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947963.8 (22)申请日 2020.09.10 (71)申请人 绵竹市人民医院 地址 618299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剑南镇 南京大道一段268号 (72)发明人 张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17 代理人 王诚实 (51)Int.Cl. A61B 17/04(2006.01) A61M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提。
2、 供了一种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包括至少 一组固定组, 固定组包括两个固定件, 每个固定 件都设有柔性固定部和刚性固定部, 刚性固定部 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第一固定杆、 连接杆、 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支撑杆, 第一支撑杆 和第二支撑杆竖直设置, 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 杆都可拆卸连接于柔性固定部, 每组中的两个第 一支撑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每 组中的两个第二支撑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螺纹杆 可拆卸连接, 固定组中还设有窗口, 窗口穿过柔 性固定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中 间, 本发明能简单便捷的更换柔性固定件, 并且 能高效, 准确的对跟腱进行张紧固定。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12006736 A 2020.12.01 CN 112006736 A 1.一种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 所述固定组包括两个固定 件, 每个所述固定件都设有柔性固定部和刚性固定部, 所述刚性固定部包括依次相互连接 的第一支撑杆、 第一固定杆、 连接杆、 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 撑杆竖直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都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柔性固定部, 每组中的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每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 端部通过第二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组中还设有窗口, 所述窗。
4、口穿过所述柔性固定 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固定件中的连接杆远离所 述柔性固定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固定部包括敷层和固定 层,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通 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限位 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敷药块, 所述敷药块设置于 所述窗口内。 7.一种适用于。
5、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跟腱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跟腱断裂的情况处理创口, 进行准备工作, 一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一组跟腱固定 装置, 两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三组跟腱固定装置, 依次类推: 跟腱断裂装置的数量等于跟腱断 裂处的数量加一; S2: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末端可拆卸 连接于第一螺纹杆上; 用医用第二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二钢丝绳 的末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螺纹杆上; S3: 铺设柔性固定部, 并将刚性固定部固定在柔性固定部上; S4: 通过拧紧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来张紧跟腱, 并且将。
6、跟腱的愈合处设置于所述 窗口处; S5: 检查跟腱固定装置的安装效果, 整改确定无误后将敷药块放置于所述窗口内; S6: 根据情况缠绕纱布; S7: 按回复疗程时间计算, 拆除纱布、 去除敷药块通过窗口观察跟腱愈合情况, 更换敷 药块; S8: 将刚性固定部从柔性固定部上拆除, 医护人员手持刚性固定部, 并进行柔性固定部 贴合面的清洗, 更换柔性固定部后, 重新安置新的柔性固定部, 并将刚性固定部安装在新的 柔性固定部上, 调节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张紧情况, 并重新放置敷药块和纱布; S9:重复S7、 S8步骤直至跟腱回复完全。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2006736 A 2。
7、 一种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如申请号为: 201822021255.2的中国专利, 其公开了一种固定跟腱的腱皮夹板装 置的装置, 通过设置腱皮夹板来辅助跟腱的恢复和固定。 0003 如申请号为: 201911213164.1的中国专利, 其公开一种固定跟腱腱皮的装置及其 使用方法, 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 减少了压疮的产生, 且设置了观察窗口来观察跟腱的恢复 情况, 并且减少了钢丝绳铰断的可能性。 000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申请号为: 201911213164.1的。
8、中国专利依旧存在但不限于以 下几种问题: 0005 1: 上述专利中只采用了柔性固定部来减少患者跟腱腱皮处产生压疮的可能性, 但 是, 常规跟腱的恢复时长是以十几周或者几十周为主, 前期手术后直接使用跟腱固定装置 的时间也至少有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不跟换柔性固定部, 依旧会造成压船的产 生, 并且, 一些柔性固定部会接触一些创口分泌的组织液和换药留下的药液, 如果不及时跟 换, 会导致感染等一些并发症。 0006 2: 上述专利中, 主要利用两个水平设置的钢丝绳来连接断裂的跟腱, 通过拉紧两 个水平设置的钢丝绳来张紧跟腱, 但是水平设置的钢丝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并不方便; 如 果钢。
