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
![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_第1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5/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1.gif)
![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_第2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5/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2.gif)
![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_第3页](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5/2021-8/5/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3091737d-28da-4fc0-8e41-39cc830237fb3.gif)
《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pdf(2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787181.X (22)申请日 2019.08.25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811437559.5 2018.11.28 CN (71)申请人 董福田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平 街262号 (72)发明人 董福田 (51)Int.Cl. A61K 45/00(2006.01) A61K 33/00(2006.01) A61K 31/00(2006.01) A61P 19/02(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
2、1P 37/06(2006.01) A61P 3/10(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7/02(2006.01) A23L 33/10(2016.01) A23L 33/16(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 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 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将组成感 觉器官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或预 防和所述组成感觉器官的物质相关的疾病的物 质。 疾病的本质就是生物结构系统的不平衡。 组 成感觉器官的物质结构失衡, 就会产生和所述物 质相关的。
3、疾病。 本发明公开的是通过生物机体识 别所述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由其自身结构系 统的自适应、 自组织等功能, 调节其基因或基因 的表达, 恢复所述组成感觉器官的物质结构的平 衡, 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 质相关的疾病。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5页 CN 111228498 A 2020.06.05 CN 111228498 A 1.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感觉器官相关 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稳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 仍以固态存在的。
4、 物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 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感觉器官中所有的物质所对 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感觉器官中某种物质或者某几种 物质的组合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感觉器官中某个部分或者某几个 部分的组合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 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包括: 没有病变的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没有 病变的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相同或者相似的物质的病变所引起的疾病的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 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包括: 组成感觉器官中病变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组成感觉器 官中病变的物质相同或者相似病变的物质所引起的疾病的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
6、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 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包括: 组成感觉器官中对感觉器官疾病含有抑制作用的结构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 治疗和/或预防所述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得到的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 的疾病的物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组成感觉器官中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 8.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
7、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相关 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 仍 以固态存在的物质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 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 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权利要求书 1/4 页 2 CN 111228498 A 2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部分组成眼的物质所 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眼。
