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00820.8 (22)申请日 2020.04.16 (71)申请人 宁波大学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 818号 (72)发明人 车锦铭张晓伟金佳明陈王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3226 代理人 何仲 (51)Int.Cl. H02S 40/22(2014.01) H01L 31/054(2014.01) C09K 11/77(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 荧光。
2、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 应用, 特点是其制备方法包括铬离子与铽离子共 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材料制备的步骤: 将发 光中心粉末与硫醇烯共聚物复合得到多晶硅平 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步骤, 在多晶硅平板型荧 光太阳集光器的四周粘贴带导电金属PCB板的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其上表面设置顶部减反层且 其下表面设置底部金属反射层得到光伏发电装 置; 优点是光电转换效率高且发光寿命长, 且应 用到光伏发电装置中可有效减少入射光子表面 反射损耗、 平板型光波导内传输损耗, 从而显著 提高在弱光照条件下的光学。
3、收集效率以及光电 转换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1478659 A 2020.07.31 CN 111478659 A 1.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材料的制备 将高纯度原材料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锗、 氧化铬和氧化铽粉末按摩尔比为Zn: Al: Ge: Cr: Tb =1: 1: 2: 0.05: 0-0.2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缓慢加入由去离子水、 无水乙醇和正硅酸 四乙酯按体积比3: 6: 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形成混合前驱液; 随后, 将稀硝酸。
4、溶液逐滴滴入 上述混合前驱液中, 直至氧化物固体混合粉末完全溶解; 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水浴加热反 应釜中, 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60-80并不断搅拌, 控制水浴加热时间为24-48小时, 直至反 应釜内混合溶液形成透明, 均一的凝胶; 将凝胶取出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控制干燥温度为 100-150, 直至多余的乙醇与去离子水全部蒸发; 随后将干燥后的凝胶粉末置于真空烧结 炉中, 控制烧结温度为1200-1800, 烧结4-8小时, 最终研磨得到平均粒度0.8-1.2微米 的发光中心粉末; (2)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 取发光中心粉末10mg, 置于5ml浓度为2mg/ml的正己烷溶液中。
5、, 超声震荡处理5-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末在正己烷溶液中分散均匀; 将含有发光中心粉末的正己烷 混合溶液加入到前驱液中, 超声震荡处理5-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末在前驱 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混合液; 将前驱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 随后将玻璃磨具置于真空 环境中保持30-60min, 去除前驱混合液中溶解的气泡后, 将前驱混合溶液在70下水浴恒 温加热30min, 随后采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固化, 紫外光灯照射的功率为100W, 中心波长 365nm, 照射时间为10-15s, 最后固化脱模后, 进行抛光工艺, 即得到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
6、光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 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所述的前驱液由光引发剂、 烯丙基单体和硫醇单体按 0.05g: 4-6ml: 4-6ml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的发光中心粉末与所述的光引发剂的混合比例 为200ul-800ul: 0.05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 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或者光起始剂-184 (Irgacure-184) , 所述的烯丙基单体为三烯丙基-1,3,5-三嗪-2,4,6 (1H, 3H, 5H) 。
7、-三酮, 所 述的硫醇单体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 光器的在制备多晶硅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方面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 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晶硅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 光器, 所述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四周粘贴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的多 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上表面和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顶部 减反层, 所述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下表面和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下 表。
8、面设置有底部金属反射层, 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 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镀有导电金属的PCB板。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478659 A 2 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 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太阳集光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 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原材料丰富、 成本低、 转换效率高、 稳定性好等优点, 受到光伏市场的青睐, 目前占据了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主要份额。 多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 率一般在17-1。
