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0379845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36.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档描述: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12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10987.1 (22)申请日 2020.07.22 (71)申请人 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0082 上海市杨浦区铁岭路38号1层 (集中登记地) (72)发明人 孔舰王明辉陈盛旺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5242 代理人 黄勇亮 (51)Int.Cl. H01M 10/613(2014.01) H01M 10/615(2014.01) H01M 10/617(2014.01) H01M 10/633(201。

2、4.01) H01M 10/637(2014.01) H01M 10/658(2014.01) H01M 10/6556(2014.01) H01M 10/653(2014.01) H01M 10/6563(2014.01) H01M 10/6554(2014.01) H01M 10/6568(2014.01) H01M 10/42(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 控装置, 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 旨在解决现有 的储能系统热管理多采用风扇控制方式, 无法及 时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 若系统工作于寒冷地 区, 。

3、风扇控制方式无制热功能, 整个系统将在不 适宜温度范围内工作的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要 点是包括中心处理装置、 温度调节装置、 电池状 态监测装置、 环境检测装置和多组储能电池; 所 述中心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计算装置, 所述 控制装置连接有设置在每一调节管上的电控阀 并控制电控阀的开口大小, 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 据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 流计算温度调节装置的功率。 达到了便于根据环 境针对储能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1834701 A 2020.10.27 CN 111834701 A 1.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4、,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心处理装置(1)、 温度 调节装置(2)、 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 环境检测装置(12)和多组储能电池(3); 所述环境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储能电池(3)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反馈给中 心处理装置(1); 所述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用于监测储能电池(3)的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并反馈给中 心处理装置(1);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2)包括制冷装置(21)、 制热装置(22)、 送风装置(23)和送风管 (24), 所述制冷装置(21)和制热装置(22)均连接在送风管(24)的一端, 所述送风管(24)位 于每组储能电池(3)处设置有调节管(241)以对单组储能电池。

5、(3)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送风 装置(23)设置在送风管(24)中促进空气流动; 所述中心处理装置(1)包括控制装置(10)和计算装置(100), 所述控制装置(10)连接有 设置在每一调节管(241)上的电控阀(2411)并控制电控阀(2411)的开口大小, 所述计算装 置(100)用于根据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3)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计算温度调节装置(2) 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 池(3)周围设置有保护壳体(31), 所述保护壳体(31)内部设置有放置单组储能电池(3)的分 割区域(30), 所述调节管(241)与分割区。

6、域(30)一一对应, 所述保护壳体(31)内侧壁设置有 隔热材料层(311), 所述送风管(24)外侧壁设置有隔热层(2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储 能电池(3)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储能电池(3)温度数据的温度检测装置(13), 所述温度检测 装置(13)通信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 要求4所述的温控装置以及温度均衡装置(4), 所述温度均衡装置(4)包括导热铜管(41)、 导 热液、 导热泵(42)和中转池(43), 所述导热铜管(41)均匀环绕。

7、在分割区域(30)中, 所述导热 泵(42)设置在中转池(43)底部以将导热液泵送进导热铜管(41)中, 所述导热铜管(41)远离 导热泵(42)的一端连接于中转池(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转池 (43)顶部连接有冷却环管(44), 所述冷却环管(44)呈S型分布, 所述冷却环管(44)底部连通 于冷却池, 顶部连通于导热铜管(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管 (24)位于冷却环管(44)处设置有出风口(243), 所述出风口(243)设置有导流面(2431), 所 述送。

8、风管(24)靠近出风口(243)的一端设置有冷却阀(2432), 所述出风口(243)远离冷却阀 (243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扇(24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 (243)设置有支撑板(5), 所述支撑板(5)上位于冷却环管(44)顶部设置有朝向冷却环管 (44)的喷淋头(51), 所述喷淋头(51)连接有冷却水泵(52), 所述冷却水泵(52)连接于自来 水, 所述冷却水泵(52)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1), 所述中心处理装置(1)连接有环境湿度检 测装置(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其。

9、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834701 A 2 述分割区域(30)的导热铜管(41)之间设置有关断阀(411), 所述储能电池(3)表面设置有导 热硅胶层(412), 所述导热铜管(41)嵌置在导热硅胶层(41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S100、 检测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3)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并传输给中心处理装置 (1)以计算温度调节装置(2)的功率, 并根据每组储能电池(3)的差异化信息计算不同调节 管(241)上的电控阀(2411)开口大小使得每组储能电池(3)的温度。

