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pdf
《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87883.1 (22)申请日 2020.05.09 (71)申请人 袁金凤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72)发明人 袁金凤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681 代理人 李小波 (51)Int.Cl. A63B 23/04(2006.01) A63B 21/00(2006.01) A61H 2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
2、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 的使用方法, 属于医疗领域。 该装置包括: 支架, 其包括两个支撑杆; 支撑板, 其一侧的两端分别 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所述支撑杆上; 柔性顶升 管, 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架之间, 用于 带动所述支撑板翻转; 以及, 充气装置, 用于向所 述顶升管内充气, 以带动所述柔性顶升管升降。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 方法, 通过充气装置对柔性顶升管充气, 由于支 撑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支 撑杆上, 因此柔性顶升管会带动支撑板翻转, 从 而托起大腿, 给使用者以辅助, 无需医护人员辅 助, 增加了治疗的自由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
3、附图7页 CN 111530030 A 2020.08.14 CN 111530030 A 1.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提供一训练器械, 所述训练器械包括: 支架, 其包括两个支撑杆; 支撑板, 其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所述支撑杆上; 柔性顶升管, 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架之间, 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板翻转; 以及, 充气装置, 用于向所述顶升管内充气, 以带动所述柔性顶升管升降; S2, 将两个支撑杆安装至床的两侧, 使用者仰卧至床面使支撑板位于大腿下侧、 床面上 侧, 臀部支撑在支撑板上; S3,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内。
4、充气, 使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翻转, 为使用者提 供外部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 器械还包括升降滑块, 两个所述支撑杆内均开设有让位滑槽, 所述升降滑块可上下滑动地 设置在所述让位滑槽内, 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升降滑块; 所述S3包括: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内充气, 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上移, 当升 降滑块运动至让位滑槽的顶端时, 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翻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 器械还包括调节装置, 其包括挡块和调节杆, 所述支撑杆上。
5、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调节杆上开 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挡块位于所述让位滑槽内, 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滑 块的运动;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让位滑槽内并固定连接至 所述挡块; 所述S2还包括S21: 转动调节杆, 调节杆转动时在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 调节 杆带动挡块上下移动, 以实现对升降滑块的最大可运动高度作出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 器械还包括两个辅压装置, 两个所述辅压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辅压装 置包括电动伸缩杆、 绑带和拉绳, 所述拉绳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绑带、 。
6、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 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压 装置还包括调节电机, 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至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调节电机 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轴心线与所述调节电机的轴心线相垂直; 所述S2还包括S22: 将绑带贴合至大腿下端靠近膝盖处, 启动调节电机, 使调节电机带 动电动伸缩杆转动至电动伸缩杆的伸长方向与大腿垂直, 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拉绳移动, 使绑带贴紧大腿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训练 器械还包括辅拍装置, 其包括控制器。
7、、 电磁铁、 永磁块和弹性片;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电流方向, 以控制所述电磁铁吸附或排斥所述永磁 块; 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弹性片为朝向远离 所述支撑板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所述永磁块固定安装至所述弹性片上, 所述弹性片封盖 在所述安装槽上端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530030 A 2 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S4: 启动辅拍装置, 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带动永磁块移动, 进而带 动弹性片上下移动, 对大腿部进行拍打。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530030 A 3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
