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泡茶机.pdf
《花茶泡茶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茶泡茶机.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97266.7 (22)申请日 2020.06.04 (71)申请人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 路1号 (72)发明人 张学昌高学敏余晓华沈轲 潘一凯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代理人 代宇琛 (51)Int.Cl. A47J 31/40(2006.01) A47J 31/44(2006.01) A47J 31/46(2006.01) A47G 19/16(2006.01) (。
2、54)发明名称 花茶泡茶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花茶泡茶机, 它包括工作 台, 工作台设有升降驱动副, 升降驱动副的升降 部设有与热水管连通的浸泡器, 浸泡器上部设有 第一上开口, 第一上开口设有自动封盖机构; 工 作台还设有横移驱动副, 横移驱动副的活动部设 有带多个漏水口的茶隔, 茶隔上部设有第二上开 口; 当茶隔位于浸泡工位且浸泡器位于上限时, 茶隔经第一上开口伸入浸泡器的浸泡腔室内; 工 作台还设有茶料箱, 茶料箱包括至少两个茶料 舱, 每个茶料舱下部设有当茶隔位于接茶工位时 对第二上开口落料的落料口, 每个落料口设有经 第一电动机驱动的用于控制落料速度的叶轮; 浸 泡器设有茶。
3、水出口。 该泡茶机能自动完成茶料配 比、 茶料添加和茶水冲泡。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111493667 A 2020.08.07 CN 111493667 A 1.一种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工作台(1), 工作台(1)设有升降驱动副, 升降 驱动副的升降部设有与热水管(2)连通的浸泡器(3), 浸泡器(3)上部设有第一上开口 (3.1), 第一上开口(3.1)设有自动封盖机构; 工作台(1)还设有横移驱动副, 横移驱动副的 活动部设有带多个漏水口的茶隔(4), 茶隔(4)上部设有第二上开口(4.1); 当茶隔(4)位于 浸泡工位且浸泡器(3)位于上限时, 茶。
4、隔(4)经第一上开口(3.1)伸入浸泡器(3)的浸泡腔室 内; 工作台(1)还设有茶料箱(27), 茶料箱(27)包括至少两个茶料舱(27.1), 每个茶料舱 (27.1)下部设有当茶隔(4)位于接茶工位时对第二上开口(4.1)落料的落料口(27.2), 每个 落料口(27.2)设有经第一电动机(28)驱动的用于控制落料速度的叶轮(29); 浸泡器(3)设 有茶水出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工作台(1)可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 一丝杠(6), 工作台(1)设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杆(7), 工作台(1)下表面设有第二电动机(8), 第二电动机(8)经一个转角变速箱(。
5、9)与第一丝杠(6)连接, 浸泡器(3)底部设有一个螺纹孔 和两个导向孔, 每根导向杆(7)滑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孔内, 第一丝杠(6)配合在对应的螺 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工作台(1)上设有一个锅炉(10), 锅 炉(10)侧壁固定一个水泵(11), 热水管(2)为硬质管, 热水管(2)前段(2.1)与锅炉(10)和水 泵(11)连通, 热水管(2)后段(2.2)由竖管段、 横管段和下弯头依次连接而成, 竖管段下端与 水泵(11)连通, 当浸泡器(3)位于上限时下弯头出口与浸泡器(3)第一上开口(3.1)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
6、征在于: 横移驱动副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梁 (12)和一根与横梁(12)垂直的移动梁(13), 每根横梁(12)两端分别经一根长立柱(14)和一 根短立柱(15)与工作台(1)固定, 两根长立柱(14)中的一根经支架(16)安装有第三电动机 (17), 第三电动机(17)的输出轴连接有与横梁(12)平行的第二丝杠(18); 每根横梁(12)上 设有一根滑轨(19), 每个滑轨(19)上滑动配合有一个滑座(20), 两个滑座(20)与移动梁 (13)两端固定, 移动梁(13)还固定有一个转子(21), 该转子(21)与第二丝杠(18)旋合; 茶隔 (4)经一块竖连接板(22)与移动梁(13)固定。 。
