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仪锁紧机构.pdf
《重力仪锁紧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仪锁紧机构.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71819.9 (22)申请日 2020.06.22 (71)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 究所 地址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 268号 (72)发明人 吴畏仇恺王智奇褚宁 谭志军朱学毅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2209 代理人 刘英梅 (51)Int.Cl. G01V 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包括安装 支架、 驱动杆、 。
2、驱动轮、 上锁紧盘、 上锁紧弹簧、 下 锁紧杆、 下锁紧弹簧、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和下 锁紧杆驱动杆组件; 驱动杆连接在安装支架的上 下安装臂上; 驱动轮固装在驱动杆上, 驱动轮的 上下部驱动轮作用面之间的轮厚为渐变厚度; 上 锁紧盘和上锁紧弹簧安装在上安装臂上, 下锁紧 杆和下锁紧弹簧安装在下安装臂上; 上锁紧盘驱 动杆组件安装于固定在上安装臂上的上限位导 向套内, 其下端与上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其上端 与上锁紧盘的下端接触;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穿 装于固定在下安装臂上的下限位导向套内, 其上 端与下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其下端与下锁紧杆的 杆头上端接触。 本机构锁紧牢固、 可靠性好。 权利要。
3、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1830587 A 2020.10.27 CN 111830587 A 1.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支架、 驱动杆、 驱动轮、 上锁紧盘、 上锁 紧弹簧、 下锁紧杆、 下锁紧弹簧、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和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安装臂和下安装臂, 两安装臂呈平行设置; 所述驱动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垂直连接在两安装臂上, 驱动杆的上端从上安装臂伸出, 形成驱动作用端; 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上, 驱动轮的上端设置有上部驱动作用面, 驱动轮的下 端设置有下部驱动作用面; 沿着驱动轮的圆周方向, 位于上下部驱动轮作用面之间的。
4、轮体 厚度由厚至薄逐渐变化; 所述上锁紧盘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于设置在上安装臂上的上安装孔内, 在上锁紧盘 的中心设置有供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穿出的中心孔, 所述上锁紧弹簧以下端被限位 的方式安装在上锁紧盘的中心孔内, 并位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外部; 在上安装臂的上 端安装有对上锁紧弹簧进行上限位的上挡簧板; 在上锁紧盘的中心孔的下端口设置有锥形 定位面, 所述锥形定位面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凸起部上的锥面型相匹配; 所述下锁紧杆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穿装于设置在下安装臂上的下安装孔内, 并与上锁紧 盘上下同轴设置, 在下锁紧杆的下端设置有杆头, 杆头的直径大于下锁紧杆本体的直径; 所 述。
5、下锁紧杆的上端为锥形头或圆形头, 并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下端锥形孔相匹配; 所述 下锁紧弹簧安装在下安装孔内, 并套装在下锁紧杆的外部, 在下锁紧杆外部设置有对下锁 紧弹簧进行上限位的外凸起; 在下安装臂的下端设置有对下锁紧弹簧进行下限位的下档簧 板;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在上安装臂上的上限位导向 套内;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的下端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 的上端与上锁紧盘的下端接触;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穿装于固定在下安装臂上的下限位导向 套内;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的上端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 。