9、丝绳和小腿部竖直设置, 那么必然钢丝绳要穿过腱皮表层, 那么在张紧钢丝绳的同时 就会拉扯腱皮, 导致腱皮破损; 如果钢丝绳穿过创口进行腱皮下缝合的话, 那么拉成钢丝绳 进行张紧依旧会导致创口面积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腱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能简单便捷的更换柔性 固定件, 并且能高效, 准确的对跟腱进行张紧固定。 0008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跟腱固定装置, 包括至少一组固定 组, 固定组包括两个固定件, 每个固定件都设有柔性固定部和刚性固定部, 刚性固定部包括 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杆、 第一固定杆、 连接杆、 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支撑。
10、杆, 第一支撑杆 和第二支撑杆竖直设置, 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都可拆卸连接于柔性固定部, 每组中的 两个第一支撑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每组中的两个第二支撑杆的端部通过 第二螺纹杆可拆卸连接, 固定组中还设有窗口, 窗口穿过柔性固定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和 第二螺纹杆的中间。 0009 进一步的, 每个固定件中的连接杆远离柔性固定部设置。 0010 进一步的, 柔性固定部包括敷层和固定层, 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可拆卸连接 于固定层。 说明书 1/4 页 3 CN 112006736 A 3 0011 进一步的, 第一螺纹杆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0012 进一步的, 第一支撑杆的端部。
11、设有限位槽。 0013 进一步的, 还设有敷药块, 敷药块设置于窗口内。 0014 一种适用于跟腱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1: 根据跟腱断裂的情况处理创口, 进行准备工作, 一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一组跟腱 固定装置, 两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三组跟腱固定装置, 依次类推: 跟腱断裂装置的数量等于跟 腱断裂处的数量加一; 0016 S2: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末端可 拆卸连接于第一螺纹杆上; 用医用第二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二钢 丝绳的末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螺纹杆上; 0017 S3: 铺设柔性固定部, 并将刚性固定部固。
12、定在柔性固定部上; 0018 S4: 通过拧紧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来张紧跟腱, 并且将跟腱的愈合处设置于 窗口处; 0019 S5: 检查跟腱固定装置的安装效果, 整改确定无误后将敷药块放置于窗口内; 0020 S6: 根据情况缠绕纱布; 0021 S7: 按回复疗程时间计算, 拆除纱布、 去除敷药块通过窗口观察跟腱愈合情况, 更 换敷药块; 0022 S8: 将刚性固定部从柔性固定部上拆除, 医护人员手持刚性固定部, 并进行柔性固 定部贴合面的清洗, 更换柔性固定部后, 重新安置新的柔性固定部, 并将刚性固定部安装在 新的柔性固定部上, 调节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张紧情况, 并重新放置敷。
13、药块和纱布; 0023 S9:重复S7、 S8步骤直至跟腱回复完全。 0024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5 1: 结构简单高效, 设置多组固定组, 通过多组固定组的配合来实现对若干处跟腱 断裂的固定。 0026 2: 柔性固定部和刚性固定部能快捷简单的拆除, 便于术后跟腱的恢复, 从根本上 解决了压疮的产生, 避免了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0027 3: 采用传统同轴线钢丝绳的结构设计, 在钢丝绳张紧的同时, 避免了钢丝绳对腱 皮的损坏, 保护了创面的安全,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0028 4: 设置有窗口用以观察跟腱回复状况, 并且放置敷药块用以促进术后恢复。 。
14、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跟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跟腱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跟腱固定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跟腱固定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说明书 2/4 页 4 CN 112006736 A 4 0034 图5为本发。
15、明提供的跟腱固定装置中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图5中A-A断面剖视图; 0036 图标: 1-固定组, 10-固定件, 11-柔性固定部, 111-敷层, 112-固定层, 12-刚性固定 部, 121-第一支撑杆, 122-第一固定杆, 123-连接杆, 124-第二固定杆, 125-第二支撑杆, 2- 窗口, 21-第一螺纹杆, 211-限位槽, 22-第二螺纹杆, 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
16、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发明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39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若出现术语 “中心。
17、” 、“上” 、“下” 、“左” 、“右” 、 “竖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 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若出现术语 “设置”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
18、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实施例 004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跟腱固定装置。 0044 图1-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跟腱固定装置, 包括一组固定组1, 固 定组1包括两个固定件10, 每个固定件10都设有柔性固定部11和刚性固定部12, 通过柔性固 定部11来与人体腱皮接触, 提高舒适度, 通过刚性固定部12来固定连接钢丝绳并将其固定 在腱皮表面。 0045 具体的, 如图2-4所示, 刚性固定部12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
