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pdf
《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pdf(1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89452.5 (22)申请日 2020.08.28 (71)申请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 号 (72)发明人 赵宏伟赵久成张世忠郭春明 徐利霞万杰方宇明赵大庆 靖旭赵甄章 (74)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王怡敏 (51)Int.Cl. G01N 3/32(2006.01) (54)发明名称 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 装置,。
2、 属于材料高低温力学性能测试领域。 包括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和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 建单元通过基座与外部安装平台刚性连接, 通过 滚轮与外部导轨配合, 实现装置整体沿导轨方向 上的自由移动;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通过连接棒与 前、 后固定组件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通过冷 媒管 与前、 后固定组件连接。 优点在于: 可灵 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 实现对被测 材料试样表面宏微观形貌的原位监测; 可集成一 种或多种力学加载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单 一及复合载荷的加载; 可集成真空/惰性氛围组 件, 实现真空/惰性氛围环境的构建。 权利要求。
3、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9页 CN 112051167 A 2020.12.08 CN 112051167 A 1.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 元 (1) 、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和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 其中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通过基座 (105) 与外部安装平台刚性连接, 通过滚轮 (104) 与外部导轨配合, 实现装置整 体沿导轨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通过连接棒 (201) 与前固定组件 (103) 、 后固定组件 (119) 刚性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通过冷媒管 (301。
4、) 、 冷媒管 (302) 、 冷 媒管 (305) 、 冷媒管 (306) 与前固定组件 (103) 、 后固定组件 (119) 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真空/惰 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的上、 下、 左、 右侧均设置力学加载端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 低 温环境构建单元 (3) 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力学加载端口左力学加载端口 (B1) 、 右力 学加载端口 (B2) 、 上力学加载端口 (B3) 、 下力学加载端口 (B4) , 与外部的静动态力学加载装 置集成使用,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的单一及复合机械载荷加载;。
5、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 元 (1) 的前、 后侧均设置原位观测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中均设 置有与之对应的前原位观测口 (A1) 、 后原位观测口 (A2) , 灵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 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表面宏微形貌的原位监测;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中设 置三个热电偶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 的热电偶集成口 (C) , 集成三组热电偶组件,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中设置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 (124) 。
6、, 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 (2) 、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 (D) , 集成 激光测振仪及声发射装置,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振动位移及内部裂纹信息的精确测量与表 征;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中设置引伸计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 低温环 境构建单元 (3) 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引伸计集成口 (E) , 集成引伸计,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 样应变的精确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真空/惰 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上、 下力学加载端口之间的距离, 及上波纹管 (115) 。