6、的下端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轮采用异形轮结构, 驱动轮的外侧轮廓由垂直相交的第一平面侧面和第二平面侧面及连接两个平面侧面的圆 弧面构成; 在驱动轮上设置有中心孔, 通过中心孔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在驱动轮的上端设置 有第一上凸台和第二上凸台, 在驱动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凸台和第二下凸台, 第一上凸 台和第一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第一平面侧面连接, 第一上凸台的内侧面和第一下凸台的 内侧面分别形成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一下限位面; 第二上凸台和第二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 第二平面侧面连接, 第二上凸台的内侧面和第二下凸台的内侧面分别形。
7、成第二上限位面和 第二下限位面; 所述上部驱动作用面设置在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二上限位面之间; 所述下部 驱动作用面设置在第一下限位面和第二下限位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包括 上开锁杆及上拨叉, 上开锁杆插装在上限位导向套内, 所述上拨叉与上开锁杆的上端垂直 固定连接, 上拨叉与上锁紧盘的下端直接接触; 在上开锁杆的下端垂直安装有上轮轴, 在上 轮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上轮, 所述上轮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在上开锁杆上 位于上轮安装位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台面, 该限位台面与上限位导向套的下端配合, 使上 权利要求书 1/2 页 。
8、2 CN 111830587 A 2 开锁杆形成上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限位导向套由两组螺钉 和垫块固定在上安装臂上, 两螺钉对称分布在上安装孔的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包括 下开锁杆及下拨叉, 下开锁杆插装在下限位导向套内, 所述下拨叉与下开锁杆的下端垂直 固定连接, 下拨叉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端直接接触; 在下开锁杆的上端垂直安装有下轮轴, 在下轮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下轮, 所述下轮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在下开锁 杆上位于下轮安装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台面, 该限位台面与下限。
9、位导向套的上端配合, 使下开锁杆形成下限位。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830587 A 3 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重力加速度测量仪器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基本的地球物理学常数, 但会随地形地质、 海拔高度、 月球位 置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准确测量重力加速度在地球科学、 资源勘探乃至国防建设等领域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专用仪器叫做重力仪, 重力仪属于精密测量仪器, 结构复杂、 零部件众多。 为了精确测量10-9g10-7g量级的重力加速度变化, 要求重力仪核 心测量部件对加速度的。
10、变化非常敏感; 但是在重力仪搬运和运输过程中, 往往会产生等同 于几个g甚至几十个g的振动加速度, 极易损坏脆弱的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 000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上主流的办法是设计一个锁紧机构, 在重力仪搬运和运 输过程中, 由坚固可靠的锁紧机构将脆弱的核心测量部件固定、 保护起来, 避免振动加速度 的损害; 当搬运结束后, 松开锁紧机构, 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恢复自由, 又可以准确测量微 小的重力加速度变化。 0004 锁紧机构设计的最大难题是既要牢固可靠地固定、 保护核心测量部件, 又不能对 该部件的性能产生不可逆影响, 并且能够在重力仪整个寿命周期内, 经过无数次反复锁紧、 开锁后。
11、仍能保持同等精度。 对于体积和重量都有严格要求的精密测量仪器, 锁摆机构的设 计是一项关键技术, 难度颇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可靠性好、 可以 在运输过程中牢固可靠地保护重力仪的核心测量部件, 解除锁定后又不对重力仪性能产生 影响的重力仪锁紧机构。 0006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支架、 驱动杆、 驱动轮、 上锁紧盘、 上 锁紧弹簧、 下锁紧杆、 下锁紧弹簧、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和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 0008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安装臂和下安装臂, 两安。