9、8%之间, 稍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但相比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 能电池不存在明显的效率衰退问题, 并且易于在廉价衬底材料上制备, 其成本远低于单晶 硅太阳能电池, 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商用的多晶硅电池的最佳光谱响应波 段主要集中在500-600nm波段。 0003 传统的多晶硅光伏发电装置光电转换效率受日照条件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夜间 或多云、 阴雨天等弱光照条件下, 多晶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极其低下。 事实上, 由于夜间或 多云、 阴雨天等弱光照条件下, 多晶硅光伏器件几乎不发电, 而多晶硅光伏发电装置中的并 网逆变器处于待机状态, 也会持续消耗一部分电量。 因此。
10、, 在夜间或多云、 阴雨天等弱光照 条件下, 商用的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几乎为0。 另一方面, 在正常日照条件 下, 为了提高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科学家们设计了基于菲涅尔聚光镜的多晶 硅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目前, 商用的光伏聚光组件普遍利用几何聚光原理, 采用一系列反光 镜和凸透镜阵列, 将更大面积的太阳光聚集到小面积多晶硅光伏电池表面, 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单位面积内入射光子数目以及单位面积内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然而, 当前的 多晶硅聚光光伏发电装置也面临着巨大技术挑战。 一方面, 聚光型多晶硅光伏发电装置具 有明显的热效应, 因此光伏器件的平均使用寿命短, 单。
11、位发电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 由 于太阳光入射角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传统多晶硅光伏聚集器中凸透镜阵列的焦点不 断偏移, 为了确保光伏聚集器中的光子到达太阳能电池的光子收集区域, 需要增加一套对 日追踪系统实时追踪入射太阳光, 额外的马达等驱动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聚光光伏器件的 单位发电成本。 总之, 复杂的冷却系统与价格不菲的对日追踪系统的使用, 极大地增加了传 统聚光多晶硅光伏器件的单位发电成本和铺设场地面积。 0004 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 (Flat-Plate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s) 是一 种新型的太阳光子收集器, 被誉为太阳能电池的 。
12、“光捕手” , 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工业界与科 研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报道的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中的发光中心材料普遍采用半 导体量子点 (如专利公开号: 109326672A、 110021676A、 109904270A等所述) 。 由于部分量 子点的稳定性较差, 光照条件下易分解 (如钙钛矿量子点等) 、 部分量子点的光致发光量子 产率低, 集光效率低下 (如碳量子点等) 、 部分量子点毒性较强, 制备工艺复杂 (如碲化镉、 硫 化镉, 铜铟硒、 硫化铅等量子点) 。 现有的以量子点作为发光中心材料的平板型集光器面临 着集光效率低、 工作稳定性差、 光子输运效率低等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
13、 由于量子点的荧光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1478659 A 3 寿命较短 (几乎所有已知的量子点带隙辐射发光的荧光寿命均小于1毫秒) , 因此在夜间或 大雾、 多云、 阴雨天等弱光照条件下, 对于现有的基于多种量子点的荧光太阳集光器而言, 相应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几乎为0, 这严重限制了平板型集光光伏器件的发展和总体集 光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电转换效率高且发光寿命长的基于长 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其应用到光伏发电装 置中可有效减少入射光子表面反射损耗、 平板型光波导内传输损耗, 从而显著提高。
14、在弱光 照条件下的光学收集效率以及光电转换效率。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 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材料的制备 将高纯度原材料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锗、 氧化铬和氧化铽粉末按摩尔比为Zn: Al: Ge: Cr: Tb =1: 1: 2: 0.05: 0-0.2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缓慢加入由去离子水、 无水乙醇和正硅酸 四乙酯按体积比3: 6: 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形成混合前驱液; 随后, 将稀硝酸溶液逐滴滴入 上述混合前驱液中, 直至氧化物固体混合粉末完全。
15、溶解; 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水浴加热反 应釜中, 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60-80并不断搅拌, 控制水浴加热时间为24-48小时, 直至反 应釜内混合溶液形成透明, 均一的凝胶; 将凝胶取出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控制干燥温度为 100-150, 直至多余的乙醇与去离子水全部蒸发; 随后将干燥后的凝胶粉末置于真空烧结 炉中, 控制烧结温度为1200-1800, 烧结4-8小时, 最终研磨得到平均粒度0.8-1.2微米 的发光中心粉末; (2)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备 取发光中心粉末10mg, 置于5ml浓度为2mg/ml的正己烷溶液中, 超声震荡处理5-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
