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96997.2 (22)申请日 2020.05.12 (71)申请人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东元路 209号 (72)发明人 李向辉张伟李生斌张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108 代理人 江琴贤 (51)Int.Cl. F15B 1/02(2006.01) F15B 11/16(2006.01) F15B 21/14(2006.01) B22D 11/124(2006.01) B22D 1。
2、1/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 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包 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 系统及方法, 通过比例方向阀控制冷床升降液压 缸实现冷床升降动作, 辅助动力液压缸用于提供 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 架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在自身重力作用产生 通过挤压辅助动力液压缸的塞腔而形成的压力 能储存在蓄能器组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 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液压缸提 供冷床上升的动力, 本液压控制系统可明显降低 冷床升降液压系统装机容量, 降低运。
3、行过程中的 能源消耗, 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 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 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1520366 A 2020.08.11 CN 111520366 A 1.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包括连铸坯 (9), 连铸坯(9)设置有多个; 冷床床面框架(8), 多个连铸坯(9)均匀连接在冷床床面框架(8)顶部; 比例方向阀(1), 比例方向阀(1)的一端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和回油 口T连通; 冷床升降液压缸(2), 冷床升降液压缸(2)包括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
4、升降液压 缸回油口, 冷床升降液压缸(2)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升降液压缸回油口均通过 油管线与比例方向阀(1)的另一端连通, 冷床升降液压缸(2)的另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8) 底部连接; 辅助动力液压缸(3), 辅助动力液压缸(3)包括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和辅助动力液压 缸回油口, 辅助动力液压缸(3)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8)底部连接, 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 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通过油管线与比例方向阀(1)的另一端连通, 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 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 蓄能器组(7), 蓄能器组(7)连接在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
5、口与液 压系统的回油口P连通的油管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所述的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 连通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单向阀(5)和减压阀(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所述的蓄能器组(7)与单向阀(5)连接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溢流阀(6), 溢流阀 (6)的一端通过油管线与蓄能器组(7)与单向阀(5)连接的油管线连通, 溢流阀(6)的另一端 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回油口T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
6、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所述的比例方向阀(1)、 冷床升降液压缸(2)和辅助动力液压缸(3)均设置有两 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 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比例方向阀(1)包括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 (1.2), 冷床升降液压缸(2)包括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和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 辅助动力液压缸(3)包括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 所述第 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均包含油口P、 油口T、 油口A和油口B, 所述第一 比。
7、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P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 P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T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 回油口T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1.1)的油口A通过油管线与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的冷 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1.1)的油口B通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一冷床升降 液压缸(2.1)的冷床升降液压缸回油口和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 油口连通, 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A通过油管线与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的冷床 升降液压缸进油口连通, 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B。
8、通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二冷床升降液 压缸(2.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 口连通, 所述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520366 A 2 (3.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 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 第一辅助动力液 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液压缸外侧均设置有降温腔, 降温腔。
9、上设置有进 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在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降温腔上 均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水管与降温腔上的进水口连通, 出水管与降温腔上的出水口 连通。 7.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的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6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其特征是: 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油管线从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 的油口P进入, 然后油液从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A出来通过 油管线进入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的冷床升。
