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

上传人:利贞 文档编号:10332844 上传时间:2021-06-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26.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档描述:

《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1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46651.6 (22)申请日 2020.06.16 (71)申请人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耀华路251号 (72)发明人 马晓辉高卫明周君周红兵 黄轶周晓莉张铭 (51)Int.Cl. B01D 50/00(2006.01) B01D 45/02(2006.01) B01D 47/02(2006.01) B01D 47/06(2006.01) B01D 53/18(2006.01) (54)发明名。

2、称 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尤其涉及带粉尘 气体的净化处理, 公开了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 体的净化方法, 首先, 通过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 行扩容降速,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行沉淀; 然 后, 通过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 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从而达到简便、 高效、 分级净化带粉尘有压气体 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CN 111715013 A 2020.09.29 CN 111715013 A 1.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对带粉尘有压气。

3、体进行扩容降速,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沉淀; 步骤二, 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 于液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通过 重力式沉淀装置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 所述重力式沉淀装置, 包括: 第一密闭容 器以及第一倒置容器,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入气口,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 部开设沉淀余料回收口, 第一倒置容器为倒U型结构,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同轴设置于所述第 一密闭容器内,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 设置,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与所述第一倒置。

4、容器之间的通道作为一级扩容室, 所述第一倒置 容器的内部空间为倒置式二级扩容室, 带粉尘有压气体经第一入气口进入第一密闭容器内 部, 经过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后, 从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流入第 一倒置容器内, 最后经第一出气口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倒置容 器的通流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倒置容 器的外壁至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内壁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以及所述第一密闭容 器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第一。

5、倒置容器的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 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倒置容 器的竖向中心轴至第一倒置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竖向中心轴至 第一密闭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0.710.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 沉淀后的粉尘通过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进行回收利用, 当沉淀的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 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自动开启, 当沉淀的粉尘释放完毕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自 动闭合,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所述漏。

6、斗结构的小口端作为沉淀余料回收 口, 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设置于所述沉淀余料回收口处, 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 盖包括抱箍、 盖板、 盖钩、 第一弹簧铰链以及第二弹簧铰链, 所述抱箍固定设置于所述漏斗 结构的下部外侧, 所述抱箍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 所述盖钩的上端通过 第一弹簧铰链与第一耳板铰接, 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铰链与第二耳板铰接, 所述 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盖钩卡扣连接, 所述盖板的另一端的上部设有外凸的弹性凸起, 所述 盖钩的下部内侧设有内凹的弹性凹槽, 所述外凸的弹性凸起与所述内凹的弹性凹槽相匹 配, 当盖板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大于等于设计值时, 盖板自动打开。

7、, 当盖板上的沉淀粉尘的 重量小于设计值时, 盖板自动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通过 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粉尘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所述液 体除尘混合装置包括设有液体的第三密闭容器以及液气结合器, 第三密闭容器的底部设有 第二废水排放阀,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的顶部上设有排气阀, 所述液气结合器设置于所述第 三密闭容器内, 所述液气结合器包括进气管以及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液管、 吸气管、 液气混合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715013 A 2 管及扩散管, 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为进液口, 所述进液管。

8、上设有液体增压泵, 所述扩散管的 自由端为液气排放口,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气管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气结合器满足如下关系: Q3(1.251.5)*V1*1/4* *d1*d1, 且d2(1.5-1.75)*d1, d3(1.1181.225)*d1, 其中, Q3为进气管中气体的流量, V1为进液管中液体的流速, d1为进液管的管径, d2为液气 混合管的管径, d3为进气管的管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的管 径由进液管向液气混合管方向逐渐增大, 且吸气管的管壁。

9、呈外凸的弧形面, 所述进气管的 一端连接于吸气管的弧形面上, 所述吸气管的长度至少为进液管的管径的0.75倍以上, 所 述液气混合管为直线型管段, 所述液气混合管的长度至少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的7倍以上, 所述液气混合管的管径为进液管的管径的12倍, 所述扩散管为喇叭形管段, 所述扩散管 的管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所述扩散管的长度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的11.5倍, 所述扩散 管的管壁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 , 且tan( )1/7-1/5。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密闭 容器内还设置有若干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的下表面为圆弧板, 所述圆弧板上等间距设。

