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pdf
《触控板、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板、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pdf(2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14172.8 (22)申请日 2019.12.02 (71)申请人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中路33 号院6号楼8层018号 (72)发明人 李彦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53 代理人 姜超 (51)Int.Cl. G06F 3/0354(2013.01) G06F 3/041(2006.01) G06K 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触控板、 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 (。
2、57)摘要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触控板、 指纹采集方法和 装置。 涉及电子设备领域, 解决了指纹模组与触 摸板分别单独实现的方式成本高且不易使用的 问题。 该方法包括: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 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本公开提供的技 术方案适用于具有触摸模块的电子设备, 实现了 低成本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指纹采集方案。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7页 CN 111045538 A 2020.04.21 CN 111045538 A 1.一种触控板, 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
3、平行排列的第一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一传感 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间隔, 每个第一传感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 电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二传感 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所述第一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第一数量的第一传感器电极 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第二数量的第一传感器电极 施加指纹采集信号, 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组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集成于第二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重合叠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 直。 5.一种触控板, 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基础电极组和第一采集电极组, 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第二基 础电极组和第二采集电极组; 所述第一基础电级组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 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基础间隔, 。
5、每个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 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 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基础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所述第一采集电级组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 相邻 两个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采集间隔, 每个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通过至少 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所述第二采集电极组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 相邻 两个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采集间隔;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采集间隔, 。
6、所述第二基础间隔大于所述第二采集间 隔;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叠放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与所述第二采 集电极组重合的部分构成采集区, 所述触控板除所述采集区外的区域为基础区;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传感 器电极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中的部分或全部第 一传感器电极施加指纹采集信号或触控扫描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组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集成于第二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
7、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重合叠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区的面积小于所述基础区 权利要求书 1/4 页 2 CN 111045538 A 2 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基础间 隔,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等于所述第二采集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 直。 10.一种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8、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 含触控板发生指纹采集手势, 所述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的步骤包括: 在触控模式下, 持续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获取触控操作的坐 标信息; 在所述坐标信息表明发生指纹采集手势的情况下,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切换至指纹采集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 含系统处于锁屏状态下发生触发操作, 所述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的步骤包括: 在锁屏状态下, 检测到触发操作后,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启动指纹采集模 式, 所述操作至少包含以下操作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9、: 对所述触控板的触控、 按键输入、 外设设备输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板内部具有指纹采集 区,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小于所述触控板正面的面积,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 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触控板中的指纹采集区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板内部具有指纹采集 区,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等于所述触控板正面的面积,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 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
