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pdf
《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pdf(33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787310.8 (22)申请日 2020.08.07 (71)申请人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南北 大道1号 (72)发明人 胡韶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315 代理人 李天雄 (51)Int.Cl. B29C 64/30(2017.01) B33Y 40/00(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 的装置 (57)摘要 一种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
2、切割索 的装置, 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包括: 打印模块, 用于打印出内管, 且往内管的内管内 腔内填充脂状炸药; 换向模块, 用于将内管弯转 为水平状态, 从而便于后续装入外管内; 装管模 块, 用于将外管逐一输出且卡紧固定, 以便于内 管装入。 本发明采用3D打印技术边打印内管、 边 向内管中填充脂状炸药, 从而可以使得内管横截 面趋于设计标准, 而且也解决了目前采用风机炸 药、 装药时带来的不便。 同时利用现有异型管加 工技术加工出标准的外管, 再将内管装入外管 内, 最后对外管进行拉伸, 使得外管横截面变小 以夹紧内管。 这种方式只需要几次拉伸, 而且效 率极高, 最终成品十分。
3、标准, 是切割索加工技术 的革命性突破。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0页 CN 112109325 A 2020.12.22 CN 112109325 A 1.一种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包括装管平台、 夹紧组件, 装管平台上设置有与外管卡 合装配的装管卡槽、 夹紧导向槽、 夹紧滑槽, 从存储箱掉落的外管卡装入装管卡槽内, 所述 夹紧导向槽、 夹紧滑槽分别与夹紧导向块、 夹紧动力板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夹紧导向块 安装在夹紧侧板底板, 所述夹紧动力板与夹紧侧板侧面装配固定, 所述夹紧侧板一端上安 装有夹紧限位块, 所述夹紧限位块用于限制外管的轴向移动; 所述夹紧侧板面向装管卡槽。
4、一侧上设置有与外管侧面贴合的夹角弧槽, 所述夹角弧槽 与外管的侧面贴合压紧; 所述夹紧动力板底部穿出夹紧滑槽后与夹紧齿条一端装配固定, 所述夹紧齿条与夹紧齿轮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所述夹紧齿条与齿条槽卡合、 可 滑动装配, 所述齿条槽设置在齿条壳内侧, 所述齿条壳安装在齿条托板上; 所述齿条托板底 部通过第一齿条支板与装管升降底板装配固定, 所述齿条托板顶部通过第二齿条支板与装 管平台装配; 所述夹紧齿轮套装在夹紧输出轴上, 夹紧输出轴一端穿过齿条托板后装入夹 紧电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储箱, 存储箱通过第二升降支 板与地面装配固定, 存储箱内。
5、部为中空的存储腔, 存储腔内成叠存储有外管; 所述存储箱底 部安装有放料组件, 放料组件用于将存储腔内的外管逐一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放料组件包括放料侧板、 第一放料杆、 第 二放料杆, 所述放料侧板安装在存储箱上, 所述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分别与第一放料滑 槽、 第二放料滑槽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第一放料滑槽、 第二放料滑槽分别设置在存储箱 上且贯穿存储箱的侧壁; 所述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一端穿出存储箱后分别与一根第一 放料销装配, 两根第一放料销分别装入让位槽内且与之可滑动、 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让位 槽设置在放料开关杆两端上, 放料开关杆通。
6、过第二放料销与放料侧板铰接, 所述第一放料 杆穿出存储箱一端还与放料驱动板装配固定, 放料驱动板与放料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 放 料伸缩轴另一端装入放料气缸内, 放料气缸安装在放料气缸架上, 放料气缸架安装在放料 侧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的间距位于 0.5-1.5倍外管的竖向最小高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管升降底板两端通过装管升降侧 板与装管平台装配固定, 所述装管升降侧板上安装有装管轴板; 其中一块块装管升降侧板 上的装管轴板与两根第二牵引轴可圆周转动装配, 另一块装管升降侧板上的装管轴板分别 与。
