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pdf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56110.4 (22)申请日 2020.05.26 (71)申请人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地址 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海 滨路18号 (72)发明人 秦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0 代理人 张静张颖玲 (51)Int.Cl. H04N 5/225(2006.01) (54)发明名称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57)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 包 括: 摄像头、 补光光源和导光件; 所述导光。
2、件具有 第一避让口、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口周侧的 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 在所述第一避让口中,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 第一安装空间中, 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 导光件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本申请实施例还 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 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不仅可以保证摄像头模组的 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还可以在近距离拍摄模式 下, 为摄像头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 进而, 可以 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111510614 A 2020.08.07 CN 111510614 A 1.一种摄像头模组, 其。
3、特征在于, 包括: 摄像头; 补光光源; 导光件, 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避让口、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口周侧的第一安装空 间, 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口中,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 安装空间中, 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件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开 口, 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避让口至少具有收缩段, 所述收缩段 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一端朝所述第二开口所在一端逐渐收缩, 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 述第一避让口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一端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
4、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缩段的侧壁为所述导光件的 出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位于所述第一 安装空间靠近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 导光件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 端面的一部分朝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端面的方向凹陷, 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件包括多个子 导光件, 多个所述子导光件间隔设置, 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避让口。 7.根据权利要。
5、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光光源的数量为 多个, 多个所述补光光源围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 导光件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 端面为非透光面。 9.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 主板和权利要求1-8所述 的摄像头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盖,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之间形成容纳腔; 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主板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 所述主 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一侧的表面为第一。
6、表面; 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 所述摄像头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与所述 第一表面接触; 或, 所述摄像头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为功能摄像头, 所述移动 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的主摄像头; 所述主板具有第三避让口, 所述主摄 像头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三避让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摄像头能够在工作距离处 于超微距范围的情况下成像, 所述超微距范围为3mm10mm。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
