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家用电器设备.pdf
《蒸汽家用电器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家用电器设备.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31041.4 (22)申请日 2020.04.24 (30)优先权数据 1904525 2019.04.29 FR (71)申请人 SEB公司 地址 法国埃库利 (72)发明人 斯特凡洛普雷特 尼古拉斯洛谢埃里克涅托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代理人 王蕊杨倩 (51)Int.Cl. F22B 1/28(2006.01) F22B 33/18(2006.01) D06F 75/14(2006.01) D06F 81/08(2006.。
2、01) (54)发明名称 蒸汽家用电器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家用电器设备, 其具有 主体(10), 包括: 蒸汽产生装置, 以及电子控制单 元, 其构造成控制蒸汽产生装置; 家用电器设备 的主体(10)还包括第一对开口(11a, 11b), 所述 第一对开口(11a, 11b)构造成能够通过热对流来 产生电子控制单元的冷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CN 111853741 A 2020.10.30 CN 111853741 A 1.一种蒸汽家用电器设备, 其具有主体(10), 包括: -蒸汽产生装置(20), 以及 -电子控制单元(35), 其构造成控制蒸汽产生。
3、装置(20), 其特征在于, 家用电器设备的主体(10)还包括第一对开口(11a, 11b), 所述第一对开口 (11a, 11b)构造成能够通过热对流来产生电子控制单元(35)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还包括壳体(30), 所述电子 控制单元(35)容纳在所述壳体(30)中,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第二对开口(12a, 12b), 并构造成 被来源于热对流的气流吹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30)构造成布置在所述主体(10) 中, 使得所述第二对开口(12a, 12b)与所述第一对开口(11a, 11b)相对。 4.根。
4、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35)布置 在所述壳体(30)中, 以便设置在所述空气流中或在所述空气流的路径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30)可移除地安装 在所述主体(10)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开口(11a, 11b)包 括至少一个上通风孔(11a)和至少一个下通风孔(11b), 所述上通风孔(11a)与所述下通风 孔(11b)之间通过一个至少为5cm的高度差分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通风孔(11a)和所述下通风孔(11b。
5、) 以所述高度差分开, 而与主体在竖直平面中包括在0度至12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取向无关。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通风孔(11a)布置在所 述主体(10)的上表面中或上表面的边缘上, 并且所述下通风孔布置在所述主体(10)的下表 面中或下表面的边缘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对流是自然对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对流是通过旋转装置 产生的强制对流, 所述装置允许产生气流。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产生装置(20)包括 用于产生加。
6、压蒸汽的容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是熨斗或蒸汽 清洁器的主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是熨烫台的 基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0)的上表面构成接收表面 (15), 所述接收表面构造成在其中放置熨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表面(15)至少部分地由熨斗的 支承周壁(16)限定边界, 并且所述上通风孔(11a)安排在所述周壁(16)中。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853741 A 2 蒸汽家用电器。
