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pdf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pdf(11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06665.2 (22)申请日 2020.06.29 (71)申请人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地址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湖边镇 105国道旁 (72)发明人 陈万钧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3257 代理人 任合明 (51)Int.Cl. B01D 35/02(2006.01) B01D 35/16(2006.01) B01D 29/7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 置 (57。
2、)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 置, 包括水槽, 水槽底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圆 柱形套筒, 水槽底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 水槽底 面对应第一通孔处固定安装竖直的锥形套筒, 第 一圆柱形套筒内固定安装环形支座, 环形支座内 表面安装竖直的长筒, 长筒包括第二圆柱形套筒 和第一漏斗, 第二圆柱形套筒顶部固定安装开口 向上的半球形壳体, 半球形壳体内开设数个过滤 孔。 该发明能够对污水和厨余垃圾进行分离, 将 厨余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达到了环境保护的 目的, 与此同时将污水完整的进行回收再利用, 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而且通过计算机控制运 行无需手动操作, 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3、以 及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11773811 A 2020.10.16 CN 111773811 A 1.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水槽 (1) , 水槽 (1) 底 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圆柱形套筒 (2) , 水槽 (1) 底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 (3) , 水槽 (1) 底面 对应第一通孔 (3) 处固定安装竖直的锥形套筒 (4) ,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固定安装环形支 座 (5) , 环形支座 (5) 开口方向为上下方向, 环形支座 (5) 与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同轴线, 环形 支座 (5) 内表面安装竖直。
4、的长筒 (6) , 长筒 (6) 包括第二圆柱形套筒 (61) 和第一漏斗 (62) , 第 二圆柱形套筒 (61) 下端与第一漏斗 (62) 顶端固定连接, 环形支座 (5) 与第二圆柱形套筒 (61) 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第二圆柱形套筒 (61) 顶部固定安装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壳体 (7) , 半 球形壳体 (7) 内开设数个过滤孔 (9) , 锥形套筒 (4) 底部在半球形壳体 (7) 内, 水槽 (1) 底面对 应锥形套筒 (4) 的一侧固定安装水位传感器 (8) , 环形支座 (5) 侧面套装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 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顶端内圈与环形支座 (5) 侧面密封固。
5、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底端与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靠近底端处开设数个 环形等间距分布的竖直的第二通孔 (11) ,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靠近顶部处安装第二圆台形 套筒 (14) , 第二圆台形套筒 (14) 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壁, 第二圆台形套筒 (14) 顶端固定安装在水槽 (1) 底面,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表面对应第二圆台形套筒 (14) 外 侧固定安装控制器 (13) , 控制器 (13) 与水位传感器 (8) 电性相连,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左右 侧面对应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底端处开设。
6、第三通孔 (15) ,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表面固定 安装第一横杆 (18) , 第一横杆 (18) 顶面固定安装电机 (19) , 电机 (19) 与控制器 (13) 电性相 连, 电机 (19) 转轴上安装第一齿轮 (20) , 第二圆柱形套筒 (61) 外表面固定安装环形齿轮 (21) , 第一齿轮 (20) 与环形齿轮 (21) 啮合, 第一漏斗 (62) 靠近下端的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 弹性伸缩杆 (22) , 弹性伸缩杆 (22) 活动杆外端固定安装第一L型杆 (23) , 第一L型杆 (23) 的 横杆底面设有滚轮 (24) , 第一L型杆 (23) 对应滚轮 (24) 处固。
