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涂层剂、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pdf
《超疏水涂层剂、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疏水涂层剂、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pdf(9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90826.5 (22)申请日 2020.08.29 (71)申请人 上海符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01808 上海市嘉定区曹胜路518号5 幢1层102室 (72)发明人 威廉杰拉尔德林恩 (51)Int.Cl. C09D 183/04(2006.01) C09D 7/61(2018.01) B05D 7/24(2006.01) B05D 5/00(2006.01) B05D 7/14(2006.01) F28F 19/02(2006.01) (54)发明名称。
2、 超疏水涂层剂、 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 法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超 疏水涂层剂、 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换 热器换热面表面设有超疏水涂层, 超疏水涂层 剂, 包括0.51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 15的疏水性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 其能够减 少除霜能耗和除霜时间, 使换热器实现不停歇工 作, 同时延迟和减少换热器表面的腐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12048243 A 2020.12.08 CN 112048243 A 1.超疏水涂层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0.5-1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15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
3、;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物; 所述溶剂包括乙酰乙酸乙酯、 硝酸、 叔丁醇钾、 乙醇、 氟代烷基硅烷、 环乙烷、 正乙烷、 乙 酸丁脂、 丙酮、 二甲基乙烷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涂层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为三氧化二 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涂层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 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涂层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5.换热器, 包括多片平行且并排设置的翅片(1)以及多根垂直贯穿所述翅片(1)的。
4、管束 (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1)或换热器整体表面设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超疏水涂 层剂涂层, 设有超疏水涂层剂涂层的翅片(1)表面应达到150 以上的稳定接触角和10 以下 的滚动接触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1)为正弦曲线波纹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每片翅片(1)上设置有纵向涡发生器 (11)。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管束(2)成正弦曲线 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换热器外设有壳体, 所述壳体表面设有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超。
5、疏水涂层剂涂层, 设有超疏水涂层剂涂层的翅片(1)表面应达 到150 以上的稳定接触角和10 以下的滚动接触角, 所述壳体材质为不锈钢或铝镁合金。 10.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浸入权利要求1-4中 任一所述的超疏水涂层剂中, 所述换热器浸入超疏水涂层剂中时, 所述翅片(1)垂直于液 面, 以2mm/s的速度浸入, 在涂料中放置5s2min, 再以2mm/s的速度取出, 使表面形成均匀 的膜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2048243 A 2 超疏水涂层剂、 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
6、种超疏水涂层剂、 换热器及换热器表面 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换热器, 尤其是对空气进行冷却的换热器, 在冷却过程中会在换热器表面吸附湿 空气中的水份, 当换热器表面的文图降至湿空气露点温度以下时, 湿空气开始在换热器表 面凝结, 凝结足够多水分后, 会从换热器表面以冷凝水的形式下落, 在换热器内部温度达到 0摄氏度以下, 且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堆积过多时, 则会在换热器表面凝霜。 换热器换热表 面间凝霜过多会降低换热效率以及提升压降, 在换热表面间结霜达到完全阻挡风通时, 需 要对换热器进行整机除霜。 0003 相关技术中, 有通过增加换热表面间距来提升换热器的可容载的结霜量。 在换热。
7、 器的使用工况中进气温度低于0度时, 会按照使用工况配置具有不同换热表面间距的换热 器, 这样使结霜速度更快的低温环境中可以达到与更高温度相同除霜频率, 但该种方式会 降低该同等尺寸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0004 也有相关技术通过主动除霜的方式对换热器进行化霜。 主动除霜方式包括: 电加 热管除霜、 热气化霜、 乙二醇(丙二醇)化霜和水冲霜, 这几种方式皆通过对换热器进行加热 以实现化霜的效果。 但使用主动除霜方式需间歇性停止换热器运作, 在该停止运作的周期 内会损失换热效率, 并使用大量能耗, 除霜产生的热量也会对换热器的工作环境产生影响。 另外, 在使用水冲霜方式会增加环境湿度, 。