7、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保 护镜片, 所述保护镜片盖设在所述摄像头模组靠近物侧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镜片与所述导光件一体成 型。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510614 A 2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柔 性电路板,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510614 A 3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成像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满。
8、足用户不同的拍照需求, 移动终端上出现了多种功能不同的摄像头, 比如, 微距摄像头, 超微距摄像头, 广角摄像头、 长焦摄像头等等。 使用微距摄像头可以进行近距 离的微距拍摄, 使用超微距摄像头可以进行超微距拍摄。 0003 相关技术中, 用于补光的闪光灯和导光件不仅需要在移动终端内占据较多的安装 空间, 且闪光灯与摄像头的距离较远, 当进行近距离微距或超微距拍摄时, 由于摄像头与被 拍摄物之间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厘米, 甚至几毫米, 所以视场内光照度明显不足, 无法拍清楚 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紧凑, 且能够为近距离拍摄模式下的 视场提供。
9、足够光照的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 包括: 0006 摄像头; 0007 补光光源; 0008 导光件, 所述导光件具有第一避让口、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口周侧的第一安 装空间, 所述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口中,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 第一安装空间中, 所述补光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件导向所述摄像头的视场。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另一端具有 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避让口至少具有收缩段, 所述收缩段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一端朝所 述第二开口所在一端逐渐收缩, 所述第。
10、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靠近所述第二开口 一端的周侧。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收缩段的侧壁为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靠近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一 侧。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导光件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 开口和第二开口, 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端面的一部分朝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端面 的方向凹陷, 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件包括多个子导光件, 多个所述子导光件间隔设置, 以围设形 成所述第一避让口。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补光光源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补光光源围设在。
11、所述第一避让 孔的周侧。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避让口在所述导光件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1510614 A 4 开口和第二开口, 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端面为非透光面。 0016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 主板和 上述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盖,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之间形成容纳腔; 0017 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主板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 所 述主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 0018 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 所述摄像头。
12、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与 所述第一表面接触; 或, 所述摄像头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摄像头为功能摄像头,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 空间中的主摄像头; 所述主板具有第三避让口, 所述主摄像头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穿设在 所述第三避让口中。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功能摄像头能够在工作距离处于超微距范围的情况下成像, 所述 超微距范围为3mm10mm。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保护镜片, 所述保护镜片盖设在所述摄像头模组 靠近物侧的一端。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保护镜片与所述导光件一体成型。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
