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pdf
《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pdf(3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53801.1 (22)申请日 2020.04.29 (71)申请人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林港路 (72)发明人 黎辉玲杜顺开谭周衡曾小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徐章伟 (51)Int.Cl. F24F 11/41(2018.01) F24F 11/67(2018.01) F24F 11/64(2018.01) F24F 11/61(2018.01) 。
2、F25B 47/02(2006.01) F25B 41/06(2006.01) F25B 41/04(2006.01) F24F 110/12(2018.01) (54)发明名称 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 法和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和化 霜辅助系统, 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 换向装 置、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 节流装置, 空调系 统可通过冷媒循环系统切换执行制热模式和制 冷模式, 空调系统可通过化霜辅助系统执行化霜 操作, 化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空调系统运 行, 并记录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长; 当记录的运行 时。
3、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 用模式一,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所述第一预设 时长时, 下一次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根 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可以提升 化霜效果和化霜效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0页 附图6页 CN 111503815 A 2020.08.07 CN 111503815 A 1.一种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和化 霜辅助系统, 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 换向装置、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 节流装 置, 所述空调系统可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切换执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所述空调系统 可通过所述。
4、化霜辅助系统执行化霜操作,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空调系统运行, 并记录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长;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一, 当记录的运 行时长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 下一次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还 包括以下步骤: 当采用所述模式二完成化霜操作时, 记录的运行时长归零并重新开始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 t, 所述t满足: 1.5ht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
5、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所述模式一执 行化霜操作时,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束条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结束条件A1: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 结束条件A2: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且本次化霜操作持 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值; 结束条件A3: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三预设时长, 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 预设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所述模式二执 行化霜操作时,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束条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结束条件。
6、B1: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结束条件B2: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且本次化霜操作持 续运行第四预设时长, 所述第三温度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值, 所述第四温度值大于所述第 一温度值, 所述第四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结束条件B3: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五预设时长, 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 预设时长, 且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值为6 , 所述第二温度值为4, 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40s, 所述第三预设时长为4min, 所述第三 温度值为。
7、14, 所述第四温度值为8, 所述第四预设时长为80s, 所述第五预设时长为 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系统开始 执行所述制热模式, 检测室外温度, 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T4所处的温度区域范围, 判断 是否满足对应温度区域范围的化霜开始条件, 如果是, 则可开始进入一次化霜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T4T41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1, 所述开始条件C1为: 所述空调系统连 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六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T3连续低于 第五温度值的时长。
8、大于等于第七预设时长; 当T42T4T41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2, 所述开始条件C2为: 所述空调系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11503815 A 2 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八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 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六温度值; 当T43T4T42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3, 所述开始条件C3为: 所述空调系 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九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 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七温度值; 当T44T4T43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
9、开始条件C4, 所述开始条件C4为: 所述空调系 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十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 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八温度值; 当T4T44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5, 所述开始条件C5为: 所述压缩机的累 计运行时长大于等于第十一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T3小于等于第九温度 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T41、 T42、 T43、 T44满足: T41T42T43T44、 4T4110、 -5T424、 -10T430、 -15 T44-5。 10.根据权利。