7、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蒸汽家用电器设备领域, 例如熨斗或熨烫台, 甚至是如蒸汽扫 帚或蒸汽刷的蒸汽清洁器。 更特别地, 本发明涉及的前述类型的设备, 其尤其是包括产生加 压蒸汽的装置, 例如高压容器, 在其中水可转化为蒸汽。 0002 这样的设备需要控制蒸汽产生器装置的嵌入式系统。 所述系统通常由具有对热量 相对敏感的各种组件的电子控制电路组成。 为了能够保证控制电路的长期连续运行, 有必 要尽可能地将热源保存下来, 而热源可能是设备的蒸汽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不同的机构允许将这种电路与设备的主热源热隔离或对所述电路进行冷却, 以便 能够排空至少一部分由一种这样的。
8、热源提供的热量。 例如, 第一种解决方案在于在热源和 电子控制电路之间布置分隔壁, 以减少所述热源对控制电路的热辐射的影响。 另一种已知 的解决方案旨在将电子控制电路设置在设备的温度尽可能低的区域中, 所述区域通常在热 源的对面。 0004 例如, 文献GB1068419公开了一种熨斗, 其中, 控制熨斗的底板的加热的电子元件 设置在与底板的温度相比较冷的地方。 文献US4347428还提出了一种熨斗, 其中, 控制加热 电阻的供给的可控硅整流器设置在远离加热区的密封腔中。 0005 但是, 这些解决方案的缺点是仅对热量的积累提供了延迟作用。 另外, 它们没有允 许考虑在电子控制电路上越来越多。
9、的功率电子元件的自发热。 0006 文献FR2503745公开了一种熨斗, 其中, 控制加热电阻的电子元件设置在散热器 中。 所述散热器由具有波纹表面的铝管组成, 所述波纹表面用作散热器孔, 与电子电路的一 部分接触。 散热通过热传导进行。 0007 文献WO200983356公开了另一种熨斗, 其中, 通风孔设置在底板正上方, 在与所述 底板平行的平面中。 借助风扇从熨斗背面吸入冷空气以将其分配到这些孔, 在平行于底板 的平面上形成空气幕, 以阻止来自所述底板的蒸汽能够朝熨斗手柄的方向上升。 0008 文献CN203546469公开了一种熨烫台, 所述熨烫台包括熨斗和基座, 所述基座在其 上。
10、部终止于金属板, 可以通过熨斗的底板将所述熨斗放置在所述金属板上。 基座包括联结 到金属板下方的片状散热器, 以便允许当熨斗放置在基座上时冷却底板。 在散热器下方, 所 述基座还包括风扇以及一排侧面通风开口, 这些通风开口布置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中, 允许 热量从基座散逸。 0009 但是, 这些解决方案并未对电子控制电路构成足够有效的热保护, 除了应当避免 受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热源的影响外, 这些电子控制电路还应当预防受到自身产生的热的 影响。 0010 因此, 有利的是找到一种有效且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所述解决方案允许至少部分 地通过改善设备的电子控制电路的冷却来解决上述缺陷。 说明书 1/6。
11、 页 3 CN 111853741 A 3 发明内容 0011 为此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家用电器设备, 其具有主体, 包括: 0012 -蒸汽产生装置, 以及 0013 -电子控制单元, 其构造成控制蒸汽产生装置; 0014 家用电器设备的主体还包括第一对开口, 所述第一对开口构造成能够通过热对流 来产生电子控制单元的冷却。 0015 本发明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利地基于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热对流的冷却, 即通过空气 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 而不是通过表示空气的水平运动的平流。 因此, 所述热对流允许通过 流体(例如空气)在竖直平面内的位移来进行热传递。 换句话说, 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隔 室, 在。
12、所述隔室中容纳有电子控制单元(例如电子卡), 所述隔室具有位于两个不同的高度 的下部孔和上部孔, 以允许通过气流对流的布置冷却电子控制单元。 0016 优选地, 第一对开口进一步构造成能够通过这种热对流而产生电子控制单元的冷 却, 而与主体在竖直平面中包括在一角度范围内的取向无关, 从水平面算起, 角度为30度, 优选地为45度, 优选地为60度, 更优选地为90度, 甚至120度。 00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主体还包括壳体, 电子控制单元容纳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壳体 构造成被来源于热对流的气流吹扫。 优选地, 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对开口。 0018 优选地, 壳体构造成布置在所述主体中, 。