10、上升或下降至额定温度; S200、 温度检测装置(13)对每组储能电池(3)上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温度超过额定温度 时, 启动导热泵(42), 同时打开关断阀(411)使得导热液在导热铜管(41)中以及中转池(43) 中循环; S300、 当某组或多组储能电池(3)的温度超过警戒值时, 控制装置(10)控制温度超过警 戒值的储能电池(3)对应的电控阀(2411)全开, 其余冷却阀(2432)根据计算装置(100)及温 度计算开度, 并启动制冷装置(21)进行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S200还包括下列步骤: S210、 在。

11、导热泵(42)启动之后对间隔预设时间再对储能电池(3)温度进行检测, 在储能 电池(3)的温度再持续上升时发送信号给中心处理装置(1), 中心处理装置(1)控制冷却风 扇(2433)并启动冷却水泵(52)并打开喷淋头(51)朝向冷却环管(44)喷水, 并同时通过环境 湿度检测装置(14)检测环境湿度并反馈给中心处理装置(1); S220、 间隔T时间后再次检测储能电池(3)的温度, 再储能电池(3)温度下降后设定间隔 时间T为定时周期朝向冷却环管(44)喷水; 当储能电池(3)持续上升时, 提高冷却风扇(2433)的转速。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834701 A 3 基于储能。

12、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的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 蓄能源用的蓄电池。 储能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 0003 现有公开号为CN105138053A的中国专利, 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 包含: 依次相串联 的开关柜、 变压器、 配电柜、 变流器、 断路器和电池组; 与电池组相连的电池组管理系统和动 环监测系统, 其中, 动环监测系统包含处理器、 执行单元和监测储能系统环境参数的环境参 数监测单元; 环境参数监测单元与处理器相连; 执行单元。

13、与处理器相连, 用于响应处理器的 指令进行工作, 并指示环境参数符合异常条件。 本发明对储能系统的内部环境进行监控, 一 旦环境异常, 及时得到处理。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的储能系统热管理多采用风扇控制方 式, 若系统以大功率充放电, 风扇散热能力差, 无法及时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 若系统工作 于寒冷地区, 风扇控制方式无制热功能, 整个系统将在不适宜温度范围内工作, 故有待改 善。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 的温控装置, 其具有便于根据环境针对储能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的优势。 0006 本发明的上述。

14、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包括中心处理装置、 温度调节装置、 电池状态 监测装置、 环境检测装置和多组储能电池; 0008 所述环境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储能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反馈给中心 处理装置; 0009 所述电池状态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储能电池的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并反馈给中心 处理装置; 0010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制冷装置、 制热装置、 送风装置和送风管, 所述制冷装置和 制热装置均连接在送风管的一端, 所述送风管位于每组储能电池处设置有调节管以对单组 储能电池进行温度调节, 所述送风装置设置在送风管中促进空气流动; 001。

15、1 所述中心处理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计算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设置在每一调 节管上的电控阀并控制电控阀的开口大小, 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 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计算温度调节装置的功率。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中心处理装置中的计算装置根据电池状态监测装置检测 到的储能电池的工作状态并结合环境温度计算出温度调节装置中的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834701 A 4 所需的工作功率, 并计算出每个储能电池所需要分得的空气流量并传输给控制装置, 控制 装置控制电控阀打开对应的开度并控制热装置加热或制冷装置制冷, 从而在根据环境温度 调节储能。

16、电池温度的同时还能够针对不同储能电池的工作状态作出调节, 从而根据储能电 池的差异性针对性地对储能电池进行温度调节, 从而使得储能电池适用于环境温度。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储能电池周围设置有保护壳体, 所述保护壳体内部设 置有放置单组储能电池的分割区域, 所述调节管与分割区域一一对应, 所述保护壳体内侧 壁设置有隔热材料层, 所述送风管外侧壁设置有隔热层。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分割区域将保护壳体分割成若干个用于储存储能电 池的区域并提高隔热材料层进行温度隔离, 从而大大减小了每组储能电池之间的相互影 响。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每组所述储能电池上均设。

17、置有用于检测储能电池温度数据 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对处于分割区域中的储能电池的具体 温度进行测量, 从而能够对计算装置计算的结果进行校验并针对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所得的 数据对计算装置计算所得的数据进行调整, 从而提高了温控装置控制的精确度, 并能够对 储能电池的温度进行准确地调节, 使得储能电池的温度处于额定温度左右。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装置以及温度均衡装置, 所述 温度均衡装置包括导热铜管、 导热液、 导热泵和中转池, 所述导热铜管均匀环绕在分割区域 中, 所述导热。

