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10174934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5.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档描述:

《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94897.5 (22)申请日 2020.10.23 (71)申请人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 3611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 东山工业区 (72)发明人 郑明廉郑鹏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刘颖 (51)Int.Cl. A43B 5/00(2006.01) A43B 5/06(2006.01) A43B 13/18(2006.01) A43B 13/12(2006.01) A43B 13/02(2006。

2、.01) A43B 13/04(2006.01) A43B 17/02(2006.01) A43B 17/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 本申请提供 了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 所述鞋类 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 所述 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的硬度依次递增, 所述鞋垫 的硬度为1218 。 在本发明的鞋类部件中, 距离 足部越近的鞋垫材料越柔软舒适, 距离足部越远 的中底衬及中底材料层越硬, 共同构成鞋底的缓 震系统。 当足部作用于本发明该缓震系统时, 第 一层受到压缩形变最大, 从而达。

3、到包裹, 扩大受 力面积, 降低压力、 压强, 并依次往下逐层均匀传 导受力, 下面一层硬度相对较高, 起到既缓震又 稳护、 支撑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鞋类部件具有渐 变式的层次与材料变化, 使得受力更均匀, 缓震 更充分, 舒适性更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2075717 A 2020.12.15 CN 112075717 A 1.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 包括依次设置的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的硬度依次递增, 所述鞋垫的硬度为121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底衬的硬度为2026 。 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底的硬度为4248 。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垫的厚度为18mm; 所述中底衬的厚度为14mm; 所述中底的平均厚度为103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垫的厚度为57mm; 所述中底 衬的厚度为23mm; 所述中底的前掌最大厚度为1013mm, 后跟厚度为2123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垫为弹性发泡部件, 压缩比在75以上, 回弹率大于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类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底衬为弹性PU泡棉。

5、。 8.一种运动鞋, 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鞋类部件。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2075717 A 2 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0002 广义上的运动鞋包括: 专业竞技运动和日常休闲普通运动所穿着的鞋子; 根据不 同种类的运动特点, 还可细分为跑步鞋、 篮球鞋、 健步鞋等。 其中, 健步鞋一般适用于散步、 快速步行等强度较低的运动。 构成运动鞋类的部件包括鞋面(帮面)、 鞋底和鞋垫等, 鞋面和 鞋底部件组合构成容纳足部的内部空腔。 0003 鞋垫是鞋子内部与足部接触。

6、的第一介质, 形状与鞋底一致, 制备材料通常主要采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功能上主要是隔离鞋底接缝, 避免摩擦起泡, 提升舒适性。 鞋 底部件一般分为中底和大底; 大底也称外底, 主要由耐磨橡胶制成, 以提升接触地面的耐磨 性。 中底是复合在橡胶大底另一面的层状部件, 一般约20mm的厚度, 通常材质为EVA/发泡 TPU(热塑性聚氨酯)等, 是鞋底提供缓震的核心部件。 优秀的中底部件可以为运动者提供充 分的缓震保护, 并提供能量回弹。 在鞋垫与中底之间还设置有一层介质, 称为中底衬。 在制 鞋过程中, 通常需要将中底衬与帮面缝合包裹楦头, 再与中底贴合; 其材料通常为硬质网 布。。

7、 0004 一般情况下, 鞋垫因与足部接触, 其材质的性能决定了入脚舒适或者生硬的第一 印象。 中底部件提供了行走过程动态的缓震体验感, 决定了一双健步鞋的核心性能, 这两者 共同构成了一双健步鞋的核心要素。 现有鞋款中, 鞋垫一般为硬度20 左右的EVA部件, 中底 衬为硬度高于中底的硬质网布层, 中底一般采用55 EVA材质, 共同构成鞋底的缓震系统。 但 是, 现有健步鞋的鞋底缓震舒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鞋 类部件, 可有效增大足部与健步鞋的接触面积, 降低足底压力, 提升鞋子的系统性缓震功 能,。