7、牵引输出轴、 第一牵引轴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牵引输出轴、 第一牵引轴、 第二牵引轴上 分别套装有一个牵引带轮, 四个牵引带轮通过牵引皮带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牵引 带轮两端分别与磁力组件的磁力底壳两侧装配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力组件包括磁力底壳、 磁力顶壳, 所述磁力底壳与磁力顶壳装配固定, 所述磁力底壳内安装有第一磁铁块, 所述磁力顶壳内 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第二磁铁块, 所述第二磁铁块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轴、 第二磁铁 轴, 所述第一磁铁轴、 第二磁铁轴分别与磁力顶壳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第二磁铁轴一端穿 出磁力顶壳后与磁力旋钮装配固定; 所。
8、述第一磁铁块、 第二磁铁块均采用强磁铁制作, 磁力 组件用于和牵引块通过磁力吸紧以驱使牵引块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力顶壳两侧分别设置有磁力滑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2109325 A 2 块, 所述磁力滑块、 磁力顶壳分别与磁力滑槽、 磁力导向槽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磁力滑 槽、 磁力导向槽均设置在装管平台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管升降底板与升降导向轴、 升降 驱动轴顶部装配固定, 所述升降导向轴、 升降驱动轴的底部穿过升降支撑台、 升降隔板且与 之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升降驱动轴底部装入升降电缸。
9、内; 所述升降支撑台、 升降隔板两侧 分别与一块第一升降支板装配固定, 所述第一升降支板安装在地面上。 9.一种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应用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 装管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打印模块, 用于打印出内管, 且往内管的内管内腔内填充脂状炸药; 换向模块, 用于将内管弯转为水平状态, 从而便于后续装入外管内; 装管模块, 用于将外管逐一输出且卡紧固定, 以便于内管装入。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2109325 A 3 一种装管模块及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能切割。
10、索的加工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聚能切割索是一种利用聚能效应(通常称为 “门罗效应” ), 即炸药爆炸后, 起爆炸 产物在高温高压来切割金属材料, 爆破碎片基本是沿炸药表面的法线方向向外飞散的。 带 凹槽的装药在引爆后, 在凹槽 (聚能角) 轴线上会出现一股汇聚的、 速度和压强都和高的爆 炸产物流, 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化学能集中起来。 0003 在申请人的在先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 (申请号为2020104732555) , 已经详细解 释了聚能角以及整个切割索横截面形状对于最终切割效果的影响。 目前美国NASA也无法将 切割索。
11、的横截面做到标准形状, 因此其加工难度非常大。 国内现有的加工方式为先将炸药 装入圆管内, 然后经过60次以上的拉伸、 辊压, 逐渐加工成 “V” 形, 其工艺繁复、 而且成品率 低, 效率更是极低。 但是发明人在对切割索进行研究时发现, 切割索由圆形加工成 “V” 形其 实是很常见的异型管加工技术。 但是由于预先在圆管内塞满了炸药, 因此导致无法采用现 有的异型管加工方式, 也就是目前几十年来切割索加工技术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而 且目前国内的切割索加工水平还不及美国NASA所达到的水平。 0004 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 异性管 (如空调铜管) 加工技术的突飞猛进; 而且 3D。
12、打印的产品形状可以控制到十分精确, 单独加工空心圆管至标准 “V” 形管完全可以通过 现有技术达到。 因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切割索3D打印工艺及其装置, 其采用将炸药调制成 脂装, 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内管, 并随之在内管中填充炸药, 最后将内管装入预先加 工好的标准 “V” 形管, 再经过几次拉伸即可获得标准的切割索。 0005 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 名为 “一种切割索3D打印工艺及其装置”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 请中已经公开了通过3D打印获得内管, 然后将内管装入外管内加工切割索的工艺。 而本案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 其不仅能够打印内管, 还能够实现将 内管装入。
