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10314405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9.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描述:

《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7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03605.2 (22)申请日 2020.07.21 (71)申请人 天津建岩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一 大街60号6-902 (72)发明人 林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君砚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2239 代理人 高文迪 (51)Int.Cl. E02D 37/00(2006.01) E02D 31/04(2006.01) E02D 31/12(2006.01) (54)发明名称 堵漏装置、 堵漏结构、 堵漏方法以及地。

2、下室 底板泄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堵漏装置, 包括弹性材料 体、 两个挤压部件以及连接部件; 本发明还提供 一种堵漏结构, 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 堵漏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 通过如 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 室底板泄压方法, 包括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 孔进行泄压, 以及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 述泄压孔进行堵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能够实 现对隔离结构体上的待堵漏的孔进行封堵, 并且 通过该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所实现的堵漏方 法, 操作步骤简单, 通过弹性材料体的径向膨胀 有效提高了对带堵漏的孔的密封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

3、页 附图2页 CN 111719609 A 2020.09.29 CN 111719609 A 1.一种堵漏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弹性材料体, 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 两个挤压部件,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 侧; 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 能够施力 于所述挤压部件, 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螺接于所述 螺栓的螺杆上的螺帽, 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 所述螺帽与螺栓头分别位。

4、于弹性材 料体的两侧; 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 所述螺帽与螺栓头为所述挤压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漏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帽与弹性材料体之间和/或所 述螺栓头与弹性材料体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 以及第二挤压部件, 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的远离弹性材料体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 所述旋 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相互螺接; 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 另 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堵漏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材料体为硅胶。 6.一种堵漏结构, 其特征在于:。

5、 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堵漏 装置; 待堵漏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 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 漏的孔内, 并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对所述弹性材料体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具有沿 着待堵漏的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 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堵漏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 所述 弹性材料体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 部分在所述流体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堵漏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材料体在自然状态时其位于待 堵漏的孔内的长度是弹性材料体自然状态时长。

6、度的1/43/4。 9.一种堵漏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 包括 以下步骤: (1) 在隔离结构体的待堵漏的孔内送入弹性材料体, 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 漏的孔内; (2) 通过连接部件施力于挤压部件, 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10.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孔进行泄压; (2) 通过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进行堵漏。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719609 A 2 堵漏装置、 堵漏结构。

7、、 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堵漏装置、 堵漏结构、 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属于建 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问题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若结构抗浮不 满足要求, 可能引起地下结构上浮、 底板开裂, 导致不同程度的地下结构破坏。 泄压结构通 常也会出现在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中, 从另一角度解决了浮力可能对地下室底板造成的损 坏,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806473A所公开的一种泄水卸压抗浮结构。 也有的地下室在建 筑施工中并没有专门的泄压结构, 而是在避免发生上浮的抢修过程中临时对地下室底板进 。

8、行钻孔泄压, 待泄压完毕后通过混凝土对泄压孔进行封堵, 但这破坏了原有的混凝土结构, 导致封堵部位极其容易发生泄漏。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 能够有效提高对地下 室底板上泄压孔的密封性, 同时操作简单, 便于实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 通过所 述堵漏结构实现;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的泄压方法, 在泄压后通过所述堵漏 方法进行泄压孔的封堵。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堵漏装置, 包括: 弹性材料体, 所述弹性材料体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内; 两个挤压部件,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在待堵。

9、漏的孔轴向上的两 侧; 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之间, 能够施力 于所述挤压部件, 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0005 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的螺杆上的螺帽, 所述螺杆穿过所述 弹性材料体, 所述螺帽与螺栓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的两侧; 所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 所 述螺帽与螺栓头为所述挤压部件。 0006 在所述螺帽与弹性材料体之间和/或所述螺栓头与弹性材料体之间还设置有垫 片。 0007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以及第二挤压部件, 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的 远离弹性材料体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 所述旋。

10、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相互螺接; 所 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挤压部件, 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部件。 0008 所述弹性材料体为硅胶。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 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 待堵漏 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 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 并 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对所述弹性材料体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具有沿着待堵漏的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719609 A 3 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0010 所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 所述弹性材料体部分位于待堵漏的。

11、孔内, 部分 在所述流体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 0011 所述弹性材料体在自然状态时其位于待堵漏的孔内的长度是弹性材料体自然状 态时长度的1/43/4。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方法, 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结构实现, 包括以下步骤: (1) 在隔离结构体的待堵漏的孔内送入弹性材料体, 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位于待堵 漏的孔内; (2) 通过连接部件施力于挤压部件, 使两个挤压部件相互靠近并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泄压孔进行泄压; (2) 通过如前。

