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pdf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12931.7 (22)申请日 2019.12.02 (71)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381号 (72)发明人 陆少鸣杨立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唐善新 (51)Int.Cl. C02F 3/30(2006.01) C02F 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 其水处。
2、理方法;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包括漂浮 生物滤床、 支撑管和网箱; 漂浮生物滤床主要由 湿浸润颗粒密度为0.851.00g/cm3的漂浮粒料 组成; 网箱包括顶网、 底网、 侧网以及网箱框架; 网箱框架包括顶部框架、 底部框架和侧部框架; 底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 孔曝气管和连接梁组 成; 多根连接梁设置在配气平管之间形成网状结 构, 多根孔曝气管均匀间隔布置在两根配气平管 之间; 底网设置在底部框架上; 顶网和底网通过 侧网连接形成网格封闭的空腔结构, 漂浮生物滤 床设置的空腔结构中。 本发明具有重量轻, 安装 便捷, 运行管理简单的特点, 尤其适用于对现有 水处理系统进行工艺升级改造。 权。
3、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1018107 A 2020.04.17 CN 111018107 A 1.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设置在水池中, 包括漂浮生物滤床、 支撑管和网箱;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主要由湿浸润颗粒密度为0.851.00g/cm3的漂浮粒料组 成; 所述的网箱包括顶网、 底网、 侧网以及网箱框架; 网箱框架包括顶部框架、 底部框架和侧 部框架; 底部框架通过管支座设置在水池的池底上部, 底部框架与水池的池底之间形成配 水区; 顶部框架位于水池水面下端, 顶部框架上端至水面形成出水区; 所述的顶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和连接梁组成; 两个配气平管。
4、间隔设置, 连接梁有多 根, 多根连接梁设置在配气平管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顶网设置在顶部框架上; 所述的底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 孔曝气管和连接梁组成; 多根连接梁设置在配气平 管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多根孔曝气管均匀间隔布置在两根配气平管之间, 膜孔曝气管安装 有至少一个曝气头; 底网设置在底部框架上; 所述的侧部框架主要由配气竖管和支撑管组成, 配气竖管至少一根, 配气竖管两端分 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配气平管连接, 支撑管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配气平 管或连接梁连接, 侧网设置在侧部框架上; 或者是部分侧部框架和侧网由水池的池壁代替; 支撑管还设置还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中部, 两端分。
5、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连接梁 连接; 顶网和底网通过侧网连接形成网格封闭的空腔结构, 漂浮生物滤床设置的空腔结构 中; 顶网、 底网和侧网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 顶部框架的配气平管通过空气支管与空气 干管连通; 配水区与进水管连通, 出水区与出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 箱模块为多个,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并联或者串联连接;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 箱模块依次并排连接, 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侧部框架和侧网共用, 配水区、 出 水区和空气干管共用,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并联连接; 多个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
6、导流隔墙间隔依次安装, 导流隔墙设置在相邻两个漂浮 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间, 连接前一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出水区和后一个漂浮生物滤 床网箱模块的进水区,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顶网、 底网和侧 网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支座垂直焊接 在位于网箱框架下平面的下部配气平管和连接梁的底部, 并固定于池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梁和/或支 撑管采用圆形或方形的钢管, 连接梁和/或支。
