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

上传人:二狗 文档编号:10383289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61.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档描述:

《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69600.5 (22)申请日 2020.06.20 (71)申请人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 道红旗中路38号之一 (72)发明人 曾昭奇匡奕楠丁爱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446 代理人 郑永泉黄洁玲 (51)Int.Cl. B05C 9/04(2006.01) B05C 5/02(2006.01) B05C 5/00(2006.01) B05C 1/08(2006.01。

2、) B05C 11/02(2006.01) B05C 11/10(2006.01) B05C 1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 备, 所述设备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 料装置和从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 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 有双层夹套结构、 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 管的落料口的涂布管、 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 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管; 上料装 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 部分浸入沥青中、 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 沥青的上料辊及由利。

3、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 溢料斗、 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供料的溢料 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 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 置上方, 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 采用本设备 不会出现胎基布张力大、 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 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CN 111822267 A 2020.10.27 CN 111822267 A 1.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下 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 组成的具有双层夹套结构的涂布管、 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 用的运油管; 。

4、所述涂布管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 通过转动 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 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 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 所述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置上方, 将胎基布进入和离开上料装置的两端规定为前方和 后方, 所述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 所述涂布运料管、 运油管和溢料运料管上设有控制流量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运料管穿 过涂布外管, 所述涂布运料管出口与涂布内管相连通, 所述涂布管底。

5、部设长条形的涂布内 管落料口和纵截面为外扩的锥形的涂布外管落料口, 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设于所述涂布内 管落料口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内管与涂 布外管之间设置挡板, 所述挡板将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 所述运 油管进油口和运油管出油口设于所述涂布外管同一端的两个腔上, 所述挡板在远离进油口 的一端尽头开设可供导热油通过的通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运料管设 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运料管和第二涂布运料管, 所述涂布管设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管和第二 涂布管, 第一涂布。

6、管上的运油管出油口与第二涂布管上的运油管进油口通过运油管相连 通, 所述第二涂布管设于所述第一涂布管后方, 所述第一涂布管设于所述上料辊上方, 所述 第二涂布管设于所述溢料斗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 辊表面为磨砂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料 斗的纵截面为非对称倒梯形, 所述溢料斗安装于所述溢料运料管上方, 所述溢料斗下表面 开设沥青入口, 所述溢料运料管上端开设溢料运料管溢出口,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设于 所述沥青入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

7、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料斗包括第 一侧壁和朝向沥青防水卷材传送方向具有一定倾角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纵截面长度 超过所述第一侧壁纵截面长度的2倍, 所述溢料斗上表面开口呈水平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料 运料管为包括运料内层和保温层的双层夹套结构, 所述保温层设有导热油进口和出口, 通 过在保温层内导入导热油保持溢料机构内的沥青流动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料运料管底 部设可闭合的排料口, 所述排料口连接到所述运料内层上。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822。

8、267 A 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供应沥青 的涂布来料管和溢料来料管, 所述涂布来料管与涂布运料管连接, 所述涂布运料管上设有 控制进入涂布管的沥青流量大小的涂布流量控制阀; 所述溢料来料管与溢料运料管连接, 所述溢料运料管上设有控制进入溢料机构的沥青流量大小的溢料流量控制阀。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822267 A 3 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 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沥青防水卷材是指以沥青材料、 胎料和表面撒布。

9、防黏材料等制成的成卷材料, 又 称油毡, 常用于张贴式防水层。 沥青防水卷材包括有胎卷材和无胎卷材。 凡是用厚纸或玻璃 丝布、 石棉布、 棉麻织品等胎料浸渍石油沥青制成的卷状材料, 称为有胎卷材; 将石棉、 橡胶 粉等掺入沥青材料中, 经碾压制成的卷状材料称为辊压卷材即无胎卷材。 0003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俗称改性沥青油毡, 以玻纤毡、 聚酯毡、 黄麻布、 聚乙烯膜、 聚酯 无纺布、 金属箔或者两种复合材料为胎基, 以掺量不少于10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 青、 氧化沥青为浸涂材料, 以粉状、 片状、 粒状矿质材料、 合成高分子薄膜、 金属膜为覆面材 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类防水材料。 由于沥青。

