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40289.9 (22)申请日 2020.07.06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新街169号 (72)发明人 蔡娜梁伟杰王正军黄文斌 李万领张连武张东赵晔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代理人 郭明月 (51)Int.Cl. G01N 27/00(2006.01) G06N 3/04(2006.01) G06T 3/4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碳。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及 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 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包括: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 将两个所述激励电极 连接交变电流源;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 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势梯 度数据;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放入图像高分 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本发 明在电流信号的激励下, 电导率的改变表现为表 面电势梯度的突变, 利用电势传感器测试表面电 势, 分析电势分布特征可实现缺陷的定量检测。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1650250 A 2020.09.11 CN。
3、 111650250 A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 将两个所述激励电极连接交变电流源;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势梯度数 据;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碳纤 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步骤之后, 还包括: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所述样品表 面静电平衡时静电场的电势分布, 获得直流电势梯度数据;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
4、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势梯度数据 步骤之后, 还包括: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与所述直流电势梯度数据做减法运算, 然后将 运算后的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获 得所述样品静电平衡包括: 在一个所述激励电极侧加载直流电压, 使得所述样品表面成为 等势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获 得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和所述直流电势梯度数据包括使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对 所述样品进行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
5、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 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包括若干个并形成传感器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 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包括侧抑制网络层、 特征提取、 非线性变换和特征还原, 所述侧抑 制网络层的数字神经元阵列对应传感器阵列, 侧抑制网络层中, 第x行y列的神经元的输入 信号为I0, 输出信号为R, 则: 其中, ij为侧抑制权重, M、 N为侧抑制半径。 7.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 信号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面的电势数据; 激励电极, 装。
6、配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的两端; 信号源, 包括与所述激励电极的某一电极连接的直流电压源和与所述激励电极连接的 交变电流源; 限流电阻, 串联在所述激励电极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 号采集系统包括若干个固定于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上方的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 感器, 所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在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上方形成传感器阵 列。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650250 A 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 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均包括感应电极、。
7、 调理放大电路和屏蔽筒, 所述感应电极设于 所述屏蔽筒内, 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调理放大电路连接, 所述调理放大电路将所述感应电 极检测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面的电势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调理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in、 电容Cin和运算放大器A, 所述电阻Rin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in的 一端, 所述电容Cin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in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650250 A 3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
8、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及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是以碳纤维作 为增强材料, 树脂作为基体, 经过缠绕、 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 具备质轻、 高强高模、 抗疲劳、 耐腐蚀、 易加工成型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国防军工、 轨道交 通、 能源工业等领域, 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 社会经济、 科技和人类的生活, 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 国防尖端武器装备。
