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腿.pdf
《支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腿.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65740.8 (22)申请日 2020.05.28 (71)申请人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529262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三台大 道一号 (72)发明人 吴志强杨旻瑞 (51)Int.Cl. B60S 9/08(2006.01) B60S 9/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支腿 (57)摘要 一种支腿, 包括内支腿、 外支腿、 螺母、 丝杆、 以及传动组件, 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 第一被动 齿轮、 活动杆, 传动轴上安装第一传动齿轮、 第。
2、二 传动齿轮, 丝杆上安装第二被动齿轮, 第二传动 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齿轮啮合, 第 一被动齿轮上设有第一配合部, 活动杆上设置有 主动齿轮、 第二配合部, 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 支腿上且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置 和远离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第 一位置时, 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分离且第一 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 在第二位置时, 第 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离且主动齿轮与第一 传动齿轮啮合。 本发明能够够实现支腿升降的快 档和慢档的切换, 且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11547017 A 2020.08.18 C。
3、N 111547017 A 1.一种支腿, 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支腿、 套在内支腿外部的外支腿、 安装在内支腿上的 螺母、 穿接在螺母内与螺母螺纹配合的丝杆、 以及安装在外支腿上的传动组件, 传动组件包 括枢接在外支腿上的传动轴、 枢接在外支腿上的第一被动齿轮、 以及活动杆, 传动轴的一端 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 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 丝杆上安装有第二被动齿轮, 第一被动 齿轮置于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 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 齿轮啮合, 第一被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活动杆上设置有主动齿轮、 以及与第一配合 部匹配的第二配合部, 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支腿上且。
4、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 置和远离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 主动齿轮与第一 传动齿轮分离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将活动杆与第一被动齿轮同步联接, 在活 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 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离且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第一被动齿轮上的多个 第一凸齿, 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活动杆内侧端的多个第二凸齿, 第二凸齿可在活动杆横向 移动时与第一凸齿咬合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 导向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5、 其特征在于, 第二被动齿轮为伞齿轮, 第一被动齿轮上设 置有与伞齿轮啮合的伞齿面、 以及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直齿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 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外支腿上枢接有一枢轴, 第一被动齿轮同步 联接在该枢轴上, 且枢轴的轴线与活动杆的轴线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活动杆上设置有由其内侧端面向外延伸的插 接槽, 枢轴的内侧端设置有一插接端,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 插接端穿接于插接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外支腿上固定有一轴套, 活动杆穿接在。