8、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眼中所有的物质所对应的 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眼中某种物质或者某几种 物质的组合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 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 物质中病变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
9、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没有病变的组成眼的物质 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 物质中含有抑制所述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眼 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11.按照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得到的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 病的物质。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和/或预防眼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眼的物质或包含眼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 13.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青光。
10、眼的物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青光眼相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所述青光眼的物质; 所述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 仍 以固态存在的物质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青光眼相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 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所述青光眼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生物本身和青光眼相关的 物质、 含有抑制引起青光眼的结构的物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青光眼相关的物质来源于生物的感 觉器官。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青光眼相关的物质来源于生物。
11、的 眼。 17.按照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得到的治疗和/或预防青光眼的物 质。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治疗和/或预防青光眼的物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和青光眼相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 19.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相关 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 仍 以固态存在的物质的结构。 权利要求书 2/4 页 3 CN 111228498 A 3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
12、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 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 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部分组成耳的物质所 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耳中所有的物质所对应的 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耳中某种物质或者某几种 物质的组合所对应的。
13、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 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种: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 物质中病变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没有病变的组成耳的物质 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 物质中含有抑制。
14、所述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耳 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22.按照权利要求19-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得到的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 病的物质。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治疗和/或预防耳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耳的物质或包含耳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 24.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皮 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在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 仍 以固态存。
15、在的物质的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 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 种: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 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包含部分组成皮肤的 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皮肤中所有的物质所 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
16、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皮肤中某种物质或者 某几种物质的组合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权利要求书 3/4 页 4 CN 111228498 A 4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 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选自以下一种或几 种: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 含皮肤的物质中病变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 的物质;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没有病变的组成皮肤 。