10、降液压缸进油口和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 (2.2)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 实现冷床升降动作; 步骤二: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供压力油口P, 再通过油管线分别进入第一辅助动力液压 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提供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液压系统与第一辅助动力液 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连通的油管线上连接的单向阀(5)用于避免油逆 流, 减压阀(4)用于减小从液压系统进入的油液的压力; 步骤三: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8)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9)在自身重力作用 产生通过挤压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塞腔而形成的压 力能储存在蓄能。
11、器组(7)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 力液压缸提供冷床上升的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 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步骤三中在液压系统压力为P, 液压系统压力P经减压阀(4)减压后 的压力为P1, 此压力P1为冷床上升到高位时初始蓄能器组(7)充油压力, 当冷床下降时, 第 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塞腔的液压油被挤压进蓄能器组 (7), 蓄能器组(7)内的压力升高, 此时冷床的势能转化为压力能被储存在蓄能器组内, 通过 选取适当的辅助动力液压缸、 蓄能器组的规格大小以及蓄。
12、能器组(7)的充气压力, 第一辅助 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塞腔中的压力将会随冷床的升降运动在压 力P1和液压系统压力P之间周期性的变化, 在冷床下降时将势能转化为压力能, 在上升时将 压力能转化为冷床势能。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520366 A 3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及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 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冷床是方(圆)坯连铸机生产线上重要设备之一, 为了保证铸坯的冷却温度和铸坯 质量要求, 一般都采用步进式冷。
13、床; 通过床面框架本身的升降和往复运动, 使铸坯在横移过 程中被逐渐冷却。 由于冷床自身和冷床所承载连铸坯的质量较大, 通常为上百吨重, 在冷床 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 不断的升、 降冷床床面框架和自身所承载的连铸坯, 所需要配置的 液压系统容量巨大, 连铸机生产过程中不停歇的运行产生大量的热, 增加了电能、 水资源等 能源消耗, 增加了设备和运行成本。 本发明采用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 蓄能器组等特殊的液 压控制方法, 实现了将连铸坯势能转化为可利用的液压能, 从而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容量大 小, 降低了能源消耗, 减少了液压系统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具 有显著的节能环保。
14、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 降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尤其是通过本系统降低了液压系统的装机容量, 降低了能源消耗, 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0004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 0006 连铸坯, 连铸坯设置有多个; 0007 冷床床面框架, 多个连铸坯均匀连接在冷床床面框架顶部; 0008 比例方向阀, 比例方向阀的一端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和回油口T 连通; 0009 冷床升。
15、降液压缸, 冷床升降液压缸包括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升降液压缸 回油口, 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升降液压缸回油口均通过油管线 与比例方向阀的另一端连通, 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底部连接; 0010 辅助动力液压缸, 辅助动力液压缸包括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和辅助动力液压缸 回油口, 辅助动力液压缸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底部连接, 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 缸回油口通过油管线与比例方向阀的另一端连通, 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 口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 0011 蓄能器组, 蓄能器组连接在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与液压系。
16、统 的回油口P连通的油管线上。 0012 所述的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520366 A 4 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单向阀和减压阀。 0013 所述的蓄能器组与单向阀连接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溢流阀, 溢流阀的一端通过油 管线与蓄能器组与单向阀连接的油管线连通, 溢流阀的另一端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回 油口T连通。 0014 所述的比例方向阀、 冷床升降液压缸和辅助动力液压缸均设置有两组。 0015 所述的比例方向阀包括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 冷床升降液压缸包括 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和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 辅助动力液。
17、压缸包括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 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 所述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均包含油口P、 油口T、 油口A 和油口B, 所述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的油口P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 力油口P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的油口T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回油 口T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的油口A通过油管线与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 油口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的油口B通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 压缸回油口和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连通, 第二比例方向阀的油口 A通过油管线与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连通, 第。
18、二比例方向阀的油 口B通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 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连通, 所述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和第 二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 通。 0016 所述的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 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 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第二 辅助动力液压缸的液压缸外侧均设置有降温腔, 降温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在 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的降温腔上均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水管 与降温腔上的进水口连通, 出水管与降温腔上的出水口连通。 0017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
