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pdf
《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36781.4 (22)申请日 2020.05.21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 路28号 申请人 广东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72)发明人 徐亮赵旭高建民云雪 熊堰宏席雷李云龙陈航航 李政轩曾国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5 代理人 贺建斌 (51)Int.Cl. F28D 21/00(2006.01) F28F 9/013(2006.01) F28F 9/24(2006.01)。
2、 F28F 1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57)摘要 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包括由上 板、 中板、 下板形成的多层结构, 上板通过扭转管 和第一中板连接, 第一中板通过支架和第二中板 连接, 第二中板通过扭转管和第三中板连接, 第 三中板通过支架和下板连接, 热流两层板之间的 空间; 冷流通过上板的扭转管入口进入, 冷流经 过扭转结构产生四溢冷流旋流; 冷流旋流通过第 一中板的扭转管出口进入下一层, 冷流常态转为 旋流, 进入下一层冷流旋流冲击支架, 产生四溢 横流, 又进一步强化了与通过的热流换热, 四溢 横流通过第二中板的扭转管入。
3、口进入下一层, 四 溢横流在第二中板和第三中板之间为开放式入 口, 使得流动通畅, 不易堵塞;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 单, 换热均匀且效果好, 不易堵塞, 耐压性能高的 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1578762 A 2020.08.25 CN 111578762 A 1.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上板(1)、 第一中板(3)、 第二 中板(4)、 第三中板(5)、 下板(2)形成的多层结构, 上板(1)通过扭转管(6)和第一中板(3)连 接, 第一中板(3)通过支架(7)和第二中板(4)连接, 第二中板(4)通过扭转管(6)和第三中板 (5)。
4、连接, 第三中板(5)通过支架(7)和下板(2)连接, 热流(9)穿过上板(1)和第一中板(3)之 间的空间、 第一中板(3)和第二中板(4)之间的空间、 第二中板(4)和第三中板(5)之间的空 间、 第三中板(5)和下板(2)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扭转管 (6)包括扭转管本体(602)以及扭转管本体(602)内设有的扭转结构(601); 扭转结构(601) 根据需求, 增减其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架 (7)包括支架主杆(701)和支架主杆(701)上连接的多个支。
5、架支杆(702), 支架支杆(702)数 量能够进行任意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扭转管 (6)受到高速气流冲击不易变形, 抗压性能强; 所述的支架(7)以对称式方式布置, 有抗压性 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扭转管 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随应用设备不同能等比例变化。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578762 A 2 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
6、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 在化工、 能源、 动力、 冶金、 机 械、 航空航天等诸多工业设备中有广泛应用。 0003 常见的换热器有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 随着对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 换热器 的热负荷也在不断提升, 换热器中普通换热结构也无法满足技术需求。 管式换热器结构简 单, 工艺简便, 但是空心部分较多, 存在有一定的温差应力, 换热效果低于预期; 板式换热器 结构紧凑、 换热效果较好, 但是容易堵塞, 耐压性能不足。 同时, 一些新型换热结构, 存在着 体积过大, 制备工艺复杂, 换热不均匀, 换热效率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7、提供了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 换热结构, 具有结构简单, 换热均匀且效果好, 不易堵塞, 耐压性能高的优点。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包括由上板1、 第一中板3、 第二中板4、 第三中板 5、 下板2形成的多层结构, 上板1通过扭转管6和第一中板3连接, 第一中板3通过支架7和第 二中板4连接, 第二中板4通过扭转管6和第三中板5连接, 第三中板5通过支架7和下板2连 接, 热流9穿过上板1和第一中板3之间的空间、 第一中板3和第二中板4之间的空间、 第二中 板4和第三中板5之间的空间、 第三中板5和下板2之间的空间。 0。
8、007 所述的扭转管6包括扭转管本体602以及扭转管本体602内设有的扭转结构601; 扭 转结构601根据需求, 增减其数量。 0008 所述的支架7包括支架主杆701和支架主杆701上连接的多个支架支杆702, 支架支 杆702数量能够进行任意选择。 0009 所述的扭转管6受到高速气流冲击不易变形, 抗压性能强; 所述的支架7以对称式 方式布置, 有抗压性能。 0010 所述的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随应用设备不同能等比例变化。 00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2 冷流8通过上板1的扭转管入口进入, 冷流8经过扭转管6的扭转结构601产生四溢 冷流旋流, 延。
9、长冷流行程, 使得扭转管本体602的外壁面与通过的热流9换热更加充分均匀。 0013 冷流旋流通过第一中板3的扭转管出口进入下一层, 冷流常态转为旋流, 进一步强 化了与通过的热流9换热, 使换热也更加充分均匀。 0014 进入下一层冷流旋流冲击支架7, 产生四溢横流, 又进一步强化了与通过的热流9 换热, 使换热也更加充分均匀。 0015 四溢横流通过第二中板4的扭转管入口进入下一层, 四溢横流在第二中板3和第三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578762 A 3 中板4之间为开放式入口, 使得流动通畅, 不易堵塞。 0016 扭转管6受到高速气流冲击, 不易变形, 抗压性能强, 支架。