17、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防和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的 物质;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包括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 含皮肤的物质中含有抑制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作为治疗和/或预 防和所述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 27.按照权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得到的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 疾病的物质。 28.权利要求27所述的治疗和/或预防皮肤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组成皮肤的物质或包含皮肤的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 29.权利要求6、 11、 17、 22、 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18、物质在制备药品、 保健品、 食品、 食品添 加剂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4/4 页 5 CN 111228498 A 5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官疾病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 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物、 保健食品、 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具体涉及感觉器官疾病的预防或 治疗的物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 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 其中感 受器的职能是将刺激的物理化学特性转变为神经冲动; 神经通道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并在 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得到有选择的加工; 感觉经验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感觉中 枢是由大脑皮层上。
19、相应感觉的中枢部分和弥散部分组成。 人的感觉器是指机体内的特殊感 受器, 包括: 眼、 耳、 皮肤等。 感受器疾病的发生, 是由于外部感染或感受器官组织本身结构 和/或功能发生改变时引起的疾病。 0003 本发明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结构信息医学, 从结构系统的角度认识生命, 通过 让机体识别具体结构的信息, 利用机体结构系统的自适应、 自组织等功能, 恢复结构系统的 动态平衡,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0004 1、 中医和西医的医学模式 0005 现有的医学体系主要有西医和中医, 西医以微观的局部物质结构为基础, 长于格 物而短于穷理; 中医以宏观的整体功能系统为主, 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 两者优。
20、势互补, 但 是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又相互对立。 西方医学主要依靠科学实验, 以解剖生理学、 生化与分 子学和临床试验等基础研究手段, 通过分割还原理论分析疾病的物质本质。 因此, 西医更注 重病变的结构物质, 分析具体结构的改变, 然后利用化学药物、 手术、 射线等手段, 从局部物 质结构的层面上直接损有余补不足, 比如H2受体拮抗药治疗胃酸过多、 激素替代治疗等。 这 种疗法起效快, 在一些急性病、 外科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上卓有成效。 然而, 西医缺乏对机体 的整体性认识, 这种治疗方式只能暂时性解决局部结构的问题, 长期使用会对机体其他结 构产生不良影响, 破坏机体的平衡。 事实上, 从20。
21、10年起, 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疾病都是药 源性疾病, 这些疾病都是由药物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引起。 并且, 西医对于致病因素复杂、 多 因素影响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 多发性硬化、 老年性痴呆等收效甚微, 难以遏 制其日渐高涨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0006 中医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 将人与社会、 心理、 环境统一起来,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反映自然界和人, 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 中医的健康讲究的是在主客观环境中机体阴阳 相对平衡、 协调有序的状态, 即功能系统的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 人体的有序和稳态受 到干扰和破坏, 即人体的功能系统失衡, 就会出现疾病。 中医通过问诊大量的功能系。
22、统信息 来诊断疾病的性质, 然后通过药物、 针灸、 按摩等方法调动机体的功能系统, 从整体上, 损其 有余, 补其不足, 扶正祛邪, 重新恢复机体的稳态。 中医疗法起效慢, 但能减少了替代方法或 拮抗药使用的毒副作用, 对于疾病防治、 养生康复等方面颇有成效。 0007 总而言之, 西医更注重微观的结构平衡, 中医更注重宏观的功能系统平衡, 两者目 说明书 1/15 页 6 CN 111228498 A 6 的都是在不同层面上纠正机体的失衡状态。 但是这两者在疾病与健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 又截然不同, 为了让这两种医学模式取长补短, 我们需要用更包容的视角和理论将两者融 为一体, 研发出更有效。
23、的治疗疾病的物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卓越的贡献。 0008 2、 结构信息医学 0009 (1)以结构系统融合西医与中医的基础理论 0010 宇宙大爆炸后出现正负电荷,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简单结构的物质氢, 然后结构之 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更为复杂的结构, 最终形成宏观物质, 包括整个生物界, 因此宇宙万物 都统一于结构。 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 能量、 信息也统一于结构。 首先, 不同的结构构成了不 同的物质, 物质是具体的结构, 是实现功能的基础, 生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配合, 什么样 的具体结构就具有什么样的具体功能, 具体结构的改变也自然会影响相应系统的具体功 能; 其次, 结构之间相互作。