8、 让穿着者体验到更好的柔软舒适感。 0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 包括依次设置的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 所述 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的硬度依次递增, 所述鞋垫的硬度为1218 。 0007 优选地, 所述中底衬的硬度为2026 。 0008 优选地, 所述中底的硬度为4248 。 0009 优选地, 所述鞋垫的厚度为18mm; 所述中底衬的厚度为14mm; 所述中底的平均 厚度为1030mm。 0010 优选地, 所述鞋垫的厚度为57mm; 所述中底衬的厚度为23mm; 所述中底的前掌 最大厚度为1013mm, 后跟厚度为2123mm。 0011 优选地, 所述鞋垫为弹性发泡部件。

9、, 压缩比在75以上, 回弹率大于60。 0012 优选地, 所述中底衬为弹性PU泡棉。 说明书 1/5 页 3 CN 112075717 A 3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鞋, 包括前文所述的鞋类部件。 0014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层材料结构的鞋类部件, 从鞋垫这个足部接触面开始, 到中底 衬及中底部分, 硬度逐级递增; 其中, 所述鞋垫的硬度为1218 , 相对现有鞋款的硬度降 低, 提升了所述鞋类部件的整体柔软度。 并且, 在本发明的鞋类部件中, 距离足部越近的鞋 垫材料越柔软舒适, 距离足部越远的中底衬及中底材料层越硬, 共同构成鞋底的缓震系统。 当足部作用于本发明该缓震系统时, 第一。

10、层受到压缩形变最大, 从而达到包裹, 扩大受力面 积, 降低压力、 压强, 并依次往下逐层均匀传导受力, 下面一层硬度相对较高, 起到既缓震又 稳护、 支撑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鞋类部件具有渐变式的层次与材料变化, 使得受力更均匀, 缓震更充分, 舒适性更好。 经过对比测试, 同比普通跑鞋, 采用本发明鞋类部件的健步鞋, 平 均足底压力降低5, 峰值压强降低30, 舒适性提升30; 缓震性能提升20; 运动者一致 感受到该技术方案更柔软舒适。 0015 进一步地, 本发明包括前文所述鞋类部件的运动鞋, 满足鞋底等组成的行业性能 要求。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鞋类部件的分解结。

11、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运动鞋的实物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经改进或润饰的所有其它实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 包括依次设置的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 所 述鞋垫、 中底衬和中底的硬度依次递增, 所述鞋垫的硬度为1218 。 0020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鞋类部件, 可有效增大足部与健步鞋的接触面积, 降低足底压 力, 提升鞋子的系统性缓震功能。

12、, 让穿着者体验到更好的柔软舒适感, 利于应用。 0021 参见图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鞋类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为鞋 垫, 20为中底衬, 30为中底; 本申请这三个核心结构有序组合成缓震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所 述的鞋类部件由依次设置的鞋垫10、 中底衬20和中底30构成, 主要用于对柔软舒适性要求 较高、 对减震能力要求较低的鞋子的底部, 如用作健步鞋、 综合训练鞋等鞋底处的结构。 002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鞋垫10为厚度均匀的片状整体结构, 轮廓形状覆盖足底部 投影; 应用时, 鞋垫10的上表面与足底部接触, 下表面相对远离足部。 鞋垫10为所述鞋类部 件的第。

13、一层(也是最上层), 硬度为1218 (也可表示为153 ), 优选为1315 。 本申请中 所述鞋垫的硬度较低, 不仅能提升所述鞋类部件的整体柔软度, 而且给穿着者带来更为舒 适的入脚第一印象。 0023 需要说明的是, 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性能指标, 测试方法有多种, 例如有布 氏硬度、 邵氏硬度等。 本申请所述硬度的单位是 , 采用邵氏C型硬度计测试, 符合HG/T 24892007要求标准。 0024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鞋垫一般为软质发泡部件, 即采用泡棉材质制成, 其中的主要 说明书 2/5 页 4 CN 112075717 A 4 原料可以为EVA、 PU(聚氨酯)、 TPU、 。