18、泵设置在中转池底部以将导热液泵送进导热铜管中, 所述导热铜管远离导热 泵的一端连接于中转池。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温度均衡装置的导热泵将导热液从中转池中泵送进导热 铜管中, 由于导热铜管均匀绕设在分割区域中, 因而能够吸收储能电池产生的热量并提高 导热铜管和导热液将热量传导至保护壳体的外部进行散发, 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另一方面, 导热泵将导热液泵送在多个分割区域间循环, 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分割区域间的 热量提高导热铜管进行循环, 从而使得各个分割区域间的温度能够提高导热铜管的循环趋 于稳定和一致, 从而无需针对不同的温度进行不同的散热或者升温, 从而节约了资源。 0019。

1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中转池顶部连接有冷却环管, 所述冷却环管呈S型分 布, 所述冷却环管底部连通于冷却池, 顶部连通于导热铜管。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冷却环管呈S型分布从而增大了冷却环管与空气的接触 面积, 从而大大增加了导热液的散热面积, 从而更便于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由于导热液 在导热泵的作用下在多个分割区域间循环, 因而能够促进分割区域中储能电池的热量散发 到保护壳体外部的环境中。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送风管位于冷却环管处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设 置有导流面, 所述送风管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冷却阀, 所述出风口远离冷却阀的一侧 设置有冷却风。

20、扇。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储能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大多以产热为主, 因而送 风管处的出风口能够将送风管中的冷风通过冷却风扇吹至冷却环管的表面, 从而能够便于 热量进行交换,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冷却铜管与空气的热交换, 从而进一步便于分割区域中 保护壳体的热量向外散发以降低分割区域内的温度。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1834701 A 5 002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出风口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上位于冷却环管顶 部设置有朝向冷却环管的喷淋头, 所述喷淋头连接有冷却水泵, 所述冷却水泵连接于自来 水, 所述冷却水泵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 所述中心处理装置连接有环境。

21、湿度检测装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支撑板上固定的喷淋头在冷却水泵的作用下朝向冷却环 管进行喷水, 由于冷却环管中的水温度较高且散热风扇朝向冷却环管吹风, 因而喷出的水 附着在冷却铜管的表面上通过蒸发吸热, 能够带走冷却铜管中大量的热量, 从而大大提高 了冷却铜管的散热效率。 002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相邻两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导热铜管之间设置有关断阀, 所 述储能电池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层, 所述导热铜管嵌置在导热硅胶层中。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关断阀的设置便于将不同分割区域的导热液进行隔断, 使得关断阀打开, 导热液循环时导热液起到热量载体的作用; 使得关断阀关。

22、闭, 导热液静止 时导热液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由于导热液为蒸馏水, 其比热容较大, 因而能够对分割区域 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 从而有效减轻某一分割区域温度过高的情况; 导热硅胶垫的导热性 能优异, 又优异导热铜管包裹在导热硅胶垫中, 因而便于促进储能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至 导热铜管中。 0027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的控制方法, 其具有 便于根据环境针对储能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的优势。 0028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29 S100、 检测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并传输给中心处理装置 以计算温度调节装置的功率, 并根。

23、据每组储能电池的差异化信息计算不同调节管上的电控 阀开口大小使得每组储能电池的温度上升或下降至额定温度; 0030 S200、 温度检测装置对每组储能电池上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温度超过额定温度时, 启动导热泵, 同时打开关断阀使得导热液在导热铜管中以及中转池中循环; 0031 S300、 当某组或多组储能电池的温度超过警戒值时, 控制装置控制温度超过警戒 值的储能电池对应的电控阀全开, 其余冷却阀根据计算装置及温度计算开度, 并启动制冷 装置进行制冷。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采用上述梯度型的调节方式, 自储能电池开始工作到储 能电池温度升高散热全过程, 都能够便于根据环境以及储能电。

24、池的工作状态调节温控装置 的工作状态, 从而便于对储能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 大大改善了储能电池的工作环境, 使得 储能电池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以较好的工作状态充电或者放电。 003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步骤S200还包括下列步骤: 0034 S210、 在导热泵启动之后对间隔预设时间再对储能电池温度进行检测, 在储能电 池的温度再持续上升时发送信号给中心处理装置, 中心处理装置控制冷却风扇并启动冷却 水泵并打开喷淋头朝向冷却环管喷水, 并同时通过环境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环境湿度并反馈 给中心处理装置; 0035 S220、 间隔T时间后再次检测储能电池的温度, 再储能电池温度下降后设定间隔时 。

