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电路、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pdf
《降噪电路、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噪电路、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35006.6 (22)申请日 2020.08.19 (71)申请人 广州亚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翰景路1 号201房自编H (仅限办公) (72)发明人 唐涛邹载文温煦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张彬彬 (51)Int.Cl. G10L 21/0208(2013.01) G10L 15/22(2006.01) (54)发明名称 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57)摘要 。
2、本申请涉及一种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 电子设备。 降噪电路包括: 主差分驱动模块, 与主 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主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 主拾音设备将采集的语音信号转换为语音差分 信号;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主差分驱动模块连 接, 用于将语音差分信号转换为语音单端信号; 副差分驱动模块, 与副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 副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副拾音设备将采集的环境 声音信号转换为环境差分信号; 副差分转单端模 块, 与副差分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将环境差分信 号转换为环境单端信号; 去噪模块, 与主差分转 单端模块、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分别连接, 用于从 语音单端信号中滤除环境单端信号。 本申。
3、请提供 的降噪电路抗干扰性能强。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 CN 112086101 A 2020.12.15 CN 112086101 A 1.一种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差分驱动模块, 与主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主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所述主拾音 设备将采集的语音信号转换为语音差分信号;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将所述语音差分信号转换为语 音单端信号; 副差分驱动模块, 与副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副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所述副拾音 设备将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转换为环境差分信号;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将。
4、所述环境差分信号转换为环 境单端信号; 去噪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 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分别连接, 用于从所述语 音单端信号中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音频输出单元连接, 用于接收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回声 差分信号, 并将所述回声差分信号转换为回声单端信号; 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去噪模块还用于从所述语音单端 信号中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主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主。
5、低通 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语音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副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副低通 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回 声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主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主高通 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语音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副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6、, 所述副高通 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回声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回 声高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噪模块包括: 运算放大单元, 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 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 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 接; 同向滤波单元, 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单元 同向输入端的噪声信号; 反向滤波单元, 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7、,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单元 反向输入端的噪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放大单元包括: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2086101 A 2 运算放大器U4, 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同向滤波单元连接, 所述运算 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反向滤波单元连接; 电阻R14, 所述电阻14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 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电阻R16, 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 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电阻R21, 所述电阻R。
8、21的一端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 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包括: 电阻R4,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电阻R5, 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器U1,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运 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 去噪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噪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还包括: 电容C。
9、3, 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C3的 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 电容C6, 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C6的 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 9.一种语音识别模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电路, 所述语音识别电路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语音识别模组。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2086101 A 3 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 特。
10、别是涉及一种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 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技术的发展, 语音识别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语音识别过程中, 周 围环境的声音会使得收集的语音中掺杂了大量的背景噪音, 若不进行降噪处理, 过滤掉这 些噪音, 将会大幅降低语音识别的成功率。 0003 传统技术中, 降噪处理主要通过软件算法进行。 首先建立背景噪声的数据模型, 然 后将语音信号与背景噪声模型进行对比, 若二者相似, 则判定为噪声, 通过软件算法滤除掉 该噪音信号。 0004 然而, 这种方法容易受到线路板本身电磁干扰的影响, 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 有必要针对抗。
