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pdf
《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pdf(10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17423.9 (22)申请日 2020.05.18 (71)申请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 号 (72)发明人 张力姜颖程远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22214 代理人 王丹阳 (51)Int.Cl. A61F 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 置, 包括弧形板, 所述弧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 头带, 。
2、所述头带的内侧安装有充气头枕, 所述充 气头枕的前侧安装有软垫, 所述软垫的表面开设 有吸汗孔, 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降温 罩, 所述降温罩的顶部连通有输风管, 通过充气 头枕背面与头带内侧安装的魔术贴, 可方便对充 气头枕进行拆卸和清洗, 充气头枕内侧安装的软 垫表面开设吸汗孔可吸收患者头部产生的汗液, 且充气头枕顶部通过充气管连通气囊, 按压气囊 可使充气头枕内部充满气体, 从而使弧形板内侧 的降温罩贴附在患者头部, 可避免辅助降温设备 脱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11568630 A 2020.08.25 CN 111568630 A 1.一种急诊病人辅助。
3、降温护理装置, 包括弧形板(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1)的侧 面固定连接有头带(2), 所述头带(2)的内侧安装有充气头枕(3), 所述充气头枕(3)的前侧 安装有软垫(5), 所述软垫(5)的表面开设有吸汗孔(6), 所述弧形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 降温罩(9), 所述降温罩(9)的顶部连通有输风管(10), 所述输风管(10)远离降温罩(9)的一 端安装并连通有风冷筒(11), 且所述输风管(10)侧面的中部安装有风机(15), 所述风冷筒 (11)的顶部连通有进风管(12), 且所述风冷筒(11)的内侧安装有制冷片(14), 所述弧形板 (1)的内侧位于降温罩(9)的两侧安装。
4、有红外温度仪(16), 所述降温罩(9)侧面的中部开设 有排风孔(19), 所述弧形板(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20), 且所述弧形板(1)的顶部固 定安装有蜂鸣器(21), 所述充气头枕(3)的顶部安装并连通有充气管(25), 所述充气管(25) 侧面的中部安装有单向风阀(26), 且所述充气管(25)远离充气头枕(3)的一端安装并连通 有气囊(27), 所述气囊(27)的侧面安装有气阀(28), 且所述气囊(27)的侧面设有防滑纹 (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头枕 (3)的背面和头带(2)的内侧均缝接有魔术贴(4)。 3.根据。
5、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带(2)的 外侧位于弧形板(1)和充气头枕(3)之间安装有固定套(7), 所述固定套(7)的侧面安装有排 热扇(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冷筒(11) 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13),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3)与制冷片(14)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罩(9) 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侧护垫(17)和中护垫(18), 所述中护垫(18)位于排风孔(19)的中心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1) 的顶部位于蜂鸣器(2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2)和主控器(23), 所述主控器(23) 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15)和半导体制冷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1) 的正面开设有V型排热孔(24)。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568630 A 2 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辅助降温护理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医院的病房中, 由不同原因所导致高热的患者十分多见, 在这种情况。
7、下如果不 能及时将他们的体温调整下来, 就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许多脏器造成伤害。 0003 根据公开号CN201920357070.0的一种急诊内科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包括水 箱, 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 所述水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转盖, 所述底板内腔的 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所述底板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凝器, 所述水箱右侧的中央贯 通连接有抽水口, 所述抽水口的右侧贯通连接有循环泵, 所述循环泵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贯 通连接有进水波纹管和出水波纹管, 所述进水波纹管与出水波纹管远离循环泵的一侧贯通 连接有橡胶降温袋, 所述橡胶降温袋的背部沿水平横向等距离贯通连接有塑料凸块, 所述 。
8、橡胶降温袋的内腔贴合有降温袋, 该设备虽通过进水波纹管与出水波纹管的结构设计, 能 够对橡胶降温袋内的冷水进行循环降温, 同时方便医护人员对橡胶降温袋进行四处的移 动, 再通过塑料凸块的结构设计, 能够增加病人在进行物理降温时舒适度, 同时还能够对病 人的身体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按摩从而刺激病人的身体, 从而使该急诊内科病人辅助降温护 理装置达到了具备能够长时间的对病人进行持续降温的目的, 但现有设备无法使降温护理 装置牢固的固定在病人头部, 且现有设备无法判断病人温度下降的情况, 会给病人造成二 次伤害。 0004 于是, 有鉴于此, 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 提供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 。