10、本身的低软化点、 高针入度和低温脆性等固 有缺点, 在利用它作为防水材料时, 限制了使用范围。 在沥青中添加了高分子聚合物改性 后, 大大改善了上述性能, 使其耐候性、 感温性(高温特性、 低温柔性)、 及与基底龟裂的适应 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使用这种改性沥青制成的防水材料从过去的 “重、 厚、 长、 大” 的时代 进入到 “轻、 薄、 短、 小” 的工业化时代成为现实和可能。 0004 无论是未经改性的有胎沥青防水卷材还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都属于有胎防水卷 材, 这类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通常是在玻璃纤维布或无纺布等胎基布上浸涂沥青, 再对浸 涂了沥青的胎基布进行挤压使沥青夯实于胎基布上。 。

11、生产时需经预浸、 涂盖两道工序; 预浸 的作用是将预浸用的沥青浸透到胎基布中, 保证胎基布能够全部浸透沥青, 避免成品在遇 水后出现窜水、 分层; 涂盖的作用是使防水卷材的胎基布上下两面的沥青防水层均达到一 定的厚度要求, 更重要的是为了最终得到严实均匀的防水卷材。 目前常用的涂盖过程为: 使 用一个压辊将经过预浸的胎基布引入沥青涂盖料池内, 胎基布双面粘沥青涂盖料后离开料 池, 这种方式仅靠胎基布对沥青涂盖料的粘附作用使沥青涂盖料停留在胎基布的上下表 面, 因此生产出的沥青防水卷材的上下两面沥青的厚度不好调整, 且由于压辊对胎基布的 持续压力作用, 会导致胎基布的张力大, 并在后段工序中收缩。

12、严重。 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的 涂盖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 提供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 设备, 用于解决经浸入式沥青涂盖设备所生产出的防水卷材张力大、 收缩率大的问题。 0006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 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 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由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有 双层夹套结构的涂布管、 为涂布管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1822267 A 4 管; 所述涂布管底部设贯穿涂布内。

13、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和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 通过转动 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 连于溢料斗下部并为溢料斗 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 所述落料装置设于上料装置上方, 将胎基布进入和离开上料装置的两端规定为前方和 后方, 所述溢料机构设于上料辊后方; 所述涂布运料管、 运油管和溢料运料管上设有控制流量的阀门。 0008 本技术方案中, 摒弃使用一个压辊将经过预浸的胎基布压入沥青涂盖料池内, 使 胎基布双面粘附沥青涂盖料后离开料池达到在胎基布表面涂布沥青的方式, 而采用一种防 水卷材。

14、沥青涂覆上料设备对设备中部传送的胎基布进行上表面落料和下表面上料的方式 进行涂布。 0009 本技术方案中, 落料使用涂布管, 涂布管由内外管通过焊接组合而成, 一方面通过 涂布运料管将来自配料池的沥青输送到涂布管中, 另一方面通过运油管将适宜温度的导热 油输送至涂布外管中, 通过流动的导热油给涂布内管内的沥青供热, 保持沥青的适宜温度 和良好流动性。 涂布管底部设贯穿内外管的开口, 用于沥青落料。 通过调整沥青的落料速度 与胎基布的传送速度, 可控制胎基布上表面沥青层的厚度, 方便制造不同厚度的防水卷材。 0010 本技术方案中, 上料装置包括设于胎基布下方的上料辊和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 上。