8、且受限于换热器环境温度, 在过低环境温度中无 法使用水冲霜方式。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减少除霜耗能及除霜时间, 达到被动防霜的效果, 同时降低对换热面积和换 热效率的影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疏水涂层剂及具有该超疏水涂层剂的换热器。 0006 本申请提供的超疏水涂层剂, 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07 超疏水涂层剂, 包括0.5-1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15的疏水性树脂以及 剩余量的溶剂; 0008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 混合物; 0009 所述溶剂包括乙酰乙酸乙酯、 硝酸、 叔丁醇钾、 乙醇、 氟代烷基硅烷、 环乙烷、 正乙 烷、 。
9、乙酸丁脂、 丙酮、 二甲基乙烷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超疏水涂层剂附着性能更强, 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 涂料脱落, 覆设于换热器换热面, 不仅能够达到被动防霜的效果, 同时降低对换热面积和换 热效率的影响。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为三氧化二铝。 说明书 1/6 页 3 CN 112048243 A 3 0012 涂料使用的表面主要为铝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三氧化二铝作为超疏水 纳米颗粒在铝材料上更有利于维持其长期附着性, 除此以外三氧化二铝相对二氧化硅更有 利于传热, 使用该种涂料不会对传热效率产生影响。 0013。
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超疏水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100nm。 0014 如果颗粒过小则无法形成粗糙表面, 如果颗粒过大则会影响疏水性, 通过采用上 述技术方案, 同时能够形成粗糙表面, 且不会影响疏水性。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16 有机硅树脂本身的疏水性最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对纳米材料增效更好。 0017 本申请提供的超疏水涂层剂, 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18 换热器, 包括多片平行且并排设置的翅片以及多根垂直贯穿所述翅片的管束, 所 述翅片或换热器整体表面设有上述的超疏水涂层剂涂层, 设有超疏水涂层剂涂层的翅片表 面应达到150 以。
11、上的稳定接触角和10 以下的滚动接触角。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换热器换热面设置上述超疏水涂层剂涂层, 使换热面 表面具有更易除冰的性能, 使换热器实现不停歇工作的效果, 大量减少除霜管路或除霜频 率, 另外, 也延迟和减少换热器表面的腐蚀。 另外, 150 +稳定接触角和10 -滚动接触角是超 疏水表面, 会具有防霜和防冰的特性, 在使用超疏水表面时结霜会被延缓。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翅片为正弦曲线波纹板。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翅片表面的形状, 使同等尺寸的换热器内具有更多 的换热表面, 因此, 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都会有提升。 0022 。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每片翅片上设置有纵向涡发生器。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安装纵向涡发生器, 使得气体侧的流体在经过纵向涡发 生器时, 气体与纵向涡发生器由于摩擦而分离, 在压差的驱动下, 形成强烈的纵向旋转并向 下游发展。 纵向涡的存在, 破坏了气体侧流体边界层的发展, 引起流体的宏观混合, 增加湍 流度, 因此具有很好的强化换热效果, 并且纵向涡可以使流动方向速度改变很小, 阻力损失 增加也较小, 显著提高了换热器性能。 00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相邻所述管束成正弦曲线交错设置。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管束排放方式在同等尺寸的换热器内能有更多工作液体 通过, 以。
13、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数。 00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换热器外设有壳体, 所述壳体表面设有上述的超疏水涂层剂 涂层, 设有超疏水涂层剂涂层的翅片表面应达到150 以上的稳定接触角和10 以下的滚动 接触角, 所述壳体材质为不锈钢或铝镁合金。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使壳体表面不易结霜, 同时优选不锈钢和铝镁合金的主 要原因在于其不易腐蚀, 在长期与水分接触后依然可以使用在食物/药物加工级别的环境。 0028 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29 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将上述的换热器浸入超疏水涂层剂中, 所述换热器浸入超 疏水涂层剂中时, 所述翅片垂直。
14、于液面。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可以使产生的接触角远大于150度, 便于形成超疏水涂 层。 0031 综上所述, 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说明书 2/6 页 4 CN 112048243 A 4 0032 1、 通过对换热器换热面进行超疏水处理, 达到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增加, 以及在 k值和压降p的比例上也同时得到增加的效果; 0033 2、 通过对换热器换热面进行超疏水处理, 显著减少了除霜能耗和除霜时间, 并使 换热器实现不停歇工作的效果; 0034 3、 通过对换热器换热面进行超疏水处理, 延迟和减少换热器表面的腐蚀。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本申请披露的换。