16、末在正己烷溶液中分散均匀; 将含有发光中心粉末的正己烷 混合溶液加入到前驱液中, 超声震荡处理5-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末在前驱 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混合液; 将前驱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 随后将玻璃磨具置于真空 环境中保持30-60min, 去除前驱混合液中溶解的气泡后, 将前驱混合溶液在70下水浴恒 温加热30min, 随后采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固化, 紫外光灯照射的功率为100W, 中心波长 365nm, 固化时间为10-15s, 最后固化脱模后, 进行抛光工艺处理表面及端面, 即得到基于长 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 0007 步骤 (2) 中所述的前驱液。
17、由光引发剂、 烯丙基单体和硫醇单体按0.05g: 4-6ml: 4- 6ml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的发光中心粉末与所述的光引发剂的混合比例为200ul-800ul: 0.05g。 0008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或者光起始剂-184 (Irgacure-184) , 所述 的烯丙基单体为三烯丙基-1,3,5-三嗪-2,4,6 (1H, 3H, 5H) -三酮, 所述的硫醇单体为季戊四 醇四-3-巯基丙酸酯。 0009 上述基于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在制备多晶硅平 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方面的应用。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1478659 A 4 0。
18、010 所述的多晶硅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 所述 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四周粘贴有商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的多晶硅平 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上表面和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顶部减反层, 所述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下表面和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下表面设 置有底部金属反射层, 所述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的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镀有导电金属的PCB板。 0011 工作原理: 当太阳光入射至器件表面时, 顶部减反层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少太阳 光的反射, 从而使得更多的太阳光子进入器件内部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
19、。 平板型荧光太 阳集光器中的发光中心是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粉末, 其吸收太阳光后, 经过光致发光过程, 产生中心波长在547 nm的特征荧光发射。 由于平板型聚合物硫醇烯共 聚物 (OSTE) 光波导的折射率约为1.7-1.9, 远远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约1.0) 。 当发光中心材 料发出特征荧光后, 由于传播过程中荧光的全反射过程, 将大部分光子限制在平板型荧光 太阳集光器内, 部分发射的光子从下层透射后, 由于金属薄膜的反射作用, 将重新回到多晶 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内。 经过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内部的多个全发射过程 后, 最终达到商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 由。
20、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粉 末的发光荧光寿命长, 当光伏发电装置处于弱光照射条件下时, 长余辉荧光将持续产生, 不 断经过全反射过程聚集在商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 从而保证了在弱光照条件下平 稳的光电子输运效率和相对较高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 另一方面, 商用的多晶 硅电池的最佳光谱响应波段在可见光波段, 主要集中在500-600nm波段。 太阳能电池的光谱 响应是指当某一波长的光照射在电池表面上时, 每一光子平均所能产生的载流子数, 反映 了太阳能电池将不同波段入射光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力。 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件中的 Tb离子由类原子能级5D4至7F5的特征发射中心波。
21、长在547nm, 完全匹配了商用多晶硅太阳能 电池的最佳光谱响应波段。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采用铬离子与铽离子 共掺杂锌铝锗酸盐作为发光中心, 一方面大幅提升了传统量子点的光致发光转换效率, 另 一方面长余辉微米颗粒的特征吸收峰与发射峰之间存在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可有效避免传 统量子点的光谱重吸收问题, 从而大幅提升了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光子输运效率, 最 终获得高的集光效率。 0013 (2) 本发明中利用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过程分散金属阳离子, 与传统的固体微末 高温烧结制备方法相比, 根据限制性晶化原。
22、理, 有效避免了金属阳离子的团聚, 最终导致本 发明所制备的长余辉微米颗粒成分、 尺寸均一, 发光性能一致性好。 此外, 锌离子的半径约 为0.074纳米, 与稀土掺杂离子 (铽离子, 离子半径为0.076纳米至0.092纳米之间) 离子半径 相当, 易于实现取代式掺杂, 增强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大幅提高荧光寿命等器件性能。 0014 (2) 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与聚合物基质 (OSTE) 的互溶度高, 两者之 间的协同作用, 可大幅提升荧光寿命, 可以在持续弱光照条件下, 长余辉微米颗粒提供源源 不断的光子聚集到多晶硅光伏板表面, 从而提升了在弱光照条件下的商用多晶硅太阳能电 池。
23、的光电转换效率。 0015 (3) 基于微米尺寸量级的长余辉发光中心的光伏发电装置可有效减少入射光子表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1478659 A 5 面反射损耗以及平板型光波导内传输损耗, 从而显著提高在弱光照条件下的平板型集光多 晶硅光伏器件光学收集效率以及商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0016 (4) 光谱匹配程度是影响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会影响到 功率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商用多晶硅电池的最佳光谱响应波段峰值在500-600nm。 本发明设 计的平板型集光器件中的特征荧光发光中心峰位在547nm。 平板型荧光集光器件与多晶硅 太阳能电池的匹配度高。。