19、21、 第一固 定杆122、 连接杆123、 第二固定杆124和第二支撑杆125, 第一支撑杆121和第二支撑杆125竖 直设置用以将钢丝绳的端部远离腱皮表面设置, 第一固定杆122和第二固定杆124都可拆卸 连接于柔性固定部11, 具体的, 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定, 包括但不限于暗扣、 魔术贴和螺母螺 杆配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每组中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21的端部通过第一螺纹杆21可拆卸 连接, 通过第一螺纹杆21连接上跟腱; 每组中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25的端部通过第二螺纹杆 说明书 3/4 页 5 CN 112006736 A 5 22可拆卸连接, 通过第二螺杆连接下跟腱; 通过拧紧第一螺纹杆2。
20、1和第二螺纹杆22来张紧 上跟腱和下跟腱; 具体的, 操作方式如下: 将钢丝绳绑紧在螺纹杆上, 旋转螺纹杆以此来收 紧钢丝绳, 并且, 收紧后拧上螺母即可; 如图5-6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 因为钢丝绳的张力 较大, 所以在支撑杆的端部还设置了多边形凹槽来限制螺纹杆的转动, 具体的, 如图: 5-6所 示, 可以采用三棱柱、 四棱柱等多边形棱柱状的凹槽, 相对于的, 螺纹杆的末端应该设置三 棱柱、 四棱柱等多边形棱柱状的凸起, 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来限制螺纹杆的转动; 另外的在 一些实施例中, 为了快捷将钢丝绳固定在螺纹杆上, 在螺纹杆上钻设两个通过, 将钢丝绳的 端部穿过两个通孔3来固定, 。
21、快捷, 牢固。 0046 固定组1中还设有窗口2, 窗口2穿过柔性固定部11且位于第一螺纹杆21和第二螺 纹杆22的中间, 通过窗口2来观察跟腱恢复的情况, 当然窗口2还可以配合敷药块来使用, 将 敷药块放置与窗口2内, 通过可拆卸或者纱布的方式固定, 便于短期内跟换药物, 刺激创面 肌肉生长。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 柔性固定部11包括敷层111和固定层112, 第一固定杆122和第二 固定杆124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层112; 同样的, 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定, 敷层111采用医用亲肤 材料即可。 0048 在本实施例中, 还包括一种跟腱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 。
22、根据跟腱断裂的情况处理创口, 进行准备工作, 一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一组跟腱 固定装置, 两个跟腱断裂处设置三组跟腱固定装置, 依次类推: 跟腱断裂装置的数量等于跟 腱断裂处的数量加一; 在本实施例中, 设置一组即可。 0050 S2: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一钢丝绳的末端可 拆卸连接于第一螺纹杆21上; 用医用第二钢丝绳的首端连接跟腱断裂的上端, 用医用第二 钢丝绳的末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螺纹杆22上; 0051 S3: 铺设柔性固定部11, 并将刚性固定部12固定在柔性固定部11上; 0052 S4: 通过拧紧第一螺纹杆21和第二螺纹杆22来张紧跟腱, 并且将跟腱的。
23、愈合处设 置于所述窗口2处; 0053 S5: 检查跟腱固定装置的安装效果, 整改确定无误后将敷药块放置于所述窗口2 内; 0054 S6: 根据情况缠绕纱布; 0055 S7: 按回复疗程时间计算, 拆除纱布、 去除敷药块通过窗口2观察跟腱愈合情况, 更 换敷药块; 0056 S8: 将刚性固定部12从柔性固定部11上拆除, 医护人员手持刚性固定部12, 并进行 柔性固定部11贴合面的清洗, 更换柔性固定部11后, 重新安置新的柔性固定部11, 并将刚性 固定部12安装在新的柔性固定部11上, 调节第一螺纹杆21和第二螺纹杆22的张紧情况, 并 重新放置敷药块和纱布; 0057 S9:重复S7、 S8步骤直至跟腱回复完全。 005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12006736 A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112006736 A 7 图3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112006736 A 8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112006736 A 9 。
- 内容关键字: 跟腱 固定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活性炭吸附印刷废气净化设备.pdf
园林绿化植物可调式保护支架.pdf
烟气脱硫塔的除尘装置.pdf
石材仿形切割装置.pdf
茶叶加工用上料装置.pdf
藻类培养容器的自动清洗装置.pdf
轨道车用液压马达与扇叶的连接装置.pdf
布卷抽布装置.pdf
双电源切换装置.pdf
应用于综合配电箱风冷却的降温装置.pdf
电力电缆安装用张紧装置.pdf
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预处理装置.pdf
矿用可移动终端的模块电路.pdf
净水剂检测用取样装置.pdf
汽车双发电机双蓄电池并联电路.pdf
防火型电气控制柜.pdf
便携式食品样品取样装置.pdf
电缆铺设夹持组件.pdf
柜体装配检验装置.pdf
用于按摩椅的柔性按摩机构.pdf
硬炭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pdf
汽车左悬置支架焊接设备.pdf
路面摊铺器.pdf
滤波器腔体生产装置.pdf
带漏电的保护插线板.pdf
电动轮椅安全阈值控制方法.pdf
重点管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筛查方法及系统.pdf
用于小型渠道整型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pdf
miRNA标志物组合在制备预测年龄产品中的应用.pdf
水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pdf
防误插的圆形电连接器.pdf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皮碗压装装置.pdf
一种小叶颗粒绿茶的加工方法.pdf
相对于电源变化动态地适应时钟发生器的装置.pdf
用于机动车辆的光学模块的透镜.pdf
用于显示全景图像的方法和系统.pdf
制造柔性电线的方法及用于柔性电线的接头.pdf
一种ANDROID平台的文件透明加解密系统及方法.pdf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系统.pdf
伤口治疗仪.pdf
撬装化全集成LNG和LCNG现场子站ESD系统.pdf
兴趣点推荐方法及装置、获取推荐兴趣点的方法及装置.pdf
跨移动平台实现沉浸式虚拟现实的系统.pdf
显示装置及其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扩散板.pdf
加热器热水的引导流动方法.pdf
一种制备羟基膦酸酯的方法.pdf
一种打火机式燃料加热型卷烟.pdf
发动机爆震探测系统和方法.pdf
一种优化气动性能的360风扇.pdf
含有硝酸盐的颗粒状组合物、其制造方法、玻璃、以及硝酸盐的保存方法.pdf
洗衣机甩干控制方法及洗衣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