13、外管内, 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管模块及 其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 其装管模块能够实现内管装入外管中。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管模块, 包括装管平台、 夹紧组件, 装管平 台上设置有与外管卡合装配的装管卡槽、 夹紧导向槽、 夹紧滑槽, 从存储箱掉落的外管卡装 入装管卡槽内, 所述夹紧导向槽、 夹紧滑槽分别与夹紧导向块、 夹紧动力板卡合、 可滑动装 配, 所述夹紧导向块安装在夹紧侧板底板, 所述夹紧动力板与夹紧侧板侧面装配固定, 所述 夹紧侧板一端上安装有夹紧限位块, 所述夹紧限位块。
14、用于限制外管的轴向移动; 所述夹紧侧板面向装管卡槽一侧上设置有与外管侧面贴合的夹角弧槽, 所述夹角弧槽 说明书 1/10 页 4 CN 112109325 A 4 与外管的侧面贴合压紧; 所述夹紧动力板底部穿出夹紧滑槽后与夹紧齿条一端装配固定, 所述夹紧齿条与夹紧齿轮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所述夹紧齿条与齿条槽卡合、 可 滑动装配, 所述齿条槽设置在齿条壳内侧, 所述齿条壳安装在齿条托板上; 所述齿条托板底 部通过第一齿条支板与装管升降底板装配固定, 所述齿条托板顶部通过第二齿条支板与装 管平台装配; 所述夹紧齿轮套装在夹紧输出轴上, 夹紧输出轴一端穿过齿条托板后装入夹 紧电机内。 00。
15、08 优选地, 还包括存储箱, 存储箱通过第二升降支板与地面装配固定, 存储箱内部为 中空的存储腔, 存储腔内成叠存储有外管; 所述存储箱底部安装有放料组件, 放料组件用于 将存储腔内的外管逐一输出。 0009 优选地, 放料组件包括放料侧板、 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 所述放料侧板安装在 存储箱上, 所述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分别与第一放料滑槽、 第二放料滑槽卡合、 可滑动 装配, 所述第一放料滑槽、 第二放料滑槽分别设置在存储箱上且贯穿存储箱的侧壁; 所述第 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一端穿出存储箱后分别与一根第一放料销装配, 两根第一放料销分 别装入让位槽内且与之可滑动、 可圆周转动装配。
16、, 所述让位槽设置在放料开关杆两端上, 放 料开关杆通过第二放料销与放料侧板铰接, 所述第一放料杆穿出存储箱一端还与放料驱动 板装配固定, 放料驱动板与放料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 放料伸缩轴另一端装入放料气缸内, 放料气缸安装在放料气缸架上, 放料气缸架安装在放料侧板上。 0010 优选地, 第一放料杆、 第二放料杆的间距位于0.5-1.5倍外管的竖向最小高度之 间。 0011 优选地, 所述装管升降底板两端通过装管升降侧板与装管平台装配固定, 所述装 管升降侧板上安装有装管轴板; 其中一块块装管升降侧板上的装管轴板与两根第二牵引轴 可圆周转动装配, 另一块装管升降侧板上的装管轴板分别与牵引输出。
17、轴、 第一牵引轴可圆 周转动装配, 所述牵引输出轴、 第一牵引轴、 第二牵引轴上分别套装有一个牵引带轮, 四个 牵引带轮通过牵引皮带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牵引带轮两端分别与磁力组件的磁力 底壳两侧装配固定。 0012 优选地, 所述磁力组件包括磁力底壳、 磁力顶壳, 所述磁力底壳与磁力顶壳装配固 定, 所述磁力底壳内安装有第一磁铁块, 所述磁力顶壳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第二磁铁块, 所述第二磁铁块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轴、 第二磁铁轴, 所述第一磁铁轴、 第二磁铁轴分 别与磁力顶壳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第二磁铁轴一端穿出磁力顶壳后与磁力旋钮装配固 定; 所述第一磁铁块、 第二磁铁块均采用强。
18、磁铁制作, 磁力组件用于和牵引块通过磁力吸紧 以驱使牵引块移动。 0013 优选地, 所述磁力顶壳两侧分别设置有磁力滑块, 所述磁力滑块、 磁力顶壳分别与 磁力滑槽、 磁力导向槽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磁力滑槽、 磁力导向槽均设置在装管平台底 部。 0014 优选地, 所述装管升降底板与升降导向轴、 升降驱动轴顶部装配固定, 所述升降导 向轴、 升降驱动轴的底部穿过升降支撑台、 升降隔板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升降驱动 轴底部装入升降电缸内; 所述升降支撑台、 升降隔板两侧分别与一块第一升降支板装配固 定, 所述第一升降支板安装在地面上。 0015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
19、索的装置, 其应用有上述装管模块。 说明书 2/10 页 5 CN 112109325 A 5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提出的工艺颠覆了传统加工方式, 采用3D打印技术边打印内管、 边向内管中 填充脂状炸药, 从而可以使得内管横截面趋于设计标准, 而且也解决了目前采用风机炸药、 装药时带来的不便。 同时利用现有异型管加工技术加工出标准的外管, 再将内管装入外管 内, 最后对外管进行拉伸, 使得外管横截面变小以夹紧内管, 从而获得趋于标准的切割索形 状。 这种方式只需要几次拉伸, 而且效率极高, 最终成品十分标准, 是切割索加工技术的革 命性突破。 0017 2、 本发明的打。