9、等战略性 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然而, 由于制造工艺、 工作环境和载荷冲击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 影响, 材料的表面或内部会产生多种类型的缺陷或损伤, 例如孔隙、 贫富胶、 外物夹杂、 基体 裂纹、 纤维断裂和脱粘分层等。 这直接影响了CFRP的性能指标, 威胁着其结构件的可靠性与 安全性, 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0003 基于常规无损检测技术, 国内外学者对CFRP缺陷的检测方法开展了广泛研究。 但 是, 由于CFRP具有不导磁、 电导率低且各向异性、 表面附着绝缘层等特性, 常规技术都表现 出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 涡流检测技术在CFRP内部感应产生的涡电流微弱, 使得缺陷处的磁 场。
10、扰动信号更加难以拾取。 超声检测技术需要根据对象尺寸更换探头, 使用耦合剂增加超 声波的传递效率, 不利于大型结构件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对原子序数较低的碳元素的成像 对比度不高, 设备复杂且有辐射污染, 检测效率低。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容易受环境温度的 影响, 难以在高温环境下对CFRP结构件进行现场检测。 电阻抗检测技术受CFRP电导率各向 异性的制约, 检测结果的空间分辨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1、0007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 0008 将两个所述激励电极连接交变电流源; 0009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势梯度 数据; 0010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 像。 0011 作为限定: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步骤之后, 还包括: 在一 定高度处测量所述样品表面静电平衡时静电场的电势分布, 获得直流电势梯度数据; 0012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势梯度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650250 A 4 数据步骤之后。
12、, 还包括: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与所述直流电势梯度数据做减法运算, 然 后将运算后的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0013 作为限定: 其中获得所述样品静电平衡包括: 在一个所述激励电极侧加载直流电 压, 使得所述样品表面成为等势面。 0014 作为限定: 其中获得所述电势梯度数据和所述参考电势梯度数据包括使用非接触 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对所述样品进行测量。 0015 作为限定: 其中所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包括若干个并形成传感器阵列。 0016 作为限定: 所述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包括侧抑制网络层、 特征提取、 非线性 变换和特征还原, 所述侧抑制网络层的数字神经。
13、元阵列对应传感器阵列, 侧抑制网络层中, 第x行y列的神经元的输入信号为I0, 输出信号为R, 则: 0017 0018 其中, ij为侧抑制权重, M、 N为侧抑制半径。 0019 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包括: 002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 0021 信号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面的电势数据; 0022 激励电极, 装配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的两端; 0023 信号源, 包括与所述激励电极的某一电极连接的直流电压源和与所述激励电极连 接的交变电流源; 0024 限流电阻, 串联在所述激励电极两端。 0025 作为限定: 所述信号采集系统包括若干。
14、个固定于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上 方的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 所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在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样品上方形成传感器阵列。 0026 作为限定: 每个所述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均包括感应电极、 调理放大电路和 屏蔽筒, 所述感应电极设于所述屏蔽筒内, 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调理放大电路连接, 所述调 理放大电路将所述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面的电势数据发送至上 位机。 0027 作为限定: 所述调理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in、 电容Cin和运算放大器A, 所述电阻 Rin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in的一端, 所述电容Cin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in的另一端与所述。
15、运 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002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2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缺 陷会引起碳纤维的形变, 从而导致材料电导率空间分布的改变, 在电流信号的激励下, 电导 率的改变表现为表面电势梯度的突变, 利用电势传感器测试表面电势, 分析电势分布特征 可实现缺陷的定量检测。 附图说明 0030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发明的实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1650250 A 5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
16、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1 在附图中: 0032 图1为本发明原理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4 图3为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6 图5为本发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发明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测量原理图。 0038 图7为本发明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等效电路模型。 0039 图中: 0040 1-信号采集系统, 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 3-激励电极, 4-信号源, 5-限流电 阻, 6-导电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实施。
17、例一 004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 缺陷会引起碳纤维的形变, 从而导致材料电导率空间分布的改变, 原理如图1所示, 在电流 信号的激励下, 电导率的改变表现为表面电势梯度的突变, 利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 测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面电势, 分析电势分布特征可实现缺陷的定量检测。 如图2所 示, 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3 S100: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的两端装配激励电极; 0044 S200: 将两个所述激励电极连接交变电流源; 0045 S300: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 势梯。