13、移动终端还包括柔性电路板, 所述补光光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 板上,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002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通过将摄像头靠近物侧的一端 穿设在导光件的第一避让口中, 且将补光光源设置在导光件的第一安装空间中, 可以使得 补光光源的光线能够从摄像头的四周导向摄像头的视场, 由此, 不仅可以保证摄像头模组 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还可以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 为摄像头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 进 而, 可以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物。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手机拍摄被拍摄物的示意图; 0027 图3。
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的连续箭头表示 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中同时示出了被拍摄物; 0028 图4为具有图3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的连续箭头表示 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中同时示出了被拍摄物; 002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的连续箭头表示 光线传播的方向, 图中同时示出了被拍摄物; 0030 图6为图3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终端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同时示出了被拍 摄物。 00。
15、33 附图标记: 0034 移动终端10; 壳体11; 前壳111; 后盖112; 第二安装空间11a; 摄像头模组12; 导光件 121; 第一避让口121a; 收缩段121b; 出光面121c; 第一安装空间121d; 入光面121e; 子导光件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1510614 A 5 1211; 补光光源122; 摄像头123; 镜头1231; Sensor1232; PCB板1233; 固定器1234; 主板13; 第 三避让口13a; 第一表面13b; 主摄像头14; 保护镜片15; 柔性电路板16; 屏幕17; 被拍摄物20; 屏幕放大图像30。 具体实施方式 0。
16、03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申请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 不应视为对本申 请的不当限制。 0037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申请所述的摄像头123包括镜头1231、 Sensor(图像传感器) 1232、 PCB板(印刷电路板)1233和固定器1234。 Sensor1232包括但不限于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
17、ctor, 互 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Sensor1232固定在PCB板1233上, 固定器1234设置在Sensor1232的 靠近被拍摄物20的一侧并与PCB板1233连接, 固定器1234设置有容纳镜头1231的空腔, 镜头 1231与Sensor1232相对。 在拍照过程中, 被拍摄物20的光线进入摄像头123, 入射光首先进 入镜头1231, 然后到达Sensor1232, 光线中的光子打到Sensor1232上产生可移动电荷, 这是 内光电效应, 可移动电荷汇集形成电信号, 经过A/D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 即把电荷信号转 换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送到DSP(Digital Sig。
18、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 最 终传输到终端设备的屏幕17上形成显示图像, 即实现了对被拍摄物20的拍照。 具体的, DSP 的结构包括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 图像信号处理器)和JPEG encoder(JPEG图像解 码器), 其中, ISP是决定影像流畅的关键。 可以理解的是, 对于CMOS, 可以将DSP集成在CMOS 内。 CMOS具有集成度高、 功耗低、 成本低等优点, 比较适合内部空间受限的手机。 0038 PCB板1233可以是硬板、 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 当手机采用CMOS时, CMOS可适用硬 板、 软板或者软硬结合板。
19、中的任何一种。 当手机采用CCD, 则只能用软硬结合板, 而软硬结合 板在上述三种板中的价格最高, 因此, 当采用CCD时, 会导致手机成本偏高。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 摄像头可以是微距摄像头, 微距摄像头是指通过镜头1231的光 学能力, 在保证被拍摄物成像清楚的前提下, 在距离被拍摄物较近时以较大的光学放大率 进行拍摄的摄像头, 其中, 光学放大率指的是sensor的成像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之间的 比值。 0040 需要说明的是, 用户感受到的放大率光学放大率*屏幕放大率*数码放大率, 光 学放大率指sensor上成像的高度与被拍摄物的高度的比值, 屏幕放大率指屏幕尺寸与 senso。
20、r尺寸的比值, 数码放大率是用户人为放大屏幕中部分而产生同一部分的放大后在屏 幕上的尺寸与放大前在屏幕上的尺寸的比值。 具体地, 举例说明用户在拍摄后所感受到的 图像的放大原理, 如图2所示, 被拍摄物20上反射的光线在经过镜头1231后到达Sensor1232 上, 然后产生电信号, 经过模数转换器件, 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经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 片处理后, 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17上形成图像, 而用户可在屏幕17上按需对图像的局部 进行放大, 此时在屏幕17上所显示的图像便为屏幕放大图像30。 0041 具体地, 根据基本的光学成像原理, tan(FOV/2)成像高度/焦距被拍摄物高。