10、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 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 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一定位扫描区进行逐行扫 描, 采集指纹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 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指纹采集区, 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 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二。
11、定位扫描区进行逐行扫 描, 采集指纹信息。 权利要求书 2/4 页 3 CN 111045538 A 3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指纹采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 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的步骤之后, 还包括: 在进行指纹扫描采集指纹信息结束后, 切换至触控模式,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 控板的全部区域。 18.一种指纹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采集启动模块, 用于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指纹采集模块, 用于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 进行指纹扫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采。
12、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 含以下事件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触控板发生指纹采集手势、 触控板发生多区域触控, 所述采集启动模块包括: 触控扫描单元, 用于在触控模式下, 持续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获取触控操作的坐标信息; 第一指纹采集启动单元, 用于在所述坐标信息表明发生指纹采集手势的情况下, 判定 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切换至指纹采集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 含系统处于锁屏状态下发生触发操作, 所述采集启动模块包括: 第二指纹采集启动单元, 用于在锁屏状态下, 检测到触发操作。
13、后,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 集触发事件, 启动指纹采集模式, 所述操作至少包含以下操作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对所述触控板的触控、 按键输入、 外设设备输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纹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在所述触控板内部具有指纹采集区的情况下, 对所述触控板 中的指纹采集区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触控 板正面的面积; 第二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对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对所 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第三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
14、控板的全部区域, 确定发生触控 的位置, 然后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一定位扫描区进 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第四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指纹采集区, 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 然后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二定位扫描区进行逐行扫 描, 采集指纹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指纹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 触控启动模块, 用于在进行指纹扫描采集指纹信息结束后, 切换至触控模式, 以隔行扫 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23.一种计算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权利要求书 3/4 。
15、页 4 CN 111045538 A 4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2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 器执行时, 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指纹采集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权利要求书 4/4 页 5 CN 111045538 A 5 触控板、 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 尤。
16、其涉及一种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指纹, 由于其具有终身不变性、 唯一性和方便性, 已几乎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 词。 指纹是指由于人的手指末端正面凸凹不平的皮肤而产生的纹线, 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 成不同的纹型。 基于指纹的唯一性, 各种电子设备均可使用这种特征来识别使用者的身份。 0003 电子设备常常配备有触摸板, 用于接收用户对光标的控制行为。 触摸板是各类电 子设备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关键部件, 通过触摸板, 用户向各类电子设备系统发送各种控制 指令。 0004 触摸板和指纹模组在电子设备系统中的实现方式一般采用独立设计, 常见的实现 方式包括两种: 0005 1、 触摸。
17、板和指纹模组分别独立实现, 没有集成在一个模组上。 指纹模组可设置于 笔记本键盘的上部或者下部, C面的空白区域, 或者是放在键盘的电源键上面等位置, 触摸 板则是设置于键盘下方居中位置。 这种实现方式指纹和触摸板功能独立实现, 各自工作互 不干扰, 根据系统的状态判断调用指纹模组的数据采集。 指纹模组的成本较高, 且检测区域 较小。 0006 2、 触摸板和指纹模组集成在一起, 但是传感器的检测和控制单元的设计仍是相互 独立的。 例如, 将触摸板传感器表面挖一个矩形区域出来, 在该矩形区域中机械的嵌入指纹 模组。 实际上触摸板和指纹模组仍是单独设计。 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被挖出的。
18、 矩形区域失去了触摸板的导航控制功能, 手指划到这里会断线, 与用户的操作习惯不符; 另 一个问题是指纹模组的成本高, 且检测区域较小。 0007 综上, 指纹模组与触摸板分别单独实现的方式成本高且不易使用。 发明内容 0008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板、 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 0009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触控板, 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触控板还包 括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 0010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一 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间隔, 每个第一传感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 控制电路电。