9、温护理装置, 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而提供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 装置。 0006 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包括弧形板, 所述弧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头 带, 所述头带的内侧安装有充气头枕, 所述充气头枕的前侧安装有软垫, 所述软垫的表面开 设有吸汗孔, 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罩, 所述降温罩的顶部连通有输风管, 所述 输风管远离降温罩的一端安装并连通有风冷筒, 且所述输风管侧面的中部安装有风机, 所 述风冷筒的顶部连通有进风管, 且所述风冷筒的内侧安装有制冷片, 所述弧形板的内侧位 于降温罩的两侧安。
10、装有红外温度仪, 所述降温罩侧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风孔, 所述弧形板的 正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表, 且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蜂鸣器, 所述充气头枕的顶部安 装并连通有充气管, 所述充气管侧面的中部安装有单向风阀, 且所述充气管远离充气头枕 的一端安装并连通有气囊, 所述气囊的侧面安装有气阀,, 且所述气囊的侧面设有防滑纹;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充气头枕的背面和头带的内侧均缝接有魔术贴, 从而可方便对充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1568630 A 3 气头枕进行拆卸和清洗;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头带的外侧位于弧形板和充气头枕之间安装有固定套, 所述固定 套的侧面安装有排热扇, 。
11、从而可辅助降温罩对病患进行快速降温;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风冷筒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 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制 冷片电性连接, 从而可使风冷筒内部产生冷气体, 风机可把风冷筒产生的冷气体传输到降 温罩内对病患头部进行降温;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降温罩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侧护垫和中护垫, 所述中护垫位于排风 孔的中心处, 从而避免排风孔通过风冷筒产生的冷风直接吹到患者头部, 使患者感到不适;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弧形板的顶部位于蜂鸣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和主控 器, 所述主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从而病人体温下 降到一定温度时, 主控器关。
12、闭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 同时启动蜂鸣器, 提示医护人员, 避免 温度过低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弧形板的正面开设有V型排热孔, 从而可使弧形板内侧的高温气体 排出。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 1.该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通过弧形板内侧降温罩内侧开设的排风孔侧面 分别安装侧护垫和中护垫, 避免排风孔通过风冷筒产生的冷风直接吹到患者头部, 且弧形 板内侧位于降温罩两侧安装红外温度仪, 红外温度仪可时刻监测病人的体温情况, 温度表 显示数据以供医生参考, 且红外温度仪可同时反馈给主控器, 病人体温下降到一定温度时, 主控器关闭风机和半导体制冷器, 同时启动。
13、蜂鸣器, 提示医护人员, 避免温度过低对病人造 成二次伤害。 0015 2.该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通过弧形板侧面连接头带, 头带位于弧形板和 充气头枕侧面中部安装的固定套侧面安装排热扇, 排热扇可辅助降温罩对病患进行快速降 温, 充气头枕背面与头带内侧安装的魔术贴, 可方便对充气头枕进行拆卸和清洗, 充气头枕 内侧安装的软垫表面开设吸汗孔可吸收患者头部产生的汗液, 且充气头枕顶部通过充气管 连通气囊, 按压气囊可使充气头枕内部充满气体, 从而使弧形板内侧的降温罩贴附在患者 头部, 可避免辅助降温设备脱落。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结构局部主视。
14、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结构弧形板前侧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结构弧形板后侧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结构风冷筒内侧图。 0021 图中: 1、 弧形板; 2、 头带; 3、 充气头枕; 4、 魔术贴; 5、 软垫; 6、 吸汗孔; 7、 固定套; 8、 排热扇; 9、 降温罩; 10、 输风管; 11、 风冷筒; 12、 进风管; 13、 半导体制冷器; 14、 制冷片; 15、 风 机; 16、 红外温度仪; 17、 侧护垫; 18、 中护垫; 19、 排风孔; 20、 温度表; 21、 蜂鸣器; 22、 蓄电池; 23、 主控器; 24、 V型排热孔; 25、 充气管; 26、。
15、 单向风阀; 27、 气囊; 28、 气阀; 29、 防滑纹。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1568630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3 实施例: 0024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5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病人辅助降温护理装置, 包括弧形板1, 弧形板1的侧面固定 连接有头带2, 头带2的内侧安装有充气头枕3, 充气头枕3的前侧安装有软垫5, 软垫5的表面 开设有吸汗孔6, 弧形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罩9, 降温罩9的顶部连通有输风管10, 输风 管10远离降温罩9的一端安装并连通有风冷筒11, 且输风管10侧面的中部安装有风机15,。
