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pdf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pdf(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14165.6 (22)申请日 2020.06.08 (71)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 所 地址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72)发明人 庄平杨刚张涛赵峰马强 耿智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 乔建 (51)Int.Cl. A01K 61/59(2017.01) (54)发明名称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及其重建方法, 洄游通道。
2、包括水泵、 水管、 攀附介 质和越障通道, 攀附介质沿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 侧边坡连续铺设并固定, 越障通道跨越工程陆基 上的工程障碍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的进口 端位于攀附介质上方、 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 天然水域连通, 越障通道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 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 毯, 水泵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 中, 水管与水泵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 部的越障通道内部。 本发明能够吸引并帮助中华 绒螯蟹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洄游到天然水 域, 保障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的畅通, 促进中华 绒螯蟹顺利完成洄游习性, 且避免对现有工程设 施造成影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
3、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11587826 A 2020.08.28 CN 111587826 A 1.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包括水泵(2)、 水管(3)、 攀附介质(4)和越障通道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附介质(4)沿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连续铺设并固 定, 所述越障通道(5)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7)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5)的进口 端位于攀附介质(4)上方、 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连通, 所述越障通道(5)的 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 所述水泵(2)设置 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 。
4、所述水管(3)与水泵(2)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 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附介质 (4)位于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呈连续的梯形, 所述攀附介质(4)窄侧端的宽度与越障 通道(5)的宽度相对应、 宽侧端位于人为阻隔水域(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越障通道 (5)包括上坡段、 水平段和下陂段, 所述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段的两端, 所述水平 段固定在工程障碍(7)的顶部, 所述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并与工程陆基的路面 (10)固定,。
5、 所述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 所述堤角(8)位于 天然水域(9)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护毯上 栽培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程障碍 (7)为堤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附介质 (4)采用网片。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的重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铺设连续的攀附介质(4)并进行固定, 所 述攀附介质(4)与工。
6、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连通; (2)沿工程障碍(7)的两侧和顶部架设跨越工程障碍(7)的越障通道(5), 所述越障通道 (5)进口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方并与路面(10)固定、 出口端延伸至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 域(9)内并进行固定; (3)在越障通道(5)内部铺设生态护毯并进行固定, 在生态护毯上移植栽培天然湿地原 生草本植物; (4)在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安装水泵(2), 通过攀附介质(4)和越障通道 (5)铺设水管(3), 将水管(3)与水泵(2)连接, 将水管(3)的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 的越障通道(5)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
7、洄游通道的重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 过程中间隔启动水泵(2)向越障通道(5)顶部抽水保持生态护毯水分充足。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587826 A 2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华绒螯蟹洄游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生 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江海洄游的水生动物, 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江河、 湖泊的淡 水水域进行索饵肥育, 性成熟群体由淡水洄游至河口咸淡水水域的繁殖场繁育后代。 由于 大规模的滩涂围垦、 防洪堤(墙)等涉水工程设施人为阻断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由淡水向 咸淡。
8、水洄游的通道, 致使其栖息地不能有效连通。 由于江湖、 江海洄游等生活史过程被阻 断, 大量的繁育群体不能够完成繁衍后代的行为, 从而导致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衰退。 0003 以长江口为例, 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 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修复区内涵养了大 量的中华绒螯蟹, 该区域的人工湿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但是, 由于生态修复区边界 大堤堤坝垂直高度通常在1m左右, 每当繁殖季节, 发育成熟的中华绒螯蟹亲蟹无法翻越堤 坝进入堤外的天然水域进行交配繁殖, 而在堤坝堤角大量堆积直至死亡, 对中华绒螯蟹的 自然繁殖和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 0004 目前, 尚不存在有关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重建现有技术。
9、的公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能够吸引并帮助中华绒螯蟹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洄游到天然水域, 保障中华绒螯蟹洄 游通道的畅通, 促进中华绒螯蟹顺利完成洄游习性, 且避免对现有工程设施造成影响。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包括水泵、 水管、 攀附介质和越障通道, 所述攀附介质沿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侧边坡连续铺 设并固定, 所述越障通道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的进口端位 于攀附介质上方、 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连通, 所述越障通道的两侧边缘分别。