6、该轴 套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活动杆与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卡位组件, 该卡 位组件用于将活动杆卡接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卡位组件包括钢珠、 以及弹簧, 在活动杆上 设置有一沿径向延伸的安装槽, 弹簧至于安装槽内, 钢珠位于弹簧的外侧端, 该弹簧用于提 供一个将钢珠向外顶推的弹性应力, 轴套的内壁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 位置时, 钢珠嵌置在其中一个环形凹槽中, 在活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 钢珠嵌置在另一个环 形凹槽中。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547017 A 2 一种支腿 0001 技术领域 。
7、0002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支腿。 0003 背景技术 0004 支腿通常用于支撑半挂车, 当挂车与牵引车分离时, 通过支腿为半挂车提供必要 的支撑; 一般的支腿通常是包括内支腿、 外支腿, 丝杆以及螺母, 螺母安装在内支腿上, 丝杆 穿接在螺母上, 通过外支腿中安装的传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 继而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使内、 外支腿伸缩, 传统传动机构通常为齿轮传动机构, 其在外部的手柄的带动下, 将动力传递至 丝杆。 传统的支腿仅能够在一种速度下对支腿的升降进行调整, 因此调节过程较为繁琐, 且 不能够对支腿的升降高度作出精确的调整。 0005 为了克服传统支腿存在的缺陷,。
8、 一些支腿的内部的传动机构是可根据需要进行换 挡的, 在需要快速调整支腿高度时, 将传动机构调整至 “快档” , 在需要精确调整支腿高度 时, 将传动机构调整至 “慢档” , 这种传动机构的结构往往较为复杂, 且占用支腿内部的空间 较多。 0006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支腿, 其能够实现支腿高度 调节的快、 慢切换, 且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腿, 包括内支腿、 套在内支腿外部的外支腿、 安装在内支腿上的螺母、 穿接在螺 母内与螺母螺纹配合的丝杆、 以及安装在外支腿上的传动组件, 传动。
9、组件包括枢接在外支 腿上的传动轴、 枢接在外支腿上的第一被动齿轮、 以及活动杆, 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 动齿轮、 另一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 丝杆上安装有第二被动齿轮, 第一被动齿轮置于第二 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之间, 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二被动齿轮均与第一被动齿轮啮合, 第 一被动齿轮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活动杆上设置有主动齿轮、 以及与第一配合部匹配的第 二配合部, 活动杆活动的穿接在外支腿上且能够在靠近第一被动齿轮的第一位置和远离第 一被动齿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 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分 离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将活动杆与第一被动齿轮同步联接, 在活。
10、动杆处于第 二位置时, 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离且主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0009 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第一被动齿轮上的多个第一凸齿, 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活动 杆内侧端的多个第二凸齿, 第二凸齿可在活动杆横向移动时与第一凸齿咬合或分离。 0010 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斜面。 0011 第二被动齿轮为伞齿轮, 第一被动齿轮上设置有与伞齿轮啮合的伞齿面、 以及与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1547017 A 3 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直齿面。 0012 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 0013 外支腿上枢接有一枢轴, 第一被动齿轮同步联接在该枢轴上, 且。
11、枢轴的轴线与活 动杆的轴线重合。 0014 活动杆上设置有由其内侧端面向外延伸的插接槽, 枢轴的内侧端设置有一插接 端,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 插接端穿接于插接槽内。 0015 外支腿上固定有一轴套, 活动杆穿接在该轴套内。 0016 活动杆与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卡位组件, 该卡位组件用于将活动杆卡接在第一位置 或第二位置。 0017 卡位组件包括钢珠、 以及弹簧, 在活动杆上设置有一沿径向延伸的安装槽, 弹簧至 于安装槽内, 钢珠位于弹簧的外侧端, 该弹簧用于提供一个将钢珠向外顶推的弹性应力, 轴 套的内壁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 在活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 钢珠嵌置在其中一个环形凹槽 中, 在活。