7、、 刚性套筒 (108) 及上力学加载端口 (B3) 、 下力学加载端口 (B4) 的尺寸与商业化超声疲劳测试设备相配 合, 保证超声疲劳试样的标距中点位于原位观测口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真空/惰 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前侧及后侧分别设置两个前固定组件 (103) 及两个后固定组件 (119) , 四个固定组件由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2) 与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共用, 使得高温环境 构建单元 (2) 、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3) 安装、 拆卸及相互替换十分便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
8、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真空/惰 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为前后开合式, 腔门 (114) 通过铰链 (127) 与真空/氛围腔体 (128) 连接, 锁紧器 (101) 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 (128) 刚性连接; 上波纹管 (115) 、 刚性套筒 (108) 、 左波纹管 (102) 、 右波纹管 (113) 分别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 (128) 的上、 下、 左、 右侧力学加载端口刚性连接; 前固定组件 (103) 、 后固定组件 (119) 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 (114) 、 真空/氛围腔体 (128) 刚性连接; 热电偶组件 (107) 、 热电偶组件 (116) 、 热电。
9、偶组 件 (123) 通过螺钉与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1) 上的热电偶集成口刚性连接, 实现 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法兰 (131) 与真空/氛围腔体 (128) 后侧上方的引 伸计集成口刚性连接, 隔热组件 (130) 与法兰 (131) 刚性连接, 引伸计固定架 (129) 焊接在真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2051167 A 2 空/氛围腔体 (128) 后侧右上方; 真空抽气口 (132) 设置在真空/氛围腔体 (128) 的后侧左上 方; 前部原位观测视窗 (117) 、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 (121) 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 (114) 、 真空/氛。
10、 围腔体 (128) ; 真空规管 (120) 固定于真空/氛围腔体 (128) 左侧, 实现对真空/惰性氛围环境 构建单元 (1) 内的真空度进行实时监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隔热组 件 (130) 包含高温合金板 (13001) 及高温合金棒 (13002) , 通过螺母与法兰 (131) 刚性连接; 高温合金板 (13001) 共四片, 其中部设置通孔、 两侧设置对称的长条孔; 高温合金板 (13001) 间隔15 cm均布, 通过中部通孔与高温合金棒 (13002) 刚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
11、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温环 境构建单元 (2) 上侧的力学加载端口中设置可更换组件 (205) , 根据实际试验需求更换为高 温三点弯曲夹具/高温四点弯曲夹具/高温压缩夹具/氧化铝纤维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温环 境构建单元 (3) 中, 前制冷腔体 (303) 、 后制冷腔体 (304) 内部有八块竖直布置的不锈钢立 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部原 位观测视窗 (117) 与竖直方向呈2 倾斜角,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 (121) 为蓝色钴玻璃材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12、 3 CN 112051167 A 3 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属于精密仪器领域, 特别涉及材 料服役性能与物性测试。 该装置可实现真空/氛围下高低温环境的构建, 通过集成高分辨率 原位成像设备及各种静动态力学加载设备, 可建立材料在高低温及复杂静动态机械载荷耦 合下表面宏微观形貌演化与力学性能退化之间的关联, 为深入研究材料高低温及复杂静动 态机械载荷耦合下的服役性能、 评估材料服役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技术手段。 背景技术 0002 高低温及复杂机械载荷耦合作用是材料常见的服役工况。 在航空航天及汽车制造 等领域, 发。
13、动机涡轮叶片 (镍基高温合金) 、 高压压气机叶片 (钛合金) 、 发动机活塞 (硅铝合 金) 等常工作在高温及复杂应力状态, 飞机机翼材料常工作在低温及复杂应力状态, 高低温 与复杂应力耦合作用导致的材料失效频繁发生。 研究表明, 高低温与复杂应力耦合作用会 导致材料的服役寿命大大降低, 但相关失效机制尚不明确, 深入的研究工作亟需进行。 0003 开展高低温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是获取其高低温服役性能, 研究其失效机制的最 直接手段, 但该工作高度依赖与之匹配的高低温力热耦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现有的商 业化温度加载装置发展比较成熟, 常见有感应式加热器、 商业化马弗炉、 卤素灯加热器、 液。