13、使得第二对开口与第一对开口相对。 0019 更优选地, 电子控制单元布置在壳体中, 以便设置在空气流中或在空气流的路径 中。 002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壳体与主体分离。 更优选地, 壳体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中, 因此可以被视为可移除的盒。 00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第一对开口包括至少一个上通风孔和至少一个下通风孔, 上 通风孔与下通风孔之间通过一个至少为5cm的高度差分隔开。 0022 优选地, 上通风孔和下通风孔以所述高度差分开, 而与主体在竖直平面中包括在 角度范围内的取向无关, 从水平面算起, 角度为30度, 优选地为45度, 优选地为60度, 更优选 地为90度, 甚至120度。
14、。 00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上通风孔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中或上表面的边缘上, 下 通风孔布置在主体的下表面中或下表面的边缘上。 0024 优选地, 所述热对流是自然对流。 作为变型, 所述热对流是通过旋转装置产生的强 制对流, 所述装置允许产生气流。 0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蒸汽产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加压蒸汽的容器。 00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主体是熨斗或蒸汽清洁器的主体。 0027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主体是熨烫台的基座。 通常, 这种熨烫台还可以包括熨 斗和将基座连接到熨斗的蒸汽线。 优选地, 主体的上表面构成接收表面, 所述接收表面构造 成在其中放置熨斗, 优选。
15、地放置熨烫台的熨斗, 为了主体构成所述熨烫台的底座。 更优选 地, 接收表面至少部分地由熨斗的支承周边壁限定边界, 并且上通风孔布置在周边壁中。 附图说明 0028 图1a示出了处于正常使用位置的熨烫台的基座的立体图; 所述基座是作为蒸汽家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1853741 A 4 用电器设备的主体的一个例子, 构成本发明的目的的所述设备在该例子中是一个熨烫台; 0029 图1b是图1a的仰视图; 0030 图2示出了与图1a相似的视图, 但其中熨斗的接收表面与基座分离; 0031 图3a示出了图2的基座, 其中所述基座的匣的一部分仍处于抽出状态; 0032 图3b示出了与图3。
16、a类似的视图, 但其中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与基座分离; 0033 图4a从背面示出了图3b中分离的壳体的立体图; 0034 图4b示出了与图4a类似的视图, 但其中壳体打开成两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尽管根据附图, 作为本发明目的的蒸汽家用电器设备优选地参考了熨烫台(已知 也以蒸汽发生站命名), 但是应该理解的是, 本发明决不限于这种设备, 并且可以涉及任何 其他蒸汽家用电器设备, 特别是熨斗或蒸汽清洁器, 特别是例如蒸汽拖把或蒸汽刷。 0036 参考图1a, 其表示处于正常使用位置的熨烫台的基座的立体图, 该正常使用位置 是基本水平的位置。 这种熨烫台构成高压蒸汽发生站。 通常由基。
17、座组成, 如图1a所示, 通常 熨斗(未示出)通过蒸汽线(未示出)与其进一步连接。 基座包括用于在其中存储水的水箱。 该水通过导管输送到位于基座中的高压容器中。 电阻或其他电加热装置加热高压容器中传 导的水, 以将其转化为蒸汽。 该蒸汽接着用于通过蒸汽线从高压容器输送到熨斗。 在附图的 示例中, 熨烫台的基座构成蒸汽家用电器设备的主体10。 0037 图1b是图1a所示的基座的仰视图。 图1b的左部分和右部分分别对应于图1a的左部 分和右部分。 当在常规使用位置面对基座站时, 左部分可被视为构成基座的后部, 而右部分 构成基座的前部。 0038 图2示出了与图1a相似的视图, 但其中, 预设用。
18、于放置熨斗, 特别是熨烫台的熨斗 的接收表面15或熨斗搁板从基座中被抽出, 以便于第一时间观察接收表面15上的物体。 0039 在图3a中, 基座或主体10的匣的一部分17也已被抽出, 以更好地说明包含该主体 的内容。 应当指出的是, 主体尤其包括蒸汽发生装置20以及在图4b中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 35。 蒸汽发生装置20通常对应于高压容器, 在高压容器中, 从水箱14(图3a)接收的水通过容 纳在主体10中的加热装置(未示出)转化成蒸汽。 电子控制单元35构造成至少调控(即控制、 命令或调节)蒸汽产生装置20。 如稍后将在本文中示出的, 电子控制单元35优选地容纳在主 体10的前部中, 更优选。
