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0291200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档描述: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16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52117.0 (22)申请日 2020.07.30 (71)申请人 南阳市中心医院 地址 473009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工农路 312号 (72)发明人 李含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代理人 王新爱 (51)Int.Cl. A61H 1/02(2006.01) A61H 15/00(2006.01) A61H 7/00(2006.01) A63B 23/12(2006.01) A63B 23/02(2006。

2、.01) A63B 21/055(2006.01) A63B 21/045(2006.01) (54)发明名称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57)摘要 目前的功能锻炼装置功能单一, 无法实现多 种锻炼方式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的问题; 包括 基座, 基座内设有可转动的凸轮, 通过凸轮上的 凸轮槽与第一驱动销、 第二驱动销的配合可使滑 动架依次完成上升向右滑动向左滑动下落一 组动作, 滑动架在动作的同时第二齿条会与第二 齿轮配合使按摩辊转动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 通 过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可对患者的另一侧 下肢进行按摩来缓解肌肉, 上肢锻炼装置可对患 者的上肢进行功能锻炼; 本发明结构新颖, 构思 巧。

3、妙, 功能多样, 可对患者的进行按摩放置肌肉 萎缩、 可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 节僵硬, 活动踝关节、 膝关节以免影响日后下地 行走,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防止颈椎伸、 屈及旋 转功能障碍。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111759673 A 2020.10.13 CN 111759673 A 1.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包括基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内设有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端设有与基座(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 所述第一 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凸轮(4), 所述凸轮(4)的侧面上开设有凸轮槽(5), 所述凸轮槽(。

4、5)包 括圆弧槽(501)和V型槽(502), 所述凸轮槽(5)内滑动配合有第一驱动销(6)和第二驱动销 (7), 所述第一驱动销(6)上固定连接有V型杆(8), 所述V型杆(8)与基座(1)转动连接且V型 杆(8)上远离第一驱动销(6)的一端铰接有连杆(9), 所述连杆(9)上远离V型杆(8)的一端铰 接有滑动架(10), 所述第二驱动销(7)上固定连接有托架(11), 所述托架(11)与基座(1)竖 直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架(10)与托架(11)前后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2)向左贯穿基座 (1)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头(12), 所述基座(1)与第一按摩头(12)之间设有与第一转轴 (2。

5、)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块(13), 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上设有可调节的第二按摩头(14), 所 述基座(1)上设有可拆卸安装的上肢锻炼装置, 所述上肢锻炼装置包括底座(15), 所述底座 (15)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16), 所述定位轴(16)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臂(17), 所述支撑臂 (17)与底座(15)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定位轴(16)上的扭簧(18), 所述支撑臂(17)上开设 有导槽(19), 所述导槽(19)内滑动连接有第三驱动销(20), 所述底座(15)上转动连接有转 盘(21), 所述第三驱动销(20)固定连接到转盘(21)的偏心位置上, 所述转盘(21)的下方同 轴固定连接有。

6、第一齿轮(22), 所述第一齿轮(22)上啮合设有与底座(15)滑动连接的第一齿 条(23), 所述第一齿条(23)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拉手(24), 所述拉手(24)上固定连接有传 动带(25), 所述第二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柄(26), 所述驱动柄(26)上远离第二转轴 (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27), 所述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带轮(28), 所述传动带(25) 依次绕过张紧轮(27)和带轮(28)并在远离带轮(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29), 所述 第一拉簧(29)远离传动带(25)的一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

7、于: 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上 开设有第一滑槽(30), 所述第一滑槽(3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1), 所述第一滑块(31) 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32), 所述调节螺杆(32)向上贯穿第一驱动块(13)并螺纹连接有调 节螺母(33), 所述调节螺母(33)与第一驱动块(13)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按摩头(14)与第一 滑块(3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块(31)上左 右滑动连接有滑杆(34), 所述滑杆(34)的左端与第二按摩头(14)固定连接, 所述滑杆(34) 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5), 所述第一限位块(35)与。

