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

上传人:万林****人 文档编号:10341651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3.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12727.3 (22)申请日 2020.06.08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新 街169号 (72)发明人 韩宁郭晓冉马飒飒宋祥君 樊浩连云峰郭宝锋高润冬 孙晶康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 所有限公司 13100 代理人 韩红艳 (51)Int.Cl. G01S 7/02(2006.01) F41H 3/00(2006.01) F16M 11/04(2006.01) (54)发。

2、明名称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 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 程的顶部装置, 其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上部的层 支撑笼架、 设置在层支撑笼架上的顶环连接架、 沿高度方向且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上部 的顶侧母线架、 以及呈层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顶 侧母线架上的顶环形连接架; 顶侧母线架与顶环 形连接架交叉连接形成网格; 顶侧母线架形成上 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 在顶环形连接架上分布有 顶内部瓦片; 在内锥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 母线架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 山体坡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 在外连接骨架之间 连接有外环形连接架, 本发明设计合理、 结。

3、构紧 凑且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11736116 A 2020.10.02 CN 111736116 A 1.一种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山体内 腔上部的层支撑笼架(201)、 设置在层支撑笼架(201)上的顶环连接架(202)、 沿高度方向且 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202)上部的顶侧母线架(203)、 以及呈层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 顶侧母线架(203)上的顶环形连接架(204); 顶侧母线架(203)与顶环形连接架(204)交叉连接形成网格; 顶侧母线架(203)形成上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 在顶环形连接架(204。

4、)上分布有顶内部 瓦片(205); 在内锥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母线架(203)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206);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山体坡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208), 在外连接骨架(208)之间连接有 外环形连接架(207), 外连接骨架(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形成罩在山体外侧壁上的外笼体; 在外笼体上 安装有外连接网片(209), 外笼体与内锥台结构之间连接有内外接杆; 在外笼体顶部水平设置有外连接顶板(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顶 内部瓦片(205)通过锚杆安装山体内侧壁上; 顶侧母线架(203)的锥度与对应山体锥度。

5、相 同; 内锥台结构、 外笼体分别预制有防腐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内 外接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连接螺杆(222)、 设置在内外上连接 螺杆(217)顶部的内外上螺母头(218)、 设置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外 笼体咬口上的内外上卡槽(219)、 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安装的内外上螺母盖(220)、 设置 在内外下连接螺杆(222)下端的内外下螺母头(223)、 设置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轴向分 布且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的内外下卡槽(224)、 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安装的内。

6、外下螺母 盖(225)、 设置在内外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螺母头(223)之间的内外万向联轴节 (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 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连接定位止口(211),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方设置有顶部升 降帽(214), 在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设置有与外连接定位止口(211)配合的顶部下止口 (215), 在顶部下止口(215)处设置有顶部反光镜(213), 在顶部穹顶(206)上竖直设置有顶 部升降推杆(216);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中空通道(212)与工艺通孔; 顶部升降推杆(216。

7、)上端通过外中空通道(212)或工艺通孔与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连 接; 在顶部穹顶(206)上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 山体顶部层支撑笼架(201)上设置有用于将雷达从山体内部送出到山体外侧的雷达门口 (226), 在雷达门口(226)上设置有雷达门板(2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 雷达门板(227)外侧壁上设置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736116 A 2 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技术领域 000。

8、1 本发明涉及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世界上许多国家交界处都是以山脉作为边境分割线, 例如高加索山脉、 兴都库什 山脉以及安第斯山脉等, 为了勘察敌情, 同时防止被敌国发现, 会采用以山体为掩护, 即将 部分山体进行挖空, 在挖空的山体中安装雷达装置, 雷达辅助设备, 战事武装设备, 其对军 事隐蔽性、 安全性、 抗震性、 抗雪灾具有极高的要求,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仅仅采用瓦片 支撑顶部的结构进行改进, 从而避免部分山体因为挖空造成的地质灾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 程的顶部装置。 00。