7、撑管与配气平管以及配气竖管相互连通, 形成 配气管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网与水池的池 底保持0.31.0m距离; 所述的顶网位于水池中水面下方0.20.8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配气平管和配气 竖管采用外形为方形或者圆形的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配气平管、 配气 竖管、 连接梁和支撑管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 所述膜孔曝气管与曝气头采用塑料或橡胶 组合材质; 所述网箱的顶网、 底网和侧网采用不锈钢材质。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
8、1018107 A 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的 漂浮粒料采用球形或不规则破碎状外形, 粒径为420mm, 在水中呈轻微漂浮状态; 漂浮粒 料的厚度为13m; 所述的漂浮粒料采用页岩为原料, 经过破碎机破碎、 烘干后, 在回转窑中 烧制1822min, 烧制温度为11001300, 出炉后自然冷却, 再经过破碎机破碎, 然后进行 筛分制得。 10.应用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处理污水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原水从进水管入水池中配水区, 自下而上穿过底网、 漂浮生物滤床、 顶网到达出水 区; 曝气运行时, 来自。
9、空气干管的压缩空气, 依次经空气支管、 配气平管、 配气竖管进入膜 孔曝气管, 从膜孔曝气管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 对漂浮生物滤床进行曝 气; 原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硝化膜充分接触, 硝化菌快速硝化氨氮, 异养菌生化降解有机 物, 净化后从出水管; 不曝气运行时, 污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反硝化膜充分接触, 利用原水中有机物作为碳 源或另外投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增加对原水反硝化脱氮的深度净化作用; 气冲洗时, 来自空气干管的压缩空气, 依次经空气支管、 配气平管、 配气竖管进入膜孔 曝气管, 从膜孔曝气管7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对漂浮生物滤床进行冲洗。 权利要求书 。
10、2/2 页 3 CN 111018107 A 3 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应用其对受污 染原水的硝化、 反硝化以及生物过滤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我国的水体受到氮磷污染依然比较严重, 现有污水处理厂往往存在氨氮硝 化率不高或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的问题, 需要进行工艺升级改造, 或增加深度处理工艺。 0003 现有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 异养菌占有绝对优势, 自养硝化菌受到抑制, 去除硝化氨氮能力往往不足, 不仅出水氨氮难以达标, 也降低了总氮的去除率。 生物膜法的 污泥龄长, 自养硝。
11、化菌占有优势, 硝化氨氮的能力得到加强, 因而促成了泥膜复合生物处理 工艺的发展。 由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基本采用AAO活性污泥工艺, 其曝气池内部以及曝气池与 二沉池之间存在较大的水流循环, 不利于投放直径较小、 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载体。 如果 选用直径较大的生物填料, 虽然便于拦截, 防止填料流失, 但引入的生物膜量很少, 往往不 足以发挥泥膜复合的功效。 因此, 在水平流速较大的水处理池内投放直径较小、 比表面积较 大的生物膜载体, 是生物膜工艺推广应用有待解决的课题, 也是膜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应用 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 0004 污水处理厂的深度除磷普遍采用化学除磷, 。
12、通过投加铝盐或铁盐絮凝剂与污水中 磷酸盐反应生成含磷絮体, 然后从水中分离去除。 但是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分离效率往往 达不到排放标准, 需要增加新的过滤单元。 在现有水处理单元内增加过滤功能是污水处理 厂工艺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 虽然超滤膜已经得到应用, 但是水头损失大, 需要二次提升, 而且运行维护费用升幅较大。 如果能够采用普通的过滤, 虽然过滤悬浮物的能力不如超滤 膜, 但足以防止活性污泥流失, 胜任微絮凝接触过滤化学除磷, 并可以在现有构筑物内实 施, 不仅节约占地, 也可以大大降低深度处理实施条件, 降低了深度除磷的成本, 成为现有 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00。
13、05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尤其适用于对现有水处理系统进行工艺升级改造, 用于 水的硝化、 反硝化、 生物过滤以及微絮凝过滤处理的重量轻、 安装便捷、 运行管理简单的漂 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及其水处理方法。 0006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设置在水池中, 包括漂浮生物滤床、 支撑管和网箱;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主要由湿浸润颗粒密度为0.851.00g/cm3的漂浮粒料组成; 所述的 网箱包括顶网、 底网、 侧网以及网箱框架; 网箱框架包括顶部框架、 底部框架和侧部框架; 底 部框架通过管支座设置在水池的池底上部, 底部框架与水池的池底之间形成配水区。
