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pdf
《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02093.8 (22)申请日 2020.07.21 (71)申请人 陈根华 地址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良村镇 上迳村合圳组40号 (72)发明人 陈根华 (51)Int.Cl. B65G 47/248(2006.01) B65G 43/08(2006.01) B65G 47/24(2006.01) B65G 21/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 线, 其结构包括主。
2、线, 所述主线上放置着正轴承 及反轴承, 且所述主线还连通有第一支线及第二 支线, 所述第一支线与主线连接之间还设有检测 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分类正轴承和反 轴承, 并将正轴承送入第一支线, 反轴承送入第 二支线, 所述第二支线上还设有翻转装置, 所述 翻转装置将反轴承翻转成正轴承, 所述翻转装置 另一侧连接第三支线, 翻转后的正轴承将被送入 第三支线再至第一支线, 通过检测装置可自动检 测并分类好正反面的轴承, 并将其运输到不同传 输带上, 翻转装置可将反面的轴承翻转成正面, 无需人工参于, 效率高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1776688 A 2020.。
3、10.16 CN 111776688 A 1.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其结构包括主线(1), 所述主线(1)上放 置着正轴承(A)及反轴承(B), 且所述主线(1)还连通有第一支线(4)及第二支线(5), 所述第 一支线(4)与主线(1)连接之间还设有检测装置(2), 所述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并分类正轴 承(A)和反轴承(B), 并将正轴承(A)送入第一支线(4), 反轴承(B)送入第二支线(5), 所述第 二支线(5)上还设有翻转装置(3), 所述翻转装置(3)将反轴承(B)翻转成正轴承(A), 所述翻 转装置(3)另一侧连接第三支线(6), 翻转后的正轴承(A)将被送。
4、入第三支线(6)再至第一支 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 (2)由调整螺丝(201)、 滑轨(202)、 控制器(203)、 固定板(204)、 第一气缸(205)、 左基板 (206)、 限位槽(207)、 左卡板(208)、 传感器(209)、 右基板(210)、 右卡板(211)、 第二气缸 (212)组成, 所述调整螺丝(201)与固定板(204)螺纹连接, 所述调整螺丝(201)通过轴承安 装在左基板(206)上, 所述左基板(206)与滑轨(202)滑动连接, 所述控制器(203)安装于左 基板(206)一侧, 所述限。
5、位槽(207)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左基板(206)和右基板(210)内侧, 且所述限位槽(207)开口倾斜向内, 所述第一气缸(205)安装于右基板(210)上, 所述第二气 缸(212)安装于右基板(210)内, 所述传感器(209)嵌入安装于左卡板(208)上, 所述左卡板 (208)一侧与左基板(206)铰链连接, 所述左卡板(208)另一侧与第一气缸(205)活塞铰链连 接, 所述右卡板(211)与第二气缸(2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缸 (205)、 第二气缸(212)、 传感器(209)均受控于控制器(203), 。
6、所述传感器(209)为接触开关 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卡板 (211)与左卡板(208)之间间隙大于正轴承(A)朝上直径圆且小于反轴承(B)朝上直径圆, 所 述右卡板(211)与左卡板(208)安装高度在正轴承(A)朝上直径圆到其表面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装置 (3)由转轴(301)、 拨杆(302)、 翻转传输带(303)、 过渡平台(304)、 电机(305)组成, 所述拨杆 (302)设有若干组均固定安装于转轴(301)上, 所述翻转传输带(303)安装于转轴(301。
7、)上 方, 所述过渡平台(304)设于第二支线(5)与第三支线(6)之间, 所述转轴(301)与电机(305) 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线 (5)左侧位于高度低于第一支线(4), 所述第二支线(5)右侧水平高低高于第一支线(4), 且 所述第一支线(4)与第二支线(5)接口处还设有红外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支线 (4)与第二支线(5)连接处, 第一支线(4)将设有开口, 且在其开口一角设有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在。
8、所述第一支线 (4)与第三支线(6)连接处, 第一支线(4)将设有开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776688 A 2 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属于轴承车间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车间生产轴承后, 需要对轴承进行短距离运输, 以进行不同工序操作, 而生产 出的轴承有些内外环高度并非一致, 便使得在加工过程中还需人工翻转校正, 效率低下耗 费人力。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 输生产线, 其结构包括主线, 所述主线上放置着正轴承及反轴承, 。