24、用的键能, 是相对抽象的结构, 表明了结构的稳定性, 能量是结构 相互联系的内在动力; 最后, 结构之间的关系与秩序是信息, 信息是三者之中最抽象的结 构, 对物质和能量起着结合和控制作用, 反映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比如生物的本质就 是由其抽象结构基因所决定。 因此, 结构是物质、 能量与信息的统一, 即具体结构与抽象结 构的统一。 0011 生物是一个有机系统, 本质上是一个由抽象结构所主导的有机结构系统。 结构系 统是由若干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 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所构成的具有某种功 能的有机结构整体。 任何要素本身也同样是一个结构系统, 是构成原系统的子系统, 子系统 又。
25、必然由次子系统所构成生物的结构系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结构子系统构成, 比如免 疫系统、 肠胃系统等, 而生物自身又是更大结构系统的子系统, 比如生物是自然界这个更大 结构系统的子系统, 在与自然界不停的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交换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繁 衍。 0012 DNA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 储存着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全部信息, 包括生长、 发育、 衰 老和死亡。 罗杰威廉姆斯博士在生化个体化理论中表明, 人体生化组成的差异来源于基 因和基因表达的不同, 即源于基因表达的分子空间结构的差异。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利 根进川博士表明, 除了外伤, 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 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6、: 一是构成身体的结构受到结构环境的破坏或者改变; 二是基因不恰当表达, 造成结构失衡 的根本原因是抽象结构的改变, 也就是基因表达的改变, 如不正常的组蛋白乙酰化、 甲基 化, 不正常的基因甲基化等。 如果是具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只要与该结构相关的基因能够正 常表达, 则机体的新陈代谢会让已发生病变的结构逐渐被正常结构所替换, 机体就可以重 新回到健康状态。 因此, 生物健康的核心在于基因和基因的表达。 0013 西医研究具体结构变化, 以病为模型, 以模型来治病。 西医偏重于结构系统中局部 的组织和功能的研究, 可以借助仪器检测, 深入到具体的、 微观的物质结构, 注重和强调具 体的人体物。
27、质结构和形态的存在形式, 如解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组织胚胎学等, 这些 学科都是以实验的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对结构系统中的具体结构进行研究和观察, 在抽象 思维上不足, 忽略了机体作为结构系统的整体性。 因而在认识和实践上就容易产生局限性, 西医主要对具体的结构进行直接干预, 用药物来改变和影响机体的局部结构来达到新的平 衡, 包括对于基因的研究, 也倾向于直接改变基因或基因的表达。 中医学以人为模型, 是在 整体论为主导的思想指导下, 研究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中 说明书 2/15 页 7 CN 111228498 A 7 医没有检测具体的物质结构, 是。
28、通过功能的表现、 外在的信息等来诊断疾病。 但是功能是由 结构决定的, 功能系统的本质是结构系统, 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克, 本质上是结构子系 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中医通过调理机体的功能秩序、 强弱, 达到整体的平衡, 其 本质是恢复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 但由于缺乏对具体机体结构的深入认识, 也具有很大的 局限性。 西医主要是以微观结构为视角建立了疾病模型, 中医则以宏观功能为视角建立了 生命模型。 西医的微观结构为中医的证找到了物质基础, 即中医的证, 都有基因表达的物质 支撑, 也就是结构支撑, 本质都是微观的结构失衡。 在结构系统之中, 基于这种微观和宏观、 局部和整体、 具。
29、体和抽象的统一, 可以利用局部、 微观的具体结构, 通过机体对具体结构的 识别, 把具体结构转化为抽象的结构信息, 激发机体所具有的自适应、 自组织功能来调整基 因或基因的表达, 重新达到结构系统的平衡。 0014 结构系统作为系统, 具有系统的整体性、 开放性、 稳定性、 自组织等基本特征。 相对 于环境而言, 系统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结构系统内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结构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为前提, 以结构的外部环境为条件的。 同样结构系统的进化依赖于外部结 构。 基因表达随外部结构变化发生适当改变和调整是生物适应环境、 维持生存、 保持自身健 康的基本功能, 如果缺乏这种功能, 一般都。
30、会被淘汰。 人体本身的结构系统就拥有这种强大 的自我健康机能, 结构信息医学就是通过具体结构的结构信息来调动和调节结构系统中包 括基因、 分子、 细胞、 组织器官等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所构成的相对复杂、 高度秩序、 自主调控 的作用机制, 从而恢复机体的结构平衡,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既融合了西医的以具体结构 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又融合了中医的通过调节机体自身来恢复平衡的理论。 0015 (2)结构信息医学解决的问题 0016 生命体不可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 外在结构环境通过结构即物质、 能量和信息与 机体的结构系统相互作用, 每个个体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所得到的独特结构系统。 结 构信。
31、息医学强调生物内结构系统, 以及其与外在结构环境的动态平衡, 正是这种动态平衡 演绎着生命的过程。 除了恢复机体自身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 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结构信息 医学的侧重于共生和共进。 共生是指机体不再一味抵抗和防御外在结构, 而是将外在结构 信息不断内化, 通过生物机体本身的自适应、 自组织等功能实现生物机体的结构系统与外 在结构的平衡, 化敌为友, 甚至为我所用。 共进是指生物机体的结构系统通过结构信息获得 其它生物机体中有利于生物健康、 生存和繁衍的结构特性。 本发明就是根据所建立的结构 信息医学的理论体系, 用物质所对应的稳定结构, 通过生物自身结构系统的自适应、 自组织 等能。
