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模具.pdf
《热流道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流道模具.pdf(14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80275.5 (22)申请日 2020.05.30 (71)申请人 广东久量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5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民 营科技园科园路12号 (72)发明人 卓楚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4227 代理人 黄鸿 (51)Int.Cl. B29C 45/27(2006.01) B29C 45/73(2006.01) B29C 45/40(2006.01) B29C 45/2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
2、种热流道模具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流道模具, 包括热流道、 加热部件、 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 上模板组 件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 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板 和下模仁,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 流道上的出料口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 内腔连通。 本发明中, 热流道上的加热部件产生 的热量可以保证热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热流道上的出料口直接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 的产品成型内腔连通, 保证整个流道中的塑料都 保持熔融状态, 从而可以提高注塑品质, 使注塑 制品的表面美观度更优, 而且热流道非开放式, 可以避免拉丝与泄露现象的出现, 提高了注塑制 品的表面质量, 无需人工后。
3、期再处理, 本发明的 结构简单,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CN 112092305 A 2020.12.18 CN 112092305 A 1.一种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热流道、 加热部件、 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 所述加热部件设在热流道上, 热流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热流道设在上模板组件 上, 所述上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 上模仁设在上模板上, 所述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板和下模仁, 下模仁设在下模板上,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流道上的出料口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 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热流道包括分流板A和分流板 B, 分流板A和分流板B连通且关于进料口对称排布, 分流板A上设有至少一个热咀A, 热咀A与 分流板A的内腔连通, 分流板B上设有至少一个热咀B, 热咀B与分流板B的内腔连通,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咀A的咀头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 通, 热咀B的咀头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管A和加热 管B, 加热管A沿着分流板A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布, 加热管B沿着分流板B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板A上端。
5、面上的加热管A沉设 在分流板A中, 分流板A下端面上的加热管A沉设在分流板A中, 分流板B上端面上的加热管B 沉设在分流板B中, 分流板B下端面上的加热管B沉设在分流板B中。 5.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热流道模板, 热流道模板设在 上模板上, 分流板A和分流板B均沉设在热流道模板中, 热流道模板上设有容置加热管A线路 的线槽A, 热流道模板上设有容置加热管B线路的线槽B,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咀A的咀头穿过热流道模板、 上模板并与上模仁和 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热咀B的咀头穿过热流道模板、 上模板并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 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优选地。