11、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提供一种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 子设备。 0006 一种降噪电路, 包括: 0007 主差分驱动模块, 与主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主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所述主 拾音设备将采集的语音信号转换为语音差分信号; 0008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将所述语音差分信号转换 为语音单端信号; 0009 副差分驱动模块, 与副拾音设备连接, 用于驱动所述副拾音设备工作, 以使所述副 拾音设备将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转换为环境差分信号; 0010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驱动模块连接, 用于将所述环境差分信号转换 为环境单端信号; 0011 去噪。
12、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 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分别连接, 用于从所 述语音单端信号中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13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 与音频输出单元连接, 用于接收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 回声差分信号, 并将所述回声差分信号转换为回声单端信号; 0014 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去噪模块还用于从所述语音 单端信号中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16 主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主 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语音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13、信号; 0017 副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副 说明书 1/8 页 4 CN 112086101 A 4 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0018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 述回声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 0020 主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主 高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语音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0021 副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
14、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述副 高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环境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0022 回声高通滤波模块, 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且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所 述回声高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回声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去噪模块包括: 0024 运算放大单元, 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 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 连接; 0025 同向滤波单元, 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 单元同向输入端的噪声信号; 0026 。
15、反向滤波单元, 与所述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 单元反向输入端的噪声信号。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运算放大单元包括: 0028 运算放大器U4, 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同向滤波单元连接, 所述 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反向滤波单元连接; 0029 电阻R14, 所述电阻14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另一 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0030 电阻R16, 所述电阻R16的一端与所述副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16的另一 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31 电阻R21, 。
16、所述电阻R21的一端与所述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连接, 所述电阻R21的另 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00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包括: 0033 电阻R4,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0034 电阻R5, 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0035 运算放大器U1,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 所 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 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00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还包括: 0。
17、037 电容C3, 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 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 0038 电容C6, 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主差分驱动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容 C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 0039 一种语音识别模组, 包括: 说明书 2/8 页 5 CN 112086101 A 5 0040 如上述的降噪电路; 0041 语音识别电路, 所述语音识别电路与所述去噪模块连接。 0042 一种电子设备, 包括如上述的语音识别模组。 0043 上述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中, 降噪电路包括主差分驱动模块、 主差 分转单端。
18、模块、 副差分驱动模块、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和去噪模块。 通过电路实现降噪, 能够 有效的接收并滤除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身电磁干扰的噪声, 提高抗干扰能力。 同时, 通过主 差分驱动模块实现对主拾音设备的驱动, 以及通过副差分驱动模块实现对副拾音设备的驱 动, 使得语音信号不易受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身的电磁干扰噪声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抗 干扰能力, 提高降噪效果, 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另外, 上述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 及电子设备, 采用双拾音设备的降噪电路, 将副拾音设备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从主拾音设 备采集的语音信号中滤除, 相较于单拾音设备的降噪电路, 对环境声音的采集、 识别更全 。
19、面, 从而滤除也更加彻底, 提高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4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 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降噪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0046 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降噪电路的原理框图; 0047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电路的原理框图; 0048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电路的原理框图; 0049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
