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10377276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档描述:

《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55492.0 (22)申请日 2020.07.31 (71)申请人 深圳市宇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 道新澜社区观光路1303号鸿信工业园 3号厂房501; 1号厂房501 (72)发明人 陆春张平马金玉刘开中 (51)Int.Cl. G01N 1/34(2006.01) G01N 1/38(2006.01) G01N 33/53(2006.01) B01D 69/12(2006.01) B01D 61/00(2006.01。

2、) B01D 29/0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血检测装置, 全血检测 装置上设有样本容纳腔, 所述样本容纳腔内设有 隔离结构, 隔离结构将所述样本容纳腔分隔形成 全血区和血浆区,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隔离件上的过滤结构, 所述过滤结构 用于将全血分离得到血浆。 检测时将全血样本加 入到全血区, 全血样本中的血浆成分通过所述过 滤结构过滤到所述血浆区, 从血浆区取血浆样本 进行反应, 实现全血与血浆的快速分离。 本发明 的全血检测免疫分析全血检测装置结构简单、 操 作方便、 性能优异, 能够对全血直接。

3、进行快速体 外免疫诊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4页 CN 111829862 A 2020.10.27 CN 111829862 A 1.一种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血检测装置上设有样本容纳腔, 所述样本容 纳腔内设有隔离结构, 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样本容纳腔分隔形成全血区和血浆区, 所述隔 离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隔离件上的过滤结构, 所述过滤结构用于将全血分离得 到血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结构为过滤微孔或滤 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为0.5 m5 m; 所述滤膜。

4、选自醋酸纤维膜、 聚酰胺复合膜、 醋酸纤维素膜、 聚砜膜、 聚醚砜膜、 聚酰胺 膜、 聚丙烯腈膜、 硝酸纤维素膜、 复合膜、 醋酸-硝酸纤维素复合膜、 聚碳酸酯膜、 聚酰胺膜、 玻璃纤维膜和滤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滤膜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 以加快过滤速度,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型、 阳离 子型、 两性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或曲拉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为0 60 。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还 包括隔离件与所述隔离件的中部区域或下部区域连接的横板, 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横 板上, 所述隔离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60 , 所述横板与所述隔离件的夹角为15 18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纳腔为柱状, 所述样 本容纳腔的底部为一个球面、 一个锥形面、 两个球面或两个锥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血检测装置上还设有试剂 容纳腔, 所述试剂容纳腔用于容纳免疫诊断试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力装置, 所述压力装置 与所述全血区连接, 从而对所。

6、述全血区形成正压, 以加快滤过速度; 或者, 所述压力装置与所述血浆区连接, 从而对所述血浆区形成负压, 以加快滤过速 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全血样本加入到 样本容纳腔的全血区, 全血样本中的血浆成分通过过滤结构过滤到血浆区, 在血浆区得到 待测血浆样本, 分配待测血浆样本至试剂容纳腔, 与免疫诊断试剂进行反应, 经过稀释、 反 应、 分离、 清洗、 检测等步骤, 通过测定仪器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829862 A 2 一种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检测技术领域, 。

7、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体外诊断试剂是指在疾病的预防、 诊断、 治疗监测、 预后观察、 健康状态评价以及 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 对人体样本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 具体来说就是对人体的各种 体液、 细胞、 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的试剂, 和人们健康息息相关, 例如人们去体检时候检测病 原、 抗体、 查询血型、 基因以及遗传疾病都需要体外诊断试剂进行检测。 体外诊断试剂包含 血液、 生化、 免疫、 分子生物、 细菌、 POCT等几大方面。 从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按照诊断方 式细分, 免疫诊断, 临床生化诊断以及分子诊断占据前三, 发达国家的临床生化诊断和免疫 诊。

8、断市场已经接近成熟, 而POCT和分子诊断是诊断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的免疫诊断试 剂,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是最主要的两大体外诊断试剂市场。 0003 免疫诊断试剂按照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分析(ELISA)技术、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 术等。 0004 在体外诊断领域, 常用的血液样本类型为血清或血浆, 由于不存在红细胞等干扰 物质,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但是血浆或血清样本通常需要将全血样本经过血液处理步骤得 到, 常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或需要经过繁琐的处理步骤。 血清样本采用非抗凝采血管进行 采集, 至少需要3。