10、有若 干圆弧凹槽, 所述圆弧凹槽的深度小于圆弧凹槽的宽度, 所述圆弧凹槽的宽度小于相邻圆 弧凹槽之间的距离。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715013 A 3 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空气净化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建设美丽家园成为国家战略, 环境问题中的扬尘控制, 涉及每个市民的身体 健康, 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关注焦点。 建筑行业被纳入空气污染防治主战场之一, 扬尘问题 是控制核心要素。 施工现场水泥筒仓、 砂浆筒仓等带粉尘有压气体排放污染是重灾区。 目前 采取最多的扬尘控制措施往往采取隔离污。

11、染的空气或建议覆盖污染源的方法, 扬尘污染防 治手段非常有效。 对于携带粉尘的空气净化设备缺乏, 特别是粉尘严重时, 目前现有商品类 除尘设备过于 “金贵” , 无法适应建筑行业现场特点有效运作。 0003 因此, 如何提供一简便、 有效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已成为建筑施工 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发明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通过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 行扩容降速达到沉淀粉尘的目的, 通过喷雾增加粉尘重量使其沉淀或溶解水, 通过液气结 合加速粉尘溶解于液体, 对经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 液体中从而达到分级。

12、净化带粉尘有压气体的效果。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一, 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沉淀; 0008 步骤二, 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 溶解于液体中。 0009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步骤一通过重力式沉 淀装置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 所述重力式沉淀装置, 包括: 第一密闭容器以及第 一倒置容器,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入气口,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开设沉 淀余料回收口,。

13、 第一倒置容器为倒U型结构,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容 器内,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设置, 所述 第一密闭容器与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作为一级扩容室,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内部 空间为倒置式二级扩容室, 带粉尘有压气体经第一入气口进入第一密闭容器内部, 经过第 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后, 从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一倒置容器 内, 最后经第一出气口流出。 0010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通流 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 0011 优选。

14、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外壁 至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内壁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以及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横截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1715013 A 4 面呈圆形,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的横截面 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0012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竖向 中心轴至第一倒置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竖向中心轴至第一密闭 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0.710.8。 0013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步骤一中, 沉。

15、淀后的粉 尘通过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进行回收利用, 当沉淀的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后, 重力式 弹簧自动开闭盖自动开启, 当沉淀的粉尘释放完毕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自动闭合, 所 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口端作为沉淀余料回收口, 所述重 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设置于所述沉淀余料回收口处, 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包括抱 箍、 盖板、 盖钩、 第一弹簧铰链以及第二弹簧铰链, 所述抱箍固定设置于所述漏斗结构的下 部外侧, 所述抱箍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 所述盖钩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 铰链与第一耳板铰接, 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铰链与第二耳板铰接, 所述盖板的。

16、另 一端与所述盖钩卡扣连接, 所述盖板的另一端的上部设有外凸的弹性凸起, 所述盖钩的下 部内侧设有内凹的弹性凹槽, 所述外凸的弹性凸起与所述内凹的弹性凹槽相匹配, 当盖板 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大于等于设计值时, 盖板自动打开, 当盖板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小于 设计值时, 盖板自动关闭。 0014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步骤二通过对经步骤 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粉尘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所述液体除尘混 合装置包括设有液体的第三密闭容器以及液气结合器, 第三密闭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二废水 排放阀,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的顶部上设有排气阀, 所述液气结合器设。

17、置于所述第三密闭容 器内, 所述液气结合器包括进气管以及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液管、 吸气管、 液气混合管及扩散 管, 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为进液口, 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液体增压泵, 所述扩散管的自由端为 液气排放口,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气管的侧壁上。 0015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液气结合器满足如下 关系: 0016 Q3(1.251.5)*V1*1/4*d1*d1, 且d2(1.5-1.75)*d1, d3(1.118 1.225)*d1, 其中, Q3为进气管中气体的流量, V1为进液管中液体的流速, d1为进液管的管 径, d2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 。