8、第一滑块(31)之间设有套在滑 杆(34)上的第一弹簧(36), 所述第一限位块(3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圆球头(37), 所述基座 (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圆球头(37)相配合的端面凸轮(3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螺杆(32)的上 端镶嵌有可转动的滚珠(39), 所述基座(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与滚珠(39)接触配合的踏 板(40), 所述踏板(4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41), 所述第二拉簧(41)远离踏板(40)的一 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 所述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与踏板(40)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块(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9、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架(10)上固定 连接有第二齿条(43), 所述第二齿条(43)的上端啮合有第二齿轮(44), 所述第二齿轮(44) 与基座(1)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条(4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45), 所述第三转轴 (45)上固定连接有按摩辊(46), 所述滑动架(10)上开设有与按摩辊(46)相对应的通槽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759673 A 2 (4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21)上开设有 第二滑槽(48), 所述第二滑槽(48)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9), 所述第二滑块。

10、(49)上螺纹 配合有与转盘(21)转动连接的丝杠(50), 所述丝杠(50)向外侧贯穿转盘(21)并固定连接有 旋钮(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 于基座(1)上的电机(52), 所述电机(5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 所述第一 锥齿轮(53)上啮合设有第二锥齿轮(54)和第三锥齿轮(55), 所述第二锥齿轮(54)与第一转 轴(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55)与第三转轴(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锥齿轮(54)与 第二转轴(2)之间设有第一单向。

11、轴承(56), 所述第三锥齿轮(55)与第三转轴(3)之间设有第 二单向轴承(57), 所述第一单向轴承(56)和第二单向轴承(57)不同时转动工作。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759673 A 3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颈椎病是临床骨科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 主要是由于骨骼老化、 颈椎间盘退变、 脊 髓、 刺激压迫神经以及继发性改变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综合征, 其中包 括: 颈椎间盘脱出、 颈椎骨关节炎、 增生性脊椎炎以及颈神经根综合征等。 0003 颈椎术后24。

12、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 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 一旦发 现异常及时, 术后仰卧位, 卧床1-2周, 枕颈部用S型枕保护, 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术后2 周可戴围领下床活动, 做四肢、 肌肉、 关节功能锻炼。 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 影响来确定, 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颈, 做颈部功能锻炼。 0004 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极为重要的治疗方式,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防治颈椎伸、 屈 及旋转功能障碍, 其目的在于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 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者的固有生理 功能为主, 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使用为中心, 手的功能锻炼是握、 抓、 捻并注意肩肘腕的 锻炼, 下肢功能锻炼。

13、为负重和行走, 但是目前的功能锻炼装置功能单一, 无法实现多种锻炼 方式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解决了目前的功能锻 炼装置功能单一, 无法实现多种锻炼方式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内设有动力机 构, 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端设有与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上 固定连接有凸轮, 所述凸轮的侧面上开设有凸轮槽, 所述凸轮槽包括圆弧槽和V型槽, 所述 凸轮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一驱动销和第二驱动销, 所述第一驱动销上固定连接有V型杆,。

14、 所述 V型杆与基座转动连接且V型杆上远离第一驱动销的一端铰接有连杆, 所述连杆上远离V型 杆的一端铰接有滑动架, 所述第二驱动销上固定连接有托架, 所述托架与基座竖直滑动连 接, 所述滑动架与托架前后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向左贯穿基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 头, 所述基座与第一按摩头之间设有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块, 所述第一驱动块 上设有可调节的第二按摩头, 所述基座上设有可拆卸安装的上肢锻炼装置, 所述上肢锻炼 装置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 所述定位轴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臂, 所述支撑 臂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定位轴上的扭簧, 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导槽, 所述导槽内 。

15、滑动连接有第三驱动销, 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转盘, 所述第二驱动销固定连接到转盘的 偏心位置上, 所述转盘的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上啮合设有与底座 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拉手, 所述拉手上固定连接有传 动带, 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柄, 所述驱动柄上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 张紧轮, 所述基座上转动连接有带轮, 所述传动带依次绕过张紧轮和带轮并在远离带轮的 说明书 1/6 页 4 CN 111759673 A 4 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 所述第一拉簧远离传动带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驱动块上开设有第一滑槽。