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浸泡器(3)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壁 内表面设有水平滑槽(23), 盖板(24)两侧边滑动配合在两滑槽(23)内; 浸泡器(3)侧壁上安 装有上下两个第四电动机(25), 每个第四电动机(25)的输出轴连接有一个压辊(26), 每个 压辊(26)圆周面套合有弹性套, 上下压辊(26)的两个弹性套将盖板(24)夹紧; 当茶隔(4)位 于浸泡器(3)的浸泡腔室内时, 两个压辊(26)驱动盖板(24)前移抵住竖连接板(22)从而完 全封闭住浸泡器(3)的第一上开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茶料箱(27)由后舱(2。
8、7.3)和前部的 三个茶料舱(27.1)构成, 三个茶料舱(27.1)对应的三个第一电动机(28)容置在后舱(27.3) 内, 每个第一电动机(28)的输出轴贯通后舱(27.3)的隔板伸入对应的茶料舱(27.1)内与该 茶料舱(27.1)的叶轮(29)连接; 两根长立柱(14)上端连接有固定梁(30), 茶料箱(27)外壳 与固定梁(30)悬吊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茶隔(4)底板(4.2)的一端与茶 隔(4)的一个侧壁铰接, 该底板(4.2)的自由端经磁铁与茶隔(4)对面的侧壁吸附, 且底板 (4.2)下凸有拉环(31); 工作台(1)上设有卸料电动机。
9、(32), 卸料电动机(32)的输出轴设有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493667 A 2 摆臂(33), 摆臂(33)自由端设有插销(34), 当茶隔(4)到达前限位置且摆臂(33)水平时插销 (34)插入底板(4.2)的拉环(31)内; 工作台(1)还设有用于承接茶隔(4)卸料的废料箱(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茶泡茶机, 其特征在于: 两根短立柱(15)上端固定有一根连 接梁(36), 卸料电动机(32)固定在连接梁(36)上。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493667 A 3 花茶泡茶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泡茶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
10、讲是一种花茶泡茶机。 背景技术 0002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 然而现阶段的推广却遭遇到一定的瓶颈, 主要是因为传 统的茶文化均是手工浸泡, 工序繁多, 如泡花茶时, 需要先将茶叶、 花瓣、 枸杞等茶料以一定 比例混合并放置到茶杯内, 再倒入适量的热水并冲泡一定的时间, 喝完茶后再将茶料从茶 杯倒掉, 上述步骤速度太慢, 费时费力, 明显不符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 故推广困 难。 尤其是在餐厅、 茶楼等客流量大的营业场合, 往往每天需要冲泡大量的茶水, 但上述纯 手动操作效率较低, 速度慢, 一人一次性只能冲泡一杯或几杯, 根本无法批量倒茶, 而导致 人力成本高、 负担重。 总之现有的。
11、纯手动式人工冲泡显然难以满足商用及推广的需求。 0003 当然, 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自动泡茶机, 但多以咖啡机原理进行工作, 泡茶过程均 是简单的热水冲泡, 这样, 泡茶时间、 温度、 各种不同茶料相互之间的配比、 茶料与茶水的配 比等关键因素均无法把控, 泡出的茶水自然品质不高, 破坏了茶叶的口感和营养, 根本达不 到茶文化的品质和精髓, 咖啡机式的快速冲泡完全是舍本逐末。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能自动完成茶料配比、 茶料添加和茶水冲 泡, 快速高效便捷, 且能严格控制泡茶的温度、 泡茶时间、 各种茶料的配比、 茶料与茶水的配 比等因素, 以提升浸泡口感和品。