14、 氮制冷腔、 高低温环境箱等, 但上述装置往往结构固定、 集成性较差, 难以集成多种力学加 载设备, 难以开展复杂载荷下的测试试验; 并且, 上述温度加载装置功能比较单一、 温度范 围窄, 难以实现宽温域下的力学性能测试; 进一步的, 上述装置难以构建真空或惰性气体氛 围。 0004 为了实现对各类结构及功能材料微观尺度力学性能的表征及变形损伤机制的研 究, 原位力学测试技术迅猛发展, 辅以一种或多种原位成像设备进行的力学性能测试成为 一种新兴的测试手段。 例如, 在疲劳试验中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及显微成像技术可有效定 位疲劳裂纹萌生部位、 监测疲劳试验过程中试样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然而, 现有。
15、温度加载装 置 (高温疲劳试验机、 蠕变试验机等) 受内部结构及试样夹具位置限制, 尚难以与各类原位 成像设备集成。 0005 综上所述, 考虑到开展材料在复杂应力下原位测试的必要性, 用于材料力学性能 测试的温度加载装置尚需拓展与多种力学加载设备及原位监测设备的通用集成性。 因此, 本发明面向材料高低温复杂载荷微观力学性能测试的重大需求, 提出一种高/低温复杂氛 围环境加载装置, 对深入研究材料高温低环境下的服役性能、 评估材料高低温环境下的服 役安全性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解决了现有技术存 在的空间兼容性差、 温度加载范围窄。
16、、 难以实现原位监测等问题。 装置由真空/惰性氛围环 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组成。 本发明采用环形均布式硅钼棒辐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2051167 A 4 射加热实现高温环境的构建, 采用循环冷介质辐射制冷实现低温环境的构建, 并通过热电 偶组件实现温度实时测量与反馈。 该装置的前、 后侧设置原位观测视窗, 可灵活集成各种高 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表面宏微观形貌的原位监测; 装置的上、 下、 左、 右侧设置力学加载端口, 可集成一种或多种力学加载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单一及复 合载荷的加载; 该装置还可集成真空/惰性氛围组件, 。
17、实现真空/惰性氛围环境的构建。 本发 明机械单元主体的长、 宽和高分别为384mm、 341 mm和468 mm。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包括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 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2和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 其中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通过基座105与外部安装平 台刚性连接, 通过滚轮104与外部导轨配合, 实现装置整体沿导轨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高温 环境构建单元2通过连接棒201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刚性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 单元3通过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2、 冷媒管305、 冷媒管306与前固。
18、定组件103、 后固定 组件119刚性连接。 0008 所述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的上、 下、 左、 右侧均设置力学加载端口, 高 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力学加载端口左力学加 载端口B1、 右力学加载端口B2、 上力学加载端口B3、 下力学加载端口B4, 与外部的静动态力学 加载装置集成使用,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的单一及复合机械载荷加载;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 构建单元1的前、 后侧均设置原位观测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 置有与之对应的前原位观测口A1、 后原位观测口A2, 灵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
19、试样表面宏微形貌的原位监测;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中设置三个 热电偶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热电偶集 成口C, 集成三组热电偶组件,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真空/惰性氛围 环境构建单元1中设置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124,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 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D, 集成激光测振仪及声发射装置,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振动位移及内部裂纹信息的精确测量与表征;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 建单元1中设置引伸计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 应的引伸。
20、计集成口E, 集成引伸计,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应变的精确测量。 0009 所述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上、 下力学加载端口之间的距离, 及上波纹 管115、 刚性套筒108及上力学加载端口B3、 下力学加载端口B4的尺寸与商业化超声疲劳测试 设备相配合, 保证超声疲劳试样的标距中点位于原位观测口中间位置。 0010 所述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前侧及后侧分别设置两个前固定组件103及 两个后固定组件119, 四个固定组件由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与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共用, 其中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通过连接棒201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 单元3通过冷媒管。