9、0分钟的血液凝固时间得到血清样本。 血浆样本虽然不需要等待凝固, 但也 需要静置或借助离心机离心5-10分钟, 不能采血后马上用于检测, 离心力也可能对红细胞 造成损害导致溶血现象。 但是目前临床上对快速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急诊科、 ICU 等科室, 要求采血后20分钟内即能出具检测报告。 因此, 利用不用处理的全血进行检测在临 床应用上具有切实的需求。 0005 专利文献CN1243251A公开了一种全血过滤方法, 通过红细胞凝集素将红细胞聚集 后过滤使用。 但是该方法需要额外的抗红细胞抗体或凝集素, 稳定性较差且增加了试剂成 本。 专利文献CN2485656Y公开了一种层析试剂盒,。

10、 通过多层滤膜层叠, 血液通过水平迁移达 到与血细胞进行分离的目的, 该专利主要涉及层析产品, 无法应用于液相反应试剂, 产品检 测灵敏度和重复性等性能均较低。 专利文献CN109925884A公开了包括红细胞凝集素膜与亲 水滤膜上下层叠的方式来进行全血过滤, 该专利也存使用红包细胞凝集素的问题, 稳定性 较差。 也有厂家的试剂采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样本稀释液对全血样本进行稀释混匀, 然后 再取稀释后的样本进行免疫检测, 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是全血样本跟后续试剂如磁珠和酶标 记物试剂等进行反应, 全血样本中存在红细胞等干扰物质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0006 因此, 本发明力求研发出一种能够采。

11、用全血进行检测, 不需要全血处理过程, 能够 在短时间能进行检测的装置。 说明书 1/10 页 3 CN 111829862 A 3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可实现快速进行全血检测的装 置, 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性能优异的优点。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血检测装置, 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全血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血检测装置上设有样本容纳腔, 所述样本 容纳腔内设有隔离结构, 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样本容纳腔分隔形成全血区和血浆区, 所述 隔离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隔离件上的过滤结构, 所述过。

12、滤结构用于将全血分离 得到血浆。 0010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过滤结构为过滤微孔或滤膜。 0011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过滤微孔的孔径为0.5 m5 m。 0012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滤膜选自醋酸纤维膜、 聚酰胺复合膜、 醋酸纤维素 膜、 聚砜膜、 聚醚砜膜、 聚酰胺膜、 聚丙烯腈膜、 硝酸纤维素膜、 复合膜、 醋酸-硝酸纤维素复 合膜、 聚碳酸酯膜、 聚酰胺膜、 玻璃纤维膜和滤纸中的至少一种。 0013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滤膜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 以加快过滤速度, 所述表 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014 在。

13、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或曲拉通。 0015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隔离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60 。 0016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隔离结构包括隔离件以及与所述隔离件的中部区域 或下部区域连接的横板, 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横板上, 所述隔离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0 60 , 所述横板与所述隔离件的夹角为15 180 。 0017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样本容纳腔为柱状, 所述样本容纳腔的底部为一个 球面、 一个锥形面、 两个球面或两个锥形面。 0018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全血检测装置上还设有试剂容纳腔, 所述试剂容纳 腔用于容纳免疫。

14、诊断试剂。 0019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全血检测装置, 还包括压力装置, 所述压力装置与所 述全血区连接, 从而对所述全血区形成正压, 以加快滤过速度; 0020 或者, 所述压力装置与所述血浆区连接, 从而对所述血浆区形成负压, 以加快滤过 速度。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血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全血样本分配到 样本容纳腔的全血区, 全血样本中的血浆成分通过过滤结构过滤到血浆区, 在血浆区得到 待测血浆样本, 分配待测血浆样本至试剂容纳腔, 与免疫诊断试剂进行反应, 经过稀释、 反 应、 分离、 清洗、 检测等步骤, 通过测定仪器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0022。

