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pdf
《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40007.8 (22)申请日 2020.06.13 (71)申请人 厦门毅兴行塑胶原料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 道孚莲西路189号4号厂房A栋 (72)发明人 陈鸿景 (51)Int.Cl. C08L 23/12(2006.01) C08L 23/06(2006.01) C08K 13/02(2006.01) C08K 3/04(2006.01) C08K 3/3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2、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 制备方法, 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 其技术要点包 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55-65份; 改性纳 米碳球5-15份; 抗氧剂0.2-0.5份; 复合润滑剂1- 1.5份; 所述改性纳米碳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S1、 用辐照剂量为20-30kGy的射线对2-5份聚 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 乙烯和10-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 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 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 烯和40-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
3、流变仪中, 加热 至140-170, 保持恒温并在转速为6-80r/min下 搅拌10-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本发明 具有提高聚丙烯韧性的同时, 能够提高聚丙烯流 动性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11484676 A 2020.08.04 CN 111484676 A 1.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 55-65份; 改性纳米碳球 5-15份; 抗氧剂 0.2-0.5 份; 复合润滑剂 1-1.5份; 所述改性纳米碳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S1、 用辐照剂量为20-30kGy的射线对2-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
4、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10-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 机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40-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40-170 , 保持恒温并在转速为6-80r/min下搅拌10-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6-15份碳酸 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和聚乙 烯重量份数的最佳配比为1:10。 4.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还添加有0.1- 0.3份成核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链支化聚乙烯与 纳米碳球混合时的最佳温度为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氧化剂为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 醇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润滑剂为PP蜡 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混合物, 所述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任意 比。 8.一种改进韧性的。
6、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聚丙烯、 改性纳米碳球、 抗氧剂和复合润滑剂加入搅拌器内, 搅 拌均匀, 得到混合料; S2、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性的聚丙烯。 9.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 速在350-500r/min。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484676 A 2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7、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塑料制品已经在越来越多 的领域里被应用, 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无毒塑料, 具有加工性能优良、 耐汽油和化学药品性 好的优点, 同时质轻、 价廉, 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 电子和家用电器产品的外壳等, 是目 前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型热塑性塑料。 0003 在公开号为CN180239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使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 聚丙烯的方法, 其中包括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聚合物组合物形成膜或纤维, 其中所述的 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在包括丙烯单体或丙烯单体和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共聚单体在高产率 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存在下聚合的方法中制备,。
8、 其中催化剂包括具有预定尺寸 范围的颗粒形式的组分, 其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中制备: a)制备2族金属和电子给体的络 合物的溶液, 通过使所述金属的化合物与所述的电子给体或其前体在有机液态反应介质中 反应来制备, b)使所述的络合物在溶液中与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反应以制备乳化液, 其分散 相在所述的络合物中包含大于50mol的2族金属, c)通过在乳化稳定剂存在下搅拌, 使所 述分散相颗粒的平均粒度保持在5200微米, 和d)固化所述的颗粒, 并回收, 任选地洗涤所 述的颗粒, 以获得所述的催化剂组分。 0004 但是, 但采用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反应器直接聚合得到的商品化聚丙。
9、 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一般为2-10g/10min, 流动性较差。 若以其制造结构复杂的大型薄壁注射 模塑制品, 不易完全充模, 成品率不高。 0005 因此, 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其 具有提高聚丙烯韧性的同时, 能够提高聚丙烯流动性的优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用以制备上述改进 韧性的聚丙烯。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丙烯55-65份; 改性纳米碳球5- 1。
10、5份; 抗氧剂0.2-0.5份; 复合润滑剂1-1.5份; 所述改性纳米碳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S1、 用辐照剂量为20-30kGy的射线对2-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 聚乙烯和10-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中进行反应 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 链支化聚乙烯和40-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40-170, 保持恒温并在转 说明书 1/7 页 3 CN 111484676 A 3 速为6-80r/min下搅拌10-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
11、纳米碳球。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配方中加入的改性纳米碳球, 其中, 在聚丙烯中加入纳 米碳球, 能够提高聚丙烯韧性的效果, 而且通过对纳米碳球进行改性, 使得纳米碳球的表面 具有长链支化聚乙烯, 柔性的聚烯烃长链段均匀分布在聚丙烯中, 并在聚丙烯中能够起到 联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聚丙烯韧性的目的; 然后, 采用的纳米碳球本身呈球形结构, 球形 结构使得纳米碳球具有更小的流体力学半径, 从而表现出显著的低熔体粘度特性, 能够改 善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性。 0010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聚丙烯为湖北万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丙烯。 0011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纳米碳球为宁波金雷纳米材。
