 图优点又可保留纸质海图习惯, 并将纸质海图。

9、向电子海图进行过渡的融合方法是值得进行 设计和实践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符号对比, 融合显示, 兼顾新老用户 使用习惯, 方便用户进行作业, 提供一种融合区域范围内的点、 线、 面物标的S57电子海图符 号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显示方法。 0006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0008 步骤1: 建立S57符号库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 0009 步骤2: 确定海图区域范围, 确定相同的地理范围; 0010 步骤3: 对比指定范围内的海图符号; 0011 步骤4:。

10、 建立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映射关系, 并建立物标对照表; 0012 步骤5: 匹配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 完成物标匹配; 0013 步骤6: 完成海图符号绘制, 根据设置显示S57符号和纸质符号。 0014 而且, 所述的步骤1中, S57符号库包括颜色表、 查找表、 绘制指令, 其中颜色表包括 白天颜色表、 黑夜颜色表、 黄昏颜色表, 查找表包括线状查找表、 传统符号查找表、 简化符号 查找表、 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简化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绘图指令包括点状符号绘图指令、 线 状符号绘图指令、 面状符号绘图指令; 纸质符号库包括中国图式纸质符号点、 线、 面绘图方 法、。

11、 符号样式库、 白天黄昏黑夜颜色表。 0015 而且, 所述步骤3中, 海图符号主要包括点、 线、 面类型, 根据点线面的几何位置和 属性进行对比分类。 0016 而且, 所述步骤4中, 映射关系包括点映射关系、 线映射关系和面映射关系; 所述的 说明书 1/3 页 4 CN 110928970 A 4 中国纸质海图图式符号编码唯一, S57物标根据物标编码和属性值唯一确定; S57一个或多 个物标与一个纸质要素对应, 从而建立相应的映射关系形成物标对照表。 0017 而且, 所述步骤5中, 所述物标匹配为根据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和S57电子海图符 号库, 根据物标对照表, 一一对照属性值, 几。

12、何匹配, 完成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纸质海图 图式符号物标匹配。 0018 而且, 所述步骤5中, 包括如下步骤: 0019 步骤5.1: 分别读取S57符号库的配置文件、 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的配置文件和物 标对照表的配置文件; 0020 步骤5.2: 循环中国图式链表, 即循环每个图式符号的信息, 并获取一个信息; 0021 步骤5.3: 根据获取的信息在S57符号库中循环S57属性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标 的属性值, 查找对应的物标和属性; 0022 步骤5.4: 查找到相应属性值后, 查找对应属性描述; 0023 步骤5.5: 判断属性描述与中国图式的相应信息的对应性, 并创建一个。

13、类对象; 0024 步骤5.6: 对于类对象记录赋值; 0025 步骤5.7: 根据记录赋值在S57符号库中循环S57物标匹配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 标编码, 根据相应编码获取一个属性并查找相应的S57物标, 判断属性是否相同; 0026 步骤5.8: 重复上述步骤获取物标匹配链表中的每个物标, 并插入属性, 即视为完 成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中一个物标的匹配; 0027 步骤5.9: 重复步骤5.2-5.8, 直至完成每个物标的匹配, 并存入物标对照表。 0028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9 本发明中, 分别建立S57符号库和中国图式符号库, 基于中国图式符号库在相应的 。

14、海图区域范围和地理范围的基础上对比海图符号, 并确立相应的映射关系, 建立物标对照 表, 对于每个物标进行匹配, 完成海图符号的绘制, 配合相应的显示装置可将纸质海图和电 子海图同步进行显示和对比, 兼顾新老用户的使用习惯, 最大程度地保障航行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的物标映射关系示例图; 0031 图2是电子海图物标匹配流程图; 0032 图3是电子海图符号融合显示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 不是限定性的, 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4 一种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

15、示方法, 本发明的创新在于, 包 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1: 建立S57符号库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 0036 步骤2: 确定海图区域范围, 确定相同的地理范围; 0037 步骤3: 对比指定范围内的海图符号; 0038 步骤4: 建立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图式纸质符号映射关系, 并建立物标对照表; 说明书 2/3 页 5 CN 110928970 A 5 0039 步骤5: 匹配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 完成物标匹配; 0040 步骤6: 完成海图符号绘制, 根据设置显示S57符号和纸质符号。 0041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步骤1中, S57符号库包括颜色表、 查找表、 绘制指。

16、令, 其中颜色 表包括白天颜色表、 黑夜颜色表、 黄昏颜色表, 查找表包括线状查找表、 传统符号查找表、 简 化符号查找表、 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简化符号化边界查找表, 绘图指令包括点状符号绘图指 令、 线状符号绘图指令、 面状符号绘图指令; 纸质符号库包括中国图式纸质符号点、 线、 面绘 图方法、 符号样式库、 白天黄昏黑夜颜色表。 0042 本实施例中, 所述步骤3中, 海图符号主要包括点、 线、 面类型, 根据点线面的几何 位置和属性进行对比分类。 0043 本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 所述步骤4中, 映射关系包括点映射关系、 线映射关系和 面映射关系; 所述的中国纸质海图图式符号编码唯。

17、一, S57物标根据物标编码和属性值唯一 确定; S57一个或多个物标与一个纸质要素对应, 从而建立相应的映射关系形成物标对照 表。 0044 本实施例中, 所述步骤5中, 所述物标匹配为根据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和S57电子 海图符号库, 根据物标对照表, 一一对照属性值, 几何匹配, 完成S57电子海图符号和中国纸 质海图图式符号物标匹配。 0045 本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 所述步骤5中, 包括如下步骤: 0046 步骤5.1: 分别读取S57符号库的配置文件、 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库的配置文件和物 标对照表的配置文件; 0047 步骤5.2: 循环中国图式链表, 即循环每个图式符号的信息, 。

18、并获取一个信息; 0048 步骤5.3: 根据获取的信息在S57符号库中循环S57属性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标 的属性值, 查找对应的物标和属性; 0049 步骤5.4: 查找到相应属性值后, 查找对应属性描述; 0050 步骤5.5: 判断属性描述与中国图式的相应信息的对应性, 并创建一个类对象; 0051 步骤5.6: 对于类对象记录赋值; 0052 步骤5.7: 根据记录赋值在S57符号库中循环S57物标匹配链表, 即循环每个S57物 标编码, 根据相应编码获取一个属性并查找相应的S57物标, 判断属性是否相同; 0053 步骤5.8: 重复上述步骤获取物标匹配链表中的每个物标, 并插入属性, 即视为完 成中国图式纸质符号和S57符号中一个物标的匹配; 0054 步骤5.9: 重复步骤5.2-5.8, 直至完成每个物标的匹配, 并存入物标对照表。 说明书 3/3 页 6 CN 110928970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110928970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110928970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110928970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S57 电子 海图 符号 中国 图式 纸质 融合 显示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S57电子海图符号与中国图式纸质符号融合显示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7835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