15、料辊设于料池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 通过转动对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 上料辊一半 浸入沥青内, 一半在沥青上, 上料辊转动形成的上表面最高处切线与胎基布下表面接触, 通 过上料辊持续滚动, 胎基布只需持续往前平稳传送便可均匀涂覆上沥青, 大大减少了胎基 布的收缩变形。 0011 本技术方案中, 上料装置还包括溢料机构, 其中溢料斗的功能是进一步为位于上 方的水平传送的胎基布下表面涂覆沥青, 溢料运料管将沥青持续输送至溢料斗内, 沥青从 溢料斗的上表面开口溢出, 粘附到胎基布下表面上。 0012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胎基布呈水平状在落料装置 下方平稳匀速传送, 在涂布。

16、过程中胎基布无需压入沥青涂盖料池内, 胎基布不处于持续拉 扯状态, 因此不会出现张力大、 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的情况。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涂布运料管穿过涂布外管, 所述涂布运料管出口与涂布内管相连 通, 所述涂布管底部设长条形的涂布内管落料口和纵截面为外扩的锥形的涂布外管落料 口, 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设于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正下方。 0014 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涂布运料管穿过涂布外管将来自配料池的沥青输送到涂布内 管中, 涂布内管底部开设涂布内管落料口, 涂布外管底部开设涂布外管落料口, 且涂布外管 落料口设于涂布内管落料口正下方, 使沥青可从涂布内管落料口落下, 穿过涂布外管落料 口。

17、后掉落于涂布管下方水平传送的胎基布上, 完成沥青涂布过程。 涂布外管上的外扩锥形 开口设计比起普通矩形开口, 可使沥青具有更大的掉落空间, 不会因机器震动等原因导致 沥青在掉落过程中产生抖动而粘附在涂布外管落料口上, 避免了长时间生产中涂布外管落 料口因沥青粘附堆积而堵塞的情况。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1822267 A 5 0015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锥形角度为30 -60 。 外扩的锥形角度过小, 容易 导致沥青涂盖料在落料过程中因机器抖动或涂布压力不稳定等原因出现非直线下落而粘 附在涂布外管落料口的锥形侧面上; 同时外扩的锥形角度也不能过大, 由于涂布外管与涂 布。

18、内管外壁之间流动导热油, 为涂布内管内的沥青涂盖料起供热保温作用, 用于保持沥青 的流动性, 所以在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直径及涂布内管落料口开口大小一定的情况下, 如 果外扩的锥形角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涂布内管落料口周围缺少导热油供热, 导致涂布内管落 料口周围的沥青因温度下降而粘度提高甚至凝固, 因此出现落料不稳定或沥青涂盖料部分 堵塞出口的问题。 0016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为1-3mm。 根据防水卷材的厚 度要求, 可控制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从而控制掉落在下方的胎基布上表面的沥青涂盖料的 厚度。 若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小于1mm, 则由于沥青本身黏度较大的特性, 容易。

19、堵塞开口; 若 涂布内管落料口宽度大于3mm, 则容易因沥青掉落速度过快而落料过程不稳定, 造成沥青层 厚度难以控制。 优选地, 所述涂布管外管落料口长度为1-1.5m, 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长度为 0.8-1.2m, 所述涂布内管落料口长度小于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长度, 且所述涂布内管落料 口位于所述涂布外管落料口的居中部位。 将涂布内管落料口设置在涂布外管落料口开口范 围内的居中位置, 可使沥青落料流畅不受阻挡, 避免污染和堵塞开口。 0017 优选地, 所述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设置挡板, 所述挡板将涂布内管与涂布外 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 所述运油管进油口和运油管出油口设于所述涂布外管。

20、同一端 的两个腔上, 所述挡板在远离运油管进油口的一端尽头开设可供导热油通过的通油口。 0018 本技术方案中, 在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设置一条贯穿涂布管纵向的挡板, 将 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 同时将导热油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涂 布外管同一端的不同腔上, 而在挡板远离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一端尽头开设可供导热油通过 的通油口, 使导热油从涂布内管与涂布外管之间的两个腔内呈U型路径流动。 导热油同端进 出可实现为涂布内管内的沥青涂盖料供热, 同时减少运油管和节省安装空间, 使涂盖系统 结构更加紧凑和合理。 0019 优选地, 所述涂布运料管设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运料管和第二涂。