10、7以对称式方式布置, 也 有足够的抗压性能, 所以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耐压性能高。 0017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 换热均匀且效果好, 不易堵塞, 耐压性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扭转管的爆炸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 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参照图1和图2, 一种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 包括由上板1、 第一中板3、 第二 中板4、 第。
11、三中板5、 下板2形成的多层结构, 上板1通过扭转管6和第一中板3连接, 第一中板3 通过支架7和第二中板4连接, 第二中板4通过扭转管6和第三中板5连接, 第三中板5通过支 架7和下板2连接, 热流9穿过上板1和第一中板3之间的空间、 第一中板3和第二中板4之间的 空间、 第二中板4和第三中板5之间的空间、 第三中板5和下板2之间的空间。 0024 参照图3, 所述的扭转管6包括扭转管本体602以及扭转管本体602内设有的扭转结 构601; 扭转结构601根据需求, 增减其数量。 0025 参照图4, 所述的支架7包括支架主杆701和支架主杆701上连接的多个支架支杆 702, 支架支杆70。
12、2数量能够进行任意选择。 0026 所述的扭转管6受到高速气流冲击, 不易变形, 抗压性能强; 所述的支架7以对称式 方式布置, 有足够的抗压性能。 0027 所述的扭转管支架复合式换热结构随应用设备不同能等比例变化。 002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0029 冷流8通过上板1设有的扭转管入口进入扭转管6, 经过扭转管6的扭转结构601产 生四溢冷流旋流; 四溢冷流旋流通过第一中板3上的扭转管出口进入下一层, 冷流常态转为 旋流; 进入下一层冷流旋流冲击支架7, 产生四溢横流; 四溢横流通过第二中板4上的扭转管 6入口进入下一层, 四溢横流在第一中板3和第二中板4之间为开放式入口; 四溢横流经。
13、过第 二中板4和第三中板5之间的扭转管6的扭转结构601产生四溢冷流旋流, 四溢冷流旋流通过 第三中板5上的扭转管出口进入下一层, 冷流常态转为旋流; 进入下一层冷流旋流冲击第三 中板5和下板2之间的支架7, 产生四溢横流; 冷流旋流最终到达下板2。 0030 冷流8通过上板1的扭转管入口进入, 经过扭转结构601产生四溢冷流旋流, 延长冷 流行程, 使得扭转管本体602的外壁面与通过的热流9换热更加充分均匀; 0031 冷流旋流通过第一中板3的扭转管出口进入下一层, 冷流常态转为旋流, 进一步强 化了与通过的热流9换热, 使换热也更加充分均匀; 进入下一层冷流旋流冲击支架7, 产生四 溢横流。
14、, 又进一步强化了与通过的热流9换热, 使换热也更加充分均匀; 四溢横流通过第二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578762 A 4 中板4的扭转管入口进入下一层, 四溢横流在第一中板3和第二中板4之间为开放式入口, 使 得流动通畅, 不易堵塞。 003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578762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11578762 A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11578762 A 7 。
- 内容关键字: 扭转 支架 复合 式换热 结构
双层厚片吸塑成型机.pdf
冲压件接料及转运装置.pdf
原料输送装置.pdf
防粘黏EVA颗粒用分切设备.pdf
用于电解锂的电解质取样装置及电解槽.pdf
具有逆向冲刷结构的封闭式固液分离过滤罐.pdf
电池搬运堆垛机.pdf
畜牧养殖用食槽.pdf
螺纹钢自动调节卷圆机.pdf
水利工程用闸门结构.pdf
茶叶包装用茶叶压制装置.pdf
旋振筛筛网的分切设备.pdf
压力管道焊缝检测装置.pdf
箱包缝纫机的包边机构.pdf
油套管抛丸堵头装置.pdf
鞋底注塑成型模具.pdf
对用于问答的大语言模型进行样本筛选的方法及装置.pdf
装饰板切割装置.pdf
水环固定调整装置.pdf
用于自动驾驶3D障碍物的多模态融合方法.pdf
改性钛钙型药皮堆焊电焊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应急广播图文报警方法、报警系统及存储介质.pdf
复合果泥生产用输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用于实验室的乳酸菌发酵萝卜干的培养装置.pdf
物面流体仿真中粒子的近邻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pdf
机械设备自动化生产用图像处理系统.pdf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光学平面面形绝对检测方法.pdf
面向遥感基础模型的异构NPU训练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大数据语义的相似事件检索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pdf
融合充电约束和容量约束的多电动物流车调度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审批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制作涡轮机喷嘴组件的方法和设备.pdf
一种制备溶剂型蓄能发光涂料的方法.pdf
铝合金材料表面仿不锈钢处理工艺.pdf
预成型钢丝加强带条卷.pdf
一种100废新闻纸脱墨浆酯酶控制胶粘物的方法.pdf
空气滤清器;空气过滤器滤芯和生产方法.pdf
绿色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pdf
纺丝成网与水射流加固结合的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pdf
寿命延长的水软化系统、装置及其方法.pdf
取代并苯衍生物.pdf
颜料分散液.pdf
多孔滤筒及其制造方法.pdf
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多种还原剂的处理.pdf
使用车辆的系统来检测和避免障碍的方法和设备.pdf
熔体和溶液离心纺丝制备非织造物的装置.pdf
复合半透膜及其制造方法.pdf
用于清洁微粒过滤器压降的自适应学习方法.pdf
热固性粉末漆.pdf
一种生产金雀异黄酮的合成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