21、 301、 冷媒管302、 冷媒管305、 冷媒管306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 组件119连接, 使得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安装、 拆卸及相互替换十分便 捷。 0011 所述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为前后开合式, 腔门114通过铰链127与真 空/氛围腔体128连接, 锁紧器101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128刚性连接; 上波纹管115、 刚 性套筒108、 左波纹管102、 右波纹管113分别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128的上、 下、 左、 右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2051167 A 5 侧力学加载端口刚性连接; 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
22、9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114、 真空/ 氛围腔体128刚性连接; 热电偶组件 107、 热电偶组件116、 热电偶组件123通过螺钉与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上的热电偶集成口刚性连接,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 时监测与反馈; 法兰131与真空/氛围腔体128后侧上方的引伸计集成口刚性连接, 隔热组件 130与法兰131刚性连接, 引伸计固定架129焊接在真空/氛围腔体128后侧右上方; 真空抽气 口132设置在真空/氛围腔体128的后侧左上方; 前部原位观测视窗117、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 121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114、 真空/氛围腔体128; 真空规管120固定于真空/氛围腔体128。
23、左 侧, 实现对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内的真空度进行实时监测。 0012 所述的隔热组件130包含高温合金板13001及高温合金棒13002, 通过螺母与法兰 131刚性连接; 高温合金板13001共四片, 其中部设置通孔、 两侧设置对称的长条孔; 高温合 金板13001间隔15 cm均布, 通过中部通孔与高温合金棒13002刚性连接。 0013 所述的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上侧的力学加载端口中设置可更换组件205, 根据实际 试验需求更换为高温三点弯曲夹具/高温四点弯曲夹具/高温压缩夹具/氧化铝纤维块。 0014 所述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 前制冷腔体303、 后制冷腔体304内部有八块。
24、竖直布 置的不锈钢立板。 0015 所述的前部原位观测视窗117与竖直方向呈2 倾斜角,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121为蓝 色钴玻璃材质。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 本发明包括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及低温环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与低温环境单元可替换使用, 且拆卸及安装非 常便捷。 0017 (2) 集成性好: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及低温 环境构建单元上均设置有原位观测口、 力学加载端口、 热电偶集成口、 激光测振仪/声发射 集成口、 引伸计集成口, 可灵活集成一种或多种原位成像设备、 力学加载设。
25、备, 可进行多种 载荷形式的原位测试试验; 可集成热电偶,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可 集成激光测振仪/声发射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振动位移及内部裂纹信息的精确测量 与表征; 可集成高温引伸计,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应变的精确测量。 0018 (3) 温度范围广: 本发明通过高温环境构建单元与低温环境单元的替换使用, 可构 建-701200的温度范围, 试验温域广。 0019 (4) 可构建真空或惰性氛围: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上设置有真空 抽气孔, 连接外部真空抽气系统或惰性气体系统, 可构建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 防止被测材 料试样表面发生氧化。 附图说明 。
26、002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主视图;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2051167 A 6 图4为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隔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的高温合金板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的高温环境构建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