21、布运料管, 所述涂 布管设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管和第二涂布管, 第一涂布管上的运油管出油口与第二涂布管 上的运油管进油口通过运油管相连通, 所述第二涂布管设于所述第一涂布管后方, 所述第 一涂布管设于所述上料辊上方, 所述第二涂布管设于所述溢料斗上方。 0020 本技术方案中, 第一涂布运料管与第一涂布管组成的涂布系统可用于一次涂布, 第二涂布运料管与第二涂布管组成的涂布系统可用于二次涂布, 一次涂布和二次涂布共用 导热油系统, 只需将第一涂布管上的运油管出油口与第二涂布管上的运油管进油口通过一 段运油管相连通即可, 进一步减少运油管的使用和节省安装空间。 0021 优选地, 所述上料辊表面为。

22、磨砂面。 由于上料辊与胎基布为滚动接触, 上料辊所接 触胎基布的位置仅为滚动上表面最高处切线, 为保证一定的涂覆效果, 将上料辊表面加工 成磨砂面, 可增大摩擦力, 从而增大沥青的涂覆率和均匀性。 0022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上料辊直径在600800mm之间, 上料辊的直径越 大, 与胎基布的接触面积就越大, 为保证较好的涂覆效果, 将上料辊的直径设在600800mm 之间。 所述料池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防水卷材生产线停工时, 需要及时将料池内的沥青 说明书 3/8 页 6 CN 111822267 A 6 清理干净, 该结构方便沥青流出, 不留死角。 0023 进一步地, 所。

23、述溢料斗的纵截面为非对称倒梯形, 所述溢料斗安装于所述溢料运 料管上方, 所述溢料斗下表面开设沥青入口, 所述溢料运料管上端开设溢料运料管溢出口,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设于所述沥青入口内。 0024 本技术方案中, 溢料斗的纵截面设计为倒置的梯形, 上表面宽下表面窄, 且属于非 对称倒梯形, 两腰长度不同, 有一条短腰和一条长腰。 若料斗的纵截面设计为对称的梯形, 两腰长度相同, 则如果控制料斗深度较浅, 会导致料斗上表面开口非常大, 占用很大的安装 空间; 如果将料斗上表面开口做小, 则会导致料斗非常深, 导致料斗里面存储着大量的沥青 涂盖料, 浪费原料, 提高生产成本。 本技术方案中, 非。

24、对称倒梯形设计可使溢料斗的上表面 开口大小和料斗深度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上表面开口较大, 同时料斗较浅, 得到一种小型 化设计的溢料机构, 溢料斗内残留的沥青料少, 即使停机后重新开机, 残存在料斗内的少量 沥青也很快能融解, 因此溢料斗固定安装, 不必翻转, 能达到对胎基布下表面涂布的同时节 约了涂盖设备安装和使用所占的空间。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溢料斗包括第一侧壁和朝向沥青防水卷材传送方向具有一定倾角 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纵截面长度超过所述第一侧壁纵截面长度的2倍, 所述溢料斗上 表面开口呈水平状。 0026 本技术方案中, 溢料斗的第一侧壁即为非对称倒梯形的短腰, 朝向沥青。

25、防水卷材 传送方向具有一定倾角的第二侧壁即为长腰, 第一侧壁可为竖直板, 使非对称倒梯形成为 倒置的直角梯形, 第一侧壁亦可朝沥青防水卷材传送的相反方向具有一定倾角, 使非对称 倒梯形成为非直角梯形, 具体可根据设备安装空间进行合理选择。 第二侧壁纵截面长度大 于第一侧壁纵截面长度, 同时溢料斗上表面开口呈水平状, 可以使本技术方案的溢料斗的 上表面开口与上方的胎基布相水平, 沥青在胎基布上分布均匀, 制得的防水卷材效果更好。 第二侧壁纵截面长度超过第一侧壁的2倍, 可使溢料斗的开口较大, 更有利于涂布的进行。 0027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溢料斗的第二侧壁倾角为60 -80 。 第。