7、定安装竖轴 (41) , 竖轴 (41) 与滚 轮 (24) 通过轴承连接, 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L型杆 (25) , 第二L 型杆 (25) 的竖杆顶端固定安装同一个椭圆导轨 (26) , 椭圆导轨 (26) 与环形支座同轴线且椭 圆导轨 (26) 外侧面与滚轮 (24) 侧面接触配合, 靠近第一漏斗 (62) 底端处安装第二漏斗 (27) , 第二漏斗 (27) 底部接入到污水处理的下一道工序, 靠近第二漏斗 (27) 顶部处安装下 端封口的竖管 (30) , 竖管 (30) 与长筒 (6) 同轴线, 竖管 (30) 顶端固定安装橡胶气囊 (31) , 竖 管。
8、 (30) 内部与橡胶气囊 (31) 内部连通, 竖管 (30) 侧面安装数个毛刷 (32) , 竖管 (30) 左右侧 面均固定安装第三横杆 (33) , 第三横杆 (33) 外端与同侧的弹性伸缩杆 (22) 的活动杆靠近外 端处铰接连杆 (34) , 弹性伸缩杆 (22) 的活动杆侧面与连杆 (34) 靠近上端处铰接气缸 (35) , 竖管 (30) 左右侧面开设第四通孔 (36) , 气缸 (35) 的缸体与同侧的第四通孔 (36) 之间均安装 第一软管 (37) , 第一软管 (37) 与第四通孔 (36) 通过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9、,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第一圆台形套筒 (10) 左右外侧面均安装刮片 (12) , 刮片 (12) 一端固定安装在圆柱形套 筒 (1) 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第三通孔 (15) 处均安装门 (16) , 门 (16) 与第一圆柱形套筒 (2) 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 (2) 内表面对应第二通孔 (11) 下方固定安装环形槽 (17)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
10、所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773811 A 2 述的环形槽 (17) 底面开设第五通孔 (40) , 第五通孔 (40) 内安装第二软管 (38) , 第二软管 (38) 底端伸入第二漏斗 (27) 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第二漏斗 (27) 内壁固定安装第二横杆 (28) , 第二横杆 (28) 外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伸 缩杆 (29) , 竖管 (30) 底面与第二伸缩杆 (29) 顶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 (。
11、2) 外侧面对应第三通孔 (15) 下方均固定安装收集箱 (39) 。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773811 A 3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 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食堂或者大型餐厅用来洗菜、 洗碗的水直接排进下水道, 污水回收利用率低, 不 仅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浪费了水资源, 现有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操作复杂且不够 智能, 对污水的回收利用效果不太显著, 基于现状, 设计了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 利用装置, 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12、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 缺陷。 0004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包括水槽, 水槽底面固定安装竖直的第 一圆柱形套筒, 水槽底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 水槽底面对应第一通孔处固定安装竖直的锥 形套筒, 第一圆柱形套筒内固定安装环形支座, 环形支座开口方向为上下方向, 环形支座与 第一圆柱形套筒同轴线, 环形支座内表面安装竖直的长筒, 长筒包括第二圆柱形套筒和第 一漏斗, 第二圆柱形套筒下端与第一漏斗顶端固定连接, 环形支座与第二圆柱形套筒之间 通过轴承连接, 第二圆柱形套筒顶部固定安装。
13、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壳体, 半球形壳体内开设 数个过滤孔, 锥形套筒底部在半球形壳体内, 水槽底面对应锥形套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水位 传感器, 环形支座侧面套装第一圆台形套筒, 第一圆台形套筒顶端内圈与环形支座侧面密 封固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底端与第一圆柱形套筒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靠近 底端处开设数个环形等间距分布的竖直的第二通孔, 第一圆柱形套筒靠近顶部处安装第二 圆台形套筒, 第二圆台形套筒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柱形套筒内壁, 第二圆台形套筒顶端 固定安装在水槽底面, 第一圆柱形套筒内表面对应第二圆台形套筒外侧固定安装控制器, 控制器与水位传感器电性相连, 第一圆柱形套筒左右侧面对应第。