32、力, 调节其基因或基因的表达, 治疗和所述物质相关的疾病。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设计治疗和/或预防感觉器 官相关的疾病的物质的方法。 001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按照该方法设计的物质。 0019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该物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20 生物的结构系统是稳定性和适应性统一的有机结构系统, 能够适应环境, 维持自 身与外在环境的动态平衡, 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生存、 繁衍。 生物结构系统的适应性是以生 物结构的稳定性为前提的, 稳定性结构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支配性结构。 说明书 3/15 页 8 CN 111228498 A 8 0。
33、021 生物结构系统是一个由具体结构与抽象结构所构成的核心结构螺旋发展形成的 有机巨系统。 生物结构系统的核心结构, 即核酸-蛋白质结构系统中具体结构与抽象结构统 一的复合体,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与表达系统, 在生物结构系统的功能中起到支配性作用, 而 核心结构中起到支配性作用的是稳定性结构。 从原子水平上来说, 核心结构中抽象结构DNA 和具体结构蛋白质都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 这种结构有利于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共价键的稳 定性较高, 是有机分子之间最强的作用力, 以碳原子为主形成的单键共价键约在300- 500。
34、KJ/moL, 热裂解温度为500-800。 0022 DNA的一级结构通过碱基氢键作用和碱基堆积力等作用决定了DNA的双螺旋二级 结构, 即稳定的一级结构决定了其适应性的二级结构, 遗传信息的核心在稳定性结构上。 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 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 这是所有细胞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中心法则的建立阐明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的 信息传递路径, 从DNA一级结构中的碱基序列到RNA一级结构中碱基序列再到蛋白质的一级 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上, 遗传信息载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和三联密码子将信息一一线性对 应到功能信息载体氨基酸上。 因此这。
35、个信息传递路径是以这些生物大分子稳定性结构为基 础的, 由抽象结构的稳定性结构传递到具体结构的稳定性结构上。 0023 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共价主链含有上百个单键, 这些单键是可以自由旋转的, 但 是一级结构中肽键的刚性平面性质、 亲疏水氨基酸和酸碱氨基酸的的数目和位置等因素使 各个单键旋转自由度受到限制, 最终形成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三维结构。 因此, 事实上蛋白 质最终结构的控制成分, 也就是氨基酸序列是很早就形成的, 这些对蛋白质构象起支配作 用的稳定性结构形成了一个框架, 在多肽链折叠过程中蛋白质按此框架装配成最终的形 态。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决定其三维结构的所有信息, 且蛋白质的结。
36、构决定蛋白质 的功能。 所以, 与遗传信息一致, 功能信息的本质也是稳定性结构决定适应性结构。 0024 从系统的角度, 生物结构系统的稳定性是结构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结构系统所具 有的自我稳定的能力, 每个结构在结构系统中都有促进它的结构也有抑制他的结构, 相互 作用中形成动态平衡, 即不会缺少也不会过多, 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环境变化而自我调 节, 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 也就是在非平衡状态下保持自身的有序性, 其中稳定 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 比如在结构信息识别上, 动植物中固有免疫 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能识别病原体的结构特征, 这些特征是不同种类病原体。
37、所共 有的不容易突变的稳定分子结构上(如所有的细菌都有LPS组成的细胞壁)。 如食物过敏, 即 使含有过敏原的食物经过了高温蒸煮, 同样会引起过敏, 其免疫识别也是识别过敏原的稳 定结构。 再以神经递质阿片肽为例, 不同立体构象的阿片肽对细胞膜受体选择性不同, 内吗 啡肽-1是当今所知对 受体亲和力和选择性最高的生物活性肽。 适应性结构是信号分子与 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 而从其稳定性结构氨基酸的变化上看, 内吗啡肽-1与其他阿片肽的 不同主要在于三个氨基酸上。 通过氨基酸残基的改变, 使其形成了适当的空间布局, 改变了 立体空间构象, 为这类递质与受体结合起到正确定位的作用。 稳定性结构的相互。
38、作用, 可引 起的适应性结构显著改变, 在信息识别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信息传递过程中, 细胞膜上的受 体需要把信息带到细胞核中, 主要依赖蛋白质的修饰。 蛋白质修饰的基础是一级结构中氨 基酸残基的化学反应活性, 在酶的作用下通过调整蛋白质的稳定结构使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说明书 4/15 页 9 CN 111228498 A 9 更适应具体时空条件下的功能需求, 具有可逆性和多功能性, 比如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 酸化。 传递到细胞核的信息, 细胞最终会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来做出相应的反馈, 并再次通 过信号通路将指令传递下去。 因此, 稳定性结构相互作用或者结构调整决定了适应性结构 的变化, 当然适。
39、应性结构也可以反作用于稳定结构。 0025 生物的结构系统之中, 没有哪个结构是 “孤立” 的, 结构之间, 子结构系统之间的相 互作用、 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构成了生物的有机结构系统。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 胞就是机体这个大的结构系统的子结构系统, 根据生物有机体复杂程度由数百、 数万, 甚至 数亿个行使各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组成, 各种细胞分工合作, 是一个有序而可控的细胞社会, 这种社会性的维持, 不仅依赖于细胞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更依赖于细胞间通讯与信号 调控, 从而协调细胞的行为, 诸如细胞生长、 分裂、 分化、 凋亡及其他各种生理功能, 实现多 细胞生物体完整的生命活动过程。