12、质的花茶泡茶机。 0005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花茶泡茶机, 它包括工作台, 工作台设有 升降驱动副, 升降驱动副的升降部设有与热水管连通的浸泡器, 浸泡器上部设有第一上开 口, 第一上开口设有自动封盖机构; 工作台还设有横移驱动副, 横移驱动副的活动部设有带 多个漏水口的茶隔, 茶隔上部设有第二上开口; 当茶隔位于浸泡工位且浸泡器位于上限时, 茶隔经第一上开口伸入浸泡器的浸泡腔室内; 工作台还设有茶料箱, 茶料箱包括至少两个 茶料舱, 每个茶料舱下部设有当茶隔位于接茶工位时对第二上开口落料的落料口, 每个落 料口设有经第一电动机驱动的用于控制落料速度的叶轮; 浸泡器设有茶水。
13、出口。 0006 采用以上结构的花茶泡茶机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0007 以下为花茶泡茶机的工作过程。 0008 初始状态下, 茶隔位于接茶工位, 即茶隔的第二上开口位于茶料舱落料口正下方; 第一电动机带动叶轮旋转, 使得茶料下落, 且可以通过对不同叶轮设置不同转速来控制不 同落料口的落料量, 进而精确调节不同茶料如茶叶、 花瓣等的配比; 而且, 还能通过叶轮转 速控制茶料落料的总量, 并结合浸泡腔室的水位, 精准控制茶料与茶水的配比; 茶叶添加至 茶隔后, 横移驱动副驱使茶隔横向移动到浸泡工位; 由热水管对浸泡器供水, 且供水量和供 水温度均是可调的, 进而精准控制了浸泡温度及茶。
14、叶与茶水配比; 启动升降驱动副, 上升浸 泡器, 使得茶隔由第一上开口沉入浸泡腔室内, 再由自动封盖机构封闭住第一上开口, 密封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493667 A 4 浸泡, 且自动封盖机构封闭或解封的时间也是可调的, 进而精准调节了浸泡时间; 茶水泡好 后, 可由茶水出口批量倾倒, 即实现了连续泡多杯茶的功能。 茶料浸泡过久, 需要更换时, 则 打开自动封盖机构, 下降浸泡器, 并将茶隔横移至卸料工位, 将茶隔中的废料取出即可。 0009 由以上分析可知, 该泡茶机自动实现了花茶茶料配比、 茶料添加和茶水冲泡过程, 且上述过程完全无需人工操作, 自动化程度高, 快速高效,。
15、 实现了快速连续多杯泡茶的功 能, 节省了人工成本, 满足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求; 也满足了客流量大的经营场合冲泡大 量茶水的客观需求; 更可贵的是, 上述泡茶机能严格控制浸泡温度、 浸泡时间、 各种茶料如 茶叶、 花瓣、 枸杞等的相互配比、 以及总茶料与水量的配比等一系列关键因素, 使泡出的茶 水与人工冲泡的效果口感接近, 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茶水品质, 留存了茶文化的精髓, 具备较 大的商用推广价值; 况且, 上述结构紧凑精炼, 仅采用横竖两组驱动副就实现了茶水冲泡的 基本功能, 有效控制了泡茶机的整机体积, 进一步增强其商业推广价值。 0010 升降驱动副优选为, 工作台可转动安装有竖向的第。
16、一丝杠, 工作台设有两根竖向 的导向杆, 工作台下表面设有第二电动机, 第二电动机经一个转角变速箱与第一丝杠连接, 浸泡器底部设有一个螺纹孔和两个导向孔, 每根导向杆滑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孔内, 第一 丝杠配合在对应的螺纹孔内; 该升降副性能稳定可靠, 一丝杠两导向杆的结构确保升降平 顺稳定, 且该升降副整合在已有的工作台上, 布局紧凑合理, 有效控制了整机体积, 且不采 用任何油缸、 气缸, 省略了油压或气压驱动系统; 进一步控制了体积和自重, 降低了造价。 0011 作为优选, 工作台上设有一个锅炉, 锅炉侧壁固定一个水泵, 热水管为硬质管, 热 水管前段与锅炉和水泵连通, 热水管后段由竖管。
17、段、 横管段和下弯头依次连接而成, 竖管段 下端与水泵连通, 当浸泡器位于上限时下弯头出口与浸泡器第一上开口平齐; 锅炉可以更 稳定的控制浸泡温度, 而水泵能精确控制进水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茶料与茶水配比的精准 度; 且硬质水管的设置相比软管更加牢固, 且向上延伸再水平延展最后下弯的水路避让了 浸泡器升降的空间, 提高了热水管与浸泡器的协同效应。 0012 横移驱动副优选为, 它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梁和一根与横梁垂直的移动梁, 每根横 梁两端分别经一根长立柱和一根短立柱与工作台固定, 两根长立柱中的一根经支架安装有 第三电动机, 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横梁平行的第二丝杠; 每根横梁上设有一根滑。