21、 度/物距, 光学放大率成像高度/被拍摄物高度焦距/物距。 其中, FOV(Field Of View)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1510614 A 6 为视场角, 视场角是指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中心为顶点, 以被测或被拍摄物可通 过镜头中心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构成的夹角。 FOV通常用于衡量镜头的视野范围, 例如, 常 规的标准镜头的视角在45度左右, 广角镜头1231的视角在60度以上。 根据上面的光学放大 率的计算公式, 要增大光学放大率, 可通过减小工作距离或增大焦距来实现, 即在保证成像 清楚的前提下, 镜头1231尽可能的靠近被拍摄物和增加镜头1231的焦距来实现。 。
22、其中, 工作 距离指的是被拍摄物到镜头前端的距离。 0042 根据高斯成像公式, 1/f1/u+1/v。 其中f为焦距; u为物距; v为像距; 0043 当u2f, 被拍摄物在Sensor1232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0044 当u2f, vf, 即焦距等于像距, 被拍摄物在Sensor1232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0045 当fu2f, 被拍摄物在Sensor1232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0046 当uf, 被拍摄物在Sensor1232上不成像; 0047 当uf, 呈虚像, 被拍摄物不能在Sensor1232上成实像。 0048 因此, 在焦距f不变的情况下, v和u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23、 u增加, 则v减小, u减小, 则v 增加。 由于微距拍摄是一种近距离拍摄以得到放大的被拍摄物的图像的拍摄方式, 即被拍 摄物在Sensor上成放大的实像, 因此, 近景微距拍摄时, 物距u比较小, 工作距离也相应地较 小, 因此, 为了满足合焦的需要, 镜头1231的焦距需要更小, 以保证fu2f, 且像距和物距满 足上述的高斯成像公式。 0049 摄影界国际公认的说法是, 达到1 11 4左右光学放大率的拍摄都属微距摄影, 本申请实施例中, 超微距摄像头指的是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仍能够实现合焦的一种微距摄 像头, 即工作距离小于10mm时sensor仍能够清晰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 本。
24、申请实施例中的 “小于” 不包括本数。 一实施例中, 超微距范围为3mm9mm。 也就是说, 当工作距离为3mm 9mm时, 超微距摄像头能够成像, 在Sensor1232上能够清晰成像。 0050 超微距摄像头可以是长焦超微距镜头, 也可以是广角超微距镜头。 示例性地, 广角 超微距镜头的焦距f的取值范围为1.3mm2.2mm, FOV为70 78 , 示例性地, 广角超微距镜 头的有效焦距f为1.335mm, 最大像高处的FOV为77.6度, 光圈值(f-number)为2.8, 工作距离 为3mm的情况下能够清晰成像, 也就是说镜头1231能够对工作距离在3mm左右的被拍摄物体 合焦。 。
25、0051 本申请实施例中, 多个指大于或等于两个。 0052 本申请实施例中, 视场是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能够看到被拍摄物的区域; 物侧 指靠近被拍摄物的一侧。 0053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为了便于描述, 本申请实施 例中, 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描述。 0054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 请参阅图3, 该摄像头模组12包括: 摄像 头123、 补光光源122和导光件121。 导光件121具有第一避让口121a、 以及设置在第一避。
26、让口 121a周侧的第一安装空间121d, 摄像头123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第一避让口121a中, 相当 于导光件121是环绕在摄像头123的周侧。 补光光源122设置在第一安装空间121d, 相当于补 光光源122是隐藏在导光件121中。 补光光源122的光线通过导光件121导向摄像头123的视 场。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1510614 A 7 0055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 通过将摄像头123靠近物侧的一端穿设在导光件121 的第一避让口121a中, 且将补光光源122设置在导光件121的第一安装空间121d中, 可以使 得补光光源122的光线能够从摄像头123的四周。
27、导向摄像头123的视场, 由此, 可以在近距离 拍摄模式下, 为摄像头123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 进而, 可以清晰地拍摄视场内的被拍摄 物20。 0056 另外, 将补光光源122设置在导光件121的第一安装空间121d中, 不仅便于导光, 还 可以使得摄像头模组12的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0057 请参阅图6,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件121为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 具体地, 本申请实 施例的导光件121为圆环形。 为提高补光的均匀性, 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多个补光光源122, 多个补光光源122沿摄像头123的周向间隔设置, 相邻的两个的补光光源122之间的夹角大 小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
28、0058 可以理解的是, 导光件121也并不限于是圆环形,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环状导光件 121的外环还可以是矩形、 三角形、 椭圆形、 异形等, 内环可以是圆形、 矩形、 三角形、 椭圆形、 异形等任意一种, 即环状导光件121的外环和内环可以是相同的形状, 也可以是不同的形 状, 在此不做限制。 0059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导光件121也可以不是一个连续的环状结构, 比如, 请参阅图 7,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导光件121可以包括多个子导光件1211, 多个子导光件1211间隔设 置, 以围设形成第一避让口151a。 同样地, 为提高补光的均匀性, 在每个子导光件1211可以 对应设置。