26、二侧壁倾角 大于60 , 能保证溢料斗上表面开口较大, 有利于涂布的进行, 同时倾角不能超过80 , 否则 溢料斗的纵截面过于扁平化会使溢料斗上表面开口过大而占用过大的安装空间, 同时溢料 斗内的沥青料存储过少, 可能出现涂布不均匀的情况。 所述第一侧壁上方设用于加高的第 一加高板, 所述第二侧壁上方设用于加高的第二加高板, 所述第一加高板和第二加高板均 为竖直挡板。 竖直设置的第一加高板和第二加高板用于提高溢料斗的上表面高度, 防止沥 青涂盖料从上表面溢出。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宽度为1-3mm, 所述沥青入口宽度为2-4mm,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宽度小于所述沥青入口宽度, 且所述溢料运料。

27、管溢出口位于所述沥 青入口的居中部位。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长度为0.8-1.2m, 所述沥青入口长度为1-1.5m, 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长度小于所述沥青入口长度, 且所述溢料运料管溢出口位于所述沥 青入口的居中部位。 所述溢料运料管纵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由于溢料斗下表面是水平 的, 将溢料运料管设计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具有水平的上表面, 可以使溢料运料管与溢料斗 交接部位配合更紧密, 防止漏料。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溢料运料管为包括运料内层和保温层的双层夹套结构, 所述保温 层设有导热油进口和出口, 通过在保温层内导入导热油保持溢料机构内的沥青流动性。 保 温层内流动的是一定温度。

28、的导热油, 可为运料内层里的沥青涂盖料提供热量, 保持沥青适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1822267 A 7 宜的温度和良好的流动性, 使得涂布到胎基布的沥青层更加均匀。 0029 进一步, 所述溢料运料管底部设可闭合的排料口, 所述排料口连接到所述运料内 层上。 0030 本技术方案中, 溢料运料管底部的排料口在涂布过程中为闭合状态, 涂布完成后 打开排料口即可将溢料斗和涂布内层里的沥青料均排出再回收利用, 使溢料机构内几乎不 残留沥青。 底部可闭合排料口的设计使本技术方案的溢料斗在完成涂布后无需翻转排料, 因此能节约涂盖设备安装和使用所占的空间。 0031 进一步地, 还包括供应。

29、沥青的涂布来料管和溢料来料管, 所述涂布来料管与涂布 运料管连接, 所述涂布运料管上设有控制进入涂布管的沥青流量大小的涂布流量控制阀; 所述溢料来料管与溢料运料管连接, 所述溢料运料管上设有控制进入溢料机构的沥青流量 大小的溢料流量控制阀。 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涂布管和溢料斗内的沥青含量, 从而可以 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沥青防水卷材。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 料设备不会出现胎基布张力大、 在后段工序中收缩严重的情况, 同时可控制胎基布上下表 面沥青层厚度, 方便制造出不同厚度的防水卷材。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施例的防水卷材沥青。

30、涂覆上料设备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施例的涂布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施例的涂布管主视图。 0036 图4为本实施例的涂布管左视图。 0037 图5为本实施例的涂布管俯视图。 0038 图6为本实施例的涂布管仰视图。 0039 图7为本实施例的上料辊和料池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为本实施例的溢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9为本实施例的溢料斗与保温层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0为本实施例的运料内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1为本实施例的溢料机构俯视图。 0044 图12为本实施例的溢料机构仰视图。 0045 图中包含: 料池111; 上料辊1。