8、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 是指同一侧上下肢、 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是急性脑血 管病的常见症状。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 但走起路来, 往往上肢屈曲, 下肢伸直, 瘫痪 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 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 叫做偏瘫步态。 严重者常卧床不起, 丧失生 活能力。 0003 偏瘫在治疗过程中, 除了药物治疗外, 物理治疗也尤为重要。 在物理治疗过程中, 经常需要进行桥式运动, 以锻炼肌力。 0004 “桥式运动” 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 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
9、之一, 因姿势像 “桥” 而得名。 具体方法是使用者取仰卧位, 膝关节屈曲, 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 用 力使臀部始离床面。 动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使用者完成该动作: 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 节的稍上方, 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 另一只手帮助臀部始起。 随着使用 者的进步, 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 要求使用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 不能让患侧膝关 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0005 但是由于偏瘫使用者自身行动不便, 尤其是症状较重的治疗初期, 使用者自身没 有能力进行桥式训练, 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辅助进行, 如此过程造成治疗成本较高, 医护人员 劳动强度大、 训练时间不自由的问题。 发。
10、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偏瘫使 用者在进行桥式训练时, 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辅助, 造成训练时间不自由、 医护人员劳动强 度大的问题。 0007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 提供一训练器械, 所述训练器械包括: 0009 支架, 其包括两个支撑杆; 0010 支撑板, 其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所述支撑杆上; 0011 柔性顶升管, 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架之间, 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板翻转; 以 及, 0012 充气装置, 用于向所述顶升管内充气, 以带动所述柔性顶升管升降; 001。
11、3 S2, 将两个支撑杆安装至床的两侧, 使用者仰卧至床面使支撑板位于大腿下侧、 床 面上侧, 臀部支撑在支撑板上; 0014 S3,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内充气, 使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翻转, 为使用 者提供外部支撑。 0015 更优地, 所述训练器械还包括升降滑块, 两个所述支撑杆内均开设有让位滑槽, 所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530030 A 4 述升降滑块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让位滑槽内, 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 连接至所述升降滑块; 0016 所述S3包括: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内充气, 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上移, 当升降滑块运动至让位滑槽的。
12、顶端时, 柔性顶升管带动支撑板翻转。 0017 更优地, 所述训练器械还包括调节装置, 其包括挡块和调节杆, 所述支撑杆上开设 有螺纹孔, 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挡块位于所述让位滑 槽内, 用于限制所述升降滑块的运动;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延伸至所 述让位滑槽内并固定连接至所述挡块; 0018 所述S2还包括S21: 转动调节杆, 调节杆转动时在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 调节杆带动挡块上下移动, 以实现对升降滑块的最大可运动高度作出调节。 0019 更优地, 所述训练器械还包括两个辅压装置, 两个所述辅压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 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
13、辅压装置包括电动伸缩杆、 绑带和拉绳, 所述拉绳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 绑带、 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 0020 更优地, 所述辅压装置还包括调节电机, 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至所述调节电 机的输出端, 所述调节电机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轴心线与所述调 节电机的轴心线相垂直; 0021 所述S2还包括S22: 将绑带贴合至大腿下端靠近膝盖处, 启动调节电机, 使调节电 机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至电动伸缩杆的伸长方向与大腿垂直, 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拉绳移 动, 使绑带贴紧大腿部。 0022 更优地, 所述训练器械还包括辅拍装置, 其包括控制器、 电磁铁、 永磁块和弹。
14、性片; 0023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电流方向, 以控制所述电磁铁吸附或排斥所述 永磁块; 0024 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弹性片为朝向 远离所述支撑板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所述永磁块固定安装至所述弹性片上, 所述弹性片 封盖在所述安装槽上端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0025 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S4: 启动辅拍装置, 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带动永磁块移动, 进 而带动弹性片上下移动, 对大腿部进行拍打。 0026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通过充气装置对柔性顶升管 充气, 由于支撑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支撑杆上。