14、; 顶部 框架位于水池水面下端, 顶部框架上端至水面形成出水区; 0008 所述的顶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和连接梁组成; 两个配气平管间隔设置, 连接梁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018107 A 4 有多根, 多根连接梁设置在配气平管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顶网设置在顶部框架上; 0009 所述的底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 孔曝气管和连接梁组成; 多根连接梁设置在配 气平管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多根孔曝气管均匀间隔布置在两根配气平管之间, 膜孔曝气管 安装有至少一个曝气头; 底网设置在底部框架上; 0010 所述的侧部框架主要由配气竖管和支撑管组成, 配气竖管至少一根, 配气竖管两 端分别与。
15、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配气平管连接, 支撑管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配 气平管或连接梁连接, 侧网设置在侧部框架上; 或者是部分侧部框架和侧网由水池的池壁 代替; 0011 支撑管还设置还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中部, 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连 接梁连接; 0012 顶网和底网通过侧网连接形成网格封闭的空腔结构, 漂浮生物滤床设置的空腔结 构中; 顶网、 底网和侧网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 顶部框架的配气平管通过空气支管与空 气干管连通; 配水区与进水管连通, 出水区与出水管连通。 0013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 优选地,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为多个, 多个漂 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16、通过并联或者串联连接;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依次并排连接, 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侧部框架和侧网共用, 配水区、 出水区和空气干管共用,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并联连接; 0014 多个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导流隔墙间隔依次安装, 导流隔墙设置在相邻两个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间, 连接前一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出水区和后一个漂浮生 物滤床网箱模块的进水区,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连接。 0015 优选地, 所述的顶网、 底网和侧网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1.02.0mm。 0016 优选地, 所述的管支座垂直焊接在位于网箱框架下平面的下部配气平管和连接梁 的底部, 并固定。
17、于池底。 0017 优选地, 所述的连接梁和/或支撑管采用圆形或方形的钢管, 连接梁和/或支撑管 与配气平管以及配气竖管相互连通, 形成配气管网。 0018 优选地, 所述的底网与水池的池底保持0.31.0m距离; 所述的顶网位于水池中水 面下方0.20.8m。 0019 优选地, 所述的配气平管和配气竖管采用外形为方形或者圆形的钢管。 0020 优选地, 所述的配气平管、 配气竖管、 连接梁和支撑管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 所 述膜孔曝气管与曝气头采用塑料或橡胶组合材质; 所述网箱的顶网2、 底网3和侧网4采用不 锈钢材质。 0021 优选地, 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的漂浮粒料采用球形或不规则破碎。
18、状外形, 粒径为4 20mm, 在水中呈轻微漂浮状态; 漂浮粒料的厚度为13m; 所述的漂浮粒料采用页岩为原 料, 经过破碎机破碎、 烘干后, 在回转窑中烧制1822min, 烧制温度为11001300, 出炉 后自然冷却, 再经过破碎机破碎, 然后进行筛分制得。 0022 应用所述的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处理污水的方法: 原水从进水管入水池中配水 区, 自下而上穿过底网、 漂浮生物滤床、 顶网到达出水区; 0023 曝气运行时, 来自空气干管的压缩空气, 依次经空气支管、 配气平管、 配气竖管进 入膜孔曝气管, 从膜孔曝气管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 对漂浮生物滤床进行 说明书 2。
19、/6 页 5 CN 111018107 A 5 曝气; 原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硝化膜充分接触, 硝化菌快速硝化氨氮, 异养菌生化降解有机 物, 净化后从出水管; 0024 不曝气运行时, 污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反硝化膜充分接触, 利用原水中有机物作 为碳源或另外投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增加对原水反硝化脱氮的深度净化作用; 0025 气冲洗时, 来自空气干管的压缩空气, 依次经空气支管、 配气平管、 配气竖管进入 膜孔曝气管, 从膜孔曝气管7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对漂浮生物滤床进行冲 洗。 0026 本发明配水区作用是将原水从水平方向均匀分配至底网, 并向上流动。 0027 漂浮生物。