20、印模块通过异形齿环能够实现打印喷嘴沿着预设路径运行, 从而确 保内管横截面为标准状态。 另外在打印内管的同时还填充脂状炸药, 从而实现炸药的快速 填装。 0018 3、 本发明的换向模块能够将打印后的内管通过加热软化, 再转动90 , 最后将竖向 的内管变为水平方向, 从而便于后续装入外管内。 0019 4、 本发明的装管模块能够实现外管的自动取管、 外管逐一输出, 以及内管装入外 管, 为后续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0020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图12是打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1、 图12分别为送料轴轴线所在的两 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 。
21、0022 图13-图15是换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4是开合伸缩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 剖视图。 0023 图16是第一滚轮组件、 第二滚轮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7是第一滚轮组件、 第一开合块B441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8是阻挡电磁铁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9-图20是双金属片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1是风冷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2-图28是装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4为装管导向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 剖视图; 图25为图24中F1处放大图; 图26为夹紧输出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27为第 二磁铁块C740中心面处剖视图。 0029 图。
22、29为放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0为夹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1-图32为磁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顶” 、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 说明书 3/10 页 6 CN 112109325 A 6 特定的。
23、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4 本实施例中的脂状炸药一般采用丙酮、 二亚甲砜和一些混合溶剂结合黑索金调制 而成。 具体工艺技术详见与本案同日申报的、 名为 “一种切割索3D打印工艺及其装置” 的中 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工艺。 0035 参见图1-图32, 本实施例中通过3D打印加工切割索的装置, 包括: 打印模块A, 用于打印出内管100, 且往内管100的内管内腔101内填充脂状炸药200; 换向模块B, 用于将内管弯转为水平状态, 从而便于后续装入外管300内; 装管模块C, 用于将外管300逐一输出且卡紧固定, 以便于内管装入。 0036 参见图1-图12,。
24、 所述打印模块A包括打印底板A110、 打印顶板A120, 所述打印底板 A110、 打印顶板A120之间通过至少四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连接, 且打印升降螺杆A210分别 与打印底板A110、 打印顶板A120可圆周转动、 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四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顶 部分别穿出打印顶板A120, 且在打印顶板长度方向上的两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通过第一打 印皮带A31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位于打印顶板宽度方向上的两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通 过第二打印皮带A32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其中一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通过第三打印皮 带A330与打印升降电机A410的打印升降输出轴A411。
25、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打印升降 电机A410启动后能够驱动四根打印升降螺杆A210同步转动。 0037 四根打印螺杆A210分别穿过打印顶架A130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四根打印螺 杆A210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打印顶架A130沿着其轴向移动。 所述打印顶架A130顶部分别安 装有加药泵A510、 双螺杆挤出机A520, 所述加药泵A510用于将脂状的炸药抽送至加药管 A540, 双螺杆挤出机A520用于将塑料颗粒熔化成液态或粘稠状后加药输送至进料管A530。 所述打印顶架A130分别与两根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可圆周转动、 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两 根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一端穿出。