12、装臂呈平行设置; 0009 所述驱动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垂直连接在两安装臂上, 驱动杆的上端从上安装臂伸 出, 形成驱动作用端; 0010 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上, 驱动轮的上端设置有上部驱动作用面, 驱动轮 的下端设置有下部驱动作用面; 沿着驱动轮的圆周方向, 位于上下部驱动轮作用面之间的 轮体厚度由厚至薄逐渐变化; 0011 所述上锁紧盘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于设置在上安装臂上的上安装孔内, 在上锁 紧盘的中心设置有供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穿出的中心孔, 所述上锁紧弹簧以下端被 限位的方式安装在上锁紧盘的中心孔内, 并位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外部; 在上安装臂 的上端安装有对上锁紧弹簧进。
13、行上限位的上挡簧板; 在上锁紧盘的中心孔的下端口设置有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830587 A 4 锥形定位面, 所述锥形定位面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凸起部上的锥面型相匹配; 0012 所述下锁紧杆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穿装于设置在下安装臂上的下安装孔内, 并与上 锁紧盘上下同轴设置, 在下锁紧杆的下端设置有杆头, 杆头的直径大于下锁紧杆本体的直 径; 所述下锁紧杆的上端为锥形头或圆形头, 并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下端锥形孔相匹配; 所述下锁紧弹簧安装在下安装孔内, 并套装在下锁紧杆的外部, 在下锁紧杆外部设置有对 下锁紧弹簧进行上限位的外凸起; 在下安装臂的下端设置有对下锁紧弹簧进。
14、行下限位的下 档簧板; 0013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在上安装臂上的上限位 导向套内;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的下端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上锁紧盘驱动杆 组件的上端与上锁紧盘的下端接触; 0014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穿装于固定在下安装臂上的下限位 导向套内;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的上端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下锁紧杆驱动杆 组件的下端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端接触。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驱动轮采用异形轮结构, 驱动轮的外侧轮廓由垂直相交的第一平 面侧面和第二平面侧面及连接两个平面侧面的圆弧面构成; 在驱动轮上设置有中心孔, 通 过中心。
15、孔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在驱动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凸台和第二上凸台, 在驱动轮 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凸台和第二下凸台, 第一上凸台和第一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第一平 面侧面连接, 第一上凸台的内侧面和第一下凸台的内侧面分别形成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一下 限位面; 第二上凸台和第二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第二平面侧面连接, 第二上凸台的内侧面 和第二下凸台的内侧面分别形成第二上限位面和第二下限位面; 所述上部驱动作用面设置 在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二上限位面之间; 所述下部驱动作用面设置在第一下限位面和第二下 限位面之间。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包括上开锁杆及上拨叉, 上开锁杆插装在上 限位。
16、导向套内, 所述上拨叉与上开锁杆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 上拨叉与上锁紧盘的下端直 接接触; 在上开锁杆的下端垂直安装有上轮轴, 在上轮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上轮, 所述上轮 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在上开锁杆上位于上轮安装位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台 面, 该限位台面与上限位导向套的下端配合, 使上开锁杆形成上限位。 0017 更进一步的: 所述上限位导向套由两组螺钉和垫块固定在上安装臂上, 两螺钉对 称分布在上安装孔的两边。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包括下开锁杆及下拨叉, 下开锁杆插装在下 限位导向套内, 所述下拨叉与下开锁杆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 下拨叉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 。