14、一圆台形套筒底端处开设 第三通孔, 第一圆柱形套筒内表面固定安装第一横杆, 第一横杆顶面固定安装电机, 电机与 控制器电性相连, 电机转轴上安装第一齿轮, 第二圆柱形套筒外表面固定安装环形齿轮, 第 一齿轮与环形齿轮啮合, 第一漏斗靠近下端的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弹性伸缩杆, 弹性伸缩 杆活动杆外端固定安装第一L型杆, 第一L型杆的横杆底面设有滚轮, 第一L型杆对应滚轮处 固定安装竖轴, 竖轴与滚轮通过轴承连接, 第一圆柱形套筒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L 型杆, 第二L型杆的竖杆顶端固定安装同一个椭圆导轨, 椭圆导轨与环形支座同轴线且椭圆 导轨外侧面与滚轮侧面接触配合, 靠近第一漏斗底端处安装第。
15、二漏斗, 第二漏斗底部接入 到污水处理的下一道工序, 靠近第二漏斗顶部处安装下端封口的竖管, 竖管与长筒同轴线, 竖管顶端固定安装橡胶气囊, 竖管内部与橡胶气囊内部连通, 竖管侧面安装数个毛刷, 竖管 说明书 1/5 页 4 CN 111773811 A 4 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第三横杆, 第三横杆外端与同侧的弹性伸缩杆的活动杆靠近外端处铰 接连杆, 弹性伸缩杆的活动杆侧面与连杆靠近上端处铰接气缸, 竖管左右侧面开设第四通 孔, 气缸的缸体与同侧的第四通孔之间均安装第一软管, 第一软管与第四通孔通过密封连 接。 0005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第一圆台形套筒 。
16、左右外侧面均安装刮片, 刮片一端固定安装在圆柱形套筒侧面上。 0006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第三通孔处均安 装门, 门与第一圆柱形套筒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0007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 内表面对应第二通孔下方固定安装环形槽。 0008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环形槽底面开设 第五通孔, 第五通孔内安装第二软管, 第二软管底端伸入第二漏斗内。 0009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第二漏斗内壁固 定安装第二横杆, 第二横杆外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
17、伸缩杆, 竖管底面与第二伸缩杆顶端 固定连接。 0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 外侧面对应第三通孔下方均固定安装收集箱。 0011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合理易操作, 当使用者在水槽内用水洗菜时, 菜叶等 厨余垃圾和污水通过第一通孔和锥形套筒进入半球形壳体内, 当菜叶在半球形壳体内积累 过多导致过滤孔堵塞时, 半球形壳体内的污水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水位上升, 当水位传感器 检测到水位超过特定数值时, 控制器收到信号然后控制电机工作, 电机转轴上的第一齿轮 带动环形齿轮转动, 从而带动长筒绕轴线方向转动, 固定在第一漏斗上的弹性伸缩杆在滚 轮。
18、的带动下沿椭圆导轨做往复伸缩运动, 当滚轮由椭圆形导轨短轴向长轴运动时, 弹性伸 缩杆被拉长, 连杆与弹性伸缩杆活动杆的夹角减小, 与连杆铰接的第三横杆带动竖管向上 运动, 同时气缸被压缩, 气缸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软管进入竖管内, 橡胶气囊逐渐膨胀, 膨胀 的橡胶气囊与第一漏斗内壁紧密贴合, 竖管上升过程中第一漏斗内空气被压缩只能从过滤 孔排出, 长筒旋转时半球形壳体内的污水和一部分菜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而落入第 一圆台型套筒顶面, 由于长筒内的气压高于半球形壳体, 因此长筒内空气可以将堵塞在过 滤孔上的菜叶冲出, 然后排出半球形壳体, 污水可以通过过滤孔往下顺利进入长筒, 第一圆 台型套筒。
19、上的菜叶等厨余垃圾可以由第三通孔排出第一圆柱形套筒进行收集, 竖管上升时 毛刷可将第一漏斗内壁附着的小菜叶刷下, 当滚轮从椭圆导轨长轴向短轴运动时, 竖管内 空气进入气缸, 气囊收缩, 竖管向下运动, 第一漏斗内的污水和小菜叶可以排出进入第二漏 斗内, 最终菜叶等较大的厨余垃圾由第三通孔排出进行收集, 污水和小菜叶进入第二漏斗 进行再处理, 实现了污水的回收再利用, 该发明能够对污水和厨余垃圾进行分离, 将厨余垃 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与此同时将污水完整的进行回收再利用, 达 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而且通过计算机控制运行无需手动操作, 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 度以及提高。
20、工作效率。 说明书 2/5 页 5 CN 111773811 A 5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 部的局部放 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21、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 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如图所示, 包括水槽1, 水槽1底面固 定安装竖直的第一圆柱形套筒2, 水槽1底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3, 水槽1底面对应第一通孔3 处固定安装竖直的锥形套筒4, 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固定安装环形支座5, 环形支座5开口方 向为上下方向, 环形支座5与第一圆柱形套筒2同轴线, 环形支座5内表面安装竖直的长筒6, 长筒6包括第二。