25、间T为定时周期朝向冷却环管喷水; 当储能电池持续上升时, 提高冷却风扇的转速。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储能电池开始充电或者向外放电时, 其温度往往会升 高, 因而在检测到储能电池温度高于额定温度时通过上述控制方法控制温控装置进行降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834701 A 6 温, 从而促进了储能电池的温度向外散发, 并且能够减少整个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能源, 以 最大效率和最小资源, 高效地解决了储能电池的散热问题。 003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8 1、 采用了中心处理装置、 温度调节装置、 电池状态监测装置、 环境检测装置、 控制 装置、 计算。

26、装置、 保护壳体、 隔热材料层、 隔热层和温度检测装置相配合的技术, 从而产生便 于促进储能电池散热以保证储能电池恒温的效果; 0039 2、 采用了导热铜管、 导热也、 导热泵、 中转池、 冷却环管、 出风口、 导流面、 冷却阀和 冷却风扇相配合的技术, 从而产生促进储能电池多余的热量向外散发的效果; 0040 3、 采用了支撑板、 散热风扇、 冷却水泵、 环境制度检测装置、 关断阀和导热硅胶垫 相配合的技术, 从而产生便于进一步促进储能电池恒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实施例中中心处理装置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0042 图2为实施例中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 0043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出风口与冷却环管处结构的示意图。 0044 图中: 1、 中心处理装置; 10、 控制装置; 100、 计算装置; 11、 电池状态监测装置; 12、 环境检测装置; 13、 温度检测装置; 14、 环境湿度检测装置; 2、 温度调节装置; 21、 制冷装置; 22、 制热装置; 23、 送风装置; 24、 送风管; 241、 调节管; 2411、 电控阀; 242、 隔热层; 243、 出风 口; 2431、 导流面; 2432、 冷却阀; 2433、 冷却风扇; 3、 储能电池; 31、 保护壳体; 30、 分割区域; 311、 隔热材料层; 4、 温度。

28、均衡装置; 41、 导热铜管; 411、 关断阀; 412、 导热硅胶层; 42、 导热 泵; 43、 中转池; 44、 冷却环管; 5、 支撑板; 51、 喷淋头; 52、 冷却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 实施例: 0047 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 参照图1和图2, 其包括中心处理装置1、 温度调节装置2、 电池状态监测装置11、 环境检测装置12和多组储能电池3; 0048 参照图1和图2, 环境检测装置12为环境温度传感器, 其安装在远离储能电池3处, 用于检测储能电池3所处的环境温度并将环境温度反馈给中心处理装置1; 。

29、电池状态监测装 置11用于监测储能电池3的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并反馈给中心处理装置1。 0049 参照图1和图2, 温度调节装置2包括制冷装置21、 制热装置22、 送风装置23和送风 管24, 制冷装置21和制热装置22均连接在送风管24的一端, 制热装置22为电阻加热器, 用于 对空气进行加热; 制热装置22为微型空调, 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 送风装置23将加热或制冷 之后的空气输送进送风管24中。 送风管24位于每组储能电池3处一体成型有调节管241以对 单组储能电池3进行温度调节, 送风装置23通过螺栓安装在送风管24中促进空气朝向每组 储能电池3流动。 0050 参照图1和图2, 储能。

30、电池3周围包裹有保护壳体31, 保护壳体31内部通过分隔板形 成放置单组储能电池3的分割区域30, 调节管241与分割区域30一一对应, 保护壳体31内侧 壁通过螺栓安装有隔热材料层311, 送风管24外侧壁包裹有隔热层242, 从而减轻外界环境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834701 A 7 温度对送风管24内部温度的影响。 0051 参照图1和图2, 中心处理装置1包括控制装置10和计算装置100, 控制装置10连接 有设置在每一调节管241上的电控阀2411并控制电控阀2411的开口大小, 电控阀2411为数 显式流量控制阀。 计算装置100用于根据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3的工作。

31、电压和工作电流计 算温度调节装置2的功率, 从而计算最合适的功率以及电控阀2411的开度大小。 在加热时开 度小, 而在制冷时开度大, 从而尽可能保证所有的储能电池3温度动态平衡。 0052 参照图1和图2, 每组储能电池3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储能电池3温度数据的温度检 测装置13, 温度检测装置13为温度传感器并安装在远离调节管241的一侧。 温度检测装置13 通过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1, 根据温度检测装置13检测所得数据对制冷 装置21或者制冷装置21的功率以及电控阀2411的开度进行调节。 0053 参照图1和图2, 本实施例还包括温度均衡装置4, 温度均衡装置4包括导热铜管。