16、, 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 块, 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 所述调节螺杆向上贯穿第一驱动块并螺纹连接 有调节螺母, 所述调节螺母与第一驱动块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按摩头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一滑块上左右滑动连接有滑杆, 所述滑杆的左端与第二按摩头固 定连接, 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滑块之间设有套 在滑杆上的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圆球头, 所述基座的左端固定连 接有与圆球头相配合的端面凸轮。 0009 优选的, 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镶嵌有可转动的滚珠, 所述基座的左端转动连接有 可与滚珠接触配合的踏板。

17、, 所述踏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 所述第二拉簧远离踏板的一 端与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与踏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块。 0010 优选的, 所述滑动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 所述第二齿条的上端啮合有第二齿 轮, 所述第二齿轮与基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 所述第三转 轴上固定连接有按摩辊, 所述滑动架上开设有与按摩辊相对应的通槽。 0011 优选的, 所述转盘上开设有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所述 第二滑块上螺纹配合有与转盘转动连接的丝杠, 所述丝杠向外侧贯穿转盘并固定连接有旋 钮。 0012 优选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上的电。

18、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 有第一锥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设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 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二转轴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 所述第三锥齿轮与 第三转轴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轴承, 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不同时转动工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凸轮槽与第一驱动销、 第二 驱动销的配合可使滑动架依次完成上升-向右滑动-向左滑动-下落一组动作, 以此来完成 患者的下肢上升-屈膝-伸直-下落的活动锻炼; 2)滑动架在动作的同时第二齿条会与第二。

19、 齿轮配合使按摩辊转动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 用以缓解下肢肌肉; 3)通过第一按摩头和第 二按摩头可对患者的另一侧下肢进行按摩来缓解肌肉, 第二按摩头的位置可以调节来调整 按摩的范围的同时滑杆可在端面凸轮的作用下对按摩的力度进行调整; 4)上肢锻炼装置可 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功能锻炼, 患者不仅可以通过上肢锻炼装置进行主动锻炼, 而且通过把 手和传动带的连接, 并通过齿轮齿条的联动, 使患者的上肢在支撑臂上可进行被动锻炼, 另 外, 患者的手握住拉手施力可进行上肢和腰椎的功能锻炼; 5)第一驱动块上的调节螺杆可 与踏板配合对患者脚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 本发明结构新颖, 构思巧妙, 功能多样, 可对患。

20、 者的进行按摩放置肌肉萎缩、 可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活动踝关 节、 膝关节以免影响日后下地行走,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防止颈椎伸、 屈及旋转功能障碍。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 2/6 页 5 CN 111759673 A 5 0017 图2是本发明基座内部的整体结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通过凸轮槽使托架升降的同时可使滑动架在托架上进行前后滑动的 结构示意图。 001。

21、9 图4是本发明通过凸轮槽使托架升降的同时可使滑动架在托架上进行前后滑动的 整体结构分解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驱动进行腿部按摩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驱动进行腿部按摩的结构分解图。 0022 图7是本发明中的上肢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发明中的上肢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9是本发明中通过第二转轴、 驱动柄、 张紧轮、 带轮和传动带对上肢锻炼装置进 行驱动且可单独进行上肢拉力锻炼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中通过动力机构、 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使第一转轴和第二 转轴进行单独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

22、0026 图11是本发明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 1-基座、 2-第一转轴、 3-第二转轴、 4-凸轮、 5-凸轮槽、 6-第一驱动销、 7-第二 驱动销、 8-V型杆、 9-连杆、 10-滑动架、 11-托架、 12-第一按摩头、 13-第一驱动块、 14-第二按 摩头、 15-底座、 16-定位轴、 17-支撑臂、 18-扭簧、 19-导槽、 20-第三驱动销、 21-转盘、 22-第 一齿轮、 23-第一齿条、 24-拉手、 25-传动带、 26-驱动柄、 27-张紧轮、 28-带轮、 29-第一拉簧、 30-第一滑槽、 31-第一滑块、 32-调节螺杆、 33-调节螺母、。