6、, 热流道模板上设有插座, 插座与加热管A连接, 插座与加热管B连接, 插座与热 咀A连接, 插座与热咀B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槽A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固 定片A, 固定片A与热流道模板可拆卸连接, 线槽B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片B, 固定片B与 热流道模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固定板、 顶出 板和多个顶柱, 所述下模板设在下固定板上, 下固定板上设有通槽, 顶出板容置在通槽中, 通槽的内底部上设有多个通孔, 顶柱的一端设在顶出板上, 顶柱的另一端穿插在下模板中,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
7、时, 顶柱的另一端抵靠在上模板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导向柱, 导向柱的一端 设在下模板的底部, 导向柱的另一端穿插在顶出板中, 顶出板沿着导向柱可往复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四个气动柱, 气动柱上沿轴 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气动柱的一端穿插在下模板中, 气动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出板和 下固定板, 顶出板沿着气动柱可往复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流道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板上与上模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2092305 A 2 板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定位凸起, 所述。
8、上模板上与下模板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定位凹部,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下模板上的定位凸起插接在上模板上的定位凹部 中。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2092305 A 3 一种热流道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市场上, 有的注塑模具不采用热流道系统, 此种方式注塑会因流道内物料易冷却 而产生物料的浪费, 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市场上采用的热流道注塑模具通常采用的是开放 式热流道, 开放式热流道虽然结构简单, 但很容易出现拉丝、 泄露现象, 而且注塑成的工件 表面质量差, 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 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
9、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流道模具。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模具, 包括热流道、 加热部件、 上模板 组件和下模板组件, 加热部件设在热流道上, 热流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热流道设在上 模板组件上, 上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板和上模仁, 上模仁设在上模板上, 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 板和下模仁, 下模仁设在下模板上,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流道上的出料口与 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0005 本发明中, 热流道上的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可以保证热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 态, 热流道上的出料口直接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的产品成型内腔连通, 保证。
10、整个流道中 的塑料都保持熔融状态, 从而可以提高注塑品质, 使注塑制品的表面美观度更优, 而且热流 道非开放式, 可以避免拉丝与泄露现象的出现, 提高了注塑制品的表面质量, 无需人工后期 再处理,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热流道可以包括分流板A和分流板B, 分流板A和分流板B连通 且关于进料口对称排布, 分流板A上设有至少一个热咀A, 热咀A与分流板A的内腔连通, 分流 板B上设有至少一个热咀B, 热咀B与分流板B的内腔连通,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咀A的咀头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热咀B的咀头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 形。