31、21; 涂布管300; 第一涂布管310; 第二涂布管320; 第一 涂布内管311、 第二涂布内管321; 第一涂布外管312; 第二涂布外管322; 第一涂布内管落料 口3111、 第二涂布内管落料口3211; 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 第二涂布外管落料口3221; 溢料斗400; 溢料斗下表面401; 沥青入口402; 溢料斗上表面403; 第一侧壁404; 第一加高板 405; 第二侧壁406; 第二加高板407; 运油管500; 第一进油口501; 第一出油口502; 第二进油 口503; 第二出油口504; 第一涂布运料管610; 第二涂布运料管620; 溢料运料管630; 料。

32、管溢 出口631; 运料内层632; 保温层633; 排料口634。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以下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1822267 A 8 实施例, 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 放大或缩小, 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说, 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0047 如图1所示, 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 包括从上方往卷材上 表面涂布的落料装置和从下方往卷材下表面涂布的上料装置, 落料装置包括两组由涂布内 管和涂布外管组成的具有双层夹套结构的涂布管。

33、300、 为涂布管300供料的涂布运料管及为 涂布外管输送导热油用的运油管; 涂布管底部设贯穿涂布内管和涂布外管的落料口; 上料 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料池111和设于料池111内部且部分浸入沥青中、 通过转动对胎基 布下表面涂覆沥青的上料辊121; 上料装置还包括利用上表面开口进行涂布的溢料斗400、 连于溢料斗400下部并为溢料斗400供料的溢料运料管所组成的溢料机构; 落料装置设于上 料装置上方, 将胎基布进入和离开上料装置的两端规定为前方和后方, 溢料机构设于上料 辊后方。 本实施例的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还包括供应沥青的涂布来料管和溢料来料 管, 涂布来料管与涂布运料管连接, 涂布。

34、运料管上设有控制进入涂布管的沥青流量大小的 涂布流量控制阀; 溢料来料管与溢料运料管连接, 溢料运料管上设有控制进入溢料机构的 沥青流量大小的溢料流量控制阀。 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涂布管和溢料斗内的沥青含量, 从而可以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沥青防水卷材。 运油管上也设有控制导热油流量的阀门。 0048 如图2-6所示, 本实施例的落料装置中, 涂布运料管设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运料管 610和第二涂布运料管620, 涂布管设两组, 包括第一涂布管310和第二涂布管320, 第一涂布 管310上的运油管500第一出油口502与第二涂布管320上的运油管500第二进油口503通过 另一段运油管相连通。 在。

35、沥青防水卷材的生产过程中, 通常无法经过一次涂布和压合就生 产出厚度及表面平整度均符合标准的防水卷材, 一般至少需要经过一次涂布、 粗压、 二次涂 布、 精压的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涂布运料管610与第一涂布管310组成的涂布装置可用 于一次涂布, 第二涂布运料管620与第二涂布管320组成的涂布装置可用于二次涂布, 一次 涂布和二次涂布共用导热油系统, 只需将第一涂布管310上的第一出油口502与第二涂布管 320上的第二进油口503通过一段运油管500相连通即可, 进一步减少运油管500的使用和节 省安装空间。 0049 第一涂布管310为包括用于沥青料流动的第一涂布内管311和用于导热。

36、油流动的 第一涂布外管312的双层夹套结构, 第一涂布运料管610穿过第一涂布外管312, 第一涂布运 料管610出口与第一涂布内管311相连通, 第一涂布管310底部设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 和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 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设于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正下 方。 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纵截面为外扩的锥形。 外扩锥形开口设计比起普通矩形开口, 可使沥青具有更大的掉落空间, 不会因机器震动等原因导致沥青在掉落过程中产生抖动而 粘附在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上, 避免了长时间生产中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因沥青 粘附堆积而堵塞的情况。 0050 在第一涂布内。