23、 34-滑杆、 35-第一限位块、 36-第一 弹簧、 37-圆球头、 38-端面凸轮、 39-滚珠、 40-踏板、 41-第二拉簧、 42-第二限位块、 43-第二 齿条、 44-第二齿轮、 45-第三转轴、 46-按摩辊、 47-通槽、 48-第二滑槽、 49-第二滑块、 50-丝 杠、 51-旋钮、 52-电机、 53-第一锥齿轮、 54-第二锥齿轮、 55-第三锥齿轮、 56-第一单向轴承、 57-第二单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 式说明本发明基本结构,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9 参照图。

24、1-11所示, 本发明包括基座1, 所述基座1内设有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的 输出端设有与基座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 所述第一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凸轮 4, 所述凸轮4的侧面上开设有凸轮槽5, 所述凸轮槽5包括圆弧槽501和V型槽502, 所述凸轮 槽5内滑动配合有第一驱动销6和第二驱动销7, 所述第一驱动销6上固定连接有V型杆8, 所 述V型杆8与基座1转动连接且V型杆8上远离第一驱动销6的一端铰接有连杆9, 所述连杆9上 远离V型杆8的一端铰接有滑动架10, 所述第二驱动销7上固定连接有托架11, 所述托架11与 基座1竖直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架10与托架11前后滑动连接, 。

25、所述第一转轴2向左贯穿基座1 且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头12, 所述基座1与第一按摩头12之间设有与第一转轴2固定连接的 第一驱动块13, 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上设有可调节的第二按摩头14, 所述基座1上设有可拆卸 安装的上肢锻炼装置, 所述上肢锻炼装置包括底座15, 所述底座15上固定连接有定位轴16, 所述定位轴16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臂17, 所述支撑臂17与底座15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定位 轴16上的扭簧18, 所述支撑臂17上开设有导槽19, 所述导槽19内滑动连接有第三驱动销20, 说明书 3/6 页 6 CN 111759673 A 6 所述底座15上转动连接有转盘21, 所述第二驱动销2。

26、0固定连接到转盘21的偏心位置上, 所 述转盘21的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 所述第一齿轮22上啮合设有与底座15滑动连 接的第一齿条23, 所述第一齿条23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有拉手24, 所述拉手24上固定连接有 传动带25, 所述第二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柄26, 所述驱动柄26上远离第二转轴3的一端 转动连接有张紧轮27, 所述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带轮28, 所述传动带25依次绕过张紧轮27和 带轮28并在远离带轮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簧29, 所述第一拉簧29远离传动带25的一 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 0030 本装置在使用时, 基座1固定安装在床体上, 患者躺在床上, 其中一侧。

27、下肢放置到 滑动架10上, 滑动架10上可以连接有约束带将下肢固定或者在滑动架10上开设有放置槽, 下肢放置到放置槽内进行约束, 另一侧下肢放置到第一按摩头12和第二按摩头14的左侧, 可以实现一侧下肢进行上下抬落锻炼的同时进行屈膝练习, 另一侧下肢进行按摩来活动下 肢肌肉, 具体的是: 首先启动动力机构, 动力机构带动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进行转动, 第 一转轴2转动时带动凸轮4顺时针转动的初始时, 第二驱动销7处于V型槽502的底端(即最低 位), 此时的托架11处于基座1的最低位, 滑动架10处于托架11的最左端, 凸轮4在不断的转 动时, 第二驱动销7由V型槽502的底端向V型槽502。

28、的高位滑动, 此时托架11连通滑动架10一 同不断上升, 患者的下肢此时也跟随着抬高, 在此期间第一驱动销6一直在圆弧槽501内滑 动, 当第二驱动销7到达V型槽502的最高位后进入圆弧槽501内并保持在高位, 与此同时, 第 一驱动销6由圆弧槽501进入V型槽502内, 并依次由高位走向低位, 再由低位走向高位, 当第 一驱动销6在V型槽502内由高位走向低位时, V型杆8顺时针转动, 此时的V型杆8通过连杆9 将滑动架10向右推动, 患者的下肢此时在抬高的位置上可进行屈膝, 当第一驱动销6在V型 槽502内由低位再次走向高位时, V型杆8此时逆时针转动, 此时的V型杆8通过连杆9将滑动 架。