18、d3为进气管的管径。 0017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吸气管的管径由进液 管向液气混合管方向逐渐增大, 且吸气管的管壁呈外凸的弧形面,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 于吸气管的弧形面上, 所述吸气管的长度至少为进液管的管径的0.75倍以上, 所述液气混 合管为直线型管段, 所述液气混合管的长度至少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的7倍以上, 所述液气 混合管的管径为进液管的管径的12倍, 所述扩散管为喇叭形管段, 所述扩散管的管径由 内向外逐渐增大, 所述扩散管的长度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的11.5倍, 所述扩散管的管壁 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 , 且tan( )1/7-1/5。 0018。

19、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内还设 置有若干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的下表面为圆弧板, 所述圆弧板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圆弧凹槽, 所述圆弧凹槽的深度小于圆弧凹槽的宽度, 所述圆弧凹槽的宽度小于相邻圆弧凹槽之间的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1715013 A 5 距离。 0019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在步骤一与步骤二之间还 包括通过喷雾净化装置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喷雾加湿处理的步骤, 所述喷雾净化装 置包括: 第二密闭容器、 第二倒置容器以及若干带有喷雾头的管道,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的顶 部开设第二入气口, 所述第二密闭。

20、容器的下部作为集水池, 所述集水池的底部开设第一废 水排放阀, 第二倒置容器为倒U型结构,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容器 内,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二出气口,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设置, 所述第 二密闭容器的内壁以及第二倒置容器的内、 外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所述带有喷雾头的管道, 集水池中的水通过压力泵泵送至各喷雾头。 0020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侧壁上 设有注水管, 所述注水管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容器的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上方, 所述第二密 闭容器的侧壁上对应第二密闭容器的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处外接一溢流管, 所述溢流管上 设。

21、置单向阀。 0021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内设有 喇叭口型过滤网, 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的小口端安装于第二密闭容器的底部且围设于第二 密闭容器的底部出水口的外侧, 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的大口端安装于第二密闭容器的侧壁 内侧, 所述压力泵设置于喇叭口型过滤网的下侧,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的侧壁上沿同一水平 高度均匀设置若干用于冲洗喇叭口型过滤网的高压冲洗喷头, 所述高压冲洗喷头的方向能 够调整。 0022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首先, 通过对带粉尘有压。

22、气 体进行扩容降速,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行沉淀; 然后, 通过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 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从而达到简便、 高效、 分级净化带 粉尘有压气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重力式沉淀装置以及液体除尘混合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重力式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液体除尘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液气结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导流板的结。

23、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重力式沉淀装置、 喷雾净化装置以及液体除尘混合装 置的连接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喷雾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 1-重力式沉淀装置、 11-第一密闭容器、 112-第一入气口、 113-沉淀余料回收 口、 12-第一倒置容器、 121-第一出气口、 2-喷雾净化装置、 21-第二密闭容器、 211-第二入气 口、 22-第二倒置容器、 221-第二出气口、 23-喷雾头, 24-第一废水排放阀、 25-排气阀、 26-压 力泵、 27-喇叭口型过滤网、 28-高压冲洗喷头、 3-液体除尘混合装置、 31-第三密。

24、闭容器、 32- 说明书 3/8 页 6 CN 111715013 A 6 液气结合器、 321-进液管、 322-吸气管、 323-液气混合管、 324-扩散管、 325-进气管、 33-第二 废水排放阀、 34-排气阀、 35-滤网、 36-导流板、 361-圆弧凹槽、 37-液体增压泵、 38-注液管、 4-第一管路、 5-第二管路、 6-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 61-抱箍、 62-盖板、 621-外凸的弹性凸 起、 63-盖钩、 631-内凹的弹性凹槽、 64-第一弹簧铰链、 65-第二弹簧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将由所列。

25、举之实施 例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 需另外说明的是, 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 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 仅用以方便、 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为叙述方 便, 下文中所述的 “上” 、“下” 与附图的上、 下的方向一致, 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限制。 0034 请参阅图1至图6,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包括如 下步骤: 0035 步骤一, 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沉淀; 0036 步骤二, 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 溶解于液体中。 003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