10、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 霜辅助系统包括第一并联旁路和加热器,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第一管 路并联, 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 其中, 在所述模式 一下, 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 所述换向装置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接 通, 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接通, 控制所述第一并联旁路放通, 控制所述加 热器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霜辅助系统 还包括: 第二并联旁路和控制组件, 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11、与连接在所述换向装置与所述压缩 机的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并联, 所述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所述控制组件控 制所述第一并联旁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的通断, 其中, 在所述模式一下, 控制所述 第二并联旁路放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式二下, 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 所述节流装置工作,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分别阻 断, 所述换向装置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接通, 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 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接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开始进入一次化霜 操作还需满足。
12、: 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14.一种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 换向装置、 室内换热器、 室 外换热器、 节流装置、 第一并联旁路、 第二并联旁路、 加热器和控制组件, 所述换向装置具有 第一阀口、 第二阀口、 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 所 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 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 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 端相连,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换向装置切换所述 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
13、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接通, 且使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 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接通,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第一管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11503815 A 3 路并联, 所述第二并联旁路与连接在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并联, 所 述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并联旁路的通断和所述第 二并联旁路的通断,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用于化霜操作的模式一, 在所述模式一下, 所述第一 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分别放通, 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接通, 所述第二阀 口与所述第四阀口接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
14、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 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 和/或调节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和所述第 二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 二控制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为设于所述第一并联旁路上的电动二通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为 设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并联分支位置或并联汇合位置的电动三通阀。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 所述蓄热器 包括蓄热盒体、 加热元件和换热元件, 所述蓄热盒体内填充有蓄热介质, 所述蓄热盒体内限 定出放置空间, 所述加。
15、热元件和所述换热元件均设在所述放置空间内, 所述换热元件串接 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器还包括支架, 所述换热 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第 二换热部分之间, 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支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 架,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以与所述换热元件间隔排布。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为PTC。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
16、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为导磁材料件, 所述 蓄热器还包括电磁元件, 所述电磁元件设在所述蓄热盒体上且与所述加热元件电磁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 下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用于稳定所述蓄 热盒体内的气体压力的缓冲结构。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11503815 A 4 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和空调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 空调系统的化霜。
17、效率较低, 化霜效果欠佳, 例如换向化霜方式需要将 空调系统停机, 导致化霜时间较长, 例如旁通化霜方式, 由于化霜系统没有形成压力差, 排 气温度迅速降低, 可能会出现化霜不干净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 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可以提升化霜效果和化霜效率。 000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000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系 统和化霜辅助系统, 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 压缩机、 换向装置、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 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可通。