26、打印顶架A130后分别与不同的第一打印带轮A341装配, 两个第一打印带轮A341之间通过第一打印调节皮带A34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 其中一根 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另一端穿出打印顶架A130后与第一打印调节电机A420的输出轴通 过联轴器连接, 所述第一打印调节电机A420启动后能够驱动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圆周转 动。 0038 两根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分别穿过打印中架A140上的中架块A141且与之通过 螺纹旋合装配, 所述第一打印调节螺杆A220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打印中架A140沿着其轴向 移动。 所述打印中架A140分别与两根第二打印调节螺杆A230可圆周转动、 不可轴向。
27、移动装 配, 两根第二打印调节螺杆A230分别穿过打印内架A150上的内架块A151且与之通过螺纹旋 合装配; 两根第二打印调节螺杆A230一端穿出打印中架A140后分别与不同的第二打印带轮 A351装配, 两个第二打印带轮A351之间通过第二打印调节皮带A350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 构; 其中一根第二打印调节螺杆A230另一端穿出打印中架A140后与第二打印调节电机A430 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 第二打印调节电机A430启动后能够驱动第二打印调节螺杆 A230圆周转动, 从而驱动打印内架A150沿着第二打印调节螺杆A230的轴向移动。 0039 所述打印内架A150上还分别设置有内架侧。
28、板A152、 内架顶板A153, 所述内架侧板 A152两端分别与内架顶板A153、 第一打印隔板A170装配, 内架顶板A153与送料轴A550装配 固定; 第一打印隔板A170通过第二打印隔板块A182与第二打印隔板A180装配, 所述第一打 印隔板A170上还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打印隔板槽A171, 所述第二打印隔板A180上设置贯穿的 说明书 4/10 页 7 CN 112109325 A 7 第二打印隔板槽A181、 未贯穿的打印隔板导向槽A183; 所述第一打印隔板槽A171与加药硬 管A591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加药硬管A591位于第一打印隔板槽A171两端的部分上分别 套装有。
29、加药限位环A810, 从而在加药硬管A591轴向上使得加药硬管A591与第一打印隔板槽 A171相对固定。 所述加药硬管A591顶部通过加药弹簧管A590一端连通, 加药弹簧管A590另 一端与炸药通道A551连通, 所述加药弹簧管A590具有弹性; 所述加药硬管A591与加药喷头 A720装配、 连通。 第二打印隔板A180底部安装有弹性护罩A160, 弹性护罩A160用于和打印底 板A110压紧, 以罩在内管外部从而防止炸药中的挥发物散发。 0040 所述第一打印隔板A170、 第二打印隔板A180之间安装有加药驱动块A820, 所述加 药驱动块A820上设置有贯穿的加药驱动槽A821, 。
30、所述加药硬管A591穿过加药驱动槽A821且 与之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加药驱动块A820安装在打印输送块A830一端, 所述打印输送块 A830另一端与打印驱动块A840装配, 所述打印输送块A830内部设置有打印通道A831, 所述 打印通道A831一端通过喷头硬管A580与打印喷头A710装配、 另一端通过打印弹簧管A571与 打印硬管A570一端装配, 打印硬管A570另一端穿过第二打印环A562后与第二打印料槽A554 连通; 所述喷头硬管A580穿过第二打印隔板槽A181后与打印保持架A730装配固定, 且喷头 硬管A580外壁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第二打印辊筒A622, 所述第二。
31、打印辊筒A622侧壁与第二 打印隔板槽A181的内壁贴紧; 所述打印保持架A730包括喷头安装板A731、 端部限位板A732, 所述喷头安装板A731上安装有打印喷头A710, 所述端部限位板A732与第二打印隔板A180的 端面贴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打印输送块A830上安装有打印驱动销A250, 所述打印驱动销 A250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第一打印辊筒A621, 所述第一打印辊筒A621装入打印隔板导向 槽A183且与之卡合、 可滑动装配。 这种设计使得打印保持架A730可以沿着第二打印隔板槽 A181、 打印隔板导向槽A183滑动, 从而使得打印喷头A710沿着内管100的横截面轮廓。
32、移动以 打印出内管100。 所述打印驱动块A840通过打印连接销A260与引导皮带A610装配固定, 所述 引导皮带A610绕过多个第一引导带轮A611、 一个第二引导带轮A612从而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引导带轮A611、 第二引导带轮A612分别套装在中转轴A240、 引导输出轴A441上, 所 述引导输出轴A441装入引导电机A440内。 引导电机A440启动后能够驱动引导输出轴A441圆 周转动, 从而驱动引导皮带A610运行以携带打印保持架A730沿着第二打印隔板槽A181的内 壁移动。 0041 所述炸药通道A551、 第二打印料槽A554分别设置在送料轴A550上, 所述送料。