27、的高温环境构建单元爆炸图; 图 9为本发明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爆炸图; 图 11为本发明的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相互替换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冷介质循环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的前制冷腔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的前原位观测口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 2、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 3、 低温环境构建单 元; 101、 锁紧器; 102、 左波纹管; 103、 前固定组件; 104、 滚轮; 105、 基座; 106、 前航空接头; 107、 热电偶组件 ; 108。
28、、 刚性套筒; 109、 腔门冷却液入口; 110、 固定架; 111、 腔体右侧冷却液 入口; 112、 腔体右侧冷却液出口; 113、 右波纹管; 114、 腔门; 115、 上波纹管; 116、 热电偶组件 ; 117、 前部原位观测视窗; 118、 腔门冷却液出口; 119、 后固定组件; 120、 真空规管; 121、 后 部原位观测视窗; 122、 后航空接头; 123、 热电偶组件; 124、 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 125、 腔体左侧冷却液入口; 126、 腔体左侧冷却液出口; 127、 铰链; 128、 真空/氛围腔体; 129、 引伸计固定架; 130、 隔热组件; 1。
29、31、 法兰; 132、 真空抽气口; 13001、 高温合金板; 13002、 高温 合金棒; 201、 连接棒; 202、 硅钼棒; 203、 电接头; 204、 后高温炉体; 205、 可更换组件; 206、 前 高温炉体; 207、 直角连接板; 301、 冷媒管 ; 302、 冷媒管; 303、 前制冷腔体; 304、 后制冷腔 体; 305、 冷媒管; 306、 冷媒管。A1、 前原位观测口;A2、 后原位观测口;B1、 左力学加载端 口;B2、 右力学加载端口;B3、 上力学加载端口;B4、 下力学加载端口;C、 热电偶集成口;D、 激光 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E、 引伸计集成口。
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 本发明的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采用环形均布式 硅钼棒辐射加热实现高温环境 (RT1200) 的构建, 采用循环冷介质辐射制冷实现低温环 境 (-70RT) 的构建, 并通过热电偶组件实现温度实时测量与反馈。 该装置的前、 后侧设置 原位观测视窗, 可灵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表面宏微观 形貌的原位监测; 装置的上、 下、 左、 右侧设置力学加载端口, 可集成一种或多种力学加载设 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单一及复合载荷的加载; 该装置还可集。
31、成真空/惰性氛围组件, 实 现真空/惰性氛围环境的构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低温复杂氛围环境加载装置, 为高低 温及单一/复合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的原位测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技术手段。 本发明包括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和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 其中真空/惰性 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通过基座105与外部安装平台刚性连接, 通过滚轮104与外部导轨配合, 可实现装置整体沿导轨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通过连接棒201与前固定组 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刚性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通过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2、 冷媒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2。
32、051167 A 7 管305、 冷媒管306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刚性连接。 0025 参见图3、 图4所示,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包括锁紧器101、 左波 纹管102、 前固定组件103、 滚轮104、 基座105、 前航空接头106、 热电偶组件 107、 刚性套筒 108、 腔门冷却液入口109、 固定架110、 腔体右侧冷却液入口111、 腔体右侧冷却液出口112、 右波纹管113、 腔门114、 上波纹管115、 热电偶组件116、 前部原位观测视窗117、 腔门冷却 液出口118、 后固定组件119、 真空规管120、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121、 后。
33、航空接头122、 热电偶 组件123、 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124、 腔体左侧冷却液入口125、 腔体左侧冷却液出口 126、 铰链127、 真空/氛围腔体128、 引伸计固定架129、 隔热组件130、 高温合金板13001、 高温 合金棒13002、 法兰131、 真空抽气口132, 通过真空抽气口132连接外部真空抽气系统或惰性 气体系统, 可构建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为前后开合式, 腔门 114通过铰链127与真空/氛围腔体128连接, 锁紧器101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128刚性 连接, 腔门114最大开合角为90 ; 上波纹管115、 刚性套筒10。