19、气连接; 0011 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二 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0012 所述第一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间隔小于等于50 m; 0013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第一数量的第一传感器 电极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第二数量的第一传感器 说明书 1/14 页 6 CN 111045538 A 6 电极施加指纹采集信号, 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0014 优选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集成于第二电路。
20、 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重合叠放。 0015 优选的, 所述第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间隔。 0016 优选的,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17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触控板, 包括控制电路, 所述触控板还 包括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 0018 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基础电极组和第一采集电极组, 所述第二电极组包括第 二基础电极组和第二采集电极组; 0019 所述第一基础电级组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 相邻 两个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基础间隔, 每个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通过至少 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
21、连接; 0020 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包括多个按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 相邻 两个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基础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 行; 0021 所述第一采集电级组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采集间隔, 每个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通过 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0022 所述第二采集电极组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 相邻两个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采集间隔; 0023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采集间隔, 所述第二基础间隔大于所述第。
22、二采集 间隔; 0024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0025 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叠放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与所述第 二采集电极组重合的部分构成采集区, 所述触控板除所述采集区外的区域为基础区; 0026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 传感器电极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中的部分或全 部第一传感器电极施加指纹采集信号或触控扫描信号。 0027 优选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集成于第二电路 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
23、重合叠放。 0028 优选的, 所述采集区的面积小于所述基础区的面积。 0029 优选的,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基础间隔,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等于所述 第二采集间隔。 0030 优选的,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31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 提供了一种指纹采集方法, 包括: 0032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0033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0034 优选的,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含触控板发生指纹采集手势, 0035 所述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的步骤包括: 说明书 2/14 页 7 CN 1110455。
24、38 A 7 0036 在触控模式下, 持续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获取触控操作 的坐标信息; 0037 在所述坐标信息表明发生指纹采集手势的情况下,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 件, 切换至指纹采集模式。 0038 优选的,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含系统处于锁屏状态下发生触发操作, 0039 所述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的步骤包括: 0040 在锁屏状态下, 检测到触发操作后,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启动指纹采 集模式, 所述操作至少包含以下操作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0041 对所述触控板的触控、 按键输入、 外设设备输入。 0042 优选的, 所述触控板内部。
25、具有指纹采集区,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小于所述触控 板正面的面积,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 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0043 对所述触控板中的指纹采集区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44 优选的, 所述触控板内部具有指纹采集区,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等于所述触控 板正面的面积,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 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0045 对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46 优选的,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 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0047。
26、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 0048 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一定位扫描区进行逐 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49 优选的,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 行指纹扫描的步骤包括: 0050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指纹采集区, 确定发生触控的位置; 0051 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二定位扫描区进行逐 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52 优选的, 所述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 行指纹扫描的步骤之后, 还包括: 0053 在进行。