26、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首先, 通过对带粉尘有压气 体进行扩容降速, 使得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沉淀; 然后, 通过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 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从而达到简便、 高效、 分级净化带粉 尘有压气体的效果。 0038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步骤一通过重力式沉 淀装置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 所述重力式沉淀装置1, 包括第一密闭容器11以及 第一倒置容器12,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的顶部开设第一入气口112,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的 底部开设沉淀余料回收口113, 第一倒置容器12为倒U型结构, 所述第一倒置容。

27、器12同轴设 置于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内,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顶部开设第一出气口121, 所述第一倒 置容器12的底部开口设置, 第一倒置容器12的通流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11与第一倒 置容器12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 带粉尘有压气体即待处理气体经第一入气口112进入第 一密闭容器11内部, 经过第一密闭容器11与第一倒置容器12之间的通道后, 从第一倒置容 器12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一倒置容器12内, 最后经第一出气口121流出。 上述结构的级重力式 沉淀装置1, 主要针对粒径10100 m的固体微粒, 能降低总固体微粒的50, 使用时待处理 气体经第一入气口112进入第一密闭容器11沿。

28、着过第一密闭容器11与第一倒置容器12之间 的通道向下移动, 再从第一倒置容器12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一倒置容器12内, 从而实现对带 粉尘有压气体扩容降速, 也就是说, 通过扩大容积, 达到降低气体流速, 进而降低固体微粒 流速动能, 促使粒径10100 m的固体微粒降低动能后无法继续进入二级喷雾净化装置2, 而是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沉淀, 以便回收。 并且, 本发明通过将呈倒U型结构的第一倒置容器 12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内,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与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之间的 通道作为一级扩容室,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内部空间为倒置式二级扩容室, 在实现相同 扩容容积的情况下, 重力式。

29、沉淀装置1的整体结构可以更加紧凑, 所需占地面积更小, 降速 效率更高。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1715013 A 7 0039 此外, 由于第一倒置容器12的通流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11与第一倒置容器 12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 避免了气流通道的通流截面从大变小而导致的二次加速的弊 端。 0040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外 壁至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的内壁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以及所述第一密闭容器 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上 部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采。

30、用上述结构, 可以在第一密闭容器11与第一倒置容器12之 间的流线型通道, 使得气体沿着流线型通道进行流动, 不会产生阴角部位涡流、 紊流阻力。 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 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 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 角。 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 没有或很少有湍流, 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 阻力。 0041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竖 向中心轴至第一倒置容器1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竖向中心轴至第 一密闭容器1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0.710.8, 所述第一倒置容器12的底部至第一密闭容 器11内沉淀余。

31、料最大允许堆料高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倒置容器12的侧壁与第一 密闭容器1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由于气体导流按照流线型设计, 不会产生阴角部位涡流、 紊 流阻力及通流截面由大变小导致产生二次加速等弊端, 使得带粉尘有压气体在扩容降速过 程中流动更加平稳, 通流截面不会出现从大变小而产生二次加速的弊端。 0042 优选的, 所述步骤一中, 沉淀后的粉尘通过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6进行回收利 用, 当沉淀的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6自动开启, 当沉淀的粉尘 释放完毕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6自动闭合, 所述第一密闭容器11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口端作为沉淀余。

32、料回收口113, 所述沉淀余料回收口113处设置重力式弹 簧自动开闭盖6, 也就是说, 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6设置于所述沉淀余料回收口113 处, 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6包括抱箍61、 盖板62、 盖钩63、 第一弹簧铰链64以及第二弹 簧铰链65, 所述抱箍61固定设置于所述漏斗结构的下部外侧, 所述抱箍61的相对侧分别设 有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 所述盖钩63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铰链64与第一耳板铰接, 所述盖 板62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铰链65与第二耳板铰接, 所述盖板62的另一端与所述盖钩63卡扣 连接, 所述盖板62的另一端的上部设有外凸的弹性凸起621, 所述盖钩63的下部内侧设。

33、有内 凹的弹性凹槽631, 所述外凸的弹性凸起621与所述内凹的弹性凹槽631相匹配, 当盖板62上 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大于等于设计值时, 盖板62自动打开, 当盖板62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小 于设计值时, 盖板62自动关闭。 也就是说, 沉淀后的固体微粒即粉尘可以通过第一密闭容器 11底部设置的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回收利用, 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 利用弹簧原理, 当 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后自动开启释放粉尘余料回收; 释放完毕粉尘后, 重力式弹簧自动 开闭盖自动闭合。 0043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步骤二通过对经步骤 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