18、 轨, 每个滑轨上滑动配合有一个滑座, 两个滑座与移动梁两端固定, 移动梁还固定有一个转 子, 该转子与第二丝杠旋合; 茶隔经一块竖连接板与移动梁固定; 上述结构左右对称, 受力 均衡, 移动平顺, 结构紧凑, 且同样省略了气缸、 油缸及附属驱动系统, 再进一步控制了整机 体积和自重, 进一步降低了造价。 0013 自动封盖机构优选为, 浸泡器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壁内表面设有水平的滑槽, 盖 板两侧边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 浸泡器侧壁上安装有上下两个第四电动机, 每个第四电动 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一个压辊, 每个压辊圆周面套合有弹性套, 上下压辊的两个弹性套将盖 板夹紧; 当茶隔位于浸泡器的浸泡腔室内。
19、时, 两个压辊驱动盖板前移抵住竖连接板从而完 全封闭住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 首先, 盖板两侧边与浸泡器左右侧壁经滑槽滑动配合, 导向 性好, 移动平顺稳定, 且两个弹性套压辊夹紧驱动盖板的设计也确保动力稳定可靠; 而上述 结构与竖连接板有机结合, 利用轻薄的竖连接板实现移动梁与茶隔的固定, 且盖板抵紧竖 连接板后, 将竖连接板与浸泡器前侧壁抵紧, 从而巧妙实现了浸泡器上开口的完全密封, 进 而确保泡茶温度、 质量和口感; 况且, 上述结构同样是采用电动机驱动, 避免采用气缸油缸,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493667 A 5 有效控制了整机体积和自重, 结构紧凑, 造价较低。 00。
20、14 茶料箱优选为, 它由后舱和前部的三个茶料舱构成, 三个茶料舱对应的三个第一 电动机容置在后舱内, 每个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贯通后舱的隔板伸入对应的茶料舱内与该 茶料舱的叶轮连接; 两根长立柱上端连接有固定梁, 茶料箱外壳与固定梁悬吊固定; 茶料箱 本体结构合理, 确保第一电动机安装稳固; 且茶料箱与工作台是利用到已有的两根长立柱 固定, 既满足了茶料箱安装高度便于其落料, 又有效利用了已有部件, 避免另外采用单独的 支架支撑, 一物两用, 节省了成本, 且使得茶料箱与茶隔及横移驱动副布局紧凑合理, 相互 协同且互不干扰, 进一步降低了整机体积、 自重和造价。 0015 作为增益, 茶隔底板。
21、的一端与茶隔的一个侧壁铰接, 该底板的自由端经磁铁与茶 隔对面的侧壁吸附, 且底板下凸有拉环; 工作台上设有卸料电动机, 卸料电动机的输出轴设 有摆臂, 摆臂自由端设有插销, 当茶隔到达前限位置且摆臂水平时插销插入底板的拉环内; 工作台还设有用于承接茶隔卸料的废料箱。 0016 该装置的卸料过程为, 浸泡器下落后, 横移驱动副将茶隔横移到最前端, 即卸料工 位, 也就是废料箱正上方, 此刻, 卸料电动机摆臂的插销正好插入了茶隔底板的拉环内, 卸 料气缸转动摆臂, 就能克服磁铁拉开茶隔底板卸料; 卸料后, 卸料气缸反向转动摆臂, 使得 磁铁将茶隔底板自由端与茶隔侧壁重新吸附; 当横移驱动副将茶隔。
22、横移离开卸料工位后, 茶隔底板在磁铁作用下与茶隔侧壁吸附牢固, 以承接新的茶料。 0017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上述结构利用已有的横移驱动副, 协同动作, 自动勾连住摆臂和 底板, 共同实现了拉开底板自动卸料的功能, 且卸料复位后, 底板自由端又能与茶隔侧壁重 新磁吸, 确保其循环使用, 上述的卸料结构与已有的横移驱动副功能相互促进, 再仅增加卸 料电动机一个驱动副的前提下实现了伸入、 摆动、 复位、 脱离、 重新磁吸等一系列功能, 且上 述结构仍不采用气缸或油缸, 各个组件布局紧凑合理, 自重、 体积、 造价均控制得当。 0018 作为进一步增益, 两根短立柱上端固定有一根连接梁, 卸料电动机。
23、固定在连接梁 上; 这样, 首先满足了连接梁及卸料电动机的安装高度, 使其在摆臂水平的状况下可以插入 拉环; 而且, 也满足了卸料电动机的安装位置的需求, 使得茶隔刚好位于前端卸料工位也就 是废料箱上方时, 插销刚好插入到拉环内, 为后续卸料提供前提; 况且, 上述连接梁一物两 用, 不仅仅满足了卸料电动机的安装, 还加固了左右横梁及长短立柱, 提高了横移驱动副的 整体性和牢固度。