24、 0017 综上所述, 本发明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制 备方法及其应用, 其制备的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颗粒尺寸在微米量 级, 其荧光寿命高达几小时, 甚至更长; 进一步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 与高折射率聚合物基质 (OSTE) 的协同作用, 集光效率大幅提升, 使进一步制备的平板型集 光光伏发电装置具有更大的光学吸收截面和更高的光致发光荧光转换效率, 具有绿色环 保、 成本低廉, 其集光效率高且可在夜间或多云、 阴雨天等弱光照条件下持续发电, 大大拓 宽了传统平板型集光光伏器件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Cr: Tb摩。
25、尔比=0.05: (0.05, 0.10, 0.15, 0.20)时, 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 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的光致发光强度谱; 图2为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荧光粉末的OSTE平板的发光强度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图3为本发明中制备的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在AM1.5光照下 的实物图; 图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的集光多晶硅光 伏电池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标注如下: 1-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 2-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3-顶部减反层, 4-底部金属反射层, 5-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
26、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 具体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1) 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材料的制备 将高纯度原材料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锗、 氧化铬和氧化铽粉末按摩尔比为Zn: Al: Ge: Cr: Tb =1: 1: 2: 0.05: 0-0.2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缓慢加入由去离子水、 无水乙醇和正硅酸 四乙酯按体积比3: 6: 1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形成混合前驱液; 随后, 将稀硝酸溶液逐滴滴入 上述混合前驱液中, 直至氧化物固体混合粉末完全溶解; 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水浴加热反 应釜。
27、中, 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60-80并不断搅拌, 控制水浴加热时间为24-48小时, 直至反 应釜内混合溶液形成透明, 均一的凝胶; 将凝胶取出置于真空干燥箱中, 控制干燥温度为 100-150, 直至多余的乙醇与去离子水全部蒸发; 随后将干燥后的凝胶粉末置于真空烧结 炉中, 控制烧结温度为1200-1800, 烧结4-8小时, 最终研磨得到平均粒度0.8-1.2微米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1478659 A 6 的发光中心粉末; 图1为在He-Cd激光器 (中心波长325nm, 激发功率30mW) 照射条件下, Cr: Tb摩尔比= 0.05: (0.05, 0.10, 0.15,。
28、 0.20)时, 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在 不同波长下的光致发光强度谱。 其中, Zn: Al: Ge: Cr的摩尔比固定在1: 1: 2: 0.05。 随着Tb含 量逐渐增加, 从0-0.15, Tb离子在547 nm处的特征发光强度逐渐增加, 表示发光中心的密度 不断提高, 因此光致发光强度逐渐增加。 当Tb含量持续增加, 从0.15-0.2, Tb离子在547 nm 处的特征发光略有减弱, 此时, 稀土铽离子的浓度淬灭效应占了主要地位; (2)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制备 取发光中心粉末10mg, 置于5ml浓度为2mg/ml的正己烷溶液中, 超声震荡处理5-。
29、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末在正己烷溶液中分散均匀; 将含有发光中心粉末的正己烷 混合溶液加入到前驱液中, 超声震荡处理5-10min, 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发光中心粉末在前驱 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混合液; 将前驱混合液倒入玻璃模具中, 随后将玻璃磨具置于真空 环境中保持30-60min, 去除前驱混合液中溶解的气泡后, 将前驱混合溶液在70下水浴恒 温加热30min, 随后采用紫外光照射进行固化, 紫外光灯照射的功率为100W, 中心波长 365nm, 照射时间为10-15s, 最后固化脱模后, 进行抛光工艺, 即得到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 其中前驱液。
30、由光引发剂、 烯丙基单体和硫醇单体按0.05g: 4-6ml: 4-6ml的比例混合而成; 发光中心粉末与光引发剂的混合比例为200ul-800ul: 0.05g。 0021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 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或者光起始剂-184 (Irgacure-184) , 烯丙基单体为三烯丙基-1,3,5-三嗪-2,4,6 (1H, 3H, 5H) -三酮, 硫醇单体 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0022 聚合物基质选择硫醇烯共聚物 (OSTE) 。 相比于常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或 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聚合物基质材料, 硫醇烯共聚物 (OSTE) 中的铬离。