11、成的内腔连通。 由此, 通过分流板A和分流板B可以同步对两个工件进行注塑, 两个工件可 以是相同的工件, 也可以是一个产品的前壳和后壳, 另外, 热咀A和热咀B可以单独发热, 有 效保证整个流道中的塑料都保持熔融状态, 而且, 热咀A和热咀B的压力分布平衡, 出胶顺 畅、 平衡性好, 可以实现产品均匀充填, 保证产品精度稳定。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加热部件可以包括加热管A和加热管B, 加热管A沿着分流板A 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布, 加热管B沿着分流板B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布。 由此, 分流板A的上 端面和下端面均布局加热管A, 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分流板A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分流板B 的。
12、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布局加热管B, 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分流板B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分流板A上端面上的加热管A可以沉设在分流板A中, 分流板A 下端面上的加热管A可以沉设在分流板A中, 分流板B上端面上的加热管B可以沉设在分流板 B中, 分流板B下端面上的加热管B可以沉设在分流板B中。 由此, 加热管A内沉在分流板A中既 说明书 1/7 页 4 CN 112092305 A 4 可以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 又可以防止加热管A挪动, 影响对分流板A的加热, 同时可以对加 热管A进行保护, 以及便于分流板A与其他部件连接, 加热管B内沉在分流板B中既可以有效 提高热传递效率。
13、, 又可以防止加热管B挪动, 影响对分流板B的加热, 同时可以对加热管B进 行保护, 以及便于分流板B与其他部件连接。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热流道模板, 热流道模板设在上模板上, 分流板A 和分流板B均沉设在热流道模板中, 热流道模板上可以设有容置加热管A线路的线槽A, 热流 道模板上可以设有容置加热管B线路的线槽B,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热咀A的咀 头穿过热流道模板、 上模板并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热咀B的咀头穿过热 流道模板、 上模板并与上模仁和下模仁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由此, 热流道模板可以对分流 板A和分流板B进行保护, 热流道模板上的。
14、线槽A可以收纳加热管A的线路, 热流道模板上的 线槽B可以收纳加热管B的线路, 当热流道模板与其他部件连接时, 不会影响到加热管A的线 路和加热管B的线路。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热流道模板上可以设有插座, 插座与加热管A连接, 插座与加 热管B连接, 插座与热咀A连接, 插座与热咀B连接。 由此, 插座上插接电源控制线, 就可以为 加热管A和加热管B供电且可以控制加热管A和加热管B的工作/停止工作, 同时, 也可以为热 咀A和热咀B供电且可以控制热咀A和热咀B的工作/停止工作, 不使用模具时, 将电源控制线 拔掉, 方便模具的收纳和摆放。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线槽A的顶部可。
15、以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片A, 固定片A与热流道模 板可拆卸连接, 线槽B的顶部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片B, 固定片B与热流道模板可拆卸连 接。 由此, 固定片A可以对加热管A的线路进行固定, 防止加热管A的线路翘起, 可以对加热管 A的线路进行有效保护, 固定片B可以对加热管B的线路进行固定, 防止加热管B的线路翘起, 可以对加热管B的线路进行有效保护。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下固定板、 顶出板和多个顶柱, 下模板设在下固定 板上, 下固定板上设有通槽, 顶出板容置在通槽中, 通槽的内底部上设有多个通孔, 顶柱的 一端设在顶出板上, 顶柱的另一端穿插在下模板中,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
16、合在一起时, 顶柱 的另一端抵靠在上模板的底部。 由此, 当注塑完成后, 通过下固定板上的通孔可以将通槽中 的顶出板顶起, 顶出板带动顶柱同步运动, 顶柱可以将上模板顶起, 从而使上模板和下模板 分离, 即: 上模仁和下模仁分离, 从而可以将成型后的工件取出, 需要再注塑时, 把顶出板被 顶起的作用力撤销, 顶出板复位, 顶出板带动顶柱同步反方向运动, 从而使上模板和下模板 重新扣合在一起。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多个导向柱, 导向柱的一端设在下模板的底部, 导 向柱的另一端穿插在顶出板中, 顶出板沿着导向柱可往复滑动。 由此, 导向柱的存在可以使 顶出板往复运动时更加顺畅,。