33、轴 A550上还设置有第一打印料槽A553、 打印通道A552, 所述打印通道A552两端分别与第二打 印料槽A554、 第一打印料槽A553连通, 所述第二打印料槽A554、 第一打印料槽A553外部分别 套装、 密封安装有第二打印环A562、 第一打印环A561, 所述第二打印环A562与送料轴A550上 可圆周转动、 密封装配; 进料管A530一端穿过第一打印环A561后与第一打印料槽A553连通、 另一端与双螺杆挤出机A520的出口连通, 双螺杆挤出机A520用于将用于打印内管的原料熔 化后挤压入进料管A530内, 最后输入打印喷头A710, 从而实现3D打印内管100。 所述炸药通 。
34、道A551两端分别与加药管A540、 一端连通, 加药管A540另一端与加药泵A510的出口连通, 加 药泵A510用于将脂状炸药输入加药管A540, 最后从加药喷头A720中喷出至内管内腔101中 完成向内管内填充脂状炸药200。 在引导皮带A610驱动打印驱动块A840沿着打印隔板导向 槽A183移动时, 会通过加药驱动块A820驱动加药硬管A591第一打印隔板槽A171移动, 从而 驱动加药喷头A720沿着内管内腔101的横截面移动从而增加脂状炸药200填充的均匀程度。 说明书 5/10 页 8 CN 112109325 A 8 所述加药驱动槽A821大于加药硬管A591, 从而在加药硬。
35、管A59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加 药驱动槽A821产生相对滑动以消减加药硬管A591与药驱动槽A821产生的相对位移量。 而加 药硬管A591、 打印硬管A570移动过程中, 可以通过加药弹簧管A590、 打印弹簧管A571的伸缩 抵消加药硬管A591、 打印硬管A570的产生的位移量。 本实施例中, 内管100的横截面为 “V” 形, 而引导皮带A610、 第二打印隔板槽A181为沿着内管100的截面轮廓向外偏移的形状, 因 此在引导皮带A610运行时能够携带打印驱动块A840沿着打印隔板导向槽A183运行, 从而使 得打印喷头A710沿着第二打印隔板槽A181获得与内管100的横截面相同。
36、轮廓, 从而实现内 管的打印。 加药喷头A720始终与内管内腔101正对, 从而不断地向内管内腔中填充脂状炸药 200。 0042 参见图13-图21, 所述换向模块B包括换向壳B110、 换向顶板B120、 换向侧板B130, 所述换向顶板B120安装在换向壳B110、 换向侧板B130顶部, 所述打印底板A110安装在换向 壳B110、 换向侧板B130顶部; 所述换向壳B110上设置有两侧开口, 其中一侧开口通过换向侧 板B130封闭、 另一侧开口通过第一换向门B190封闭, 所述第一换向门B190一侧通过合页与 换向壳B110铰接, 所述第一换向门B190可以通过合页转动打开。 所述换。
37、向壳B110内安装有 换向隔板B170, 所述换向隔板B170上安装有第一开合块B441、 第一滚轮组件B600、 第二滚轮 组件B700、 引导组件B800, 所述第一开合块B441与第二开合块B442可拆卸式配合, 且第一开 合块B441与第二开合块B442之间设置有开合通道, 所述开合通道与牵引板B520、 内管100卡 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第二开合块B442外侧分别与开合导向轴B530、 开合伸缩轴B311一端装 配, 所述开合伸缩轴B311另一端穿过换向立板B111后装入开合电缸B310内, 开合电缸B310 启动后能够驱动开合伸缩轴B311轴向移动; 所述开合导向轴B530另一。
38、端穿过换向立板B111 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换向立板B111安装在换向隔板B170上。 所述第一开合块B441 上安装有阻挡底板B160, 所述阻挡底板B160上安装有阻挡立板B161, 所述第一开合块B441 与阻挡锁杆B451卡合、 可滑动装配, 且阻挡锁杆B451一端装入开合通道内从而阻挡牵引板 B520向移动, 所述牵引板B520顶面穿出打印底板A110, 且牵引板B520上涂有胶水, 打印的内 管100底端面通过胶水粘紧在牵引板B520上, 且本实施例中, 牵引板B520的横截面最好与内 管100的横截面相同。 所述阻挡锁杆B451另一端穿出第一开合块B441后与阻挡锁板B4。
39、50装 配, 所述阻挡锁板B450与阻挡伸缩轴B321一端装配, 阻挡伸缩轴B321另一端穿过阻挡立板 B161后装入阻挡电磁铁B320内。 阻挡电磁铁B320启动后能够驱动阻挡锁杆B451沿着其轴向 移动。 0043 所述第一滚轮组件B600包括第一滚轮B610、 第一滚轮架B630, 所述第一滚轮架 B630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支板B631, 第一滚轮轴B620穿过第一滚轮支板B631、 第一滚轮B610, 从而使得第一滚轮B610通过第一滚轮轴B620与第一滚轮架B630可相对圆周转动。 所述第一 滚轮架B630与第一滚轮导向轴B660一端装配, 第一滚轮导向轴B660另一端套装第一滚轮压 。
40、簧B650后穿过第一滚轮立板B641, 所述第一滚轮立板B641安装在第一滚轮底板B640上, 所 述第一滚轮底板B640安装在换向隔板B170上。 所述第二滚轮组件B700包括第二滚轮B710、 第二滚轮架B730, 所述第二滚轮架B730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支板B731, 第二滚轮轴B720穿过 第二滚轮支板B731、 第二滚轮B710, 从而使得第二滚轮B710通过第二滚轮轴B720与第二滚 轮架B730可相对圆周转动。 所述第二滚轮架B730与第二滚轮导向轴B760一端装配, 第二滚 轮导向轴B760另一端套装第二滚轮压簧B750后穿过第二滚轮立板B741, 所述第二滚轮立板 说明书 6/。