15、, 因此柔性顶升管会带 动支撑板翻转, 从而托起大腿, 给使用者以辅助, 无需医护人员辅助, 增加了治疗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结构示意图一; 0028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结构示意图二; 0030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31 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一;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530030 A 5 0033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的。
16、工作状态示意图 二; 0034 图8为辅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的系统原理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0、 床, 20、 支撑杆, 201、 让位滑槽, 21、 安装架, 22、 支撑板, 221、 升降滑块, 23、 垫 板, 24、 柔性顶升管, 25、 气泵, 26、 气管, 30、 调节电机, 31、 电动伸缩杆, 32、 绑带, 33、 拉绳, 40、 辅拍装置, 41、 电磁铁, 42、 永磁块, 43、 弹性片, 50、 调节杆, 51、 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
17、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用于模拟医护人员在辅助 使用者进行桥式运动时的动作过程, 以便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在没有医护人员的 情况下, 也可以进行锻炼。 0040 实施例一: 0041 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其中, 辅助训练器械包括支架、 支撑板22、 柔性顶升管24和充气装置; 支架包括两个支撑杆 20, 两个支撑杆20设置在床10的两侧; 支撑板2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支 撑杆20上, 使支撑板22的一。
18、侧可以翻转, 以模拟人手托起的过程; 0042 柔性顶升管24为柔性管件, 可以采用波纹管, 其连接在支撑板22与支架之间, 其一 端封闭并固定连接至支撑板22上, 具体可采用粘接或铆接等方式, 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 架上并连接至充气装置, 用于带动支撑板22翻转; 充气装置具体为气泵25, 用于向顶升管内 充气, 以带动柔性顶升管24升降。 气泵25安装在支撑杆20上或支撑杆20内, 通过一气管26贯 通连接至柔性顶升管24内。 0043 如图1所示, 支撑板22的一侧相两端延伸设置有一翼板, 在两个支撑杆20上均设置 有安装架21, 柔性顶升管24安装在翼板和安装架21之间, 以避免占用床。
19、10面空间。 其中, 还 可以设置一垫板23, 放置在背部下方, 以避免由于支撑板22导致的高度差。 0044 使用时, 臀部坐在支撑板22上, 启动气泵25, 气泵25开始向柔性顶升管24内充气, 柔性顶升管24上升, 迫使支撑板22上升, 但是由于此时支撑板2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 地设置在两个支撑杆20上, 因此支撑板22会在柔性顶升管24的作用下产生翻转, 坐位时, 臀 部支撑在支撑板22上, 在臀部离开床10面时, 腰部呈倾斜状, 支撑板22此时也恰好与腰部的 倾斜方向相同, 支撑板22从下方向上托起臀部和大腿部位, 由于倾斜状态时, 施力方向非直 接向上的托起, 从而使得使用者自。
20、身也需要一定的力量来维持姿势, 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 避免完全由外力实现驱动。 维持5-10s后, 关闭气泵25, 柔性顶升管24内的气体缓慢逸出, 支 撑板22缓慢反方向翻转, 使腰部缓慢下降, 回到初始位。 0045 使用方法: 0046 S1, 准备上述辅助训练器械; 0047 S2, 将两个支撑杆20安装至床的两侧, 使用者仰卧至床面使支撑板22位于大腿下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530030 A 6 侧、 床面上侧, 臀部支撑在支撑板22上; 0048 S3,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内24充气, 使柔性顶升管24带动支撑板22翻转, 为使用者提供外部支撑。 0049。
21、 实施例二: 0050 由于不同身高的人在使用时, 达到最大幅度的姿势时的高度不同, 为了使该器械 能够适用不同身高的人群,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还包括升降滑块221和调节装 置, 两个支撑杆20内均开设有让位滑槽201, 升降滑块221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让位滑槽201 内, 支撑板2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升降滑块221。 0051 如图5所示, 调节装置包括挡块51和调节杆50, 支撑杆20上开设有螺纹孔, 调节杆 50上开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挡块51位于让位滑槽201内, 用于限制升降滑块221 的运动; 调节杆50的一端穿过支撑杆20的侧壁延伸至让位滑槽20。
22、1内并固定连接至挡块51。 0052 需要调节高度时, 只需转动调节杆50, 使调节杆50带动挡块51上下移动至需要的 位置。 在使用时, 当柔性顶升管24充气带动支撑板22上升时, 支撑板22会带动升降滑块221 上升, 当升降滑块221抵触到挡块51时, 升降滑块221无法继续上移, 此时柔性顶升管24继续 充气带动支撑板22上移, 从而产生翻转, 其与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 0053 需要注意的是, 本实施例中, 当使用者需要较大的支撑力时, 还可使挡块51上移, 在升降滑块221未触碰挡块51之前, 支撑板22可以在柔性顶升管24的作用下, 保持接近水平 的状态, 使使用者的身体重量得到。
23、更大的支撑。 0054 使用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0055 S3具体包括: 启动充气装置, 向柔性顶升管24内充气, 柔性顶升管24带动支撑板22 上移, 当升降滑块221运动至让位滑槽201的顶端时, 柔性顶升管24带动支撑板22翻转。 0056 实施例三: 0057 为了能够给患者大腿部产生压力, 同时提高腿部的稳定性, 防止训练过程中患者 腿部支撑力不够, 造成造成不稳定而碰伤, 因此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 括两个辅压装置, 如图3、 4、 6和图7所示, 两个辅压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杆20上, 辅压装 置包括电动伸缩杆31、 绑带32和拉绳33, 拉绳33一端固。