19、地容纳在图3a和3b中更好地可见的壳体30中。 0040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在图1a和1b中更好地示出的, 家用电器设备的主体10还包括第 一对开口11a, 11b, 该第一对开口11a, 11b构造成能够通过热对流来产生电子控制单元35的 冷却。 该第一对开口包括至少一个上通风孔11a(图1a)和至少一个下通风孔11b(图1b)。 优 选地, 该第一对开口中的通风孔11a, 11b朝向电子控制单元35的方向, 以便能够确保空气直 接在该单元上流动。 根据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的实施方式, 上通风孔11a布置在主体10的上 表面中或上表面的边缘上, 下通风孔11b布置在主体10的下表面中或下表面的边。
20、缘上。 优选 地并且如图2所示, 上通风孔11a形成接收表面15的一部分并且安排在其边缘上。 0041 相对于电子控制单元35的位置, 上通风孔和下通风孔的特定设置允许该单元借助 于热对流所赋予的效果而冷却。 热对流被定义为流体的向上或向下的竖直运动, 与意味着 空气的水平运动的平流相反。 在当前情况下, 流体由处于气态的空气组成, 并且竖直运动向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1853741 A 5 上。 该热对流通过空气在这些孔之间的移动而引起从下通风孔11b到上通风孔11a的热传 递。 因此, 任何热对流都意味着存在物料流, 在这种情况下为气态空气流, 以及高度差, 在当 前情况下为。
21、上升的差。 0042 在自然热对流中, 热空气会自然地从底部移动到顶部。 因此, 根据该原理, 下通风 孔11b允许在主体10内供应新鲜空气。 该新鲜空气将在电子控制单元35附近和/或与其接触 而加热, 从而冷却电子控制单元35并降低空气密度。 如此加热的空气变得更轻, 将继续其自 然上升, 直到通过上通风孔11a开口并从主体10排出。 这种向上的空气位移将通过吸力产生 在下通风孔11b与上通风孔11a之间的上升的气流。 因此, 热对流自身允许在主体10内, 更特 别是在电子控制单元35附近和/或与其接触的位置, 实现热交换, 并通过气体分子的位移实 现气流交换。 0043 有利地, 由热对流。
22、产生的气流构成了对蒸汽发生装置20所散发的热量的有效屏 障。 优选地, 该气流甚至可以包围电子控制单元35, 从而提供对蒸汽发生装置散发出热量的 热屏蔽。 仍然有利地, 该相同的气流还允许能够排出由电子控制单元本身, 特别是由构成该 电子控制单元的大功率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 因此, 该气流也构成了保护电子控制单元免 受自身过热的有效方法。 0044 在蒸汽家用电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 下通风孔11b的高度严格低于上通风孔11a的 高度。 这种所谓的正常使用通常可以例如对应于主体10的水平位置, 该位置可以通过将该 主体放置在水平面上来获得。 然而, 在某些情况下并且如下所述, 尽管主体10在竖直。
23、平面上 倾斜并且因此不放置在水平面上, 下通风孔11b仍可以保持在严格低于上通风孔11a的高 度。 0045 实际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第一对开口11a, 11b可以进一步构造成无论主体10的 朝向如何, 都能够通过热对流来产生电子控制单元35的冷却, 从水平面算起, 在竖直平面内 的角度范围为30度, 优选地为45度, 优选地为60度, 更优选地为90度, 甚至120度。 水平线对 应于包括在主体10的正常使用的平面中的直线。 从该水平线起, 竖直平面中的角度可以被 认为是仰角。 当主体10放置在水平面中时, 该角度为零。 相反地, 当主体在竖直平面中倾斜 以指向最高点时, 此角度为90。
24、度。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果上述角度范围至少为90度, 这意味着当主体10处于水平位 置时, 即上通风孔11a和下通风孔11b, 在如图1a所示的正常的使用位置, 合理地布置在非竖 直平面中。 换句话说, 如果当主体10处于水平位置时这些孔合理地定位并且不在竖直平面 中, 那么当主体10从其水平位置转向最高点位置时, 这些孔之间总是存在高度上的差异。 当 主体是熨斗的主体时, 尤其可能是这种情况, 在正常使用位置, 熨斗水平放置在其底板上, 在静止位置可以向后倾斜, 直到其搁置在与其尖头相对的包脚或基部上为止。 0047 特别地, 在竖直的投影平面中, 一对开口包括第一下孔口和第二上。
25、孔口, 例如以 45 倾斜的直线穿过的孔口。 在正常使用位置, 将第一下孔口与第二上孔口连接的直线与水 平直线成45 角, 在静止位置, 将第一下孔口与第二上孔口连接的直线与水平直线成135 角。 但是在两个位置中, 第一下孔口始终处于比第二上孔口低的高度, 这确保了在任何情况 下都允许对流在两个孔之间安置的可能性。 0048 通常且总是根据该实施方式, 将提到的是, 家用电器设备的主体10还包括第一对 开口11a, 11b, 该第一对开口11a, 11b构造成能够通过热对流来产生加热单元的冷却。 电子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1853741 A 6 控制装置35, 无论主体10在竖。