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1)全血样本上样检测, 无需样本处理过程。 在免疫诊断试剂, 常规样本类型为血 清或血浆。 血清样本采血后需要等待0.5-1小时, 以使血液凝固析出血清类型用于检测, 或 者使用血清促凝管, 但是需要对促凝管进行离心操作, 离心5-10分钟; 血浆样本采血后需要 使用特定转速离心机进行离心10分钟左右, 以获取血浆样本。 上述样本类型均存在操作步 骤繁琐, 耗时长(整个操作过程将近半小时)的弊端。 而本发明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 采集抗 凝血后无需任何处理过程, 直接加全血样本, 全血过滤后获得血浆标本进行上样检测。 说明书 2/10 页。

16、 4 CN 111829862 A 4 0024 (2)全血样本过滤速度快。 加入150uL全血样本后, 在1分钟左右完成全血过滤过 程。 或者在全血区通过连接加压装置, 对全血区施加一定压力, 或在血浆区连接抽压装置, 使血浆区形成一定的负压, 以加快滤过速度, 10秒内即可完成全血过滤过程, 从另一侧立即 取血浆样本进行检测。 该全血检测装置特别适合医院急诊科、 ICU等科室对检测速度要求较 高的场合。 0025 (3)全血检测装置测试性能优异。 全血过滤后最终以血浆样本进行检测, 同常规免 疫试剂完全相同, 试剂的测试性能可媲美任何常规免疫诊断试剂。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

17、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 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全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离件上过滤结构为过滤微孔时的隔离件剖视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离件上过滤结构为滤膜时的隔离件剖视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样本容纳腔的剖视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样本容纳腔的剖视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全血区连接加压装置时的样本。

18、位的剖视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血浆区连接抽压装置时的样本位的剖视图; 0034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全血检测装置同进口贝克曼试剂临床样本测定值相关性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 明, 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

19、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 店购买得到的。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所示, 一种全血检测装置100, 该全血检测装置100上设有样本容纳腔111, 样 本容纳腔111内设有隔离结构120, 隔离结构120将样本容纳腔111分隔形成全血区130和血 浆区140, 隔离结构120包括隔离件以及设置在隔离件上的过滤结构150, 过滤结构150用于 将全血分离得到血浆。 本实施方式中, 全血检测装置100为长条形, 包括多孔条状物110, 条 状物110上设置了多个容纳腔, 容纳腔的开口位于条状物110的上表面, 全血检测装置上还 设有试剂容纳腔(未标号), 试剂容纳腔用于容纳免疫诊断试剂, 试剂。

20、容纳腔为多个。 0038 本实施方式中, 样本容纳腔111为柱状, 柱状的样本容纳腔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平 行, 样本容纳腔111的底部为球面,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样本容纳腔111的底部可以为一 个球面、 一个锥形面、 两个球面或两个锥形面。 说明书 3/10 页 5 CN 111829862 A 5 0039 如图2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 过滤结构150设置在隔离件的下部区域, 过滤结构150 为过滤微孔160, 过滤微孔160的孔径为0.5 m5 m, 优选为5 m。 进一步地, 隔离件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0 60 , 该夹角可根据实际调整, 优选为0 。 0040 使用时, 全血样本加。

21、入至全血区130, 全血样本中的血浆成分经过过滤微孔160过 滤, 在血浆区140得过滤后的血浆样本。 通常150 L的全血样本在1分钟可以过滤完毕。 试剂 位包括标记试剂位210、 第一清洗液位310、 第二清洗液位410、 第三清洗液位510、 固相试剂 位710、 样本稀释液位810、 底物液位910及检测位930等。 试剂位内含有预分装在其中的试 剂, 包括相应的免疫诊断试剂。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 标记试剂位210内含有酶标试剂, 如辣 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待测抗体, 固相试剂位710中含有磁珠, 磁珠的粒径为 100nm10 m, 底物液为鲁米诺或AMPPD等。 0041。