29、10向左拉动渐渐复位, 患者的下肢此时在高位上伸直复位, 紧接着第一驱动销6再次进入 圆弧槽501内, 第二驱动销7再次由圆弧槽501进入V型槽502内, 即由高位走向低位, 此时的 托架11慢慢回落复位, 患者的下肢由抬高的位置开始回落到低位完成一组动作, 即依次完 成患者的腿部抬高-屈膝-伸直-回落一组动作, 如此往复可对患者的下肢得到有效的功能 锻炼。 0031 另一侧患者则可在第一转轴2转动时带动第一按摩头12转动进行按摩, 此时的第 一驱动块13也会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按摩头14转动进行按摩, 第二按摩头14在第一驱动块 13上的位置可调节, 由此可对下肢按摩的范围进行调节。 0032。

30、 在不使用时, 上肢锻炼装置安装在基座1上, 便于收藏,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上肢锻 炼装置从基座1上取下固定到床体的适宜位置, 患者的一侧上肢通过约束带固定到支撑臂 17上, 患者可进行摆动上肢进行主动锻炼, 当患者摆动上肢时, 扭簧18发生形变, 患者的手 臂不施力时, 在扭簧18的作用下支撑臂17带动患者的上肢复位; 0033 当患者的上肢需要进行被动练习时, 可以通过拉手24与第一齿条23固定连接, 例 如滑插固定或锁扣固定等, 动力机构带动第二转轴3转动的同时会带动驱动柄26转动, 此时 的张紧轮27也会随驱动柄26一并转动对传动带25进行拉紧, 此时传动带25一端带动第一拉 簧29。

31、拉伸, 另一端带动第一齿条23向左运动, 并通过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22带动转盘21转 动, 转盘21上的第三驱动销20在导槽19内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支撑臂17在底座15上进行往复 摆动; 说明书 4/6 页 7 CN 111759673 A 7 0034 另外, 将拉手24从第一齿条23上取下后, 可以用手握住拉手24进行腰椎和手臂的 功能锻炼, 患者拉动拉手24时, 会通过传动带25对驱动柄26进行拉动到死点位置, 然后继续 拉动时, 会带动张紧轮27和带轮28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拉簧29拉伸, 松手后, 第一拉簧29复 位, 如此往复可对患者的手臂拉力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可对患者的腰椎进行锻炼。 。

32、0035 如图5、 图6所示, 为了实现对第二按摩头14在第一驱动块13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 改变按摩的覆盖范围, 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上开设有第一滑槽30, 所述第一滑槽30内滑动连 接有第一滑块31, 所述第一滑块31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32, 所述调节螺杆32向上贯穿第 一驱动块13并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33, 所述调节螺母33与第一驱动块13转动连接, 所述第 二按摩头14与第一滑块31滑动连接。 0036 调节时, 转动调节螺母33, 调节螺母33与调节螺杆32构成丝杠螺母结构, 此时的调 节螺杆32可进行位置调节, 第一滑块31在第一滑槽30内的位置发生改变, 因此, 第二按摩头 14的。

33、位置发生了改变。 0037 如图5、 图6所示, 为了可以对按摩的力度进行调节, 所述第一滑块30上左右滑动连 接有滑杆34, 所述滑杆34的左端与第二按摩头14固定连接, 所述滑杆3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 第一限位块35, 所述第一限位块35与第一滑块30之间设有套在滑杆34上的第一弹簧36, 所 述第一限位块3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圆球头37, 所述基座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圆球头37相 配合的端面凸轮38。 0038 初始位置时, 滑杆34在第一弹簧36的作用下, 使圆球头37始终与端面凸轮38相接 触, 当第一驱动块13在第一转轴2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 滑杆34也带着第二按摩头14一同转 动, 。

34、当滑杆34转动时会与端面凸轮38的不同位置进行接触, 所以滑杆34在转动的同时, 在端 面凸轮38的作用下会进行左右滑动, 来调节不同位置的按摩力度, 另外, 端, 端面凸轮38可 以与基座1转动连接并可进行转动调节端面凸轮38的位置, 以实现对患者下肢不同位置的 力度进行调节。 0039 结合图2、 图11所示, 为了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脚踝关节的活动锻炼, 所述调节螺杆 32的上端镶嵌有可转动的滚珠39, 所述基座1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可与滚珠39接触配合的踏 板40, 所述踏板4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簧41, 所述第二拉簧41远离踏板40的一端与基座1固 定连接, 所述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与踏板40。