26、直平面上的方位如何, 都与水平面成0到120度之间的角度。 可 替代地, 该角度可以在0到30度之间, 优选地在0到45度之间, 优选地在0到60度之间, 更优选 地在0到90度之间。 004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并且如在图3a和3b中特别示出的, 主体10还包括壳体 30, 电子控制单元35容纳在壳体30中。 因此, 如图4a的后面所示, 该壳体可以构成为电子控 制单元的布置的保留单元。 其构造成通过来自热对流的气流吹扫到主体10内。 换句话说, 壳 体30布置在主体10中, 以便放置在气流中, 该气流在上通风孔11a和下通风孔11b之间通过 热对流产生。 优选地, 壳体30构造成在主体。
27、10内受到来自热对流的气流包围。 0050 优选地并且如图4a所示, 该壳体包括第二对开口12a, 12b。 有利地, 第二对开口允 许提高旨在防止电子控制单元35过度发热的气流的效率。 此外, 第二对开口也有助于更好 地消除电子控制单元本身产生的热量, 特别是构成电子控制单元的电子和/或电气元件的 热量。 0051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 壳体30构造成布置在主体10中, 使得第二对开口12a, 12b 与第一对开口11a, 11b相对。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就正好是这种情况。 0052 更优选地, 电子控制单元35布置在壳体30中, 以便设置在空气流中, 更确切地说, 在来自热对流的气流中。
28、, 或者在该气流的路径上。 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壳体在至少其一部分 表面上或者甚至在其整个表面上被该气流吹扫。 在后一种情况下, 气流甚至能够包围装有 电子控制单元的壳体。 有利地, 电子控制单元35在这种壳体中的布置使得允许更好地将该 单元和从蒸汽发生装置20发出的热源热隔离。 实际上, 由于其外壳, 壳体30具有比简单的隔 板更好的分离能力。 0053 如图4b所示, 可注意到电子控制单元35包括布置在至少一个上通风孔12a和至少 一个下通风孔12b之间的多个电子元件。 这些上下通风孔构成第二对开口。 0054 优选地, 壳体35由两部分形成, 并且通风孔12a, 12b中的每一个位于这两部分。
29、之一 上。 更优选地, 这些通风孔12a, 12b设置为使其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对, 从而使得一部分可 以在其上部具有通风孔, 而另一部分可以在其下部具有通风孔。 如图3b所示, 壳体30优选地 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10中。 有利地, 这种布置允许容易地更换电子控制单元35, 例如在用新 一代的更有效的电子控制单元更换电子控制单元35的情况。 005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在第一对开口中, 上通风孔11a和下通风孔11b彼此分开 至少一个3cm, 甚至至少5cm的高度差。 0056 优选地, 上通风孔11a和下通风孔11b由高度差或上述高度差分开, 无论竖直平面 内主体10在0度至120度之间。
30、的仰角为多少, 即无论竖直平面内主体10的取向, 从水平面算 起在0度至120度的开口的角度如何。 作为变型, 该角度可以具有在0度到30度之间, 优选地 在0度到45度之间, 优选地在0度到60度之间, 更优选地在0度到90度之间的开口。 005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热对流是自然对流。 作为变型, 热对流可以是由允许产生 气流的旋转装置(未示出)产生的强制对流。 这种旋转装置可以是例如由能量源, 通常由电 能源驱动旋转的气泵, 涡轮机或风扇。 0058 优选地, 蒸汽产生装置20包括用于产生加压蒸汽的容器。 005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主体10是熨斗或蒸汽清洁器的主体, 例如蒸汽拖把。
31、或蒸汽刷。 006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主体10是熨烫台的基座, 例如在附图中所示。 优选地, 说明书 5/6 页 7 CN 111853741 A 7 这种熨烫台还包括熨斗和将基座连接到熨斗的蒸汽线。 0061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 主体10的上表面构成接收表面15, 该接收表面15构造成在其 中放置熨斗, 尤其是熨烫台的熨斗, 从而该主体10构成熨烫台的基础。 0062 尤其如图2所示, 接收表面优选地至少部分地由熨斗的支承周壁16限定边界, 即用 于将这种熨斗保持在该接收表面上。 当上述熨斗放置在主体10的上表面上时, 该支承周壁 16构成确保熨斗正确定位的边缘。 此外, 优选地在。