15、热器中翅片与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为本申请披露的换热器中翅片与管束的侧视图。 0037 附图标记: 1、 翅片; 2、 管束; 11、 纵向涡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本申请首先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0040 实施例1: 004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0.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5的疏水 性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42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粒径为5-100nm的二氧化硅颗粒; 0043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44 溶剂为乙酰乙酸乙酯、 硝酸。 0045 其制备方法为: 将超疏水纳。
16、米颗粒、 疏水性树脂以及溶剂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 后, 将混合物放入双螺旋杆中熔融挤出, 然后将熔融的混合物经压片、 破碎、 筛分后得到超 疏水涂料。 0046 实施例2: 0047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2.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3的疏水 性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48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粒径为5-100nm的二氧化钛颗粒; 0049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50 溶剂为质量比1:1的叔丁醇钾、 乙醇的混合物。 0051 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中所述, 或者将超疏水纳米颗粒、 疏水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进 行超声分散1560分钟, 混合均匀后得到超疏水涂料。 。
17、0052 实施例3: 0053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7.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8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54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粒径为5-100nm的三氧化二铝颗粒; 0055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56 溶剂为质量比1:1的乙酰乙酸乙酯、 硝酸的混合物。 0057 在水溶剂中首先水解三仲丁醇铝, 然后在胶溶过程中形成Al-O-Al键, 为避免丁氧 化物因Al(OH)3沉淀而过快水解, 应在加入丁醇之前将螯合剂(乙酰乙酸乙酯)溶于水中, 螯 说明书 3/6 页 5 CN 112048243 A 5 合剂代替了丁醇, 减慢了水解速度。 为了获得。
18、悬浮液的良好粒度分布, 该悬浮液必须保持在 100nm以下才能导致纳米颗粒的形成并避免聚集, 将硝酸溶液逐渐添加到混合物中。 质子结 合到形成颗粒的表面并对其充电, 从而使它们稳定并避免聚集。 在70下放置24小时后, 获 得透明溶胶(pH3.64)。 在透明溶胶中搅拌加入疏水性树脂后得到超疏水涂料。 0058 实施例4: 0059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0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60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质量比1:1的三氧化二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的混合物; 三氧 化二铝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粒径为5-100nm; 0061 疏水性树。
19、脂为有机硅树脂, 0062 溶剂为质量比1:1的正乙烷、 乙酸丁脂的混合物。 0063 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2中所述。 0064 实施例5: 0065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10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5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66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质量比1:1的三氧化二铝颗粒与二氧化钛颗粒的混合物, 三氧 化二铝颗粒与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为5-100nm; 0067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68 溶剂为质量比1:1的丙酮、 二甲基乙烷胺的混合物。 0069 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2中所述。 0070 实施例6: 007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20、, 其由12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3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72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质量比1:1的为二氧化硅颗粒与二氧化钛颗粒的混合物, 二氧 化硅颗粒与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为5-100nm; 0073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74 溶剂为质量比1:1:1:1:1的乙酰乙酸乙酯、 硝酸、 叔丁醇钾、 乙醇、 氟代烷基硅烷的 混合物。 0075 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2中所述。 0076 实施例7: 0077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超疏水涂层剂, 其由15的超疏水纳米颗粒、 1的疏水性 树脂以及剩余量的溶剂组成。 其中, 0078 超疏水纳米颗粒为质量比1:1: 1的二氧化硅。