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花茶泡茶机去掉茶料箱前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花茶泡茶机的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打开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2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24、4是本发明花茶泡茶机卸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花茶泡茶机的浸泡器的第一上开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图5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花茶泡茶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所示1、 工作台, 2、 热水管, 2.1、 前段, 2.2、 后段, 3、 浸泡器, 3.1、 第一上开口, 4、 茶隔, 4.1、 第二上开口, 4.2、 底板, 5、 茶水出口, 6、 第一丝杠, 7、 导向杆, 8、 第二电动机, 9、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493667 A 6 转角变速箱, 10、 锅炉, 11、 水泵, 12、 横梁, 1。
25、3、 移动梁, 14、 长立柱, 15、 短立柱, 16、 支架, 17、 第三电动机, 18、 第二丝杠, 19、 滑轨, 20、 滑座, 21、 转子, 22、 竖连接板, 23、 滑槽, 24、 盖板, 25、 第四电动机, 26、 压辊, 27、 茶料箱, 27.1、 茶料舱, 27.2、 落料口, 27.3、 后舱, 28、 第一电动 机, 29、 叶轮, 30、 固定梁, 31、 拉环, 32、 卸料电动机, 33、 摆臂, 34、 插销, 35、 废料箱, 36、 连接 梁, 37、 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8 如图。
26、1图7所示, 本发明花茶泡茶机, 它包括工作台1, 工作台1设有升降驱动副, 升降驱动副的升降部设有与热水管2连通的浸泡器3。 具体的说, 工作台1可转动安装有竖向 的第一丝杠6, 工作台1设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杆7, 工作台1下表面设有第二电动机8, 第二电 动机8经一个转角变速箱9与第一丝杠6连接, 换句话说, 第二电动机8的输入轴伸入转角变 速箱9内, 而第一丝杠6则直接作为转角变速箱9的输出轴。 浸泡器3底部设有一个螺纹孔和 两个导向孔, 每根导向杆7向上贯通工作台1桌面后滑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孔内, 第一丝杠6 也向上贯通工作台1桌面后配合在对应的螺纹孔内。 当然, 为确保浸泡器3的密封,。
27、 可以在浸 泡腔室底部设置开口向下的三根密封套管, 用于套合住第一丝杠6和两根导向杆7, 同时起 到密封隔离的作用。 当然, 升降驱动副可以选择升降气缸。 0029 工作台1上经四根固定柱37连接有一个锅炉10, 锅炉10侧壁固定一个水泵11, 热水 管2为硬质管, 热水管2前段2.1分别与锅炉10和水泵11连通, 热水管2后段2.2由竖管段、 横 管段和下弯头依次连接而成, 竖管段下端与水泵11连通, 当浸泡器3位于上限时下弯头出口 与浸泡器3第一上开口3.1平齐, 这样, 热水管2出口能直接向下对浸泡器3注水, 且防止水花 飞溅。 0030 浸泡器3上部设有第一上开口3.1, 第一上开口3。
28、.1设有自动封盖机构。 具体的说, 浸泡器3的上开口的左右两侧壁内表面设有水平滑槽23, 盖板24两侧边滑动配合在两滑槽 23内; 浸泡器3侧壁上安装有上下两个第四电动机25, 每个第四电动机25的输出轴连接有一 个压辊26, 每个压辊26圆周面套合有弹性套, 上下压辊26的两个弹性套将盖板24夹紧; 当茶 隔4位于浸泡器3的浸泡腔室内时, 两个压辊26驱动盖板24前移抵住竖连接板22从而完全封 闭住浸泡器3的第一上开口3.1。 0031 工作台1还设有横移驱动副, 横移驱动副的活动部设有带多个漏水口的茶隔4。 具 体的说, 横移驱动副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梁12和一根与横梁12垂直的移动梁13, 。
29、每根横梁12 两端分别经一根长立柱14和一根短立柱15与工作台1固定, 两根长立柱14中的一根经支架 16安装有第三电动机17, 第三电动机17的输出轴连接有与横梁12平行的第二丝杠18; 每根 横梁12上设有一根滑轨19, 每个滑轨19上滑动配合有一个滑座20, 两个滑座20与移动梁13 两端固定, 移动梁13还固定有一个转子21, 该转子21与第二丝杠18旋合; 茶隔4经一块竖连 接板22与移动梁13固定。 当然, 横移驱动副也可以采用气缸或油缸。 0032 此处铺陈一个方位概念, 本申请的泡茶机, 从后往前依次为浸泡工位、 接茶工位和 卸料工位。 0033 茶隔4上部设有第二上开口4.1。