18、度数据; 0046 S400: 将所述交流电势梯度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 布图像。 0047 本实施例中,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的两端装配激励电极3, 因为一部分碳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 树脂作为基体, 经过缠绕、 模压或拉挤等成型 工艺制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作为基体的树脂一般是不导电的, 碳纤维具有导电性, 因此以碳 纤维为导体与激励电极3连通。 0048 将两个激励电极3连接交变电流源, 具体的, 因为激励电极3两端通过的是交变电 流, 导体中出现自感电动势抵抗电流的通过, 这就导致趋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较大, 由 于自感电动势随着频率的。
19、提高而增加, 趋肤效应亦随着频率提高而更为显著, 当频率很高 的电流通过导线时, 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体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 这等效于导体的截 面减小, 电阻增大, 大大降低了导体材料的有效利用率,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 交变电流选择 1000Hz以下的低频交变电流, 使得电流尽量在导体内部均匀分布, 用以降低趋肤效应产生 的影响。 因此, 使用低频交变电流通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 可以使电流尽量流经碳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内部的大部分面积, 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内部存在气泡、 孔洞、 外物夹杂等缺陷时, 电流经过后电势梯度会发生突变。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650。
20、250 A 6 0049 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交流电势梯度数据, 可以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的正 上方设置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 对于静电电势空间分布的测试, 因为单传感器扫描方 式的空间分辨率与检测速度相互制约, 矛盾比较难调和, 为了增加精确度, 本实施例采用多 传感器并行方式, 即: 使用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形成的传感器阵列, 传感器阵列的检测 速度较快。 0050 通过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将测得的交流电势梯度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 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包括侧抑制网络层、 特征 提取、 非线性变换和特征还原, 侧抑制网络层的数字神经元阵列对应。
21、传感器阵列, 侧抑制网 络层中, 第x行y列的神经元的输入信号为I0, 输出信号为R, 则: 0051 0052 其中, ij为侧抑制权重, M、 N为侧抑制半径, 它们的取值由侧抑制函数确定。 典型的 侧抑制函数模型如下表所示, 模型描述了某一神经元对周围神经元调控强度的空间分布, 其横坐标表示侧抑制范围, 纵坐标表示侧抑制权重, 正值代表兴奋性调控, 负值代表抑制性 调控。 0053 0054 具体的, 如3图所示, 传感器阵列与侧抑制网络层一一对应, 每个传感器的输出对 应于侧抑制神经网络的一个神经元的输入, 传感器阵列获得交流电势数据, 将交流电势数 据传送至侧抑制网络层, 侧抑制网络。
22、层处理后的数据经卷积计算后提取特征得到低分辨率 的n1维特征, 将低分辨率的n1维特征再进行多次卷积计算然后经非线性变换得到高分辨率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650250 A 7 的n1维特征, 高分辨率的n1维特征进行反卷积计算后经特征还原得到样品表面电势分布图。 图3中颜色较深变化的地方则表示电势突变的位置情况, 颜色变化越大, 电势突变越大, 缺 陷越严重。 0055 实施例二 005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统,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 缺陷会引起碳纤维的形变, 从而导致材料电导率空间分布的改变, 在电流信号的激励下, 电 导率的改变表现为表面电势梯度。
23、的突变, 利用电势传感器测试表面电势, 分析电势分布特 征可实现缺陷的定量检测,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7 S100: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的两端装配激励电极; 0058 S101: 将所述激励电极的某一电极端连接直流电压源, 使所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样品成为等势体; 0059 S102: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所述样品表面静电平衡时静电场的电势分布, 获得直流 电势梯度数据; 0060 S200: 将两个所述激励电极连接交变电流源; 0061 S300: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电 势梯度数据; 0062 S301: 将所述交。
24、流电势梯度数据与所述直流电势梯度数据做减法运算; 0063 S400: 将运算后的数据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0064 本实施例中, 在S100, 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两端装配激励电极步骤之后, 还 包括: S102,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所述样品表面静电平衡时静电场的电势分布, 获得直流电势 梯度数据。 0065 在S102步骤之前还包括: S101, 在一个所述激励电极侧加载直流电压, 使得所述样 品表面成为等势面。 0066 在S300, 在一定高度处测量通有交变电流时所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 获得交流 电势梯度数据步骤之后, 还包括: S301, 将所述交流。
25、电势梯度数据与所述直流电势梯度数据 做减法运算。 0067 与实施一不同的是, 加上了上述三个步骤是为了: 0068 1、 避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不是静电平衡状态, 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将激励 电极3的某一电极端连接直流电压源, 使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成为等势体, 其表面 形成等势面; 0069 2、 因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为编织结构, 如果使用直接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样品2两端加交变电流后获得的电势分布数据, 可能因为各个感应器探头到碳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样品2表面的距离的不同而导致获得的电势分布不均, 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需要交流 电势梯度数据减去直流电势梯度数据, 会避免出。