18、过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切换执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所述空 调系统可通过所述化霜辅助系统执行化霜操作,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空 调系统运行, 并记录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长;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一,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 下一次执行化 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化霜控制合理, 提升了空调系统的化霜 效果及化霜效率, 且便于在化霜效率和化霜效果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化霜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采用所述模式二完成化 霜操作时, 记录的运行时长归零。
19、并重新开始记录。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t, 所述t满足: 1.5ht8h。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采用所述模式一执行化霜操作时,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 束条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结束条件A1: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 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 结束条件A2: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且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值; 结束条件A3: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三预设时长, 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采用所述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时, 。
20、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 束条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结束条件B1: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 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结束条件B2: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且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四预设时长, 所述第三温度值大于所述第四温度值, 所述第四温 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值, 所述第四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结束条件B3: 本次化 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五预设时长, 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时长, 且所述第五预 说明书 1/20 页 5 CN 111503815 A 5 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长。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温度值。
21、为6, 所述第二温度值为4, 所述第二预设时 长为40s, 所述第三预设时长为4min, 所述第三温度值为14, 所述第四温度值为8, 所述 第四预设时长为80s, 所述第五预设时长为15min。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所述空调系统开始执行所述制热模式, 检测室外温度, 并根据 检测到的室外温度T4所处的温度区域范围,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温度区域范围的化霜开始条 件, 如果是, 则可开始进入一次化霜操作。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T4T41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1, 所述开始条件 C1为: 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六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 的出。
22、口温度T3连续低于第五温度值的时长大于等于第七预设时长; 当T42T4T41时, 判断 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2, 所述开始条件C2为: 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 大于等于第八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 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六温度值; 当T43T4T42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3, 所述开始条件C3为: 所述空调系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九预设时长, 且所 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七温 度值; 当T44T4T43时, 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4, 所述开始条。
23、件C4为: 所述空调系 统连续执行制热模式的时长大于等于第十预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最低值 T3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5之差大于等于第八温度值; 当T4T44时, 判断是否满 足对应的开始条件C5, 所述开始条件C5为: 所述压缩机的累计运行时长大于等于第十一预 设时长, 且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温度T3小于等于第九温度值。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T41、 T42、 T43、 T44满足: T41T42T43T44、 4T41 10、 -5T424、 -10T430、 -15T44-5。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化霜辅助系统包括第一并联旁路和加热器, 所述。
24、第一并联 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第一管路并联, 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 缩机之间的冷媒, 其中, 在所述模式一下, 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 所述换向装置控制所述压 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接通, 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接通, 控制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放通, 控制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冷媒。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化霜辅助系统还包括: 第二并联旁路和控制组件, 所述第二 并联旁路与连接在所述换向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并联, 所述加热器 串接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并联旁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并联旁。
25、 路的通断, 其中, 在所述模式一下, 控制所述第二并联旁路放通。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 在所述模式二下, 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 所述节流装置工作, 所 述第一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分别阻断, 所述换向装置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 所述室外换热器接通, 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接通。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 开始进入一次化霜操作还需满足: 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满足预设 条件。 0019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 换向装置、 室内换 热器、 室外换热器、 节流装置、 第一并联旁路、 第二并联旁路、 加热器和控制组件, 所述换向 装置具有第一。