21、颗粒、 二氧化钛颗粒及三氧化二铝颗 粒的混合物, 二氧化硅颗粒、 二氧化钛颗粒及三氧化二铝颗粒的粒径为5-100nm; 0079 疏水性树脂为有机硅树脂; 0080 溶剂为质量比1:1:1:1:1的环乙烷、 正乙烷、 乙酸丁脂、 丙酮、 二甲基乙烷胺的混合 物。 0081 其制备方法如实施例2中所述。 0082 针对上述实施例1-7所得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其试验方法采用GBT10125-1997人 说明书 4/6 页 6 CN 112048243 A 6 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26490-2011静态水接触角/水滚动角试验, GB1720-79附着 力试验, GB1732-79冲。
22、击强度试验, GB1731-79柔韧性试验。 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83 表1性能测试结构: 0084 0085 0086 本申请还公开了换热器, 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多片平行且并排设置的翅片1以及 多根垂直贯穿翅片1的管束2, 以及位于翅片1的管束2外的壳体(图中未示出), 壳体材质为 不锈钢或铝镁合金。 如图2所示, 在本申请此实施方式中, 翅片2为正弦曲线波纹板, 且翅片2 并排设置后, 每片翅片2的波峰与波峰对齐, 波谷与波谷对齐, 从而使同等尺寸的换热器内 具有更多的换热表面, 提升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管束2成正弦曲线交错设置, 从 说明书 5/6 页 7 CN 。
23、112048243 A 7 而在同等尺寸的换热器内能有更多工作液体通过, 以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数。 每 片翅片2的表面均分布有纵向涡发生器11, 纵向涡发生器11为弧形三角形, 纵向涡发生器11 与来流之间的夹角为30 ,该角度下在流体动力上对压差影响最小, 产生的纵向涡对换热效 率提升最大。 纵向涡发生器11粘附在翅片2上或直接由翅片2冲出。 安装纵向涡发生器11, 使 得气体侧的流体在经过纵向涡发生器11时, 气体与纵向涡发生器11由于摩擦而分离, 在压 差的驱动下, 形成强烈的纵向旋转并向下游发展。 纵向涡的存在, 破坏了气体侧流体边界层 的发展, 引起流体的宏观混合, 增加湍流。
24、度, 因此具有很好的强化换热效果, 并且纵向涡可 以使流动方向速度改变很小, 阻力损失增加也较小, 显著提高了换热器性能。 本申请公开的 换热器的翅片1或换热器整体表面通过超疏水处理, 覆有上述超疏水涂层剂涂层, 且经过超 疏水处理后的表面应达到150 以上的稳定接触角和10 以下的滚动接触角。 0087 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换热器表面处理方法, 其方法为: 将组装前的翅片2或者组装 后的换热器整体浸入上述超疏水涂层剂中, 换热器浸入超疏水涂层剂中时, 使翅片1垂直于 液面, 以2mm/s的速度浸入, 在涂料中放置5s2min, 再以2mm/s的速度取出, 使基材表面形 成均匀的膜层。 0088。
25、 成膜后处理: 0089 使用烘烤设施进行60min辅助干燥热处理, 辅助干燥处理的温度控制在400, 然 后, 在沸腾水内放置30min, 形成花瓣形超疏水颗粒后再放置在烤箱内进行10min400烘 烤。 在进行超疏水表面处理后, 可再浸入氟烷基硅烷溶液中2min, 以2mm/s的速度取出并以 150烘烤30min以降低表面能。 0090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 也可采用喷涂进行表面处理, 即使用0.5mm-1.5mm口径 喷枪, 0.2pa压力低流量喷涂涂层, 使基材表面形成均匀的膜层。 此时成膜后处理方式为: 自 然室温干燥0.524小时和/或使用烘烤设施进行560min辅助干燥热处理, 辅助干燥处理 的温度控制在80150。 009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故: 凡依本申请 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112048243 A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9 CN 112048243 A 9 。
- 内容关键字: 疏水 涂层 换热器 表面 处理 方法
废弃物焚烧装置.pdf
板框过滤器.pdf
建筑外立面绿化安装架.pdf
防反抽气动快速接头.pdf
适用于线末自动装框的上下料运输系统.pdf
地下水灌溉农业深度节水装置.pdf
耐磨板堆焊冷却平台装置.pdf
晶圆承载装置.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模具用打磨装置.pdf
煤粉制备系统.pdf
适用不同飞机机型的垂尾维修平台.pdf
散热器侧板的管孔冲压机.pdf
风力输送撒盐系统.pdf
高效率的清废装置及专用吸头组件.pdf
化工污水处理装置.pdf
各向异性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稳定面可调的盾构管片拼装方位检测装置.pdf
异构双模冗余定时器、芯片以及车辆.pdf
静轴肩穿透焊搅拌头.pdf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分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点云定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婴童奶制品核心营养成分的膜分离重组方法及其应用.pdf
安全生产的双重预防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用于滤波器的浮点数据处理系统.pdf
易调平的冲压设备工作台及冲压设备.pdf
车辆的相机位姿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pdf
钢厂板坯智能倒垛方法与系统.pdf
纱线捻线机.pdf
用于配电柜的操作机器人的分体式地刀结构.pdf
双核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双核设备.pdf
氮化硼钝化增强的砷化镓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网络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pdf
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速成拉建房屋.pdf
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多用途封井器.pdf
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一种超实木防水组合踢脚线.pdf
电气柜前门板门锁装置.pdf
双人正杆器.pdf
一种纳米铝塑复合板.pdf
强磁打捞器.pdf
一种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环卫车电动扫盘系统.pdf
一种可调节型门铰链.pdf
一种用于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船筏式试验装置.pdf
免贴墙砖.pdf
一种聚氨酯仿石材防火保温装饰复合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