14、PA(尼龙)或橡胶等各种类型, 按照常规发泡工艺制备即 可; 本申请优选采用高弹性的EVA鞋垫或PU泡棉鞋垫。 所述鞋垫的厚度可为18mm, 优选5 7mm。 所述鞋垫为弹性发泡部件, 压缩比在75以上, 回弹率大于60(例如64), 优于普通 鞋垫性能; 这样不仅能提供舒适的脚感, 而且可以在行走过程中使脚底更大面积接触鞋垫, 减少行走过程中因为脚底应力集中带来的疲劳感。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比” 测试标准: HG/T 2876-2009 橡塑鞋微孔材料压缩变形试 验方法 ;“回弹率” 测试标准: GB/T 1681-2009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 此外, 本申请对所 述鞋垫的。

15、其他结构参数、 颜色外观等没有特殊限制, 可以采用各种颜色图案外观的鞋垫。 0026 与鞋垫10下表面相接触设置的是中底衬20, 其也是厚度均匀的片状, 而厚度较小、 硬度略高于鞋垫10, 形状与鞋垫10一致。 中底衬20是所述鞋类部件的中间层, 硬度为20 26 (可表示为233 ), 优选为2124 , 更优选为2223 。 0027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所述中底衬优选为弹性泡棉结构, 也是软质发泡部件, 其中 的主要原料可以为EVA、 PU、 TPU、 PA或橡胶等类型, 按照常规发泡工艺制备得到; 本申请优选 采用高弹EVA材质的泡棉中底衬或弹性PU泡棉。 所述中底衬的厚度一般为14。

16、mm, 优选为 1.53.5mm(可表示为2.51mm), 更优选为23mm。 此外, 本申请对所述中底衬的其他结构 参数、 颜色外观等没有特殊限制, 可以采用各种颜色图案外观的中底衬。 0028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鞋类部件的下层(或称底层)是中底30, 其上表面与中底衬20下 表面接触固定设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鞋垫10、 中底衬20、 中底30这三层结构的材料硬 度依次递增。 具体地, 所述鞋垫硬度为153 , 中底衬为233 , 中底为453 ; 更具体可为 鞋垫13 、 中底衬23 、 中底45 ,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鞋垫、 中底衬、 中底依次双倍差的硬度层 级分布, 这样能做到舒适。

17、和稳定的兼顾。 并且, 这三层的硬度均有所降低, 进一步提升了所 述鞋类部件的整体柔软度。 0029 由于现有鞋款出现鞋垫硬度中底硬度, 材料的硬度分布出现返逆, 容易造成力的传导在中底衬出现断层, 无法最优化进行冲击力的传导、 吸收与回弹, 舒适体 验感不佳。 0030 而本发明的鞋类部件中, 距离足部越近的鞋垫材料越柔软舒适, 距离足部越远的 中底衬及中底材料层越硬, 共同构成鞋底的缓震系统。 其中, 接触足部的鞋垫最软, 用于保 证舒适性; 中底硬度最大, 可保持鞋子行走时的稳定性。 如果每部分都很软则没有支撑, 脚 底肌肉为了保持稳定, 行走时间长了易产生疲劳感。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三。

18、层不同柔软材 质结构共同作用, 提升了整个鞋底部件的柔软舒适性能。 0031 当足部作用于本发明该缓震系统时, 第一层受到压缩形变最大, 从而达到包裹, 扩 大受力面积, 降低压力、 压强, 并依次往下逐层均匀传导受力, 下面一层硬度相对较高, 起到 既缓震又稳护、 支撑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鞋类部件具有渐变式的层次与材料变化, 使得受力 更均匀, 缓震更充分, 舒适性更好。 0032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所述中底为片状发泡部件, 其中的主要原料可以为EVA、 PU、 TPU、 PA或橡胶等类型, 按照常规发泡工艺制备得到; 本申请优选采用EVA发泡中底。 本申请 对所述中底的结构设计并无特殊。

19、限制, 其前掌段薄, 向后跟段延伸逐渐变厚, 而且所述中底 下表面直接接触地面, 采用常规运动鞋的中底结构即可, 也可以采用气垫等结构性缓震层。 具体地, 所述中底的密度可为0.28g/cm3, 回弹率50, 耐磨性11mm; 颜色图案外观任意。 说明书 3/5 页 5 CN 112075717 A 5 0033 所述中底的平均厚度一般为1030mm(可表示为2010mm), 其中, 前掌最大厚度 为1013mm, 优选为11.512.5mm; 后跟厚度为2123mm, 优选为21.522.5mm。 作为优选, 本申请最上层的鞋垫的厚度为57mm(更优选5mm); 中间层的中底衬的厚度为23m。