19、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的方法包括上述任意 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以下步骤 0018 步骤一: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油管线从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的油口 P进入, 然后油液从第一比例方向阀和第二比例方向阀的油口A出来通过油管线进入第一冷 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 实现冷床升降动作; 0019 步骤二: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供压力油口P, 再通过油管线分别进入第一辅助动力 液压缸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提供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液压系统与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 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连通的油管线。
20、上连接的单向阀用于避免油逆流, 减压阀用于减小从液 压系统进入的油液的压力; 0020 步骤三: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在自身重力作用产 生通过挤压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的塞腔而形成的压力能储存在蓄 能器组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液压缸提供冷 床上升的动力。 0021 所述的步骤三中在液压系统压力为P, 液压系统压力P经减压阀减压后的压力为 P1, 此压力P1为冷床上升到高位时初始蓄能器组充油压力, 当冷床下降时, 第一辅助动力液 压缸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塞腔的液压油被挤压进蓄能器组, 蓄能器组内的压力升高, 此。
21、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1520366 A 5 时冷床的势能转化为压力能被储存在蓄能器组内, 通过选取适当的辅助动力液压缸、 蓄能 器组的规格大小以及蓄能器组的充气压力, 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塞 腔中的压力将会随冷床的升降运动在压力P1和液压系统压力P之间周期性的变化, 在冷床 下降时将势能转化为压力能, 在上升时将压力能转化为冷床势能。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通过比例方向阀控制冷床升降液压缸实现冷床升降动 作, 辅助动力液压缸用于提供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及升降框架 上的连铸坯在自身重力作用产。
22、生通过挤压辅助动力液压缸的塞腔而形成的压力能储存在 蓄能器组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液压缸提供 冷床上升的动力, 本液压控制系统可明显降低冷床升降液压系统装机容量, 降低运行过程 中的能源消耗, 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具有显著的 节能环保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 1-比例方向阀; 1.1-第一比例方向阀; 1.2-第二比例方向阀; 2-冷床升降液 压缸; 2.1-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 2。
23、.2-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 3-辅助动力液压缸; 3.1-第一 辅助动力液压缸; 3.2-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 4-减压阀; 5-单向阀; 6-溢流阀; 7-蓄能器组; 8-冷床床面框架; 9-连铸坯; P-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 T-液压系统的回油口; P1-经减压阀减 压后的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实施例1: 0028 参照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 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 0029 连铸坯9, 连铸坯9设置有多个; 0030 冷床床面框架8, 多个连铸坯9均匀连接在冷床床面框架8顶部; 0031 比例方向阀1, 比例方向阀1的一端通。
24、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和回油 口T连通; 0032 冷床升降液压缸2, 冷床升降液压缸2包括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升降液压 缸回油口, 冷床升降液压缸2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冷床升降液压缸回油口均通过油 管线与比例方向阀1的另一端连通, 冷床升降液压缸2的另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8底部连接; 0033 辅助动力液压缸3, 辅助动力液压缸3包括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和辅助动力液压 缸回油口, 辅助动力液压缸3一端与冷床床面框架8底部连接, 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助动力 液压缸回油口通过油管线与比例方向阀1的另一端连通, 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助动力液压 缸进油口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
25、油口P连通; 0034 蓄能器组7, 蓄能器组7连接在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与液压 系统的回油口P连通的油管线上。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520366 A 6 0035 实际使用时: 比例方向阀1控制冷床升降液压缸2实现冷床升降动作, 辅助动力液 压缸3用于提供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8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9 在自身重力作用产生通过挤压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塞腔而形成的压力能储存在蓄能器组7 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液压缸3提供冷床上升 的动力, 本液压控制系统可明显降低冷床升降液压系统装机容量, 降低运。
26、行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 减少液压系统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 经济效益。 0036 实施例2: 0037 参照图1, 与实施例1相比,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 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单向阀5和减 压阀4。 0038 优选的是所述的蓄能器组7与单向阀5连接的油管线上还连接有溢流阀6, 溢流阀6 的一端通过油管线与蓄能器组7与单向阀5连接的油管线连通, 溢流阀6的另一端通过油管 线与液压系统的回油口T连通。 0039 实际使用时:单向阀5用于防止蓄能器组内压力周期变化对减压阀的压力冲击。
27、, 减 压阀4用于减液压系统进入辅助动力液压缸3的压力, 减后的压力为P1, 压力P1为冷床上升 到高位时初始蓄能器组7充油压力, 所述溢流阀6设定为液压系统的压力, 起到对蓄能器组7 的安全保护作用。 0040 实施例3: 0041 与实施例2相比,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比例方向阀1、 冷床升降液压缸 2和辅助动力液压缸3均设置有两组。 0042 优选的是所述的比例方向阀1包括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 冷 床升降液压缸2包括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和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 辅助动力液压缸3 包括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 所述第一。
28、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 比例方向阀1.2均包含油口P、 油口T、 油口A和油口B, 所述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 向阀1.2的油口P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口P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 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T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回油口T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1.1的油 口A通过油管线与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连通, 第一比例方向阀 1.1的油口B通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的冷床升降液压缸回油口和第一辅 助动力液压缸3.1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连通, 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A通过油管线 与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的冷床升降液。