41、10 页 9 CN 112109325 A 9 B741安装在第二滚轮底板B740上, 所述第二滚轮底板B740安装在换向隔板B170上。 所述第 一滚轮B610、 第二滚轮B710分别与内管100两侧贴合, 从而引导内管100。 所述换向隔板B170 上沿着内管100换向方向由竖直方向向水平方向依次安装有四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4和四 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4、 二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2、 一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1、 三号第一滚 轮组件B600-3和三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3, 所述四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4和四号第二滚轮 组件B700-4用于保持内管100竖直移动, 所述三。
42、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3和三号第二滚轮组 件B700-3用于保持内管100水平移动, 所述二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2、 一号第一滚轮组件 B600-1倾斜安装且用于引导内管100从竖直方向向水平方向渐变。 所述二号第一滚轮组件 B600-2、 一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1、 三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3、 四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4均 为第一滚轮组件B600; 所述二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2、 一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1、 三号第二 滚轮组件B700-3、 四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4均为第二滚轮组件B700。 所述三号第一滚轮组 件B600-3和三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3各有两个。
43、且两个三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3和三号第 二滚轮组件B700-3之间安装有引导组件B800, 所述引导组件B800包括引导侧板B810、 引导 滑板B820, 所述引导侧板B810有两块, 两块引导侧板B810远离导滑板B820一端分别与引导 端板B811两端装配固定, 所述引导侧板B810、 引导端板B811分别与换向隔板B170装配固定, 引导滑板B820卡合、 可滑动地安装在两块引导侧板B810之间, 所述引导滑板B820套装固定 在引导滑轴B830上, 所述引导滑轴B830一端套装引导弹簧B840后穿出引导端板B811, 所述 引导弹簧B840用于对引导滑板B820施加远离引导端板B。
44、811的弹力; 引导组件B800有两个, 两个引导组件B800的引导滑轴B830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引导块B422、 第一引导块B421装配, 所述第二引导块B422、 第一引导块B421之间构成引导通道, 所述引导通道用于引导牵引板 B520、 内管100通过, 从而保持内管处于水平移动状态。 0044 所述牵引板B520底部与牵引带B510一端装配固定, 所述牵引带B510另一端穿过开 合通道、 各个第一滚轮B610、 引导通道、 保持通道、 风冷组件B200后与牵引块B550装配固定。 所述保持通道设置在第一保持块B411、 第二保持块B412之间, 所述第一保持块B411、 第二保 持块B。
45、412均安装在换向侧板B130上, 所述风冷组件B200安装在换向侧板B130上。 所述风冷 组件B200包括风冷壳B210, 所述风冷壳B210安装在换向侧板B130上, 所述风冷壳B210远离 换向侧板B130的一端上设置有风冷出口B211, 风冷出口B211用于使内管100穿出。 所述风冷 壳B210内、 风冷出口B211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块风冷隔板B220, 所述风冷隔板B220面 向风冷出口B211一端面上安装有风冷箱B370, 风冷箱B370上设置有无数贯穿的吹气孔, 吹 气孔与风机B360的出口连通, 风机B360启动后会向吹气孔供气, 从而使得气流从吹气孔吹 出, 气流吹出。
46、后直接吹向内管100, 从而使得内管温度降低, 内管获得硬化。 风冷壳B210一侧 开口且此开口通过冷风门B230封闭, 冷风壳B210通过其它合页与冷风门B230铰接, 从而使 得冷风门B230能够相对于冷风壳B210转动打开。 0045 所述换向壳B110内安装有气泵B380, 气泵B380的出口与管式加热器B390的进口连 通, 管式加热器B390的出口接入热流腔B142内, 所述气泵B380启动后能够将气流抽送入管 式加热器B390内, 管式加热器B390将气流加热后输入热流腔B142, 所述热流腔B142由吹气 孔板B140、 换向隔板B170、 吹气侧板B150、 换向壳B110的。