10、 设有挡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 所述水泵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 人为阻隔水域中, 所述水管与水泵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部的越障通道内部。 0007 所述攀附介质位于路面和内侧边坡上呈连续的梯形, 所述攀附介质窄侧端的宽度 与越障通道的宽度相对应、 宽侧端位于人为阻隔水域内。 0008 所述越障通道包括上坡段、 水平段和下陂段, 所述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 段的两端, 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工程障碍的顶部, 所述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上并与工 程陆基的路面固定, 所述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固定, 所述堤角位 于天然水域中。 0009 所述生态护毯上栽培。
11、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0010 所述工程障碍为堤坝。 0011 所述攀附介质采用网片。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587826 A 3 0012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生态洄 游通道的重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在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侧边坡上铺设连续的攀附介质并进行固定, 所述攀附 介质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连通; 0014 (2)沿工程障碍的两侧和顶部架设跨越工程障碍的越障通道, 所述越障通道进口 端压在攀附介质上方并与路面固定、 出口端延伸至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内并进行固 定; 0015 (3)在越障通道内部铺设生。
12、态护毯并进行固定, 在生态护毯上移植栽培天然湿地 原生草本植物; 0016 (4)在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中安装水泵, 通过攀附介质和越障通道铺设 水管, 将水管与水泵连接, 将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部的越障通道内部。 0017 使用过程中间隔启动水泵向越障通道顶部抽水保持生态护毯水分充足。 0018 有益效果 0019 本发明针对性地利用中华绒螯蟹偏好攀爬网状结构和藏匿于植被下的生物习性, 构建能够引导中华绒螯蟹攀爬并帮助其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的洄游通道, 保障了中华 绒螯蟹洄游通道的畅通, 有利于促进中华绒螯蟹顺利完成江湖、 江海洄游习性, 达到中华绒 螯蟹栖息地洄游通道生态修。
13、复的效果。 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且生态环保, 避免对现有工程设 施的运营维护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包括水泵2、 柔性水管3、 攀附介 质4和采用亚克力板制成的越障通道5。 002。
14、4 攀附介质4采用聚乙烯网片, 沿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连续铺设并固定。 攀附介质4位于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呈连续的梯形, 攀附介质4窄侧端的宽度与越障通道 5的宽度相对应, 宽侧端埋覆在人为阻隔水域1内, 以实现攀附介质4与人为阻隔水域1的连 通。 0025 越障通道5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7进行架设, 工程障碍7为堤坝。 越障通道5 包括上坡段、 水平段和下陂段, 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段的两端。 水平段固定在堤坝 的顶部, 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并与工程陆基的路面10固定, 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 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 堤角8位于天然水域9中, 以实现越障。
15、通道5出口端与工程 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的连通。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587826 A 4 0026 越障通道5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30cm高的挡板, 形成凹槽结构。 越障通道5内部沿 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 生态护毯上栽培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水泵2设置于工程陆基 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 水管3与水泵2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 内部。 0027 下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的重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在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铺设连续的攀附介质4并进行固定, 攀附 介质4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连通, 吸引。
16、人为阻隔水域1内的中华绒螯蟹向攀附 介质4攀爬。 0029 (2)沿工程障碍7的两侧和顶部架设跨越工程障碍7(即堤坝)的越障通道5, 越障通 道5水平段固定在堤坝的顶部, 进口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方并与路面10固定, 出口端延伸至 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内并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 0030 (3)在越障通道5内部铺设生态护毯并进行固定, 在生态护毯上移植栽培天然湿地 原生草本植物, 利用中华绒螯蟹偏好藏匿于植被下的生物习性, 能够应当并辅助器翻越工 程障碍7洄游到天然水域9中。 0031 (4)在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安装水泵2, 通过攀附介质4和越障通道5 铺设水管3, 将水管3与水泵2连接, 将水管3的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内 部。 使用过程中, 每间隔6小时启动水泵2向越障通道5顶部抽水5分钟, 保持生态护毯水分充 足。 0032 该实施例中的装置虽然针对中华绒螯蟹翻越堤坝设计, 但也可用于其它类似场景 或其它蟹类翻越障碍物使用, 其中铺设生态护毯的越障通道5与堤坝的安装角度可根据实 际工程设施类型和尺寸调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587826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11587826 A 6 。
- 内容关键字: 中华 绒螯蟹 生态 洄游 通道 及其 重建 方法
便于维修的反冲洗过滤器.pdf
农机动力飞轮加工用抛光装置.pdf
用于茶叶外包装的标签打印装置.pdf
双核心密码工程实验箱.pdf
对虾养殖水体温度和盐度的自动调控装置.pdf
塑料模具脱壳机.pdf
ALC轻质墙体板分离工具.pdf
可调泡径的人字板机构.pdf
化妆品包装瓶点喷式喷涂装置.pdf
用于载人观光潜水器的连接结构.pdf
铝粉生产用雾化系统.pdf
固体磷酸催化剂均化器搅拌机构.pdf
日光温室多功能智能一体机.pdf
球形黑体辐射源.pdf
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围挡.pdf
便携式可伸缩绝缘烟感温感检测装置.pdf
给排水系统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管道缺陷修补装置.pdf
西林瓶高速分装称量抽真空一体机.pdf
飞行物识别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易维护的包装机械密封防护构型.pdf
红外卫星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方法、装置及介质.pdf
半球谐振陀螺仪的正交漂移误差检测方法.pdf
二级差动环形压控振荡器及射频芯片模组.pdf
角膜移植术后防止植片移位的头部固定枕.pdf
便携式桥梁检测设备.pdf
视频采集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晶圆背面清洗方法和装置.pdf
碳化硼结合金刚石复合超硬防弹陶瓷的制备方法.pdf
水处理用加药方法及其设备.pdf
基于感应辅热与磁流体冷却的杆件在轨成形机构与方法.pdf
龙门加工中心滑块润滑装置.pdf
长条结构构件以及使用了其的结构构件复合体.pdf
一种折叠平移门.pdf
一种可旋转切割的金刚石切割装置.pdf
制备和纯化合成气体的方法.pdf
一种盖子冲压工装.pdf
电动制动装置.pdf
利用间接加热的COSUB2/SUB‑TSA由合成气体制备较高分子量化合物的方法.pdf
一种可水解的聚合物的金属表面成膜方法.pdf
一种全自动水冲洗过滤器.pdf
压铸自动化生产设备.pdf
一种集肤热管固定用卡扣.pdf
车辆用信息提示装置.pdf
电动车辆.pdf
使用含有高浓度硫成分的低质燃料的船舶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pdf
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苯并恶嗪酮衍生物.pdf
用于对机动车中的自动闭合的离合器的零点确定基准的方法.pdf
一种镀镍光亮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用于确定泵组的液压工作点的方法.pdf
一种气体除尘装置及气体除尘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