34、粉尘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所述液体除尘混 合装置3, 包括设有液体的第三密闭容器31以及液气结合器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采用 水, 第三密闭容器31的底部设有第二废水排放阀33,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31的顶部上设有排 气阀34,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31的侧壁上部设有注液管38, 所述液气结合器32设置于所述第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1715013 A 8 三密闭容器31内, 所述液气结合器32包括进气管325以及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液管321、 吸气 管322、 液气混合管323及扩散管324, 所述进液管321的自由端为进液口, 所述进液口的外侧 设置滤网35, 用以对进入液气结合器。

35、32的液体进行过滤, 所述进液管321上设有液体增压泵 37, 所述扩散管324的自由端为液气排放口, 所述进气管32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气管322的 侧壁上。 使用时, 待处理气体通过进气管325的另一端流入, 经进气管325流入吸气管322中, 同时, 在液体增压泵37的作用下, 第三密闭容器31内的液体流入进液管321的上端口, 液体 流至吸气管322中和流入吸气管322的待处理气体进行碰撞、 切割、 混合, 将气体中粒径小于 2.5 m的固体微粒即PM2.5级微小颗粒与水进行水气充分融合, 利用粉尘、 水溶性有害物质 溶于水的特性, 降低气体中PM2.5级粉尘和水溶性有害物质, 不仅能。

36、降低粉尘污染, 而且净 化空气中原有水溶性有害物质。 0044 为了使得带粉尘有压气体与水进行更加充分的融合, 有效降低气体中PM2.5级粉 尘和水溶性有害物质,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液气结合 器32满足如下关系: Q3(1.251.5)*V1*1/4* *d1*d1, 且d2(1.5-1.75)*d1, d3 (1.1181.225)*d1, 其中, Q3为进气管中气体的流量, V1为进液管321中液体的流速, d1为 进液管321的管径, d2为液气混合管323的管径, d3为进气管325的管径。 0045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37、中, 所述吸气管322的管径由进 液管321向液气混合管323方向逐渐增大, 且吸气管322的管壁呈外凸的弧形面, 所述进气管 325的一端连接于吸气管322的弧形面上, 所述进液管321、 吸气管322、 液气混合管323以及 扩散管324的长度分别为L1L4, 所述吸气管322的长度L2至少为进液管321的管径的0.75 倍以上, 从而实现吸气管322的吸入气体量与进液管321的管径、 流速达到最优匹配, 使吸气 量功效达到最大。 0046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液气混合管323为直线 型管段, 所述液气混合管323的长度L3至少为液气混合管323的管径d。

38、2的7倍以上, 所述液气 混合管323的管径d2为进液管321的管径d1的12倍, 如此, 可以使液体与气体混合充分度、 流体动能损耗达到最优匹配。 0047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扩散管324为喇叭形管 段, 所述扩散管324的管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所述扩散管的长度L4为液气混合管323的管 径d1的11.5倍, 所述扩散管324的管壁向外侧的倾斜角度为 , 且tan( )1/7-1/5, 如此, 能使液气混合气体排放导向及排放量达到最优匹配。 0048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三密闭容器21内还 设置有若干导流板36, 。

39、所述导流板36的下表面为圆弧板, 所述圆弧板上等间距设有若干圆 弧凹槽361, 所述圆弧凹槽361的深度小于圆弧凹槽361的宽度, 所述圆弧凹槽361的宽度小 于相邻圆弧凹槽361之间的距离。 0049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净化的方法中, 所述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压 力为0.05-0.3MPa。 0050 实施例二 0051 请参阅图7至图8, 并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在步 骤一与步骤二之间还包括通过喷雾净化装置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喷雾加湿处理的 步骤, 所述喷雾净化装置, 包括第二密闭容器21、 第二倒置容器22以及若干带有喷雾头23的 说明。