34、8、 左波纹管102、 右波纹管113分 别通过螺钉与真空/氛围腔体128的上、 下、 左、 右侧力学加载端口刚性连接; 前固定组件 103、 后固定组件119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114、 真空/氛围腔体128刚性连接; 热电偶组件 107、 热电偶组件116、 热电偶组件123通过螺钉与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上的热 电偶集成口刚性连接, 用于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法兰131通过螺钉 与真空/氛围腔体128后侧上方的引伸计集成口刚性连接, 隔热组件130通过端部螺纹与法 兰131刚性连接, 引伸计固定架129焊接在真空/氛围腔体128后侧右上方; 真空抽气口132设 置。
35、在真空/氛围腔体128的后侧左上方; 腔体左侧冷却液入口125、 腔体左侧冷却液出口126 通过螺纹固定在真空/氛围腔体128左侧, 接入外部水循环设备实现对真空/氛围腔体128左 侧的制冷; 腔体右侧冷却液入口111、 腔体右侧冷却液出口112通过螺纹固定在真空/氛围腔 体128右侧, 接入外部水循环设备实现对真空/氛围腔体128右侧的制冷; 腔门冷却液入口 109、 腔门冷却液出口118通过螺纹固定在腔门114上, 接入外部水循环设备实现对腔门114 的制冷; 前部原位观测视窗117、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121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114、 真空/氛围 腔体128; 真空规管120通过螺钉固定于。
36、真空/氛围腔体128左侧, 用于实现对真空/惰性氛围 环境构建单元1内的真空度进行实时监测; 基座105焊接在真空/氛围腔体128下端, 固定架 110通过螺钉与基座105刚性连接, 滚轮104通过螺钉与固定架110刚性连接; 前航空接头 106、 后航空接头122通过螺钉分别与腔门114、 真空/氛围腔体128刚性连接。 0026 参见图7所示, 本发明的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包括连接棒201、 硅钼棒202、 电接头 203、 后高温炉体204、 可更换组件205、 前高温炉体206、 直角连接板207, 高温炉体为前后开 合式, 其中, 前高温炉体206通过连接棒201与前固定组件103连接。
37、以固定于腔门114上, 后高 温炉体204通过连接棒201与后固定组件119连接以固定于真空/氛围腔体128上; 八根硅钼 棒202在后高温炉体204、 前高温炉体206中呈环形均布以构建稳定的高温环境 (RT1200 ) 。 电接头203固定于硅钼棒202端部; 后高温炉体204、 前高温炉体206内部为氧化铝纤维 板, 外部包裹高温合金板, 直角连接板207焊接在后高温炉体204、 前高温炉体206的高温合 金外壳上, 连接棒201焊接在直角连接板207上。 0027 参见图9、 图12所示, 本发明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包括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2、 前制冷腔体303、 后制冷腔体3。
38、04、 冷媒管305、 冷媒管306, 制冷腔体为前后开合式, 其中 前制冷腔体303通过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2与前固定组件103连接以固定于腔门114上,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2051167 A 8 后制冷腔体304通过冷媒管305、 冷媒管306与后固定组件119连接以固定于真空/氛围 腔体128上; 冷媒管302为冷介质入口, 与外部制冷设备的冷介质出口相连, 冷媒管305 为冷介质出口, 与外部制冷设备的冷介质入口相连, 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6通过软管连 通, 构成一个制冷回路以构建稳定的低温环境 (-70RT) 。 0028 参见图3、 图4、 图8、 。
39、图10所示,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的上、 下、 左、 右侧均设置力学加载端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 应的力学加载端口左力学加载端口B1、 右力学加载端口B2、 上力学加载端口B3、 下力学 加载端口B4, 与外部的静动态力学加载装置集成使用,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的单一及复合 机械载荷加载;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的前、 后侧均设置原位观测口, 高温环境构建 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前原位观测口A1、 后原位观测口A2, 可灵 活集成各种高分辨率原位成像设备,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表面宏微形貌的原位监测; 真空/ 。
40、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中设置三个热电偶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 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热电偶集成口C, 集成三组热电偶组件,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温 度的实时监测与反馈;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中设置激光测振仪/声发射集成口 124, 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激光测振仪/声发射 集成口D, 可集成激光测振仪及声发射装置, 实现对被测材料试样振动位移及内部裂纹信息 的精确测量与表征; 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中设置引伸计集成口, 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2、 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均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引伸计集成口E, 可集成引伸计, 实现。