40、。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调控的本质也是结构之间的相互作 用, 以决定细胞的行为和命运, 包括结构与功能分化、 位置以及生死抉择等。 细胞的形态结 构、 生命活动以及在机体中的位置均受到机体、 局部组织、 周围细胞以及细胞外信号分子的 调节与控制, 如神经细胞, 免疫细胞以及内分泌细胞通过社会性联系, 共同参与并维持机体 的稳态平衡。 生物结构系统之中结构的相互作用, 让细胞具有区分自己与异己的识别能力, 可以分辨同种与异种同源的细胞。 细胞之间相互的辨认和鉴别, 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 子认识的现象称为细胞识别。 细胞在识别的基础上相互黏合或建立稳定的、 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连接, 从而相互影响、 。
41、相互作用。 许多重要生命活动都与细胞的识别能力有关, 细胞识 别也是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细胞通过识别和黏着形成不同类型的 组织。 机体免疫实际上也是细胞的一种识别现象, 血液中白细胞能识别侵入的细菌并将其 吞噬, 却从来不吞噬血液中自己正常的细胞, 这是异种之间的细胞识别。 临床上做异体组织 移植时, 机体会对移植的异体组织发生排斥反应, 这是异体细胞之间的细胞识别产生的。 此 外, 血液凝固、 炎症反应、 血栓形成、 致病微生物感染乃至肿瘤细胞转移等许多生理和病理 过程, 均与同种或异种之间复杂的相互识别与黏合及其所诱发的效应有关。 结构识别基于 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
42、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所形成的自适应、 自组织有机结构系统 的基础。 0026 结构系统的开放性, 不仅是具体结构的开放, 还有关系之间的开放。 结构系统的自 适应自组织能力主要体现于系统在外部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维稳。 机体的结构系统, 通过信 息的传递、 处理, 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组织, 不断克服结构系统的不确定性, 使其保持动态平 衡。 结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交换, 也不仅是物质的交换, 主要的是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生 物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需要细胞有感知这些变化并且做出反应的能 力。 细胞接收和传输信息并执行指令的能力是生物对内、 外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基础。 蛋白 质是。
43、细胞中各种生理活动的执行者(例如催化化学反应和调控基因表达), 蛋白质自身状态 的改变也同时会改变其功能状态。 所以生物使用细胞所拥有的蛋白质分子建造一个信号系 统。 因为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可以改变, 与蛋白质分子形状密切有关的功能也会相应随之改 变, 而其一个蛋白状态的改变又会通过与下游的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下游分子的状 态, 下游分子又可以改变更下游分子的状态, 这样一级一级的状态依次改变, 就是细胞中信 息传递的方式。 而且, 蛋白质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分子在状态改变后对信号做出最后的反应, 成为效应分子。 信息传递链终端的效应分子多是转录因子, 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状况来对 说明书 5/15。
44、 页 10 CN 111228498 A 10 信号做出反应。 0027 以免疫系统为例, 任何外部结构进入人体后, 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和评估。 如当细 菌或者病毒进入人体后, 免疫细胞与外来结构相互作用, 识别其结构信息, 然后根据结构信 息的不同, 分泌出不同的细胞因子将信息传递到B淋巴细胞, 调节B细胞的基因表达合成IgG 抗体, 与抗原结构结合形成复合物, 最终被巨噬细胞清除, 从而抵御外物入侵。 当寄生虫类 病原体入侵时, 免疫细胞与外来结构相互作用, 识别的结构信息使B细胞活化, 调节基因表 达合成IgE抗体, 这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使其释放出有毒性作用的颗粒 蛋。
45、白等物质, 导致寄生虫死亡。 0028 在这个免疫应答过程中, 被识别的结构决定了机体的具体反馈作用。 通过与结构 的相互作用, 将具体结构转化为抽象结构结构信息, 机体根据结构信息的识别, 调动免 疫系统中的多个细胞协同作用, 调控基因表达, 释放出不同的活性物质对外物进行适应性 的作用, 实现新的稳定和谐的结构系统。 同时, 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进行物质、 能 量和信息交换, 实现结构系统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由此可见, 机体的结构系统存在着 结构信息识别和自我调控, 恢复结构系统的平衡, 甚至和外部结构建立新结构的平衡机制。 0029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 从西医的角。
46、度, 功能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 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 各种组织又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生理 功能的器官。 器官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而为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 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整个人体可分为8个系统: 运动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 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人体就是这样由许多器官和系统共同 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 任何一个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生存。 0030 从中医的角度, 人体内环境和人体外的环境, 正常健康状态是和谐统一的。 简单来 说, 人体有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五官九窍、 皮肉筋脉, 这。
47、些组织器官靠遍布全身的奇经八 脉, 错综复杂的联系起来, 相互的行气血, 传信息, 形成一个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 协调而有 序的有机整体。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皮肉筋脉、 七窍 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在脏腑的病变, 可经五官九窍, 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 因而 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 可了解病位之所在, 分辨病邪之属性, 把握脏气之虚实。 藏象学说是 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指 表现于外的生理、 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 各种征象。 也就是在五脏六腑、 。