17、 不会出现跳动。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四个气动柱, 气动柱上沿轴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气动柱的一端穿插在下模板中, 气动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出板和下固定板, 顶出板沿着 气动柱可往复滑动。 由此, 气动柱上环形凹槽的存在可以使顶出板往复运动时更加平缓, 尤 其是在顶出板复位时, 可以减小顶出板对下固定板的冲撞, 既可以延长顶出板和下固定板 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降低顶出板冲撞下固定板产生的噪音。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下模板上与上模板接触的端面上可以设有定位凸起, 上模板 说明书 2/7 页 5 CN 112092305 A 5 上与下模板接触的端面上可以设有定位凹部。
18、, 当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 下模板上 的定位凸起插接在上模板上的定位凹部中。 由此, 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部的插接配合可以确 保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在一起时不会出现偏移, 保证上模板上的上模仁和下模板上的下模 仁可以精准扣合在一起, 确保工件的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热流道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的热流道模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的热流道模具中上固定板、 热流道模板和上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 0019 图4为图1所示的热流道模具的侧视图; 0020 图5为图1所示的热流道模具的侧视图。 0021 图中: 11、 分。
19、流板A; 12、 分流板B; 13、 进料口; 14、 定位环; 21、 加热管A; 22、 加热管B; 23、 热咀A; 24、 热咀B; 31、 上模板; 311、 定位凹部; 312、 穿孔A; 313、 连接孔B; 32、 上模仁; 321、 穿孔B; 41、 下模板; 42、 下模仁; 411、 定位凸起; 412、 连接孔A; 413、 顶出孔; 414、 连接柱; 5、 插 座; 6、 热流道模板; 61、 线槽A; 62、 线槽B; 63、 固定片A; 64、 固定片B; 7、 下固定板; 71、 通槽; 72、 螺栓A; 73、 通孔; 8、 顶出板; 9、 顶柱; 10、 。
20、导向柱; 100、 气动柱; 1001、 环形凹槽; 101、 上固 定板; 1011、 螺栓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顶” 、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 特定的方位构。
21、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 图1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热流道模具的结构。 0025 参考图1至图5, 热流道模具, 包括热流道、 加热部件、 上模板组件和下模板组件。 此 外, 热流道模具还可以包括插座5、 热流道模板6、 下固定板7、 顶出板8、 顶柱9、 导向柱10、 气 动柱100和上固定板101。 0026 参考图2, 热流道包括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 热流道上成型有进料口13, 分流板 A11的腔体和分流板B12的腔体连通, 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关于进料口13对称排布, 熔融 状态的塑料通过进料口13后可以流入到分流板A11。
22、的腔体中, 同时, 熔融状态的塑料通过进 料口13后可以流入到分流板B12的腔体中。 0027 参考图2, 本实施例中, 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均呈T形状。 在其他实施例中, 分流 板A11和分流板B12的形状可以根据工件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0028 参考图2, 加热部件包括加热管A21和加热管B22; 分流板A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 都布置有加热管A21, 分流板A11上端面上的加热管A21沉置在分流板A11中, 即加热管A21的 上端面与分流板A11的上端面平齐, 分流板A11下端面上的加热管A21也沉置在分流板A11 说明书 3/7 页 6 CN 112092305 A 6 中, 。