47、内壁构成, 所述吹气孔板B140设置 有数个贯穿的过气孔B141, 热气流穿过过气孔B141后吹向内管100, 从而使得内管软化以便 于内管100换向。 所述换向隔板B170上还安装有过热保护组件, 所述过热保护组件包括保护 说明书 7/10 页 10 CN 112109325 A 10 座B430、 双金属片, 所述双金属片包括第一金属片B341、 第二金属片B342, 所述第一金属片 B341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金属片B342的热膨胀系数, 所述第一金属片B341、 第二金属片 B342一端安装在保护座B430上, 保护座B430安装在换向隔板B170上, 所述第一金属片B341、 第二金。
48、属片B342另一端为开放端, 所述第二金属片B342内侧与保护环B930贴紧, 所述保护 环B930套装在保护滑轴B910一端上, 所述保护滑轴B910另一端套装保护弹簧B920、 穿过换 向隔板B170后与保护触发板B940装配, 所述保护弹簧B920用于产生阻碍保护滑轴B910向远 离双金属片移动的弹力。 所述保护触发板B940与保护触发槽B541卡合、 可滑动装配, 所述保 护触发槽B541设置在保护壳B540内, 所述保护壳B540安装在换向隔板B170上, 所述保护触 发槽B541内还安装有保护隔板B542, 所述保护隔板B542上安装有行程开关B350, 行程开关 B350的触发端。
49、正对保护触发板B940。 一旦换向壳B110内温度偏高时, 第一金属片B341、 第二 金属片B342热膨胀, 但是由于第一金属片B341的热变形比第二金属片B342大, 因此双金属 片会向保护环B930弯曲, 双金属片驱动保护滑轴B910克服保护弹簧B920的弹力向行程开关 B350移动, 从而带动保护触发板B940向行程开关B350移动, 直到触发行程开关B350, 行程开 关B350被触发后向工控机输送电信号, 工控机判断为温度过高, 从而提醒操作者。 本实施例 中, 还在换向隔板B170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B330, 温度传感器B330用于探测换向壳B110内 的温度, 并将信号输入工控。
50、机。 0046 使用时, 打印模块首先在牵引板B520上打印出内管100同时加注脂状炸药。 然后通 过牵引块驱动牵引带B510将牵引板B520沿着开合通道逐渐下移, 使得内管不断延长, 而内 管的顶面不动, 从而确保打印精度。 牵引板B520拉出开合通道后穿过四号第一滚轮组件 B600-4、 四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4之间, 然后进入四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4、 四号第二滚轮 组件B700-4下方, 然后沿着二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2、 一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1后进入第 一组三号第一滚轮组件B600-3和三号第二滚轮组件B700-3之间, 从而完成内管的90 转向。 内管100然后进。
- 内容关键字: 模块 及其 通过 打印 加工 切割 装置
电动车玩具车配件清洗设备.pdf
电缆架设用缓冲夹具.pdf
保温墙体连接结构.pdf
卧式液压装配机.pdf
密封胶圈结构.pdf
电缆挤出设备.pdf
自动数控陶瓷茶壶磨口机.pdf
用于锂云母矿的浮选装置.pdf
汽车用线性灯光模块.pdf
多腔体注压成型模具的均匀冷却结构.pdf
空气环境监测装置.pdf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pdf
自动反清洗管道过滤器.pdf
智慧采油系统.pdf
内科护理诊断监测呼吸装置.pdf
压滤机接液翻板支撑结构.pdf
工程材料切割装置.pdf
双侧气囊压榨机罐体.pdf
滚动筛.pdf
均温板.pdf
活塞止转销压力检测装置.pdf
数据抽取与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pdf
路面隔离装置.pdf
基于中继技术的UWB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pdf
膨化食品原料清洗装置.pdf
低GI冲泡速食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路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pdf
生态旅游资源卫星遥感数据批量处理及下载系统.pdf
焦炉烟气去除焦油的装置及方法.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牧场投喂系统.pdf
脉冲信号的时间及电荷测量方法及装置.pdf
废钢破碎的防阻塞布袋除尘器.pdf
气密粉罐改良结构.pdf
带主机无线控制的多平面电磁除尘系统.pdf
圆柱圆盘类工件送料机械手.pdf
图书馆光盘智能存取装置.pdf
一种组装式料盒.pdf
一种电动无尘粉笔刷.pdf
带有振动辅助除尘的多区域除尘系统.pdf
基于太阳能技术交通工具警示灯.pdf
自动检测跟踪焊缝的方法.pdf
一种自动反冲洗润滑油过滤装置.pdf
皮带打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pdf
一种柔性集配防错方法及系统.pdf
一种轴套紧固件加工方法.pdf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及其制造工艺.pdf
一种连接垫罩加工方法.pdf
一种带LED灯的雨量大小感应器.pdf
气缸下置式肘杆杠杆二级增力压力机.pdf
卡钳钳体平面距离检具.pdf
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的异种钢的焊接方法.pdf