41、对被 测材料试样应变的精确测量。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上、 下力学加载端口 之间的距离、 上波纹管115、 刚性套筒108及上力学加载端口B3、 下力学加载端口B4均经过特 殊设计, 可集成商业化超声疲劳测试设备, 保证超声疲劳试样的标距中点位于原位观测口 中间位置。 0029 参见图3、 图4、 图7、 图9所示, 本发明的真空/惰性氛围环境构建单元1前侧及后侧 分别设置两个前固定组件103及两个后固定组件119, 上述四个固定组件由高温环境构建单 元2与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共用, 其中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通过连接棒201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连接; 低温环境构建。
42、单元3通过冷媒管 301、 冷媒管302、 冷媒管305、 冷 媒管306与前固定组件103、 后固定组件119连接, 使得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 低温环境构建 单元3安装、 拆卸及相互替换十分便捷。 0030 参见图5、 图6所示, 本发明的所述的隔热组件130包含高温合金板13001及高温合 金棒13002, 通过螺母与法兰131刚性连接。 高温合金板13001共四片, 其中部设置通孔、 两侧 设置对称的长条孔。 高温合金板13001间隔15 cm均布, 通过中部通孔与高温合金棒13002刚 性连接, 防止引伸计 (外部设备) 使用时受到高温环境的干扰, 保证引伸计 (外部设备) 的测 量精。
43、度。 0031 参见图8所示, 本发明的可更换组件205设置在高温环境构建单元2上侧的力学加 载端口中, 当可根据实际试验需求更换为高温三点弯曲夹具/高温四点弯曲夹具/高温压缩 夹具/氧化铝纤维块等。 0032 参见图13所示, 本发明的低温环境构建单元3中, 前制冷腔体303、 后制冷腔体304 内部有八块竖直布置的不锈钢立板, 使得冷介质均匀、 迅速充满整个制冷腔体, 保证所构建 低温环境的均匀及稳定。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2051167 A 9 0033 参见图14所示, 本发明的前部原位观测视窗117中, 观测窗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倾 斜角 (2 ) , 可有效避免 “镜面。
44、成像效应” , 保证原位成像设备的成像精度; 后部原位观测视窗 121为蓝色钴玻璃材质, 可有效滤除杂光, 提高成像清晰度。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2051167 A 10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1 CN 112051167 A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2 CN 112051167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3 CN 112051167 A 13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4 CN 112051167 A 14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5 CN 112051167 A 15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6 CN 112051167 A 16 图11 图12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7 CN 112051167 A 17 图13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8 CN 112051167 A 18 图14 说明书附图 9/9 页 19 CN 112051167 A 19 。
- 内容关键字: 低温 复杂 氛围 环境 加载 装置
农机动力飞轮喷涂用漆雾废气处理装置.pdf
旁路引流线绝缘防护夹持支架结构.pdf
建筑施工围挡.pdf
推进剂气体浓度监测传感器.pdf
防刺伤采血针.pdf
铸造件快速冷却装置.pdf
工业硅粉制备用研磨装置.pdf
电池盖帽包边用防偏移模具.pdf
拉杆式储能电源箱.pdf
多穴五轴自动光学检测装置.pdf
活塞钻铣床.pdf
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检测装置.pdf
羊粪粉碎机的清扫装置.pdf
铁碳微电解填料球.pdf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方法及电路.pdf
陶瓷加工的练泥机.pdf
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pdf
压滤机拉板装置及压滤机.pdf
含油污泥处理水洗装置.pdf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pdf
双环高密度标测消融导管.pdf
洁净手术室用的排风系统.pdf
用于预测转动设备的故障概率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视觉辅助的三极管封装质量检测方法.pdf
可调式肢体活动康复训练装置.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异常事件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pdf
服装布料用卷绕装置.pdf
鸽子脂肪前体细胞的分离并体外培养方法及培养物和应用.pdf
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pdf
采硐充填方法.pdf
积分球数字仿体系统及成像测评方法.pdf
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剥生玉米粒的工具.pdf
一种茎用西兰花制种以及套种甜玉米、鲜食毛豆和厚皮甜瓜的栽培方法.pdf
一种火龙果控旺方法.pdf
一种健身用的健腹轮.pdf
拼接餐桌面板.pdf
一种塑料漱口杯.pdf
一种由伺服电机控制升降的中置割草平台.pdf
一种自动浇水装置.pdf
一种组合式的绿化工程开孔栽植器具.pdf
一种皖南地区芦笋的采收管理方法.pdf
一种运用于大葱移栽机上的侧轮辅助机构.pdf
一种牙套式3D个性化牙刷.pdf
一种八角茴香离体组培快繁方法.pdf
一种用于玻璃幕墙清洁系统的可横移的收放器.pdf
无线电子积木.pdf
一种非宜林河口淤泥质潮间带滩涂乔木消浪林带的构建和营造方法.pdf
一种山苍子种子的播前处理方法.pdf
可穿戴电子设备.pdf
一种泉水鱼人工繁殖的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