26、现上述误差。 0070 交流电势梯度数据和直流电势梯度数据都是电势梯度数据是一个二维矩阵, 在直 流扫描时, 利用上位机软件记录直流电势梯度数据, 记为Vdc, 在交流扫描后, 上位机软件记 录交流电势梯度数据, 记为Vac, Vdc与Vac具有相同尺寸, 利用矩阵减法, 得到结果, 然后将结 果放入放入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势分布图像。 0071 参考图4, 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系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650250 A 8 统, 其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 信号采集系统1, 用于采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 2表面的电势数。
27、据; 激励电极3, 装配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的两端; 信号源4, 包括与 激励电极3的某一电极连接的直流电压源和与激励电极3两极连接的交变电流源; 限流电阻 5, 串联在激励电极3两端, 使用时将本系统连接在导电表面6上, 形成电路回路。 0072 信号采集系统1包括若干个固定于样品上方的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 非接触 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上方形成传感器阵列, 每个非接触式静电电 势传感器均包括感应电极、 调理放大电路和屏蔽筒, 感应电极用于感应设于屏蔽筒内, 感应 电极与调理放大电路连接, 调理放大电路将感应电极检测到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 面的电势数据发送至。
28、上位机。 其中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基于静电感应原理, 调理放大 电路具体包括电阻Rin、 电容Cin和运算放大器A, 电阻Rin的一端连接电容Cin的一端, 电容Cin 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in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输入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上 位机连接, 通过测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 与感应电极之间的畸变静电场, 间接得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的静电电位。 0073 如图6所述, 将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的感应电极接近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样品2, 利用感应电极与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Ce, 可测的括碳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表面的静电电位。 为。
29、避免空间杂散静电场的干扰, 非接触式静电电 势传感器的感应电极通常都装设有接地屏蔽筒。 屏蔽深度Sd应适当, 屏蔽太深会导致电极 感应信号衰减, 使调理放大电路难以拾取; 屏蔽太浅会扩大被测区域, 使测试结果的空间分 辨率降低。 0074 非接触式静电电势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表面 待测点的电位为Vs, 感应电极与测试点之间的等效耦合电容为Ce, 当测量距离一定时, Ce可 近似为常数, 传感器的输入电阻为Rin, 输入电容为Cin, 输出电压为Vi, 则有: 0075 0076 由上式可知, 测试结果Vi随时间t按指数规律衰减, 为避免直流和低频准直流测试 时。
30、的误差, 通常要求放大器输入电阻Rin不小于1014欧姆, 以增大输入电容Cin对电阻Rin放电 的时间常数。 0077 其中, 感应电极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2之间的输入耦合电容Cin的计算公式 为(近似为平行板电容器, 为空气介电常数, S为感应电极的表面积, d 为感应电极 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品表面的距离)为了提升静电测试信号的强度, 需要增加输入电 容, 和S为固定值, 通过减小d可提升Cin, 当d1mm以下时, 静电感应信号强度能够达到mV量 级, 满足后续测试电路的灵敏度要求。 0078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 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650250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111650250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111650250 A 11 图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111650250 A 12 。
- 内容关键字: 碳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无损 检测 方法 系统
阻燃B1级高耐热节能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pdf
电池加解锁RGV.pdf
可自动调节加工设备位置的制袋机.pdf
高压变压器、高压发生器和医学影像设备.pdf
铝管密封接头一体成型装置.pdf
汽车分动器控制电路.pdf
护理垫包装生产线的推料装置.pdf
桥梁建设用预制混凝土运输装置.pdf
水泵电机零件试压装置.pdf
折叠式便携首饰盒.pdf
河道防汛水位预警装置.pdf
高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防冲开结构.pdf
半圆形光纤传感器.pdf
环氧树脂分离提纯装置.pdf
计时器.pdf
钢制骨架剪切机.pdf
基于斜滑块的转盘式封口机真空室升降定位高度调节机构.pdf
电加热系统用加热器结构.pdf
拼接式石墨型模具.pdf
波码通信井下智能配水器.pdf
钢波纹管涵内临时支撑装置.pdf
传动式钢材加工成型机.pdf
微纳米复合高稳定性超双疏金属防腐缓蚀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pdf
基于语义元数据的二次模糊搜索方法.pdf
基于污泥焚烧灰渣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矿浆品位仪的压榨装置及滤饼压榨方法.pdf
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pdf
云计算虚拟网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潜在扩散模型的双目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新型船用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制备方法.pdf
脱硫废液蒸发系统以及方法.pdf
一种适用于土豆去皮机的节水减排装置.pdf
电动无损性去皮机.pdf
腌制蔬菜脱水装置.pdf
一种茶叶烘烤设备.pdf
一种景天三七宁心安神汤料及其生产方法.pdf
多功能节能蒸煮系统.pdf
一种多功能自动炒锅机.pdf
牛用草秆生物全价配合饲料.pdf
一种脱蛋白搅洗装置.pdf
谷物烘干机.pdf
红枣蒸熟烘干房自动控制装置.pdf
一种带有双坛舷双坛盖的坛子.pdf
一种老醋花生的制作方法.pdf
草秆生物饲料生产方法.pdf
姜蒜调味油搅拌调和机.pdf
一种自动片鱼机.pdf
大型玉米烘干塔.pdf
环保、方便、节能的蜂窝煤式火烧饼烤箱.pdf
一种花生燕麦黑芝麻糊的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