24、定连接至绑带32、 另一端固定连接至 电动伸缩杆31的输出端。 0058 进一步地, 辅压装置还包括调节电机30, 电动伸缩杆31固定连接至调节电机30的 输出端, 调节电机30固定连接至支撑杆20上, 电动伸缩杆31的轴心线与调节电机30的轴心 线相垂直。 0059 使用时, 双腿合并, 使绑带32位于大腿上侧, 调节电机30的位置较床10板低, 启动 调节电机30, 使调节电机30转动至合适的位置, 而后气动电动伸缩杆31, 电动伸缩杆31带动 绑带32下压, 使绑带32的施力方向与大腿方向垂直, 从而模拟人手的下压动作, 同时由于下 压时绑带32受到两侧向下的拉力, 当腿部不稳定时, 会。
25、受到拉绳33的拉力, 从而提供支撑, 避免由于使用者肌力不足, 朝向一侧翻转从而造成意外损伤。 0060 使用方法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S2还包括: 0061 S21: 转动调节杆50, 调节杆50转动时在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上下移动, 调节杆50 带动挡块51上下移动, 以实现对升降滑块221的最大可运动高度作出调节; 0062 S22: 将绑带32贴合至大腿下端靠近膝盖处, 启动调节电机30, 使调节电机30带动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1530030 A 7 电动伸缩杆31转动至电动伸缩杆31的伸长方向与大腿垂直, 启动电动伸缩杆31带动拉绳33 移动, 使绑带32贴紧大腿。
26、部。 0063 实施例四: 0064 为了在做桥式训练时, 能够刺激使用者的肌肉, 刺激神经以带动肌肉收缩, 提高训 练效果, 在实施例一至三的基础上, 如图8和图9所示, 本实施例还包括辅拍装置, 其包括控 制器、 电磁铁41、 永磁块42和弹性片43; 0065 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铁41的电流方向, 以控制电磁铁41吸附或排斥永磁块42; 0066 支撑板22上开设有安装槽, 电磁铁41位于安装槽内, 弹性片43为朝向远离支撑板 22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 永磁块42固定安装至弹性片43上, 弹性片43封盖在安装槽上端并 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2上。 0067 使用时, 使腿部覆盖在辅拍装置的上。
27、方, 支撑板22运动过程中, 带动辅拍装置靠紧 腿部, 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41, 当电磁铁41产生的磁极排斥永磁块42时, 会迫使永磁块42 朝向远离电磁铁41的方向运动, 此时永磁块42会带动弹性片43运动; 而后控制器控制电磁 铁41产生反向电流, 电磁铁41的磁极方向发生转变, 由排斥变为吸附, 使永磁块42带动弹性 片43朝向电磁铁41的方向运动, 以此往复, 弹性片43在运动过程中会拍打腿部肌肉, 刺激腿 部肌肉收缩, 从而锻炼神经敏感度。 0068 其中, 控制器具体包括处理器和继电器, 继电器信号连接至电磁铁41和处理器。 0069 为了方便控制, 实施例三中的气泵25、 电动。
28、伸缩杆31和调节电机30均信号连接至 处理器。 0070 使用方法还包括S4: 启动辅拍装置40, 通过控制器使电磁铁41带动永磁块42移动, 进而带动弹性片43上下移动, 对大腿部进行拍打。 0071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 任 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530030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9 CN 111530030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0 CN 111530030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1 CN 111530030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2 CN 111530030 A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3 CN 111530030 A 13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4 CN 111530030 A 14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5 CN 111530030 A 15 。
- 内容关键字: 神经内科 辅助 训练 器械 使用方法
阻燃B1级高耐热节能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pdf
电池加解锁RGV.pdf
可自动调节加工设备位置的制袋机.pdf
高压变压器、高压发生器和医学影像设备.pdf
铝管密封接头一体成型装置.pdf
汽车分动器控制电路.pdf
护理垫包装生产线的推料装置.pdf
桥梁建设用预制混凝土运输装置.pdf
水泵电机零件试压装置.pdf
折叠式便携首饰盒.pdf
河道防汛水位预警装置.pdf
高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防冲开结构.pdf
半圆形光纤传感器.pdf
环氧树脂分离提纯装置.pdf
计时器.pdf
钢制骨架剪切机.pdf
基于斜滑块的转盘式封口机真空室升降定位高度调节机构.pdf
电加热系统用加热器结构.pdf
拼接式石墨型模具.pdf
波码通信井下智能配水器.pdf
钢波纹管涵内临时支撑装置.pdf
传动式钢材加工成型机.pdf
微纳米复合高稳定性超双疏金属防腐缓蚀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pdf
基于语义元数据的二次模糊搜索方法.pdf
基于污泥焚烧灰渣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矿浆品位仪的压榨装置及滤饼压榨方法.pdf
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pdf
云计算虚拟网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潜在扩散模型的双目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新型船用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制备方法.pdf
脱硫废液蒸发系统以及方法.pdf
汽车教具运行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pdf
智能窗帘配件钻孔设备.pdf
用于齿轮加工的夹具.pdf
用于圆管表面画圆的工具.pdf
易自燃煤层切顶自成巷无煤柱开采方法.pdf
药瓶夹取机构.pdf
深潜器逃逸通道试验装置.pdf
环状管网水质模拟试验装置及其模拟运行方法.pdf
导热油二进二出的反应釜.pdf
型材液氮冷却装置.pdf
管道混合器.pdf
冲压件的加工生产线.pdf
含哌啶环的查尔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pdf
纳米抗菌果蔬专用保鲜膜制备设备及工艺.pdf
可调式打孔装置.pdf
微纳纤维素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混凝土外加剂用持续均匀设备.pdf
用于桥壳总成的焊接工装.pdf
杆类坯料楔形模夹紧拉伸锻造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