3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块42。 0040 在进行脚部踝关节的活动锻炼时, 将患者的脚部放置到踏板40上进行定位, 踏板 40在第二限位块42的作用下进行限位, 当第二转轴2转动带动第一驱动块13转动时, 调节螺 杆32上滚珠39会与踏板40的底面接触使其顺时针转动, 患者的脚部此时上翘, 第二拉簧41 拉伸, 当滚珠39与踏板40失去配合后, 踏板40在第二拉簧41的作用下复位, 患者的脚部下 压, 调节螺杆32的高度可通过调节螺母33进行调节, 调节螺杆32的高度不同, 使踏板40转动 的角度的范围也不同, 可针对不同的患者所能适应的范围进行调节。 0041 如图3、 图4所示, 为了能够使患者下。

36、肢进行抬落屈膝锻炼的同时可进行按摩活动 下肢肌肉, 所述滑动架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43, 所述第二齿条43的上端啮合有第二齿 轮44, 所述第二齿轮44与基座1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齿条4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45, 所述第三转轴45上固定连接有按摩辊46, 所述滑动架10上开设有与按摩辊46相对应的通槽 47。 0042 滑动架10在上升时会带动第二齿条43一同上升, 当滑动架10上升到最高位后, 第 说明书 5/6 页 8 CN 111759673 A 8 二齿条43会与第二齿轮44相啮合, 然后滑动架10在托架11上左右滑动使患者的腿部进行屈 膝练习时, 第二齿条43会带动第二齿轮。

37、44转动, 第二齿轮44带动按摩辊46转动对患者的下 肢进行按摩活动肌肉。 0043 如图8所示, 为了可以对第三驱动销20相对于转盘21的偏心位置进行调节, 来实现 支撑臂17的摆角范围, 所述转盘21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8, 所述第二滑槽48内滑动连接有第 二滑块49, 所述第二滑块49上螺纹配合有与转盘21转动连接的丝杠50, 所述丝杠50向外侧 贯穿转盘21并固定连接有旋钮51。 0044 丝杠50与第二滑块49构成了丝杠螺母结构, 在对第三驱动销20的偏心位置进行调 整时, 只需转动丝杠50, 第二滑块49就会在第二滑槽48内进行滑动调节位置, 与此同时, 第 三驱动销20相对于转盘2。

38、1的偏心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第三驱动销20越靠近转盘21的轴心, 支撑臂17的摆角就越小, 第三驱动销20越远离转盘21的轴心, 支撑臂17的摆角就越大。 0045 如图10所示, 为了实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同时转动进行上肢、 下肢的同时锻 炼,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1上的电机52, 所述电机5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 齿轮53, 所述第一锥齿轮53上啮合设有第二锥齿轮54和第三锥齿轮55, 所述第二锥齿轮54 与第一转轴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55与第三转轴3固定连接。 0046 如图10所示, 为了实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不同时转动, 上肢和下肢锻炼可以 分别进行, 所。

39、述第二锥齿轮54与第二转轴2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56, 所述第三锥齿轮55与 第三转轴3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轴承57, 所述第一单向轴承56和第二单向轴承57不同时转动 工作。 0047 电机52正向转动时, 会在第一锥齿轮53的带动下, 带动第二锥齿轮54和第三锥齿 轮55同时转动, 第二锥齿轮54转动并通过第一单向轴承56可对第一转轴2进行驱动时, 第三 锥齿轮55转动并带动第二单向轴承57空转, 第三转轴3处于静止状态, 电机52反向转动时, 第三锥齿轮55转动并通过第二单向轴承57可对第二转轴3进行驱动时, 第二锥齿轮54转动 并带动第一单向轴承56空转。 0048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

40、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111759673 A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7 页 10 CN 111759673 A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2/7 页 11 CN 111759673 A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3/7 页 12 CN 111759673 A 12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3 CN 111759673 A 13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4 CN 111759673 A 14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5 CN 111759673 A 15 图11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6 CN 111759673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骨科 脊柱 术后 防护 装置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2912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