26、阀口、 第二阀口、 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 说明书 2/20 页 6 CN 111503815 A 6 相连, 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 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 相连, 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一端相连, 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室外换 热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换向装置 切换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接通, 且使所述第二阀口 与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接通,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与所述节流装置所在 的第一管路并联, 所述第二并联旁路与连接在所述第。
27、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的第二管路 并联, 所述加热器串接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并联旁路的通断 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的通断,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用于化霜操作的模式一, 在所述模式一下, 所述第一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分别放通, 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接通, 所 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接通。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 通过设置第一并联旁路、 第二并联旁路、 加热器和控制组 件, 使得空调系统可以采用模式一执行化霜操作, 有效提升了空调系统的化霜效率, 同时保 证了室内舒适性。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组件还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 。
28、冷媒流通量分配情况, 和/或调节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通量分配情 况。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 为设于所述第一并联旁路上的电动二通阀, 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设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和所 述第二管路并联分支位置或并联汇合位置的电动三通阀。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器为蓄热器, 所述蓄热器包括蓄热盒体、 加热元件和换 热元件, 所述蓄热盒体内填充有蓄热介质, 所述蓄热盒体内限定出放置空间, 所述加热元件 和所述换热元件均设在所述放置空间内, 所述换热元件串接于所述第二并联旁路。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蓄热器。
29、还包括支架, 所述换热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 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部分之间, 所述加热 元件设在所述支架上。 0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相连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以与所述换热元件间隔排布。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元件为PTC。 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元件为导磁材料件, 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电磁元件, 所述 电磁元件设在所述蓄热盒体上且与所述加热元件电磁配合。 0028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下部。 0029 在一些。
30、实施例中, 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用于稳定所述蓄热盒体内的气体压力的缓冲 结构。 0030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 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 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 (或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 箭头表示冷媒流动方向; 说明书 3/20 页 7 CN 111503815 A 7 0032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其中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 箭头 表示冷媒流动方向; 0033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再一个示意图, 其中空调系统采用模式一执行化霜。
31、 操作, 箭头表示冷媒流动方向; 0034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6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7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8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模式一的示意图; 0039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模式二的示意图; 0040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示意图; 0041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加热器的爆炸图; 0042 图12是图10。
32、中所示的加热器的剖视图。 0043 附图标记: 0044 空调系统100、 第一管路100a、 第二管路100b、 0045 冷媒循环系统1、 0046 压缩机11、 排气口111、 回气口112、 0047 换向装置12、 第一阀口121、 第二阀口122、 第三阀口123、 第四阀口124、 0048 室内换热器13、 室外换热器14、 节流装置15、 0049 化霜辅助系统2、 0050 第一并联旁路21、 第二并联旁路22、 0051 加热器23、 蓄热器230、 0052 蓄热盒体231、 放置空间2310、 0053 加热元件232、 0054 换热元件233、 第一换热部分233。
33、1、 第二换热部分2332、 0055 支架234、 安装空间2340、 第一支架2341、 第二支架2342、 0056 控制组件24、 电动二通阀24a、 电动三通阀24b、 0057 第一控制阀241、 第二控制阀242。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9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 为了简 化本发明的公开, 下文中。
34、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 当然, 它们仅仅为示例, 并且 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此外, 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 这种重 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 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 外, 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说明书 4/20 页 8 CN 111503815 A 8 0060 下面, 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控制方法。 0061 如图1所示, 空调系统100包括冷媒循环系统1, 冷媒循环系统1包括压缩机1。