37、管311与第一涂布外管312之间设置一条贯穿第一涂布管310纵向的 挡板, 将第一涂布内管311与第一涂布外管31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 同时将导热油的 第一进油口501和第一出油口502设置在第一涂布外管312同一端的不同腔上, 而在挡板远 离第一进油口501和第一出油口502的一端尽头开设可供导热油通过的通油口, 使导热油从 第一涂布内管311与第一涂布外管312之间的两个腔内呈U型路径流动。 导热油同端进出可 说明书 6/8 页 9 CN 111822267 A 9 实现为第一涂布内管311内的沥青供热, 同时减少运油管的使用和节省安装空间, 使涂盖系 统结构更加紧凑和合理。 005。

38、1 本实施例中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纵截面锥形角度选为30 。 外扩的锥形角度 过小, 容易导致沥青在落料过程中因机器抖动或涂布压力不稳定等原因出现非直线下落而 粘附在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的锥形侧面上; 同时外扩的锥形角度也不能过大, 由于第 一涂布外管312与第一涂布内管311外壁之间流动导热油, 为第一涂布内管311内的沥青起 供热保温作用, 用于保持沥青的流动性, 所以在第一涂布内管311和第一涂布外管312直径 一定及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开口大小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外扩的锥形角度过大可能会 导致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周围缺少导热油供热, 导致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

39、1周围的 沥青因温度下降而粘度提高甚至凝固, 因此出现落料不稳定或沥青部分堵塞出口的问题。 0052 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宽度为1.5mm。 根据防水卷材的厚度要求, 可控制第一涂 布内管落料口3111宽度从而控制掉落在下方的胎基布上表面的沥青的厚度。 若第一涂布内 管落料口3111宽度小于1mm, 则由于沥青本身黏度较大的特性, 容易堵塞开口; 若第一涂布 内管落料口3111宽度大于3mm, 则容易因沥青掉落速度过快而落料过程不稳定, 造成沥青层 厚度难以控制。 0053 第一涂布管310外管落料口长度为1.5m, 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长度为1.2m, 第 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

40、1长度小于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长度, 且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 3111位于第一涂布外管落料口3121的居中部位。 将第一涂布内管落料口3111设置在第一涂 布外管落料口3121开口范围内的居中位置, 可使沥青落料流畅不受阻挡, 避免污染和堵塞 开口。 0054 第一涂布运料管610直径与第一涂布内管311直径相同。 由于第一涂布运料管610 出口端与第一涂布内管311相连通, 两条圆管直径相同时, 沥青流动状态最平稳。 若第一涂 布运料管610直径小于第一涂布内管311直径, 沥青进入第一涂布内管311时会产生大量气 泡; 而若第一涂布运料管610直径大于第一涂布内管311直径, 则在两条。

41、圆管的转接处沥青 的流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塞, 均不利于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防水卷材。 0055 第一涂布运料管610弯折处设有圆角, 圆角大小为80 。 第一涂布运料管610由水平 放置管经弯折后变成垂直放置管, 中间的弯折处设计70 -90 的圆角, 可使沥青的输送更加 通畅和平稳。 0056 第二涂布管320与第一涂布管310的结构相同, 第二涂布管320为包括用于沥青料 流动的第二涂布内管321和用于导热油流动的第二涂布外管322的双层夹套结构。 第二涂布 外管落料口3221纵截面锥形角度为30 , 第二涂布内管落料口3211宽度为2.5mm, 第二涂布 管外管落料口3221长度为1.5。

42、m, 第二涂布内管落料口3211长度为1.2m。 第二涂布内管落料 口3211长度小于第二涂布外管落料口3221长度, 且第二涂布内管落料口3211位于第二涂布 外管落料口3221的居中部位。 第二涂布运料管620直径与第二涂布内管321直径相同。 第二 涂布运料管620弯折处设有圆角, 圆角大小为80 。 0057 如图7所示, 为本实施例的上料辊121和料池111, 上料辊121表面为磨砂面。 由于上 料辊121与胎基布为滚动接触, 上料辊121所接触胎基布的位置仅为滚动上表面最高处切 线, 为保证一定的涂覆效果, 将上料辊121表面加工成磨砂面, 可增大摩擦力, 从而增大沥青 的涂覆率和。