22、圆柱形套筒61和第一漏斗62, 第二圆柱形套筒61下端与第一漏斗62顶端固 定连接, 环形支座5与第二圆柱形套筒6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第二圆柱形套筒61顶部固定安 装开口向上的半球形壳体7, 半球形壳体7内开设数个过滤孔9, 锥形套筒4底部在半球形壳 体7内, 水槽1底面对应锥形套筒4的一侧固定安装水位传感器8, 环形支座5侧面套装第一圆 台形套筒10, 第一圆台形套筒10顶端内圈与环形支座5侧面密封固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 10底端与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圆台形套筒10靠近底端处开设数个环形等 间距分布的竖直的第二通孔11, 第一圆柱形套筒2靠近顶部处安装第二圆台形套筒14。
23、, 第二 圆台形套筒14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壁, 第二圆台形套筒14顶端固定安装在 水槽1底面, 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表面对应第二圆台形套筒14外侧固定安装控制器13, 控制 器13与水位传感器8电性相连, 第一圆柱形套筒2左右侧面对应第一圆台形套筒10底端处开 设第三通孔15, 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表面固定安装第一横杆18, 第一横杆18顶面固定安装电 机19, 电机19与控制器13电性相连, 电机19转轴上安装第一齿轮20, 第二圆柱形套筒61外表 面固定安装环形齿轮21, 第一齿轮20与环形齿轮21啮合, 第一漏斗62靠近下端的左右侧面 均固定安装弹性伸缩杆22, 弹性伸缩杆22。
24、活动杆外端固定安装第一L型杆23, 第一L型杆23 的横杆底面设有滚轮24, 第一L型杆23对应滚轮24处固定安装竖轴41, 竖轴41与滚轮24通过 轴承连接, 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L型杆25, 第二L型杆25的竖杆顶 端固定安装同一个椭圆导轨26, 椭圆导轨26与环形支座同轴线且椭圆导轨26外侧面与滚轮 24侧面接触配合, 靠近第一漏斗62底端处安装第二漏斗27, 第二漏斗27底部接入到污水处 理的下一道工序, 靠近第二漏斗27顶部处安装下端封口的竖管30, 竖管30与长筒6同轴线, 竖管30顶端固定安装橡胶气囊31, 竖管30内部与橡胶气囊31内部连通, 竖管30侧面。
25、安装数 个毛刷32, 竖管30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第三横杆33, 第三横杆33外端与同侧的弹性伸缩杆 22的活动杆靠近外端处铰接连杆34, 弹性伸缩杆22的活动杆侧面与连杆34靠近上端处铰接 说明书 3/5 页 6 CN 111773811 A 6 气缸35, 竖管30左右侧面开设第四通孔36, 气缸35的缸体与同侧的第四通孔36之间均安装 第一软管37, 第一软管37与第四通孔36通过密封连接。 本发明结构合理易操作, 当使用者在 水槽1内用水洗菜时, 菜叶等厨余垃圾和污水通过第一通孔3和锥形套筒4进入半球形壳体7 内, 当菜叶在半球形壳体7内积累过多导致过滤孔9堵塞时, 半球形壳体7内的污水。
26、无法排出 从而导致水位上升, 当水位传感器8检测到水位超过特定数值时, 控制器13收到信号然后控 制电机19工作, 电机19转轴上的第一齿轮20带动环形齿轮21转动, 从而带动长筒6绕轴线方 向转动, 固定在第一漏斗62上的弹性伸缩杆22在滚轮24的带动下沿椭圆导轨26做往复伸缩 运动, 当滚轮24由椭圆形导轨26短轴向长轴运动时, 弹性伸缩杆22被拉长, 连杆34与弹性伸 缩杆22活动杆的夹角减小, 与连杆34铰接的第三横杆33带动竖管30向上运动, 同时气缸35 被压缩, 气缸35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软管37进入竖管30内, 橡胶气囊31逐渐膨胀, 膨胀的橡胶 气囊31与第一漏斗62内壁紧密贴。
27、合, 竖管30上升过程中第一漏斗62内空气被压缩只能从过 滤孔9排出, 长筒6旋转时半球形壳体7内的污水和一部分菜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而 落入第一圆台型套筒10顶面, 由于长筒6内的气压高于半球形壳体7, 因此长筒6内空气可以 将堵塞在过滤孔9上的菜叶冲出, 然后排出半球形壳体7, 污水可以通过过滤孔9往下顺利进 入长筒6, 第一圆台型套筒10上的菜叶等厨余垃圾可以由第三通孔15排出第一圆柱形套筒2 进行收集, 竖管30上升时毛刷32可将第一漏斗62内壁附着的小菜叶刷下, 当滚轮24从椭圆 导轨26长轴向短轴运动时, 竖管30内空气进入气缸35, 气囊31收缩, 竖管30向下运动, 第一 。
28、漏斗62内的污水和小菜叶可以排出进入第二漏斗27内, 最终菜叶等较大的厨余垃圾由第三 通孔15排出进行收集, 污水和小菜叶进入第二漏斗27进行再处理, 实现了污水的回收再利 用, 该发明能够对污水和厨余垃圾进行分离, 将厨余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达到了环境保 护的目的, 与此同时将污水完整的进行回收再利用, 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而且通过计算 机控制运行无需手动操作, 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0016 具体而言,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圆台形套筒10左右外侧面均安装刮片 12, 刮片12一端固定安装在圆柱形套筒1侧面上。 该设计保证刮片12能将粘附在第一圆台形 。