23、即加热管A21的下端面与分流板A11的下端面平齐, 分流板B1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都布 置有加热管B22, 分流板B12上端面上的加热管B22沉置在分流板B12中, 即加热管B22的上端 面与分流板B12的上端面平齐, 分流板B12下端面上的加热管B22也沉置在分流板B12中, 即 加热管B22的下端面与分流板B12的下端面平齐。 分流板A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布局加热 管A21, 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分流板A11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分流板B1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均布局加热管B22, 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分流板B12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加热管A21内沉在 分流板A11中既可以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
24、, 又可以防止加热管A21挪动, 影响对分流板A11的 加热, 同时可以对加热管A21进行保护, 以及便于分流板A11与其他部件配合连接, 加热管 B22内沉在分流板B12中既可以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 又可以防止加热管B22挪动, 影响对分 流板B12的加热, 同时可以对加热管B22进行保护, 以及便于分流板B12与其他部件配合连 接。 0029 参考图2, 分流板A11上安装有两个热咀A23, 分流板A11的底部成型有两个出料口 (未示出), 每个出料口上安装一个热咀A23, 两个热咀A23分别位于分流板A11上两个自由端 处, 热咀A23通过出料口与分流板A11的内腔连通; 分流板B12上。
25、安装有两个热咀B24, 分流板 B12的底部成型有两个出料口(未示出), 每个出料口上安装一个热咀B24, 两个热咀B24分别 位于分流板B12上两个自由端处, 热咀B24通过出料口与分流板B12的内腔连通。 通过分流板 A11和分流板B12可以同步对两个工件进行注塑, 两个工件可以是相同的工件, 也可以是一 个产品的前壳和后壳, 另外, 热咀A23和热咀B24可以单独发热, 有效保证整个流道中的塑料 都保持熔融状态, 而且, 热咀A23和热咀B24的压力分布平衡, 出胶顺畅、 平衡性好, 可以实现 产品均匀充填, 保证产品精度稳定。 0030 参考图2, 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均沉置在热。
26、流道模板6中, 即热流道模板6上成型 有容置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的凹腔, 凹腔的形状与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的形状对应, 热流道模板6可以对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进行保护, 以及便于热流道模板6与其他部件配 合连接。 0031 参考图2, 热流道模板6上成型有线槽A61和线槽B62, 加热管A21的走线以及两个热 咀A23的走线均可以容置在线槽A61中, 加热管B22的走线以及两个热咀B24的走线均可以容 置在线槽B62中, 热流道模板6的侧部安装有插座5, 插座5与加热管A21连接, 插座5与加热管 B22连接, 插座5与热咀A23连接, 插座5与热咀B24连接, 插座5与加热。
27、管A21、 加热管B22、 热咀 A23、 热咀B24之间的束线容置在线槽A61和线槽B62中, 线槽A61和线槽B62可以对束线进行 收纳和保护, 以便热流道模板6与其他部件配合连接。 0032 参考图2, 线槽A61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固定片A63, 固定片A63的一端与热流道模板6 可拆卸连接, 如: 通过螺钉固定在热流道模板6上, 也可以通过翻转搭扣安装在热流道模板6 上, 固定片A63的另一端悬置在线槽A61的顶部; 线槽B62的顶部安装有七个固定片B64, 固定 片B64的一端与热流道模板6可拆卸连接, 如: 通过螺钉固定在热流道模板6上, 也可以通过 翻转搭扣安装在热流道模板6上, 。
28、固定片B64的另一端悬置在线槽B62的顶部; 固定片A63可 以对加热管A21的束线、 热咀A23的束线进行固定, 防止加热管A21的束线、 热咀A23的束线翘 起, 可以对加热管A21的束线、 热咀A23的束线进行有效保护; 固定片B64可以对加热管B22的 束线、 热咀B24的束线进行固定, 防止加热管B22的束线、 热咀B24的束线翘起, 可以对加热管 B22的束线、 热咀B24的束线进行有效保护。 说明书 4/7 页 7 CN 112092305 A 7 0033 参考图2, 当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沉置在热流道模板6中时, 分流板A11上的两个 热咀A23和分流板B12上的两个热。
29、咀B24均穿过热流道模板板6, 并从热流道模板6的底部伸 出。 0034 参考图2, 上模板组件包括上模板31和上模仁32, 上模板31安装在热流道模板6的 底部(参考图1), 上模仁32内嵌在上模板31底部的腔体中, 下模板组件包括下模板41和下模 仁42, 下模仁42内嵌在下模板41顶部的腔体中; 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 上模 仁32和下模仁42也扣合在一起, 并形成注塑工件的内腔。 0035 参考图2, 当分流板A11和分流板B12沉置在热流道模板6中时, 两个热咀A23均穿过 热流道模板6、 上模板31上的穿孔A312、 上模仁32上的穿孔B321, 热咀A23的咀头与。