22、 检测方法包括, 全血样本加入至全血区130, 全血样本中的血浆成分经过过滤微孔 160过滤, 在血浆区140得过滤后的血浆样本, 从血浆区140吸取过滤后的血浆样本50 L, 然 后吸取样本稀释液位810中的样本稀释液50 L, 至空孔位920进行稀释混匀, 然后吸取稀释 混匀后的样本50 L, 并依次吸取酶标试剂50 L加入到固相试剂位710, 混匀后进行免疫反应 5分钟。 反应结束后, 反应物产物进行磁性分离, 依次通过第一清洗液位310、 第二清洗液位 410、 第三清洗液位510, 经过清洗液洗涤3次, 然后吸取底物液位910中的底物液至检测位 930进行光电检测。 仪器根据检测后的。

23、光电值自动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整个检测过程耗 时15分钟左右, 可以满足临床上快速诊断的需求。 0042 实施例2 0043 如图3所示, 样本容纳腔111通过设有隔离结构120, 将样本容纳腔111分隔形成全 血区130和血浆区140两部分。 隔离结构120包括隔离件及设置在隔离件上的过滤结构150, 过滤结构150为滤膜170。 滤膜170选自醋酸纤维膜、 聚酰胺复合膜、 醋酸纤维素膜、 聚砜膜或 聚醚砜膜、 聚酰胺膜、 聚丙烯腈膜、 硝酸纤维素膜、 复合膜、 醋酸-硝酸纤维素复合膜、 聚碳酸 酯膜、 聚酰胺膜、 玻璃纤维膜、 滤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为聚醚砜膜、 复合膜、 玻璃纤维膜。

24、等。 0044 进一步地, 滤膜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 以加快过滤速度, 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 型、 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优选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如吐温、 曲 拉通等。 0045 实施例3 0046 如图4所示, 作为优化设计, 样本容纳腔111可适当增大孔深, 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柱 状, 该深度至少大于样本容纳腔口的直径, 这种结构设计可加快全血样本的过滤速度。 这种 结构设计可能存在样本容纳腔111孔位较深, 若样本容纳腔111与全血检测装置上的试剂容 纳腔一体成型, 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 从而影响全血检测装置的包装大小。 作为更优化设 计, 可将样本容纳腔111。

25、设计为独立结构, 储存时与全血检测装置分开存放, 使用时将样本 容纳腔111和全血检测装置嵌合到一起, 然后进行正常的检测操作。 0047 全血检测装置的材料选自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48 实施例4 0049 如图5所示, 隔离结构120包括隔离件以及与隔离件的中部区域或下部区域连接的 横板122, , 横板122设置于血浆区140, 过滤结构150设置在横板122上, 该过滤结构150为过 说明书 4/10 页 6 CN 111829862 A 6 滤微孔或滤膜。 在本实施例中, 隔离件为隔离板, 隔离板下部距离样本容纳腔底。

26、面留有空隙 121, 全血样本可通过该空隙流到过滤结构150的下方。 隔离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60 , 优选为0 , 横板122与隔离件的夹角为15 180 , 优选为90 。 这种结构设计可充分利 用连通器的原理, 利用重力的作用, 使全血样本通过横板122上的过滤结构, 在血浆区140横 板122上方得到血浆样本, 该结构能够加快全血过滤速度, 提高全血过滤效率。 当然作为优 化的深入, 还有其他更优的结构设计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0 实施例5 0051 如图6所示, 全血检测装置还包括压力装置, 压力装置与所述全血区连接, 从而对 所述全血区形成正压, 以加快滤过速度。 。

27、或者, 如图7所示, 压力装置与所述血浆区连接, 从 而对所述血浆区形成负压, 以加快滤过速度。 这种设计方式在10秒内即可完成全血过滤过 程, 从血浆区140立即取血浆样本进行检测。 该全血检测装置特别适合医院急诊科、 ICU等科 室对检测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0052 实施例6 0053 在一实施例中,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滤膜进行处理的步骤包括, 用纯化水将表面活 性剂配制成适合浓度的溶液, 如吐温-20或曲拉通X-100配置成1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用配制好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浸泡过滤膜, 如聚醚砜膜、 复合膜、 玻璃纤维膜等, 浸泡时间为 0.51h, 于3538温度下进行干燥, 然后将过。