9、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包括设置在山体内腔上部的层 支撑笼架、 设置在层支撑笼架上的顶环连接架、 沿高度方向且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 上部的顶侧母线架、 以及呈层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顶侧母线架上的顶环形连接架; 0006 顶侧母线架与顶环形连接架交叉连接形成网格; 0007 顶侧母线架形成上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 在顶环形连接架上分布有顶内部瓦片; 在内锥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母线架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 0008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山体坡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 在外连接骨架之间连接有外环形 连接架, 0009 外连。

10、接骨架与外环形连接架形成罩在山体外侧壁上的外笼体; 在外笼体上安装有 外连接网片, 外笼体与内锥台结构之间连接有内外接杆; 0010 在外笼体顶部水平设置有外连接顶板。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2 顶内部瓦片通过锚杆安装山体内侧壁上; 顶侧母线架的锥度与对应山体锥度相 同; 内锥台结构、 外笼体分别预制有防腐涂层。 0013 内外接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上连接螺杆与内外下连接螺杆、 设置在内外上连接 螺杆顶部的内外上螺母头、 设置在内外上螺母头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外笼体咬口上的内外 上卡槽、 在内外上螺母头上安装的内外上螺母盖、 设置在内外下连接螺杆下端的内外下螺 母头、 。

11、设置在内外下螺母头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的内外下卡槽、 在内外下螺 母头上安装的内外下螺母盖、 设置在内外上连接螺杆与内外下螺母头之间的内外万向联轴 节。 0014 在外连接顶板上设置有外连接定位止口, 在外连接顶板上方设置有顶部升降帽, 在顶部升降帽下端设置有与外连接定位止口配合的顶部下止口, 在顶部下止口处设置有顶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1736116 A 3 部反光镜, 在顶部穹顶上竖直设置有顶部升降推杆; 0015 在外连接顶板上设置有外中空通道与工艺通孔; 0016 顶部升降推杆上端通过外中空通道或工艺通孔与顶部升降帽下端连接; 在顶部穹 顶上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12、 0017 在山体顶部层支撑笼架上设置有用于将雷达从山体内部送出到山体外侧的雷达 门口, 在雷达门口上设置有雷达门板。 0018 在雷达门板外侧壁上设置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0019 一种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的安装方法, 借助于用于目标指 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包括设置在山体上部的层支撑笼架、 设置在层支撑笼架 上的顶环连接架、 沿高度方向且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上部的顶侧母线架、 以及呈层 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顶侧母线架上的顶环形连接架; 顶侧母线架与顶环形连接架交叉连接 形成网格; 顶侧母线架形成上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 在顶环形连接架上分布有顶内部瓦片; 在内锥。

13、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母线架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山体坡 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 在外连接骨架之间连接有外环形连接架, 外连接骨架与外环形连接 架形成罩在山体外侧壁上的外笼体; 在外笼体上安装有外连接网片, 外笼体与内锥台结构 之间连接有内外接杆; 在外笼体顶部水平设置有外连接顶板; 0020 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前提是在山体内预制中空内腔, 在中空内腔中安装山 体内壁支撑骨架, 同时, 对山体顶部外侧施工; 首先, 在山体内壁支撑骨架顶部安装层支撑 笼架, 并通过顶环连接架将层支撑笼架连接为一体; 然后, 将顶环连接架上安装顶侧母线 架, 并通过顶环形连接架连接为一体;。

14、 其次, 在山体上预打连通孔, 使得该连通孔与山体内 腔连通, 在该孔中插装内外接杆, 将内外接杆下端与内锥台结构连接为一体, 紧接着, 在该 连通孔内壁与内外接杆外壁之间进行灌浆; 再次, 在山体外侧壁上预设沟槽, 将外连接骨架 与外环形连接架预埋在对应沟槽中并连接为一体, 将内外接杆上端与外笼体连接为一体; 接下来, 在内锥台结构上安装与山体内壁接触的顶内部瓦片, 并对顶内部瓦片之间的接缝 填充密封材料; 后来, 对山体顶部进行还原山体施工。 00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22 还包括安装在顶部升降帽的方法; 首先, 在山体顶部预挖空, 在顶部升降帽下端设 置顶部反光镜; 。