20、滤床1主要作用: 曝气时生物滤料膨胀或局部流化, 硝化氨氮, 好氧降解 有机物; 不曝气时反硝化脱氮, 缺氧降解有机物; 不曝气时漂浮滤床截滤悬浮物, 可在进水 投加絮凝剂实现微絮凝过滤除磷。 0028 顶网的作用是将限制漂浮生物滤床的上限范围。 0029 出水区的作用是将穿过顶网的净化水沿水平方向流向出水端, 从出水管排出。 0030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1 1、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重量轻, 安装便捷, 能够快速实施, 过滤水头损失仅3- 15cm, 基本不影响现有水处理设施的过流能力, 尤其适合用于对现有水处理设施进行工艺 升级改造, 增强其硝化、 反硝化脱氮、 生物过。
21、滤去除有机物以及微絮凝过滤除磷能力。 0032 2、 漂浮生物滤床由湿浸润颗粒密度0.851.00g/cm3的漂浮粒料等颗粒滤料形 成, 只需简单气冲洗即可清洗滤料表面附着的悬浮物, 恢复生物滤床的过流、 生化和过滤能 力, 运行管理简单。 0033 3、 将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安装到现有曝气池内, 形成泥膜复合强化工艺。 本发 明所用漂浮滤料的粒径通常在而MBBR所用悬浮填料的直径通常在 其单位体积的生物膜量与填料尺寸成反比, 较MBBR数倍。 0034 4、 漂浮生物滤床过滤悬浮物的能力虽然不如MBR的超滤膜, 但足以防止活性污泥 流失, 维持污泥浓度。 滤床借助曝气期膨胀流化更新生物膜,。
22、 不会板结。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 模块出水悬浮物较低, 适合直接深度过滤。 而飘浮陶粒滤料使用寿命远高于MBR膜, 且无需 额外清洗, 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本发明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并联布置图。 0037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0038 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0039 图5为本发明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布置图。 0040 图中示出: 漂浮生物滤床1、 顶网2、 底网3、 侧网4、 配气平管5、 配气竖管6、 膜孔曝气 管7、 连接梁8、 支撑管9、 管支座10、 空气支管11、 空气干管12、。
23、 进水管13、 出水管14、 导流隔墙 15。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018107 A 6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不限如此。 0042 如图1、 2所示, 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设置在水池中(或其它水体中), 包括 漂浮生物滤床1、 支撑管9和网箱; 漂浮生物滤床1主要由湿浸润颗粒密度为0.851.00g/ cm3的漂浮粒料组成; 网箱包括顶网2、 底网3、 侧网4以及网箱框架; 网箱框架包括顶部框架、 底部框架和侧部框架; 底部框架通过管支座10设置在水池的池底上部, 底部框架与水池的 池底。
24、之间形成配水区; 顶部框架位于水池水面下, 顶部框架上端至水面形成出水区; 顶部框 架主要由配气平管5和连接梁8组成; 两个配气平管5间隔设置, 连接梁8有多根, 多根连接梁 8设置在配气平管5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顶网2设置在顶部框架上; 底部框架主要由配气平管 5、 孔曝气管7和连接梁8组成; 多根连接梁8设置在配气平管5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多根孔曝 气管7均匀间隔布置在两根配气平管5之间, 膜孔曝气管7安装有至少一个曝气头; 优选每根 孔曝气管7与两根配气平管5垂直连接; 底网3设置在底部框架上; 侧部框架主要由配气竖管 6和支撑管9组成, 配气竖管6至少一根, 配气竖管6两端分别与顶部框。
25、架和底部框架配气平 管5连接, 支撑管9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配气平管5或连接梁8连接, 侧网4设置在 侧部框架上; 或者是部分侧部框架和侧网4由水池的池壁代替; 支撑管9还设置还顶部框架 和底部框架中部, 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连接梁8连接; 顶网2和底网3通过侧网 4连接形成网格封闭的空腔结构, 漂浮生物滤床1设置的空腔结构中; 顶网2、 底网3和侧网4 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 顶部框架的配气平管5通过空气支管11与空气干管12连通; 配水 区与进水管13连通, 出水区与出水管14连通。 0043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并联或者串联连接;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依。
26、次并排连接, 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侧部框架和侧网4共用, 配水区、 出水区 和空气干管12共用,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并联连接; 多个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 导流隔墙间隔依次安装, 导流隔墙设置在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间, 连接前一 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出水区和后一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进水区, 称为漂浮生 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连接。 0044 优选地, 顶网2、 底网3和侧网4的网格比漂浮粒料直径小1.02.0mm。 0045 优选地, 管支座10垂直焊接在位于网箱框架下平面的下部配气平管5和连接梁8的 底部, 并固定于池底。 0046 优选地, 连接梁8和/或支撑。
