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

上传人:龙脉 文档编号:10611965 上传时间:2021-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6.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217005.5 (22)申请日 2020.03.25 (71)申请人 河海大学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佛 城西路8号 (72)发明人 秦淑芳严士常曹力玮马洪蛟 陈加银张海明于颖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徐尔东 (51)Int.Cl. G09B 23/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 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 流系统及操。

2、作方法, 包括水槽, 还包括与水槽连 通的矩形水箱, 在矩形水箱内安设隔板, 隔板呈L 型设置, 隔板的垂直部分垂直于矩形水箱的底 面, 隔板的水平部分平行于矩形水箱的底面, 且 隔板的水平部分与矩形水箱底面之间留有距离, 隔板将矩形水箱内腔分成体积不相同的两个部 分, 在矩形水箱的侧壁开设水槽进水口, 在矩形 水箱的第二腔室上方布设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连 接出水管, 出水管伸进第二腔室内; 在第一腔室 内安装消能稳流本体, 前述的消能稳流本体包括 第一多水管稳流器, 其架设在第一腔室内; 该装 置能有效消减高处水流进入水槽前的能量, 提高 工作水槽实验段的有效长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

3、页 附图2页 CN 111312038 A 2020.06.19 CN 111312038 A 1.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包括水槽,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水槽连通的 矩形水箱, 在矩形水箱内安设隔板, 隔板呈L型设置, 隔板的垂直部分垂直于矩形水箱的底面, 隔 板的水平部分平行于矩形水箱的底面, 且隔板的水平部分与矩形水箱底面之间留有距离, 在隔板的水平部分开设若干通孔, 隔板将矩形水箱内腔分成体积不相同的两个部分, 分别 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且第一腔室的体积小于第二腔室的体积; 在矩形水箱的侧壁开设水槽进水口, 且水槽进水口位于第一腔室侧壁; 在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上方布设。

4、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连接出水管, 出水管伸进第二腔 室内; 在第一腔室内安装消能稳流本体, 前述的消能稳流本体包括第一多水管稳流器, 其架 设在第一腔室内, 在第二腔室的开口端覆设盖板, 盖板同时套设在出水管上; 在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安装水位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前述的第一多 水管稳流器包括第一稳流器盘面, 在第一稳流器盘面的底部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一稳流器盘 面底面的第一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水槽进水口 处安装第二多水管稳流器, 其包括第二稳流器盘面, 第二稳流器盘面的中轴线与矩形水箱 。

5、侧壁垂直, 且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与水槽进水口直径匹配; 在第二稳流器盘面上垂直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第二钢管; 其中轴线与矩形水箱侧壁垂直布设, 且第二多水管稳流器的直径与水槽进水口直径匹 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矩形水箱的 第一腔室内安装支架, 第一多水管稳流器通过卡槽安装在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前述的供水管 道与出水管之间设置若干连接弯头, 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钢管的直 径为。

6、5cm, 第一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二钢管的直 径为3cm, 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8.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的操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水流流入供水管道, 经过连接弯头由出水管流入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内, 通过隔板水平部分的通孔, 第二腔室 内的水浸入第一腔室内, 随着流入第二腔室内的水逐渐增加, 第一腔室内的水位逐渐上升, 自下而通过第一多水管稳流器流入水槽, 同时水流在经过水槽进水口时通过第二多水管稳 流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312038 A 2 一种水槽进水口。

7、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 属于实验基础设施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 针对高校实验场地有限, 基本没有条件建设直线距离较长的实验水槽, 尤其 是针对教学用的水流研究实验水槽, 在建的教学实验水槽直段距离往往较短, 再加上进水 口和出口水流流态的不稳定, 致使实验水槽有效工作距离非常有限, 为了提升水槽的使用 效果, 必须在进水口处采取必要的稳流处理, 归顺由于水头差及瞬时流量过大导致的剧烈 的水体紊动, 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少非实验所需的紊动动能。 0004 目前进水口水箱对于水流不。

8、稳定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采用土工席垫消能, 再通过矩 形水箱静置处理后流入工作水槽, 导致进水口水流不稳定段过长; 对于进水口高处垂直供 水, 并且实验水槽工作区间仅有十几米的情况下, 进出水口消能设施如果无法起到明显的 稳流作用, 则会导致实验水槽的有效长度减少, 大大降低实验效率和实验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 该装置能有效消减 高处水流进入水槽前的能量, 提高工作水槽实验段的有效长度。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包括水槽, 还包括与水槽连通的矩形水箱, 在矩形水箱内安设隔板。

9、, 隔板呈L型设置, 隔板的垂直部分垂直于矩形水箱的底面, 隔 板的水平部分平行于矩形水箱的底面, 且隔板的水平部分与矩形水箱底面之间留有距离, 在隔板的水平部分开设若干通孔, 隔板将矩形水箱内腔分成体积不相同的两个部分, 分别 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且第一腔室的体积小于第二腔室的体积; 在矩形水箱的侧壁开设水槽进水口, 且水槽进水口位于第一腔室侧壁; 在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上方布设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连接出水管, 出水管伸进第二腔 室内, 在第二腔室的开口端覆设盖板, 盖板同时套设在出水管上; 在第一腔室内安装消能稳流本体, 前述的消能稳流本体包括第一多水管稳流器, 其架 设在第一腔室内; 。

10、在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安装水位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前述的第一多水管稳流器包括第一稳流器盘面, 在第一稳 流器盘面的底部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一稳流器盘面底面的第一钢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在水槽进水口处安装第二多水管稳流器, 其包括第二稳流 器盘面, 第二稳流器盘面的中轴线与矩形水箱侧壁垂直, 且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与水槽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1312038 A 3 进水口直径匹配; 在第二稳流器盘面上垂直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第二钢管; 其中轴线与矩形水箱侧壁垂直布设, 且第二多水管稳流器的直径与水槽进水口直径匹 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在矩形水箱的第。