29、一个或多个补光光源122。 0060 本申请实施例的补光光源122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 灯、 金卤灯、 荧光灯、 高压钠、 白炽灯、 碘钨灯、 氙气灯中的任一种。 示例性地, 一实施例中, 补 光光源122为LED灯, LED灯运行稳定, 发热量低, 低能耗, 使用寿命长。 0061 请参阅图3,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避让口121a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 第一避让口的 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 第一避让口121a至少具有收缩段121b, 收缩段121b从第一开口所在 的一端朝第二开口所在一端逐渐收缩, 第一安装空间121d位于第一避让口121a靠近第二。
30、开 口一端的周侧。 也就是说, 收缩段121b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的孔径大于收缩段121b远离第 一开口的一侧孔径, 由此, 可以在摄像头123进行拍摄时, 便于被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 射入到摄像头123上, 最终实现成像。 0062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避让口121a具有收缩段121b和直线段, 直线段与收缩段121b 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 第一避让口121a的第一开口相当于收缩段121b的开口, 而第二 开口相当于直线段的开口, 第一安装空间121d实际上是位于直线段的周侧。 在其它实施方 式中, 直线段也可以与收缩段121b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连接, 或者, 收缩段121b的两端都可。
31、 以设置直线段。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不设置直线段。 0063 请参阅图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收缩段121b的侧壁为导光件121的出光面121c。 也 就是说, 补光光源122的光线从导光件121的入光面121e进入导光件121之后, 能够从收缩段 121b的侧壁处出射, 并导向摄像头123的视场, 相当于第一避让口121a既是摄像头123的拍 摄孔, 也是摄像头模组12的出光孔, 由此, 可以保证摄像头123在进行拍摄, 特别是近距离拍 摄时, 视场内的相对照度能够满足拍摄要求。 0064 本实施例的补光光源122发出的光线主要是沿直线路径从导光件121的入光面 说明书 5/7 页。
32、 8 CN 111510614 A 8 121e传输至导光件121的出光面121c,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补光光源122发出的光线也可以 是从导光件121的入光面121e进入导光件121的内部之后, 在导光件121中经过多次反射, 再 传输至导光件121的出光面121c。 0065 可以理解的是,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在第一避让口121a的外周单独设置出 光孔, 通过导光件121导出的光线从出光孔导向摄像头123的视场, 即, 第一避让口121a仅作 为摄像头123的拍摄孔使用, 从导光件121导出的光线不经过第一避让口121a。 0066 收缩段121b的侧壁也可以不是出光面, 比如,。
33、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可以将导光件 121设置有第一开口的一侧的端面作为出光面。 0067 请参阅图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具有第二开口的端面的一部分朝具有第一开口的 端面的方向凹陷, 以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21d,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是导光件121的侧 壁的一部分朝靠近第一避让口121a的方向凹陷, 以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21d, 还可以将第一 安装空间121d设置在导光件121的内部。 0068 进一步地, 请参阅图3,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件121的入光面121e位于第一安装空 间121d靠近第一避让口121a的一侧。 具体地, 本实施例的入光面121e与摄像头123的光轴A 平行,。
34、 由此, 既便于在第一安装空间121d中布置补光光源122, 也便于将补光光源122的光线 从入光面121e导向收缩段121b的侧壁, 并从收缩段121b的侧壁处出射。 0069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入光面121e也可以不与摄像头123的光轴A平行。 比如, 入光面 121e可以与光轴A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进一步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入光面121e可以与 光轴A垂直。 0070 另外, 由于导光件121是由透光材料制成, 为了避免用户透过导光件121看见移动 终端10的内部结构, 可以将导光件121具有第二开口的端面设置为非透光面, 比如, 可以将 导光件121具有第二开口的端面进行雾化。
35、处理, 以达到磨砂效果。 0071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请参阅图4,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 10包括壳体11、 主板13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2。 壳体11前壳111和后盖112, 前壳 111和后盖112之间形成容纳腔。 主板13设置在容纳腔中, 主板13与后盖112之间形成第二安 装空间11a, 主板13靠近第二安装空间11a一侧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3b。 摄像头模组12设置在 第二安装空间11a中, 摄像头123靠近主板13的一端与第一表面13b接触; 或, 摄像头123靠近 主板13的一端与第一表面13b之间具有间隔。 也就是说, 摄像头123仅仅是设置在主。
36、板13的 一侧, 主板13上没有为摄像头123开设相应的避让口等避让结构, 由此, 在设置摄像头123 时, 不会破坏主板13原来的结构, 进而, 不会影响主板13走线及相关元器件的设置。 0072 请参阅图4,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6, 补光光源122设置 在柔性电路板16上, 具体地, 补光光源122可以焊接在柔性电路板16上, 柔性电路板16与主 板13电连接。 由于补光光源122与主板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 所以, 通过设置柔性电路板 16, 可以便于补光光源122与主板13电连接。 0073 可以理解的是,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不设置柔性电路板16, 。