9、且所述主线还连通有第一 支线及第二支线, 所述第一支线与主线连接之间还设有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 并分类正轴承和反轴承, 并将正轴承送入第一支线, 反轴承送入第二支线, 所述第二支线上 还设有翻转装置, 所述翻转装置将反轴承翻转成正轴承, 所述翻转装置另一侧连接第三支 线, 翻转后的正轴承将被送入第三支线再至第一支线。 0004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检测装置由调整螺丝、 滑轨、 控制器、 固定板、 第一气缸、 左基 板、 限位槽、 左卡板、 传感器、 右基板、 右卡板、 第二气缸组成, 所述调整螺丝与固定板螺纹连 接, 所述调整螺丝通过。
10、轴承安装在左基板上, 所述左基板与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控制器安装 于左基板一侧, 所述限位槽设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左基板和右基板内侧, 且所述限位槽开口 倾斜向内, 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右基板上, 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右基板内, 所述传感器嵌入 安装于左卡板上, 所述左卡板一侧与左基板铰链连接, 所述左卡板另一侧与第一气缸活塞 铰链连接, 所述右卡板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 0005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第一气缸、 第二气缸、 传感器均受控于控制器, 所述传感 器为接触开关传感器, 所述第一气缸后侧需安装铰链件。 0006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右卡板与左卡板之间间隙大于正轴承朝上直径圆且小于 反轴。
11、承朝上直径圆, 所述右卡板与左卡板安装高度在正轴承朝上直径圆到其表面间。 0007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翻转装置由转轴、 拨杆、 翻转传输带、 过渡平台、 电机组 成, 所述拨杆设有若干组均固定安装于转轴上, 所述翻转传输带安装于转轴上方, 所述过渡 平台设于第二支线与第三支线之间, 所述转轴与电机相连接。 0008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第二支线左侧位于高度低于第一支线, 所述第二支线右 侧水平高低高于第一支线, 且所述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接口处还设有红外传感器。 0009 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在所述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连接处, 第一支线将设有开口, 且 在其开口一角设有凸起。 0010 。
12、根据一种优选方式, 在所述第一支线与第三支线连接处, 第一支线将设有开口, 在 所述主线进入检测装置前部设有速度慢的缓冲传输带。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776688 A 3 0011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检测装置可自动检测并分类好正反面的轴承, 并将其运输到不同传输带 上。 0012 本发明通过翻转装置可将反面的轴承翻转成正面, 无需人工参于, 效率高效。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 细地介绍, 以此让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13、2为本发明检测装置与正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检测装置与反轴承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翻转装置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图1工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 请参阅图1-图6,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自动翻面运输生产线: 其结构包括主线1, 所 述主线1上放置着正轴承A及反轴承B, 且所述主线1还连通有第一支线4及第二支线5, 所述 第一支线4与主线1连接之间还设有检测装置。
14、2, 所述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并分类正轴承A和 反轴承B, 并将正轴承A送入第一支线4, 反轴承B送入第二支线5, 所述第二支线5上还设有翻 转装置3, 所述翻转装置3将反轴承B翻转成正轴承A, 所述翻转装置3另一侧连接第三支线6, 翻转后的正轴承A将被送入第三支线6再至第一支线4。 0021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所述检测装置2由调整螺丝201、 滑轨202、 控制器203、 固定板204、 第一气缸205、 左基板 206、 限位槽207、 左卡板208、 传感器209、 右基板210、 右卡板211、 第二气缸212组成, 所述调 整螺丝201与固定板204螺纹连接,。