12、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碳 球。 0012 进一步优选为, 还包括有6-15份碳酸钙。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碳酸钙是价格最低的填料之一, 无毒、 无刺激性、 无气味, 在配方中加入碳酸钙, 可以用于改善聚丙烯的弯曲模量。 0014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聚乙烯和聚乙烯重量份数的最佳配比为1:10。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聚乙烯和聚乙烯重量份数比为1:10时, 能够使得聚 乙烯长链支化外, 提高聚丙烯的韧性; 同时, 能够避免由于聚乙烯长链支化过度而影响聚丙 烯的流动性。 0016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S2中还添加有0.1-0.3份成核剂。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
13、术方案, 加入成核剂, 能够改善聚丙烯成型过程的结晶速度, 细化 晶粒, 以提高制品的抗冲击性能、 透明性及光泽度。 0018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成核剂为滑石粉。 0019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6-10 m。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选择滑石粉作为成核剂, 不仅能够改善聚丙烯成型过程 的结晶速度, 而且滑石粉本身呈球形结构, 具有更小的流体力学半径, 能够改善聚丙烯的流 动性。 0021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长链支化聚乙烯与纳米碳球混合时的最佳温度为155。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长链支化聚乙烯与纳米碳球进行混合时, 长链支化聚 乙烯能够充分与纳米碳球进。
14、行混合, 提高纳米碳球表面柔性聚烯烃长链段的数量。 0023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抗氧化剂为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 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抗氧化剂的加入, 能够避免聚丙烯中过氧化物和其它含 氧基团的形成, 防止发生大分子链的断裂, 从而避免聚丙烯产品力学性能变差。 0025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复合润滑剂为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混合物, 所述PP 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任意比。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复合润滑剂的加入, 能够进一步提高聚丙烯的加工稳定 性和。
15、流动性。 0027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 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聚丙烯、 改性纳米碳球、 抗氧剂和复合润滑剂加入搅拌器内, 搅 说明书 2/7 页 4 CN 111484676 A 4 拌均匀, 得到混合料; S2、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性的聚丙烯。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制备聚丙烯粒料时, 在聚丙烯中加入改性纳米碳球并 混合均匀, 使得改性纳米碳球均匀的分布在聚丙烯内部, 然后再依次加入抗氧剂和复合润 滑剂,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作用下, 混合均匀并挤出。
16、造粒。 0029 进一步优选为, 所述S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在350-500r/min。 0030 综上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纳米碳球本身具有提高聚丙烯韧性的效果; (2)而且通过对纳米碳球进行改性, 使得纳米碳球的表面具有长链支化聚乙烯, 其中柔 性的聚烯烃长链段在聚丙烯中能够起到联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聚丙烯韧性的目的; (3)纳米碳球呈球形结构, 具有更小的流体力学半径, 表现出显著的低熔体粘度特性, 能够改善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 聚丙烯为湖北万得。
17、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丙烯; 聚乙烯为湖北诺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乙烯; 纳米碳球为宁波金雷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碳球; 滑石粉为东莞市林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滑石粉。 0033 实施例1: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20kGy的射线对2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1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4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40, 保持 恒温并在转。
18、速为6r/min下搅拌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0034 S4、 将55份聚丙烯、 5份改性纳米碳球、 0.2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 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均 匀, 得到混合料;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350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丙烯。 0035 实施例2: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20k。
19、Gy的射线对3.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45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5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40, 保持 恒温并在转速为6r/min下搅拌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0036 S4、 将60份聚丙烯、 10份改性纳米碳球、 0.3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说明书 3/7 页 5 CN 111484676 A 5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
20、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2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 类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 均匀, 得到混合料;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350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丙烯。 0037 实施例3: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20kGy的射线对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
21、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40, 保持 恒温并在转速为6r/min下搅拌20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0038 S4、 将65份聚丙烯、 15份改性纳米碳球、 0.5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5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 类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 均匀, 得到混合料;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350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
22、丙烯。 0039 实施例4: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25kGy的射线对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55, 保持 恒温并在转速为45r/min下搅拌15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0040 S4、 将65份聚丙烯、 15份改性纳米碳球、 0.5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
23、苯基)丙酸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5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 类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 均匀, 得到混合料;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425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丙烯。 0041 实施例5: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25kGy的射线对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