16、 风 冷筒11的顶部连通有进风管12, 且风冷筒11的内侧安装有制冷片14, 弧形板1的内侧位于降 温罩9的两侧安装有红外温度仪16, 降温罩9侧面的中部开设有排风孔19, 弧形板1的正面固 定安装有温度表20, 且弧形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蜂鸣器21, 充气头枕3的顶部安装并连通 有充气管25, 充气管25侧面的中部安装有单向风阀26, 且充气管25远离充气头枕3的一端安 装并连通有气囊27, 气囊27的侧面安装有气阀,28, 且气囊27的侧面设有防滑纹29; 0026 其中, 充气头枕3的背面和头带2的内侧均缝接有魔术贴4, 从而可方便对充气头枕 3进行拆卸和清洗; 0027 其中, 头带2。
17、的外侧位于弧形板1和充气头枕3之间安装有固定套7, 固定套7的侧面 安装有排热扇8, 从而可辅助降温罩9对病患进行快速降温; 0028 其中, 风冷筒1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13, 半导体制冷器13与制冷片14 电性连接, 从而可使风冷筒11内部产生冷气体, 风机15可把风冷筒11产生的冷气体传输到 降温罩9内对病患头部进行降温; 0029 其中, 降温罩9的内侧分别安装有侧护垫17和中护垫18, 中护垫18位于排风孔19的 中心处, 从而避免排风孔19通过风冷筒11产生的冷风直接吹到患者头部, 使患者感到不适; 0030 其中, 弧形板1的顶部位于蜂鸣器2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18、22和主控器23, 主控器23的输出端分别与风机15和半导体制冷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从而病人体温下降 到一定温度时, 主控器23关闭风机15和半导体制冷器13, 同时启动蜂鸣器21, 提示医护人 员, 避免温度过低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0031 其中, 弧形板1的正面开设有V型排热孔24, 从而可使弧形板1内侧的高温气体排 出。 003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0033 本发明中, 首先, 握住弧形板1放在病患头前侧部位置, 再把充气头枕3放在病患头 后侧位置, 按压气囊27使充气头枕3内部充进气体, 直到病患的头部与弧形板1内侧的降温 罩9贴合, 再通过主控器23同时启动排热扇8和。
19、风机15, 风机15把风冷筒11内侧通过半导体 制冷器13电性连接的制冷片14产生的冷气体输送到降温罩9内部, 降温罩9内部中部的排风 孔19对病患的头部进行降温操作, 同时, 两侧的排热扇8辅助降温罩9对病患进行快速降温, 弧形板1内侧的红外温度仪16可时刻监测病人的体温情况, 温度表20显示数据以供医生参 考, 且红外温度仪16可同时反馈给主控器23, 病人体温下降到一定温度时, 主控器23关闭风 机15和半导体制冷器13, 同时启动蜂鸣器21, 提示医护人员, 避免温度过低对病人造成二次 伤害。 0034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 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 设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1568630 A 5 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 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1568630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111568630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111568630 A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111568630 A 9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111568630 A 10 。
- 内容关键字: 急诊 病人 辅助 降温 护理 装置
输液杆的线缆伸缩结构.pdf
环境大气粉尘采样仪.pdf
降低虾苗孵化水中氨氮含量的装置.pdf
高压线圈浇注模具.pdf
反应釜控温系统.pdf
金属锂浇铸装置.pdf
医用输液管加热保温装置.pdf
螺杆钻具清洗装置.pdf
多功能布料收卷装置.pdf
用于图书馆的高处夹持取书装置.pdf
智能化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仪.pdf
便携式环境检测仪.pdf
便于安装的防结垢环保矿用管材.pdf
曝气生物滤池除磷装置.pdf
基于睡眠感知的音乐振动理疗仪.pdf
钢板建材加工的激光切割装置.pdf
毫米波被动辐射成像测距装置.pdf
医用分叶球囊.pdf
基于波码通信的分层注水执行装置.pdf
折合型保鲜膜切割滑刀.pdf
注塑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智能调控方法.pdf
书本包装设备.pdf
道路桥梁施工用测量辅助工具.pdf
作物种植地膜拆除装置.pdf
水平放置的可搬运激光稳频腔的安装结构.pdf
气体静压转台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气体静压转台.pdf
数据要素处理方法和装置.pdf
用于组装气雾剂产品的组装设备.pdf
老年人用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设备.pdf
全液晶仪表故障报警存储系统及方法.pdf
木通皂苷D在制备抗骨骼肌萎缩、肌病药物中的应用.pdf
不依赖地图信息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pdf
具散热功能封装用塑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磁力自动动力装置.pdf
电磁力发动机.pdf
含金属框的封装用塑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感应电动机的控制系统.pdf
单体镍氢充电电池.pdf
高扭力外转子马达的防松脱外转子装置.pdf
磁能发热器件及其加热装置.pdf
数码电害保护开关.pdf
光纤网络自动监测系统.pdf
模块接插盒及与模块接插盒配套使用的功能模块.pdf
一种双表控制的数据帧转发方法.pdf
摆线减速型电动车轮马达.pdf
一种电感器件.pdf
以MOSISUB2/SUB为主成分的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pdf
可消除反向线圈电流对电源进行再充电的开关调整器电路.pdf
通用信号分配系统.pdf
产生广播查询值的方法.pdf
配置盘驱动电动机的机架板的压力加工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