30、; 当茶隔4位于浸泡工位且浸泡器3位于上限时, 茶 隔4经第一上开口3.1伸入浸泡器3的浸泡腔室内。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1493667 A 7 0034 工作台1还设有茶料箱27, 茶料箱27包括至少两个茶料舱27.1, 每个茶料舱27.1下 部设有当茶隔4位于接茶工位时对第二上开口4.1落料的落料口27.2, 每个落料口27.2设有 经第一电动机28驱动的用于控制落料速度的叶轮29。 更具体的讲, 本实施例的茶料箱27由 后舱27.3和前部的三个茶料舱27.1构成, 三个茶料舱27.1对应的三个第一电动机28容置在 后舱27.3内, 每个第一电动机28的输出轴贯通后舱27.3。
31、的隔板伸入对应的茶料舱27.1内与 该茶料舱27.1的叶轮29连接。 两根长立柱14上端连接有固定梁30, 茶料箱27外壳与固定梁 30悬吊固定。 0035 浸泡器3设有茶水出口5。 0036 茶隔4底板4.2的右端与茶隔4的右侧壁铰接, 该底板4.2的自由端经磁铁与茶隔4 对面的侧壁也就是左侧壁吸附, 且底板4.2下凸有拉环31。 具体的说, 底板4.2自由端设有第 一磁铁, 而茶隔4左侧壁设有第二磁铁, 两个磁铁相互吸附。 0037 工作台1上设有卸料电动机32, 具体的说, 工作台1的两根短立柱15上端固定有一 根连接梁36, 卸料电动机32固定在连接梁36上。 0038 卸料电动机32。
32、的输出轴设有摆臂33, 摆臂33自由端设有插销34, 当茶隔4到达前限 位置也就是卸料工位且摆臂33水平时插销34插入底板4.2的拉环31内; 工作台1的卸料工位 还设有用于承接茶隔4卸料的废料箱35。 0039 当然, 本申请的泡茶机还可以不设置工作台1, 而是将各个部件直接搁置或经过独 立的机架搁置在地面上。 同时, 由常识可知, 为了控制各个电动机的转速, 该泡茶机还包括 一个主控制器如PLC芯片, 该主控制器与全部电动机信号连接, 且该主控制器也与水泵11信 号连接。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493667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9 CN 111493667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0 CN 111493667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1 CN 111493667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2 CN 111493667 A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3 CN 111493667 A 13 图6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4 CN 111493667 A 14 图7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5 CN 111493667 A 15 。
- 内容关键字: 花茶 泡茶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一种使用方便的婴儿培养箱.pdf
一种迷宫式微流体延时流动操控单元.pdf
一种风速测量装置.pdf
快速检测低丰度蛋白质的无封闭的蛋白质印迹法.pdf
一种嵌入式多模态交互智能轮椅控制系统.pdf
检测E种肠道病毒抗体的诊断抗原VP1及试剂盒.pdf
一种护理简易移动装置.pdf
一种超空泡射弹的水下测速装置.pdf
一种基于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的GCRV病毒Ⅱ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其方法.pdf
速度测量装置、捞渣机结构和电厂锅炉.pdf
一种无线加热风参数测量装置.pdf
一种露天矿边坡治理方法.pdf
一种线路板测试用自动夹紧定位装置.pdf
一种室内靶道光幕测速装置连发射击弹丸信号识别方法.pdf
一种防电磁干扰窃电的电能表外壳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基于免疫方法的细菌自动分选标记装置.pdf
一种非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一组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标志物及其用途.pdf
一种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