27、指纹扫描采集指纹信息结束后, 切换至触控模式, 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 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0054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指纹采集装置, 包括: 0055 采集启动模块, 用于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0056 指纹采集模块, 用于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 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0057 优选的,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含以下事件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0058 触控板发生指纹采集手势、 触控板发生多区域触控, 0059 所述采集启动模块包括: 0060 触控扫描单元, 用于在触控模式下, 持续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 说明书 3/。
28、14 页 8 CN 111045538 A 8 区域, 获取触控操作的坐标信息; 0061 第一指纹采集启动单元, 用于在所述坐标信息表明发生指纹采集手势的情况下, 判定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切换至指纹采集模式。 0062 优选的, 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至少包含系统处于锁屏状态下发生触发操作, 0063 所述采集启动模块包括: 0064 第二指纹采集启动单元, 用于在锁屏状态下, 检测到触发操作后, 判定发生所述指 纹采集触发事件, 启动指纹采集模式, 所述操作至少包含以下操作中的任一或任意多项: 0065 对所述触控板的触控、 按键输入、 外设设备输入。 0066 优选的, 所述指纹采。
29、集模块包括: 0067 第一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在所述触控板内部具有指纹采集区的情况下, 对所述触 控板中的指纹采集区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所述指纹采集区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 触控板正面的面积; 0068 第二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对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对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69 第三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以隔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确定发生 触控的位置, 然后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一定位扫描 区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70 第四指纹采集单元, 用于以隔行扫描方式扫。
30、描所述指纹采集区, 确定发生触控的 位置, 然后确定所述发生触控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扫描区, 在所述第二定位扫描区进行 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071 优选的, 该装置还包括: 0072 触控启动模块, 用于在进行指纹扫描采集指纹信息结束后, 切换至触控模式, 以隔 行扫描方式扫描所述触控板的全部区域。 007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 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 包括: 0074 处理器; 0075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0076 其中,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0077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0078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
31、指纹扫描。 0079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 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当所 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 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指纹采集方 法, 所述方法包括: 0080 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0081 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0082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触控板布设电极时, 按照指纹采集功能的需求在整个触控板或采集区以较高密度布设第一传感器电极, 通过控 制电路驱动部分或全部第一传感器电极进行坐标信息采集或指纹信息采集, 在同一个传感 器模组上实现了两种功能。 通。
32、过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 并在发生所述指纹采集触发 事件后, 启动触控板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进行指纹扫描, 在坐标信息采集和指纹信息采集两 说明书 4/14 页 9 CN 111045538 A 9 种功能间进行切换, 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了实现成本并节约了系统资源。 0083 应当理解的是, 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84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 例, 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85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板的结构图。 0086 图2是根据一示例。
33、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201和传感器模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87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极形状示意图。 0088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板的结构图。 0089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0090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0091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进行持续监测指纹采集触发事件的流程图。 0092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采集装置的框图。 0093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集启动模块801的框图。 0094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指纹采集模块802的框图。。
34、 0095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框图(移动终端的一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 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 除非另有表示, 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相反, 它们仅是与如所附 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97 电子设备常常配备有触摸板, 用于接收用户对光标的控制行为。 触摸板是各类电 子设备系统与用户交互的关键部件, 通过触摸板, 用户向各类电子设备系统发送各种控制 指令。。