43、均匀性。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1822267 A 10 0058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 上料辊121直径为800mm, 上料辊121的直径越大, 与胎基 布的接触面积就越大, 为保证较好的涂覆效果, 将上料辊121的直径设在600800mm之间。 料池111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防水卷材生产线停工时, 需要及时将料池111内的沥青清 理干净, 该结构方便沥青流出, 不留死角。 0059 如图8-12所示, 为本实施例的溢料机构, 包括用于供料的溢料运料管630和用于涂 布的溢料斗400, 溢料斗400的纵截面为非对称倒梯形, 溢料斗400安装于溢料运料管630上 方, 溢料。

44、斗下表面401开设沥青入口402, 溢料运料管630上端开设运料管溢出口631, 运料管 溢出口631设于沥青入口402内。 本实施例中非对称倒梯形设计可使溢料斗400的上表面开 口大小和料斗深度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上表面开口较大, 同时料斗较浅, 得到一种小型化 设计的溢料机构, 溢料斗400内残留的沥青料少, 即使停机后重新开机, 残存在料斗内的少 量沥青也很快能融解, 因此溢料斗400固定安装, 不必翻转, 能达到对胎基布下表面涂布的 同时节约了涂盖设备安装和使用所占的空间。 0060 本实施例中溢料斗400包括第一侧壁404和朝向沥青防水卷材传送方向具有一定 倾角的第二侧壁406, 。

45、第二侧壁406纵截面长度大于第一侧壁404纵截面长度, 溢料斗上表面 403开口呈水平状, 与上方传送的胎基布相水平, 沥青在胎基布上分布均匀, 制得的防水卷 材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406纵截面长度是第一侧壁404纵截面长度的3倍, 溢料斗 400的第二侧壁406倾角选为60 。 第一侧壁404上方设用于加高的第一加高板405, 第二侧壁 406上方设用于加高的第二加高板407, 第一加高板405和第二加高板407均为竖直挡板。 运 料管溢出口631宽度为2mm, 沥青入口402宽度为3mm, 运料管溢出口631宽度小于沥青入口 402宽度, 且运料管溢出口631位于沥青入口402的。

46、居中部位。 运料管溢出口631长度为1m, 沥 青入口402长度为1.2m, 运料管溢出口631长度小于沥青入口402长度, 且运料管溢出口631 位于沥青入口402的居中部位。 本实施例中溢料运料管630纵截面选为正方形, 具有水平的 上表面, 可以使溢料运料管630与溢料斗400交接部位配合更紧密, 防止漏料。 0061 溢料运料管630为包括运料内层632和保温层633的双层夹套结构, 保温层633设有 导热油进口和出口, 通过在保温层633内导入导热油保持溢料机构内的沥青流动性。 保温层 633内流动的是一定温度的导热油, 可为运料内层632里的沥青提供热量, 保持沥青适宜的 温度和良。

47、好的流动性, 使得涂布到胎基布的沥青层更加均匀。 溢料运料管630底部设可闭合 的排料口634, 排料口634连接到运料内层632上, 因此本实施例的溢料斗400在完成涂布后 无需翻转排料, 能节约涂盖设备安装和使用所占的空间。 0062 显然,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 而 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 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11822267 A 11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2 CN 111822267 A 12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3 CN 111822267 A 1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4 CN 111822267 A 14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5 CN 111822267 A 15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6 CN 111822267 A 16 图10 图11 图12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7 CN 111822267 A 1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防水 卷材 沥青 覆上 设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防水卷材沥青涂覆上料设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8328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