30、上模仁32 和下模仁42之间形成的内腔连通, 两个热咀B24均穿过热流道模板6、 上模板31上的穿孔 A312、 上模仁32上的穿孔B321, 热咀B24的咀头与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之间形成的内腔连 通。 本实施例中, 注塑工件的内腔包括两个, 两个热咀A23的咀头与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之 间的一个内腔连通, 两个热咀B24的咀头与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之间的另一个内腔连通, 实 现同步对两个工件进行注塑。 0036 参考图2, 连接柱414的上端依次穿过下模板41上的连接孔A412、 上模板31上的连 接孔B313, 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图1所示的状态), 连接柱414。
31、的上端面与 上模板31的上端面平齐, 上模板31可以沿着连接柱414上下滑动, 连接柱414的数量为四个, 四个连接柱414分布在下模板41的四个角位。 0037 参考图3, 上模板31上与下模板41接触的端面上成型有四个定位凹部311, 参考图 2, 下模板41上与上模板31接触的端面上安装有四个定位凸起411, 四个定位凸起411与四个 定位凹部311的形状匹配、 位置对应, 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图1所示的状 态), 下模板41上的四个定位凸起411分别插接在上模板31上的四个定位凹部311中; 定位凸 起411和定位凹部311的插接配合可以确保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
32、在一起时不会出现偏 移, 保证上模板31上的上模仁32和下模板41上的下模仁42可以精准扣合在一起, 确保工件 的注塑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 定位凹部311与定位凸起411的位置可以互换。 另外, 上模板 31上与下模板41接触的端面上也可以安装凸柱, 下模板41上与上模板31接触的端面上安装 有与凸柱配合的凹部, 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 上模板31上的凸柱插接在下 模板41上的凹部中, 进一步确保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不会出现偏移。 0038 参考图1和图5, 下模板41安装在下固定板7上, 下固定板7呈U形状, 下固定板7包括 两个纵梁和一个横梁, 两个纵梁和。
33、一个横梁形成呈U形状的下固定板7, 多个螺栓A72穿过下 固定板7的纵梁旋扭在下模板41中, 从而将下模板41固定在下固定板7上。 0039 参考图1和图5, 由于下固定板7呈U形状, 下固定板7上留置有通槽71, 顶出板8容置 在通槽71中, 顶出板8的宽度略小于通槽71的宽度, 顶出板8的长度与通槽71的长度相当; 参 考图4, 通槽71的底部上成型有两个通孔73; 参考图2, 顶柱9的下端固定在顶出板8上, 顶柱9 的上端穿插在下模板41上的顶出孔413中, 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 顶柱9的 上端抵靠在上模板31的底部, 即当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扣合在一起时, 顶柱9的。
34、上端与下模 板41的上端面平齐; 顶柱9的外径略小于顶出孔413的内径, 确保顶柱9可以在下模板41上的 顶出孔413中上下滑动。 参考图2, 本实施例中, 顶柱9的数量为四个, 四个顶柱9分布在顶出 板8的四个角位, 确保受力均衡。 说明书 5/7 页 8 CN 112092305 A 8 0040 参考图4和图5, 当工件注塑完成后, 通过下固定板7上的两个通孔73可以将通槽71 中的顶出板8顶起, 顶出板8带动四个顶柱9同步运动, 四个顶柱9在下模板41上的四个顶出 孔413中向上运动, 四个顶柱9可以将上模板31顶起, 从而使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分离, 即: 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分。
35、离, 此时, 可以将成型后的工件取出, 需要再注塑时, 把顶出板8被顶 起的作用力撤销, 顶出板8复位, 顶出板8带动四个顶柱9同步反方向运动, 四个顶柱9在下模 板41上的四个顶出孔413中向下运动, 当顶出板8完全复位时(图5所示的状态), 四个顶柱9 的上端与下模板41的上端面平齐, 此时, 上模板31和下模板41重新扣合在一起, 上模仁32和 下模仁42重新扣合在一起。 0041 参考图2和图5, 下模板41与下固定板7的横梁之间安装有多个导向柱10, 导向柱10 的上端固定在下模板41的底部, 导向柱10的下端穿过顶出板8并穿插在下固定板7的横梁 中, 顶出板8可以沿着导向柱10上下。
36、往复滑动, 在工件注塑完成需要出模时, 导向柱10的存 在可以使顶出板8上下往复运动时更加顺畅, 不会出现跳动。 0042 参考图2和图4, 下模板41与下固定板7的横梁之间还安装有气动柱100, 气动柱100 的上端依次穿过下固定板7的横梁、 顶出板8并穿插在下模板41中, 顶出板8可以沿着气动柱 100上下往复滑动, 气动柱100的数量为四个, 四个气动柱100分布在顶出板8的四个角位, 确 保顶出板8受力均衡。 0043 参考图2, 气动柱100上沿轴向成型有多个环形凹槽1001, 多个环形凹槽1001沿气 动柱100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当顶出板8沿着气动柱100上下往复滑动时, 环形。
37、凹槽1001的 存在可以使顶出板8往复运动时更加平缓, 尤其是在顶出板8复位时, 可以减小顶出板8对下 固定板7的横梁的冲撞, 既可以延长顶出板8和下固定板7的使用寿命, 也可以降低顶出板8 冲撞下固定板7产生的噪音。 0044 参考图1和图2, 热流道模板6的顶部安装有上固定板101, 多个螺栓B1011依次穿过 上固定板101、 热流道模板6并旋扭在上模板31中, 从而将上固定板101、 热流道模板6、 上模 板31固定在一起。 0045 参考图1, 上固定板101上安装有定位环14, 热流道上的进料口13位于定位环14中, 定位环14可以方便注塑机的注料口精准地对接在进料口13上。 00。