32、41、 导热液、 导热泵42和中转池43。 导热液为蒸馏水, 中转池43为金属制封闭盒体, 导热铜管41 均匀环绕在分割区域30中, 导热泵42安装在中转池43底部以将导热液泵送进导热铜管41 中, 导热铜管41远离导热泵42的一端连接于中转池43。 0054 参照图1和图2, 中转池43顶部连接有冷却环管44, 冷却环管44呈S型分布, 冷却环 管44沿竖直线对称设置有两根, 两根冷却环管44底部通过三通共同连通于冷却池, 两根冷 却环管44顶部通过三通连通于导热铜管41。 0055 参照图2和图3, 送风管24位于冷却环管44处一体成型有出风口243, 出风口243一 体成型有导流面243。

33、1, 送风管24靠近出风口243的一端通过法兰安装有冷却阀2432, 冷却阀 2432为电磁阀。 出风口243远离冷却阀243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风扇2433, 冷却风扇2433为轴 流风扇, 风向朝向冷却环管44。 电控阀2411打开, 送风管24内的热风或者冷风能够从出风口 243吹至冷却环管44上对冷却环管44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0056 参照图2和图3, 出风口243焊接固定有支撑板5, 支撑板5上位于冷却环管44顶部通 过螺栓安装有朝向冷却环管44的喷淋头51, 喷淋头51为电磁控制。 喷淋头51连接有冷却水 泵52, 冷却水泵52连接于自来水, 冷却水泵52连接于中心处理装置1, 中。

34、心处理装置1连接有 环境湿度检测装置14, 环境湿度检测装置14为湿度传感器。 0057 参照图2和图3, 相邻两个分割区域30的导热铜管41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有关断阀 411, 储能电池3表面粘接固定有导热硅胶层412, 导热铜管41嵌置在导热硅胶层412中并将 导热铜管41包裹在内, 导热硅胶层412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从而更促进热量传导至导热铜 管41上。 0058 参照图1至图3, 本申请实施例还管理一种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温控装置的控制 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0059 S100、 检测环境温度以及储能电池3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并传输给中心处理装 置1以计算温度调节装置2的功率, 并。

35、根据每组储能电池3的差异化信息计算不同调节管241 上的电控阀2411开口大小使得每组储能电池3的温度保持在额定温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储 能电池3的额定温度时, 需要对储能电池3所处的环境进行加热, 此时以制热装置22的最大 功率并控制所有的电控阀2411以最大开度打开, 将储能电池3升温到额定温度。 当环境温度 高于额定温度时可直接对储能电池3进行充电, 此时则需要计算储能电池3的充电功率以计 算制冷装置21的功率并调节电控阀2411的开度, 由于部分电池在充电, 而其他电池可能处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834701 A 8 于闲置状态, 因而需要针对储能电池3的充电功率分配制。

36、冷装置21输出的冷空气流速, 以使 得资源最大化利用。 0060 S200、 温度检测装置13对每组储能电池3上的温度进行检测, 当温度超过额定温度 时, 启动导热泵42, 导热泵42将中转池43内的导热液不断泵送进导热铜管41中使得导热液 在导热铜管41中以及中转池43中循环, 从而能够将储能电池3的热量经过导热液以及导热 铜管41传导至外部进行散发。 0061 S210、 在导热泵42启动之后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环境温度高于额定温度时, 在 储能电池3的温度再持续上升时发送信号给中心处理装置1, 中心处理装置1控制冷却风扇 2433并启动冷却水泵52并打开喷淋头51朝向冷却环管44喷水。

37、, 并同时通过环境湿度检测装 置14检测环境湿度并反馈给中心处理装置1。 中心处理装置1根据环境湿度计算重新检测储 能电池3温度的时间并控制喷淋头51朝向冷却环管44喷淋的间隔频率, 当环境湿度较大时 提高喷水的频率, 使得蒸发的面积更大。 0062 S220、 间隔T时间后再次检测储能电池3的温度, 再储能电池3温度下降后设定间隔 时间T为定时周期朝向冷却环管44喷水; 当储能电池3持续上升时, 提高冷却风扇2433的转 速, 以提高蒸发散热的效率。 当环境湿度饱和时, 发送信号给中心控制装置10, 控制制冷装 置21启动, 以额定功率的一半工作并通过计算装置100计算每个电控阀2411的开。

38、度 0063 S300、 当某组或多组储能电池3的温度超过警戒值时, 控制装置10控制温度超过警 戒值的储能电池3对应的电控阀2411全开, 其余电控阀2411根据计算装置100进行计算开 度, 并启动制冷装置21以额定输出功率进行制冷。 006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故: 凡依本发明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834701 A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111834701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111834701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111834701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基于 电池 温度 差异 温控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储能电池温度差异的温控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798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