32、该周壁16中安排上通风孔11a。 0063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示例描述的本发明的目的, 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 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明显的修改和/或改 进。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1853741 A 8 图1a 说明书附图 1/6 页 9 CN 111853741 A 9 图1b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0 CN 111853741 A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1 CN 111853741 A 11 图3a 图3b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2 CN 111853741 A 12 图4a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3 CN 111853741 A 13 图4b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4 CN 111853741 A 14 。
- 内容关键字: 蒸汽 家用电器 设备
立体均温板.pdf
旋塞阀卡套压装机.pdf
干式变压器的风机底座.pdf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pdf
电力巡检机器人.pdf
熔体和包含该熔体的熔断器.pdf
迷宫高压差流量调节角阀.pdf
麦克风.pdf
避雷器试验设备.pdf
具有喷射功能的薄膜冷却水槽.pdf
肠镜活检器.pdf
旋转式玩具泡泡机.pdf
用于市输水管道的采集终端装置.pdf
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装置.pdf
混砂前降阻剂筛分装置.pdf
具有防护功能的分支电缆.pdf
仓储机器人视觉识别的设备智能调度方法.pdf
可移动发电机组配电柜.pdf
带有辅助张嘴结构的儿童雾化器.pdf
污泥处理装置.pdf
垃圾桶抓举收集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pdf
微流控芯片及核酸扩增分析仪.pdf
雷达产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压缩空气管路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基于SSPP结构的SIW带通滤波器.pdf
遥感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及系统.pdf
果树施肥量计算方法及系统.pdf
胃黏膜上皮细胞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面向多样性的代码审查者推荐方法及存储介质、设备.pdf
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节能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矿井用智能应急电源系统.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个性化人机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云计算的EFDC模型的应用方法、装置、系统.pdf
适用于高级量测体系的数据压缩采集与传输方法.pdf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pdf
起重机防摇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pdf
三维全息管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
快速合成介孔纳米态Ln.pdf
面部整容推荐方案自动生成方法.pdf
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pdf
精加工精抛加工工艺.pdf
基于电网特征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pdf
微型轴承.pdf
基于三氧化钼薄膜的电致变色玻璃、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数据统计方法及服务器.pdf
气化渣中杂质铁的脱除方法.pdf
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pdf
3D轮廓相机反射光消除系统与方法.pdf
车位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电镀光剂添加的生产加工装置.pdf
化州橘红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