15、然后, 在顶部穹顶上安装顶部升降推杆, 并与顶部升降帽下端连接, 保证外 连接定位止口与顶部下止口的配合; 0023 还包括内外接杆的连接方法; 首先, 将内外下卡槽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 然后, 内 外下螺母盖与内外下螺母头螺纹连接; 其次, 通过内外万向联轴节调整内外上卡槽角度, 将 内外上卡槽咬合在外笼体上; 再次, 内外上螺母盖与内外上螺母头螺纹连接。 本发明设计合 理、 成本低廉、 结实耐用、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 节约资金、 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顶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内外上连接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

16、 201、 层支撑笼架; 202、 顶环连接架; 203、 顶侧母线架; 204、 顶环形连接架; 205、 顶内部瓦片; 206、 顶部穹顶; 207、 外环形连接架; 208、 外连接骨架; 209、 外连接网片;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1736116 A 4 210、 外连接顶板; 211、 外连接定位止口; 212、 外中空通道; 213、 顶部反光镜; 214、 顶部升降 帽; 215、 顶部下止口; 216、 顶部升降推杆; 217、 内外上连接螺杆; 218、 内外上螺母头; 219、 内 外上卡槽; 220、 内外上螺母盖; 221、 内外万向联轴节; 222、 内。

17、外下连接螺杆; 223、 内外下螺 母头; 224、 内外下卡槽; 225、 内外下螺母盖; 226、 雷达门口; 227、 雷达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2所示, 本实施例的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 包括设置 在山体内腔上部的层支撑笼架201、 设置在层支撑笼架201上的顶环连接架202、 沿高度方向 且均布倾斜分布在顶环连接架202上部的顶侧母线架203、 以及呈层状分布且水平设置在顶 侧母线架203上的顶环形连接架204; 0028 顶侧母线架203与顶环形连接架204交叉连接形成网格; 0029 顶侧母线架203形成上小下大的内锥台结构, 在顶环形连接架2。

18、04上分布有顶内部 瓦片205; 在内锥台结构顶部设置有与各顶侧母线架203顶部连接的顶部穹顶206; 0030 在山体外侧壁上沿山体坡度分布有外连接骨架208, 在外连接骨架208之间连接有 外环形连接架207, 0031 外连接骨架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形成罩在山体外侧壁上的外笼体; 在外笼体上 安装有外连接网片209, 外笼体与内锥台结构之间连接有内外接杆; 0032 在外笼体顶部水平设置有外连接顶板210。 0033 顶内部瓦片205通过锚杆安装山体内侧壁上; 顶侧母线架203的锥度与对应山体锥 度相同; 内锥台结构、 外笼体分别预制有防腐涂层。 0034 内外接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内。

19、外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连接螺杆222、 设置在内外 上连接螺杆217顶部的内外上螺母头218、 设置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外 笼体咬口上的内外上卡槽219、 在内外上螺母头218上安装的内外上螺母盖220、 设置在内外 下连接螺杆222下端的内外下螺母头223、 设置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轴向分布且咬合在内 锥台结构上的内外下卡槽224、 在内外下螺母头223上安装的内外下螺母盖225、 设置在内外 上连接螺杆217与内外下螺母头223之间的内外万向联轴节221。 0035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连接定位止口211,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方设置有顶 部升降帽214, 。

20、在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设置有与外连接定位止口211配合的顶部下止口215, 在顶部下止口215处设置有顶部反光镜213, 在顶部穹顶206上竖直设置有顶部升降推杆 216; 0036 在外连接顶板210上设置有外中空通道212与工艺通孔; 0037 顶部升降推杆216上端通过外中空通道212或工艺通孔与顶部升降帽214下端连 接; 在顶部穹顶206上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0038 在山体顶部层支撑笼架201上设置有用于将雷达从山体内部送出到山体外侧的雷 达门口226, 在雷达门口226上设置有雷达门板227。 0039 在雷达门板227外侧壁上设置有植被层或仿植被层。 0040 本实施例的用于。