31、子与铽离子共 掺杂锌铝锗酸盐等长余辉荧光粉材料的分散性最好。 采用硫醇烯共聚物 (OSTE) 作为微米尺 度的发光中心材料基质, 可有效避免发光中心团簇所导致的特征荧光淬灭或光子输运效率 低等问题。 0023 图2为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发光中心的荧光寿命。 黑线为经过 标准AM1.5太阳光照10分钟后, 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荧光粉末的发光强度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 灰线为经过标准AM1.5太阳光照10分钟后, 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 铝锗酸盐荧光粉末的OSTE平板即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 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图2可知, OSTE基。
32、质中的荧光粉末荧光寿命更长。 0024 图3为本发明中制备的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在 AM1.5光照下的实物图。 经实验测量, 尺寸为10cm*10cm*0.5cm的基于长余辉微米颗粒的多 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在标准AM1.5太阳光照下, 集光效率最高可达8.5%。 一方面, 由 于OSTE基质的钝化作用, 发光中心材料的发光稳定性提高。 锗离子取代铝离子而占据畸变 八面体的位置, 由于电荷不平衡, OSTE基质中的缺陷连同铬离子一起俘获电子, 通过非辐射 复合能量共转移等机制, 荧光寿命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 相比于其他晶体场环境, OSTE基 质提供了更大。
33、的光学吸收截面, 导致光致发光效率略有提升。 0025 具体实施例二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1478659 A 7 一种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 如图4所示, 包括具体实施例一中制备的基于长余辉微 米颗粒的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四周粘贴有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上表面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的 上表面设置有顶部减反层3, 多晶硅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1的下表面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底部金属反射层4,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支 撑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的镀有导电金属的PCB板5。 0。
34、026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 顶部减反层3采用直径为100-300nm的聚苯乙烯小球作为掩膜 版, 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与纳米压印工艺获得顶部减反层3; 底部金属反射层4采用传统 热蒸发、 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的方法, 淀积一层厚度为400nm-1um的金属膜; 金属膜为铝 膜、 金膜和银膜中的任一种。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2的安装: 采用激光划片机将多晶硅太阳 能电池板2切割成长条状, 并固定在镀有导电金属的PCB板5上, 最后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2和PCB板5整体置于平板型荧光太阳集光器的四周, 得到基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 锗酸盐的弱光照条件下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置。 0027 上述基。
35、于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的弱光照条件下平板型集光光伏发 电装置, 通过引入长余辉发光材料作为发光中心, 可有效提高传统平板型集光光伏发电装 置在弱光照条件下的光电转换效率。 同时, 表面顶部减反层3设计, 可有效减低入射太阳光 谱中光子的表面反射损失, 增加单位面积内入射光子数目。 通过底部金属反射层4的设计, 可有效降低光子的逃逸率, 原型器件集光效率提高5%以上。 器件结构如图4所示。 尤为重要 的是, 在从平板型光伏集光器件中, 用微米尺寸的长余辉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 盐粉末, 代替现有报道的量子点, 可极大提高持续弱光照条件下的集光效率。 同时, 在正常 光照条件下, 由于发光中心材料 (长余辉铬离子与铽离子共掺杂锌铝锗酸盐) 与聚合物基质 (OSTE) 的协同作用, 集光效率大幅提升。 0028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 做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1478659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9 CN 111478659 A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0 CN 111478659 A 10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余辉 微米 颗粒 多晶 平板 荧光 太阳 集光器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高密度微藻培养装置.pdf
垫片检测装置.pdf
微型扬声器音腔定量灌装装置.pdf
晶圆夹持旋转机构.pdf
流延机分切装置.pdf
不规则瓶身喷涂用包覆工装装置.pdf
宽锂带滚切设备.pdf
不锈钢分条加工开平机的导出架结构.pdf
流延机辊筒.pdf
工业硅原料用筛选装置.pdf
激光导引头零位误差测量校准装置.pdf
中药提取物过滤装置.pdf
具有绝缘边的涂碳箔、正极极片及锂电池.pdf
可自动进行降温的新能源配电柜.pdf
多角度预制梁液压钢模板自动开合装置.pdf
烧结矿制备系统.pdf
钢坯十字转盘冷却装置.pdf
快速出料的农膜原料混合装置.pdf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购物推荐方法及系统.pdf
短暂保持芯片内存储数据电路及方法.pdf
井盖生产用中频感应电炉.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网异常运行状态监测方法.pdf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方法.pdf
渲染自定义几何体依附模型的方法及装置.pdf
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功率分配器.pdf
基于CSS样式预渲染对比的UI自动化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卷对卷镭射收放卷机.pdf
熔敷陶瓷粉棒条筛板及包含其的筛分装置.pdf
纤维增强型氟塑料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方法.pdf
光固化修复机器人.pdf
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pdf
套管扶正器.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