15、 所述调整螺丝201通过轴承安装在左基板206上, 所述左 基板206与滑轨202滑动连接, 所述控制器203安装于左基板206一侧, 所述限位槽207设有两 个分别安装于左基板206和右基板210内侧, 且所述限位槽207开口倾斜向内, 所述第一气缸 205安装于右基板210上, 所述第二气缸212安装于右基板210内, 所述传感器209嵌入安装于 左卡板208上, 所述左卡板208一侧与左基板206铰链连接, 所述左卡板208另一侧与第一气 缸205活塞铰链连接, 所述右卡板211与第二气缸212固定连接。 0022 所述第一气缸205、 第二气缸212、 传感器209均受控于控制器203。
16、, 所述传感器209 为接触开关传感器, 所述第一气缸205后侧需安装铰链件。 0023 所述右卡板211与左卡板208之间间隙大于正轴承A朝上直径圆且小于反轴承B朝 上直径圆, 所述右卡板211与左卡板208安装高度在正轴承A朝上直径圆到其表面间。 0024 所述翻转装置3由转轴301、 拨杆302、 翻转传输带303、 过渡平台304、 电机305组成, 所述拨杆302设有四组每组两根均固定安装于转轴301上, 传输带303两侧各有一根拨杆, 所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776688 A 4 述翻转传输带303安装于转轴301上方, 所述过渡平台304设于第二支线5与第三支线6。
17、之间, 所述转轴301与电机305相连接。 0025 所述第二支线5左侧位于高度低于第一支线4, 所述第二支线5右侧水平高低高于 第一支线4, 且所述第一支线4与第二支线5接口处还设有红外传感器。 0026 在所述第一支线4与第二支线5连接处, 第一支线4将设有开口, 且在其开口一角设 有凸起。 0027 在所述第一支线4与第三支线6连接处, 第一支线4将设有开口, 在所述主线进入检 测装置前部设有速度慢的缓冲传输带。 0028 工作原理: 通过正轴承A、 反轴承B将均放置于主线1上, 若正轴承A在前并经过限位 槽207时受其斜面限位作用将居中, 由于正轴承A上方不受左卡板208和右卡板211。
18、的限位, 将穿过检测装置2之间到达第一支线4, 而反轴承B由于底部为平面状将受左卡板208和右卡 板211卡住, 且接触到左卡板208上的传感器209, 通过控制器209使得第一气缸205和第二气 缸212同时回缩, 由于左卡板208的一端设有铰链件, 所以在第一气缸205回缩时左卡板208 将倾斜, 从而反轴承B将可通过, 并且由于倾斜后的左卡板208将改变反轴承B的移动方向使 得反轴承B将落入第二支线5, 待安装在第二支线5的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反轴承B, 第一气缸 205和第二气缸212将复位避免下一个轴承闯入, 在反轴承B进入第二支线5后将进入翻转装 置3, 电机305将转动拨杆302, 。
19、将反轴承B托起并翻转, 翻转后将变成正轴承A, 正轴承A通过 翻转传输带303将移动到第三支线6, 而后并入第一支线4。 0029 本专利所说的气缸、 传感器等常用电器零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 制, 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 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3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 但 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776688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111776688 A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111776688 A 7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111776688 A 8 。
- 内容关键字: 轴承 自动 运输 生产线
相机模块.pdf
具有防堵机构的浆水处理用滤筛装置.pdf
打包设备.pdf
可回收动脉瘤辅助支架及输送系统.pdf
电梯井道相邻房间的复合隔声墙体构造.pdf
灯具的免接电线的导电铜片触点结构.pdf
管式反应器.pdf
陶瓷纤维管.pdf
留孔装置.pdf
冲压机用的送料机构.pdf
玻璃装饰条组装装置.pdf
电缆抗拉强度检测装置.pdf
电网建设的架线机.pdf
家电玻璃多向磨边机.pdf
用于土壤肥料的均匀泼洒机构.pdf
漏电电流检测仪及防护组件.pdf
洁净室多重复合杀菌过滤风口结构.pdf
纸垛自动整理装置.pdf
有机废气、有机废液及烟气的协同处理系统.pdf
铜锭抛光用夹具.pdf
指纹取景器.pdf
新型电动自楔式安全制动器.pdf
新型血糖试纸盒.pdf
中远距离传输零中频接收机电路.pdf
纳米铁强化磺胺废水厌氧消化的方法.pdf
鱼缸除垢机器人.pdf
可变形手持便携式三防平板电脑.pdf
步进电机散热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建筑施工降尘设备.pdf
防水防潮型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pdf
基于双边带光频梳的快速布里渊光学时域分析仪.pdf
一种一孔两用的隧洞排水孔结构.pdf
钢管桩围堰结构.pdf
一种生态砌块.pdf
一种铁路桥梁用泄水管.pdf
一种卷帘门的抗风装置.pdf
一种掺有非预应力钢筋的管桩钢筋笼.pdf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基础.pdf
汽车手套箱开启装置.pdf
城市道路上空花园式电动跃层停车商务楼.pdf
蒸压加气砌块砌窗结构.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