38、46 本发明中, 分流板A11上的两层加热管A21产生的热量可以保证分流板A11中的塑 料保持熔融状态, 分流板B12上的两层加热管B22产生的热量可以保证分流板B12中的塑料 保持熔融状态, 同时, 分流板A11上的两个热咀A23和分流板B12上的两个热咀B24也可以单 独发热, 可以有效保证整个流道中的塑料都保持熔融状态, 从而可以提高注塑品质, 使注塑 制品的表面美观度更优, 而且热流道非开放式, 可以避免拉丝与泄露现象的出现, 提高了注 塑制品的表面质量, 无需人工后期再处理, 而且热咀A23和热咀B24的压力分布平衡, 出胶顺 畅、 平衡性好, 可以实现产品均匀充填, 保证产品精度稳。
39、定; 在插座5上插接电源控制线, 就 可以为加热管A21、 加热管B22、 热咀A23、 热咀B24供电且可以控制加热管A21、 加热管B22、 热 咀A23、 热咀B24的工作/停止工作, 不使用模具时, 将电源控制线拔掉, 方便模具的收纳和摆 放; 当工件注塑完成后, 通过两个通孔73将顶出板8顶起, 顶出板8带动四个顶柱9同步运动, 四个顶柱9将上模板31顶起, 从而使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分离, 此时, 可以将成型后的工件 取出, 需要再注塑时, 把顶出板8被顶起的作用力撤销, 顶出板8复位, 顶出板8带动四个顶柱 9同步反方向运动, 当顶出板8完全复位时, 上模仁32和下模仁42重新。
40、扣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 说明书 6/7 页 9 CN 112092305 A 9 结构简单, 可以提高注塑品质,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4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 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说明书 7/7 页 10 CN 112092305 A 10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11 CN 112092305 A 11 图2 说明书附图 2/4 页 12 CN 112092305 A 1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4 页 13 CN 112092305 A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4 CN 112092305 A 14 。
- 内容关键字: 热流 模具
阻燃B1级高耐热节能环保型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pdf
电池加解锁RGV.pdf
可自动调节加工设备位置的制袋机.pdf
高压变压器、高压发生器和医学影像设备.pdf
铝管密封接头一体成型装置.pdf
汽车分动器控制电路.pdf
护理垫包装生产线的推料装置.pdf
桥梁建设用预制混凝土运输装置.pdf
水泵电机零件试压装置.pdf
折叠式便携首饰盒.pdf
河道防汛水位预警装置.pdf
高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防冲开结构.pdf
半圆形光纤传感器.pdf
环氧树脂分离提纯装置.pdf
计时器.pdf
钢制骨架剪切机.pdf
基于斜滑块的转盘式封口机真空室升降定位高度调节机构.pdf
电加热系统用加热器结构.pdf
拼接式石墨型模具.pdf
波码通信井下智能配水器.pdf
钢波纹管涵内临时支撑装置.pdf
传动式钢材加工成型机.pdf
微纳米复合高稳定性超双疏金属防腐缓蚀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pdf
基于语义元数据的二次模糊搜索方法.pdf
基于污泥焚烧灰渣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矿浆品位仪的压榨装置及滤饼压榨方法.pdf
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pdf
云计算虚拟网络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pdf
基于潜在扩散模型的双目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pdf
新型船用金属复合板的爆炸焊接制备方法.pdf
脱硫废液蒸发系统以及方法.pdf
含黄酮类化合物香精的烟用嘴棒及其制备方法.pdf
低温连续式加热炉.pdf
下模具有微结构的引伸模具.pdf
罂粟收获机及其工作方法.pdf
一种射流器.pdf
一种温控型金属铸造装置.pdf
棉布碱水浸泡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高性能纤维预定型单向带的生产方法.pdf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pdf
一种剪草微耕两用机剪刀安装结构.pdf
铝制热交换器的表面处理方法.pdf
一种用农家作物制造的香烟.pdf
车体后部的开口部结构.pdf
用于生产充气车辆轮胎的胎体的方法和系统.pdf
一种抗氧化米糠复合油微囊的制备方法.pdf
一种剪草微耕两用机摇臂布置结构.pdf
一种块煤装箱系统及其装箱方法.pdf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pdf
能够被安装在各种构造中的低轮廓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