21、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的安装方法, 该安装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前提是在山体内预制中空内腔, 在中空内腔中安装山体内壁支撑骨架, 同 时, 对山体顶部外侧施工; 首先, 在山体内壁支撑骨架顶部安装层支撑笼架201, 并通过顶环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1736116 A 5 连接架202将层支撑笼架201连接为一体; 然后, 将顶环连接架202上安装顶侧母线架203, 并 通过顶环形连接架204连接为一体; 其次, 在山体上预打连通孔, 使得该连通孔与山体内腔 连通, 在该孔中插装内外接杆, 将内外接杆下端与内锥台结构连接为一体, 紧接着, 在该连 通孔内壁与内外接杆外壁。

22、之间进行灌浆; 再次, 在山体外侧壁上预设沟槽, 将外连接骨架 208与外环形连接架207预埋在对应沟槽中并连接为一体, 将内外接杆上端与外笼体连接为 一体; 接下来, 在内锥台结构上安装与山体内壁接触的顶内部瓦片205, 并对顶内部瓦片205 之间的接缝填充密封材料; 后来, 对山体顶部进行还原山体施工。 0041 还包括安装在顶部升降帽214的方法; 首先, 在山体顶部预挖空, 在顶部升降帽214 下端设置顶部反光镜213; 然后, 在顶部穹顶206上安装顶部升降推杆216, 并与顶部升降帽 214下端连接, 保证外连接定位止口211与顶部下止口215的配合; 0042 还包括内外接杆的连。

23、接方法; 首先, 将内外下卡槽224咬合在内锥台结构上; 然后, 内外下螺母盖225与内外下螺母头223螺纹连接; 其次, 通过内外万向联轴节221调整内外上 卡槽219角度, 将内外上卡槽219咬合在外笼体上; 再次, 内外上螺母盖220与内外上螺母头 218螺纹连接。 0043 使用本发明时, 层支撑笼架201为支撑, 顶环连接架202实现紧固连接, 顶侧母线架 203, 顶环形连接架204实现固定连接, 顶内部瓦片205实现固定连接贴在内腔壁上, 通过环 形结构占地面积小, 通过连接架承受山体形变, 实现力向下的传递。 顶部穹顶206可以是固 定或活动, 外环形连接架207与外连接骨架2。

24、08实现了固定连接, 外连接网片209方便植被生 长, 对土石的固定, 防止山体滑坡与水土流失, 外连接顶板210为支撑, 外连接定位止口211 为凸起, 防止泥土进入到外中空通道212中同时实现定位, 顶部反光镜213实现将外界的光 反射到内腔中, 顶部升降帽214实现活动升降防止水土进入山体内腔中, 顶部下止口215实 现对合, 顶部升降推杆216实现升降驱动, 从而实现利用太阳光, 节约照明电能, 作为优选, 内外上连接螺杆217, 内外上螺母头218, 内外上卡槽219, 内外上螺母盖220, 实现了对外笼 体的连接, 同时利用槽与螺纹连接实现长度方向的调整, 内外万向联轴节221实现。

25、旋转角度 调整, 内外下连接螺杆222, 内外下螺母头223, 内外下卡槽224, 内外下螺母盖225, 实现了对 内锥台结构的连接, 可以是其他连接杆替代, 雷达门口226方便雷达进出, 当遇见恶劣天气 或发现敌人侦查时候, 可以将雷达收回, 用雷达门板227实现遮挡。 0044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 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0045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作 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 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1736116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11736116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1173611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目标 指示 雷达 野外 隐蔽 工程 顶部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目标指示雷达野外隐蔽工程的顶部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4165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