20、m(更优 选3mm); 下层的中底前掌厚度优选12mm, 后跟厚度优选21.5mm或22mm。 0034 本申请实施例可将所述中底衬与帮面缝合包裹楦头, 再与中底贴合固定, 上层的 鞋垫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共同构成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 0035 进一步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鞋, 包括前文所述的鞋类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将 组装得到的鞋类部件, 与常规的帮面等部件结合, 得到主要适用于步行的运动鞋, 可称为健 步鞋等。 由于采用前文所述的鞋类部件, 本申请提供的运动鞋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缓震的功 能, 让穿着者体验到更好的柔软舒适感。 0036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申请,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

21、供的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 运动鞋进行具体地描述。 0037 实施例1 0038 中底衬与帮面缝合包裹楦头, 再与中底贴合固定, 设置可抽出的鞋垫, 制得如图2 所示的成品鞋(鞋码8#)。 0039 其中, 鞋垫硬度153 , 中底衬硬度233 , 中底硬度为453 ; 鞋垫厚度为5mm, 中底衬厚度为3mm, 中底前掌最大厚度为12mm, 后跟厚度为21.5mm。 0040 鞋垫为高弹EVA泡棉材质(红色), 压缩比在75以上, 回弹率64; 中底衬为高弹 PU泡棉材质(黄色); 中底为组合底(白色), 为改性EVA发泡大底, 密度0.28g/cm3, 回弹率 50, 耐磨性11mm; 帮面为。

22、黑色。 0041 将所述成品鞋与对比鞋款进行舒适性测试, 测试方法为: 测试以100mm/min的速率 压缩, 至试样应力达600N的过程中的功; 并且进行舒适性试穿测试(试穿人数5人, 试穿周期 为38天, 日常穿着试穿类型; 左脚穿着本申请鞋款, 右脚为对比鞋款)。 0042 对比鞋款中, 鞋垫硬度26 , 厚度5mm; 中底布硬度45 , 厚度0.8mm; 中底、 帮面均与 本申请鞋款一致。 0043 测试结果为: 本申请成品鞋的压缩功为1.82J, 而对比鞋款的压缩功为1.48J。 试穿 结果为: 试穿人员均表示左脚鞋款比右脚鞋款更加柔软, 且长期穿着不会有疲劳感。 由此可 见, 本申。

23、请的鞋底部件更加柔软, 能使得穿着者体验感受更加舒适。 0044 经过对比测试, 同比普通跑鞋, 采用本发明鞋类部件的健步鞋, 平均足底压力降低 5, 峰值压强降低30, 舒适性提升30; 缓震性能提升20; 运动者一致感受到该技术方 案更柔软舒适。 并且, 舒适性试穿报告均无反馈这款鞋子底部的柔软影响足部支撑性能的 问题。 0045 实施例2 0046 上层6mm、 中间层、 下层不变。 柔软度提升。 0047 实施例3 0048 上层不变、 中间层厚度2.5mm、 下层不变。 柔软度轻微降低。 0049 实施例4 0050 上层、 中间层不变, 下层后跟厚度23mm。 柔软度提升。 005。

24、1 实施例2-3均以实施例1为基础方案, 进行调整。 说明书 4/5 页 6 CN 112075717 A 6 0052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的鞋类部件柔软舒适, 从鞋垫这个足部接触面开 始, 到中底衬及中底部分, 硬度逐级递增。 并且, 在本发明的鞋类部件中, 距离足部越近的鞋 垫材料越柔软舒适, 距离足部越远的中底衬及中底材料层越硬, 共同构成鞋底的缓震系统。 本发明所述鞋类部件具有渐变式的层次与材料变化, 使得受力更均匀, 缓震更充分, 舒适性 更好。 005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使本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 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是能够实现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的, 而这些 修改也应视为本发明应该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112075717 A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8 CN 112075717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内容关键字: 柔软 舒适 鞋类 部件 运动鞋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柔软舒适的鞋类部件及运动鞋.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df/1017493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