35、1、 换向 装置12、 室内换热器13、 室外换热器14、 节流装置15, 空调系统100可通过冷媒循环系统1切 换执行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例如, 换向装置12具有第一阀口121、 第二阀口122、 第三阀口 123和第四阀口124, 第一阀口121与压缩机11的排气口111相连, 第二阀口122与压缩机11的 回气口112相连, 第三阀口123与室内换热器13的一端相连, 室内换热器13的另一端与节流 装置15的一端相连, 第四阀口124与室外换热器14的一端相连, 室外换热器14的另一端与节 流装置15的另一端相连, 换向装置12切换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和第四阀口124中的 其。
36、中一个接通, 且使第二阀口122与第三阀口123和第四阀口124中的另一个接通。 0062 例如, 当第一阀口121与第三阀口123接通、 第二阀口122与第四阀口124接通时, 室 内换热器13为冷凝器、 室外换热器14为蒸发器, 此时冷媒循环系统1可以执行制热模式, 当 第一阀口121与第四阀口124接通、 第二阀口122与第三阀口123接通时, 室内换热器13为蒸 发器、 室外换热器14为冷凝器, 此时冷媒循环系统1可以执行制冷模式。 0063 如图1所示, 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化霜辅助系统2, 空调系统100可通过化霜辅助系 统2执行化霜操作, 避免霜层影响空调系统100的性能。 空调。
37、系统100具有用于化霜操作的模 式一和模式二, 化霜辅助系统2可以采用模式一对空调系统100进行除霜, 化霜辅助系统2也 可以采用模式二对空调系统100进行除霜, 且模式一和模式二分别采用不同的化霜方式实 现化霜。 0064 如图4-图7所示, 化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空调系统100运行, 并记录空调系统 100的运行时长;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一,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下一次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则当记录的 空调系统100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在空调系统100需要化霜时采用模式一执 行化霜操作, 如果空调系统1。
38、00不需要化霜则不执行化霜操作, 当记录的空调系统100的运 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下一次需要化霜时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 如果空调系统 100不需要化霜则不执行化霜操作。 0065 可以理解的是,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空调系统100在这段时 间内的化霜次数不作具体限制;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空调系统100在这 段时间内的化霜次数也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空 调系统100在这段时间内的化霜次数可以大于等于1次,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 长时, 空调系统100在这段时间内的化霜次数可以大于等于1次, 空。
39、调系统100在记录运行时 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段内的化霜次数与在记录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的时 间段内的化霜次数可以相等或不等。 0066 由此, 在空调系统100需要化霜时, 可以避免因始终采用模式一进行化霜易导致化 霜不干净、 不彻底的问题, 也可以避免始终采用模式二进行化霜易导致空调系统100化霜效 率较低的问题, 从而有利于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果及化霜效率, 以更好地保证空调系 统100的性能。 0067 例如, 采用模式一进行化霜的化霜时间相对采用模式二化霜的化霜时间较短, 从 而在记录的空调系统100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由于运行时长较短, 从而在空调 系统。
40、100需要执行化霜操作时采用模式一进行化霜, 有利于减短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时间, 说明书 5/20 页 9 CN 111503815 A 9 提升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率; 在记录的空调系统100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在空 调系统100需要执行化霜操作时采用模式二进行化霜, 换言之, 在记录的空调系统100运行 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的首次需要化霜时, 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 以便于对空调系统 100进行彻底化霜, 有效解决了空调系统100化霜不干净的问题。 0068 可以理解的是, 化霜辅助系统2可以用于对冷媒循环系统1的室外换热器14进行除 霜, 当然, 化霜辅助系统2还可以用于。
41、对冷媒循环系统1的室内换热器13进行除霜。 例如, 在 图1的示例中, 化霜辅助系统2用于对冷媒循环系统1的室外换热器14进行除霜, 则化霜控制 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空调系统100执行制热模式, 并记录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长; 当记录 的制热模式的运行时长未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一, 当记录的制 热模式的运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下一次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0069 由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控制方法, 化霜控制合理, 提升了 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果及化霜效率, 且便于在化霜效率和化霜效果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
42、图5-图7所示, 化霜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采用模式二 完成化霜操作时, 记录的运行时长归零并重新开始记录, 换言之, 在空调系统100的实际运 行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 并采用模式二完成化霜时, 表明空调系统100已实现较为彻底地 除霜, 便于实现良好的运行性能, 此时记录的运行时长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时, 如此可以进入 下一循环, 以便于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效果及化霜效率。 由此,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 第一预设时长时, 空调系统100在这段时间内的化霜次数可以为1次, 且该次化霜操作采用 模式二, 可以避免多次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易导致化霜时间较长、 效率低。 0071 当然, 。
43、采用模式二完成化霜操作时, 还可以不将记录的运行时长归零, 则接下来记 录的运行时长会始终超过第一预设时长, 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预设时长为t, t满足: 1.5ht8h, 从而便于第一预设时长 的合理设置, 可以避免第一预设时长过短易导致空调系统100不需要进行化霜, 也可以避免 第一预设时长过长易导致空调系统100长时间化霜不干净而影响空调系统100的换热性能。 其中, t可以取1.5h、 或2h、 或3.5h、 或5h、 或7h、 或8h等。 0073 例如, t2h, 则化霜控制方法包括: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超过两小时时, 执行化霜 操作则采用模。
44、式一,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两小时时, 下一次执行化霜操作则采用模式二。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采用模式一执行化霜操作时,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束条 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其中, 结束条件A1为: 室外换热器14的进口温度T5 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 结束条件A2为: 室外换热器14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二温度值, 且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 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 结束条件A3为: 本次化 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三预设时长, 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0075 由此, 当空调系统100满足A1、 A2和A3中的任一条件时, 表明采用模式一执行的。