37、而将补光光源 122直接与主板13电连接。 0074 请参阅图4, 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还包括保护镜片15, 保护镜片15盖设在摄 像头模组12靠近物侧的一端。 保护镜片15主要起到对摄像头模组12进行保护的作用, 从导 光件121的出光面121c出射的光线穿过保护镜片15之后, 导向摄像头123的视场, 同样地, 被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1510614 A 9 拍摄物20上所反射的光线也是穿过保护镜片15之后射入到摄像头123上, 最终实现成像。 0075 保护镜片15可以直接设置在后盖112上, 也可以在后盖112上设置装饰盖, 将保护 镜片15设置在装饰盖上, 当保护。
38、镜片15设置在装饰盖上时, 可以在导光件121的外表面形成 有凸缘, 装饰盖压靠在凸缘上, 以起到固定装饰盖和导光件121的作用。 007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保护镜片15与导光件121是两个独立的结构, 请参阅图5, 在另 一种实施例中, 保护镜片15也可以是与导光件121一体成型, 即, 导光件121的一部分结构可 以作为保护镜片15使用, 由此, 可以进一步减小手机的整机厚度。 0077 请参阅图8, 在一种实施例中, 摄像头123为功能摄像头, 移动终端10还包括设置在 第二安装空间11a中的主摄像头14, 主板13具有第三避让口13a, 主摄像头14靠近主板13的 一端穿设在第三避。
39、让口13a中。 也就是说, 在此种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10上同时设置了主摄 像头14和功能摄像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功能摄像头可以是能够在工作距离处于超微距 范围的情况下成像的摄像头, 超微距范围为3mm10mm, 即功能摄像头可以是超微距摄像 头,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功能摄像头也可以是微距摄像头, 广角摄像头、 长焦摄像头等等。 0078 具体地, 主摄像头14的外形尺寸一般大于功能摄像头的外形尺寸, 为了保证移动 终端10能够尽可能地轻薄化, 本实施例在主板13上为主摄像头14设置了第三避让口13a, 主 摄像头14靠近主板13的一端穿设在第三避让口13a中, 以减少主摄像头14在手。
40、机厚度方向 上所占据的空间。 同时, 将功能摄像头靠近后盖112的一端穿设在导光件121的第一避让口 121a中, 由此, 可以在不增加移动终端10的自身厚度的同时, 既不用在主板13上为功能摄像 头开设对应的避让孔等避让结构, 也可以保证功能摄像头在近距离拍摄模式下能够为功能 摄像头的视场提供足够的光照。 0079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 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1510614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1 CN 111510614 A 11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2 CN 111510614 A 12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3 CN 111510614 A 13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4 CN 111510614 A 14 。
- 内容关键字: 摄像头 模组 移动 终端
基于捕获模块验证的载波防错锁方法、装置及数据接收机.pdf
浅层气浮设备.pdf
安全防护装置及冲床.pdf
市电路灯灯杆结构及其LED路灯.pdf
激光复合清洗装置.pdf
具有防撞功能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安装装置.pdf
通讯线缆盘卷装置.pdf
防尘式EVA塑料粒破碎机.pdf
晶圆检测的承载治具.pdf
多级滑杆机构的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pdf
新型锚索注浆装置.pdf
便于定长控制的不锈钢激光切割机.pdf
用于输配电线路仿线飞行的激光雷达.pdf
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pdf
具有防尘功能的振动电机.pdf
矿用单轨式吊载人车.pdf
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污水回用设备.pdf
条装食品装袋机的条装食品组输送机构.pdf
条装食品的堆叠机.pdf
建筑施工振捣装置.pdf
节能型白法沥青烟净化系统.pdf
可调节取样位置的取样器.pdf
管柱筒调节支架机加工定位工装.pdf
高压厚壁球壳外壁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pdf
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pdf
混凝土喷淋养护装置.pdf
地坪研磨机齿轮箱.pdf
智能充电桩用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深度相机的矩形托盘孔识别方法及系统.pdf
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高抗风强度的三角通讯塔结构.pdf
电传改装系统、其安装方法及车辆.pdf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重新布线的压印方法.pdf
以太网底座、网络系统及数据转发方法.pdf
半导体装置.pdf
摄影设备.pdf
一种磁动力机械.pdf
带有外管的放电灯.pdf
一种永磁伺服电机用的转子拓扑结构.pdf
包括两种类型的不同电化学电池的锂基电化学发电器.pdf
柔性层叠封装体、包括其的电子系统及包括其的存储卡.pdf
固体环网柜真空总成.pdf
高功率电连接器.pdf
一种发起多点会议的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pdf
集电体、电极结构体、非水电解质电池及蓄电零部件.pdf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pdf
一种轮胎部件制造用衬布机.pdf
用于产生掺杂有钠的五元化合物半导体CZTSSE的方法.pdf
基于微带馈电的改进型椭圆贴片超宽带天线的设计方法.pdf
一种节约环保的秸秆造箱板纸和黄板纸工艺.pdf
具有偏移安装端子的电连接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