28、滤膜裁切成合适尺寸, 组装到隔离件上。 0054 对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处理不同的过滤膜进行方法筛选试验, 分别检测过滤时间、 血浆得率及溶血情况, 结果见表1: 0055 0056 0057 表1 0058 通过表1的数据可得到, 选择聚醚砜膜用TW-40或TW-80进行处理, 过滤时间在1分 钟以内, 血浆得率较高, 且无溶血反应; 选择复合膜用TW-80进行处理, 过滤时间在1分钟左 说明书 5/10 页 7 CN 111829862 A 7 右, 血浆得率较高, 且无溶血反应; 选择玻璃纤维膜用TW-80处理, 过滤时间在1分钟以内, 血 浆得率较高, 且无溶血反应。 0059 实施例7 。

29、0060 性能测试: 使用实施例1-6中的全血检测装置, 在试剂容纳腔中装入肌钙蛋白-I (cTnI)碱性磷酸酶酶促化学发光试剂, 分别对试剂的检出限、 线性范围、 重复性及临床样本 相关性等性能进行测试。 0061 检出限测试: 样本容纳腔中过滤得到的血浆样本用样本稀释液进行稀释后, 按照 实施例1中所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采用三个批次的全血检测装置, 每批次重复测定20次, 得出20次结果的RLU值(相对发光值), 计算其平均值(X)和标准差(SD), 得出X+2SD, 根据样 本稀释液和相邻校准品之间的浓度RLU值结果进行两点线性回归拟合得出一次方程, 将X +2SD的RLU值代入上述方。

30、程, 求出对应的浓度值, 即为空白限。 结果如表2所示: 0062 说明书 6/10 页 8 CN 111829862 A 8 0063 表2 0064 如表2的数据可知, 本发明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检测限均不大于0.008ng/mL, 灵敏 度较高。 0065 线性验证: 将高浓度的cTnI样本用阴性血浆样本梯度稀释至50ng/mL、 25ng/mL、 5ng/mL、 1ng/mL、 0.2ng/mL、 0.01ng/mL。 对每一浓度的样本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全血检测装 置重复检测3次, 计算其平均值, 将结果平均值和稀释比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 并 计算线性相关系数(R)。 结果见表3。

31、: 0066 0067 表3 0068 根据表3的数据, 计算相关系数R1.0, 即本全血检测装置的线性范围0.01-50ng/ mL, 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0069 重复性测试: 用实施例1中同一批号的全血检测装置, 用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值 50水平的临床样本, 样本重复检测10次, 计算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SD), 根据公式(1)求得变异系数(CV)。 要求重复性样本变异系数CV值不超过10.0。 结果 见表4。 0070 0071式中: 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0072 SD标准差; 0073 CV变异系数。 说明书 7/10 页 9 CN 111829862 A 9 0074。

32、 0075 0076 表4 0077 根据表4的数据, 本全血检测装置的重复性CV均在6以内, 重复性较高。 0078 临床样本相关性试验: 选取40份临床样本(涵盖整个线性范围), 其中50样本浓 度值在参考区间外, 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全血检测装置与贝克曼肌钙蛋白-I化学发光检 测系统进行对比, 计算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 结果如 0079 表5: 说明书 8/10 页 10 CN 111829862 A 10 0080 0081 0082 表5 0083 根据表5的数据, 采用本发明全血检测装置测定的结果为纵坐标, 以贝克曼试剂测 定的结果为横坐标作回归分析, 如图8所示, 相关方程。

33、为: y1.0817X-0.0599, 相关系数R 0.998。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 本发明全血检测装置同进口贝克曼试剂临床样本测定值相 关性良好。 0084 综上所述, 本发明全血检测装置具有非常优良的检测性能。 说明书 9/10 页 11 CN 111829862 A 11 0085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10/10 页 12 CN 111829862 A 12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3 CN 111829862 A 1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4 CN 111829862 A 14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5 CN 111829862 A 15 图8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6 CN 111829862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血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7727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