17、端直接接触; 在下开锁杆的上端垂直安装有下轮轴, 在下轮轴上安装有可转动的下轮, 所述 下轮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在下开锁杆上位于下轮安装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限 位台面, 该限位台面与下限位导向套的上端配合, 使下开锁杆形成下限位。 0019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 (1)本发明利用结构独特的驱动轮, 将容易实现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且线 运动位移由驱动轮的厚度差产生, 位移精度高, 易于控制开锁和解锁的位移量; 0021 (2)本发明利用驱动轮的厚度差作为机构锁紧和开锁两种状态的位移源头, 结构 简单且可靠, 可保证锁紧机构在重力仪整个寿命周期内, 经过无数次反。
18、复锁紧、 开锁后仍能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830587 A 5 保持同等准确性和可靠性。 0022 (3)本发明的锁紧力由上、 下锁紧弹簧产生, 可以针对性地选择锁紧弹簧弹性系数 和设计锁紧弹簧的工作长度, 来调整锁紧力的大小, 从而满足重力仪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 的锁紧需求。 0023 (4)本发明上锁紧盘、 下锁紧杆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接触均为圆锥形, 可同时满 足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锁紧要求, 精简锁紧结构, 锁紧牢固。 0024 (5)本发明通过常规的精加工方式, 可实现安装支架与上锁紧块和下锁紧杆之间 精密配合, 两锁紧件只沿竖直方向运动, 保证锁紧位置的唯一性。 附图说明。
19、 0025 图1是本发明在重力仪处于锁紧状态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在重力仪处于开锁状态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3a、 为平面结构示意图; 3b、 为立体结构示意 图; 0028 图4是图2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开锁杆和下开锁杆对正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 的, 不是限定性的, 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0 一种重力仪锁紧机构, 请参见图1-图4, 其发明点为: 主要包括安装支架13、 驱动杆 6、 驱动轮7、 上锁紧盘2、 上锁紧弹簧1、 下。
20、锁紧杆11、 下锁紧弹簧12、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和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 其中上锁紧盘和下锁紧杆为分别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部和 下端直接接触的压紧作用件。 0031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安装臂13.1和下安装臂13.2, 两安装臂呈平行设置。 0032 所述驱动杆以可转动的方式垂直连接在两安装臂上, 驱动杆的上端从上安装臂伸 出, 形成驱动作用端。 具体的, 可在驱动杆的下端连接转接头, 在下安装臂设置转接头安装 孔, 在转接头安装孔内安装轴套或轴承, 转接头插入到轴套或轴承内, 使驱动杆的下端转动 支撑在下安装臂上。 驱动杆的上端部直接穿过设置在上安装臂上的安装孔内, 可在安装孔 内安。
21、装轴承或轴套, 使驱动杆的上端部转动支撑在上安装臂上。 0033 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上, 驱动轮的上端设置有上部驱动作用面7.5, 驱动 轮的下端设置有下部驱动作用面7.6。 沿着驱动轮的圆周方向, 位于上下部驱动轮作用面之 间的轮体厚度由厚至薄逐渐变化。 最大轮体厚度、 最小轮体厚度及厚度变化可根据锁紧机 构行程进行针对设计。 0034 所述上锁紧盘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于设置在上安装臂上的上安装孔内, 在上锁 紧盘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 以供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穿出。 所述上锁紧弹簧以下端 被限位的方式安装在上锁紧盘的中心孔内, 并位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外部。 具体的, 上 锁紧。
22、盘的中心孔可采用上大下小的阶梯孔结构, 所述上锁紧弹簧安装在上部的大孔内, 实 现下端限位。 在上安装臂的上端安装有上挡簧板, 以实现对上锁紧弹簧的上限位。 在上锁紧 盘的中心孔的下端口设置有锥形定位面, 所述锥形定位面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凸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830587 A 6 起部上的锥面型相匹配。 0035 所述下锁紧杆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穿装于设置在下安装臂上的下安装孔内, 并与上 锁紧盘上下同轴设置。 在下锁紧杆的下端设置有杆头, 杆头的直径大于下锁紧杆本体的直 径。 所述下锁紧杆的上端为锥形头或圆形头, 并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下端锥形孔相匹配; 所述下锁紧弹簧。