20、例提供的降噪电路的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 图, 对本申请的降噪电路、 语音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 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51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 例如 “第一” 、“第二” 等, 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 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 而本申请所说 “连接” 、“联接” , 如无特别说明, 均包括直接和 间接连接(联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前” 、“后” 、“左” 、。
21、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顺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52 在本申请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 或 “下” 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 第一。
22、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可以是第 说明书 3/8 页 6 CN 112086101 A 6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3 很多电子产品中配置有语音识别模组。 语音识别过程中, 受环境的影响会存在噪 声。 以车载电子设备为例, 如车载流媒体后视镜, 其具有语音识别功能。 但是, 在车载环境 下, 由于车辆振动、 发动机的噪声、 窗口的风声等干扰, 语音中掺杂了大量的背景噪声, 如果 不过滤掉这些背景噪声, 将会大幅降低语音识别的成功率。 因此,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效果, 在语音识别前。
23、, 可以对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0054 相关技术中, 存在以下几种降噪处理技术: 0055 1)通过软件算法进行降噪。 具体的, 首先建立背景噪声数据模型, 然后将语音信号 与背景噪声数据模型进行对比, 如果两者相似, 则判断语音信号为噪声信号, 通过软件过滤 掉该部分噪声信号。 0056 2)通过电阻电容组成高通滤波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 以对噪声信号进行过滤, 请 参见图1。 0057 3)通过使用虚拟麦克风电路, 对设备的回声做过滤消除, 请参见图2。 0058 针对方案1), 由于噪声数据模型是固定的, 而背景噪声是多变的, 且是不确定的, 不同场景的背景噪声都不同, 因此, 。
24、方案1)存在噪声过滤效果差, 语音识别效果差的问题。 同时, 预先建立的噪声数据模型主要针对外界环境中的噪声, 但是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身 会产生电磁干扰噪声, 噪声数据模型无法识别电磁干扰噪声, 也无法过滤这些噪声, 因此方 案1)还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0059 针对方案2),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60 a、 不能过滤强噪声 0061 由于方案2)只使用了高通滤波电路, 只对低频噪声进行过滤, 在外界噪声足够强 (如, 车载环境下的噪声), 该方案不能达到应有的过滤效果, 泄露的噪声, 尤其是高频噪声 依然会进入后级系统。 0062 b、 不能过滤回声 0063 方案2)仅能对来自麦。
25、克风的背景噪声做过滤, 不能对回声做过滤。 因此, 如果电子 设备自带扬声器, 其发出的声音被自身麦克风接收, 则被误识别为语音指令, 会导致判断错 误。 0064 c、 抗干扰能力差 0065 由于麦克风电路使用的是单端驱动方式, 语音信号容易受电子设备电路板本身的 电磁干扰噪声, 抗干扰能力差。 0066 针对方案3),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67 a、 不能过滤背景噪声 0068 该方案只对电子设备自身输出的回声做过滤, 环境噪声依然会被引入, 影响语音 识别的准确性。 0069 b、 抗干扰能力差 0070 由于麦克风电路使用单端驱动方式, 语音信号容易受电子设备电路板本身的电磁 干。
26、扰噪声, 抗干扰能力差。 0071 请参见图3,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降噪电路10, 用于对拾音设备采集的语音 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拾音设备包括主拾音设备21和副拾音设备22, 主拾音设备21用于采集 说明书 4/8 页 7 CN 112086101 A 7 语音信号, 副拾音设备22用于采集环境声音信号。 其中, 语音信号中包含语音指令, 还可能 包含环境声音信号、 回声信号等。 具体的, 主拾音设备21设置时, 可以对准语音指令的产生 方向, 以采集包含语音指令的语音信号; 而副拾音22设置时, 可以设置于偏离语音指令产生 的方向, 以采集环境声音信号。 主拾音设备21和副拾音设备22。
27、包括但不限于为麦克风。 0072 该降噪电路10包括主差分驱动模块110、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副差分驱动模块 130、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和去噪模块150。 0073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的输入端与主拾音设备21的输出端连接,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 的输出端与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的输入端连接。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的输出端与去噪模 块15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74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的输入端与副拾音设备22的输出端连接,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 的输出端与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的输入端连接。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的输出端与去噪模 块15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75 降噪。
28、电路10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6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驱动主拾音设备21工作, 以使主拾音设备21将采集的语音信 号转换为差分形式的信号, 得到语音差分信号。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将语音差分信号输入至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将语音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 得到语音 单端信号。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将语音单端信号输入至去噪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 0077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驱动副拾音设备22工作, 以使副拾音设备22将采集的环境声 音信号转换为差分形式的信号, 得到环境差分信号。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将环境差分信号输 入至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 副差分转单端模。
29、块140将环境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 得到 环境单端信号。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将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将环境单端信号输入至去噪 模块150的第二输入端。 去噪模块150将环境单端信号从语音单端信号中滤除, 实现对语音 信号的降噪。 去噪模块150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环境单端信号的滤除, 包括但不限于减 法电路。 以减法电路为例, 去噪模块150将第一输入端输入的语音单端信号与第二输入端输 入的环境单端信号做减法运算, 去噪模块150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即为滤除掉环境单端信号 之后的语音单端信号。 0078 本实施例中, 降噪电路10包括主差分驱动模块110、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副差。