29、压缸进油口连通, 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B通 过油管线分别与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 3.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回油口连通, 所述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 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辅助动力液压缸进油口均通过油管线与液压系统的供压力油 口P连通。 0043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 第二冷床升降液压缸2.2、 第一辅助 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液压缸外侧均设置有降温腔, 降温腔上设置有 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在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降温腔上均 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
30、管, 进水管与降温腔上的进水口连通, 出水管与降温腔上的出水口连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520366 A 7 通。 0044 实际使用时: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8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9在自身重力 作用产生通过挤压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塞腔而形成的压 力能储存在蓄能器组7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 液压缸提供冷床上升的动力; 液压系统压力为P, 液压系统压力P经减压阀4减压后的压力为 P1, 此压力P1为冷床上升到高位时初始蓄能器组7充油压力, 当冷床下降时, 第一辅助动力 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
31、3.2塞腔的液压油被挤压进蓄能器组7, 蓄能器组7内的压 力升高, 此时冷床的势能转化为压力能被储存在蓄能器组内, 通过选取适当的辅助动力液 压缸、 蓄能器组的规格大小以及蓄能器组7的充气压力, 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 助动力液压缸3.2塞腔中的压力将会随冷床的升降运动在压力P1和液压系统压力P之间周 期性的变化, 在冷床下降时将势能转化为压力能, 在上升时将压力能转化为冷床势能; 所述 冷床升降过程中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 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和蓄能器组7内的压力 变化和势能与压力能的不断转化会产生热量, 在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 液压缸3.2内通冷却水, 。
32、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带走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 压缸3.2产生的热量, 从而保证蓄能器组7中储存的压力油保持在适当的油温, 实现冷床设 备的连续、 可靠运行。 0045 实施例4: 0046 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的方法包括实施例1-3 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含辅助动力液压缸的连铸机冷床升降液压控制系统, 包括以下步骤 0047 步骤一: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油管线从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 的油口P进入, 然后油液从第一比例方向阀1.1和第二比例方向阀1.2的油口A出来通过油管 线进入第一冷床升降液压缸2.1的冷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和第二。
33、冷床升降液压缸2.2的冷 床升降液压缸进油口, 实现冷床升降动作; 0048 步骤二: 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供压力油口P, 再通过油管线分别进入第一辅助动力 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提供冷床上升辅助动力, 液压系统与第一辅助动力液 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连通的油管线上连接的单向阀5用于避免油逆流, 减压 阀4用于减小从液压系统进入的油液的压力; 0049 步骤三: 当冷床下降时, 冷床升降框架8及升降框架上的连铸坯9在自身重力作用 产生通过挤压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的塞腔而形成的压力能 储存在蓄能器组7中, 在冷床上升过程中储存的压力能作为。
34、辅助动力源, 通过辅助动力液压 缸提供冷床上升的动力。 0050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步骤三中在液压系统压力为P, 液压系统压力P经减压阀4减压 后的压力为P1, 此压力P1为冷床上升到高位时初始蓄能器组7充油压力, 当冷床下降时, 第 一辅助动力液压缸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塞腔的液压油被挤压进蓄能器组7, 蓄能 器组7内的压力升高, 此时冷床的势能转化为压力能被储存在蓄能器组内, 通过选取适当的 辅助动力液压缸、 蓄能器组的规格大小以及蓄能器组7的充气压力, 第一辅助动力液压缸 3.1和第二辅助动力液压缸3.2塞腔中的压力将会随冷床的升降运动在压力P1和液压系统 压力P之间周期性的变化。
35、, 在冷床下降时将势能转化为压力能, 在上升时将压力能转化为冷 床势能。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520366 A 8 0051 通过上述方法在冷床升降过程中, 通过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 将连铸坯势能转 化为可利用的液压能, 从而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容量大小, 降低了能源消耗, 减少了液压系统 的发热, 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 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经济效益。 005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 方式, 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53 需要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4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520366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0 CN 111520366 A 10 。
- 内容关键字: 包含 辅助 动力 液压缸 连铸机 冷床 升降 液压 控制系统 方法
茶叶加工用脱水除湿装置.pdf
防脱插座.pdf
轨道交通的线缆分线箱.pdf
钢结构加工用激光切割装置.pdf
粉末烧结滤芯.pdf
茶叶加工用的风选除尘装置.pdf
动物饲料搅拌机.pdf
注塑机配料结构.pdf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用的空气采样装置.pdf
无人机自动归中装置.pdf
筛分机新型缓冲器.pdf
蜂窝沸石高效低耗再生装置.pdf
陶瓷茶具生产用胚体上釉设备.pdf
干蛋糕的切片装置.pdf
煤矿地质堵水用注浆装置.pdf
混凝土抗压检测装置.pdf
建筑围护结构.pdf
具有加快流速功能的薄膜冷却水槽.pdf
3D打印线材生产用废料回收装置.pdf
老年患者围术期无线血氧监测方法.pdf
厨卫设施的灯板及淋浴龙头.pdf
电网电压监测装置.pdf
跟网型与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pdf
褐煤粉煤高效气化系统.pdf
煤矸石脱碳烧结用温控布料系统.pdf
erp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自动化有限元预紧力数据批量传递与仿真计算控制方法.pdf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pdf
基于链表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运动控制实训方法及系统.pdf
针对低速无人机的区域拒止方法和系统.pdf
基于智慧杆的路侧停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借助高通量测序检测SMN1基因突变的方法和系统.pdf
乳腺外科手术操作装置.pdf
科技工作者科研信用评价方法.pdf
内置插头组件的电源连接器.pdf
信息显示方法及可穿戴设备.pdf
偏转轮/球分拣系统的失速调整方法.pdf
地下人防工程通道口隔离阻断粉尘装置.pdf
基于低场核磁分析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的装置及方法.pdf
超大功率开关磁阻电机.pdf
磷杂菲与聚磷腈双基协效阻燃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添加高硫1/3焦煤的捣固炼焦煤配煤方法.pdf
粉体物料定量装车系统及其自动装车方法.pdf
龙虾养殖自动喂食装置.pdf
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铝铜镁合金及其加工工艺.pdf
用于电子产品零件外部壳体损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在线广告竞价方法及装置.pdf
加热固化装置.pdf
商品的推荐价格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服务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