23、安装在下安装孔内, 并套装在下锁紧杆的外部, 在下锁紧杆外部设置有对 下锁紧弹簧进行上限位的外凸起; 在下安装臂的下端设置有对下锁紧弹簧进行下限位的下 档簧板。 上述下安装臂上的下安装孔可优选采用附图所示的上小下大的阶梯孔结构, 其中 下锁紧杆的杆体上段与上部小孔形成间隙配合, 下锁紧杆上设置的外凸起部分与下部大孔 形成间隙配合, 下锁紧弹簧安装在下部大孔内、 并位于外凸起部分的下方。 下安装孔采用阶 梯孔的优点为: 下锁紧杆的杆体上段与小孔的配合, 使下锁紧杆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 保证 了下锁紧杆上下往复多次移动的位置准确性; 另外, 外凸起部分的上端可以阶梯孔的过渡 端面配合, 形成对下锁。
24、紧杆的上移限位, 避免发生对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压紧过量的情况, 起到辅助安全保护作用。 0036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在上安装臂上的上限位 导向套内; 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的下端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上锁紧盘驱动杆 组件的上端与上锁紧盘的下端接触。 0037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以上下移动的方式穿装于固定在下安装臂上的下限位 导向套内; 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的上端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作用面接触, 下锁紧杆驱动杆 组件的下端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端接触。 0038 上述机构中, 进一步的: 所述驱动轮优选采用异形轮结构, 驱动轮的外侧轮廓由垂 直相交的第一平面侧面7。
25、.1和第二平面侧面7.2及连接两个平面侧面的圆弧面7.3构成。 在 驱动轮上设置有中心孔7.4, 通过中心孔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具体的, 可采用常见的平键、 花 键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驱动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凸台7.7和第二上凸台7.9, 在驱动轮的 下端设置有第一下凸台7.8和第二下凸台7.10, 第一上凸台和第一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第 一平面侧面连接, 第一上凸台的内侧面和第一下凸台的内侧面分别形成第一上限位面和第 一下限位面; 第二上凸台和第二下凸台上下对正, 并与第二平面侧面连接, 第二上凸台的内 侧面和第二下凸台的内侧面分别形成第二上限位面和第二下限位面; 所述上部驱动作用面 设置。
26、在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二上限位面之间; 所述下部驱动作用面设置在第一下限位面和第 二下限位面之间。 具体的, 驱动轮的上下部驱动轮作用面只是在图3b的圆弧部分是厚度渐 变的, 而到限位面的两组平行面是平行的, 用于开锁和锁紧状态时接触上轮和下轮。 四处凸 台的设计, 可避免驱动轮旋转角度过大而导致上、 下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脱离驱动轮。 0039 上述结构中, 进一步的: 所述上锁紧盘驱动杆组件优选包括上开锁杆4及上拨叉3, 上开锁杆插装在上限位导向套5内, 所述上拨叉与上开锁杆的上端通过螺钉垂直固定连接, 上拨叉与上锁紧盘的下端直接接触, 具体的, 可在上拨叉的上端设置几处接触点, 通过接触 点与。
27、上锁紧盘的下端面接触。 在上开锁杆的下端垂直安装有上轮轴, 在上轮轴上安装有可 转动的上轮15, 所述上轮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这样, 当驱动轮旋转时, 上开 锁杆的下端部通过上轮与驱动轮的上部驱动作用面为滚动接触, 相比于滑动摩擦接触, 具 有阻力小、 磨损低的优点。 在上开锁杆上位于上轮安装位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台面, 该限位 台面与上限位导向套的下端配合, 使上开锁杆形成上限位。 说明书 4/5 页 7 CN 111830587 A 7 0040 更进一步的: 所述上限位导向套由两组螺钉17和垫块16固定在上安装臂上, 两螺 钉对称分布在上安装孔的两边。 确保锁紧过程中插装在上。
28、限位导向套内的上开锁杆只能上 下运动且重复可靠。 0041 上述结构中, 进一步的: 所述下锁紧杆驱动杆组件优选包括下开锁杆8及下拨叉 10, 下开锁杆插装在下限位导向套9内, 所述下拨叉与下开锁杆的下端通过螺钉垂直固定连 接, 下拨叉与下锁紧杆的杆头上端直接接触, 具体的, 可在下拨叉的下端设置几处接触点, 通过接触点与杆头的上端面直接接触。 在下开锁杆的上端垂直安装有下轮轴, 在下轮轴上 安装有可转动的下轮14, 所述下轮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轮作用面接触。 这样, 当驱动轮旋转 时, 下开锁杆的下端部通过下轮与驱动轮的下部驱动作用面为滚动接触, 相比于滑动摩擦 接触, 具有阻力小、 磨损低的。
29、优点。 在下开锁杆上位于下轮安装位置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台 面, 该限位台面与下限位导向套的上端配合, 使下开锁杆形成下限位。 0042 本重力仪锁紧机构的工作原理: 0043 开锁状态如图2所示, 此时驱动轮的轮体厚部夹在上开锁杆和下开锁杆之间, 导致 与上开锁杆固定的上拨叉3处于最高位置、 与下开锁杆固定的下拨叉处于最低位置, 带动上 锁紧盘也处于最高位置, 下锁紧杆处于最低位置, 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两端无接触, 重 力仪可进行正常测试, 此时上、 下锁紧弹簧此时处于最大压紧状态。 0044 当需要锁紧机构进行锁紧时, 驱动杆在外力作用下旋转, 带动驱动轮旋转设定角 度, 使得夹在上开锁杆。