30、分 驱动模块130、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和去噪模块150。 通过电路实现降噪, 能够有效的接收 并滤除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身电磁干扰的噪声, 提高抗干扰能力。 同时, 通过主差分驱动模 块110实现对主拾音设备21的驱动, 以及通过副差分驱动模块130实现对副拾音设备22的驱 动, 使得语音信号不易受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本身的电磁干扰噪声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抗 干扰能力, 提高降噪效果, 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另外, 本实施例中, 采用双拾音设备 的降噪电路, 将副拾音设备22采集的环境声音信号从主拾音设备21采集的语音信号中滤 除, 相较于单拾音设备的降噪电路, 对环境声音的采集、 识。
31、别更全面, 从而滤除也更加彻底, 提高降噪效果。 0079 请参见图4, 在一个实施例中, 降噪电路10还进一步包括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的输入端与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出单元23连接。 电子设备的音频输 出单元23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音频输出单元23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等释放至环境 中, 被拾音设备接收即形成回声。 音频输出单元23输出的音频信号为差分信号, 命名为回声 说明书 5/8 页 8 CN 112086101 A 8 差分信号。 0080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将音频输出单元23输出的回声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 号, 得到回声单端信号, 并输出至去噪模块。
32、150的第三输入端。 去噪模块进一步将回声单端 信号从语音单端信号中滤除, 即: 滤波模块150从语音单端信号中滤除环境单端信号和回声 单端信号, 实现降噪处理, 得到语音指令。 0081 本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电路, 不仅能够实现对背景噪声的过滤, 还能实现对回声的 过滤, 提高了对语音信号的过滤效果, 从而提高后续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0082 在一个实施例中, 降噪电路10还进一步包括低通滤波模块和高通滤波模块。 低通 滤波模块和高通滤波模块可以连接于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和回声 差分转单端模块160之后, 连接于去噪模块150之前。 低通滤波模块和高通滤波模块也可以。
33、 连接于去噪模块150之后, 即, 连接于去噪模块150的输出端。 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声音信 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高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声音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通过滤除高频 噪声信号和低频噪声信号, 能够提升电路的信噪比。 0083 在一个实施例中, 低通滤波模块包括主低通滤波模块171、 副低通滤波模块172和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173。 高通滤波模块包括主高通滤波模块181、 副高通滤波模块182和回声 高通滤波模块183。 0084 主低通滤波模块171的输入端与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的输出端连接, 主低通滤波 模块的171输出端与主高通滤波模块181的输入端连接。 主低通滤波模块用。
34、于滤除语音单端 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主高通滤波模块181的输出端与去噪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主高通滤波模块181用于滤除语音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通过主低通滤波模块171和 主高通滤波模块181滤除语音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和低频噪声信号, 能够提升电路 的信噪比。 0085 副低通滤波模块172的输入端与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的输出端连接, 副低通滤波 模块172的输出端与副高通滤波模块182的输入端连接。 副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环境单端 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副高通滤波模块182的输出端与所述去噪模块150的第二输入端连 接, 副高通滤波模块182用于滤除环境单端信号。
35、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通过副低通滤波模块 172和副高通滤波模块182滤除环境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和低频噪声信号, 能够进一 步提升电路的信噪比。 0086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173的输入端与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的输出端连接, 回声低 通滤波模块173的输出端与回声高频滤波模块183的输出端连接。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173用 于滤除回声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 回声高通滤波模块183的输出端与去噪模块150的 第三输入端连接, 回声高通滤波模块183用于滤除回声单端信号中的低频噪声信号。 通过回 声低通滤波模块173和回声高通滤波模块183滤除回声单端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和低频 噪声信号,。
36、 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路的信噪比。 0087 可以理解, 低通滤波模块和高通滤波模块可以单独设置, 也可以与降噪电路10中 的其他功能模块合并集成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 各个差分转单端模块可以与对应的低通 滤波模块进行合并, 形成差分转单端低通模块。 进一步的, 该降噪电路10中还可以进一步包 括放大模块, 实现对各个部分的放大, 放大模块也可以与差分转单端低通模块合并集成, 形 成差分转单端低通放大模块。 以下以此为例, 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 说明书 6/8 页 9 CN 112086101 A 9 0088 请参见图5,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包括电阻R1、 电阻。
37、R2、 电阻R7、 电 阻R9和电容C4。 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于主拾音设备21正极输出端、 电源MIC_BIAS之间。 电阻 R7和R9串联于主拾音设备21负极输出端、 地端之间。 电容C4并联于主拾音设备21的正极输 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源过滤 单元, 电源过滤单元包括电容C1, 电容C1串联于电源MIC_BIAS和地端之间。 电容C1用于为麦 克风提供纯净的供电。 0089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还可以包括差分信号滤波单元。 差分信号滤 波单元包括电容C5、 电容C9和电容C10。 电容C5并联于主拾音设备21。
38、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 出端之间, 电容C9串联于主拾音设备21的负极输出端和地端之间, 电容C10串联于主拾音设 备21的正极输出端与地端之间。 电容C5、 电容C9和电容C10用于为语音差分信号滤波。 0090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包括电阻R4、 电阻R5、 运算放大器U1。 主低 通滤波模块171包括电容C2、 电阻R3、 电容C8和电阻R6。 电阻R4的一端与主差分驱动模块110 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电阻R5的一端与 主差分驱动模块110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电阻R5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连 接。 电容C。
39、2和电阻R3并联后连接于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地端之间。 电容C8与电阻 R6并联后连接于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去噪 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可以与主低通滤波模块171进行集成, 不 仅能够实现差分转单端功能, 同时还具有放大和低通滤波功能, 简化电路。 0091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还包括电容C3和电容C6。 电容C3串联于主 差分驱动模块110的正极输出端与电阻R4之间, 电容C6串联于主差分驱动模块110的负极输 出端与电阻R5之间。 电容C3和电容C6用于隔离直流分量, 保证主拾音设备的拾。