40、书 6/8 页 9 CN 111715013 A 9 管道,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顶部开设第二入气口211,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下部作为集 水池, 所述集水池的底部开设第一废水排放阀24, 第二倒置容器为倒U型结构, 所述第二倒 置容器22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内,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以及所述第二密闭容器 2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的顶部开设第二出气口221,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 的底部开口设置, 带粉尘有压气体即待处理气体经第二入气口211进入第二密闭容器21内 部, 经过第二密闭容器21与第二倒置容器22之间的通道后, 从第二倒置容器22的底部开口 流入第。

41、二倒置容器22内, 最后经第二出气口221流出,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内壁以及第二 倒置容器22的内、 外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所述带有喷雾头23的管道, 集水池中的水通过压力 泵26泵送至各喷雾头23。 上述结构的喷雾净化装置2, 主要针对粒径2.510 m的固体微粒, 能降低总固体微粒的30, 通过喷雾头23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加湿处理, 使带粉尘有压 气体中的粒径2.510 m的固体微粒遇水增加重量而沉淀或粉尘溶解于水, 达到净化空气 的目的。 0052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出气口221外接用 于排放净化气体的排气阀25。 0053 此外, 由于所述第。

42、二倒置容器22以及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 第二倒置容器22的外壁至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内壁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的 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的上部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采用上述结 构, 可以在第二密闭容器21与第二倒置容器22之间的流线型通道, 使得气体沿着流线型通 道进行流动, 不会产生阴角部位涡流、 紊流阻力。 0054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倒置容器的竖向 中心轴至第二倒置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倒置容器22的竖向中心轴至第二密 闭容器2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0.710.8, 所述第二倒置容。

43、器22的底部至第二密闭容器21 的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倒置容器22的侧壁与第二密闭容器21的 侧壁之间的距离。 待处理气体经第二入气口211进入第二密闭容器21沿着过第二密闭容器 21与第二倒置容器22之间的通道向下移动, 再从第二倒置容器22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二倒置 容器22内, 从而实现对带粉尘有压气体扩容降速的同时对其进行喷雾加湿处理, 使带粉尘 有压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溶解于水或者遇水增加重量而沉淀, 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0055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侧壁 上设有注水管(未图示), 所述注水管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

44、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上 方,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侧壁上对应第二密闭容器21的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处外接一溢 流管(未图示), 所述溢流管上设置单向阀。 0056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内设 有喇叭口型过滤网, 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小口端安装于第二密闭容器21的底部且围设 于第二密闭容器21的底部出水口的外侧, 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大口端安装于第二密闭 容器21的侧壁内侧, 所述压力泵26设置于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下侧。 通过如上设置喇叭口 型过滤网27, 将集水池的空间分割成两块, 一块位于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上侧, 一块位于喇 叭口型。

45、过滤网27的下侧, 所述压力泵26设置于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下侧, 可以对净化喷雾 水源, 避免向带处理气体引入新的杂质。 0057 优选的, 在上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中, 所述第二密闭容器21的侧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1715013 A 10 壁上沿同一水平高度均匀设置若干用于冲洗喇叭口型过滤网的高压冲洗喷头28, 所述高压 冲洗喷头28的方向能够调整, 即高压冲洗喷头的轴线(喷射方向)与第二密闭容器21的侧壁 之间的夹角 的角度大小可以调节。 设置如上所述的高压冲洗喷头28, 可以对喇叭口型过滤 网27进行无死角冲洗, 保证冲洗喇叭口型过滤网27的清洁。 所述高。

46、压冲洗喷头28可以兼具 注水管的功能。 0058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 通过采用重力式 沉淀装置1对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使气体中的粒径10100 m的固体微粒沉淀; 通过 采用喷雾净化装置2对粉尘有压气体进行喷雾使气体中的粒径2.510 m的固体微粒溶解 于水或者遇水增加重量而沉淀; 通过采用液体除尘混合装置3对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液气结 合处理, 使气体中的粒径小于2.5 m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 从而达到简便、 高效、 分 级净化带粉尘有压气体的效果。 0059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 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 本发 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 修饰, 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 范围。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11715013 A 11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2 CN 111715013 A 12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3 CN 111715013 A 13 图4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4 CN 111715013 A 14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5 CN 111715013 A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6 CN 111715013 A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7 CN 111715013 A 1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用于 粉尘 压气 净化 方法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3284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