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10643062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6.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档描述:

《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364049.4 (22)申请日 2019.12.26 (71)申请人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风 景区 (72)发明人 安树青戈萍燕张静涵安迪 陈佳秋张海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34 代理人 王艳 (51)Int.Cl. A01K 67/02(2006.01) A01G 22/00(2018.01) A01G 33/00(2006.01) A01B 79/00(2006.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 方法, 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现状条件对水雉栖息地 进行植被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调控, 所述现状条 件包括鸟类数量、 种类、 活动区域、 行为习惯、 水 环境、 水塘布局、 面积变迁情况以及植被状况。 通 过上述方式, 本发明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 法, 利用对原有生境干扰最小的改造方法, 结合 水雉迁徙动态, 分别从植被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 调控等方面, 有效营造水雉栖息生境, 控制水位, 助力水雉保护, 尤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水雉栖息 地恢复与保育。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3、 111134081 A 2020.05.12 CN 111134081 A 1.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现状条件对水雉 栖息地进行植被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调控, 所述现状条件包括鸟类数量、 种类、 活动区域、 行为习惯、 水环境、 水塘布局、 面积变迁情况以及植被状况,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植被恢复: 水雉栖息地水域的外圈设置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的内圈设置沉水植 物, 沉水植物的内圈设置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1020%, 挺水植 物包括芦苇、 香蒲, 芦苇占挺水植物面积的4050%, 香蒲占挺水植物面积的3040%; 浮叶。

4、 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4060%, 浮叶植物包括芡、 菱, 其中芡占浮叶植物面积的 5060%, 菱占浮叶植物面积的2030%; 沉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2030%, 沉 水植物包括苦草、 金鱼藻、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 狐尾藻分别占沉水植物面积的2030%; 步骤二: 地形改造: 所述浮叶植物水域设置泥质滩岛、 木桩驳岸、 砾石滩岛, 所述木桩驳 岸分别设置在所述泥质滩岛、 砾石滩岛的夏季盛行风向一侧, 所述泥质滩岛和砾石滩岛各 自的边坡比例小于1:10并且大于1:15; 步骤三: 水文调控: 根据鸟类的迁徙规律和浮叶植物的生长规律来控制栖息地水位, 6 10月份水雉栖。

5、息地水域水深为0.81.2 m, 11月至翌年5月水雉栖息地水域水深为0.4 0.6 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雉栖息地水 域面积大于4 h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木桩驳岸包括 多个松木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夏季盛行风向 水域长度为30100 m。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134081 A 2 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鸟类栖息地恢复方法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 法。 。

6、背景技术 0002 水雉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为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的一种中小型水 鸟,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 池塘和沼泽地带, 常行 走于浮叶植物上, 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在中国, 水雉分布在北纬32 以南的 地区。 0003 目前水雉在我国的数量非常稀少, 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处于濒危状态, 濒危的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1) 水污染日益严重, 湿地植物群落被破坏, 水雉适宜生境锐减, 导致了水雉 的数量急剧下降;(2) 水雉67月产卵, 孵卵期间受台风和梅雨季节影响较大, 同时喷洒农。

7、 药也会导致雏鸟死亡, 天气和人类活动容易导致水雉繁殖失败。 0004 基于上述问题, 需要提供一种有利水雉生存, 提高水雉育雏成功率的水雉栖息地 结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现状条件对水雉栖息地进行 植被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调控, 所述现状条件包括鸟类数量、 种类、 活动区域、 行为习惯、 水 环境、 水塘布局、 面积变迁情况以及植被状况,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植被恢复: 水雉栖息地水域的外圈设置挺水植物, 。

8、挺水植物的内圈设置沉水植 物, 沉水植物的内圈设置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1020%, 挺水植 物包括芦苇、 香蒲, 芦苇占挺水植物面积的4050%, 香蒲占挺水植物面积的3040%; 浮叶 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4060%, 浮叶植物包括芡、 菱, 其中芡占浮叶植物面积的 5060%, 菱占浮叶植物面积的2030%; 沉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2030%, 沉 水植物包括苦草、 金鱼藻、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 狐尾藻分别占沉水植物面积的2030%; 步骤二: 地形改造: 所述浮叶植物水域设置泥质滩岛、 木桩驳岸、 砾石滩岛, 所述木桩驳 岸分别设置在所述。

9、泥质滩岛、 砾石滩岛的夏季盛行风向一侧, 所述泥质滩岛和砾石滩岛各 自的边坡比例小于1:10并且大于1:15; 步骤三: 水文调控: 根据鸟类的迁徙规律和浮叶植物的生长规律来控制栖息地水位, 6 10月份水雉栖息地水域水深为0.81.2 m, 11月至翌年5月水雉栖息地水域水深为0.4 0.6 m。 000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水雉栖息地水域面积大于4 ha。 0008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木桩驳岸包括多个松木桩。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134081 A 3 0009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 所述夏季盛行风向水域长度为30100 m。 0010 本发。

10、明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利用对原有生境干 扰最小的改造方法, 结合水雉迁徙动态, 分别从植被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调控等方面, 有效 营造水雉栖息生境, 控制水位, 助力水雉保护, 尤其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水雉栖息地恢复与保 育。 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11、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13 请参阅图1,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现状条件对水雉栖息地进行植被 恢复、 地形改造、 水文调控, 所述现状条件包括鸟类数量、 种类、 活动区域、 行为习惯、 水环 境、 水塘布局、 面积变迁情况以及植被状况, 所述水雉栖息地水域面积大于4 ha, 包。

12、括以下 步骤。 0014 水雉栖息地的最外圈是道路1, 道路的内圈设置水雉栖息地水域。 0015 步骤一: 植被恢复: 水雉栖息地水域的外圈设置挺水植物2, 挺水植物的内圈设置 沉水植物3, 沉水植物的内圈设置浮叶植物4; 挺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10 20%, 挺水植物包括芦苇、 香蒲, 芦苇占挺水植物面积的4050%, 香蒲占挺水植物面积的30 40%; 浮叶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4060%, 浮叶植物包括芡、 菱, 其中芡占浮叶 植物面积的5060%, 菱占浮叶植物面积的2030%; 沉水植物面积占水雉栖息地总面积的 2030%, 沉水植物包括苦草、 金鱼藻、 狐尾藻, 苦。

13、草、 金鱼藻、 狐尾藻分别占沉水植物面积的 2030%。 0016 步骤二: 地形改造: 所述浮叶植物水域设置泥质滩岛5、 木桩驳岸6、 砾石滩岛7, 所 述木桩驳岸分别设置在所述泥质滩岛、 砾石滩岛的夏季盛行风向一侧, 以免风浪侵蚀严重 造成滩岛边坡水土流失, 所述泥质滩岛和砾石滩岛各自的边坡比例小于1:10并且大于1: 15, 长斜坡为底栖动物的繁殖创造条件。 0017 优选地, 所述木桩驳岸包括多个松木桩。 0018 所述夏季盛行风向水域长度为30100 m, 以避免风区长度 (吹程) 过长, 大风掀起 波浪, 吹落鸟卵。 0019 步骤三: 水文调控: 根据鸟类的迁徙规律和浮叶植物的生长规律来控制栖息地水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134081 A 4 位, 610月份水雉栖息地水域水深为0.81.2 m, 11月至翌年5月水雉栖息地水域水深为 0.40.6 m。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134081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11134081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栖息 自然 恢复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6430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