27、管9采用圆形或方形的钢管, 连接梁8和/或支撑管9与 配气平管5以及配气竖管6相互连通, 形成配气管网。 0047 优选地, 配气竖管6为多根, 每根配气竖管6的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同 一侧的两根配气平管5连通。 0048 优选地, 底网3与水池的池底保持0.31.0m距离。 0049 优选地, 顶网2位于水池中水面下方0.20.8m。 0050 优选地, 配气平管5和配气竖管6采用外形为方形或者圆形的钢管。 0051 优选地, 配气平管5、 配气竖管6、 连接梁8和支撑管9以及支撑管10采用不锈钢或碳 钢材质, 所述膜孔曝气管7与曝气头采用塑料、 橡胶等组合材质。 0052 优选地,。
28、 所述网箱的顶网2、 底网3和侧网4采用不锈钢材质。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018107 A 7 0053 优选地, 漂浮生物滤床1的漂浮粒料采用球形或不规则破碎状外形, 粒径为4 20mm, 在水中呈轻微漂浮状态。 漂浮粒料敷设在网箱内顶网2下方和地网3之间, 形成漂浮滤 床1, 漂浮粒料的厚度为13m。 漂浮粒料采用页岩为原料, 经过破碎机破碎、 烘干后, 在回转 窑中烧制1822min, 烧制温度为11001300, 出炉后自然冷却, 再经过破碎机破碎, 然后 进行筛分制得。 漂浮滤料也可以采用密度范围接近的塑料球或其它强度合适的材料, 要视 表面挂膜性能、 使用寿命、 材。
29、料成本、 加工难易、 安全稳定性等情况而定。 0054 进水管13位于水池的进水端, 出水管14位于水池的出水端。 0055 本发明中, 配气平管5和配气竖管6既作为网箱的支撑梁柱, 又作为曝气管道, 向膜 孔曝气管7配气。 0056 膜孔曝气管7作为底网3的托架。 膜孔曝气管7安装有曝气头, 用于对网箱模块进行 曝气或气冲洗。 0057 本发明中, 空气干管12与各空气支管11连通。 每个网箱一般有上、 下各2根以上配 气平管5, 每根上配气平管5与1根空气支管11连通。 顶网2和底网3上的配气平管5通过1根或 多根配气竖管6相连通, 多根膜孔曝气管7水平布置在底网3上的两根配气平管5之间,。
30、 与配 气平管5正交连通。 在同一平面的配气平管5与连接梁8平行或正交布置, 在顶网2和底网3上 的两个平面的配气平管5与连接梁8通过配气竖管6和支撑管9组成立体的网箱框架。 0058 如图1、 2所示, 应用所述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处理污水的方法: 原水从进水管13 入水池中配水区, 自下而上穿过底网3、 漂浮生物滤床1、 顶网2到达出水区, 0059 曝气运行时, 来自空气干管12的压缩空气, 依次经空气支管11、 配气平管5、 配气竖 管6进入膜孔曝气管7, 从膜孔曝气管7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 对漂浮生物 滤床进行曝气; 原水与漂浮生物滤床1的硝化膜充分接触, 硝化菌快。
31、速硝化氨氮, 异养菌生 化降解有机物, 净化后从出水管14排出, 增加对原水硝化氨氮、 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净化作 用; 0060 不曝气运行时, 污水与漂浮生物滤床1的反硝化膜充分接触, 利用原水中有机物作 为碳源或另外投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增加对原水反硝化脱氮的深度净化作用; 不曝气 运行时的漂浮生物滤床孔隙率减小, 过滤能力加大, 若在进水投加絮凝剂, 可以实现微絮凝 过滤除磷, 增加对原水深度除磷的净化作用。 因此, 可以根据原水处理对象的需要, 在现有 水处理构筑物内或河道内、 水塘内安装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实现深度净化的目标。 0061 气冲洗时, 来自空气干管12的压缩空气,。
32、 依次经空气支管11、 配气平管5、 配气竖管 6进入膜孔曝气管7, 从膜孔曝气管7的曝气头进入水中, 气泡上升穿过底网对漂浮生物滤床 进行冲洗。 0062 配水区作用是将原水从水平方向均匀分配至底网3, 并向上流动。 0063 顶网2的作用是限制漂浮生物滤床1的上限范围; 出水区的作用是将穿过顶网2的 净化水沿水平方向流向出水端, 从出水管14排出。 0064 如图2、 3、 4所示,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依次并排连接, 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 床网箱模块的侧部框架和侧网4共用, 配水区、 出水区和空气干管12共用, 称为漂浮生物滤 床网箱模块并联连接。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并联安装时,。
33、 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 间的配水区和出水区相互连通, 共用空气干管12; 并联安装时, 各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之间同时处理原水, 处理水量相互累加, 处理能力加大。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018107 A 8 0065 如图5所示, 多个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通过导流隔墙间隔依次安装, 导流隔墙设置 在相邻两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间, 连接前一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出水区和后 一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的进水区; 称为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连接。 漂浮生物滤 床网箱模块串联连接时可以共用空气干管12。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安装时, 漂 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之间需要采用。