12、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 钢珠嵌置在另一个环形凹槽中。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可通过横向推拉转动杆, 使转动杆与第一被动齿轮的分离和 结合, 改变外支腿上传动组件各个齿轮的动力传递顺序, 从而可实现支腿升降的快档和慢 档的切换, 同时, 其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 0019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同时示意本发明的一种工作状态;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 2所示, 为本发明的一种支腿, 其包括内支腿20。
13、、 外支腿10、 螺母21、 丝杆11、 以及 传动组件, 其中, 外支腿10套设在内支腿20的外部, 其二者形成可伸缩的结构, 螺母21固定 连接在内支腿20的顶端部, 丝杆11沿支腿的高度方向延伸, 穿接在螺母21中, 并与螺母21螺 纹配合, 传动组件安装在外支腿10上, 其用于带动丝杆11转动, 继而带动螺母21上下运动, 使内支腿20和外支腿10组成的伸缩结构伸长或缩短; 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50、 第一被动齿 轮40、 以及活动杆30, 其中, 在丝杆11的顶端部安装有一第二被动齿轮12, 传动轴50沿外支 腿10的横向延伸并与外支腿10枢转配合, 在传动轴5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齿。
14、轮51、 另一 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52, 传动轴50、 第一传动齿轮51和第二传动齿轮52均位于外支腿10 的内部, 第一被动齿轮40枢接在外支腿10上并位于外支腿10内部, 同时, 该第一被动齿轮40 被置于第二传动齿轮52和第二被动齿轮12之间, 第二传动齿轮62以及第二被动齿轮12均与 第一被动齿轮40啮合, 此外, 在第一被动齿轮40的内侧 (即朝向外支腿10内部的一侧) 端面 上设置有多个凸齿41; 活动杆30由外向内横向的穿接在外支腿10上的, 即活动杆30的内侧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1547017 A 4 端伸入到外支腿10的内部, 外侧端则位于外支腿10的外部用。
15、于连接支腿的摇杆, 活动杆30 能够相对于外支腿10转动, 同时能够沿外支腿10的横向往复的运动, 在活动杆30上设置有 主动齿轮31, 同时在活动杆30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凸齿32, 该凸齿32与上述的凸齿41 匹配, 活动杆30可向着外支腿10内侧移动至抵靠在第一被动齿轮40上的第一位置, 同时活 动杆30也可向着外支腿10外侧移动至远离第一被动齿轮40的第二位置, 即活动杆30可在上 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所示, 当活动杆30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时, 多个凸 齿32与多个凸齿41咬合, 如此, 使活动杆30与第一被动齿轮40同步连接, 此时, 活动杆30上 的主动齿轮31。
16、与第一传动齿轮51处于分离状态, 即主动齿轮31位于第一传动齿轮51的内 侧, 在该第一位置时, 活动杆30与第一被动齿轮40之间可进行动力传递; 如图2所示, 当活动 杆30位于第二位置时, 活动杆30上的主动齿轮31与第一传动齿轮51处于啮合状态, 同时, 多 个凸齿41多个凸齿32处于分离状态, 在该第二位置时, 活动杆30与传动轴50之间可通过主 动齿轮31和第一传动齿轮51进行动力传递, 活动杆30与第一被动齿轮40之间的动力传递则 被断开。 具体的说是, 当活动杆30置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时, 外部的摇杆带动活动杆30转动, 继而带动第一被动齿轮40转动, 由第一被动齿轮40带动第二。
17、被动齿轮12转动, 继而实现内 支腿20和外支腿10的伸缩, 当活动杆30置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 外部的摇杆带动活动杆30 转动, 通过主动齿轮31和第一传动齿轮51带动传动轴50转动, 再由传动轴50上的第二传动 齿轮52带动第一被动齿轮40, 接着由第一被动齿轮40带动第二被动齿轮12转动, 最终实现 内支腿20和外支腿10的伸缩。 0023 本发明中, 为了便于多个凸齿32与凸齿41在活动杆30处于第一位置时顺利咬合, 本发明在上述凸齿32和凸齿41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导向斜面, 这样, 使相邻两凸齿32之间 的卡槽呈开口较宽的V形, 这样, 便于凸齿41能够嵌入, 同样的, 相邻两凸齿。
18、41之间同样形成 V形的卡槽, 通过导向斜面的引导, 以便于凸齿32能够嵌入, 即使活动杆30与第一被动齿轮 40存在角度偏差, 在横向推动活动杆30时, 活动杆30也能够与第一被动齿轮40联接。 0024 活动杆30内侧端设置的凸齿32与第一被动齿轮40上设置的凸齿41构成一个离合 结构, 在凸齿32和凸齿40咬合时, 动力按照如图3所示的顺序传递, 在凸齿32和凸齿40分离 时, 动力按照如图2所示的顺序传递, 实际上, 可以是在活动杆30和第一被动齿轮40上分别 设置其他构造的配合部, 以替换上述的凸齿32和凸齿41来实现上述功能, 只要是在活动杆 30与第一被动齿轮30的横向位移发生改。