45、化 霜操作已达到所需的化霜效果, 空调系统100就可以结束采用模式一执行的化霜操作, 从而 使得空调系统100判断退出采用模式一执行的化霜操作的方式较多, 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 100化霜控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无霜化霜的概率, 有利于降低空调 系统100的能耗。 0076 其中, 第三预设时长可以小于第一预设时长。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时,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结构条 说明书 6/20 页 10 CN 111503815 A 10 件之一, 如果满足, 则结束本次化霜操作。 其中, 结束条件B1为: 室外换热器14的进口温度T5 大于等于第三。
46、温度值, 结束条件B2为: 室外换热器14的进口温度T5大于等于第四温度值, 且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四预设时长, 第四预设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第三温度值大于 第四温度值, 第四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值, 则第一温度值、 第二温度值、 第三温度值和第四 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第三温度值第四温度值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 结束条 件B3为: 本次化霜操作持续运行第五预设时长, 第五预设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 且第五预 设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 0078 由此, 当空调系统100满足B1、 B2和B3中的任一条件时, 表明采用模式二执行的化 霜操作已达到所需的化霜效果, 空调系统100就可以结。
47、束采用模式二执行的化霜操作, 从而 使得空调系统100判断退出采用模式二执行的化霜操作的方式较多, 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 100化霜控制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无霜化霜的概率, 有利于降低空调 系统100的能耗。 0079 其中, 第四预设时长还可以小于第三预设时长。 00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预设时长、 第二预设时长、 第三预设时长、 第四预 设时长和第五预设时长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第一预设时长第五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 第四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 由此, 化霜操作的时长设置合理, 避免化霜操作时长过长 易导致空调系统100性能欠佳, 也可以避免化霜操作时长过短易导。
48、致化霜效果欠佳, 从而使 得化霜操作的结束判断更加合理。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温度值为6, 第二温度值为4, 第二预设时长为40s, 第三 预设时长为4min, 第三温度值为14, 第四温度值为8, 第四预设时长为80s, 第五预设时 长为15min。 0082 当然, 第一温度值、 第二温度值、 第三温度值和第四温度值的取值不限于上述数 值; 第二预设时长、 第三预设时长、 第四预设时长和第五预设时长的取值也不限于上述数 值。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6所示, 当空调系统100开始执行制热模式, 检测室外温度, 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T4所处的温度区域范围, 判断是否满足。
49、对应温度区域范围的化霜 开始条件, 如果是, 则可开始进入一次化霜操作。 例如, 可以设置多个温度区域范围, 每个温 度区域范围分别对应一个化霜开始条件, 在获取室外温度后, 可以得出检测到的室外温度 处于哪一个温度区域范围内, 则判断是否满足与检测到的室外温度所处的上述温度区域范 围对应的化霜开始条件, 如果满足, 则可以执行一次化霜操作; 比如,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未 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 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所处的温度区域范围, 如果判断满足对应温 度区域范围的化霜开始条件, 则采用模式一执行化霜操作, 当记录的运行时长超过所述第 一预设时长时, 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所处的温度区域范围, 。
50、如果判断满足对应温度区域 范围的化霜开始条件, 则下一次采用模式二执行化霜操作。 0084 由此, 由于室外温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空调系统100的结霜程度, 本申请 根据室外温度的高低, 设置不同的化霜开始条件, 使得空调系统100可以更加智能地根据室 外温度的大小来判断空调系统100的结霜程度、 以及是否需要执行化霜操作, 避免空调系统 100频繁执行化霜操作、 或长时间不执行化霜操作, 使得空调系统100的化霜操作设置更加 合理。 说明书 7/20 页 11 CN 111503815 A 11 0085 可以理解的是, 空调系统100开始执行制热模式, 则室内换热器13作为冷凝器、 。
- 内容关键字: 空调 系统 控制 方法
农机动力飞轮喷涂用漆雾废气处理装置.pdf
旁路引流线绝缘防护夹持支架结构.pdf
建筑施工围挡.pdf
推进剂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pdf
防刺伤采血针.pdf
铸造件快速冷却装置.pdf
工业硅粉制备用研磨装置.pdf
电池盖帽包边用防偏移模具.pdf
拉杆式储能电源箱.pdf
多穴五轴自动光学检测装置.pdf
活塞钻铣床.pdf
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检测装置.pdf
羊粪粉碎机的清扫装置.pdf
铁碳微电解填料球.pdf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方法及电路.pdf
陶瓷加工的练泥机.pdf
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pdf
压滤机拉板装置及压滤机.pdf
含油污泥处理水洗装置.pdf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
双环高密度标测消融导管.pdf
洁净手术室用的排风系统.pdf
用于预测转动设备的故障概率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视觉辅助的三极管封装质量检测方法.pdf
可调式肢体活动康复训练装置.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异常事件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服装布料用卷绕装置.pdf
鸽子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并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物和应用.pdf
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pdf
采硐充填方法.pdf
积分球数字仿体系统及成像测评方法.pdf
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pdf
车用发电机励磁模块.pdf
多端口直流断路器及控制方法.pdf
土壤重金属复合修复剂.pdf
菜籽油风味成分的萃取方法.pdf
储存稳定的活性液体染料的制备.pdf
工程采矿法对露天矿边坡结构和复垦模式的工艺改进.pdf
模块化的无人机机架.pdf
球形氧化锌的制备方法.pdf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pdf
多基团螯合型磁性菌丝净水剂循环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pdf
自动送料装置.pdf
复合菌菌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它在玉米专用肥中的应用.pdf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pdf
利用保温板形态控制定位涂料设备.pdf
钨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国内广告设计用条幅收卷固定装置.pdf
带有中草药香囊的口罩.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pdf
爆破结构及爆破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