34、导流隔墙分隔, 将前级网箱模块出水导入后级模块的配 水区。 多个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串联安装时, 相串联的两组网箱模块之间先后处理同样 的原水, 处理水量不变, 处理程度增加。 0066 本发明漂浮生物滤床由湿浸润颗粒密度0.851.00g/cm3的漂浮粒料等颗粒滤料 形成, 只需简单气冲洗即可清洗滤料表面附着的悬浮物, 恢复生物滤床的过流、 生化和过滤 能力, 运行管理简单。 本发明所用漂浮滤料的粒径通常在而MBBR所用悬浮填料 的直径通常在其单位体积的生物膜量与填料尺寸成反比, 较MBBR数倍。 0067 本发明漂浮生物滤床过滤悬浮物的能力虽然不如MBR的超滤膜, 但足以防止活性 污泥流失。
35、, 维持污泥浓度。 滤床借助曝气期膨胀流化更新生物膜, 不会板结。 漂浮生物滤床 网箱模块出水悬浮物较低, 适合直接深度过滤。 而飘浮陶粒滤料使用寿命远高于MBR膜, 且 无需额外清洗, 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 0068 本发明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重量轻, 安装便捷, 能够快速实施, 过滤水头损失仅3- 15cm, 基本不影响现有水处理设施的过流能力, 尤其适合用于对现有水处理设施进行工艺 升级改造, 增强其硝化、 反硝化脱氮、 生物过滤去除有机物以及微絮凝过滤除磷能力。 0069 本发明曝气运行时, 原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硝化膜充分接触, 硝化菌快速硝化氨 氮, 异养菌生化降解有机物, 净化后从出。
36、水管14排出, 增加对原水硝化氨氮、 降解有机物的 深度净化作用; 不曝气运行时, 污水与漂浮生物滤床的反硝化膜充分接触, 利用原水中有机 物作为碳源或另外投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增加对原水反硝化脱氮的深度净化作用; 不 曝气运行时, 漂浮生物滤床孔隙率减小, 过滤能力加大, 若在进水投加絮凝剂, 可以实现微 絮凝过滤除磷, 增加对原水深度除磷的净化作用。 因此, 本发明可以根据原水处理对象的需 要, 在现有水处理构筑物内或河道内、 水塘内安装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实现深度净化的 目标。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018107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111018107 A 10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111018107 A 11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111018107 A 12 。
- 内容关键字: 漂浮 生物 网箱 模块 及其 水处理 方法
腰椎牵引床.pdf
纸质文档扫描装置.pdf
具有节能功能的燃气流量控制装置.pdf
新型切料刀具.pdf
高压二极管加工转换组件.pdf
节能防水绝缘分支电缆.pdf
箱包坯体修边机.pdf
绿色节能建筑墙体.pdf
三联体结构金属型模具.pdf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装置.pdf
管柱筒双向镗孔加工工装.pdf
悬挂式振动放矿机.pdf
光伏支架用焊接定位装置.pdf
建筑施工用墙体钻孔装置.pdf
建筑机电安装用电缆架设装置.pdf
建筑构件拆除设备.pdf
自动排气过滤器.pdf
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输送装置.pdf
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预处理磨平装置.pdf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pdf
矿井水的膜过滤装置.pdf
用于除尘设备的通风调节机构.pdf
混凝土管片抗裂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pdf
受电弓滑板及其制作方法.pdf
井口取样放空截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系统.pdf
通过低温钎焊制作氮化物陶瓷覆铜板的方法.pdf
基于EMPC模式的智能建造方法及系统.pdf
钢铁表面缺陷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自限温电伴热带.pdf
基于WebGL的自动驾驶可视化方法.pdf
生物膜载体及生物膜反应器.pdf
宽带小数分频锁相环系统及其杂散优化方法.pdf
细菌双杂交纳米抗体筛选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pdf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pdf
道路施工用刮杆.pdf
微型拼装式通信机房结构.pdf
电容器加工粉体混合装置.pdf
数字调光控制芯片、数字调光控制电路及控制系统.pdf
基于身份和表情特征转换的人脸表情转换方法.pdf
U型夹子软管接头.pdf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防腐泵.pdf
纸张烘干机的静电消除装置.pdf
异质能流故障下能量枢纽的多时间尺度动态建模方法.pdf
含芳纶1313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pdf
电桥夹具.pdf
防水卷材不透水检测仪.pdf
环形主镜自由振动模态像差表征方法.pdf
陶瓷环及具有陶瓷环的半导体反应腔体.pdf
现浇厚度控制装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