12、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进行堵漏。 0014 在对泄压孔进行堵漏的步骤中, 还包括对泄压孔的未被弹性材料体填充的部分通 过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0015 所述封堵材料包括水泥、 混凝土或灌缝胶。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 能够实现对隔离结构体上 的待堵漏的孔进行封堵, 并且通过该堵漏装置以及堵漏结构所实现的堵漏方法, 操作步骤 简单, 通过弹性材料体的径向膨胀有效提高了对带堵漏的孔的密封性能; 将弹性材料体部 分设置于隔离结构体的流体侧, 当通过挤压部件进行挤压时位于孔外的部分弹性材料体能 够向径向外侧膨胀使其外径大于孔径, 因此膨胀部受到流体侧的压力后能够。

13、压紧在隔离结 构体的靠近孔边缘的位置上, 有效避免了弹性材料体脱落或回缩至孔内, 从而实现较好的 封堵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对地下室底板进行堵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9 图3为图2中弹性材料体在未受到挤压时的自然状态的示意图。 0020 图4为堵漏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 如图1-3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 包括弹性材料体1、 两个挤压部件2以及 连接部件3。 所述弹性材料体1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至待堵漏的孔 (例如地下室底板上的泄压 孔4)。

14、 内,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2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材料体1在待堵漏的孔轴向上的两侧, 所述 连接部件3穿过所述弹性材料体1并连接于两个挤压部件2之间, 能够施力于所述挤压部件 2, 从而使两个挤压部件2相互靠近并直接或间接挤压所述弹性材料体1。 所述弹性材料体1 可以为硅胶、 乳胶、 橡胶等材质, 优选为硅胶材质。 当弹性材料体1被挤压部件2挤压后, 能够 向待堵漏的孔的径向外侧膨胀, 从而顶住待堵漏的孔的侧壁上, 实现对孔的密封。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719609 A 4 0023 在一种实施例中, 所述堵漏装置包括螺栓5以及螺接于所述螺栓5的螺杆上的螺帽 6, 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弹性。

15、材料体1, 所述螺帽6与螺栓5头分别位于弹性材料体1的两侧; 所 述螺杆为所述连接部件3, 所述螺帽6与螺栓5头为所述挤压部件2。 当然, 在所述螺帽6与弹 性材料体1之间以及所述螺栓5头与弹性材料体1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7, 从而使螺母和螺栓 5头间接挤压弹性材料体1。 002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两个所述挤压部件2分别为第一挤压部件2a以及 第二挤压部件2b, 所述第二挤压部件2b的远离弹性材料体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部件8, 所述 旋转部件8与所述第二挤压部件2b相互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 旋转部件包括外螺纹杆部, 第 二挤压部件2b包括内螺纹筒部; 所述连接部件3可以杆件, 。

16、也可以为钢丝绳, 其一端连接于 所述第一挤压部件2a, 另一端穿过旋转部件8后设置有一帽部9, 通过旋拧所述旋转部件8, 使其向远离第二挤压部件2b的方向移动, 从而能够通过连接部件3拉动第一挤压部件2a向 第二挤压部件2b方向移动, 从而对弹性材料体1进行挤压。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堵漏结构, 包括隔离结构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堵漏装置; 待堵漏 的孔位于所述隔离结构体上, 所述堵漏装置的弹性材料体1至少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 并 且通过两个挤压部件2对所述弹性材料体1的挤压能够使所述弹性材料体1具有沿着待堵漏 的孔的径向向外膨胀的趋势,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1至少部分挤压在待堵漏的孔的孔壁上。。

17、 所 述隔离结构体的一侧为流体侧, 所述弹性材料体1部分位于待堵漏的孔内, 部分在所述流体 侧伸出至所述待堵漏的孔的外侧。 0026 在本发明中以地下室底板的堵漏方法为例, 所述隔离结构体为地下室底板10, 待 堵漏的孔为在地下室底板10上开设的泄压孔4。 在对地下室底板10的泄压孔4进行堵漏时, 首先在地下室底板10的泄压孔4内由上而下送入所述堵漏装置, 使弹性材料体1的一部分位 于泄压孔4内, 一部分伸出至泄压孔4的下侧, 位于泄压孔4内的弹性材料体1是弹性材料体1 在自然状态下的总长度的1/43/4, 优选为2/3。 然后通过连接部件3施力于挤压部件2, 使两 个挤压部件2相互靠近并挤压。

18、所述弹性材料体1, 从而使弹性材料体1位于泄压孔4内的部分 挤压在泄压孔4的孔壁上, 位于泄压孔4外侧的部分膨胀后外径大于泄压孔4的孔径, 从而整 体形成倒T形结构, 孔外的膨胀部1a能够压在地下室底板10上的位于靠近泄压孔4边缘的位 置上。 0027 除此之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10泄压方法, 首先在地下室底板10上开 设泄压孔4进行泄压; 再通过如前所述的堵漏方法对所述泄压孔4进行堵漏。 在对泄压孔4进 行堵漏的步骤中, 还包括对泄压孔4的未被弹性材料体1填充的部分通过封堵材料11进行封 堵。 所述封堵材料11可以为水泥、 混凝土或灌缝胶等。 0028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 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719609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11719609 A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11719609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堵漏 装置 结构 方法 以及 地下室 底板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堵漏装置、堵漏结构、堵漏方法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3144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