40、音效果。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 主高通滤波模块181包括电容C7和电阻R8, 电容C7串联于主差分 转单端模块120的输出端与去噪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即串联于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 端与去噪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电阻R8串联于去噪模块150的第一输入端与地端之 间。 0093 在一个实施例中,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可以包括电阻R10、 电阻R12、 电阻R22、 电阻 R23、 电容C16、 电容C11、 电容C17、 电容C21和电容C23。 副差分驱动模块130各元件的连接关 系、 作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差分驱动模块110, 在此不再赘述。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可以。
41、 包括电容C14、 电容C18、 电阻R15、 电阻R18和运算放大器U2。 副低通滤波模块172可以包括电 容C13、 电阻R13、 电容C20和电阻R19。 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和副低通滤波模块172各元件的 连接关系、 作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主低通滤波模块171, 在此不再赘 述。 副高通滤波模块182包括电容C15和电阻R20。 副高通滤波模块182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作 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高通滤波模块181, 在此不再赘述。 0094 在一个实施例中,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包括电容C24、 电容C26、 电阻R25、 电阻 R26和运算放大器U3。 回。
42、声低通滤波模块173可以包括电容23、 电阻R24、 电阻R27和电容C27。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作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 在此不再赘述。 回声低通滤波模块173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作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低通滤 波模块171, 在此不再赘述。 回声高通滤波模块183包括电容C25和电阻R28。 回声高通滤波模 块183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作用等参考图3及上述主高通滤波模块181, 在此不再赘述。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12086101 A 10 0095 在一个实施例中, 去噪模块150包括运算放大单元、 同向滤波单元和反向滤波单 元。。
43、 运算放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与主差分转单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 输入端分别与副差分转单端模块的输出端、 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运算放大 单元用于从同向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中滤除反向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同向滤波单元与运算放 大单元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单元同向输入端的噪声信号。 反向滤波 单元与运算放大单元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用于滤除所述运算放大单元反向输入端的噪声信 号。 009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运算放大单元包括电阻R14、 电阻R15、 电阻R16和运算放 大器U4。 电阻R14串联于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与主差分转单端模块120的输出。
44、端之 间。 电阻R15串联于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与副差分转单端模块140的输出端之间。 电 阻R15串联于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与回声差分转单端模块160的输出端之间。 运算放 大器U4的输出端作为降噪电路10的输出端。 0097 同向滤波单元包括并联的电容C12和电阻R11, 电容C12的一端和电阻的R11的一端 均与运算放大器U4的同向输入端连接, 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阻的R11的另一端均接地。 反 向滤波单元包括并联的电阻R17和电容C19, 电阻R17的一端和电容C19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 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9另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
45、连 接。 0098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语音识别模块, 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降噪电路10和语 音识别电路。 语音识别电路的输入端与去噪模块150的输出端连接, 用于对经过降噪电路10 降噪后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识别。 本实施例中的语音识别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降噪电路 10, 因此具有降噪电路10的所有有益效果, 在此不再赘述。 0099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 本实 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降噪电路10, 因此具有降噪电路10的所有有益效果, 在 此不再赘述。 0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46、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 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 因此, 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12086101 A 11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2 CN 112086101 A 1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3 CN 112086101 A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4 CN 112086101 A 14 。
- 内容关键字: 电路 语音 识别 模组 电子设备
快装预应力锚索.pdf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用的烧结设备.pdf
研磨用高效除尘装置.pdf
新型罩杯间距可调的文胸.pdf
防卡板结构.pdf
卧式微波辅助酸碱预处理秸秆的装置.pdf
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回弹仪的弹击杆校准装置.pdf
转移基膜纸及其制备系统、包装膜及其制备系统.pdf
防水卷材成卷后的捆扎装置.pdf
介质加载腔体滤波器.pdf
乳制品自动检测系统与智慧实验室.pdf
屠宰刀具全方位消毒器.pdf
循环气幕集气装置.pdf
含油污泥处理加药装置.pdf
Z轴带双R轴切换作业机构及点胶机.pdf
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样本处理及检测系统.pdf
零件3D扫描辅助旋转台.pdf
圆柱电池盖帽焊接工装.pdf
建筑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防护装置.pdf
睡眠感知音乐理疗系统.pdf
自动计数立盒机.pdf
扬声器.pdf
电池钢壳清洗用滚筒机构.pdf
便携式应急LED灯.pdf
超声手术器械.pdf
胸腔镜镜头清洁装置.pdf
工业硅破碎除杂装置.pdf
具有多环境模拟功能的混凝土性能检测装置.pdf
自动纠偏修正的防水卷材绕卷装置.pdf
基于离心过滤洗涤的碳酸锂回收设备.pdf
绝缘电缆料生产设备.pdf
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pdf
一种缓慢提升清洗架.pdf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pdf
顶发射型OLED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及结构.pdf
一种硫酸钠废液的回收再利用方法.pdf
锂离子电池用纳米陶瓷粉体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pdf
电池模组及焊接系统.pdf
一种单分散类花球状MOSSUB2/SUB粉体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中空氧化铜量子点/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一种碳基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空腔结构的氧化铁氧化钌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回收废旧燃料电池中铂的方法.pdf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pdf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pdf
零碳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方法及装置系统.pdf
一种配电柜.pdf
一种具有易装卸连接器的阻燃交联聚乙烯管.pdf
一种应用流体空气散热且具有密封舱体的防火开关柜.pdf
一种可循环利用式配电柜.pdf
一种开关柜.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