11、一腔室内安装支架, 第一多水管稳流器通 过卡槽安装在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前述的供水管道与出水管之间设置若干连接弯头, 出水管 的出水口位于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第一钢管的直径为5cm, 第一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第二钢管的直径为3cm, 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的操作方法, 水流流入供水管道, 经过连接弯头 由出水管流入矩形水箱的第二腔室内, 通过隔板水平部分的通孔, 第二腔室内的水浸入第 一腔室内, 随着流入第二腔室内的水逐渐增加, 第一腔室内的水位逐渐上升, 自下而通。

12、过第 一多水管稳流器流入水槽, 同时水流在经过水槽进水口时通过第二多水管稳流器。 0007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提供的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通过在水槽进水口处的水流进行分 流和扩散, 有效的消减了高处水流进入水槽前的紊动动能, 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多水管稳流器, 结构、 工作原理简单, 易操作, 很好的解决了垂直 向水流对水槽进水口水流流态的影响; 3、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多水管稳流器, 其安装在水槽进水口处, 代替常规使用的导流格 栅, 对水流起到更优的导流效果。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和。

13、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图1中B-B剖视图。 0010 图中: 1为水槽, 2为矩形水箱, 3为水位计, 4为出水管, 5为第一多水管稳流器, 6为 第二多水管稳流器, 7为第一腔室, 8为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12 在建的教学实验水槽直段距离往往较短, 导致实验水槽的有效工作距离非常有 限, 同时由于进水。

14、口处水流流态的不稳定, 大大影响了水槽的使用效果; 针对上述现状,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即在水槽的进水口 处设置一种消能稳流系统, 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非实验所需要的紊动动能。 0013 实施例1: 图1所示, 一种水槽1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 包括水槽1, 还包括与水槽1连通的矩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1312038 A 4 形水箱2, 图3所示是水槽1在图1中的B-B向的剖视图; 在矩形水箱2内安设隔板, 隔板呈L型设置, 隔板的垂直部分垂直于矩形水箱2的底面, 隔板的水平部分平行于矩形水箱2的底面, 且隔板的水平部分与矩形水箱2底面之间留有距 离, 。

15、在隔板的水平部分开设若干通孔, 隔板将矩形水箱2内腔分成体积不相同的两个部分, 分别为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 且第一腔室7的体积小于第二腔室8的体积; 在矩形水箱2的侧壁开设水槽1进水口, 且水槽1进水口位于第一腔室7侧壁; 在矩形水箱2的第二腔室8上方布设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连接出水管4, 供水管道与出水 管4之间设置若干连接弯头, 出水管4的出水口位于矩形水箱2的第二腔室8内即出水管4伸 进第二腔室8内, 在第二腔室8的开口端覆设盖板, 盖板同时套设在出水管4上, 此种设置避 免了水流在进入第二腔室8时溅出矩形水箱2, 同时防止当矩形水箱2内水较多时溢出; 在矩形水箱2的第一腔室7内安装。

16、支架, 第一多水管稳流器5通过卡槽安装在支架上, 第 一多水管稳流器5包括第一稳流器盘面, 在第一稳流器盘面的底部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一稳 流器盘面底面的第一钢管, 第一钢管的直径为5cm, 第一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在第一 腔室7的侧壁上安装水位计3, 水位计3是一支智能水位计3, 当水面的高度超过预设值时, 水 位计3可自动报警, 同时会将报警信息传输送至供水系统处, 供水系统自动停止供水, 避免 超出水位的同时, 可以避免第一多水管稳流器5由于堵塞而导致的水流外溢; 在水槽1进水口处安装第二多水管稳流器6, 图2为第二多水管稳流器6在A-A向的剖面 图, 其包括第二稳流器盘面, 第。

17、二稳流器盘面的中轴线与矩形水箱2侧壁垂直, 且第二稳流 器盘面的直径与水槽1进水口直径匹配; 在第二稳流器盘面上垂直安装若干垂直于第二稳 流器盘面的第二钢管; 第二钢管的直径为3cm, 第二稳流器盘面的直径为100cm; 第二多水管 稳流器6的设置, 其紧贴在水槽1进水口处, 起到导流格栅的作用。 0014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提供的系统, 进行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 水流流入供水管道, 经过连接弯 头由出水管4流入矩形水箱2的第二腔室8内, 通过隔板水平部分的通孔, 第二腔室8内的水 浸入第一腔室7内, 随着流入第二腔室8内的水逐渐增加, 第一腔室7内的水位逐渐上升, 自 下而通过第一多水。

18、管稳流器5流入水槽1, 同时水流在经过水槽1进水口时通过第二多水管 稳流器6。 通过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具体阐述可知, 本申请对供水管道提供的水流进行 分流和扩散, 有效缓解了水槽1进水口处的水体强紊动问题, 提高了水槽1有效工作段的距 离。 0015 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1, 可以运用到场地较小的实验水槽1进水口处, 其结构 简单, 使用方便, 成本较低, 缺不影响水槽1的使用效率以及水流实验的稳定性。 0016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除非另外定义, 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 语和科学术语) 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还应该 理解的是,。

19、 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 义一致的意义, 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 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17 本申请中所述的 “和/或” 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 括在内。 0018 本申请中所述的 “连接” 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 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1312038 A 5 0019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 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1312038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11312038 A 7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11312038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水槽 进水 水管 消能稳流 系统 操作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槽进水口多水管消能稳流系统及操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6119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