29、套筒10上的厨余垃圾刮下, 然后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垃圾逐渐积累从第三通孔15排 出, 便于后续阶段对厨余垃圾的收集。 0017 具体的,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通孔15处均安装门16, 门16与第一圆柱形 套筒2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该设计保证厨余垃圾能通过门16自动排出第一圆柱形套筒2, 防 止因厨余垃圾在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的堆积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 0018 进一步的,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2内表面对应第二通孔11下 方固定安装环形槽17。 该设计保证从第一圆台型套筒10上残留的污水通过第二通孔11的二 次过滤流入环形槽17, 垃圾不会经过第二通孔11, 避免。
30、过多的污水随垃圾排出而浪费水, 实 现对污水的回收, 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0019 更进一步的,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环形槽17底面开设第五通孔40, 第五通孔 40内安装第二软管38, 第二软管38底端伸入第二漏斗27内。 该设计保证从环形槽收集的污 水通过第五通孔40由第二软管38流入第二漏斗27进行回收处理。 0020 更进一步的,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漏斗27内壁固定安装第二横杆28, 第 二横杆28外端固定安装竖直的第二伸缩杆29, 竖管30底面与第二伸缩杆29顶端固定连接。 该设计能防止竖管30运动过程中轴线方向发生变化, 保证竖管30能够稳定地进行上下方向 说明书。
31、 4/5 页 7 CN 111773811 A 7 的往复运动, 从而保证污水回收过程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 0021 更进一步的,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圆柱形套筒2外侧面对应第三通孔15 下方均固定安装收集箱39。 该设计保证从第三通孔15和门16内排出的厨余垃圾最终进入到 收集箱39内进行统一处理, 起到卫生环保的作用。 0022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说明书 5/5 页 8 CN 111773811 A 8 图 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11773811 A 9 图 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11773811 A 10 图 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11773811 A 11 。
- 内容关键字: 基于 计算机控制 污水 回收 再利用 装置
纳米气泡布面除油预缩设备.pdf
半导体老化冷热测试装置.pdf
RFID芯片剪切力测试仪.pdf
可按摩式颈托睡眠头枕及汽车座椅.pdf
汽车点火装饰圈.pdf
起落架部件机加工同心度辅助工装.pdf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装置.pdf
施工物料分筛装置.pdf
鸡粪螺旋挤出设备.pdf
用于分砖的压砖装置.pdf
故障电池包防护箱.pdf
耐磨型泥沙挖掘齿.pdf
阀门锁盖设备.pdf
用于多肽固相合成的后处理系统及多肽固相合成设备.pdf
高压线圈导线拉紧装置.pdf
可调式带锯机切割辅助工装.pdf
温度压力一体化检测的波码通信控制装置.pdf
屋面防水卷材辅助施工设备.pdf
桥梁支座变形角度测量装置.pdf
便于冷却烘干的塑料玩具注塑机.pdf
防护插板.pdf
基于特征融合Transformer的多对比度核磁共振图像超分辨率方法.pdf
复叠制冷压缩机组.pdf
盾构管片拼装定位分体测量装置.pdf
自组装多肽RAKA 16的合成方法.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掘进机姿态分项预测方法.pdf
宫颈TCT切片的多类型细胞核标注及多任务处理方法.pdf
基于自然资源工程勘测面积的测量装置.pdf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质电厂燃烧控制决策优化方法及系统.pdf
低功率的医院污水处理装置.pdf
基于FV-MViT的指静脉识别方法、装置及相关介质.pdf
干湿两用隧道清洗车.pdf
EVA泡棉材料处理工艺.pdf
防伪二维码及其防伪验证方法.pdf
研磨装置的清洁结构.pdf
防金属屑飞溅的切削机床.pdf
原边控制电路、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pdf
业绩分配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设备.pdf
道路隔音屏障辅助安装设备.pdf
电力电器安全插排.pdf
可原位光谱测量反应堆包壳材料腐蚀行为的系统及其方法.pdf
废气净化处理系统.pdf
互连线OPC图形的中心线的提取方法.pdf
基于基因数据和生成对抗卷积神经网络的面型预测方法.pdf
电子不停车收费设备的有源数据采集装置.pdf
自动化墙面打孔设备.pdf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蒸发原液提温系统.pdf
数据缓存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pdf
基于单线的传输数据方法及设备.pdf
基于雷达的道路偏离检测机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