24、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55, 保持 恒温并在转速为45r/min下搅拌15min, 冷却, 得到改性纳米碳球。 0042 S4、 将65份聚丙烯、 15份改性纳米碳球、 0.5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5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 类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 均匀, 得到混合料; 说明书 4/7 页 6 CN 1114846。
25、76 A 6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425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丙烯。 0043 实施例6: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 用辐照剂量为30kGy的射线对5份聚乙烯进行辐照处理, 得到-聚乙烯; S2、 将-聚乙烯和80份聚乙烯加入搅拌器内, 预混合均匀, 然后加入到双螺旋挤出机 中进行反应挤出, 之后经水浴冷却和热气干燥后进行切料收集, 得到长链支化聚乙烯; S3、 将制得的长链支化聚乙烯和60份纳米碳球加入转矩流变仪中, 加热至170, 保持 恒温并在转速为80r/min下搅拌10min, 冷却, 得到改。
26、性纳米碳球。 0044 S4、 将65份聚丙烯、 15份改性纳米碳球、 0.5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十八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5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 类润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 均匀, 得到混合料; S5、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500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性的聚丙烯。 0045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聚丙烯和聚丙烯重量份数比为1:10。 0046 实施例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聚丙烯和聚丙烯重量份。
27、数比为1:10。 0047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S2中还添加有0.1份成核剂, 本实施例中成核剂为6 m滑石粉。 0048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S2中还添加有0.2份成核剂, 本实施例中成核剂为8 m滑石粉。 0049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S2中还添加有0.3份成核剂, 本实施例中成核剂为10 m滑石粉。 0050 实施例12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 本实施例中改进韧性的聚丙烯采用实施例11的一种改进韧性 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其他实施例中, 改进韧性的聚丙烯还可采用实施例1-10的 一种改进韧性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0051 对比。
28、例1 S1、 将65份聚丙烯、 15份改性纳米碳球、 0.5份 -(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 碳醇酯复配四3-(3, 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 1.5份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 滑剂的混合物加入搅拌器内, PP蜡和PE蜡及酰胺类润滑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1:1, 搅拌均 匀, 得到混合料; S2、 将混合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转速为500r/min下进行挤出造粒, 得到改进流动 说明书 5/7 页 7 CN 111484676 A 7 性的聚丙烯。 0052 性能检测实验 1.拉伸强度:对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按照GB/T 1040.120。
29、06进行 拉伸强度性能进行,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3 2.弯曲强度:对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按照GB/T 93412000进 行弯曲强度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4 3.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对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按照GB/ T18432008进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5 4.密度测试:对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按照GB/T 10332008测 试密度,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6 5.熔体流动速率: 对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按照GB/T 3682- 2000进行熔。
30、体流动速率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57 表1 从表1可知, 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对比可知, 实施例1-11中的断裂拉伸应变最低为 106, 而对比例1中的断裂拉伸应变为10, 可见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的断裂拉伸应变得到较大 的提高; 说明书 6/7 页 8 CN 111484676 A 8 从表1可知, 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对比可知, 实施例1-11中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最低 为21, 对比例1中仅为12, 可见本发明中明显改善了聚丙烯的流动性。 005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 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7/7 页 9 CN 111484676 A 9 。
- 内容关键字: 改进 韧性 聚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动车玩具车配件清洗设备.pdf
电缆架设用缓冲夹具.pdf
保温墙体连接结构.pdf
卧式液压装配机.pdf
密封胶圈结构.pdf
电缆挤出设备.pdf
自动数控陶瓷茶壶磨口机.pdf
用于锂云母矿的浮选装置.pdf
汽车用线性灯光模块.pdf
多腔体注压成型模具的均匀冷却结构.pdf
空气环境监测装置.pdf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pdf
自动反清洗管道过滤器.pdf
智慧采油系统.pdf
内科护理诊断监测呼吸装置.pdf
压滤机接液翻板支撑结构.pdf
工程材料切割装置.pdf
双侧气囊压榨机罐体.pdf
滚动筛.pdf
均温板.pdf
活塞止转销压力检测装置.pdf
数据抽取与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路面隔离装置.pdf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pdf
膨化食品原料清洗装置.pdf
低GI冲泡速食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路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生态旅游资源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处理及下载系统.pdf
焦炉烟气去除焦油的装置及方法.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牧场投喂系统.pdf
脉冲信号的时间及电荷测量方法及装置.pdf
废钢破碎的防阻塞布袋除尘器.pdf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pdf
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pdf
面条表面瞬干器.pdf
一种发酵剂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制剂的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pdf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治疗二、三期褥疮的中药涂膜剂.pdf
一株桉蝙蛾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其筛选和鉴定方法.pdf
锁定螺钉.pdf
一种环保实用玩具.pdf
豆浆机的机头.pdf
一种药膳鸭.pdf
一种功能性枸杞酵素及其制品的生产方法.pdf
简易平卧变坐姿方便护理床.pdf
降低饲料转化率或提高生长速率的猪的处理.pdf
一种富硒发芽糙米甜橙复合饮料.pdf
拉出导向件和用于拉出导向件的阻尼元件.pdf
一种从鹅耳孔驱赶虱子的方法.pdf
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双链SIRNA、其应用及包含其的表达质粒及传递体.pdf
一种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的SIRNA及其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