35、 0098 触摸板和指纹模组在电子设备系统中的实现方式一般采用独立设计, 常见的实现 方式包括两种: 0099 1、 触摸板和指纹模组分别独立实现, 没有集成在一个模组上。 指纹模组可设置于 笔记本键盘的上部或者下部, C面的空白区域, 或者是放在键盘的电源键上面等位置, 触摸 板则是设置于键盘下方居中位置。 这种实现方式指纹和触摸板功能独立实现, 各自工作互 不干扰, 根据系统的状态判断调用指纹模组的数据采集。 指纹模组的成本较高, 且检测区域 较小。 0100 2、 触摸板和指纹模组集成在一起, 但是传感器的检测和控制单元的设计仍是相互 独立的。 例如, 将触摸板传感器表面挖一个矩形区域出。
36、来, 在该矩形区域中机械的嵌入指纹 模组。 实际上触摸板和指纹模组仍是单独设计。 这种实现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被挖出的 矩形区域失去了触摸板的导航控制功能, 手指划到这里会断线, 与用户的操作习惯不符; 另 一个问题是指纹模组的成本高, 且检测区域较小。 说明书 5/14 页 10 CN 111045538 A 10 0101 综上, 指纹模组与触摸板分别单独实现的方式成本高且不易使用。 010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 指纹采集方法和装置。 由 于触摸板多采用电容检测判断手指在触摸板表面的位置, 而指纹传感器也可通过电容检测 的方式实现, 因此本公开将触控板。
37、与指纹采集模组集成为一个整体部件, 不使用专门的指 纹模组, 不需要单独为指纹模组设计安装位置, 降低了应用成本, 使用方式更简单, 且使产 品外观更加美观。 0103 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 其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 0104 控制电路101。 0105 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第一电极组102和第二电极组103; 0106 所述第一电极组102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 相邻 两个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间隔, 每个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通过至少一条 第一信号线104与所述控制电路101电气连接; 0107 所述第二电极组103包括多个按。
38、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传感器电极1031, 相邻 两个第二传感器电极1031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0108 由于指纹信息采集精度要求比较高, 扫描的数据需要像素点大于等于500PPI, 即 电极之间的间隔需要小于等于50 m; 而触控坐标信息采集时, 扫描的电极间隔典型值一般 分布在3.5mm左右。 因此, 将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设置在10 m600 m这个范围内, 能够同时 满足这两个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 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均处于10 m 50 m的范围内, 即所述第一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间隔小于等于50 m。 0109 所。
39、述控制电路10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104向所述第一电极组102中第一数量的第 一传感器电极1021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104向所述第一电极组102中第 二数量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施加指纹采集信号, 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由于 触控坐标采集与指纹采集的精度要求不同, 因此在进行采集时, 需要驱动的第一传感器电 极1031的数量也不相同, 精度要求高时驱动的数量较多, 精度要求低时驱动的数量较少。 触 控扫描信号激发部分第一信号线104, 在触控板上进行隔行扫描, 间隔多个电极才进行一次 扫描; 指纹采集信号激发部分或全部第一信号线, 进行高精度扫描。 0110 优。
40、选的, 所述第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间隔。 0111 优选的,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112 优选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102集成于第一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103集成于第 二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重合叠放。 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 0113 优选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102和所述第二电极组103还可集成于同一层电路板上, 该电路板可为FPC。 0114 优选的, 第一电极组102和第二电极组103共同构成传感器模组, 如图2所示, 在其 上还可覆盖盖板201, 盖板201将传感器模组保护起来, 用户在使用时直接接触到置于电子。
41、 设备外侧正面的盖板201, 避免了对传感器模组电路磨损, 同时具有美观的作用。 0115 优选的,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为接收端(Rx端)电极, 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 1031为发送端(Tx端)电极, 第一信号线104为驱动信号线。 Rx端电极和Tx端电极可分别由两 个FPC引出, 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FPC上。 说明书 6/14 页 11 CN 111045538 A 11 0116 第一传感器电极1021和第二传感器电极的电极材质可以是铜、 氧化铟锡(ITO)、 钼 铝钼、 银、 石墨烯、 石墨等导电材料。 电极材料可以采用黄光工艺生长在基材上; 也可以是采 用GFF的方式, 由两层。
42、传感器模组焊接(bounding)在一起; 或者是印制在基材上。 基材可以 是玻璃, 或者是film等材料。 0117 所述第一传感器电极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电极的形状不限, 图3所示为一种电极形 状示意图, 其中, Rx16为第一传感器电极, Tx1、 Tx2为第二传感器电极。 0118 通过第一电极组102和第二电极组103共同构成的传感器模组, 采用电容检测的工 作方式, 能够检测手指在触控板上产生的数据。 通过控制电路101中的触摸控制芯片, 读取 数据, 计算手指的坐标数据, 并将该坐标数据发送给系统; 同时, 也可读取手指的指纹信息, 并发送给系统。 0119 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还。
43、提供了一种触控板, 其结构如图4所示, 包括: 0120 控制电路401。 0121 所述触控板还包括第一电极组402和第二电极组403。 0122 所述第一电极组402包括第一基础电极组421和第一采集电极组422, 所述第二电 极组403包括第二基础电极组431和第二采集电极组432; 0123 所述第一基础电级组421包括多个按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 4211, 相邻两个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4211间的间隔均为第一基础间隔, 每个第一基础传感 器电极4211通过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401电气连接; 0124 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431包括多个按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
44、基础传感器电极 4311, 相邻两个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4311间的间隔均为第二基础间隔,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 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0125 所述第一采集电级组422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采集传感器电 极4221, 相邻两个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4221间的间隔均为第一采集间隔, 每个第一采集传 感器电极4221通过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与所述控制电路401电气连接, 0126 所述第二采集电极组432包括多个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采集传感器电 极4321, 相邻两个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4321间的间隔均为第二采集间隔; 0127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采集间隔, 所述第二基础间隔。