19、变时, 能够实现活动杆30与第一被动齿轮30的联接 以及断开即可。 0025 本发明中, 第二被动齿轮12为伞齿轮, 第一被动齿轮40上设置有伞齿面42和直齿 面43, 其中伞齿面42与第二被动齿轮12啮合, 使第一被动齿轮40的转动轴线与丝杆11的中 心轴线垂直, 直齿面43则是与第二传动齿轮52啮合。 0026 本发明中, 第一传动齿轮5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52的直径, 这样, 在如图2所 示的状态下, 活动杆30的动力经过传动轴50传递至第一被动齿轮40, 传动轴50起到减速、 增 大扭矩的作用, 此状态下为慢档, 可实现支腿高度的精确调节, 主动齿轮31的直径小于第一 传动齿轮51。
20、的直径, 同时, 第二传动齿轮52的直径小于第一被动齿轮40的直径, 这样增大传 动比, 以提高慢档下的调节精度; 如图3所述状态, 活动杆30的动力直接传递至第一被动齿 轮40, 传动轴50在此状态下空转, 不参与动力传递, 此状态下位快档, 可实现支腿高度的快 速调节。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1547017 A 5 0027 外支腿10上枢接有一枢轴44, 该枢轴44可以是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支腿10上, 第一 被动齿轮40同步联接在该枢轴44上, 并且枢轴44的轴线与活动杆30的轴线重合; 在安装时, 将第一被动齿轮40从外支腿10的顶部装入, 然后由外支腿10的侧面插入枢轴44。
21、, 与第一被 动齿轮40同步联接, 如此可方便第一被动齿轮40安装。 此外, 上述的活动杆30上设置有由其 内侧端面向外延伸的插接槽301, 枢轴44的内侧端设置有插接端441, 在活动杆30处于如图3 所示的第一位置时, 插接端441插接在插接槽301中, 如此, 将活动杆30与枢轴44连接, 确保 其二者具有较高的同轴度, 从而使活动杆30的动力能够有效的传递至第一被动齿轮40, 同 时避免第一被动齿轮40在带动第二被动齿轮12转动时发生偏摆。 0028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在外支腿10上固定有一轴套13, 活动杆30穿接在轴套13 内, 利用该轴套13对活动杆30的横向移动起到导向的。
22、作用, 同时, 在轴套13与活动杆30之间 还设置有卡位组件, 卡位组件用于对活动杆30的位置进行限定, 即是说, 在活动杆30处于第 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 卡位组件用于避免活动杆30在未收到横向推拉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横 向移动。 具体的, 卡位组件包括钢珠33和弹簧34, 在活动杆30上开设有一沿其径向延伸的安 装槽, 弹簧34位于安装槽内, 钢珠33位于弹簧34的外侧端并凸出于活动杆30的外表面, 通过 弹簧34的弹性应力将钢珠33始终向着活动杆30的外侧顶推, 轴套13的内壁上设置有横向错 开的两个环形凹槽131, 当活动杆30处于第一位置时, 钢珠33嵌置在位于靠外支腿10内侧的 环形凹。
23、槽131中, 当活动杆30处于第二位置时, 钢珠33嵌置在位于靠外支腿10外侧的环形凹 槽131中, 当钢珠33嵌置在环形凹槽131中时, 转动活动杆30, 钢珠33即可在顺延环形凹槽 131滑动, 如此, 确保转动杆30能够被转动, 从而输出动力, 同时, 在转动杆30未收到横向推、 拉外力时, 钢珠33嵌置在环形凹槽131中, 对转动杆30进行限位, 当需要做快档和慢档转换 时, 横向推拉转动杆30, 钢珠33挤压弹簧34, 从环形凹槽131中脱离, 即可使转动杆30横向移 动。 当然, 卡位组件不仅限于上述钢珠33和弹簧34组成的结构, 其还可以是弹簧销等。 0029 相比于现有技术, 。
24、本发明可通过横向推拉转动杆, 使转动杆与第一被动齿轮的分 离和结合, 改变外支腿上传动组件各个齿轮的动力传递顺序, 从而可实现支腿升降的快档 和慢档的切换, 同时, 其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 003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1547017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111547017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111547017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111547017 A 9 。
- 内容关键字: 支腿.pdf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基于模糊的功率控制器.pdf
区块链间的数据互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df
区块链的数据扩容方法及其装置.pdf
人参皂苷CK在制备猪卵母细胞损伤抑制剂中的应用.pdf
可恢复功能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pdf
基于同义词数据增强的汉越神经机器翻译方法.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锌-钴-镍多金属氢氧化合物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清扫车风机消音装置.pdf
通道窑砌块输出系统.pdf
湖泊底泥固化剂.pdf
冬虫夏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助眠调控系统.pdf
包含裂纹尖端非奇异应力项的裂缝扩展路径数值计算方法.pdf
景观湖湖底防渗水系统.pdf
滑移支座.pdf
智能NFC手杖及其障碍物检测方法.pdf
越权漏洞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pdf
卫生间保洁任务处理方法.pdf
防堵塞节水滴灌系统及其灌溉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