30、和下开锁杆之间的轮体部位从厚变薄, 在上、 下锁紧弹簧的弹性力作 用下, 上锁紧盘、 下锁紧杆、 上拨叉、 下拨叉、 上开锁杆及下开锁杆均随着驱动轮厚度变小逐 渐向中间移动, 上锁紧盘下端的锥形定位面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上端凸起部上的锥面 型压紧接触, 同时下锁紧杆的上端头与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100下端锥形孔压紧接触, 实现 对重力仪的锁紧。 上述部件的运动路径唯一, 只有直线运动。 0045 经过精心设计和装调, 当驱动轮的薄轮体部位夹在上开锁杆和下开锁杆8之间时, 上开锁杆、 上拨叉和上锁紧盘均处于最低位置, 下开锁杆8、 下拨叉10和下锁紧杆都处于最 高位置, 上锁紧盘和下锁紧杆正好与。
31、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的两对应端接触, 达到锁紧状态; 上、 下锁紧弹簧和此时处于最小压紧状态, 但仍有一定压紧力, 该压紧力能确保搬运和运输 过程中, 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不受到振动的损害; 同时恢复到开锁状态后, 锁紧过程也不会对 重力仪核心测量部件造成损伤。 重力仪锁紧机构锁紧状态如图1所示。 0046 在种类繁杂的各类机械锁紧装置中, 本锁紧机构结构相对简单, 位移精度和可靠 性高, 成本低, 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47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图,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各种替换、 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 因 此, 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图所公开的内容。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830587 A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1830587 A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1830587 A 10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1830587 A 11 。
- 内容关键字: 重力 仪锁紧 机构
变速箱.pdf
再生铅烟气中铅尘环保治理湿电除尘超低排放设备.pdf
混合加料机构.pdf
漆包线脱漆机.pdf
灯具的透镜反光杯一体式结构.pdf
防坠网-栏一体装置.pdf
装修用管线固定结构.pdf
物料压平测高装置.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分析溶解仪器.pdf
粉料分散上料机.pdf
电磁屏蔽壳体以及新能源汽车.pdf
枫叶魔方.pdf
骨科助行装置.pdf
钣金件调直装置.pdf
节能建筑保温体系.pdf
超薄柔性关节镜通道.pdf
适用于有水状态下闸门井封堵后干地修复的施工方法.pdf
车辆充电桩用防尘防水枪头结构.pdf
棉浆粕生产用的蒸球.pdf
码垛机器人几何精度标定与辨识方法.pdf
钕铁硼自动化发蓝设备.pdf
钢管外涂塑粉末自清洁回收装置.pdf
货物出库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词汇标签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和查询语句的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电机定子的端部叠片和电机定子.pdf
船舶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pdf
具有圆柱螺旋形液流流道的磁流变阻尼器.pdf
基于AES算法的硬件安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接口管理方法及接口管理系统.pdf
涂料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空气灰尘检测仪.pdf
高铬合金离心铸管机及其使用方法.pdf
新型捕鼠器.pdf
一种可干燥害虫收纳盆的光伏杀虫灯.pdf
一种提高1‑14日龄仔鸡器脏指数的饲料添加剂.pdf
一种鸭嘴鱼的加工方法.pdf
一种利用辣椒茎叶制备营养酵素的方法.pdf
木薯粉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盐地碱蓬发酵牲畜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红薯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新型旋耕施肥播种机.pdf
激光杀菌灭虫装置.pdf
自吸式两件套花盆.pdf
插秧机行走箱.pdf
一种食用保健调料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烤鱼器.pdf
护肝补肾强身健体保健茶配料.pdf
钵苗双排拔秧摆秧机构.pdf
实现连续转载的玉米收割机.pdf
一种椒盐味芝麻的加工方法.pdf
智能清洁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