45、大于所述第二采集 间隔; 0128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所述第二采集间隔小于等于50 m; 0129 所述第一电极组402和所述第二电极组403叠放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 422与所述第二采集电极组432重合的部分构成采集区404, 所述触控板除所述采集区404外 的区域为基础区405; 0130 所述控制电路40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421中的部分或全 部第一传感器电极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422中 的部分或全部第一传感器电极施加指纹采集信号或触控扫描信号。 0131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402集成于第一电路。
46、板上, 所述第二电极组403集成于 第二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完全重合叠放。 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 板可以是FPC。 0132 所述采集区404的面积小于所述基础区405的面积。 说明书 7/14 页 12 CN 111045538 A 12 0133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基础间隔等于所述第二基础间隔, 所述第一采集间隔等于所 述第二采集间隔。 0134 优选的,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135 触控扫描时, 所述控制电路40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421、 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422以及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431、 第二采集电极组432的部分或。
47、全部 传感器电极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0136 指纹采集时, 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向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422及所述第二采集电 极组432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4221和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4321施加指纹采 集信号。 0137 由于触控坐标采集与指纹采集的精度要求不同, 因此在进行采集时, 需要驱动的 传感器电极的数量也不相同, 精度要求高时驱动的数量较多, 精度要求低时驱动的数量较 少。 0138 触控扫描信号激发第一基础电极组421及第二基础电极组431中的部分或全部第 一基础传感器电极4211和第二基础传感器电极4311, 在基础区405进行隔行扫描, 间隔多个 电极才进行一次扫描;。
48、 优选的, 也可在基础区405中布设电极的密度低至只满足触控坐标信 息采集的情况下, 进行逐行扫描。 0139 触控扫描信号还用于激发第一采集电极组422及第二采集电极组432中的部分第 一采集传感器电极4221和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4321, 在采集区403进行隔行扫描, 间隔多个 电极才进行一次扫描, 以获取触控坐标信息。 0140 指纹采集信号激发第一采集电极组422和第二采集电极组432中的全部第一采集 传感器电极4221和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4321, 在采集区404进行逐行扫描, 采集指纹信息。 0141 基础区405和采集区404共同构成触控板正面区域, 作为一个整体。 采集区404。
49、可设 置于任意位置, 基础区405刚包围采集区404。 优选的, 采集区404可以是一个大于等于 3.0mm*3.0mm正方形区域的任意大小, 不超过触控板正面面积。 0142 优选的, 所述第一电极组402和所述第二电极组403还可集成于同一层电路板上, 该电路板可为FPC。 0143 优选的, 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421、 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431、 所述第一采集电极组 422和所述第二采集电极组432共同构成传感器模组, 如图2所示, 在其上还可覆盖盖板201, 盖板201将传感器模组保护起来, 用户在使用时直接接触到置于电子设备外侧正面的盖板 201, 避免了对传感器模组电路磨损, 同时。
50、具有美观的作用。 在盖板201上, 可添加具有指示 性作用的文字或图案, 以指示采集区404, 帮助用户正确操作。 0144 优选的, 所述第一基础电极组421中的第一基础传感器电极4211和第一采集电极 组422中的第一采集传感器电极4221为Rx端电极, 所述第二基础电极组431中的第二基础传 感器电极4311和第二采集电极组432中的第二采集传感器电极4321为Tx端电极, 第一信号 线为驱动信号线。 Rx端电极和Tx端电极可分别由两个FPC引出, 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FPC 上。 0145 基础传感器电极4211及4311、 采集传感器电极4221及4321的电极材质可以是铜、 ITO。
- 内容关键字: 触控板 指纹 采集 方法 装置
介孔蛋黄壳纳米颗粒及其在构建分泌物代谢指纹谱图中的应用和用其筛选的代谢标志物.pdf
制袋机的放卷机构.pdf
双枪激光焊机.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异常料筛分装置.pdf
用于芯片开盖的可调整平台.pdf
防腐伸缩蝶阀.pdf
可分离式检修插座箱.pdf
自承重保温复合屋面板.pdf
螺杆钻具定子壳体打磨装置.pdf
提升机机尾增压防尘结构.pdf
简易分条机构.pdf
煤矿探水钻孔快速密封装置.pdf
新能源电池储能充电用触发控制电路.pdf
加速植株晾干设备.pdf
高可靠电容切换开关.pdf
散热器翅片的冲片装置.pdf
可拆式偏心加强撑.pdf
农业种植用可调节式农业种植架.pdf
饮品和冰棒的新型包装袋.pdf
卧式搅拌反应釜.pdf
平板玻璃切割加工系统.pdf
器件复用的射频收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df
基于单片FPGA的PET正弦图数据压缩存储方法、系统及设备.pdf
风机轴承剩余有效寿命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pdf
远程控制车辆分享解锁方法及系统.pdf
多轴分布式电驱车辆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无对照HRD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pdf
人工植入物以及介入系统.pdf
实心分割铝导体高压电缆制备方法.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影动方向计算系统及屈光度估计系统.pdf
热塑性复合工程材料缸盖罩自动校平装置及校平方法.pdf
多尺寸的晶圆传输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pdf
一种高效水流的洗衣机波轮.pdf
显示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pdf
包括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的机构的致动器.pdf
具有电机的洗衣机.pdf
车辆的控制装置.pdf
烟气空气预热器、安装方法、以及用于烟气空气预热器的空气管道部件.pdf
基于数据缓存的读数据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装置.pdf
掺杂SOSUB4/SUBSUP2/SUP∕ZROSUB2/SUB-FESUB2/SUBOSUB3/SUB-SIOSUB2/SUB型混晶固体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钻井液用抗温抗钙反相乳液聚合物及制备方法.pdf
一种改进的水泵.pdf
内外压混合型直管压力平衡柔性接管.pdf
一种可消除凝胶点的偶联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用于立式主轴的离心和迷宫组合密封装置.pdf
一种高熔体强度丙烯/丁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pdf
高弹性抗应力松弛铍铜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pdf
一种能源成本感知调度方法.pdf
高支化的大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