48、四肢百骸、 皮肉筋脉等器官和组织等结构系统的基础上又构 建了一个更大的结构系统, 即肝系统、 心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是相对于人体整体 的结构系统而言的五个子系统。 0031 说明书 6/15 页 11 CN 111228498 A 11 0032 肺与大肠相络属,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开窍于鼻; 脾与胃相络属,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开窍于口; 心与小肠相络属,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开窍于舌; 肝与胆相络属, 其 华在爪, 其充在筋, 开窍于目; 肾与膀胱相络属,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开窍于耳和二阴。 0033 针对这个有机整体和五个子系统, 五行学说提出。
49、人体内外、 脏腑、 经络等各个子系 统之间如何通过生、 克、 制、 化的多维双向调节, 以达到上述那种阴阳相对平衡、 协调而有序 的自我调控模型。 当今神经生理、 病理学和内分泌学的发展, 认识到神经-体液对于生物体 的非常微妙而重要的作用, 反馈调节, 揭示了生物体的整体联系。 中医学则是把人体置于大 系统中, 从多层次、 多因素、 多变量的系列中去探索人体诸层次、 诸因素之间纵横交错的联 系, 以及通过相应的信息来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用 “调整阴阳, 以平为期” 的稳态 原则来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更协调的健康状况。 中医用 “证” 来反映疾病的本质, 辨 “证” 论治,“证。
50、” 既非西医所说的病或症, 也不是对疾病单一因素或线性因果关系的概括, 它是根据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对疾病在一定阶段上的病因、 病位、 病机、 病理性质、 正邪 交争等多种生理、 病理相联系表现为对机体反应态的认识和概括。 它着眼于人体正和邪的 矛盾的对立统一。 因此 “扶正以祛邪” ,“祛邪以安正” , 从正、 邪双方着眼, 调整人体阴阳, 恢 复其相对平衡、 协调有序正邪的稳态, 乃是中医基本的治则。 0034 西医从具体、 微观的角度研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西医从抽象、 宏观的角度研究人 体功能系统之间的生、 克、 制、 化的多维双向调节的关系。 从结构的角度, 生物的本质是机体 结。
- 内容关键字: 治疗 预防 感觉器官 疾病 物质 及其 设计 方法 制备
硫磺或硫铁矿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pdf
沙蚕养殖装置.pdf
木材生产加工的翻转输送装置.pdf
马铃薯贮藏装置.pdf
自动输送扎花机.pdf
便于下料的不锈钢板压弯装置.pdf
海洋潮汐的水位监测仪安装装置.pdf
采血冰浴盒及样本固定装置.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系统.pdf
水利勘测水位计.pdf
微型高压放气阀.pdf
燃气管内壁清洁设备.pdf
光伏支架表面热镀锌装置.pdf
软管收卷调节机构及收卷机.pdf
转子线圈绕线压线装置.pdf
陶瓷坯泥生产设备.pdf
FRID通道式扫描机.pdf
智能电网安全运维监测装置.pdf
密封性好的细胞培养皿.pdf
计算机散热装置降噪组件.pdf
间续进料机构.pdf
电解液配置系统.pdf
实验小鼠喂药装置.pdf
智能防脱机械手.pdf
槽钢的压延结构.pdf
局部集中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梁精细化应力位移分析方法.pdf
精准按摩机芯机构.pdf
位置自动调节的热压装置.pdf
用于糠醛生产的糠醛渣输送装置.pdf
硫酸钾镁盐添加剂饲料生产用搅拌式混合装置.pdf
AIP三维堆叠TR气密封装组件.pdf
应急储能电源系统及应急储能电源.pdf
家用自动平开门电机.pdf
尼龙改性热塑性硅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pdf
无激素和抗生素的祛痘抑菌组合物和制备方法.pdf
LED灯用散热铝基板自动打磨机.pdf
印刷设备用印刷辊冷却装置.pdf
容器更新方法、控制节点及边缘节点.pdf
编程实现方法和装置.pdf
基于石墨烯加热技术的远红外电热水容器.pdf
具有智能变频功能的超声波焊接机.pdf
轮胎加工用智能内夹具.pdf
利用药品文本广告鉴定虚假药品的方法.pdf
异形管双头攻牙装置.pdf
校车侧围内饰板.pdf
卫星通信模拟训练系统及其对星策略.pdf
建材机械用建材浆料高效下料装置.pdf
对位芳纶高强力自粘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吸附油品中噻吩类硫化物的负载型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多模无线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方法.pdf
媒体文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pdf
相关文档
更多![用于制造半导体布置的方法.pdf](/Images/s.gif)
![用于洗衣机的改进的电动马达.pdf](/Images/s.gif)
![用于管理出租车的车辆调配的系统和方法、及存储介质.pdf](/Images/s.gif)
![蜜蜂养殖用蜂蜡刮取装置.pdf](/Images/s.gif)
![充电系统、蓄电池组以及充电器.pdf](/Images/s.gif)
![二次电池的硅基复合阳极活性材料和包括该硅基复合阳极活性材料的阳极.pdf](/Images/s.gif)
![飞机搭接系统及构建方法.pdf](/Images/s.gif)
![基于南极磷虾壳的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Images/s.gif)
![电池组.pdf](/Images/s.gif)
![更新已钻开井段井周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pdf](/Images/s.gif)
![数据存储装置及操作方法、具有数据存储装置的存储系统.pdf](/Images/s.gif)
![滚筒式洗衣机.pdf](/Images/s.gif)
![包括自旋轨道转矩线的半导体器件.pdf](/Images/s.gif)
![软土地基强化方法及其复合桩基施工方法.pdf](/Images/s.gif)
![配网低压台区组合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pdf](/Images/s.gif)
![用于测量晶片的传感器站以及方法.pdf](/Images/s.gif)
![半导体结构.pdf](/Images/s.gif)
![5G通信基站智能关断控制开关的嵌入式管控平台.pdf](/Images/s.gif)
![基于时间敏感型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pdf](/Images/s.gif)
![利用河道污泥制造复合有机肥的方法.pdf](/Images/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